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传奇女王伊利沙伯:黄金盛世(港),伊莉莎白:辉煌年代(台)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劳伦斯·福克斯,詹迪·莫拉,杰弗里·拉什,约翰·斯拉普内尔,苏珊·林奇,萨曼莎·莫顿,艾比·考尼什,瑞斯·伊凡斯,埃迪·雷德梅恩,克里夫·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瑞典语年份:2007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剧照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2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3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4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5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6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3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4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5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6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7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8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19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 剧照 NO.20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剧情介绍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585年,此时伊丽莎白一世(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已经52岁。她单身未嫁,政治手腕已经非常成熟,处理国务也比年轻时得心应手。她思想开明,允许人们信仰罗马天主教。然而,却屡屡受到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种种对抗,玛丽甚至派杀手暗杀伊丽莎白未遂。 另一方面,女王还面临着西班牙这个宿敌。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宗教差异,加之海盗活动猖獗的现况,使得二国矛盾日渐尖锐,为日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罗利带着海外新鲜的探险经历在女王面前出现,令女王多年尘封的心有了悸动。然而,女王的爱情,注定了要屈服于国家的利益。 在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女王展现出的强大魄力,把大不列颠推向霸主的辉煌巅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福尔摩斯小姐:伦敦厄运审判恶魔沸腾的群山夺宝天团第二季红豆女之恋成神之日拉马努金隐秘的生活傲慢与偏见:亚特兰大幸福来了帮帮我托德第二季生人勿进做工的人大漠高墙爱情呼叫转移初恋50次哥本哈根爱情故事中国神探刘少奇的故事碧血苍穹让他们说吧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度假胜地心慌慌逃狱兄弟2青春期失恋治疗所东成西就2011好莱坞重案组身体集合.zip大唐嘻游记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长篇影评

 1 ) 无聊的女王恋爱失败屎……

再次印证了我一贯的看法,一个烂剧本打底,再好的卡司音乐服装都撑不起来!

反正就是女王喜欢某帅哥,但得不到,最后又跟女仆成了三角关系……我怎么觉得在外国的皇帝和中国的差好多,中国的那些大帝,全都是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一肚子诡异脸上一点不漏,为什么伊丽莎白动不动就大动肝火大吼大叫,我读书少,不骗我啊!

 2 ) 伊丽莎白:黄金屎

同看《无极》一样,影片的头三十分钟甚至到一个小时我都在努力的贬低自己的智商,希望马上导演能够展现出他高人一等的讲故事技巧让我云雾顿开——如果不是这样,我则是花了16刀看这么烂的片子——我的智商也免不了受辱。

任何一个笃信靠特效和画面可以替代讲故事能力的导演,都只配拍MTV和广告。

《伊丽莎白:黄金时代》的导演就属于这个行列。

整个影片一部拉长的MTV叙事诗,靠音乐把从逻辑和情感上毫无牵连的平行故事线强行粘合在一起,却没有在人物塑造和情节逻辑上给出强有力的故事线索。

每个人物都只能用舞台戏式的对白或者矫揉造作的造型和姿态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Milos Foreman在将舞台戏剧《莫扎特》改编成剧本的时候就说过:“符号象征(symbolism)和摄影无法相容,舞台戏剧可以象征,可以夸张,但电影是摄影的艺术,要求真实”。

《黄金》的这位印度歌舞剧出身的导演完全不知道西方电影史的中心原则是什么,让伊丽莎白的不够性感也不够华贵的衣服一件又一件的换,非要让观众把伊丽莎白当成印度女星使唤。

虽说王家卫的《花样年画》也这么做了,但是旗袍毕竟比较含蓄,同时在那个故事中也有交待时间的作用。

结果《黄金》处处大手笔,处处夸张, 缺乏历史剧最基本的“真实”。

几乎所有演员在这个导演的指挥下都成为二流的傀儡,唯独Geoffrey Rush保持了温良沉稳的形象,为影片挽回了些许尊严。

从情节上考虑,影片一开始试图通过交待女王朝廷内外的阴谋秘计建立悬念,渲染危机来临的气氛,但是极其失败。

三条线索:西班牙飞利浦二氏, 玛丽女皇 和 耶稣会暗杀成员都不能成为“目的待解释的危险人物”——比较一部经典:《骇客帝国》中的在一开始就建立出电脑探员 Agents 他们不可战胜的形象,同时没有揭露出他们最终的动机,这种“目的待解释的危险”反派才能让观众感到威胁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从而激发观看欲望。

