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这段时间,在各大平台端出的新剧都不温不火的情况下,有这样一部剧一上线竟然“爆”了!
播出首日,它在腾讯视频的热度突破25000,成为腾讯视频现代剧史上热度第一。
到了晚上,女主角演技的相关话题还一度登上了热搜。
稍微了解点情况的,应该都知道我说的是哪部剧了。
没错,它就是继《狂飙》大爆之后,张颂文再度主演的犯罪剧——《猎冰》
这部剧拍摄于2022年,《狂飙》播出之前。
可惜的是,任何一个冲着张颂文去看本剧的人,用不了几分钟估计都得被它当场创飞。
某瓣满屏的一星,就是对这部剧质量之差的最好反映。
本质上讲,作为男主的张颂文和作为导演的高群书,在这部剧中都有那么点“陪太子读书”的意思。
因为,该剧的第一主角,其实是非演员出身的姚安娜。
作为观众,看在张颂文的份上,我是强忍着想要关掉视频的手看了三集。
咋说呢,简直槽多无口。
第一集还没出片头,一上来就假模假式地摆出大悬念——张颂文饰演的毒枭黄宗伟处于崩溃状态,因为他的三个儿子被一个姑娘绑架了……
哎,是不是没有勾住你?
我们想看张颂文,肯定是要先看到他嚣张的模样。
你连故事都没展开,就告诉我他慌了,要完犊子了,这不是直接把结局给破了吗?
紧接着,是令人窒息的一分钟片头。
具体来说,这是一段台词+情节的混剪。
搭配着姚安娜饰演的部队转业女警赵友男的画面,旁白这样说道: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还有一些战争需要人去打。
应该说,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可在没有前情提要的情况下,突然深沉实在整得我有些尴尬。
之后不久,又是一段充满“震慑力”的台词:走邪道,下场就是穷途末路,无论他藏的有多深,我们的磁力都会把他吸出来!
等等,什么叫“我们的磁力都会把他吸出来”?
这台词写得也太糟糕了吧,咋地毒枭是铁,警察是吸铁石啊???
忍完片头,终于迎来正片。
伴随着又一段《今日说法》式的旁白,先是赵友男出场亮个相,接着镜头毫无征兆地来到了公安局的会议室。
此时是1996年,距离开头黄宗伟慌了还有4年。
因为发现某村的贩毒窝点,警方决定安排卧底假装吸毒的混进去。
咱也不知道公安局的领导是怎么个脑回路。
上一句他说的是“吸不吸毒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下一句紧跟着就是“最好是个女的”。
咋的,男的不吸毒毒贩能看出来,女的不吸毒他们就看不出来了?
还是说,你的潜台词是女的可以多少来点美人计,让毒贩们放松警惕?
毫无疑问,既然选择女的去,那这个任务最终自然落到了赵友男的头上。
为了执行任务,赵友男穿上粉上衣渔网袜,整了出精神小妹的造型到村里打听。
只见她出手就一击即中,不仅成功找到毒贩所在地,还让毒贩被缉拿归案。
你就说这剧情、这效率,厉不厉害?
老实讲,我在看的时候都有点分不清到底编剧是觉得毒贩没有智商,还是观众没有智商。
不仅如此,这段情节还有很多无效的镜头。
你敢相信,光是赵友男在村子里走街串巷找毒贩的家,就整了好几分钟,甚至还用上了无人机高空俯拍。
咱也不知道导演这到底是图啥。
是想渲染环境危险处处危机?
还是想全方位呈现女演员的身段(bushi)?
令我更不明白的是,编剧还在这里让某个角色开了下黄腔。
明明赵友男说的是“煲点猪肉”(买毒品的暗语),对方非得化身一下空耳大师,啥?
你说包过夜?
请问:加上这么句话就那么有意思吗?
是能塑造人物,还是能对后续剧情有所铺垫?
如果都不能,你扯这犊子干啥?
