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夜店】第一感觉是还不错,至少我笑了。
没错,盖里奇的片子我看得少,《夜袭加油站》我也没看过,有人说这个片子有模仿抄袭并且傻逼到复制程度之嫌,我也相信。
只是,为什么看片子的人不能留点口德呢?
上上下下的留言多以 傻逼,白痴等等居多呢?
也许是这部片子没有触动我的【抄袭共鸣】,所以我没有什么生气的。
第一反应居然是觉得至少比疯狂的赛车好的多。
至少让我笑得很开心,至少徐峥的表演让我不讨厌。
李小璐的角色和她的表现中规中矩,不出彩,也不至于找骂。
其他演员的表演火候太过,矫情了。
几年前开始,我就很少看电影了,因为觉得现在的好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大师们一部一部的新片渐渐让人失望甚至到了唾弃的地步,专业影评人对于国外电影的评价有点 闭门造车,对国内电影的评价有点 居高临下。
没得可以信赖的推荐,没得多余的时间和沉静下来细细品味片子的心情,看片子的数量骤然下降,基本上看片量还是停留在大学毕业那时的上千部经典电影。
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经典电影少了,还是因为我们共处这个时代,所以不觉得经典呢?
很简单,也是很俗的例子,【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被那么多人搞了那么多的所谓后现代结构的分析和膜拜,不也是片子公映几年之后的事情吗?
在没有国产经典喜剧的市场下,疯狂的石头基本上已经也被传颂烂了吧。
有点跑题,回过头来说 夜店 。
看片量大的人,客气的说这部电影有致敬的意思,不客气的说导演傻逼不动脑筋抄袭。
可是说实话,这年头能抄袭过来先让老板姓用最简单最不用大脑的中国式笑容笑一场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咱们进电影院看场电影的前提就是想好了这导演是谁演员是谁编剧是谁剧情是什么能够从什么角度批判和评价吗?
太累了吧。
有些电影咱看了就是要体会,就是要挖掘深度的,就是要有感触的,可有些电影,真的别要求那么多,乐呵不也是电影的功能之一吗?
就像书一样,有些书没有金玉良言,他就是为了路上打发时间的,有些书句句真言你想不记下来都不行想不感悟人生都不行。
这个暑假,有时间看个夜店,笑一下,我觉得挺好的,本来生活就挺累,看个不用大脑的电影可以笑出声的电影,休息一下也好。
也就是整片都在“超市”中拍摄还算有点意思。
除了徐峥的表演可以外,其他的主角都傻愣愣的,不知道是台词给人以太少的表现和现象,抑或场景实在熟悉不过。
剧情和台词都非常老套,没有任何新意。
也许这是个试验剧,为了哪一点小奇特,外加国产,就给点掌声吧。
夜店挺不错的,美国也有这种类似的电影,如在一个停车场,在一个公寓,在一个房间,一个电话亭围绕展开没有离开的电影,但绝大部分都不是搞笑,多是恐怖,逃窜,惊悚类,所以夜店的搞笑让我眼前一亮,完全没有看不下去的逆反心理,感觉很顺口,看着也舒畅,电影也就是这种,带给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幽默
文/关雅荻三年前的夏天,一部《疯狂的石头》以300多万的成本最后取得了2000多万的票房收入,媒体一片叫好声中,业内外普遍认为实现了一个小小“票房奇迹”的同时,也都认为“石头”是一个“不可被复制的个案”,而且原因林林总总,这里暂不列举。
后来的模仿者还是源源不断,三百万左右小成本“黑色幽默喜剧”似乎一度成了投资人热衷的对象,直到现在也应该是如此,但真正实现类似“石头奇迹”的影片却凤毛麟角。
直到去年一部山寨喜剧《十全九美》拿下了近5000万的票房,再次让人看到了对国产喜剧片的新希望,虽然依然未完全摆脱“不可被复制的个案”的结论,但已经让人对国内电影市场看到了各种令人欣喜的可能性。
最近看到年轻导演杨庆的处女作《夜·店》,我认为国产喜剧片已经慢慢找到了跟主流市场的契合点,喜剧类型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功正在从“个案”变成“可被复制的范例”,这是《夜·店》身上我所看到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夜·店》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晚上,一间24小时超市便利店里一群社会上的普通小人物之间的惊险、离奇而又幽默的小故事。
影片风格是偏夸张和闹腾的,但因为整体视听语言的鲜活和灵巧,并没有让人产生烦躁感,反而不少小桥段和台词都充满了智慧。
而且因为影片采取了单一场景和单线索推进故事,所以观众的代入感相对更容易建立。
