这是一部令我感动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昭和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965年。
那时候的日本正处于转型期,正是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阶段。
作品当中那个以煤矿赖以生存的小村落正是收到新能源——石油的冲击而面临着无法继续生存的窘境。
他们习惯了那种矿工式的生活,他们把那些煤矿视为自己的生命,从而排斥着一切外来且有可能改变他们生活方式的新鲜事物。
但他们不愿面对煤矿重要关闭的事实,对建立夏威夷乐园抱着强烈的抵触情绪。
在这个村落里生活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甘停留在这小小的地方,麻木的过这种平淡的生活,就这样,她们追随着舞蹈老师来学习舞蹈,想通过进入夏威夷乐园来拯救煤矿,拯救他们的生活。
在经历了排斥与反对之后,她们终能够笑着站在舞台上,从容的面对一切。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碰撞二字,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开放与封建的碰撞。
其实这种碰撞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不约而同的上演过,假如没有了这些碰撞,人类的历史也就早已停滞不前。
每当这种时代性的冲突来临,我们总是墨守成规的维护自己旧有的东西,而对新事物瞧也不瞧上一眼就进行了抵触,从不考虑这冲突为何而来,自己又将要面临着什么。
人总是守旧的,假如一代人当中有一个或几个人的思想与众人不一致的时候,那么这些人毫无例外的要被批判,被当下社会视为异类。
只有当下一代人集体与他们出现代沟的时候,他们才会稍对这些人妥协下来,但仍旧会说看不惯的,却忘记了这个世界早已不属于自己了。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自己父辈进行否定的历史,我们无一例外的否定着父辈,却又无一例外的又被下一代否定着,就这样。
再回到电影本身,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在最后终于站在了舞台上,他们的表演折服了昔日反对他们的人,让那些人由衷的为他们喝彩。
画面就定格在这一刻,强有力的鼓点消失了,那些女孩子们的舞蹈结束了,时间凝固了。
那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在观众的掌声与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美,然而转瞬间又被泪水模糊掉了。
我从那晶莹的泪光中,分明看到她们那最优美的舞蹈。
看了《扶桑花少女》,整个电影是一个旧旧的调子。
喜欢它因为苍井优……外表像植物一样宁静。
内心像大海一样汹涌。
感动于喜美子和早苗的友谊。
集体照的时候,喜美子在早苗耳边轻轻地说:谢谢你拉我学跳舞。
轻的她没有听到……后来,早苗因为父亲失业被迫远走他乡。
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少女,躲在壁橱里哭着说:是我不好,我爸爸今天被工厂解雇……泪奔。。
为什么,失意要一个无辜的孩子来承担?
喜美子要和她一起退出。
早苗说:那样你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接下来的一段话是我最感动的,没有不甘,安于命运……只有共同的梦想。
早苗同大家告别,喜美子没有来,早苗很肯定地说:她最受不了这个了……然后在山坡上挥着手道别……很土的镜头,就是这样@_@很久以后,早苗寄来了包裹:两朵扶桑花喜美子的老哥托付妹妹的情景。
固执的妈妈最后说:我一直以为起早贪黑拼命干活才叫努力工作。
现在,像我的孩子那样唱着歌跳着舞让大家快乐,不也很好吗?