忍过二十分钟,张颂文饰演的黄宗伟终于登场了。
出场配置,他曾是电信公司的主任,现在有一家化工厂,在里面偷偷制毒品。
而她的老婆则给他生下了三胞胎,且无一例外都是男孩。
救命啊,怎么会有这种设定。
你是想说黄宗伟非常幸运,领先时代几十年就有了三胎吗?
黄宗伟自己感叹,这是老天爷的赏赐,暗示着他们将来能在“军政商”三界大展宏图……好家伙,你是真敢想啊,高启强见了你都得甘拜下风。
转眼间,警方发现从毒贩那里缴获的毒品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便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这个毒品的源头,正是黄宗伟。
同样是开挂的路数,赵友男等人调查的节奏飞快,很快就将目标锁定在了黄宗伟身上。
只不过前三集看来,他们既没有证据,应该也玩不过黄宗伟,估摸着会一次次让黄宗伟逃之夭夭。
还记得最开头黄宗伟三个孩子被一姑娘绑架吧?
我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赵友男找到了突破口,设法带走了孩子,最终将黄宗伟绳之以法了。
你就说这故事无聊不无聊吧。
在我看来,本剧首要问题是,三集过去了,它的人物并没有真正立住。
警察方面,除了赵友男那要死不活的样子,你看不出其他人有着怎样特别的、真实的个性。
制毒、贩毒分子方面,黄宗伟的戏份比较重没有错,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方面,他对人和和气气,深爱自己的妻子,会给村里人发钱,看到有人被欺负,还会站出来伸张正义。
另一方面,在人畜无害的外表下,他还有着极其凶狠的一面。
当有人偷毒导致毒品外流,他会毫不犹豫弄死蠢货。
可即便如此,他的这种复杂仍然不过是戏剧套路的简单叠加。
对比高启强,黄宗伟并没有在艰难环境下“蜕变”“黑化”的过程。
相反,他本身生活也还行,更像是一个天生的野心家。
因此,我们在看他的时候,除了感觉张颂文演得好以外,并不会对角色本身有什么想法。
就像我前面吐槽孩子的事一样,在我看来,黄宗伟的人设更多是编剧自以为是的臆想,缺乏令观众深度共情的能力。
讲到这里多提一嘴,据说黄宗伟这个人物参考了被称为中国五大毒枭之首的刘招华。
人家的确孩子不少,只不过是三任妻子分别生的。
整出三胎男孩这么个活,除了说明编剧离谱以外,我真是看不出有一丁点的意义。
本剧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警匪交锋处理得实在寡淡无味。
你瞅着警方破案非常容易对不,但剧集在叙事上又给你整得很拖沓。
如此,再配合着并不丝滑的剪辑,完全就没有了“猫鼠游戏”应该呈现出的刺激感。
其他方面,本剧的摄影和运镜是肉眼可见的糟糕,场景和服化道是难以掩饰的粗糙和简陋。
我特意搜了下,据说的总成本不到3000万,拍得太糙好像也情有可原。
演技这一块没啥好说的,除了张颂文,基本没啥人能看。
特别是姚安娜,眼睛无神,表情生硬,每每出现都是大型劝退现场。
我比较服气的是,这姑娘比起那些偶像爱豆们,倒是完全没有所谓的包袱。
再丑再垮的形象,她都无所畏惧,不信请看下面几个动图:
说实话,看到这些镜头,我甚至怀疑造型师和摄影大哥是不是跟姚安娜有仇……不过该说不说,辣眼是很辣眼,但能够这么敢,单单这方面我倒是想给姚安娜点个赞。
只不过,希望姚安娜能听听劝。
玩这一把就行了,以后还是断了念想吧,别再往娱乐圈闯了!