如果一开始就让观众看到西班牙海军在海上的神勇战斗,玛丽女皇因嫉妒引发的残忍行动(而不是坐在那发狠),或者添加当局对耶稣会束手无策,随时可能产生威胁的描述,那么伊丽莎白危在旦夕的命运就不用依靠一个占星师来渲染了。

接着就是有头无尾的三角恋,可能观众和Sir Raeley一样对伊丽莎白神经质氏的脾气不适应,完全不知道这个老处女想要什么(没有motivation,没有difficulties),她有什么障碍影响他她得到这份爱情,以及最后她怎么从伤心中恢复的,一概没有明确的交代,只让我们毫无方向的猜想——居然这就是故事的主线。

故事的高潮,著名英国和西班牙的海战,决定当今世界面貌的历史转折点,就在这三四个蒙太奇里面,随着背景音乐被mtv化了。

我觉得就是一个加长版的预告片阿。

似乎英国战胜,就是因为几句女王的口号和几个将军的火攻计谋而已,如此浪漫主义化的写照,全世界的历史学家都不会饶了他。

对于唯物主义的历史学家来说,将战争的胜利与否归咎于个人情感而不是科技水平,社会组织先进程度,是对世界感性而幼稚的理解,是无视理性声音,浅薄粗俗而愚昧。

完全不值得看,也借此对所有正在攻于视觉表现的电影人警钟长鸣——无论是CG,摄影还是美工,都醒醒,《指环王》的故事是经历了70年不衰的经典才成功的,不是因为电脑画了几个小人。

 3 ) Being Charming Overwhelmingly

At the year of 1585, Elizabeth had already been 52 years old. She was still single but had shown great and wise statesmanship in dealing with important affairs of state. During that period, a war was about to arise between England and Spain an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Great Britain had experienced her peak of glory and splendor; however, I don't intend to tell a story about history but the Queen's love affair.Sir Walter Raleigh appeared with fresh exploratory experience from abroad, which fascinated the Queen and made the Queen's mind be disturbed after too many years’ reservation and emptiness; however, Walter fell in love with the Queen's favorite and trusted aide Bess.It seems like that this kind of unbearable pain always happens in drama and literary works: A woman's social identification makes her must be strong in spirit, but the reality is unfortunately contradicting. She's actually weak, sensitive, uncertain and helpless. Elizabeth is the typical one.There was one scene in the film which the Queen required Bess to dance with Walter even Walter didn't know the steps at all. Bess and Walter were extremely unwilling to dance in front of the Queen because of their triangle relationships, but the Queen had to be obeyed. Elizabeth watched carefully and spellboundedly while they were dancing, then, an imaginary picture appeared in the Queen's mind: Her youth returned, she looks pure and beautiful dancing with Walter happily and affectionately, but when the shot changed, her appearance recovered back to the present. The youth and affection had gone; feebleness and fears left alone, and her facial expression turned gloomy and dark.Actually, she just wanted to be simply loved, just like any woman desired, but for a Queen, it was nearly impossible. She controlled the whole country; therefore, many people complemented her for they wanted the Queen's favor and hoped advancement. After all, she’s just a simple woman like everyone else who dreams about romance. She also has the tender and softest part from the bottom of her heart just like no women dislike roses; however, her identification decided her love was destined to suffer the misfortune.The scene I've mentioned didn't have much conversation in fact, but the attracting effects were that they were quite subtle. All the love, affection, desire, disappointment and fears were not said but expressed in a subtle and refined sense.No doubt She's a beauty, but with so much responsibility. She couldn't release herself, so she chose to control herself; moreover, she controlled fairly well. The only reality was no one truly understood but stereotyped her inside as a heart of stone, and a woman with overwhelming charm seemed destined to fail to make her infatuation come into reality.

