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电影,你看过没?
矮油,说说看,啥题材的?
关于唱戏的,有两师兄弟……嗯哪,《霸王别姬》呐,经典啊,回想起哥哥那身段,啧啧。
……呃,不是这部啦,其实还有个女的花旦……《刀马旦》呀,嗯嗯,林青霞钟楚红叶倩文美女养眼呐。
……呃,不是这部,里面美女也有大S啊,魅力好大哦,跟大多数角色都有暧昧……哇塞,《剑雨》啊,大家为了一付骨头死去活来不知道为什么。
……不是这个啊,是讲为了争唱戏谁第一惹出来的……《梅兰芳》!
陈凯歌的作品哦。
……不是这个!
是高晓松导的……哦,高晓松不是进去了么,他这电影叫啥名字啊?
……《大……哎呀,我有事先走了,回见!
……武生》……
在影片结尾处出现了一行字幕:“从此以后梨园行再也没有过比武。
”其实我相信在此之前也没有这种无聊的比武的,可能编剧自己最后想起来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就加了这么一句。
陈凯歌的《梅兰芳》中也有小梅兰芳和十三燕斗戏的情节,但那里拼的是上座,靠的是唱戏的本事,这我信服。
但在《大武生》里,武生比武比的不是戏里的玩意儿,而是比打架,把你打趴下了我就是泰斗你就是不入流,这太可笑了,如果派两个武林高手下山,是不是能把全梨园行武生的枪都给撅了呢?
整个《大武生》的恩怨就建立在这个儿戏一般的设定上,这让我对整部影片的感觉都很荒诞,难以入戏。
即使达不到《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那种对京剧艺术本身的尊崇,也不带为了胡编剧情而把老祖宗的这些玩意儿这么糟蹋的。
这种霸王硬上弓式的恩怨故事,导致全片的节奏都很奇怪,情绪转折也很突兀,看得人很不舒服。
同时被糟蹋的还有洪金宝,其实电影里基本上所有的打戏我都觉得很多余,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是必须通过打架来解决的事情,于是洪金宝的动作设计也都是毫无亮点的行活。
武打这个东西必须附着在强有力的戏剧冲突之上才能显示出冲击力来,可惜《大武生》根本就没有提供这样的情绪铺垫。
可以说京剧和武打在这里都是打酱油的,而且这个酱油根本没有入味,地位很尴尬。
其实比调料不入味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主料的搭配不当。
我不知道高晓松到底是出于什么趣味搭配出这么个阵容来,其实用吴尊和韩庚没有错,走粉丝路线也不是不可以,这两个人中只能留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外形、戏路和偶像风格太接近,导致两个人物的辨识度都不高。
按正常的创作思路,这里肯定要搭配一个演技能压得住,而且有差异性的演员的。
平心而论,初上银幕的韩庚比吴尊表现要更好一些,吴尊的表情和pose都很做作,而更失败的是刘谦。
我不知道刘谦有没有演技,但至少在《大武生》里他所呈现出来的完全不是人物的状态,我总觉得他的下一句台词可能会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他的本色离上海滩警察局长这个角色很远,表演又很随心,让我很出戏。
这三个男主演的搭配让这部影片阴气很重,而且有种男色过剩的油腻感。
其实《关云长》的失败已经说明玩腐那一套现在已经吃不开了,大家能拿这当个噱头来调侃,但没多少人愿意为这个噱头买单的。
俗话说,没有糟糕的演员,只有糟糕的导演。
高晓松作为一个导演,有他可取的地方,《大武生》在视听品质方面还不错,但我觉得至少他对演员的引导和调度是相当无力的。
他以前的长片所用的演员,如《那时花开》中的周迅和夏雨、《我心飞翔》中的陈道明等,都是对角色有自我诠释能力的演员,而当起用吴尊、韩庚这样的靠脸蛋吃饭的粉丝系同学时,他调教演员的短板就显露出来了,奉劝他以后还是不要再拍粉丝电影了。
