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李碧华“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没定透;大你个小人手,等你有嘢都唔认输;打你个小人脚,等你成世没鞋着……”六十岁的朱婆婆拎着一只破皮鞋,噼噼啪啪地朝一张印着个梳古装双髻的女小人画像,用力拍打。
“阿婆,你有没用力嘎?
闹衰,打残这贱货!
加多几钱肉紧,你把这张相也夹进去打,我加三十元给你。
”陈太的丈夫在大陆包二奶,朱婆婆接过狐狸精的相片,果然是风情万种小鸟依人,看她侧头娇笑,直叫陈太自惭形秽。
岂是对手?
不过除了五十元公价外,还可多收三十元,她一开工,便遇上好客,当然更加落力。
于是继续狠打:“打你个小人胸,等你整了都穿隆;打你个小人肚,等你日日呕白泡;打你个小人嘴……”陈太不知何时,已手持一支香,向那狐狸精的鼻眼灼上去,毁她容。
叫她死去活来!
朱婆婆卷好纸小人和相片,吧金银元宝百解鸿运五通……向陈太身上扫动几圈,然后点火拜祭,扔进铁箱中。
再送她一个折成三角形的平安符,“打小人”壮举便大功告成。
长期郁闷心事重重的大婆,怒气得到宣泄,也满意神婆够毒辣,痛快淋漓,付过八十元,轻快地离去。
今天是农历正月二十七,新历三月五日,节气上是“惊蛰”,亦称白虎日。
万物逢春,一切蛇虫鼠蚁恶毒妖邪,都为旱天雷惊醒,复活出土,危害人间。
十分凶猛,非打不可。
湾仔鹅颈桥底,平日也有三数位老妇,当“职业打手”打小人。
但一年一度的大日子,武林盛会骗水泄不通了。
来自港九各区的打手,云集桥底各据山头,有些甚至是大埔的神婆,也来分一杯羹。
朱婆婆是个拾荒妇,她捡垃圾已有二十年,到了祭白虎打小人正日,便是丰收期。
朱婆婆不属猪,她属牛,同董建华一样,奶本命年,犯太岁,所以她不但帮人打小人,也为自己打小人,以免撞邪遇鬼。
她同其他打手早早准备好谋生工具:一个破木箱、香炉、化宝铁箱、金银白虎和一对切成细粒的肥猪肉。
祭白虎得另收十元。
朱婆婆搭好神位,供奉了一炷香,两支蜡烛,择吉时(上午九时)开工。
她以为自己够早了,谁知愤怒不安的苦主比她还要早。
打而后快。
她刚开工,精力充沛,来客已源源不断。
接着又有个同她差不多年纪的阿婆周太。
周太三白眼,鼻子很尖,嘴角下弯法令深长,衣着也很光鲜,还戴了玉戒指。
她来了,不肯坐。
只站着吩咐朱婆婆帮她打媳妇。
她说整个过程不能比她矮,要“企硬”。
周太不满媳妇夫妻太恩爱,等于“抢”了她儿子。
她也递给朱婆婆一张二人合照。
时代进步了,从前打小人,只写姓名,连生辰八字也不必注明,但现在时声音影响都配合,她说:“这是家里的狐狸精,死姣婆!
她霸占我儿子,生完一个又一个。
放假还去欧洲玩,迟早移民,我还有地方去吗?
你帮我打谢她肚中那个,等她生不出,你保佑我儿子回心转意孝顺我……”朱婆婆一看,道:“相片中有你儿子,误打就不好了。
”周太忙把合照中的儿子撕下来,只专心对付媳妇。
朱婆婆比较厚道,沉吟几句咒语,不大肯点名针对。
但受人钱财,虚应一下是不能避免的。
打完后要把小人烧掉,经验丰富的周太喝止,她要把纸公仔放进家中地主香炉底,天天压住,压足一年才化——真是心狠手辣的布局佳妙。
令人肃然起敬。
每一个来客都顺气了,舒舒服服地回家去。
到了一时,她也饿了,便给自己买个烧味双并饭加咸蛋,还要杯蜜糖参茶来润喉。
一年到头,这天要叫自己吃好些。
正匆匆吃着,稍事休息,忽闻人声扰攘。
一看,鹅颈桥下来了很多电视台的记者和白小姐,朱婆婆认得她是近日风头甚劲被停职的电台节目主持。
但她不知她来访问,男女老少都挤着去看热闹。
原来她不是访问,她是来打小人!