扶桑花,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要求日照充分。
在平均气温10℃以上地区生长良好。
喜光,不耐荫。
看到镜头里那朵生长在北半球岛国上,娇艳的扶桑时。
其实心里起初是空白的,没有过多的联想。
而后看到穿着红裙头戴缤纷头饰的女孩们在那片临近枯竭的矿上笑靥如花时,忽然明白了这个微距的意义。
灰色枯草里的色彩浓郁的扶桑花,与寒冷北国系草裙热烈起舞的女孩,其实不必有太多言语去描摹,一句歌词就足以传达,“you are amazing"。
故事在灰暗晦涩的大背景之下铺陈开来,几世几年以矿为生的小村庄随着资源产业的衰败面临最沉重的生计问题。
推陈出新就如逆水行舟般面临重重阻挠,当建设夏威夷度假村的计划被提出来时,遭遇全盘否决,其实是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的。
而,逆境之中必定蕴藏着生机。
一个女孩的舞蹈之梦,点燃了这片死寂的荒野。
早苗的坚持是一个契机。
平山圆香的到来,是一个并不明朗的开端,但至少,遍布“黑钻石”的寒冷原野上,总算有一丝要迎接未曾谋面的夏日的迹象了。
希望的火苗若要燃成跳动的火焰,需要的不仅仅是柴火,相对干燥的环境,有风的日子里少不了遮蔽,甚至于空气的流通……早苗,这样一个单纯而温和的女孩,单是静止在那里,看一眼就会心里柔软起来。
当她遭遇父亲的反对,剪短了长发穿着臃肿的冬衣与舞蹈队告别时,伤感是不必说了。
北海道会比常奎更加寒冷,平山送给她一副时髦的墨镜,用意……难以确切地说出来,也不必说出来。
只是后来,她才对纪美子说,早苗也在坚持着。
呵气成霜的季节里,纪美子奔跑在荒芜的原野里用力的向早苗招手,不知疲倦地大喊着:“再见,再见……”再见了早苗,北海道太冷,不能穿上草裙跳舞。
我在这里会用上两倍的心力,为你,也为自己跳……再见了纪美子,北海道再冷,我也不会丢弃扶桑花头饰,它是我们的梦……平山最初在舞蹈室跳的那支舞,是舞技的集中体现,是扶桑花女孩付出的见证,更是演出深刻内涵的象征:给他人带去快乐。
影片结尾,纪美子在万众瞩目的度假村舞台上跳起这支独舞,最初强烈反对的母亲在台下激动地鼓掌落泪。
扶桑花女孩们欢笑时不自主留下的眼泪,与热烈击掌的矿工,像是如今这冰冷季节里和煦而单薄的日光,即使周身被寒冷包围,望着这样缱绻的柔光,也觉得是受了春熙微光的恩赐……约莫几年之前,正是稚气的充满困惑的年纪,有人这样说,越是不堪,越是要向往美好。
当时只是懵懂的信了,看了这部片子却觉得真正理解了那人彼时的心境。
生活的代名词本来就有艰难,晦涩,隐忍,可时间总在过,前路看似一片深渊,肯走近就会发现另有蹊径。
结局可能出人意料但总有征兆。
要么安于天命,要么去改变。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走好自己选择的路。
大部分时候我们喜欢看励志电影,主人公历经波折和不懈努力后,终于实现了梦想,我们为他们欢呼的同时,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点点能量。
我们从电影中看到了有别于我们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那是被希望和梦想点燃的人生。
《扶桑花女孩》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和《麦克法兰》相似的励志模式,但是重点放在了新旧观念更新过程中,女性的觉醒和奋斗上。
影片荣获2006年《电影旬报》十佳日本电影,并且横扫当年日本影坛多项大奖。
(电影海报)东京舞蹈团的平山圆香(松雪泰子饰)受邀来到了日本东北福岛县常磐村,担任舞蹈老师,时尚个性美丽张扬的她,在这个煤矿村镇,影响了很多人,也改变了自己。
(初到村镇的平山老师)那是1965年的日本,随着石油资源成为主流,村镇煤矿渐趋枯竭,成千上万的煤矿员工被集体裁员。
为了另寻出路,村镇领导利用温泉资源,斥巨资建造了一座夏威夷度假村,想将此地转变为旅游胜地,为此要招募矿工的女儿们跳夏威夷草裙舞。
在草裙舞说明会上,保守的小镇女人们无法接受暴露热辣的舞蹈,吓得纷纷逃走。
只有纪美子、早苗、初子和小百合四个人留了下来。