看《大武生》就如同是吃了一碗酱油拌饭,被扑鼻的被调和过的酱香味所掩盖的,只是乏味松软的白米饭,无营养,无回味。
【新京报】
中秋的三天假期,一个人,没啥事儿可以做。
于是乎,晃晃悠悠进了电影院,看了《大武生》。
说实话,整部电影看下来,最大的感慨就是:洪金宝肯定是收了钱没做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影在宣传时叫嚣的洪金宝武指在电影中完全没有体会到。
电影中几场打斗的戏,靠的是各种替身+借位+剪辑完成的。
于是乎,能在打斗中看到主演的,几乎是各种特写亮相或者中近景的打斗停顿间隙那紧皱眉头的表情。
坑爹啊...为什么会选择进电影院看这么一部之前设想过会坑爹的电影,是因为看了小崔的《新电影传奇》...没错,我一向觉得小崔是中国媒体为数不多的良心之一。
但是我忘记了,小崔在做这些栏目的同时,也是需要资金支持的...收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说好话么。
好比《新电影传奇》以前还给《战国》、《关云长》等片做过交口,《关云长》甚至做了三集...用于谦形容大铁棍子医院的话来说,就是:记吃不记打的玩意儿...没错,我又因为看了《新电影传奇》而不慎进入电影院了。
看了一部本来应该沦为粉丝电影的《大武生》。
整个观影过程中,不断的有女观众发出:好帅啊之类的感慨。
让我觉得,这个片子要打戏作甚,吴尊和韩庚光膀子站够90分钟一样上坐。
京剧题材的电影时至今日,已经是不多了。
《霸王别姬》来了一回绝唱,自此之后,再无王者,以至于孟二奎发现席木兰后背纹着岳江天的楚霸王,怒从心中来,大吼一声:你丫咋不学虞姬去死呢?
因 为《霸王别姬》在艺术上的空前成功,以至于陈凯歌导演再次想在票房上再成功一回的时候,又想起了京剧。
但是《梅兰芳》却换来了半部好戏的遗憾,有人归咎于 陈凯歌在艺术与商业间的迷失,有人归咎于陈凯歌背上背着沉重的人文主义的担子...但是归根结底,可能是因为陈凯歌导演的父亲在《霸王别姬》上映一年之后 不幸过逝,将那个曾经导演过《黄土地》和《霸王别姬》的陈凯歌一起带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书归正传,这个高晓松啊...哎...高晓松作为一个曾经的校园民谣作者,在国内有着绝对的分量。
于是乎,他就成为了导演,于是乎,他就成为了中国达人秀的评委,于是乎,他就酒驾蹲班房了。
这个惨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太膨胀了,没有金刚钻甭揽瓷器活,出来混,不是迟早,是肯定要还的。
现世报,有木有...唯一本色演出的伊能静,成功的演绎了一个背着老公偷汉子然后被一枪贯心结束了短暂的表演。
他冯某人在电影中做了庾澄庆不敢做的事情,倒是也算快哉。
整部电影硬伤太多,但是不影响叙事。
因为整个故事很是平淡,这些硬伤绝对起到了为故事添彩的作用。
如果除去夺牌匾这个事儿的话,故事框架基本可以大部分照搬《叶问前传》。
或者其他有关于兄弟反目的电影。
电影的开头,孟家为什么被满门抄斩,余胜英是怎么救下孟二奎的,完全没有交待。
WTF,高导想让观众脑补啊?
又泥马不是侦破片,侦破题材最后还有个解题的环节呢。
元彪的普通话无力吐槽了,这口音还能唱戏么...高导,咱电影的制作费用缺到不能给元彪找一位靠谱的配音么...于荣光纵横影视圈也有数十年了,没有大红过,烂片也演过不少,好歹也算德高望重了。
人到中年的于荣光总有一种劲儿在,而且谁也拧不过来。
导致的结果是,最近这些年,于荣光演谁,观众感觉还是你于荣光。
(还有这类毛病的演员,也是人到中年的刘德华天王)吴尊用了配音,这是好事情。
之前听到元彪的原声,开始纠结。
但是吴尊的配音是广告腔啊,有木有?