后来又改变地方,据群众说是“城市追击”的人间“今日睇真D”在,连忙把主角送到上环水坑口才“表演”打小人云云。
晚上来的善信还在谈论白小姐烧焦马脸陈子孙根的咬牙切齿状,声容并茂平添热闹。
入夜了,朱婆婆应付来自五湖四海的怨妇,并做了整日全身运动。
花甲之年,也算熬得住。
此时有个男人也排队,混在八婆堆中有点不好意思。
他说:“我公司有好多数据收不到,都是小人作怪。
生意不好,买了大陆楼也烂尾,黑到痹。
还生东西。
你帮我用力些打!
”朱婆婆力气不继,但她灵机一触:“先生,你的小人都是老狐狸老奸巨猾,有气有力,好难打。
不如你自己也脱鞋一起合力打,才有效呀!
”男人一想说的也是,便加入战阵。
如此一来,朱婆婆只消狠骂一顿,窿窿罅罅蛇虫鼠蚁五方小人出来,交由那个大男人去动手,本人可滥竽充数,又照收无视大元。
男人打了半天才收手,比八婆还精彩。
朱婆婆回过气来,无意间瞥见一个沉默的少女,排在六个人后面。
少女约莫十四五,脸容愁苦,身穿白色T恤牛仔裤,背着一个紫色的背囊书包,在等。
朱婆婆左右一望,往后面的队伍:“若是你们赶时间,可以光顾另一个,不用等太久。
”她是对苦候的少女说的。
男人走后,朱婆婆起来伸伸腰跺跺脚,拎起一把黑芝麻和白米向四方撒去。
撒得很远,很落力。
谁知竟误中一个蹲在一边捡拾纸皮和纸盒的老妇。
她看来比朱婆婆还老,有八十多岁的样子。
一中招,大喊:“大吉利是!
搞到我年头黑到年尾!
”她认为意头不好,马上过来交涉大骂。
打小人本已闹嚷喧嚣,还有八婆吵架,与香火辉映,群众便围过来。
警察劝架了。
朱婆婆为息事宁人,便给那老妇五十元了事。
若她不收,说不定自己也会被当小人打。
想了一阵,老妇也袋袋平安,继续拾荒去。
真是同行如敌国。
但朱婆婆庆幸自己还有力气“兼职”。
正所谓“争财不争气”,惊蛰又容易过去,明天打回原形,还不是一样捡垃圾?
当下招呼下一位。
撒了黑芝麻,那少女仍是没改变主意,一心等她。
此时来了个大客,是以为热心代同事共十人来打小人的“受托者”。
她把名单打开,又买了十份宝烛和纸小人,一个一个代打。
朱婆婆见是大买卖,便乘机向后来者:“你还会死找别人好吗?
”她一个一个依足程序处置,元宝化了一份又一份,烟火蓬蓬冒升,化作五彩,繁华阴森,交融一处。
小人是打之不尽的。
这世上牛鬼蛇神何其多?
打死一些,春风吹又生——小人通通有“复制人”!
这是朱婆婆和所有神婆对苍生最感激的地方,否则她们吃什么?
很晚了。
道了凌晨一点多,朱婆婆已疲累得很,也虚弱的很。
她赚了好些钱,但似乎付出了一年的精力。
一抬头,面貌娟好的少女仍等她。
逃不了。
“唉,我做完你生意吧小姐。
”少女坐下来。
“你要打的人叫什么名字?
”她摇头。
“认不认识?
”她摇头。
“有几个?
”“四个。
”少女声音微弱,眼神怨恨。
容色苍白的她说,“四个,男的。
”朱婆婆摊开小人像,是“不知名”小人群,适合苦主。
她焚香,闭目默念,然后低头狠打,打打打,但破鞋裂了,声音也沙哑了。
少女不发一言,眼泪淌下来。
朱婆婆见她一脚穿白色鞋子,另一赤足颤抖。
心念一动,十分不忍。
她说:“小姐,等我一下。
”朱婆婆向她的木头车走去,拿出一只鞋,白鞋上有已干变褐的血迹。
她把它递给少女:“你自己用力打。
自己打又灵验些!
”少女听话,咬着牙,拼尽全身力气,啪!
啪!
啪!
啪!
啪!
紧握那只白鞋,像用锤、用刀、用自己的骨头,充满仇恨地狠打。
两个瞳仁几乎跳出来,她也几乎陷落,仿如最后一击。
朱婆婆不敢望她。
一股寒意令人毛骨悚然。
夜渐深,人已散。
少女也乏力了。
看着小人火化。
她站起来,坐在背囊中取钱包。
朱婆婆忙说:“小姐,不收你钱。
”又叮嘱:“把鞋子穿好上路吧。
小心冷。
”她怜悯的,看着少女吃力地穿上白鞋。
鞋子如今是一双了。
少女深深向她鞠个躬。
静静走了。
“小姐,希望你明年不用来打小人!