总体来说,就《猎冰》前三集而言,它的质感甚至不如几十年前的刑侦剧。
非要说它像啥,我个人感觉更像是快手老铁们自制的那种小短剧。
看这部剧,唯一能得到的快乐,大概就是把它当个平行宇宙与《狂飙》联系在一起。
在《狂飙》中,张颂文警告高启盛绝对不能沾染毒品。
到了这里,他自己化身“绝命毒师”,成吨成吨自己制毒。
好家伙,一个臭卖鱼的不看《孙子兵法》,改看化学课本了吗!
在《狂飙》中,张颂文想要干掉谁,暗语是“老墨,我想吃鱼了”。
到了这里,他想要把谁弄死,办法是“中叔,我要去关大门了”。
这样一想,是不是就有点意思了?
好了,玩笑话不说了,总结一下吧。
对于这部剧,我的第一建议是不看。
第二建议是,如果你特别喜欢张颂文,拖着进度条,单独看看他个人的部分吧。
最后,你们当中谁看了这剧?
有什么想法?
来来来别克制,分享给小伙伴们乐呵乐呵。
那今天就到这里吧!
咱们下期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猎冰》看完,刚好感冒,又头痛,还受它折腾,太难受了。
赵青头三言三语把黄宗伟的人性给骂醒了,我刚开始一听,觉得说这些只会更加激怒伟哥,没想到他就这样被她征服了,于是他反手把为自己卖命的枪手给灭了,直接出去投降了,伟哥出来后问,刚才那些话是你喊的吗,她说是我,然后伟哥说,我记住你了。。
听着多少有些落寞呀,没想到我这么强悍的角色就这样被终结了…… 官军得有多缺人,让一人孕妇去枪战和手雷现场喊话大毒枭。。
是因为她喊得特别好,还是因为别人都喊不出来这些话……也怪小段同学,那么饥不择食居然把赵青头给孕上了,一般来说不是孕早期比较多孕吐,到中晚期好像不怎么吐了,但是她不,看着那妆型至少六七个月了,居然还在孕吐,要不就是人设不对,要不么就妆造的肚子太大了。
小段被整得七上八下的,也对,为自己的饥不择食买下单吧。
小美这个角色如果深挖一下其实可以很好,结果居然被刀手一刀给灭了;阿龙挺好的;昌哥其实也不行,用力也太猛。
昌哥和谭瞎子最搞笑,两个大佬搞了那么大阵丈,造了两千公斤,结果人都死了,帮派被灭,东西还被我警缴了一千九百公斤,剩一百公斤被阿胜弄走了。
然后阿胜全卖到境外去,主打一克都没有在境内流通呀。
所以,其实换个角度想,伟哥在剧最后对儿子说了一句,我其实是卧底,好像没毛病,他单枪匹马灭掉了最开始的贺老板,然后又灭了昌哥,然后又灭了谭瞎,然后又灭了阿东的跨国集团,并且保证所有产品没有流入国内市场,并且毒资被缴,然后功成身死赎身前罪,简直比John Rambo还要更Rambo,整一出魂斗罗呀,没有伟哥,哪来这么大的丰功伟绩,他一个人,打掉了几个大集团。。
无厘头剧情 女主演技简直就是想吐 第一次那么想女主牺牲 随便都可以跟踪 不管跑到哪 都可以跟踪到 随便一问路人 都马上告诉你毒贩在哪 都牛B 一个个警察都跟智障一样 就女主是个大聪明 毒贩前面说的多聪明 各种隐蔽 后面一个个说找到就被找到 真他妈的 扯淡 编剧和导演 是不是智障?
近几年,国产电影电视剧开始往警匪片发力。
无论主题是扫黑除恶还是缉毒反诈,一个最大的噱头就是悬疑,换句话讲就是让观众有代入感,猜不透下一步路怎么走,这看着才算有爽点。
这方面爆火的《狂飙》算是起了一个好头,虽然后十几集美中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无论是演员演技,故事剧情都值得推敲,整体上仍然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犯罪片。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这部剧。
演员的演技暂且不表,但是这部剧的逻辑真的值得说道说道。
先说正派,从第一集开始就像开了天眼一样,赵有男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黄宗伟预判了我们的预判”。
我感觉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送给我们的警察队伍:“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警察预判了我们”。
整场戏中,感觉像是只有1.5个jc,其他的都是纸片人,小段好一点,起码是工具人了,算0.5个jc。
跟着女主多了许多戏份。
女主重要到什么地步呢?