 4 ) 宗教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自美国宪法颁布以来,政教分离就成为现代西方政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但原则归原则,现实中一个人的宗教信仰对其行为有着巨大影响,更不用说当一个国家的优势团体所共有的信仰。

(美国建国初期就曾出现过清教徒迫害天主教徒的案例)昨晚看电影“Elisabeth-The Golden Age”,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个观点。

1588年8月英吉利海峡海战时,Queen of England 信仰新教(Protestantism), 而当时西班牙国王Philip是虔诚的Catholic, 并且当时西班牙无敌舰队还是打着十字军旗,以圣战(Holly War)的名义驶向英吉利海峡的。

英吉利海战是新的海上强国取代旧的海上霸主的转捩点。

有趣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恰恰也是Protestant 对决 Catholic 的一次胜利。

我的理解为,是Protestant对个人思想的尊重——宣称个人可以直接同上帝沟通而不是通过教会和牧师转达上帝的旨意的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高了生产及战争的效率,使英国利用海盗等各方面资源进行抗战和灵活的作战理念成为可能。

最后,评价一下这部电影。

整体感觉还不可以,该有的都有了:床戏(虽然比较朦胧,但咱中国人不是就喜欢含蓄吗)、美女(当然不是没人要的伊丽莎白,是她身边的宫女贝丝)、宏大的战争场面(虽然时间很短,但还效果差强人意吧)、一直被吹捧的服装也蛮好玩的,在习惯了近年国内连续剧里的大褂后,这些鲜艳的色彩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咱还可以了解到一典故:美国维吉尼亚州之所以以Virginia的命名,是为了纪念Queen of England Elisabeth一直是个老处女(virgin)…….

 5 ) 一个圣洁的贞德式女王

一句话点评:十年磨一剑也有走眼的时候。

  本片虽谈不上狗尾续貂,但也未必是锦上添花的作品。

十年前的《伊丽莎白一世》就已经被诟病是风流史,如今已过十年,对于“童贞”二字执意的主创人员仍然不肯放过她,把自己仕女和Sir Walter Raleigh的一段情话演绎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角恋情。

这再次证明“革命加爱情”的屡试不爽。

  Geoffrey Rush饰演的Sir Francis Walsingham是为女王效命的东厂厂长,在影片中他对于整个黄金时代来说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情节设置上却并不像上部,有几许亮点,Geoffrey Rush几乎是挺着肚子绷着脸完成的整出戏,日渐苍老而发福的Rush只是在眼神上显得老谋深算,心狠手辣。

奇怪的是本片中两位重量级角色很少有对手交流的场面,这可能是为了把女王更加得突出,所谓全方位的塑造,而刻意地去淡化她政治的阴暗面,以及与阴暗政治相关的人和事的关联。

只有两段场景值得一提,处死Mary女王的前后,Walsingham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之前强烈的反对伊丽莎白的仁慈,主张一定要讲有叛国罪的苏格兰女王绳之以法,并以正言辞的撂下了类似“法律之下人人平等”豪言壮语。

而之后当他发现原来处死Mary早在西班牙人的意料之中时,则表现出了愧疚和自责。

Rush的表演并不是很满足个人对于他的期待,并没有看出《闪亮风采》和《鹅毛笔》的那种光华,甚至不如巴博萨船长来的有性格。

于他相关的细节都表现在对他亲生弟弟的制裁上面了。

弟弟作为天主教徒是极端反对新教和女王的,因此曾准备了结他的姓名,但被早已被他识破,经过严刑之后被“秘密”的遣送法国。

这个情节安排似乎并没有给与Rush足够的空间,人们很容易就对第一部中开场的暗杀场面对比,那里面的Francis Walsingham也是用同样的方式,从仆人刺客的手中拿到匕首,但面无表情的在“开导”中就把人开刀了。

而本片中的这个类似场面却并没有给Rush的正面,带之以手的特写,个人觉得大大地低估了老Rush的表演能力,深为其感到不平。

  Cate Blanchett是不可多得的演员,对于角色的诠释精准到位,只可惜电影对角色的定位并非是政治家的,而更多是女性王者,所以她的伊丽莎白女王是极具霸气的女人。