”朱婆婆目送她没入黑暗中,足下的白影子一闪。
——她知道她是谁!
近一年前,朱婆婆深夜推着木头车,走过一条横街,她看见一个少女,被四个年轻的古惑仔截劫,并以刀威胁上了一辆车。
自己怕事,不敢做声。
少女挣扎,遗下一只白鞋,还受伤流血。
车子在静夜中绝尘而去。
后来,她自旧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
一名少女在遭多人捆绑性侵犯后,被弃尸荒郊,似被车碾过残杀,死状可怖。
朱婆婆不大认得字,也因记性不好,忘了地方,但死者的相片她见过,印象难忘的是半裸的尸体赤一足。
警方根据线索,追查了数月,才找到四名疑凶。
但因证供有矛盾,证据不足,脸经常严打罪犯判刑极重的大法官,也束手无策,被迫把被告当庭释放。
少女沉冤未雪……朱婆婆把白鞋子捡起,留在她木头车上——不知为何,她总是想到有一天少女会来问她取回。
赤足踩在地上太冷太孤寂。
一年又过去了。
惊蛰又完了。
朱婆婆似乎功德圆满。
这个晚上太累,一定睡得很沉……
《迷离夜》和《奇幻夜》是安乐公司今年推出的李碧华鬼魅系列电影,两部都是三段式的鬼故事,六位导演各执导一段,任达华《赃物》,李志毅《放手》,陈果《惊蛰》,陈嘉上《枕妖》、刘国昌《迷藏》、泰迪罗宾《黑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分段式鬼片在香港风行一时,代表性作品有《怪谈协会》、《回转寿尸》、《夜半一点钟》、《阴阳路》等,这之后就好像就未再出现过了,事隔多年这种形式再度回归纯正港产鬼片,还是挺令人期待的。
六个故事中最令人期待的无疑是任达华初执导筒的《赃物》,较早上映的《迷离夜》中这个故事排在首位也可见其受重视程度,但是最后完成的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故事里塞满了各种与主线故事无关的、令人看不明白的东西,比如以林雪为代表的众多不明来路的鬼魂,以那匹马为代表的各种莫名其妙的眼睛的特写镜头,令人笑场的没吃早饭晕倒的小警察,明明是人的元秋为什么最后会见到鬼魂,连声音都变了男声?
为什么她会打林雪的耳光?
看得出第一次做导演的任达华拍了很多素材,但是限于时长无法全部利用,最终被剪得自离破碎。
任达华始终还是演得比较好,他在故事中饰演的这个角色,是他近年荧幕形象中比较少见的负面形象,部分段落会让人联想起他早年在《羔羊医生》等片中的角色,尤其是开始时跳骑马舞唱江南STYLE那段。
李志毅的《放手》,是六个故事里最不恐怖的,虽然是鬼故事,主题反而是温情。
影片除开始小饭馆里遇鬼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算得上恐怖的镜头,片中的女鬼之后一直以清新可爱的女学生面貌出现,颇似《早熟》里的薛凯琪,而陈慧琳饰演的用水晶驱邪的女店主鬼马可爱,也显然是有意设置,进一步营造轻松气氛,大团圆结局是显而易见的。
影片甚至打破了一些鬼片里的常见设定,比如这个女鬼照镜子是可以在镜中看到自己,而陈慧琳和梁家辉居然也可以用手抓住这个鬼魂。
整体而言,虽然恐怖欠奉,但是温情足够,故事脉络清晰,毫不拖泥带水,算是别有风味的佳作。
陈果的《惊蛰》是六个故事中戏味最浓、给人情感触动最强烈的,邵音音居功至伟,在片中献上了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
虽然故事的主线是陈静饰演的女鬼复仇,但是邵音音饰演的打小人的老太太才是真正的主角,影片在陈静出现之前给了邵音音很大一段表演时间,无论是打小人过程中的表情、眼神、台词,还是与顾客讨价还价,跟垃圾婆争吵,都令人相信她与角色融为一体。
影片的结尾也非常巧妙,女鬼干净利落的干掉前三个仇人时,令人欣慰恶有恶报,邵音音见死不救还隐瞒不报,本是罪有应得,但却原来是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她的行为虽然不对,但是甘愿代替儿子而死的伟大母爱却令人不能不感动。
第二部《奇幻夜》打头炮的是陈嘉上的《枕妖》,但是这个故事却非常的索然无味,最大的看点就是陈法拉献上的所谓大尺度床戏,但是其实除了一段销魂表情大特写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可看的,在电影里都是司空见惯的尺度,论突破性还不如《冲上云霄2》中她和张智霖古堡激情一段对电视剧尺度的突破。
故事情节上,陈法拉杀人藏尸还若无其事,本来是挺有看头的,但是后面的情节却几乎全是枕妖化作林家栋的模样没日没夜的与陈法拉苟合,非常无趣。
枕妖到底是什么来路根本没交代,连个真面目都没露过。
结局是被杀的林家栋发短息叫人来救陈法拉,杀了人的陈法拉为什么值得救?