想一想,同时代的中国同龄人正在经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活动,大家都被时代和命运的洪流裹挟着向前,留下来学习的四个女孩子还是相当有勇气的。
(学习舞蹈的矿工女儿们)电影的拍摄手法很巧妙,从头至尾,村镇都被一片灰暗的煤炭色笼罩,连树木都是青灰色的,镜头所到之处皆是无聊与空茫,没有任何希望。
而跳草裙舞的女孩子们,成为电影中唯一的亮色。
早苗是电影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也是最坚定学习草裙舞的女孩。
母亲早逝,她早早辍学回家照顾三个年幼的弟弟妹妹。
在草裙舞说明会上,她央求好友纪美子留下来学习舞蹈,因为她想成为像平山老师一样的专业舞者,而不是日复一日把青春年华耗在煤炭上。
很不幸,她因为偷学舞蹈,被失业回家的父亲暴打,之后全家就搬到了北海道。
她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被迫与唯一热爱的舞蹈说再见,然而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她鼓励纪美子一定要坚持下去,临别的时候笑着说,跟老师学习舞蹈是她最幸福的时光。
这样的早苗让人心疼和感动。
(离开时的早苗)高中生纪美子(苍井优饰),原本没有很强烈的学习舞蹈的愿望,如果不是为了陪伴早苗,她早就离开了。
但是平山老师的独舞,让纪美子看到了改变的机会,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
她知道时代的大潮无法阻挡,跳舞成为她目前最好的选择,因此她倔强又激烈地与母亲对抗,离家出走住在舞蹈教室,从零开始认真学舞蹈。
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纪美子成为舞蹈队的领舞,每一次表演都戴着早苗寄给她的红色扶桑花,每一次都倾尽全力的跳舞,连着早苗的那一份一起。
我完全是因为苍井优,才看了这部电影,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清新淳朴又灵动可爱的表演,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早苗的扶桑花)来自东京的平山老师,是电影的灵魂人物,初到这个地方时,大家都明里暗里嘲讽她“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才跑到这种偏远地方来教坏女孩子。
”村镇人已经模糊地意识到了煤矿的没落,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并且将愤怒转发到度假村以及外来者平山老师身上。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才知道她是为了还母亲的高利贷,才拼命赚钱。
(一脸不耐的平山老师)平山老师当然不会喜欢这个被煤灰覆盖的落后村镇,所以她出场的时候醉醺醺,对于四个不会跳舞的女孩百般挑剔。
慢慢地,她被早苗和纪美子等人的热诚和决心感动,她开始全力以赴地授课,在几个月内教会了零基础的女孩们跳火辣的草裙舞。
(唯一的色彩)平山老师脾气刚烈重情重义,面对醉酒矿工的调笑,毫不犹疑泼一盆水让他清醒,看到早苗被父亲暴打,二话不说冲进澡堂,跳进浴池去打早苗的父亲。
最感人的一幕是,老师被抵制度假村的居民赶走,女孩们一路跑着去车站,看到车厢里的老师,她们一起用老师教过的手语舞,表达自己的感情。
就像《一公升的眼泪》中,生病的亚也无奈退学,她刚走出教室,班里的所有同学都跑出来,对她唱那首叫《3月9日》的歌,那是他们刚刚认识时,一起合唱过的歌。
这样的情节总是催人泪下的,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眼泪流下来,平山老师也不例外,她被感动,从火车上走下来,并且永远留了下来。
