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刚播出时评分相当之低,近两年有所上升。
之所以一开始评分较低,主要是因为最后一集顺溜的台词,大意是他们杀了我们这么多人,现在拍拍屁股就走了,凭什么,我不能原谅。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句非常正常的台词刺痛了部分类人群体,他们认为顺溜这种思想是反人类的、不文明的,因而更加文明的类人群体决定疯狂给该局刷低分。
近两年类人群体数量减少,评分开始回归正常。
话说十分钟前,我在外面办公室工作,听到里面办公室电视的悠扬音乐(他们办公室因为工作性质可以看电视)挺吸引人。
端着茶杯就想进去看看,是在看啥爱情剧(感觉很韩剧的那种曲调)。
当看到荧幕里面灰头土脸的战地场面,我黑线就下来了。
一口水含嘴里半天没咽下去。
不知道这配乐的大师是怎么当的,很严肃很爷们的战地谈话场面,怎么就让人听起来那么爱情片呢。
片子我没怎么看,完全是耳朵的第一直觉。
表砸我。
六分区司令、一分区司令、三营长、文书,难得的好!顺溜还是那个三多,没有突破,也不像个狙击手。
其他演员、剧情、尤其是逻辑,难得得差!
高希希还导过啥,貌似还挺有名,怎么就么弱啊!
无穷无尽的Bug,挑不过来
都知道李欢和“中国兄弟连”里的林副官是同一个人演的,是吧?
还有他演过新三国里的吕蒙,是吧?
巧合的事极多,于是忍不住技术控恶搞。
=============================庆功访谈庆功是因为师座李欢在片尾收了淮阴城,大功一件。
国民革命军花花日报社特地来采访。
记者:师座好,最近在忙什么?
李欢:收编,抢地盘,打顺溜。
(新四军司令陈大雷:抢我的台词?
我才是收编,抢地盘,打顺溜呢!
)(记者:两边都在打谁?
)(顺溜:我!
我是顺溜….)记者(星星眼):师座气色不错啊。
当初师座第一次出现在新四军司令部时,遍山红叶给您做背景,笑得真是温暖坦诚….很多女观众当场倒戈投向我国民zheng府….(录音师干咳一声)记(正色):听说师座早在抗战第一年就与新四军合作?
李:怎么会?
记:当时您在一支叫做中国兄弟连的队伍里跟日本人打过游击,忘了么?
李:没有的事。
记:您对林云副官这个名字难道没有任何印象?
李:没有。
记:奇怪。
您跟他长得非常象。
而且年龄也符合:37年26岁,到现在就是34岁,正好啊。
李(突然很尴尬):你怎么知道我的年纪?
我还担心自己长得太嫩,担待不起少将的军衔呢。
记:哪里。
欧洲那边少将梅耶41年上尉,44年就成了34岁的少将师长呢。
您37年就挂少校衔,一点不夸张。
记:而且当年的林副官也是警卫连出身。
您说过,您手下的55师一直是委座的卫戍部队?
李:是。
但是林副官后来做了情报参谋吧。
记:另外有传说,说您的原名是李仲辛,黄埔军校6期毕业,和林副官是同学?
李:军校毕业的学生太多了,想不起来了。
记:看李仲辛的材料,您在总司令部也作过参谋?李:必经之路么。
记:甚至作战地区都是淞沪战场?
李:战场很大呀,保不齐有几个来历相似的。
记:这么相似的履历,您还不承认吗?
李:流言。
记:那么当时的兄弟连的国军和你的55师怎么都是德式装备?
委座手下只有3个地道德械师!
李(投降):那是道具太懒了….记:好吧。
我们听说除了道具以外,您周围的人似乎也挺熊包的。
李:这从何说起?
记:您的参谋长在第一次大规模战斗中,说‘师座,这南阳镇是在西北方向,而炮声是从正南方向传来的。
”他说西北的时候,指他的正左边。
谁都知道,看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果正南方在他的正前面,那么他的左边应该是东面,怎么可能是西北呢?
