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此番上映的电影《太极》天马行空,不拘一格。
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功夫电影,在保留武侠荡气回肠的豪迈气势同时,动漫、电游、动力机车、摇滚、嘻哈、科幻、朋克等丰富的现代元素却也翻云覆雨般的轮番呈现、自由穿行。
纷纭另类的镜头语言,行云流水而又出其不意的叙事方式,营造出一幕幕喜剧与功夫融合、传统与现代拼贴、中西合璧而兼收并蓄的独特气场。
包括许多人物的性格塑造,有一种自由人格的酣畅质素,充满了漫画般的喜感。
或许动漫、游戏、卡通这些曾经被当作亚文化的娱乐现象,现在已成为主要观影群体的主流文化,而把15至25岁的人带进电影院,而不是停留在家里网上看电影,就是冯德伦和吴彦祖所成立的突围映画(公司)所要致力“突围”的东西!
试想,一辈子,遇到像冯吴二人这样彼此支持、珠联璧合而共同成就的朋友,真是难能可贵。
不过,作为一个纯粹的中年观众的我,是和一位中老年观众(呵呵,五十多岁的同事)一起坐在影院里观看的,却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心理距离。
我们也和影院里一帮年轻观众一样,“咯咯”笑个不停,感觉电影很好玩、很好看,对故事的发展也很好奇。
而这样的风格电影,虽然带着年轻的时尚的新鲜的游戏的质感,却也不仅仅是带给观众好玩、好看那么简单。
虽然冯导一再表明“纯粹娱乐”,然而,一种蕴籍的精神性表达却并没有在“游戏”的讲故事心态中消隐和放弃。
一个年轻“怪咖”历经一番困顿磨砺,终于发挥天赋潜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励志故事,贯穿其中主张的是一种极其简单的专注执著与纯粹的品质,质朴善良与热诚的精神,这些并不难与新一代的观众、甚至是多个时代的观众心气相通,发生共鸣。
只是,也许想要与众不同、推陈出新,不走寻常路就意味着或多或少会遇到争议甚至诋毁,虽然制片方与导演的意图明确,就是要颠覆传统的功夫片,拍出有新意的电影。
在艺术的思考和取向上,先行常常也意味着难行。
一时坊间,影迷们对《太极》的褒贬不一,见仁见智,但也有一些网友对《太极》明显发出是先入为主(没有观看就产生的先见、偏见)的评判和攻击。
平心而论,作为一部主流商业电影,其电影打造和包装宣传一定是更侧重以商业化角度去考虑和运作的,可以想见制片和导演对《太极》这部巨制的期待以及所承受的票房压力,而电影在接受市场和公众检验的时候,也难免要接受一个众口难调、任人评判的命运。
冯德伦这个生活里的宅男,电影圈里钟爱王家卫、杜琪峰作品的新锐导演,很喜欢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挑战自己。
他自述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电玩、看漫画、听重金属音乐,这次能把自己喜欢的元素融入影片,自觉也很幸运。
“(电影)就算死,我都要死在尝试新的东西里面。
”——冯导的一番话映射出他的创新意识和气度,显然只有突破固有的形象和创作的个性化,拒绝单一、拒绝重复,才能为电影注入新鲜的生机和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太极》最终的票房如何,我都赞赏《太极》的探索和开拓,赞赏其不墨守成规,赞赏其昂首阔步、勇于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
太极2观影感悟:1,尽量选择符合自己天赋的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坚持。
2,思想单纯的人最可爱。
3,老实人如果被自己曾经信任的人伤害,会比常人更愤怒,但事后依然是老实人。
4,哪天师父不生气,功夫就成了。
5,要用过日子的态度练功夫。
6,永远不要小看科技发展的力量,也不能小视传统的底蕴。
7,小时候没有被父母接受是一种创伤。
8,原谅和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
9,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急于求成有时候效果不好。
在太极2播出了以后,时光网上新一期的<时光影谈>就是以这部电影作为主题,我看到了这个题目挺好的,简洁,直白,就不知廉耻的拿过来借用了。
二三事,看完二,还有三等着我们。
而关于电影本身,差不多刚刚摆脱二的电影的行列,但离一部好电影,还差的很多。
影片的制作,包装宣传,CG特效以及营销手段都没的说了,这也是近几年华语电影唯一能够做好的方面。
赛人老师说《太极》的故事完成度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不怎么同意,影片最弱的地方就是故事的情节推动力不够,很多情节的发展都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作为观影者而言,感到生硬,这在第二部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作为一部新颖的武侠电影,注意,是武侠电影!