对“危险”男人驾驭,对女仆的情感依赖、嫉妒和报复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电影似乎将“童贞女王”塑造成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道路。

她的初恋情人秘密结婚而背叛了自己的感情,唯一打算嫁的法国公爵在第一部影片中被描述成有异装癖的浪荡子(真实的情况是本已准备好婚礼,公爵却英年早逝了),而在本片中又心仪传奇海盗Walter Raleigh(让Clive Owen来演这个角色,任谁都会为之心动),结果又被自己的女佣先下手为强了。

大有“我本讲心向明月”的架势,既然明月照沟渠,那就只好守一辈子贞节了。

虽然有点艳史的意味,但是有个情节还是挺有趣的。

女王最初是通过女仆了结Walter Raleigh的,后来对他有了感觉,而女仆自己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有趣的安排是在女王独自欣赏和感受自己女性躯体的渴望的当晚,女仆就已经付诸实施了。

这段蒙太奇穿插着将两股情感的力量合二为一,很有效果的展示出女性的内在感觉和需要。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女王是不会和拥有海盗名声的爵士走在一起的,但这并不耽误一个人女为“坏男人”所吸引。

女佣Elizabeth Throckmorton也叫Bess(看来英国也有避讳的习惯)和Walter Raleigh的珠胎暗结使两个人秘密的结了婚。

他们的第一胎,影片中女王最后还为之祝福,事实上是孩子只有六个月就夭折了。

对于此段历史,影片几乎是完全的虚构了。

英西的格拉沃利讷海战发生在1588年,二人的婚事败露远远发生在其后。

女王因为此时大发雷霆是不假,而且还把Raleigh关进了伦敦塔,但是不是出于嫉妒,就很难说了。

  当然除了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还有“宏大”的战争场面。

可惜只有几个画面是表现战争的,而缺少战争全貌的场景。

毕竟是女王的独角戏,所以其他的细枝末节都被忽略掉了。

影片只是用了船队众多和战争惨烈的场景一笔带过,浓墨重彩的表现了女王阵前鼓舞士气的那段讲话。

其实挺干瘪的,远不如其他战前发言。

不过女王的那身犹如圣女贞德装束让人难忘——侠女在那个时代的行头都差不多。

格拉沃利讷海战被描写成了赤壁之战,回顾历史格拉沃利讷海战的双方势力确实有些像三国中的实力对比,劳师以袭远的西班牙还找了一群陆军上船当兵,到了英国又拿海风毫无办法,于是被重创。

但是用火船撞舰队多少有点寒碜了英国人。

英国赢了那场战争有很多非客观原因,人家确确实实是坚船利炮,船队的机动性强,火炮射程又远,很显然那种习惯近身作战西班牙舰队根本不是对手。

黄忠兼邓世昌当然有帅气的Walter Raleigh这名传奇海盗来充当。

这一仗虽说是断送了无敌舰队,但是在之后的几年较量中,英国和西班牙仍然是互有胜负,只能说是平手。

伊丽莎白死后的1604年,这场战争才终于结束。

按照习惯的说法这是国王在其执政全盛期开始的一种穷兵黩武行为。

一般来说战争都是在执政者死后才慢慢结束的,唯一的区别是西班牙的国力被战争耗尽了,首先倒了下去,而英国在伊丽莎白末期虽然也略显疲态,但是众所周知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英国长势很好,所以在战争中挺了过来。

  伊丽莎白的执政时期已经是都铎王朝的末期,这段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我们能从影片中服装和场景中窥见一斑。

那种华丽和雍容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

虽说不能算得上是严谨的传记,但用来聊作消遣还是不无裨益的。

同时笔者也非常期待本年度的野史影片《另一个博林女孩》,这是一部描写伊丽莎白母亲和小姨的故事,近年来都铎时期的作品不断被搬上银幕和荧屏,看来这股复古风潮大有中国清宫戏劲头。