李:别管他。
那个参谋长是顾长官的小舅子,我不会当真用他,顶多叫他陪吃饭而已。
记:那么新四军司令陈大雷来的时候,你就派参谋长去陪吃咯?
李:那倒没有。
我亲自作陪的。
记:师座似乎不胜酒力?
李:很少喝。
那瓶红酒都是陈大雷干掉的。
记:果然。
喝了一点儿的师座的脸上见喜色,很可爱啊....(又被录音师干咳)….师座不近烟酒,真是偶们年轻人的榜样。
李:我不是在抽烟么?
记:抽烟的人都是通过肺,从鼻孔喷烟。
师座陪陈大雷的时候,一直是从嘴里喷,难道您在装样子?
李(尴尬):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记:您知道陈大雷来吃饭之前,说了句很穿越的话么?
李:他说什么?
记:他说,关羽还赴鸿门宴还只带了个周仓呢...李:他若是关羽,我就是吕蒙。
记(突然很兴奋):那么这是您为什么NG了好几次和刘强对话的原因咯?
李:刘强?
记:就是那个新四军的一战区司令,以前又叫做鲁肃的那个。
李:啊,想起来了,他很面熟。
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他来找我吵架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叫他大都督。
记:不过对方好像认不出你来了。
李:我也不确认是否以前见过他。
那家伙土得掉渣...记:大概他长得像葛优吧。
记:言归正传,听说师座是淞沪战场这一带数一数二的颜?
李:什么意思?
记:就是帅哥―――新四军里面有一个三营长,但一嘴怪异湖北腔,连个名字都没有。
日军里倒是有两个长得顺眼的,但其中一个还是个混血?
李:你怎么看得这么仔细?
记:本职工作。
那个混血帅哥来历不明,一不打高官,二不打兵,一共才打死了二个老百姓,一个三营长,一个打酱油的排长,一个陈大雷的老婆(数手指头)...他曾经用狙击步枪瞄准过您,您知道吗?
李:不知道(好险)记:但他看了半天没开枪,这是为什么呢?
李:你说呢?
记:我猜是帅哥惺惺相惜...李:什么乱七八糟的。
我很忙,不奉陪了。
记: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李:讲。
记:最后日本人上船的时候,您说:鬼子上船了,就算淹死在太平洋也不管我们什么事?
请问从连云港坐船到日本要经过太平洋吗?
李:当然不。
记:那么为何说这话呢?
李:我把参谋长那份印颠倒的地图给他们了。
记(黑线)...
我实在不能理解,顺溜报仇竟然可以拍整整三集!
水分太大了。
我也实在不能认同,顺溜那种狭隘的仇恨。
本来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眼见着仇恨大过天的鬼子就在眼前却不能做任何事,他心中的郁闷愤怒伤痛足够深。
但是,他执意的偏执引发那么多人的担忧,让翰林苦口婆心的帮他释怀,让陈大雷担心到亲自出马去救他,让整个新四军出动去追捕他,让国民党如临大敌严阵以待,让小日本鬼子幸灾乐祸大叫“中国人打中国人”。
我真不明白他作为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四军战士,他的组织纪律性到哪里去了?
他已经彻底忘记了什么叫牺牲小我顾全大我。
好吧,就算他是从山沟里出来,脾气倔强得任何人都拉不回来,他的脑子里塞满了复仇,那么他身边的人呢?
那个老宋,明明看见翰林两人抓他回去,明明知道他是自己跑出来报仇,居然还把鬼子的地点一五一十说给他听;还有那个小花,知道自己的爹娘死了,知道顺溜要去报仇,一下子就和顺溜一拍即合,还带着他抄水路去赶小鬼子。
船靠岸了她似乎知道顺溜回不来了又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你爱他吗?
你真的爱他吗?
你真的爱他还鼓动他去单枪匹马的杀人?
在全世界真正关爱他的人都在尽力挽救他的时候,你却顺势把他继续往火坑里推?