冯德伦想另辟蹊径,来点创新,可惜这次走的有点偏。
《太极》的宣传片做的很好,不得不说,现在国内电影营销的人才迅速增多,宣传片剪的极为漂亮。
可是武侠电影中那些基本的元素,在本片里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武,陈掌门一身绝技,还不如他儿子在天上开飞机,侠,电影中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一点侠的情怀。
冯德伦在很努力的探索着武侠电影的新表现形势,很可惜,这次他未能成功。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色的一种类型片,和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审美情趣是分不开的。
几乎每一个人在读中学的时候,书桌里总会藏着几本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也一度被称为“成人的童话”。
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有一种武侠情节,有一种仗剑走江湖,“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感觉。
而武侠电影,就是满足国人这种的武侠情节。
看看之前的武侠电影,从《东方不败》到《太极张三丰》,制作,情节都不是特别好,但是味道很足,一招一式都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武侠片的巅峰《卧虎藏龙》,里面就有那种武侠隐士的情怀在里面。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区分一下武侠片和功夫片,很多人拿《太极》和《功夫》以及《叶问》比较,我觉得还不是完全一样的。
武侠片更注重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豪情,国人从小就习惯了,点穴可以让人一动不动,扬手就可以发出很厉害的暗器,把手掌贴到别人背后就可以传内功。
没有人会去深究里面的原因。
陈可辛在《武侠》里面想从这方面创新,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功夫片更注重的是一招一式的打斗,情节只是作为推动每一场打斗的动力。
《叶问》在这方面做到了最好。
《太极》把自己定位为武侠片,应该体现武侠片的内涵和精髓。
表现手法可以改变,但是武侠片最本质的东西也丢掉了。
通关打游戏没问题,蒸汽朋克也没问题,但是最好的结果是,拍出来的东西不像是新颖的武侠片,而是新颖的不像武侠片了。
这里说到蒸汽朋克,我特意问了一下度娘,总结起来,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加上现代科技的世界观。
其关键词是叛逆,怀旧,机器美学。
这是一个西方舶来的词,日本好像有不少类似的文化作品,从小说到电影。
但太极的蒸汽朋克,也大概只是宣传时的一个噱头,还不如蒂姆伯顿的电影机器朋克呢。
我还是挺喜欢第一部的,情节和剧情都要优于第二部,起码还有看第二部的冲动。
等看完第二部,我就打算写一篇影评发泄发泄,然后洗洗睡了。。。
冯导又一次用实力证明了,帅哥其实卖卖帅,就够了。
其他的并不是那么重要。
看了两部,感觉第二部明显比第一好太多了,不知道是换了剪辑还是有其他导演帮忙拍的,感觉渐入佳境。
说实话,故事虽然老套,但是很多创新元素,比如类RGB游戏设定、朋克音乐、画面游戏化等等,这些新元素要适量,不然多了就花俏喧宾夺主了。
其次,凭冯导的好人缘,香港电影巅峰时代那些熟悉的老戏骨都来了,为这个电影加了很多分,有些让人仿佛看到了香港功夫电影东山再起的曙光。
其实如果把两部合并起来,第一部多删减一些无关的人物和剧情,凸显主线,其余一笔带过就好,比如删减舒淇部分(虽然拍得挺有新意)、删除外国女爵部分、女主和彭于晏的纠葛部分、彭于晏受挫慢慢变坏的部分(其实一开始就直接腹黑,先扮好人不成就直接撕破脸这样会更有戏剧冲突)、甚至冯绍峰的全部戏(虽然当红,但对一部电影来说不是连续剧放不下那么多内容)。
剧情紧凑起来,就不会什么都想讲,却什么都没将清楚,整体显得那么凌乱而单薄。
前三分之一交代男主身世和偶遇女主(负责搞笑部分),中间三分之一讲两人如何磨合(炫浪漫和武术精华展示),后三分之一用来打大boss (主要凸显武术和揭开一些谜团),那将会是一部让人赞叹的佳作,而不是两部为了圈钱的商业片。
怕不连贯特意看完了两部才评价太极二简称太二剧情是最大的失误反派坏得太弱太没底气正派陈家一大群儿子媳妇成天无所事事整部剧基本没有什么高潮和冲突最大的看点依然是武术动作冯绍峰、吴彦祖是帅没有错但是演这种角色很不得心应手有没有?