浑厚的广告腔啊。
与此呼应的是韩庚的原声啊,跟吴尊在一起,就是攻受兼备、兄弟情深啊。
难怪孟二奎对席木兰说:从小兄弟就睡在一张床上。
导致关一龙和老冯的媳妇儿只能在车上搞,因为床上躺着孟二奎啊...关于孟二奎报仇的部分无力吐槽了。
顺便告诉大家,杀最后一个王爷,让席木兰一会儿扮成白虎一会儿扮成青龙的戏就是叱咤梨园的武戏《大闹天宫》。
关于孟二奎找关一龙单挑导致兄弟关系决裂的决斗部分...除了海量的替身打斗和混乱的剪辑,也就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了。
声称用了洪金宝做武指,重头武戏还做成这样,才让我有了洪金宝拿钱不做事的怀疑。
最后的武戏,孟二奎和席木兰在酒窖里的PK。
MB啊,席木兰从背后看就是个男人啊?
为什么啊?
原来还是替身啊。
有没有?
都似乎替身在打啊打,然后徐熙媛出来亮个相,然后又是宽肩膀的爷们儿的背影在银幕前晃来晃去啊。
打完了,终于来点儿香艳的镜头了,孟二奎和席木兰OX了...慢着...是不是太突然了?
虽然之前为他俩的感情铺垫了半天,但还是觉得太TM突兀了。
特别是,二奎搂着木兰说:阿拉爱侬。
然后做插入状的时候,俩人的表情都太苦大仇深了。
韩庚也好,徐熙媛也好,都是十万个不愿意。
仿佛拍片现场高晓松拿着枪指着他俩说:赶紧开搞,不然把你俩突突了...最后,仨跟包的毒酒复仇计划...于情于理都太傻缺了...最后的最后,席木兰带着武生泰斗的匾额沉船了。
她真傻,匾额是木头做的,她淹死了,匾额还浮着呢,岳江天收不到的...席木兰只能带口信了。
要想都带过去,只能烧了啊。
编剧你行不行啊?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哥俩好啊,俩残疾人开班授徒,好好的过日子了。
没和旦角苟且吧?
你丫咋不点头呢?
我草?
你来真的了?
韩庚露出万受无疆的表情,默默的看着吴尊...吴尊还是那么帅...高导,你确定你进班房不是为了躲仇人么?
其实,影评已经写完了。
但是突然想到了刘谦...说实话,这个角色,谁演都差不多,而且肯定会比刘谦好得多。
而且,这部戏,大部分的主演,都不是正儿八经的演员...高导艺高人胆大,果然又高又硬。
对于昨晚无聊的电影观感,我本来不愿意发表什么评论的,但是今日在《看天下》这个本杂志上看到商业宣传稿后,有一些愤怒。
那篇文章这么写到“其实,剧组当时在选角色的时,就确定‘这是一部给年轻人看的戏’” ,还有“有业内人士质疑,片中京剧花车上街巡游,摩登的法式浴缸,以及周围的道具装饰太具现代感,会令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度下降。
不过对于也爱吃着爆米花享受西式大片的年轻人来说,又有多少人会注意这些呢”......等等一些对该片的溢美之词和狡辩之语。
《大武生》这个部片子在作为商业片上的宣传无疑是成功,各种话题在电影开机之初就能“hold”住大家的眼球。
可是作为一部电影,它似乎定位的不是很清晰。
美女帅哥,国粹、特效、爱恨纠葛,虽然俗套,但是也可以俗套的很好看,但是肿么在这部片子里就是那么的不对味呢?