你明明就知道让顺溜一个人去报仇他几乎就不会活着回来,你还在那酸不拉叽说什么“我等你”?
你也太惺惺作态了。
好吧,最后顺溜没有杀任何人,他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想起了陈大雷的教诲,想起了翰林的苦口婆心,他只是无端端的射掉几面日本旗泄愤,然后射掉石原的骨灰引致坂田剖腹。
然后他就那么被几百挺机枪扫射,就这么壮烈牺牲了。
不可思议啊顺溜啊顺溜,你的觉悟醒的未免也太迟了。
让陈大雷这个如此关爱你的兄弟眼睁睁见你死去,心里的伤痛也许一辈子都难以平复。
你莫名其妙的搭上你这个神枪手的性命再也不能和兄弟们并肩作战。
你射那几面旗干什么呢?
你除了引起国民党的注意,还能做什么呢?
你是想沐浴在枪林弹雨里端着狙击枪作瞄准状以显示自己很英雄吗?
你知不知道你死的多冤枉哎唉,算了,不提也罢,编剧要你死,还要你以这样假模假式的煽情形式去死,我也没办法。
你家陈大雷也很无奈,你死了,没杀一个人,射掉几面旗,引得国民党耗掉千万发子弹,瞬间又变回战斗英雄,陈大雷也不得不说你在最关键的时刻保持了军人的纪律性。
多么牵强的心理独白,但我可以理解了。
陈大雷心里的苦,人人都能理解了。
最不能理解的,恰恰还是你,顺溜,陈二雷,固执的钻牛角尖,让我在最后看到的,不是曾经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许三多,不是百发百中坚强的顺溜,而是个引得无数人担心差点就酿成大祸的的自私鬼,一个偏执狂。
请原谅我不得不这么说,你最后觉悟了,却去射了几面旗暴露你自己。
你白送了你的这条命,让我实在非常郁闷。
"我真是信了你的邪呀,枪都不会拿,讲起射击来一套一套的”“老子真是信了你的邪,排长向文书报道,还跑步”“对对对,光荣的死球了!
”“你一个马屁能拍两次,两次都还不一样!
”“这是东洋马的马粪,乡下那些土马,绝对拉不出这么精神的粪……”“晴空一声霹雳响,老娘生下陈营长。
”“顺溜啊,顺溜啊,那要是在水波梁山,那就是小李广花容啊,张弓搭箭,那就是百步穿杨啊。
”“不要出声,不要动,动一动你小命送”“天上一个大雷,地上一个二雷。
晴空一声霹雳响,轰轰烈烈搞一场”“傲得像飞机,犟得像头驴”“你家族上好歹也是教皇帝的,虽然教着教着把人家的江山给教丢了”“翰林真厉害,连地球是圆的都知道……地球在哪儿呢,我咋看不见呢?
”“兄弟,你知道吗,我要写检讨书了,是书面的,这我必须得穿上军装啊。
这写检讨就是学文化,学文化我不能光个膀子吧,光膀子太没文化了。
”“标题:检讨。
我参军大半年了,但是思想觉悟没跟上,组织纪律涣散,我有个人英雄主义、流寇残余,如果不思想悔改,必将成为新四军的败类,被革命队伍所抛弃。
钦此。
”这段话一定要看动态的,一脸兴奋和荣耀的顺溜天真得让人忍俊不禁,“钦此”一词暴露了他完全处于混沌的真实状态。
“就是天崩地裂、生死存亡,你也得服从命令、完成任务。
”“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然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我生是新四军的人,死是新四军的鬼。
”“这是司令发给我的枪,他命令过我,人在枪在,人亡枪也不能亡。
”“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现在打败了,枪一扔不打了,回家。
连畜生也要回家,他们凭什么不打。
鬼子都可以回家,可我的家呢?