怀孕了都要加入专案组,这个缉毒队没有她都扫不了毒。
其他的我都忍了,兄弟们你们是真没看过最后两集,赵有男凭借广播的音乐精准推断出阿美的藏身地点。
小段更厉害了,这么多特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人一把枪击毙了枪手。
(中间还有脚踢手榴弹炸死谭老板的戏也值得学习)反派的特点就是以黄宗伟为核心,除了他,其他人的线你都串不起来,有点像小时候看的《斗破苍穹》,都是为了主角服务。
别的不说,就跟着黄宗伟的阿龙,下线的莫名其妙。
至于黄宗伟,全场高光,精明狡诈,最后因为女主一句话就伏案正法,要是毒贩都这么有感情,缉毒还有这么难?
每个缉毒队配个赵有男不就完了。
另外这部剧有很多村里的戏,除了几个提供线索的工具人。
偌大的一个村愣是没一个村民,你疏散村民有何意义?
人家又不关心有没有枪声,有没有犯罪。
我印象中的扫黑除恶或者缉毒反诈,正反双方都是九死一生。
缉毒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因为毒品本身,更是由于我们千千万万个缉毒jc隐姓埋名,在冲突中不畏牺牲。
如果剧中jc在一次次的枪击中损失惨重但仍然坚定的缉毒,我想这才会带来许多共鸣。
现在拍成了2vs一毒窝的爽剧,给我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真可谓是最大的败笔。
总结来讲,如果你当成爽剧来看,这剧越看越上头。
当你试图推逻辑,一看一个皱眉头。
按理说缉毒题材、高群书导演,加上张颂文坐镇男一号,品质应该不错,但看完前三集大失所望,剧情漏洞百出、演技浮夸尴尬、剪辑生硬凌乱,细节经不起推敲,前三集基本上已经打好了烂剧的底子。
剧本是一剧之本,《猎冰》的剧本实在糟糕,剧情推进和细节设定bug太多,频频让人出戏,这样的烂剧,就算给10个张颂文这样的好演员也撑不起来。
问题从第一集的进村抓捕开始出现。
编剧就算自己不知道咋写,连抄作业都不会,剧中贩毒的村子显然性质和《破冰行动》里的村寨差不多,全村人都和毒品沾边,而且相当抱团和团结,姚安娜饰演的赵友男进村随便找个便利店,就能打听到“肉”在哪。
警察事先已经大概了解了村里的情况,那么要进村摸排抓人,肯定要尽量低调,怎么可能开着警车过去?
说是距离村子三公里,这个细节的设定本身就前后矛盾,因为后面交代他们是以考察的形式进村,如果徒步进入反倒蹊跷,就应该乘坐普通车辆直接进村,这个设定画蛇添足,实属多余。
赵友男找到贩毒点未免太容易,正常来说就算有人介绍,肯定也是和介绍人一起过去才会接待吧!
随便提了一个人的名字就开始交易?
儿戏。
这也就算了,负责和买家接头的人,竟然见色起意,还有没有点规矩了?
这么不谨慎、惹是生非的人,怎么可能让他负责这么重要的岗位?
更无语的是整个抓捕过程。
这么大阵仗,去了这么多人,就为了抓一个小喽啰和收缴那一小袋毒品?
按照常理肯定要放长线钓大鱼才是,抓一个小喽啰有什么用?
而且,赵友男已经将具体地点告知接头干警,进村前大家都已经熟悉地图,为什么还要放信号弹?