说实话,我并不太乐意花钱到在电影院看这部戏的,但电影的第一幕那个小胖子用嗓子先声夺人的那一幕,我有些放下了成见。
但是我还是十分的警惕的看着荧幕,生怕有什么“雷”下来我躲不开。
到最后我还是躲不开,当女主设计并爱上男主,男主都死光残光的时候,当韩庚哑了,吴尊基情无限的抱着韩庚的时候,而当吴尊搂着韩庚的时候说,“只有这点我们做到了.......你怎么不点头啊.......难道.....你...”我感觉五雷轰顶,甚至认为李安曾经来客串。
绝对不是宣传稿说的那样“赶上了‘莎士比亚’这种经典,演出来也是别有味道"。
或许这是“一部有娱乐精神的青春偶像片”,但一定不是“故事讲得极其成功的商业片”。
至少我是没有明白为什么电影最后的走向会这样。
我相信也有很多童鞋不明白,场中不断哄笑声,俨然是证明,特别是在大S和韩庚突然的感情高潮,和最后有些狼狈的结尾时,我后面的一对女生笑的最为大声,还有我顶着粉丝称号的小猪同学也不得不笑了。
到最后,我来说个大方面的,近几年来中国电影鲜少有好的作品诞生了,本来中国电影星光溢目的戛纳电影节上也,,,,,,我认为这是不单是新生代演员和导演青黄不接的原因,更是中国电影人在这个时期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躁动的心在作祟,拍出了各种大制作的烂片。
那篇文章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据说有很多当时没有投资该片的投资方,在看完电影后咬牙切齿地表示,要是当时启用陈宝国、孙红雷等老戏骨出演,可能会成为又一部经典大片”,如果《X国》是一部经典的话,那无疑是再创高峰啦。
诚然,我不是科班出身,要我拍我也未必能拍好,但是我至少在看了不少TVB电视剧和不少美国大片后,我还愿意静下心来看一些看似沉闷而精彩无比的书,还愿意在看到IPAD各种好之后,一直压抑自己的购买欲,当然我还是哈那些新技术的,而且现在我还在吵着要新手机,对买个新nano跃跃欲试。
以上,完了,不是影评哦,亲!!!
只从电影整体的角度来打分,3/5的星星,3给了后一半,2没给的是前一半。
说是好故事,不代表对电影满意。
拍电影的故事都说不明白,似乎是这些年评价好多电影时候常说的一句话。
大武生故事好么?
好。
都拍出来了么?
恐怕没有。
挑刺永远能挑出很多,但是必须承认这是个好故事。
信息量巨大的好故事,指不准拍个20集电视剧都能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大武生里面的梨园行让真的行家看肯定很扯,但这本身就是戏,不能太认真。
不如当作一个架空的世界观,有它自己的运行方式和方法,正常的时候就跟我们的世界一样,唱戏就唱戏;而一旦开始比武,就当作唱戏的开了挂好了。
这个好故事,其中一半讲出来了,一半靠观众看,还不给时间思考。
不是专家,说不出导演功力剧本张力演员功底这种话。
干哪一行就从哪一行的角度看吧,我平时的工作就是看别人的文章的,就从这说。
看文章我通常抓两点,一是focus焦点,二是logic逻辑。
大武生两条线,夺匾、家仇。
因为想表达两条线,又想同时表达,哪个都不是次要的,于是快速的切换各种场景,似乎是想赶快把前因交代清楚,把两条线都赶快埋下去,结果反而失了焦点。
飞刀大盗开始之前,就是一个个的片段:刑场、比武、学艺、下山、进城、比武、成名;信息巨大但快速飞过,前因交代了,细节却不清楚。
以写文章来说,没有details细节,导致没有代入感和真实感,观众融不进那个武生世界。
这前一半,场景切换之快说不上前无古人,但恐怕也是不遑多让了。
苏州河泛舟那段特别的无来由,估摸着是想表达二奎和木兰感情的一种感情的沟通以及一龙性格的展现。
但是这个目的在其他场景表现不了么?
频繁的场景切换和说每个场景里就两句台词的模式,让人有摸不到头脑,容易走神。
直到飞刀开始飞之后才能叫“电影”。
再说逻辑。
最不合理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核桃的故事。
二奎看到核桃就确定那是王爷儿子的象征这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是一龙明明知道他自己丢了核桃啊!
他凭什么看到核桃不怀疑那核桃是不是他自己的?