再说这几个人救得了吗?
枕妖难道只会搞女人?
什么都没有说清楚就结束有点莫名其妙。
刘家昌的《迷藏》是六个故事中最恐怖的,是标准的鬼屋型恐怖片情节,虽然少了些鬼怪背景的深入介绍,但是借游戏过程所展示的吓人手段却是非常成功的,气氛营造的非常到位,尤其是墙壁上图画里的小孩一个个跳下来,以及最后所有玩游戏的人都成了画中人的画面,有令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泰迪罗宾的《黑伞》只是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惊吓度极高的结尾,无他。
刚刚开完,首先吐槽一下第一个小故事,虽然是任达华的导演处女作。
故事很无厘头的靠老套的镜头切换和声光效果来吓唬人,剧情真是无趣,最后男主也是莫名就神经了,自己烧死自己,看完这段本来在暗暗后悔票买亏了,多亏李志毅的第二段还算不错,镜头语言较朴实,人物也表现的比较有趣,但是为什么梁家辉那么看重那一张CD一定要找回来没看懂,难道那一堆不都是一样的版本?
另外颜卓灵长的很像汤唯有木有。
陈果那段也感觉一般般,可惜陈静的好身材了,窝在那里敲啊敲了大半部戏,居然还能分身去搞掉伤害自己的其他人。
总之只能算作部很普通的鬼片,没事打发一下时间还可以。
开篇《赃物》,就像演唱会的第一首歌一样,要么锣鼓喧天图个喜庆,要么一惊一眨卖个关子。
初看《赃物》我吓一大跳,不是为了恐怖情节,竟是为了懵懵懂懂没太看懂。
还以为整个电影都是这种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意识流风格,但这毕竟不是王家卫拍的鬼片,否则也未免太沉重了。
幸而看完《放手》后,我确定这种神神道道的节奏只是任导演个人嗜好或是水平限制,而整部电影本是通俗易懂的。
回到《赃物》。
原著不过三千字,改编成一个四十分钟左右的单元,本就先天不足。
任达华初执导筒,自然要一鸣惊人。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很精致、熟悉的鬼片Logo:寿衣店的鬼婆,茶餐厅的林雪,长发飘飘的鬼娃。
其中林雪的扮相和意境尤为出彩,可惜这些全部于《赃物》的主题无关,反而干扰观众的视线。
《赃物》原著讲了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只有两个关键字“骨灰盅”,“电话”,非常简单明了。
结果被任达华放进了一个讽刺社会现实的巨大包裹里。
导致各位观众亲们经历了物流的繁冗和拆快递的期待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What?
这TM是什么?
这跟你海报上的东西有一毛钱关系么?
差评啊,亲。
另外任达华在本片中的演技并没有多大突破,《夜与雾》演得太好,再想越过这个坎也难了。
《放手》就没啥好说的了。
情节与戏剧张力就是一部港产鬼片的标配,连赠品的一点点惊喜都没有。
唯一让人看下去的动力就是梁家辉的出色演技。
优秀的演员能帮助导演、编剧填补剧本以外的空白,能帮助观众找到共鸣和代入感。
与他相比,Auntie Kelly基本就是一个NPC。
《惊蛰》对原著做了增补,在情节里加入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戏剧张力更足,人物的宿命感也更强。
卸了妆的邵音音依旧奉献了惊艳的演出,她们这种在胶片上打滚的人,不用开口就是一出戏。
拍过《饺子》的陈果,在改编李碧华的小说时,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惊蛰》的氛围是最贴近原著的,也是《迷离夜》中最有香港情怀的。
可惜仍然没有一记拍案、戛然而止的精彩结尾。
前面卖力演出,后面却草草谢幕。
很值得鼓励,也颇有诚意的一部电影。
香港依然有优秀的编剧,优秀的演员,有想法的导演。
并没有在电影市场狼烟四起的局势里迷失,被同化。
虽然没有进步,但就算站定原地坚守,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迷离夜相比奇幻夜还是比较暖心的 前两个爱情故事也是非常凄美了 个人比较喜欢第二个故事 因为跳海的那个小姐姐好像邓紫棋啊 真的好卡哇伊 第一个故事 华叔半夜不碎觉跑去偷人家骨灰盒 我觉得这就有点儿扯了 还不如挖人家坟实在 林雪的吃相好搞笑 一开头就把人逗死 第二个故事 这个老师有点儿禽兽啊 媳妇儿长这么好看你还去骗人家小妹妹 教书育人你丫就记住育人这两个字???