(离别的车站)纪美子的妈妈千代也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她是村镇妇女会会长,代表着村镇的女人们,她的丈夫、儿子和她自己一直辛苦挖矿,为国效力,丈夫甚至死在了挖矿途中,她认为女人就该相夫教子,坚决反对女儿学习草裙舞,并且固执地请平山老师离开。
这样坚持自己信念的她,却被努力种活椰子树的度假村植物管理员和拼命跳舞的女儿感动了,开始行动起来,说服村里人不再抵制度假村,她说,我不希望孩子的梦想毁在枯树下。
在千代的奔走呼号下,他们借到了村子里所有的暖炉,点燃后放在那颗叫做“克莉丝汀”的椰子树周围,期待它活过来。
(认真舞蹈的纪美子)1966年1月15日,常磐夏威夷度假村正式开业,每年能吸引150万游人。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至今四十余年,活跃于舞台上的扶桑花女孩总数为318人,七十多岁的平山老师,目前仍在辛勤培养一个又一个的扶桑花女孩。
继被称为“黑钻石”的煤矿之后,扶桑花女孩,成为了村里的宝贝和吉祥物。
(开业时的精彩演出)女孩们不知道跳舞是否会改变生活,不知道度假村是否会吸引游客,但是她们知道,她们必须努力学习舞蹈,努力去全国各地跳舞宣传,才有可能最后成功。
有像《百元之恋》那样,最终都没有发生奇迹、没有赢过一次的人生,也有《扶桑花女孩》这样,最后让观众起立鼓掌的人生。
台上的女孩为现在的成绩和骄傲痛哭,台下的观众为她们精彩的表演流泪。
女孩们付出的所有毅力、心酸和隐忍,在这一刻有了价值和意义。
(惊艳独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个人舞起来的时候,总是很动人、很赏心悦目的,最初的四个女孩被平山老师的动人舞蹈吸引,纪美子妈妈被纪美子的舞蹈感动,还有此刻,无数观众,被这些女孩的舞蹈感动。
扶桑花女孩舞蹈时的美丽、激情,感染和唤醒了村镇居民,让他们从日复一日的艰苦挖矿中走出来,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
她们用绚丽热烈的舞姿,告诉村民们,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新的时代。
爱上苍井优并非难事,只要多看两部她的电影。
最初的邂逅当然是《花与爱丽丝》,那个总是闷着头走路的,无可无不可配合着好友将小小谎言滚成一个雪球的爱丽丝,一开始总给人略嫌迟钝的印象,可是在与努力寻找第二春的母亲及其男友的不期而遇时,眼中掠过的那一抹了然,叫人顿悟,呵,原来这孩子胸中自有丘壑。
从此便再不能漠视。
再次相遇,是在《扶桑花女孩》里,可是那时,我已经不记得她的样子。
也正因此,影片一开始时,便误将那个心醉神驰地做着成为夏威夷舞娘的梦的女孩误认为是苍井优,记忆力衰退的脑袋不知反省自身老迈,却只知嘀咕“苍井优原来长这个样,怎么好象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至于以前怎么样,哪里不一样了,却压根没想得出来。
好在没几分钟镜头就转到了旁边另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女。
依然是海藻般浓密的长发,以及虽然微皱眉头,却神思无垢的表情。
记忆瞬间苏醒,一颗心突然就放宽了下来,似乎是觉得,好在她才是苍井优,苍井优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竟浑不管之前的莫名失落,全因自己眼力不好所致。
对于饰演心无杂念,安于天命的女孩子,她似乎特别拿手。
扶桑花女孩里的纪美子依然如此。
不太说话,总是静静地倾听,乖巧、顺从,却突然会执拗起来,比谁都固执。
这种无法言喻的气质,或许只能命名之“孩子气”。
或者,“女孩子气”。
她真的是个孩子,爱撒娇,会赌气,不太关心身边以外的世界,对未知的事物却又抱有好奇,偶尔蹙眉凝思,看在外人眼中却只是一副状况外的迷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懵懂的女孩子,明明晓事得比所有人都晚,可当有人在她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最后拥有窗外风景的,却总是她。
恼吗?