而直接就相信世界上也有其他人有这个?
俩大武生就被这么个明知道自己丢了的核桃离间了,愚蠢之极。
写文章还有个重要的,transition过渡。
或者说indication伏笔。
大武生电影里处处有“惊喜”,大部分来源于木兰的左右逢源。
在结尾跟卢局长一起的镜头里,突然明白了木兰是这个意思,怎么前头木兰跟一龙相处的时候连个眼神的不对劲都没有。
没有过渡导致了转折的突兀。
最后必须说下演员、角色与配音。
一龙这角色没什么“戏”,不清楚这角色戏中如此高地位的原因,他还不如卢局长有戏。
对剧情没有什么推动力,反而一龙的戏份存在也使得本就两条线的焦点更加分散。
配音其实很好,但是有好几句听旁边人都窃笑。
观察了下角色和配音,感觉口型跟发音方法的感觉不可能匹配配音出来的那个声音,导致违和感强烈,配音的人配的时候真得考虑下这个问题。
即使不是专业学过发声什么的,但是人正常说话什么口型感觉能发出什么音,是每个说话的人都能自行体会的。
很可惜吴尊必须得用配音。
一开场没能直接入戏的另一大因素不得不说是元彪的声音……“匾归你了”那句实在是容易听成饼归你了。
他那口音也导致了明明是北派却偏偏南方口音的逻辑问题。
刘谦确实不是演员,他每次的出场成了我看的这个场里面唯几次引发大面积笑点的地方。
高晓松不知开始找胡军是演什么角色。
如果卢局长有个那样的演员,会非常不同。
韩庚、大S以及其他角色包括北京的探长和岳江天班子那些个小配角都演的不错。
至于说爆笑腐剧……至少我看的这半满的场子没爆笑,除了爆米花声音也没什么说话的。
大概爆笑什么的有时候也是跟着别人来吧。
腐的问题,这不一向是你腐它就腐么。
总结下:一个好故事,半部电影,些许跳跃的片段合集。
但凭这巨大信息量,110分钟(带6分钟广告,影城说的)说明白了也算不容易吧。
美女有约没办法才去的,观影当中数次让我想自插双目而死,完全是舍命陪美人啊!!!
我觉得就冲这个她都应该对我以身相许吧??
精舞门和这部片子比起来简直像教父一样经典。。
《大武生》暗藏了“断臂”情节其实《大武生》里暗藏“断臂”情节,这说出去,别人会以为是笔者一厢情愿。
但是通过偶然手段,得到了《大武生》第一稿的剧本时,得知原本,高晓松是准备拍两个美男的“断臂”故事的,所以才找到花样美男韩庚和吴尊,两人都是属于美少年,而且不是那种硬汉式的美,都是属于细致的美。
但是广电总局认为这么好的题材,如果拍了“断臂”,就太浪费了,勒令高晓松更改。
但是高晓松不是简单的人物,暗藏了许多的“断臂”段落。
如果您还是觉得这是笔者意淫的话。
就看看一些原剧本的细节吧。
(1)众所周知,在影片《大武生》里面,余胜英余老板给二武生定了一个规矩:1、不能练天桥的把式;2、不能与花旦苟且;3、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与武生比武。
其实这三个规矩并不是真正的梨园行的规矩,那为什么余胜英要定这个规矩呢?
首先,不能练天桥的把式,片中根本没有天桥把式的元素,小孩自己射飞镖根本不能算得上天桥的把式,那为什么余胜英要定这个规矩呢?
其实导演删除了一场戏,在两个小孩两小无猜的童年的时候,他们俩在北京城里玩耍,看到别人在表演双簧,便彼此玩起了双簧,一个负责翻跟头,一个负责唱戏。
玩的不亦乐乎,而且彼此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情愫,感觉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两人从小睡一张床。
还有许多暧昧情节然后两人互相产生好感。
而《大武生》中射飞镖的戏份其实是临时加上去的,所以才显得牵强。
对于第二的规矩,根本是胡编乱造的,为什么不让武生和花旦苟且,那是因为花旦的角色是后来硬加的。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高晓松把大S花旦的角色设计的那么不堪了。
不仅和自己的师傅上演不伦之恋,而且又和自己的仇人,两个武生发生了感情,还有跟那个卢局长也纠缠不清。
高晓松本来就不喜欢这个角色,所以干脆就设计成了一个荡妇,但是为什么到最后,大S扮演的花旦又钟情于自己的师傅了呢?