家辉叔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怎么看怎么亲切 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相比前两个就有点儿恐怖的感觉了 没有想到香港打小人事业这么红火 日进斗金啊 那几个禽兽死的方式也有点儿血腥 头掉进火锅里面可还行不过总得来说 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可以给人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 电影剧情也比较完整 啥时候香港翻牌一下十宗罪呗 我还是很期待的
提起李碧华的名字,也许你们要想一想她是谁,但是提起她的作品,你们肯定都知道,《霸王别姬》、《青蛇》、《古今大战秦俑情》、《胭脂扣》等等。
她是一个响当当的才女,她喜欢写作,非常善于写畸恋,写情,她的笔下充满了浪漫,凄艳,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不经意却又十分刻骨铭心。
这次我们要讲的故事,是李碧华的六个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分别由六个人导演的两部电影《迷离夜》和《奇幻夜》,今天讲《迷离夜》之第一个故事《贼物》,这次也是任达华首次自导自演。
在正片开始之前,有这样一段内容,很多人都表示任达华导演的有点浮夸,甚至还有点不知所云,小女子不才,在这里分析一下这段内容。
影片开始,人在世界上活着,靠着衣食住行来充实自己,同样,死了之后吃穿住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有两个白衣小女孩四处请求别人收留,显然这两个女孩子不是人,她们居无定所,可以说是孤魂野鬼,她们想找个安稳的地方落脚,但是找不到。
她们一路遭遇很多鬼,比如这对母女鬼,身上穿着衣服,手上拿着相同的布料,但是剪了也不会给别人,这种鬼的后代不知是否大富大贵,但按时供奉也算是孝顺。
林雪扮演的是饱食鬼,有人说他生前是饿死鬼,我不是很同意,看他身后还有两个跟班,一边吃一边说好饱,吃到吐出来,这种鬼显然比母女鬼条件要好,他们还有随从,吃的东西也不愁,死后除了有人祭拜,祭品还十分丰盛,可是就算如此,林雪也不肯施舍女孩子们一点食物。
(我看出来了,林雪的戏路肯定是和吃沾边了)
最后她们走投无路只能迷失在十字路口,既然说了吃,说了穿,当然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住上面,影片正式开始。
任达华饰演的这个角色叫关富强,他穷的很,穷到只能蜗居在一间隔间里,穷到每天只能喝几口水,一个四块半的面包糊口。
但是他坚持不拿综援,拿就好像证明自己已经废了,要靠政府接济。
关富强的舌头有点问题,所以经常不受人待见,由于在路上多看了一眼车祸迟到了五分钟,工头说早到是应该的,但是迟到就要受罚,你这种散工,没资格迟到,关富强就只能带着自己的工具回家,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公平。
关富强第二份工作是在烧腊店切叉烧,但是老板娘嫌弃他切的太大块,上班的时间偷懒,一言不合就又打发他回家,就连最便宜的面包都涨了两块钱,世界太不公平了。
这次丢了工作,关富强开始向身边的娃娃抱怨,其实他并不知道,这对娃娃已经被电影开始的双胞胎姐妹占据,她们每天都听着关富强发牢骚,自己也是借人篱下,当然也没什么能力帮助关富强。
关富强无奈的翻阅捡来的报纸,找到了富商亡妻骨灰被勒索的新闻(这个新闻原型是李嘉诚),心生一念,富人有钱住豪宅,死后还能霸占着大墓园,何不也用这个方法勒索一番,先赚一笔小钱再说。
关富强去了豪华墓园,他也不是毫无目的,他选择了年纪轻轻就死亡的朱永杰,老婆一定不舍得;90多岁的高龄老伯,你有一堆孝顺子女,拿了骨灰坛,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这一晚上,关富强一共捣鼓了三坛骨灰,依次放在了床头架上,这是捞偏门,他肯定会忌讳,所以照着书用红笔在他的锤子上画了一道符,求个心安。
果然没多久第一个电话来了,没想到表面上其乐融融四世同堂的一家人,竟然在电话那头说:你想怎么处理骨灰随便你,也省得我们每年来祭祀了,说完电话挂断!