终究是不恼的,看着她那明净无伪的笑脸,便知道了,该是她的,便合该是她的。
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无为而治吧。
令人见之忘俗的女孩子虽然不多,却也不能算少,单说灵气迫人的,最叫我印象深刻的前三名,苍井优似乎还排不上号。
可是,这孩子的灵气却另有一层独特的韵味在,气质灵动的少女们都是清泉,澄澈清冽,只有她,更多一分悠长绵甜。
难得的是那灵气之外的纯良敦厚,时至今日,当下女星,竟似只在她一人身上得见。
于是,那些充满灵气的女孩子,让人希望时间在她们身上停顿,成为记忆中永远的少女。
可是苍井优,看着她今日如潺潺流泉,会令人期待她汇成江河,汇成湖海的时日。
题外话:虽然没有倾城倾国之姿,但这份气质,却最贴合我心中那个女子。
说实话,我是冲着苍井优才去看的这部电影,但这又是我看的苍井优的第一部作品。
之前就是因为她不施粉黛可爱纯真的笑脸喜欢上她,今天看完扶桑花才对她有了一个更具体的了解,哦,原来苍井优的声音是这样的,她的一颦一足是那么的可爱。
这是一部慢热的电影,因为它需要一个背景的铺垫,所以一开始对于煤矿工厂的拍摄让我觉得有些乏味。
直到后来老师的出现我才觉得开始有点意思了,当她出现在乡间的路上,汽车里男人们的争相拥挤竟突然使我想起中国抗战电影里日本人的嘴脸,看上去那么让人厌恶,当然我不是针对煤矿工人,呵呵,这又是题外话了。
开始的纪美子是反感这个态度恶劣的老师的,但因为那天早上在窗外看见老师的舞姿才服了老师,甘心跟着老师吃苦训练。
然后一段有关四个人的舞蹈训练就这样开始了,那些微小平淡的细节让人忍俊不禁。
由于村里的人世代以煤矿为生,他们无法接受煤矿工厂裁员的事实,因此对于所谓的夏威夷度假村计划相当反感。
这又使我想起马太效应,穷者愈穷,不求改变使他们一心抱着煤矿为生,所以生活日益贫困。
家长的反对让平时温顺的纪美子开始顽固的反抗,她不愿意像母亲那样一辈子呆在煤矿堆里,她想做一个专业的舞者,其实看到这里我对电影本身还没有多大感觉,只是觉得故事开展的很平淡,但我还能继续看下去。
直到后来纪美子的好朋友早苗因为学跳舞被父亲痛打,老师冲进澡堂的那一幕我的心才开始跟着触动起来,对于老师冲进男人澡堂我刚开始的反应是惊讶甚至笑出声来了,但紧接着下一秒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我大概是羡慕他们有这样一个待自己如亲人朋友的老师吧。
接着越来越多的女孩参与进来,看着她们从开始生疏的舞步到后来演出的一气呵成,我的心随着她们一同跳动。
纪美子的母亲在门外看到她流畅优美的舞蹈,也开始转变态度了,就像当初纪美子看到老师跳舞一样。
然后就是扶桑花女孩们一步步迈向成功,当然这其中不乏那些博人眼泪的温情细节。
最后的夏威夷度假村开幕式上,女孩们的完美演出让人惊叹,真的很美,最后的一幕中,女孩们笑中带泪,这或许是她们对之前经历的种种的一种倾吐。
为了心中的目标与理想,我们不得不舍去和放弃一些东西,当然我们更要学会坚持,每一次成功都需要我们背地里的无限努力,即使遭遇挫折,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让那些反对我们的人侧目甚至为我们鼓掌。
我想,那些经历许多懂得成功来之不易的人更能理解扶桑花女孩们笑脸上带着的泪。
纪美子的妈妈终于说:我一直以为像矿工那样抹黑干活才是工作,但是像她们那样唱唱跳跳也是工作啊!
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不仅出于生存的需要,更有一种信念。
有信念的人都令人敬佩。
下岗的矿工拿着辞退信说:干了三十年,就换来一张纸。
厂方的代表一起向他鞠躬。
"你辛苦了。
"这样的客套话背后饱含了双方的辛酸。
工作是什么?
是一个社会人的立身之本,对有些人来说,又是通往梦想的红地毯。
在成为一个"职业舞者"之前,纪美子们的选择不多,在有限的选择面前,"梦想"是个遥远的词。
幸运的是,她们能够用工作实现梦想,比大多数人都幸运得多了。
扶桑花女孩带我们回到一个认真的年代,在贫乏的生活面前,人们主动或被动地变成认真的人。
对工作认真、对生活认真、对自己的信念更加认真。
认真的生活,努力地做梦。
在这样的电影面前,流完泪心里还是会很温暖。
煤矿上盛开的扶桑花,矿工的女儿,跳舞吧!