抱着匾独自离开了呢?
因为她自己知道,二武生之间是相爱的。
自己是分不开的。
还有武生不能与花旦苟且,明显就是告诉你,武生可以和武生苟且~~(2)原剧本中两人的情愫是有很多细节可以表述的,在原始剧本中可以发现:小时候的一龙常常安慰二奎:咱们俩以后不管怎么样,一定不要分开,就算你要报仇,我也陪你一起。
像此种场景,原剧本比比皆是。
而师傅平时常常哼唱的曲目《郑风子矜》还有《楚宣王与安陵君》,里面其实就有不少是关于男同性恋间的情爱描写,这是高晓松高明的另外一点。
(3)待到二武生长大成人后,找岳江天报完了仇之后。
电影里面,他们俩看中了一套别墅,然后一龙就对二奎说:“以后咱们俩就住这里。
”其实原剧本里还有一句“永远不分开”,然后彼此互相注视,微笑。
在《大武生》电影里也不难看出,不管二奎看上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一龙都大方的买下。
而二奎的神情和说话的方式都温文尔雅,像极了一个跟男朋友逛街的小女生。
而二奎也常常为了要照顾一龙的面子,为一龙解决一些琐事。
彼此常常去看电影,吃饭,都在一起。
虽说这兄弟二人这样很正常,但剧中二人一张一弛,互相逗趣的场景实在是有爱。
但是此场景又不能继续下去,会导致观众错觉。
只好让大S扮演的花旦席木兰来勾引一龙,但是勾引不成,因为一龙是喜欢二奎的。
这里就有观众要问了,那一龙不是还和一个冯师长的太太鬼混到一起吗?
对,这就是一个转折点,在舞厅,二奎一直在嗑瓜子,而一龙是和冯师长的老婆跳舞。
明显,如果二奎喜欢女人,他完全可以去搭讪,或者直接就有女人送上门来的。
但是他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嗑瓜子,其中感觉,只有小女生可以体会的吧。
但是为什么一龙既然喜欢二奎还去和冯太太跳舞呢?
因为开始的时候,一龙和二奎不懂礼数得罪了卢局长,卢局长又知道席木兰一直在勾引两个武生,就很不开心想要弄二武生。
此时冯太太来告知一龙危险。
所以一龙不得不冒着二奎吃醋的风险来以美色勾引冯太太,希望可以假借她手摆平此事。
在舞厅跳完舞后,二奎醋意大发,要和一龙告别回去北平,此时感情很好的两兄弟怎么可能分开呢?
但是一龙却答应了,其实,一龙在保护二奎,他从冯太太口中得知卢局长对他们不利,所以就希望二奎可以暂时避避风头,而满身醋意的二奎却不知道,那是一龙的爱。
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其实如果想象二奎是个女性角色,很多事情的理解就是很容易的了。
(4)而当最后,一龙发现自己是最后一个王子的时候,心理防线马上崩溃了,既接受不了自己父辈杀了自己心爱的人一家,也接受不了二奎杀了自己全家。
剧本中,他们安静的对话,但是被删除了的一句话就是,二奎说:“我还是搬走吧,以后我们不能在一起了。
”后来在比武的前夕,一龙安静的想了一整晚,最后觉得还是爱大于恨,所以在被二奎打的时候尽量没有还手。
事实上,两位主演表现的非常好,从采访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其实他们看过原始剧本。
吴尊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的过程中说:“他一直在攻我,我一直没有还手,因为我是爱他、疼他的。
”而导演也是非常高明找到一个非常像模像样的韩庚来表现了内向的二奎。
二奎在比武前也说:“爹,娘,最后一个仇人找到了,没想到是我师兄。
他对我有恩,师父临终让我俩发誓一生友爱,我该怎么办?