这两位根本就是长着超有时尚感的脸硬往仙风道骨的实力派上靠你俩歇歇吧PS:第二部看了一大半男主角终于把脸洗了换了套干净衣服顺眼了好多有没有!
故事主线的还是要讲述杨露禅的学拳之路,杨露禅从一开始的街头小混混到一代宗师这种成长趋势不可避免,但他每一次进步的经历都是电影中人物之间情感提升的铺垫,当故事慢慢发展到最后,杨露禅真正成为高手的时候,影片的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中国最传统的功夫戏的路子,杨露禅的扮演者袁晓超身上散发的那种英气范儿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飞鸿时期的李连杰,而袁晓超跟元彪最后的那场在屏风上边的大战也注定会成为功夫影史上的经典一战。
影片在最后回归传统,是对中国功夫片的致敬,也是对太极两部曲最好的尾奏。
2013年5月26日写把电影当电视剧拍的,好莱坞的《暮光之城》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过人家一集也要精心拍摄两三年,还换不同的导演,每一集都是渐进的过程和高潮,最后还有ending,给人完整的感觉。
《太极》倒是“太急”了,两部连播,敢情原来《太极1》只是一部90分钟的前戏啊,那干脆拍成电视剧好了,据说《太极3》在拍摄中,说不定你以为的高潮根本就还没到来,前面的两部全是铺垫。
急了吧?
不,太极就是不能急着来!
无可否认太极高手们的招式很帅,柔中带刚,跟跳舞似的,很养眼,一推一收尽在掌中,可是这部宣扬武术至上的功夫片,最终却给人“功夫无用”的印象,为何,因为最终解决问题的是西方科技和官位,武术不过是花花拳头罢了,啥事也办不成。
若看得傻傻呆呆时,还真的被迷惑了。
在西方列强面前,这太极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对科技和新事物的抗拒,反倒是扇了中国人自己一巴掌。
在王爷给“陈家拳”赐名为“太极”前的那段比武,美食顶上的“凌波微步”,真的做作过头了,那顿饭,王爷准备嚼沙子吧。
整个故事背景看似宏大,但引发高潮的主要冲突很单薄,甚至有些幼稚,特别是彭于晏一角的不断受折磨,把整部电影往喜剧片上分类,让人无法严肃看待。
最受不了的一点,就是太极“阴阳调和”的精髓,竟被理解为男女的床笫之欢。
文/时漆《太极1》把“怪咖武侠”这个概念搬到荧幕上,故事套路上运用传统模式,风格包装上颠覆革新,融入动漫、电游、朋克、摇滚等,混搭出一种怪模怪样但挺惹人喜爱的整体基调。
怪咖杨露禅作为男主角,以装傻卖萌为主,二愣子台词为辅,靠一大堆配角撑起了整个台面。
还一口气两部曲连拍,公映时间前后又仅仅只差一个月,颇有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模样。
抛开强大的华谊后台不谈,年轻的香港导演,能有这架势与胆识,便是相当了不得了。
个人觉得《太极1》玩得有点大,摧古拉朽地将传统径直冲破,很让人担心这之后是否会仅凭惯性就变质地目不忍睹。
好在,《太极2》把心收了回来,以“怪咖”作为点缀,其他元素的配搭也见好就收,老老实实把底盘扎稳。
风格永远只是包装,重心永远都是故事,冯德伦对尺度的拿捏还是有些老道的。
当然,背后的陈国富咱不提也罢。
国内武侠的山穷水尽趋势,想必大伙儿都心中有数,北上试水的香港导演涌入内地市场,妄图捞金的同时,也想把香港电影的精髓一并搬来。