不过看看纳塔莉·波曼如何来演野心勃勃的伊丽莎白之母,确实令人期待。

  本片以《黄金时代》为副题,却并不没有描状大事件,还是一部以女性生活为主题的电影。

只不过它是黄金时代的传奇国母而已。

 6 ) Elizabeth (1998)/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正在英国公映,电视里Channel4播出了 Elizabeth (1998),刚好让我补了课。

我挺喜欢这两部片子,觉得达到了质量上乘的商业片需要达到的让观影过程成为一种享受的要求,既赏心悦目,又让我们关心角色命运,有故事可追。

The Golden Age 其实比不上前作,更加好莱坞化了。

但是续集能够基本维持水准,也着实不易。

这两部 Elizabeth 是古装商业片中好片,历史人物自然是简化甚至是合并了,但好在没有过分卡通化;场面固然壮丽、背景服饰豪华,好在没有过于浮华空虚。

重点是演员的演出能够压住阵脚,Cate Blanchett 十年内再演中年的 ERI,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过去演 ERI 的女演员不少,但现在能与之比肩的,大概只有演了电视电影 Elizabeth I (2005) 的 Helen Mirren 了,但 Helen Mirren 最出名的是毕竟还是 The Queen 中的 ERII。

除了 Cate Blanchett,这两部电影中还有一堆演技好的配角支持。

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的主力演员阵容中有好几个是澳大利亚出来的,Cate Blanchett、Geoffrey Rush 都是在澳大利亚成名后来到英美的,The Golden Age 中演女王贴身随从 Betty 的 Abbie Cornish 也是澳大利亚人,我曾看过半部她主演的澳大利亚电影 Somersault (2004)。

两部电影的导演 Shekhar Kapur 是印度人,在这之前曾在印度拍片,不知道印度电影普遍的绚烂场面是否对他有一定影响,但看来他拍宫廷戏十分得心应手。

这里应该有编剧 Michael Hirst 的功劳。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同样能拍灿烂场面,但没有好剧本就有失控危险的张艺谋,他真的需要一个好的编剧。

Michael Hirst 还是正在 BBC 播出的电视剧 The Tudors 的编剧。

这两部 Elizabeth,加上 The Tudors,刚好让我这个对段历史了解甚少的快速简化地了解了一下。

http://taohuawu.net/2007/11/18/elizabeth/

 7 ) 还是那个词——美轮美奂

编:不知道这是不是就算英国历史的戏说 反正比我们的要靠谱一点 起码有点正经八百的趣味性 女王的公生活私生活 总会有人猎奇 后来看到女强人大段大段的表现脆弱后终于征服了西班牙 觉得各国主旋律其实也都是这两下子 不由得想起《女王》 她自驾路虎在河沟抛锚的情景 又是一大段脆弱导: 华丽的宫廷 奢侈的场面 都有了 演员的互动之间少了些庄重(看来还是戏说) 《女王》起码有一些压得住的东西 估计是主演岁数大的缘故演: 男主角实在选错了演员 包括前一段的《公爵夫人》男一号也一样 不招人喜欢 偏偏还都把女主角迷得魂不守舍 偷情都偷得那么不专业镜:所有华丽的场面 太油画了 对欧洲审美的惊艳起源于儿时在“世界公园”第一眼见到古罗马那广场 只觉得浪漫名副其实 再到我们的故宫 永远觉得压抑 森严 保守 凝固 结:偏爱欧洲的古典片 还是那个词——美轮美奂# # #

 8 ) 虽不及前作,还是介绍一下历史背景

本片是8年前奥斯卡热门影片《伊丽莎白》的续集,继续英格兰传奇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故事。

与前作极其复杂的故事线索不同,本作的剧情线索相对简单,一是伊丽莎白(凯特·布兰切特)和菲利普二世(朱迪·莫拉)为首的西班牙和囚禁中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萨曼莎·莫顿)的较量,二是他与新大陆探险家沃尔特·罗利爵士(克里夫·欧文)纠葛的情愫,而罗利爵士的秘密的妻子却是伊丽莎白女王的侍女伊丽莎白·特洛克默顿(阿比·科尼什)。