”(5)故事的结尾,导演不得不不设计席木兰夺匾离去,不然二武生怎么在一起?
在二奎用力打碎了镜子之后,从镜子里面看到了一龙,然后他们紧紧相拥,相互抚摸对方的脸蛋,然后默默的流泪,因为他们怀念起一起快乐的日子。
还有故事的最后在公交车上那个段落,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吧,非常有爱的对话,这个不用解释了。
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大武生》原本是准备出续集的,里面还有不少情愫。
但是由于刚刚拍摄完电影,导演就进去了。
不过据幕后人员说,原始剧本如果拍成电影,绝对更好看。
昨天有幸去观摩了高晓松老师的作品“尽管同龄”但我还是尊称一下老师,毕竟人家是也导了部电影嘛!
昨天寡人(因为没有女朋友,所以自称寡人)自己孤零零的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 本着有啥看啥的态度去的 ,选来选去 决定看大武生,事先真不知道是高晓松拍的。
首先夸夸电影:洪老师的打斗真的不错,不是徒有虚名。
彩就在失匾和夺匾上。
这两段 真的很不错然后再说说缺点。
我看老半天 没看明白高老师 的真正寓意在哪里。
既然起名叫大武生,那么就应该给这个大气的名字配上同样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十月围城就是围绕着那个伟人和他身后的那场革命的故事。
首先对于一个唱戏的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艺术,对于本片的下本部两位主人公只是围绕这报仇和挣钱之后的挥霍,以及一场不可理喻的滥情。
完全没有想过给祖先留下的东西发扬光大。
第二孟二奎的家人死于什么?
死于革命啊?
可是他后来所谓的报仇跟革命一点关系也没有啊,而且连一个侍女的私生子都不放过,这个私生子有什么过错 值得你去杀?
且不论这是不是大S的一个计谋。
而且还是他一小长大的同门师兄?
别说他不是,他就真是那个私生子和他当时的家庭因为参加革命而满门抄斩有什么关系 值得去比武逼命?
先不说这个故事离题甚远,配不上这个名字,就是前后的衔接也非常不当,难道师父忍辱负重把两个徒弟教出来 就是为了他们去腐化堕落吗?
本人和高老师 无仇,也谈不上喜欢 ,但对他的言行还是很佩服的,但艺术毕竟是艺术,不容的本分的侮辱。
当时看《夜奔》的时候虽然不喜欢留洋学生这样的设定,但最后还是成功地被堵得胸闷。
看《梅兰芳》的时候,只有前半部精彩,纸枷锁只是个硬生生套上去的概念。
《定军山》光是说中国电影百年献礼都够让人感动的了,但却无奈不曾寻回百年前的那份诚意和真正的感动。
《游园惊梦》毕竟是昆曲,较之京剧终究还是婉约了。
到现在都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一遍《霸王别姬》,总感觉不是时候。
角儿都是人,戏如人生也不是神志不清,猛打鸡血。
纵使人生如戏,也断不会如此腥风血雨,狗血涂地。
一直觉得梨园行里的人都是有风骨的。
武生不该是文戏全都不会的愣头青,纵是常人道戏子薄情,花旦也不该像是演粉儿戏的,不该像是怨妇恶妇。
票戏子的玩儿阴狠狡诈深井冰,哪还有一点洒脱?
一块匾一颗核桃,一段恩怨情仇,搞清楚是武生不是武侠。
只穿洋装也就罢了,因为是上海所以都得穿神马就是神马?
抽烟是要倒嗓子的啊师兄师弟们,穿回长衫归田园去吧!