遗憾的是,自身挡不住低潮与没落,风格化浓郁的导演纷纷倒戈大陆,融合是目的,实则却以妥协收场,让人好不心寒。
我当还是《出水芙蓉》中的冯德伦,此番却自居导演,豪言三部曲,最初就没有看好过他的想法。
《太极1》的票房大卖,口碑也五五开,这个成绩对他来说,应该算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讲故事的技巧薄弱,流水账式的手法,走到哪打到哪,这是第一部的特质。
到了《太极2》,把冯绍峰饰演的“大哥”一角,阐述地是巨细无遗,要不是其角色本身的能力定位,差一点就喧宾夺主了。
极具抢戏之嫌的前半段,恰恰弥补了《太极》在故事上的弱环,再没有什么比倒叙、插叙更能方便快捷地说明历史渊源的手法了。
小儿科的伎俩,也能使剧情轻而易举地丰满起来。
“我很懒,但我还蛮聪明”,这是冯德伦安插的潜台词。
严格意义上说,《太极2:英雄崛起》的重心很飘忽,对主角杨露禅的刻画还远不够细腻,人傻,话少,这无可厚非。
但人家阿甘比他还傻,照样也能挑起大梁。
袁晓超是正儿八经的习武之人而非演员出身,这是诱因之一,论基础,很难担起重任。
不过,片中最令我心水的恰恰是他的有板有眼的太极拳,光是起式、收式就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忽然联想到,传统的武侠打戏的重心一般都是在功夫施展的过程,而对于功夫最基本的姿态却给镜不多。
回到《太极2》,除了最后一场变通版活学活用梅花桩的打戏是以返璞归真的方式出镜之外,其余的其实都是在使花架子。
陈式太极拳流传至今,讨论其杀伤性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爷爷奶奶辈们在晨练的背影,看上去就显得特硬朗,特有精气神。
为此,正是因为袁晓超的职业技能,才让这个人物形象,以打酱油的力度,成就了主角的气场。
从一另方面看,这也是太极系列整体的精髓根基,相信在明年的《太极3》里,会将“花架子”的特写进行到底。
人物里,彭于晏诠释的反派是最糟糕的,娘娘腔的个性定位就够惹人厌的了,何况最大的矛盾冲突还都是由这家伙挑起的。
靠着聊胜于无的说服力,硬生生的一路走下来,第三部若是再不改换侧重点,势必将沦为败笔。
彼得·斯特曼的露脸,仿佛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清末的时代背景,总得把矛头指向一回帝国主义吧,拿洋人的坚船利炮来窝里斗,后劲明显不足。
杨颖在这部里,牺牲挺大,又乖乖地回到花瓶的位子坐下了,没有贡献一场正面的打斗。
显而易见,这既是为了凸显杨露禅,也是为了片名服务,冯德伦在此的处理还是稍显稚嫩的。
总的来看,《太极2》的完成度很高,影片整体的风格在向太极本身的精髓靠拢。
阴阳协调是太极拳的王道,同样的,传统武侠与怪咖武侠的融合比例,也是《太极》系列的命门。
用怪咖来颠覆,用传统来收心,希望《太极》的最后一步能走得稳稳当当。
这是一部除了太极没讲什么都讲的电影,其中集合了科幻、机械制造、人体研究、中国古代飞机制造梦想、家庭伦理、插秧、挂树、傻人傻福、小龙人进化、物理平衡一颗钟、舌尖上的太极,如果大家对生活杂事、科学技术研究、少年梦想有兴趣的话,推荐观影,这是一部励志电影,它告诉你有梦想就要实现,就像这部电影,没有情节也能拍成一部电影。
在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在纳闷名为太极,而片中却从不提太极二字。
这个从0开始又是怎么理解?