”“你们的战争结束了,我的战争没有结束”“这枪是从你心窝子里长出来的,枪瞄准的时候,天塌下来你感觉不到,地陷下去也不关你的事。
你的呼吸,你的眼睛,你的心肝,你的性命,统统都长在这枪杆上。
”
这部剧最让我动心的地方是演员的演技。
主角不说,配角的表现也很出彩,顺溜的姐姐,松井联队的可爱小参谋,甚至祖坟上都是罗汉竹的老爷子都表现的很到位。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吴雄飞这个人物,他的表现,更贴近于伪军“汉奸”这一个形象。
往往银幕上的“汉奸”不是奸恶小人面目可憎型的就是懦弱无奈心理变态型的,但吴雄飞不属于其中。
他不是一个好人,精明,怕死,圆滑,深谙在乱世中在复杂的形势下保全自己的门道。
他无信仰,内心里完全瞧不上他所效命的日本人,也瞧不上共产党国民党。
这种人,除了死没什么可以牵制他,不仅每次在困境中能瞬间找到保命方法,而且总会给自己留下后路,以确保万无一失。
他在被日本人关起来的时候还能大口大口吃的进肉不是他不怕死了,而是知道自己对于日本人还有可利用价值,死不了。
中国抗战,死了不计其数的人,八年才结束,你觉得有多少汉奸?
很多中国人深谙圆滑的处事哲学,他们可以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明哲保身却不愿意现在正义的一方,只有智力值没有德育分,可憎,可恶,可恨,可悲。
吴雄飞,吴大疤拉,聪明又怎么样,还是软骨头。
http://tieba.baidu.com/f?kz=609183394didi相思雨摘录1。
(仔细观察着路中间一坨东西)老李!
你看!
这一定是东洋马的马粪!
这的那些土马拉不出这么精神的粪!
2。
我知道贵军背地里喜欢管我叫吴大疤拉,还是这么叫吧,这样显得亲切。
3。
吴雄飞忠于皇军。。
55。。
海枯石烂,不变其心!
55。。
千刀万剐,不改其志!!
4。
吴雄飞誓死效忠日本天皇!
效忠大日本皇军!
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5。
卑职认为,中国人自家已经打了上千年了,皇军是来拯救中国人的,卑职宁愿为皇军驰骋沙场,也不愿在国人之下苟活一天!
6。
松井君,那都在卑职脑子里,卑职不能说,因为说了,您就用不着卑职了。。。
7。
(N次在日本人身后,不出声的):你“麻痹”的8。
——老李,我们这么多年没有死在日本人的刀下,又岂能死在这胜利的大喜日子里?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什么?
——因为有我呢!
9。
师座,我们天天等待国军。。
我们等得好!
辛!
苦!
10。
妈的!
老子好歹是个少将司令!
让我在这等个日本小萝卜头!
真他妈的没信用!
11。
要我说,最好都淹个半死!
让那些鱼都吃个新鲜的!
12。
给回个帖吧。。。
谢谢!!
当然相较手撕鬼子,发胶高跟鞋这种超神只能算微神吧。
比如第10集:日军以为包围了国军2个嫡系团(实际只有共军2个连)结果攻了几次没攻下来。
2个连表现出的战斗力,火力密集度大大超过了日军对国军2个嫡系团的预计。
而是明明可以通过军装就能辨别出是共军还是国军。
现在国产抗日剧比较尴尬:如果按照还原敌我伤亡比1:7那没法看,只能强行把我军战斗力拉高。
连夜看完了《我的兄弟叫顺溜》,至今还有些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难得的抗战体裁剧,整个看片过程中,感动、流泪、激情、笑声、思考不断交织。
这几年国产战争片很多,和日本有关的题材也不少,像《亮剑》、《集结号》、《南京!