忠心耿耿的弗朗西斯·沃辛厄姆爵士(杰弗瑞·拉什)也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始末。

玛丽·斯图亚特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堂妹,但却是天主教徒,她的母亲是被沃辛厄姆暗杀的苏格兰摄政女王玛丽(同一时代有三个玛丽女王...)。

她和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过从甚密,密谋推翻伊丽莎白。

沃辛厄姆爵士先下手为强,截获了他们密谋的证据,再劝服伊丽莎白一世处死了玛丽·斯图亚特。

勃然大怒的菲利普二世派出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遭到英国海盗的火船伏击,全军覆没,从此昔日海上霸主西班牙一蹶不振。

英格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史称“黄金时代”。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由于终身未嫁,死后无嗣,他的堂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斯图亚特(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就是鼓吹“君权神授”的詹姆斯一世。

他的儿子查理一世继续发扬光大,最后被送上断头台,这是后话。

本片的女主角凯特·布兰切特再度凭借伊丽莎白一世的角色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在我看来,本片故事线索不及前作复杂曲折,拍摄也没有很深入的表达女王的内心,唯一可取之处就是画面进步了不少,比较唯美,但总体来说本片没有前作好看。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9 ) 。

一口气看了一二。

二里面服装更加华丽,凯特的气场也更强了。

不过编剧真的有种脑子进屎了的感觉,不看简介我真的不知道这是52岁的女王,爱情也太无厘头了。

整个两部爱情占比都不小,而且两段爱情都会把人误导到认为伊丽莎白性格阴晴不定而且非常的小女人...?

真的是全程看演技看服装,剧情就不要纠结了...一边看这片还得不停的百度英国史,还是得喟叹一下自己浅薄的知识...

 10 ) 一个女王需要什么

周末一口气把《伊丽莎白》和《辉煌年代(好像也叫黄金时代)》看完了。

看完《凯瑟琳女王》的时候,写下一篇《与情无关》。

今天,再次重提这个问题。

一个终日处于死亡阴影底下,被囚禁在伦敦塔的公主,要怎样才能走完从公主到女王的坎坷旅程?

她需要忍耐。

伦敦塔的牢房是多么的寒冷,随行的老臣为她披上一件披风,她本想拒绝,老臣说“请您收下,您会用到着”。

她需要幸运。

面对阴晴不定的女王姐姐,还是坚持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我发誓,我一定——忠于自己的心”,幸运的是,她并没有被赐死。

她需要帮手。

无论是那次惊险法案的通过,还是法国女王的威胁,没有了那位得力且忠心的部下,她的王位不可能坐得稳。

她还需要懂得放弃。

情人的背叛,让她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女王,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

在宣布“我嫁给了英格兰”的时候,那刻的悲壮的确让人记忆深刻。

当然,她也需要懂得宽恕。

西班牙无敌舰队攻来的时候,她下令打开巴士底狱,赦免囚犯——“虽然他们犯了罪,可他们也是英格兰人”。

虽然这可能也是权宜之计,但没有宽恕的胆量,当年的历史或许就已经被改写。

很喜欢她在岸边悬崖上,迎着远处的火光,风吹乱了头发的一幕。

突然想起某天羊晚上一篇小文,说的是女人最害怕的是比较,特别是输给一个自认为不如自己的女人。

显然,她就遇到了。

不过,嫉妒是一把刀子,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

放过别人,正是放过自己的开始。

《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短评

还行吧,为了布兰切特的颜值来看,反正精灵女王美就够了👌

6分钟前
  • 选择原谅
  • 还行

真是浪费kate阿姨的演技啊,开场应对大臣和使者时看起来多游刃有余,罗利出来之后就把伊丽莎白弄成痴心的老处女真替编剧的智商着急="= 最后还把女王给圣母化了我擦…………在服装道具上用的力分一点给编剧啦!!另外伊丽莎白那身盔甲不要太帅啊kate阿姨美爆了!!!(捂脸

8分钟前
  • burglaryod
  • 较差

电影拼了命强调Elizabeth也是个普通女人这一点无可厚非,可是过了头就完全不切实际了。本来是内忧外患的紧张格局,被电影全部简化成了女王性欲无法满足的挫败……克里夫欧文好帅,可是Raleigh好歹是个大诗人,写的游记读起来都激动人心,可是在电影里介绍自己的探险时一个词一个词蹦实在忍不了……

9分钟前
  • 我是一只小小李
  • 还行

很一般。衣服特别好看。凯特在里面好神经质的感觉。

14分钟前
  • DAISY
  • 较差

强大的服装造型,女王虽然依旧传统高大上,但仍给人带来美好的人性体验!音乐大气磅礴,斯图尔特演技加分!