关富强也只是骂了句:人渣!
既然家人都不要了,那我要来干什么,说罢就倒进马桶冲了。
自从这个骨灰坛空出来之后,关富强就会听到莫名其妙的脚步声,门也会无端端的响起,不断的有人念叨,既然这里空了,那让给我吧,我在外面很久了!
大家似乎争先恐后的想要挤进来,关富强的锤子也抵挡不住,最后还砸了房门,摔了自己。
(友情提示,这段有高能)
第二单生意就是这位朱永杰,他的堂兄愿意来赎回骨灰,不想给阿嫂添麻烦。
当天晚上堂兄如约而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堂兄问道关富强:你做偏门的,怕鬼吗?
说着,偷偷的给关富强拍了张照片。
关富强头也不抬数着钱说:我怕穷,穷比鬼可怕!
等关富强数完钱一回头,堂兄已经悄无声息的抱着骨灰坛来到楼下了,关富强感觉堂兄十分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不就是那个墓碑上的照片嘛,心一寒,先回家再说。
到了家里,关富强赶紧把钱拿出来一看,都是冥币,他急急忙忙的把冥币都烧了,但是火势蔓延到整个隔间,他也在火里倒下了。
回到朱永杰这边,朱永杰和妻子(邵美琪)十分恩爱,但是朱永杰不幸遇到了车祸,邵美琪为其选择了一个好的墓穴,同时悄悄在骨灰坛里放了一部手机,希望能再次听到老公的声音。
晚上邵美琪果然在梦中接听了老公的电话,老公让她第二天到墓穴去看看。
她惊讶到,手机已经在骨灰坛外了,而且手机里还有一张关富强的照片。
为充电这个细节点赞,比那些放置了7年打开还能看的DVD强多了。
夜深人静,烧腊店老板娘抽着嘴唇,用关富强的声音和双胞胎聊天,在关富强的眼里,死后的世界似乎比之前公平了很多,不在为生计发愁,也不用看人脸色,甚至还可以操纵讨厌的人,但是他不知道,其实鬼界也分三六九等,等待他的也许是一种死不如生的日子。
电影中隐约透出有鬼的细节,比如说在烧腊店,关富强进店的时候,身后有个衣角似乎有人拽着;准备好的两瓶水,无缘无故少了半瓶水;老伯的骨灰要处理的时候,骨灰坛突然到上层去了。
整个故事还是非常连贯的,为任达华首次导演鼓掌,任达华演的也很好,底层穷人的感觉很具象。
大家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我尝试解释一下,第一个问题:最后烧腊店老板娘为什么会打林雪,她死了?
我倾向于她已经被关富强操纵了,这个是她的生灵,估计她也命不久矣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朱永杰要给关富强照相,这个点是有点尬的,关富强的失火而死的确是个意外,我觉得当时朱永杰是想留下他做贼的证据,因为有一必有二,他也不想已故的人和活着的人一直被打扰,他有一部手机,所以就带出来用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留言问我。
这部电影在惊悚和恐怖的环节里面,其实还是蛮到位的,但是在描述姐妹花住在他家的时候,稍微有点过了,感觉有点点画蛇添足。
有些表达的不太清楚,比如说烧腊店前关富强的脚为什么能扭曲成这样,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鬼的关系,因为古有被鬼缠绕的人,脚会踮起来或者脚会呈现出特殊的情况,不过这也是我的猜测而已;还有最后那句话:人和鬼都在找一个归宿,我觉得不加这句话开放式结局更好。
《赃物》无感,唯一觉得分镜很中意:将要遇到的接触的伤害的人,从来都在某个转角相遇过。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一代宗师)——————————————————————————《放手》演女学生的颜卓灵有点汤唯和薛凯琪的味道有木有!!!
看好她!!!
演男老师的李雨阳,阳光帅气各种既视感……(其实莫名想起来柯震东……)结尾喜感轻松~另,在此询问《放手》的原篇……——————————————————————————《惊蛰》觉得《惊蛰》是这系列里拍的最好的故事,改编很圆满。
在看电影之前补了几篇短故事正好看过惊蛰,阅原篇的时候就觉得女鬼为什么没有计较朱婆婆没帮她(但凡惨死,在事发之初还被袖手旁观无论对方是老弱病残,怨怼之心不能避免吧),后来想来朱婆婆留着那只鞋也是为了见证因果有报。
故事前部分就让人觉得朱婆婆高还原。
后面结局改的非常棒!!!