当看完第二集才明白《太极1》其实是《太极2 》的超长预告片,两部整合在一起其实是在讲述太极拳的诞生之路,崛起之路。
《太极2》仅接着1的剧情,方子敬誓不罢休卷土重来,原以为只是重复1的故事,但是导演很聪明的加入了陈栽秧这个人物。
陈栽秧迷恋机械,因为破产不得不给方子敬做帮凶来破坏陈家沟。
但是与方子敬从善转恶不同,陈栽秧是从坏变好,同时加上亲情的渲染,在嘻哈热血的氛围中带来了难得的泪点,可以说很好的体现了过渡段落起承转合的作用。
不仅如此,陈栽秧的故事线还带出了传统对立工业的主题。
从因迷恋机械被掌门人定为旁门左道到最后驾着“天威翼”从天而将拯救怪咖和玉娘于性命危机时刻,这种新兴的工业机械所带来的优势终于被代表陈旧传统的掌门人所接受,这样的剧情设置无意中提高了影片所含有的内涵。
但有所长必有所短,陈栽秧的故事线大大的冲淡了男主角杨露禅的光芒,使其沦为了陪衬。
若非最后高潮段落的决斗足够激烈否则就成了鸡肋了。
所以影片的节奏上和故事取舍还是有欠缺,尤其是影片结尾只是一笔匆匆带过,以几句旁白就带过去了。
《太极2英雄崛起》保留了第一集中令人惊喜的电子游戏和动漫元素,且并不是纯粹的为了视觉之炫,很好的在影片高潮来临之际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配乐依旧是动感的摇滚,并能与古典名曲进行交融,配上那些武打动作的高速慢镜头,视听感极佳,不得不承认音乐是此片最大优点。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莫过于武术指导洪金宝在末段设计的厨房大战,巧妙利用八卦梅花桩的特点,将其融入在厨房的格局上,在动作上注重太极的虚实结合,阴阳相生,对于武侠迷来说着实是一种享受。
不过电影终究是讲故事的综合艺术产物,一个好的故事才是电影成功的根本。
《太极》从1到2终究还是最传统的武侠故事,一个白菜如何成为英雄,技术层面再如何创新也只是修饰。
很显然,导演冯德伦确实有对这部武侠功夫片做出革新,不过影片后半部分略有掉链子,还有待在《太极3》中改进。
有句话是说故事本身繁复精彩的时候,技巧就应该隐藏起来。
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前面铺垫略多,结尾稍显仓促,总体很赞,能好好讲完一个故事已属难得。连贯1来看的话做到了1为阳2为阴,一放一收,上部有玩心,下部有责任心,两者调和,方为太极。鉴于我是导演和监制的NCF决定打4.5星,四舍五入就是五星,顺便平衡一下那些没看国产片就开喷打1星的脑残。
我还是来看北鼻的
没有太极1用心。
杨路馋与陈栽赃,这两个名字基本可以概括整部定影,傻小子终于把美妞给睡了,所谓的阴阳调和让这部电影回归正统,至少它开始承认科学的先进性,意识上已经不再堵了,所以三花聚顶由深转淡,最后没了
简直不应该存在,还非要弄成3D来多圈一笔。就最后元彪那一场打戏可以看。
吴彦祖你就出现五分钟!你要我死啊。说实话真没一好看,情节俗套,打斗也不如一,但是我好喜欢这样的字幕,加分不少。
神作
彭于晏被渣成粉煤灰了&lt;(=╥﹏╥=)&gt;延续太极1的RPG风格,动作部分很精彩,但是故事情节实在太虎头蛇尾,结束得好突然……
。。。下次是不是该出动航空母舰了··1看着还有点新鲜感。。
好看,哈哈~熊乃瑾的鼻子和下巴真不是一般的假啊!!!冯绍峰好帅!😍😍
不用太严肃要求太高,不是功夫片,而是动作喜剧片,看着还蛮好玩蛮有创意的,就不错了啊,至少与众不同。
第二部还是蛮有看点的。
还行,想象力很丰富。
扯是扯了点, 好歹国产电影第一次玩儿蒸汽朋克, 还是有些样子的
ending那場打得不錯,典型的動作結合環境,場景也按傳統設計。不過整體也太差了吧,這麼刻板的反派,俗套的大場面,用了一堆科技和卡通化處理卻又將科技單調地具象成是怪物(真是分裂)。那個叫熊乃斤的臉也長得太怪了吧
八卦终极对决——厨房比武一幕,赞一个~
第二集就原形毕露了。。难看
只有坐飞机时,我才有勇气看这一类电影
诶?是我的观影品味脱线了?我真心觉得二一样精彩。。而且看今天的上座率明显比太极一时高出五成,可见其群众基础,但怎么一来豆瓣就看见一众恶评。。。这部中国元素运用的行云流水,唱念做打俱佳,又时有让人大乐的小段子,我觉得比国内某些导演动不动玩残酷玩心机还玩的逻辑碎裂的好看很多~
精彩,比周星驰功夫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