而且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任何层面都没有背负说教的包袱,你会感觉这个故事从根儿上就轻装上阵,以娱人娱己为己任,而且所有人之间的尖锐矛盾,都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搞笑的情节给消解掉。
但从功能性上来说,《夜·店》做为一部喜剧,整体上是完成任务的。
通过《夜·店》让人能看到越来越多像杨庆这样的年轻导演,在第一次拍摄故事长片的时候,从题材选择到目标观众都直接针对主流院线市场,而且影片最终还能真的直接投放到市场上,接受观众的评判。
简单说,现在国内很多年轻导演起手第一部电影就是类型片,从迈入电影行业的最初就开始用最直接的票房数字来给自己找定位。
这正是中国电影市场大踏步向前走的明证,而且在过去几年电影人对类型片不断摸索中,也渐渐开始找到了感觉,正在重新找回“讲故事”的能力。
去年有一部小片叫《即日启程》,我认为基本各方面也都达到了合格的水准,应该把它做为“60分电影”的标杆,《夜·店》显然是超过了这个标杆,而且很可能再次提高观众对国产片的要求和期待,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有位业内前辈曾简单指出国内受欢迎的电影的特点是“故事简单,情感丰富”,显然《夜·店》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虽然7月底的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多部国产新片上映,但我还是对《夜·店》的市场前景相对比较乐观,而且影片成本比当年的“石头”都还要低,但看上去却并没有那么“廉价”,这应该是一部能让投资人、发行人都赚到钱的电影,这对一位完成处女作的年轻导演是多么的重要。
但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前面提到的“不背包袱”是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软肋,因为影片除了娱乐效果,似乎也不剩什么了。
显然在个人表达如何与娱乐性保持平衡方面,国内年轻导演里似乎也只有宁浩在过去两部电影里完成得还算不错,这一点很值得国内其他年轻导演借鉴。
当然,我或许也有点过于求全责备,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往往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强调“不说教”就直接走向极端的反面。
还是看人家好莱坞,个人表达和娱乐观众从来都要达到一个平衡,比如眼下上映的《冰川时代3》,比如《博物馆奇妙夜2》。
如果有人说这些都是大制作,那再比如同样超低成本的美国科幻片《那个男人来自地球》和美国战争片《冰雪战士》。
从这个角度,我想问《夜·店》其实到底想说点啥呢?
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对《夜·店》的“求全责备”就当是我随着最近国产片质量一起水涨船高的期待标准吧。
09-7-22[每周影评].0703.夜·店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MDYyNjcy.html
完全是冲着徐峥去看的。
本来想去电影院,无奈这种小成本的独立国产电影在广州遭到严重的歧视,为数极少的几家电影院上映,结果不是早上10点钟就是晚上11点以后,而且下画的特别快。
结果……没办法,只能BT。
一次是和阿之看,一次是和朋友看,呵呵,记忆里喜剧电影看过两次以上还笑得很夸张只有是星爷的了。
先说电影吧。
小成本,靠剧本和演员取胜,故事发生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超市里。
从假抢劫到遇真劫匪,围绕着“彩票”、“巨钻”展开,期间遇到许多奇怪的人、巧合的事构成了许多爆笑的情节,最后影片在真劫匪落网,有情人终成眷属中结束,具体可参考“豆瓣”,虽然上边的评价不怎么样。
再说徐峥,这个电影的演员完全是靠他撑起来一样,就像“家有喜事”和“大内密探”系列的电影中的星爷一样,一旦没有了他,就会像今年的“家有喜事2009”和“大内密探零零狗”一样,变成无聊无趣的电影。
徐峥负责穿针引线串起故事情节的人,演绎一个蛮横、无奈、落魄却善良、执着的人,挺复杂却也挺平凡,可能就是你我中的一个人,徐峥不动声色地把他演得充满喜剧色彩。
现在看到徐峥有点像看到葛优的效果,就是他也没干什么,但你已经开怀大笑了……加上他那圆圆的样子,真的是我的大爱,呵呵。
音乐和剪切也不错,导演的用心处处都体现在这部小成本制作中,可是这样的电影却在许多城市的影院受到排挤和歧视,实在可惜……非得像“赤壁”、“黄金甲”才能受人关注和追捧?