2年前看过日文原版的影片,2年后在CCTV6看了中文配音版的,第2遍的感受在于不再紧盯字幕,而是可以很自如的欣赏演员表演。
我建议大家看中文配音版的,由于缩小了陌生语言的隔膜,倍感亲切。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这片子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吗?
特别是老师和学生在火车站手语那一段,纵然很流泪,但是心中有疑问,是不是,煽情过头了呢?
【扶桑花】是07年的第一名,当时日本就是选送了这部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08年的第一名【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的确让人佩服日本人自我批判的勇气,居然敢拍这种揭露自己国家司法不人性的影片。
09年的第一名【入殓师】真的拿到了奥斯卡。
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却有着很多的煽情点,特别多。
意外点也不少。
(这里就不剧透了)。
这片子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其实是母女的碰撞,那场母女争吵戏很精彩。
母亲打了女儿一巴掌,把女儿赶出了家门,因为女儿不愿意再做一个矿工,不要一辈子就当一个矿工,女儿哭着呐喊(这是我的人生!
)很多这种上代人和下代人发生痛苦矛盾的影片都刺入我心,父母总期望子女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情,可儿女长大了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父母让你往东,儿女却想往西。
影片中母亲最终理解了女儿,推着车子挨家挨户的借暖炉,说的那番话,让人落泪和分外感动,泪光闪烁地说着(求求你们,借给我们吧,求求你们了)当女儿站在舞台上赢得掌声时,母亲站在台下的角落里激泪四射,激动不已。
让人想起英国影片(跳出我人生)的结尾。
老戏骨富司纯子的表演很到位。
其实,这是一部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影片,女老师和哥哥的酒馆对话谈到(没有梦想的人生,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很多的简短的剧白(这也许是条出路呢?
别这样毁掉来之不易的机会)其实,这是一部关于创新和改变的影片,特别是人的观念和思想如何去创新和改变,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
决策者该如何引导群众去创新和改变。
可以看出日本是如何从贫穷变得富裕的。
冰天雪地的寒冷北海道的荒凉环境污染的百年矿山如何变成了夏威夷。
这是一个什么思想的转变?
可叹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当最后字幕打出来的时候,现如今女老师70岁了,还在当地执教,从1965年裁员40%,下岗达2千多人,1976年,矿山终于倒闭。
日式煽情,日本国的风格,只有日本才拍得出来。
中国千万不要模仿,即使拍出来也很不自然。
一旦模仿的好,就变得矫情造作,一旦模仿的坏,就变得东施效颦,中国电影的出路在哪里?
日本电影已经走过了很漫长的历程,我们和别人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说得完的。
昭和四十年,按片尾字幕提示,应该是1966年的故事。
以前看片名,我以为是苍井优的故事,也以为是个轻快的喜剧。
原来是一群人的故事。
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村里人赖以为生的煤矿倒闭在即,村子里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想走一条新路出来,选择了这些为了矿山而要跳舞的女孩子们。
讲故事需要耐心,一点一点编织,不忽略任何人。
密密匝匝的线网了起来,看得很难过,老是跟着哭。
也许我的眼泪是太廉价了。
我被酗酒女老师,还有苍井优的哥哥、妈妈,还有那个借煤气炉给椰子树取暖的人抓住了。
如果只是一群要跳舞的女孩子真的挺没意思的,周围人的态度更有意思。
还有半途离开的早苗,多可爱多自尊的女孩子啊,虽然没有优那种干净夺目的气质,但她被爹打后躲在拉门内仍然说这是她的不好,真的很为别人着想。
是她把大家拉入了这个跳舞的队伍,是她最先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影# 2006《扶桑花女孩》《フラガール》7/1070年代日本北部,受到改用石油供暖的衝擊,國營煤礦場效益每況愈下,下崗女工和失業女青年頂著世俗壓力,齊心協力無中生有創建北方夏威夷溫泉浴場,成功彌補煤礦產業轉型帶來的職業虧空,創造佳話!