15分钟前
  • rankor
  • 还行

本片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并获最佳女主角提名。虽然影片存在着人物脸谱化,故事情节简单化,主次不明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影片还是挺可看的。至少不会让你中途抄起手机。说是续集,可有些地方跟上一部唱反调,比如苏格兰女王的品性,比如时任西班牙元首到底是谁。

20分钟前
  • 洋葱仔
  • 推荐

比第一部更不感兴趣。

24分钟前
  • 漫随天外
  • 较差

respect me or love me

27分钟前
  • 树木希凉
  • 还行

干脆开个服装展览会得了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华丽辉煌的戏服是第一印象。第二印象是和第一部比较女王已经懂得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但是做决定却是截然不同的处境,于是在取与舍权衡间她继续挣扎,此时的这种挣扎我想伊丽莎白作为女王并不是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影片对于她拥有至高权力同时也挣扎于每个重大决定的心境的表现有个比较好的平衡。

35分钟前
  • 大洋小禾
  • 推荐

电影《伊莉莎白》的续集。凯特·布兰切特继续扮演成年的女王。更有杰弗里·拉什和克里夫·欧文这样的巨星助阵。真是一部拍的非常商业化的历史剧情作品。辉煌的气势和华丽的场景,将把观众带回16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36分钟前
  • lgowen
  • 还行

电影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每个片段之间的衔接都特别割裂。和海盗的爱情线有点莫名其妙且感觉是非必要,做成正常的君臣线也未尝不可(而且,女王不是一直钟情于罗伯特?这爱情线有点莫须有了)

41分钟前
  • iceberg
  • 较差

很费钱的宫廷言情剧,服化道辛苦了。凯特不好看,僵硬。一如导演的手法。后半部分潦草的史诗PPT。感觉导演对八卦很用心,对历史没兴趣。这要是斯皮尔伯格拍肯定不会这么小家子气。女王和女仆情欲对比一段真的很猥琐,充满直男癌的臆想。

44分钟前
  • Yixin ZHANG
  • 很差

20071222

49分钟前
  • MEOW
  • 较差

服装美爆了!CB霸气侧漏。统治者都是踩在别人的头骨上登上权利最高峰,哪怕那是至亲的头骨,古今中外皆如此!伊丽莎白女王着戎装前线鼓舞全民打败西班牙海上舰队成为新的海上霸主,真乃女中豪杰。亨利八世要知道自己和安柏林唯一的女儿能讲英格兰带入全盛时期,大概也不用劳心劳力娶六位皇后拼了命生男

52分钟前
  • 憩安୧⍤⃝🍓
  • 推荐

和第一部一样难看,情节还是好蠢。。。。衣服好看了些,但是故意拍了好多伊丽莎白摆pose的镜头好无聊。。。。宫廷电影没看过这么难看的。。。。

54分钟前
  • ashmiss
  • 很差

只为Cate Blanchett

57分钟前
  • 自由飞翔的熊
  • 推荐

the virginity queen~~for her people ~gave up everything~devoted to the country ~~conquered the Spanish and Invincible Armada~~restored the Church of England by Henry VIII~That's should be called as a Queen~~

1小时前
  • Hahaha
  • 推荐

我没有给5星是我认为The Golden Age的编剧草率了些。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女王跟我所能想像到的女性的距离太长了,尽管影片依然不错。

1小时前
  • lilycole
  • 推荐

我覺得這個蠻好看的……男主角也老英俊的……畫面也很華麗阿……我喜歡這種片子……雖然有評論說很無聊。。。

1小时前
  • 光軍大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