南京》、《海角七号》、《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掀起过不小的波澜,相对这些片子要探讨的政治与战争、革命与理想、组织与个人、人性与民族、困境与救赎、爱情与仇恨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比,顺溜这出剧显得平实简单,一个人的感情,一个战士在组织与纪律间经历心历路程。
组织纪律与个人感情 在爱情题材记泛滥的年代,这部电视剧显然摒弃了革命与爱情这一主题,整个故事除了极少情节讲述顺溜的朦胧爱情外,大多都集中在他在亲情与革命的演绎上,无论是荣归故里、狙击石原,还是最后的复仇,顺溜和姐姐之间的亲情讲述都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个人感情总是与组织纪律相冲突,顺溜眼睁睁着看着姐姐姐夫被杀,最后复仇时又想到的纪律,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被王宝强的眼神表现得非常出彩,王宝强的演技在这部剧中有些让人刮目相看。
无论以往电影如何去政治化、如何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大局,或者表现人性冲破民族,这部剧还是恪守了革命组织和纪律的底线。
借用司令最后的话说:当兵这么久,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兵,可以像狼像虎拼尽最后一颗子弹,拼尽最后一滴血,但在最需要冷静面对困境的时候,他却可以恪守一个军人的职责和纪律,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兵,我的兄弟。
去意识形态化与去教化 以往抗战体裁的电影电视剧总离不开意识形态化,但寓政治教化于战争片已经没有多少市场。
这部剧中有个这样的情节:一个新四军报的记者到六分区采访陈二雷,这位记者希望能够挖掘到自己想要的那类“高大全”的个人英雄和组织所需的素材,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女记者是党培养出来的好同志,有她的一套革命思想和意识形态宣传方针,这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也常用到。
但到了顺溜这突然不奏效了,顺溜并没有按照她的意思来完成这个采访。
当报纸出来后,顺溜说出牺牲的班长真正最后说的话时,一些战士们都愣了,发愣的大概还有我们观众,因为网络已经证明现在有很大部分宣传就是记者和作家这么造出来的。
再谈英雄主义 有人说这是一个反英雄的年代,《集结号》用现代人的感情替代革命英雄大获成功,虽然赚了不少票房,商业上大获全胜,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引来批评:集过于强调战争中的人性而去掉了理想性,也忽略了战争本身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并且试图塑造一种“反英雄的英雄”。
去政治化的战争观是近年来很多战争题材电影的老套路,就像在电影集结号中,内战战场上的战士不再是为了某种特定政治理念而流血牺牲的人,而是稀里糊涂被推向火海的“炮灰”。
《南风窗》有一期专题文章对此解读:去政治化的战争。
民族主义者李北方对集作重点批评时说:“和平的年代,也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
但这不表示我们有权利把老兵们想象成跟我们一样贪生怕死,历史会因此变得不可理解。
今人不该将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强加给前人。
” 由于市场和现代人的情感所需,加上思想自由,颠覆和瓦解英雄主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顺溜这部剧中对英雄主义没有明确的立场,顺溜作检讨时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戏谑看得挺好笑,但这并不能阻碍顺溜成为英雄。
英雄藏在不断堆积起的个人情感的困境中,不是一味的革命理想组织纪律,也不是空中楼阁式的人性,这是该部剧在英雄主义塑造上的突破。
对日本人人性的塑造 抗日电影写日本人的自然少不了,顺溜这部剧也有不少的细节写日本人,日本人的情感说的有血有肉,比如有个将军下月就要回家但战死沙场,我很担心他会一直这样描述下去,让人对日本军人产生一种同情式的奇怪感情。
我很喜欢《海角七号》,但它热映时也引起一些批评,我们的报纸曾做过报道,这些批评主要基于民族主义的立场考虑,认为电影在对日本人的描述上过于美化日本和日本人,不仅以唯美的方式表现日本船只的离开,而且配以几首赞歌,批评者认为《海角七号》隐藏着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阴影,如果抛弃艺术,单从民族感情上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个人认为顺溜这部剧在这点处理上比较恰当,我想应该不会引起诸如对《海角七号》的批评,它仅仅是说侵华日军有的有家庭有妻子有小孩,也交待了他们也是受军国主义的祸害,没有用仇恨的眼光去贬低他们这一事实,也没有怜悯更不会高度地美化。
日本人“人性”这一主题,不能因为他们犯下的错误而抵消,这部电视剧只是一种事实表现吧。
如何看待那段历史 凡是战争电影特别是抗战体裁电影,必然要涉及主创人员对战争和历史的看法,《南京!