能不能精准定位不好说,打草惊蛇是肯定的,意味着肯定抓不到第二个人了。
而且抓住毒贩之后,电视剧应该给出押回交易现场查找其他毒品、突击预审,努力搜捕背后大鱼的过程,遗憾的是这一部分完全被砍掉了,显得特别不专业。
张颂文的部分也相当遗憾,他在《狂飙》里用鱼缸洗手、骑单车那些揣摩出来的细节,在这部《猎冰》里完全没有不说,在台词和细节揣摩上也一点都没花心思。
张颂文饰演的黄宗伟是幕后毒枭,这样的人肯定做事谨小慎微,但第一场在工厂里的戏份就有问题,他拿出一袋钱和一个红包给中叔,红包是给中叔考上大学的孩子,钱是给工人们的加班费,这些没问题,但“让他们拿着去城里潇洒潇洒”这句台词就很有问题了。
从他的立场来说肯定时刻提醒工人们要谨慎低调,怎么可能鼓励制毒工人去城里潇洒,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后面缉毒队开会也很突兀,还是那个问题,这期间是有戏份缺失的,既然给了观众上帝视角,毒贩阿彪被捕,审讯过程和审讯结果应该有,而不是通过领导口中一句“什么都是未知”就一笔带过,拍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第一集的最后,是黄宗伟约他的“经销商”贺鸿章吃饭,既然饭桌上要谈的是卖货和销售地的问题,怎么可能约在人多眼杂的小饭馆?
这不是行事谨慎的黄宗伟能做出来的事情,同样是吃面,回想一下,《狂飙》里每一次吃面可不是谈违法犯罪的事情啊!
不完全统计,第一集就有8处BUG,要不是因为张颂文和好奇姚安娜的表现,看完第一集可能就弃剧了。
篇幅关系,后面两集就不详细叙述,总的来说,每到警察摸排、勘察的段落基本都是漏洞百出,作为一部缉毒题材电视剧,最重要的部分,反倒成了这部剧的短板。
比如被何鸿章开枪打死的女孩,赵友男和同事去家里问询,正常来说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她妈妈的好姐妹,结果却直接告知孩子自己是警察,这不是徒增对方戒心?
去往KTV命案现场,二话不说就往里冲,哪有一点干警的样子?
电影《三大队》这部分就呈现的很好,第一件事就是穿鞋套。
找黄宗伟问话那场戏也很奇怪,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不是打草惊蛇么?
问话没问明白反倒被对方套话,跟小孩过家家似的。
顺藤摸瓜找到小旅馆,老板态度很恶劣,却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告诉他们会接收快递、收他给的钱等等,莫非是个傻子?
还有第三集追查土枪的部分也存在很大漏洞。
店里老板帮贺鸿章制枪,见到警察怎么可能是那么强硬的态度?
后面枪管被发现都已经逃跑了,抓回来还嘴硬个什么劲?
警察让他套话问贺鸿章在哪也很奇怪,贺鸿章接到传呼回电话,电话号码查不到是哪里打出来的吗?
这么重要的细节完全被电视剧忽略掉了,以至于所有后面去火车站、调查卧铺票等等,都是不合逻辑的废戏。
毫不用心的剧本、漏洞百出的细节,以及缺失的内容和生硬的剪辑、转场,已经将这部剧打到及格线下。
再来说演员表现。
能感觉到张颂文尽力了,他每场戏都在认真拿捏,希望能演出亮点,和两个正常客户洽谈时的唯唯诺诺、在制度工厂里和中叔交流时的那股狠劲儿,反差很大。
但是对手戏表现太烂,仅靠张颂文一己之力实在带不动。
比如第一集开场他在境外和韩庚饰演的阿东那场对手戏,因为缺乏人物关系铺垫,同时又缺少剧情推动,感觉两个人都在很努力的演,但是又怎么都不对,而且韩庚的演技差的有点多,导致两个人都尴尬。
过完字幕第一集开场,姚安娜的女主光环很严重了,其实第一场对镜换衣服那场戏没有任何意义,就是为了彰显她的女主身份吧!