重点提一些细节:在原篇里伤害少女的是四个古惑仔,朱婆婆保留鞋子出自善和愧,女鬼对朱婆婆还鞋一举是感激的(女鬼向她深深的鞠个躬)。
而在电影改编的剧情里,结局更为丰满无遗漏↓↓↓伤害少女的人是三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为朱婆婆和她的儿子(太妙了这点),特意比较了原篇与电影的细节,原篇里朱婆婆打累后把鞋递给少女让她自己打,而电影里女鬼首先提出了自己打,朱婆婆听到“一女”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我看不出什么),如果自知的话怕是女鬼也不放心她自打吧……(总之这个情节是为了附和结局)原篇里朱婆婆“她看见一个少女,被四个年轻的古惑仔截劫,并以刀威胁上了一辆车”,电影里朱婆婆目睹此事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开车了,于是朱婆婆袖手旁观没敢做声不止因为胆小怕事,还因为看到车座上还有她的儿子,震惊之余各种懦弱心虚和挣扎,加上护子之心,因此在警察询问的时候有心隐瞒,无形中成为帮凶,将“小人”坐实。
朱婆婆思及此处心虚或愧疚的看着女鬼,担忧起了儿子安仔,安仔的死也触发结局的G点,大家了然剩下的两个遭报复的小人是谁。
当朱婆婆为儿子求女鬼的时候,女鬼怕也在想“我帮你的儿子,谁来帮我呢”也许是念及朱婆婆还鞋之愧,女鬼让最后一只代表朱婆婆的香灭而复燃,也算是恩怨分明,非一味的报复,真真是因果有道,善恶到头终有报。
还有其它一些小细节呐,比如赔给阿婆20块(原篇为50块);打小人的梁震婴(小改动应和时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55176dd0101e1s3.html);最后纷飞的纸片中被阔太太掐掉的(儿子的头像)照片一角一晃而过,接着画面是阔太太慰藉(?
)的笑意与箴言结合有隐喻。
故事最后的箴言是→“血债一定要血偿,但报仇后,只剩一片虚空。
”另,也很看好演女鬼的陈静~——————————————————————————配乐:川井宪次总结一句忠告:路边摊少吃啊,小心跳楼者的头弹到你锅里来~
就冲着这部片的诚意,我就觉得能打五星,已经很久没有一些好的鬼片出现了,不能说是多吓人,但故事真的挺好看的,可能这也跟我自己喜欢文艺风的作品有关,就好比《越南画的抽象少女》,我就很喜欢。
《赃物》这个故事描述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相当接地气。
首先,他就想靠自己找两餐温饱,却接连受到现实的打击,生存压力跟对社会的怨气都非常大:压力导致失眠,跳骑马舞,自言自语,被炒遇上面包升价,种种穷途末路逼得他拿着尊严放弃原则去盗墓。
林雪的贪吃鬼吃到吐还要吃,应该就对男主的一种讽刺;而元秋直接出来说教还是觉得挺突兀的,她到底又是属于什么身份。
其次,相较于赃物这个主题,归宿就是一条线索,“活人要床位,死人要灵位,挨生挨死都是为了一个位”,开头的小女孩,一堆拍门鬼都是为了一个位置一个归宿。
朱永杰也不例外,除了从男主手中拿回骨灰瓮,更重要的还是跟他老婆通讯。
为什么他要拍下男主,可能男主没死的话,真的会收到他老婆给的钱,可见,世界也没那么绝望,关键是不要钻牛角尖走错路。
《放手》情节比较一般,香港鬼片中都不乏女学生偷吃禁果的题材,《饺子》去堕胎的女学生就是例子。
泳队教练色迷心窍欺骗女学生,让懵懂的她以为那就是爱,死也不想放手。
整个故事就靠梁家辉能看见鬼这个梗撑着,遗传给儿子的技能,他儿子的琴声是靠着幽灵而作,才能更让女鬼心生悲伤。
《惊蛰》的好评大多数源于邵音音的演的朱婆婆尖酸刻薄的市井小民形象吧。
朱婆婆的见死不救是该死,回头想想,要不是朱婆婆对儿子的教育方法本身有问题,又怎么会在当时就默许他的做法,显然对于儿子平时的小混混行为,早已经见怪不怪又无奈了。
所以看到女鬼,朱婆婆多少都开始认命了。
最终女鬼把仇都报了,但跟其他鬼片略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作者把关注点放在了女鬼报仇后的虚空感,就算他们都死了,她也不可能在世上生存了,她才是个少女。
原著没看过。
HK好久没出这种怪力乱神的电影了,感情上至少也得四颗星对吧?