在中國常見的下崗女工淪落足浴按摩中心的人生慘劇,在霓虹國卻是正能量工人家屬如何自我救贖的催淚雞湯,不得不佩服編劇!
但最後劇終打出“真人真事改編,溫泉浴場依然存在”的字幕,不得不鼓掌,內心佩服這群不向生活屈服的人們!
故事梳理簡單,戲劇衝突在預料之中,催淚點完成度很好,沒有過於煽情,畫面一直貼近灰蒙蒙了無生息的沒落煤礦,導演和編劇盡量讓影片還原生活真實度。
但電影畢竟不是生活,無法24小時不間斷,剪接的技巧和說故事的能力就是功夫所在,而能否超越生活激發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成為佳片的鑰匙。
從這一角度來說,這電影太流於表面,幾次欲用力去突出新舊時代觀念的鬥爭或男女社會角色的轉變,都隔靴撓癢不了了之,可惜了。
但它依然超越一般娛樂片,有笑有淚,有振奮人心的正能量,就像大冬日裡泡在夏威夷溫泉裡,即使知道外面冰天雪地,生活還是要艱難前行,但此刻,心暖暖……
没事吧,怎么得奖的啊???
第七分钟令人极度不适。让人下岗,告诉矿工的女儿们,现在是靠你们出卖身体的时候了
没啥意思。
真实事件改编,音乐很赞。
据说是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真人故事,算是60年代日本社会的缩影吧,明明这么平凡的剧情,却总是让我被感动,抑制不住。美纪子在火车站的手语很美,喜欢看苍井优的舞蹈,有种沉静恬美的气质。结尾扶桑花女孩们的舞蹈把剧情推向高潮,结束得恰到好处。还有,小优的笑容太打动人了,尤其是弯弯的笑眼!
勵志片,有笑位有喊位有感動位。蒼井優跳舞很好看。松雪有點老態了,懷念她仍是白鳥麗子時的美艷,不過人總得往前看吧,她演得不錯,只是欠一點火喉。奇怪的是,蒼井優是不是憑這電影拿下了影后?其實她的發揮不算很多。
中规中矩的日式主旋律
(⊙o是个赚眼泪的片子。颜色多样。舞蹈好看。女人彪悍。略略晕眩。
扭屁股~~~
1.李相日在拍《怒》《恶人》之前竟然拍了一部如此温馨感人的治愈片,有点不可置信;2.松雪泰子在最后一场戏怎么看起来老了好多,是妆发的关系吗?3.草裙舞治愈自己,也治愈他人;4.夏威夷、椰子树、草裙舞象征着美国文化,接受还是抗拒,这是每个国家在时代变革之际都会遇到的问题。
苍井优跳舞很棒,女老师冲进男澡堂一幕很经典。
朴实 与 真挚
少女们为小镇命运所做的抗争,苍井优的草裙舞。
最喜欢的还是苍井优,那倔强的气息,还喜欢那个女老师,那样的带点故事和质感很有韧性的女人
唔,恕我感性,看哭了说。
本片是个中规中矩的算是励志的剧情片吧,前半段充斥着喜剧气氛,虽然莫名有点感动,整体还好吧,苍井优的笑容真美好啊,也是冲着她看的本片,想多看看她演的电影。
“一个很老套的故事……被我预言无数次。”
除了苍井优长得不错,全片也没啥可取之处了
超赞!最爱这种温情感人又欢快活泼的励志片,给女孩的励志片!优酱真是美呆了,演技超棒!
又是一部昭和时代的电影,那个时代的日本人与日本精神貌似是现在的他们努力追溯与怀念的。努力跳舞、努力生活、努力微笑、努力收获,笑中带泪的拥抱生活,也许是昭和精神的所在吧!一星给青春无敌的小优和依旧美丽的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