于是传说中京剧的神韵在哪儿呢,我看不到啊。
嘿,西皮成了嬉皮,还是山寨版的呢
我是庚饭。
我是冷静饭。
不想看的现在就可以按叉叉退出了。
大武生是韩庚的第一部电影,被剽悍的粉丝保护的不容人置喙。
我是路人饭,冷眼看这一切。
可是我依旧推荐别人去看这部电影。
洪金宝的武设漂亮的没有话讲。
让我欣慰的是韩庚做到了干净利落。
高晓松的剧本有新意。
让我欣慰的是韩庚演绎到位了。
演出的都是各种明星。
让我欣慰的是韩庚用心拿捏过角色了。
单眼落泪的悲恸。
时而温和时而阴鸷的眼神。
阳光下的一个温暖而缓慢绽放的笑容。
关于这个电影的好坏都似乎与他无关。
韩庚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
我是豆瓣er。
我懂。
很多人怀着一种别扭的心情,越是疯狂的粉丝,越是先入为主的认为明星就一定是草包。
看见庚饭疯狂你们是不是就讨厌他了。
但我肯定韩庚是个例外。
电影在中国一直是鸡肋的位置。
总有人嘲笑国产片。
可是一部片子难以做到完美。
有时只是去看特效。
有时只是去看搞笑。
有时只是去看武打。
所以,只是去看一个潜力演员带给你的惊喜就够了。
等下一部。
等再下一部。
等你们说的那些不完美,他一步步来实现。
喜欢韩庚的原因千人千面。
但是“看一个草根是怎样努力走到今天,途中有你相助”的成就感,是不是可以说服你们。
给他一个机会。
只要你肯公平的去看待他。
他用不着粉丝宣传,自己就有能力说服你喜欢上他。
还在岁月里奔跑的痴心少年。
登上了流水般的大荧屏。
他是韩庚。
他是一个演员。
谢谢你能支持他,如果你去电影院看他的话。
不错啊。吴尊的颜配黄老师的声音。怪是怪了点。看看就习惯了。
多么复杂的爱恨情仇啊
从来对外国大片不感冒,一直都是国产片的忠实拥簇者,喜欢认真讲故事的电影。有年代感,有国粹京剧,有武术,最重要的是有邹静之这么好的编剧坐镇,对我来讲自然吸引力十足。北京的点映去看了,除了节奏有点快,让人一下反应不过来,其他都不错,看了让人回味。说说演员,大S其实演得很好,或许是这个
基本3星。韩庚1星。首次触电挺不错的~
╮( ̄▽ ̄")╭
武生为神马不能跟花旦苟且?现在不素又都是台前的情侣嘛?原来二奎是个笑面虎。国粹还素蛮有魅力哒,虽然这方面我还素个棒槌
不出所料 经历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打打杀杀和爱恨情仇,最后吴尊和韩庚果然还是走到了一起╮( ̄▽ ̄")╭
高晓松一贯的戏路,一群情感过于丰富的傻子。千万别对京剧的噱头较真儿,它是一部武打爱情片。韩庚的演技很棒。真心希望他能拿到新人奖。大S看上去很美,拍得算是拼命。二奎和木兰的感情来得太突然。女人心,海底针。最后的基情,嗯……硬伤是有,但我看完感觉怅然,是个不错的作品。
潮起潮落是什么都不为
不清楚多少年后这些粉丝会不会自嘲自己的无知...
大S服装秀
能从一部电影里面让观众看出内心的笑声,大武生你做到了。。
哈哈……
烂片,但是让我看到四点。给个五星吧
《刀马旦》、《霸王别姬》的一根毛灵气都学不到就算了,还要无极限的放大偶像肥皂剧的狗血与无脑。可爱的粉丝,就靠你们捧钱场了
没传说中那么差劲啊,从开头到于荣光死那部分尤其不错,三星半
故事是好故事,高晓松这个导演也还不赖~就是选的演员和这本子差距太远,让奶油小生去走艺术范儿,不伦不类~我一看到大家叫韩庚“二奎”,就禁不住掉一地鸡皮疙瘩。。。。吴尊真的可以回家开健身房永远也不要出来混了,就这演技啊。。。。
小白脸
一星给洪金宝武打画面设计,两星给大S的人物剧情设计,另外片尾曲还不错
哈哈哈。不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