即使原来以剧本和演员取胜的冯导也开始拍“夜宴”这类大片,拍“非诚勿扰”这类景点宣传片。
所以就像现在的房价一样,有点让人看不懂,呵呵,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期待国产电影的多样化,特别像这类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小制作,一定要多多支持。
有中国式的模式化大片,就有模式化的小片。
镜头和场景切换都符合套路,“意外”和“意料之中”的剧情也符合套路。
中间加点符合套路的小爱情故事。
推荐原因:音乐还不错。
看了一下传说中“又”一部“好过《疯狂的石头》”的电影——《夜•店》。
为什么说“又”呢?
因为自打三年前《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赢得溢美一片以来,打着类似旗号的电影就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为什么“又”字要加上引号呢?
因为那些“后浪”实际上谁都没能真正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包括宁浩自己的赛车在内。
简单一点说的话就是,《夜•店》也同样如此。
作为一部“MADE IN CHINA”的电影,《夜•店》的优点显而易见:有故事,有笑点。
但作为一部电影,《夜•店》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故事有点扯,笑点有点缺心眼。
我的意思是说,《夜•店》其实不赖,比《无极》啊《赤壁》啊的值回票价,预计也将比建国啊大业啊的值得浪费时间,但咱看问题当然不能跟臭豆腐煮猪脚似的国足一般水准,一护球就往亨利身上扯。
倒不是说,《夜•店》跟《疯狂的石头》扯不上关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就像李毅大帝跟亨利都是踢球的一样,某种程度上说,《夜•店》跟《疯狂的石头》确实是一路货色。
在这一点上,我应该检讨。
三年前,《疯狂的石头》刚问世那会儿,我曾经对“这块石头将开拓出中国内地电影一个崭新的天地”之类的说法很不屑来着,还跟人打赌说“这块石头只是昙花一现的异数,未来十年内都不会有更好的类似的电影出现”来着。
事实证明,我错了,错得离谱,根本用不着十年,三年内就出了一堆类似的MV式剪辑加恶搞风格的电影,当真是“砸”出了“一个新天地”。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石头,分明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吼的是,翠花,别上酸菜了,咱另开一桌上点别的吧。
问题只是在于,这另开的这一桌上,头道“招牌菜”之后,接着上来的菜,味道都委实一般般了点。
另开一桌之后,就不至于永远都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的了,这当然是好事,可惜的只是,到底也颠覆不了那边的大桌。
个人的一点浅陋看法是,另开的桌数当然越多越好,菜式当然也越繁多越好,但恐怕还是得等到啥时候,还是原来的那个大桌上,让大家夹起粉条一尝,哟,这不是粉条原来那味儿啊,这是粉条么?
中国电影的那点儿事,就真的,成了。
剧情没有值得笑的部分但是有了英俊哥的表演跟KIMI的卖力于是值回了我花的那65块钱然后很直接的想到了春田花花里面口齿不清的周笔畅都是选秀都是亚军都是小眼睛大眼镜都唱着很好听的歌来把自己的处女座贡献给了一部不甚主流的电影都意外的给了我们惊喜我喜欢型秀也喜欢好男恭喜KIMI的转型加油
我就是笑点低,怎么着了吧???
有本事你扣我工资啊好不容易来个国产电影,这么搞笑的虽然剧情某些地方真的挺二但是就是能让人乐的屁颠屁颠的开怀大笑身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咱不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家的痛苦之上么???
咱不就是喜欢看人家犯呆犯傻犯二然后自己乐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了???
人家这么一部小成本之作的电影,虽然某些演员演技略显稚嫩,某些情节经不起推敲,没有什么大牌之类的打头阵,但是人家至少花钱花的少也没有大放厥词说自己怎么怎么牛B呀你总比花个上亿都不嫌少的某些所谓的大制作电影结果还拍的一塌糊涂烂的那真的是上街游行扔鸡蛋都不为过的好吧???????
有必要一出来个什么国产的片子没什么名气又找新演员的你就骂骂咧咧的说人家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么???
让你乐呵乐呵你就觉得人家没深度了?
非要挑点毛病出来来显示你这脑袋瓜子的聪明实在是我们这种庸俗之辈所不能比的?????
切有个P的可优越的呀看电影多又能怎样???
看电影多您就成文化人了???