97之后的港鬼萎靡不振,不知道是不是有只是合拍片才能在大陆影院上映的政策拉低了港片水准,区别于美欧日韩泰,70-90年代的30年里港鬼独有的幽默感也消失贻尽了。
任达华的头炮最差劲,摇来摇去的镜头、大面积无聊的近距离特写、和主题没一毛钱关系的抢镜小女鬼白白浪费了大部分胶卷。
演的不错,导演梦什么的就歇了吧,别整些没用的,还是羔羊医生适合你。
不过我喜欢缝纫机的母女鬼和“好饱”的林雪的造型,好帅气,麦克法兰若做成玩偶,我一定会买!
李志毅的第二个事儿算是是讲清楚了,有头有尾头脑清晰,可是没有平仄,流水账一个,留不下印象。
陈果的打小人最佳,老年邵音音演技非常好,有传统有节气有怨灵,大迷信又回来了。
但女鬼太偷懒,脸都涂白了,干嘛不多用些粉把手臂也涂了呢,看着碍眼唉
看到一位豆瓣同仁的剧照点评:013-09-16 16:08:46 lice5这几年都在演屌丝大老粗 同龄的香港男星还在装嫩吃老本 所以 任达华值得尊敬有感而发:看了这部,真心对他刮目相看了,我对他的印象,之前是有偏见的。
他是用心在演戏,或者说在塑造人物。
短短半个小时,融入了他对生活现实的思考,对那些生活在最底层人的同情,至少他看到了,关注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表现了对社会的反思。
我看过这部短篇小说,原著里这个人物比较平面化,完全是个反面角色,是个引子。
而任达华对这个人物的处理更加人性化,更加丰满,把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刻画得很真实。
他对这个人物是很用心的,包括人物的造型,动作眼神、特定的语言、他的租屋,让这个人物很好地传递出任达华想要表达的观点。
人物眼角有疤,眼神有些木讷无光说话、看人时有些抽搐,极端时脸会有点扭曲,走路有些佝偻。
他的租屋只不过是过道尽头一层木板隔开的小小的长方形,一张木板床一放,几乎就满了,连走路都得侧着身子,压抑得喘不过气,他的身上泛着油光,仿佛你能问道一股汗臭味。
他的生活很简单,一瓶白开水一只面包。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丢饭碗,和日涨(价)夜大的面包,让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生活也变得艰难。
被炒时,他一脸无奈,有怨气又不能发泄,只能转身面对无情、沉重地生活和冷漠的人群。
看似猥琐、肮脏的一个中年人,却承载着社会、生活等更方面压力的表述。
细细看看镜子,你没有觉得自己多少有这个人物的影子吗?
任达华作为一个明星,一个型男,能够这样用心刻画一个生在最底层的小人物,这是可敬的。
他借这样一个人物,来看社会。
也提醒有些人,换个角度看看和自己生活在一起那些,也许你根本就不曾意识到的小人物的生活。
“盖楼的没有楼住,切叉烧又没有叉烧吃。
无端又被炒,这个世界不公平。
”他只能呆坐在木板床上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抱怨。
面包店要关了,房租交不起,没有吃的,没有住的,他总结了一句“人穷很凄凉的。
”这真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梅尧臣的《陶者》、张俞《蚕妇诗》、白居易《卖炭翁》……都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平。
夜深了,他来到墓地,望着墓碑,许久从口中流出一句话“这就是豪宅。
活着住豪宅,死了还要多霸点地。
”借着这个人物的口,任达华道出了这个世界的辛酸和不公。
悲剧人物终究悲剧收场,更添悲剧色彩。
最后这个人物手牵着他收留的两个小女鬼,游荡在夜的街上,寻找收留。
每个人都想找个归宿,有个窝,有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像他一样的人,生活艰苦。
想起群租问题,其实更深层看也是社会问题。
有个接受采访的群租者说,谁愿意挤在一起?
谁不想住大房子?
我也想住两室一厅,一室一厅也可以,但是住得起吗?
任达华还是很认真地剥开光鲜亮丽的表面,想将那些人们也许刻意回避,不想面对的深处的世界呈现在银幕上,共鸣也好,反思也罢,这就是现实。
只有面对了,才有改变的可能。
也许这更像是文革之后出现的问题小说的思考。
而且这部电影中很多意识流的尝试,使得影片氛围更加诡异;两条线索,最后相交,明朗的设计也是用心的,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管《赃物》是否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任达华对电影艺术是真诚的,值得尊敬。
好看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