乔装打扮去村里买肉、后面的抓捕,以及排查案子的所有戏份,姚安娜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是空洞、无效的,好在她和张颂文的对手戏不多,不然简直就是灾难。
但即便这样,深夜问话的那场戏还是让人看到了她的演技短板。
而目前三集出场的小配角已经不是表现不好的问题,而是演技太烂了,餐厅的老板、小旅馆的老板、制枪的老板……几乎每一个人都没找对自己应有的状态,看了他们的戏份,甚至疑惑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对表演到底有没有要求?
姚安娜表现不好在意料之内,但张颂文实在让我失望。
失望的不是他的表演不好,而是他为什么要接这部戏?
难道真的是向资本低头、给华为二公主抬轿吗?
电视剧拍成这样,剧本肯定好不到哪去,张颂文不可能意识不到那么多的问题。
退一步说,就算他看到的不是完整剧本,但黄宗伟这个人物的细节也是很有问题的,除了前面提到去老板认识他的小饭馆吃饭谈违反犯罪之外(因为这个他才被警察盯上),一个电信公司的小职员,跟警察说养三胞胎压力大,然而却在外面如此招摇,除了在那个年代有自己的小汽车外,回老家还给所有人派礼物,人物的突兀和矛盾,他真的没有在现场质疑过吗?
这样的作品、这样的演员搭配,注定会招致大量质疑的声音,电视剧上线后,豆瓣热评有网友直指“委屈张老师给公主抬轿子”、“张颂文站在了与强大资本登高的位置”等等。
也有大量其他针对剧情、演员造型的批评声音,比如有网友写的是“强行制造矛盾引出女主抓捕毒贩,抓捕镜头里格格不入的黑丝让人生理不适”、“剪辑稀碎、节奏硬推,警察搜证像喝水一样简单。
”看到有人说这部剧是在《狂飙》之前拍的,那就合理了,当时的张颂文肯定赚钱更要紧,搭档二公主也不算辱没身份。
如果放在今天,这样的剧本,他还会不会接?
警方追踪嫌疑犯的脚印到大路,正巧遇到一位大排档老板,只见这位老板大白天独自一人吃着花生就着小酒,正巧目击过逃离现场的嫌疑犯,衣着装扮甚至连目击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面对前来询问的两位陌生人,知无不言......警方又追查凶手到旅馆,正巧遇到旅馆老板,只见这位老板大半夜独自一人,吃着夜宵就着小酒,面对前来问话的两位陌生人,知无不言......拜托,你们一没穿制服二没开警车三不出示证件,连一句我是警察都不说,路上随便逮着一个人就对你们有问必答,这是什么游戏的NPC吗,点击开始对话获取信息是吧......0302//14集哥!
你不是说墙上的小广告都是真的吗!
我顺着小广告找了个地儿按摩,啥都没干喝了瓶可乐就晕菜了,第二天醒来告诉我消费九万八啊哥!
怎么回事?!
😭
真的差的不能再差,差到离谱,这真的是从业剧组,各岗位专业工作人员拍出来的剧么?
抛开二公主不说,因为确实无话可说,全景看不到脸的镜头,都满是尴尬,光脚跑步,泥地下跪,一脚30年的功力都不能把人踢出那么远,李小龙寸拳都没这么大杀伤力。
再说剧作本身的问题,编剧是高中生么,小朋友过家家估计也就这水平吧,追凶靠带泥土的脚印,这可以,那么不能追出去二里地了,还有泥脚印吧,这脚上是有多少土,专门洒的土,留下的脚印给警察看的吧。
警察局长不让男警察去,因为不吸毒,一眼就看出来,女的就可以?
这剧情推动的,你直接说出来,必须让二公主去得了呗,要不没办法带出这个人物。
再说演员表演,除了张颂文,其他都是断档的存在啊,导演干嘛呢?
不会调整么?