打肿脸来充胖子,您有意思么您?????
乐呵乐呵过去就多了,本来人家这就是商业电影,就没打算拍的多有内涵您这偏要拿专业眼光去审视这不就跟蒸包子的时候碰巧没馅儿了还剩下一点面干脆做馒头吧您还非要挑人家说你这馒头怎么没有馅儿啊???
这不就是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干么大家都是人,您欣赏水平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我们这贫民小老百姓笑点再低也低不到哪里去看完电影哈哈一乐,缓解一下生活压力放松一下心情这多好呢偏要鸡蛋里面挑骨头不出来一两根就是不散伙,您说您这活得多累。。。。。。
这是一部值得鼓励的电影有人说,这部电影抄袭多,的确多多少少有点抄袭,电影从出现到现在都100来年了,你说某个镜头像某部电影,某个动作像某个电影,某段故事像某部电影,简直就是p话,照你们这么说,他是部电影基本都有抄袭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有人说幼稚,我觉得是你看的鬼佬的片子看太多了,吃的垃圾食品太多了,接受不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中国已经比别的国家落后很多年了,电影发展至今能有这种水平已经不错了,一味的批判不给予鼓励的人,只能说你们太自以为是了,导演拍这部电影的经费都不够你们到好莱坞去搞1分钟的特效镜头。
中国电影限制太多,发展虽然很快,但有些东西永远无法逾越,否则只会遭到禁止,早年的这样的例子现在并不少见,尽管变成了经典,另一方面来说,来说也变成了亏本。
欧美那种甚至于变态的搞笑,那些过分的镜头,疯狂的人物关系,甚至于2B的故事,国内拍不了,就算能拍也不给播。
夜店在我眼中已经算是不错了,我知道很多人被欧美那些2B的对白,故事情节才能整笑,比方说什么《惊声尖笑》《神探飞机头》《变相怪杰》周星驰系列之类的电影,而对于最初单纯的那份笑意早已消失,甚至说有人看电影不带黄色不带暴力元素就压根笑不出来,但作为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还是值得笑的,而且结尾给了我一种温情的感觉,尽管仓促了点,但还算不错。
有人说故事牵强,的确按照常理是牵强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多,但是它是电影,它不是纪录片,你要真实,每天用手机记录你的生活就行了。
电影总结结构简单明了,适合于老百姓,爱笑的,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以及乐观派观看,装者完全可以不用理会这部电影,继续去YY你们伟大的艺术片,把你们所谓的好电影拿出来看第20遍,反正我就是看电影娱乐的,所以一般懒的看第二遍,人生本来就没有多少时间,把一部电影看那么多遍,认为这个很有意义,不如把你的大四正儿八经的念一遍,都比这个来的有意义。
最后给这部电影四分表示鼓励。
今天在得知乔任梁离世的消息后,突然就想到了这个片子……应该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小成本电影,印象还挺深刻的。哎……愿逝者安息
说实话 挺乱的 挺瞎掰的 挺乱凑的 很多地方因为成本低做得挺偷懒的 2星半这样 至少给了个乐子
有一段是向《英雄本色》致敬,很逗
片名不太满意的还不错的挺搞笑的电影。—— 从《夜·店》到《火锅英雄》,再加上最近遇到的很多事情,不免感慨:人类在现代社会生活里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甚至是违法犯罪,好多都与“钱”脱离不了关系。想想自己曾经做过的某些的事情(比如为了省钱买电影票而各种省吃俭用)也是源于缺“钱”对我的影响!
一部不能让我笑的国产喜剧片我很认真的坚持看了42分30秒,嘴角不带动一下。1星算是支持国产电影了
烂成马了。还好当初去看了麦兜
生不逢时可惜了,不然放到现在肯定票房口碑双赢
有着浓郁的山寨感。
开片无新意 到终结也没惊喜 抄的那些部分勉强算致敬吧。。。张嘉译出场后才看的过去~80后导演的处女作 三颗星是鼓励分~ PS男主角是大陆新人偶像?不认识 很败笔 演的有够烂==
是不是小成本?
还可以嘛,笑点还行,吸管最佳。
得 我笑了- -
不好看啊。
故事讲的不错。
至少看的时候心情是欢乐和愉悦的
一眼就知道是小成本电影却照样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3星我都不想给
乔任梁演得太差了!
没有看完 DVD
可能场景的限制很大~无法有更多的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