南京!
》就是这样,该电影站在施害者一方,通过刻画一个日本兵的良心发现和心理救赎历程来表现战争双方都是受害者这一事实,电影充满着对日本人“人性”的描述,导演希望电影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但想想这可能吗?
这部电影在网络被批的一无是处,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岂可以一个士兵的自我救赎来原谅,甚至用日本人的“人性”来消解,不然你很难理解这部电影在网络引起的愤怒。
有个评论说“南京大屠杀日本杀死中国30万,《南京!
南京》再气死30万。
”这部电影反映了新一代导演对人性的描写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人性至少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陆川电影中塑造的那般空中楼阁。
再看顺溜这部剧,它没有把民族的希望放在日本人的良心发现上。
“最后的复仇”可谓是全剧的高潮,抗战突然结束了,顺溜的愤怒无处安放,他说你们的战争结束了,可我的战争还没结束。
当文书喊出战争已经结束了劝顺溜回部队时,顺溜说:“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现在枪一扔,不打了,回家,连畜生也要回家,他们凭什么不打,鬼子都可以回家,可我的家呢,我姐呢,保国呢。
”这句伴着怒火喷射而出的话,可能是导演对现实中国绥靖派、软弱派、投降派的质问,也是对《南京!
南京!
》这类有着奴颜媚骨的电影最好的回应:一个民族的苦难不是靠侵略者的良心发现就可以消解的。
顺溜讲出这些话时,背景音乐正好是《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风笛,当年那位苏格兰英雄打动了我,今天顺溜说出这番话同样令人感动,我反复看了几遍,特别解气。
最后一个问题 顺溜的怒火是不是在宣扬仇恨,是不是鼓动民族主义,这是一种批评。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正常人无处安放的感情,尤其是为了中日友好的当下。
但看看日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分析中日战争,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和中国打仗,而我们却一次次阻止中国民间保钓人士登钓鱼岛保钓,想到电视剧中日本人看到国民党开枪顺溜高兴地笑着说“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些投射到今天,都能引起深深的思考。
好片,中国军人的一个侧面
有点假假的
扯蛋!
不能用《团长》那样的标准来衡量~于是~它还是好看的~虽然有些剧情很狗血。。。但是遇到GCD这个话题,好像也没法不狗血。。。
我喜欢三营长,不喜欢陈大雷
司令 三营长都挺好玩。 顺溜有点太执拗了,成功因为这一点,死也因为这一点。 劝人放下仇恨容易,然而当仇恨发生在至亲身上 发生在眼前,你能放下? 最后的结局更多的是无奈和惋惜吧。
看到编剧是朱苏进这个傻X就明白此剧为何如此神奇了。
这是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那些拼命战死的中国人的不尊重。
人物塑造比较好。政治气味淡薄,很不错。只是,顺溜的姐姐一家死那段完全可以避免,却发生了,有些太刻意了。
虽然最后悲剧了,不过前20集乐死我了~CCTV1和爸妈一起看的。用喜剧演战争中的点点滴滴,不总是深沉,大爱。
最后几集太废了
抗日三杰:嘎子,顺溜,李云龙
天了这个三营长可爱(
日本人讲中文都这么好不说,最雷人的是 都把房子打穿了都打不死一个人。。。
啰哩八嗦
有点二
北影厂门口依然蹲着很多人!
住在医院看的,不同地方台24小时联播,包你三天能看完整套
我爱三营长。二雷一个眼看姐姐被强暴而恪守命令的机器,是个王八蛋。那三年见太多这种货,遵守上级命令,恪守指令,没有人性。
只能凑凑活活当喜剧看,三营长给1星,张国强给半星。导演和编剧,充分证明了什么叫智商无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