也有可能确实调整不了,钱不到位,请不来会演的,就青岛1000块一天的演员,也不至于演成这样啊!
说到钱的问题,我有一万句话要说,这剧组是要穷死么,二公主都来了,华为给点钱不行么?
就这么捧自己家公主?
摄影,灯光,美术,妆造,群演,到处都透露出廉价,我就想问问,面馆那场,那么大个灯反在墙上,看不见么?
特意的造型?
张颂文家里的陈设,我到处借借东西陈设,都不至于这么寒酸,90年代归90年代,那不是穷到家里只有沙发和一个柜子吧。
张颂文制毒确实牛逼,就靠几个烧杯,滴管就制出了最牛逼的冰毒。
最最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全剧没有一个群演,那么长一条街,没有一家商铺开门,大马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大商场里没有一个顾客,大KTV门口连辆车都没有,更别说人,荒草倒是不少,那么大一个村子,村民呢?
可笑啊。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猎冰》剧照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看人要看他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
”电视剧《猎冰》中,黄宗伟是一个化学天才,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的冰毒。
由于在老家东窗事发,黄宗伟转战到广宁。
黄宗伟的制毒技术高超,受到了广宁毒品大佬阿昌的欣赏,双方达成了合作。
但是,黄宗伟知道自己和阿昌对未来的规划不同,阿昌只想在国内依靠原有销售网络赚钱,而黄宗伟是想要到国外发展,并掌控整个东南亚市场。
《猎冰》剧照黄宗伟初到广宁,势单力薄,所以他假意和阿昌友好合作,他只负责制毒,而阿昌负责销售。
没过多久,黄宗伟制作的第一批冰毒,就带来了巨大收益。
但是,黄宗伟却没有感受到阿昌有布局海外市场的行动,果然不出他所料,阿昌当时答应黄宗伟会用尽自己的资源来打通海外通路是哄他的。
与此同时,阿昌带来了阿龙,阿龙之前失踪,黄宗伟拜托阿昌帮忙寻找。
早没找到,晚没找到,偏偏在黄宗伟制作的第一批冰毒交易闭环时找到了阿龙,而且阿龙身边还带着冰冰,这就更蹊跷了。
《猎冰》剧照冰冰以前是阿昌手下小弟阿胜的女朋友,冰冰之前一直在替阿昌他们办事,而且冰冰对阿胜是言听计从的,所以冰冰和阿龙好上了,肯定是受到指使的。
黄宗伟不露声色,表面上还是非常感谢阿昌帮忙找到了阿龙,但其实内心更忌惮阿昌了,他推测冰冰接近头脑简单的阿龙的目的就是为了制毒配方,阿昌一旦拿到制毒配方,那他就会被阿昌毫不留情地除掉。
黄宗伟知道自己的制毒技术是双刃剑,拿在自己手里,他就可以掌控局面,牵制对手;如果被别人抢走了,那就会成为害他性命的利剑,因为不管是哪伙毒贩,都不希望其他人还有制毒秘方来抢生意。
《猎冰》剧照黄宗伟明面上还是对阿昌非常友好,每天笑脸迎人,但他暗中已经把摆脱阿昌的事提前提上了日程。
黄宗伟在夜深人静时,连续几天把冰毒扔进了附近的河里,导致附近的河水污染,大量鱼苗死亡。
黄宗伟知道,大量鱼苗突然死亡,不是小事,肯定会引起各部门领导的关注。
经过调查,相关部门就会查出是毒品引起的,从而就会派出大量警力来清剿广宁毒品大佬阿昌的团伙。
黄宗伟心里很清楚,阿昌能作威作福的原因就是他拥有强大的毒品销售网络,一旦阿昌的销售网络被瓦解,阿昌就一文不值了,而且阿昌还会面临不得不抛下眼前所有跑路的局面,到时阿昌就会动用手上所有资源向海外跑路,而黄宗伟就能把阿昌当踏板走向海外。
《猎冰》剧照阿昌虽然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是并不聪明,他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一切是黄宗伟设计的,他只会把黄宗伟当成自己的难兄难弟。
而且,为了能东山再起,阿昌在跑路时,一定会带上黄宗伟这棵摇钱树。
而当阿昌调动所有资源,找到其他地盘的人帮自己跑路到东南亚时,其他地盘的大佬也不是傻子,他们根本不会看中落魄的阿昌,因为阿昌的销售网络被警方打击了,阿昌已经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人了,他们更看中黄宗伟这个制毒高手。
《猎冰》剧照到了新底盘,黄宗伟就不会再顾及阿昌了,就会露出真面目,他会毅然决然地抛弃阿昌,投靠新的大佬,一步步推进自己往海外发展的道路。
在人际交往,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比他的言辞更能反映其真实的品质,口头上恭敬顺从,未必是真的。
对于一个人,不要急于下定论,时间是检验人心最好的工具。
短时间内的表现可能具有伪装性,长期相处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就最后一集:突然出来个收音机点歌,正好伟哥正在听,警察也在听,都听这个频道,都还因为一句偏向虎山行听出阿美位置来了。
警察看到伟哥车子不知为何说这车有问题?
这是什么直觉?
杀手到了先杀了阿美,难道伟哥没交代不能杀吗,还是交代必须杀?
杀就杀吧,绑架了个司机是什么操作?
俩女人都杀了,司机怎么直接放走了?
杀手这是什么操作?
警察深夜徒手攀岩悬崖峭壁,最后镜头还特意给到悬崖有多高多陡,警察是职业攀岩运动员吗,而且这可是在深夜,即使有月光职业运动员也不可能好吧!
符合点常理好嘛?
最后二公主喊话的演技真是绝了,还有都天亮了,孩子该清醒了吧。
看见俩陌生人拿着枪吵来吵去没反应,不哭?
首先,看了两集之后,我感觉我的心还没有被抓住。
除了备受关注的安娜公主之外,1)其他角色也不怎么样,比如那个公安局的领导,瘦瘦弱弱的,讲话也没有重感。
看的过程中,一直觉得,不入戏:这群人在表演,演得还不太像……开场和韩庚的短暂对戏,也没有把人带入紧张感,有点不明就里。
2)bugs真的,奇奇怪怪的。
第一次出警,好多bug,不太明白为什么公安局那么干,而且看了两集都觉得各种打草惊蛇,欠考虑,缺乏计谋。
还有问话,台词,那么突兀,细节上缺乏常理。
具体的,这篇豆友总结得很好,我都认同: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765129/3)很多问题,是编剧的问题,细节真的没有用心琢磨;而导演导的时候,也没有弥补上。
总体而言,缺点比优点多。
有人说第五集好看,但我暂时不看了。
姚安娜的表演,我提一些意见。
首先,妆容,第一集扮演黄头发女生,应该是个美女,但不得不说,安娜的眼睛有点小,面盘有点大,但眼妆也画得不好,没有提升到。
眼睛在演戏时多么重要啊,要特别关注。
其次,开头出场,她在跑步。
这跑步的样子,跟我差不多,一点也不像一个充满力量的有身手的女生啊!
跑得太慢了!
没有跑出活力!
要轻盈、有力一点啊!
另外,导演,给她切一个流汗的近景啊!
吹头发什么的,不太懂,感觉没什么意义,两秒钟带过去就可以了吧!
跑步和吹头发,剧情节奏都太慢了!
这是在干啥?
还有得知自己要出外勤之后的眼神,看不出这眼神有啥故事,好像没啥故事?
第三,脸部呆呆的不要紧,目前看这个角色本身也有点呆呆的,但眼睛要活,多学习眼睛的表演,多给点特写。
第四,走路。
安娜走路有点外八,穿皮裙高跟鞋走路的时候,有点违和。
既然要做演员,这些要有意识去训练自己。
好看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