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的是海军陆战队军人巴里退役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当杀手,但收入微薄,当他前往洛杉矶执行刺杀任务,却意外参与了一门表演课程,很快地和表演伙伴们打成一片。
巴里在洛杉矶的剧场里,找到一群满怀希望的人们,让他想要开始新生活,但之前背负的罪行却不愿意轻易放过他,巴里是否能够在两个世界中找到平衡?
一个爱上演戏的冷血职业杀手,单是这一点就足以可见在努力地往喜剧上靠,但是对于这一类喜剧始终有点不感冒,或许是憋出来的笑点较低级的原因,里面的桥段设计、肢体语言和夸张的神态没能做到好笑,甚至还有点老套,同时带点面瘫的表演也很显单调。
人人都认识的人怎么可能做杀手,还有和经纪人会有冲突,还有女主的演员梦,冲突点很多。
惊喜的是《the good place》里面的机器人Jenny的扮演者,有戏!
首先要承认,这部剧剑走偏锋。
巴里,职业杀手,厌倦了现在的工作,转而想当演员,典型的黑色幽默片。
然而黑色幽默的尺度是最难把握的,太黑色则压抑,会成为严肃正剧。
太幽默又会导致癫狂,成为无厘头闹剧。
昆汀的《低俗小说》,诺亚.霍利的《冰血暴》,黑色幽默的代表作,骨子里透着让人欲罢不能的神经质的感觉。
没错,神经质。
好的黑色幽默,都要有恰到好处的神经质。
可是剧集过半,主角除了突然想改行从杀手变成演员外,其他行为都表现得太过正常。
唯一有点神经质的,居然是作为反派势力的黑帮,他们会像小孩子一样,炫耀自己的偷拍手段,也会被洗脑,上一秒还穷凶极恶地想弄死别人,下一秒又坐在一起吃大餐,成为本剧唯一的笑点担当。
黑色幽默学不来,正像结巴,学不会别人的侃侃而谈。
《巴里》有一个好的起始创意,可惜具体制作出来显得太正经,是编剧和导演的天赋不够,有点可惜。
而作为HBO的剧集,《巴里》的制作水准显得更加尴尬,更别提同时段更新的还有《硅谷》第五季和《西部世界》第二季。
说起杀手,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我让叔。
圆顶小黑帽、黑超、黑风衣,手捧一小盆植物,反差萌让我死很多年的少女心分分钟复生。
但最近,杀手萌这个队伍,可能要再加一名成员了。
他就是美剧《巴瑞》的主角,巴瑞。
作为一名海军陆战队退役人员,巴瑞很迷茫,他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走。
这时,他遇到了父亲的朋友福克斯,福克斯告诉他,他在海军陆战队学到的技能,回来后一样可以用。
于是,两人开始合作,福克斯负责接活儿,巴瑞负责干掉目标。
直到他遇到接下来的这个活儿。
车臣组织成员戈伦委托他去杀了自己老婆……的健身教练瑞恩。
原因,你懂的。
一路跟踪瑞恩来到一处类似旧厂房的地方。
刚走到楼梯旁的巴瑞,听到楼梯上有个女的语气激动,像在吵架。
当他转到楼梯正面,发现是只有那女的一个人,她正努力背下手上那张纸上的内容。
很明显,巴瑞的出现,打扰了对方酝酿台词的情绪。
姑娘没好气地怼了巴瑞一句,转身上楼了。
巴瑞跟着姑娘走了进去。
那是一个不大的剧场,刚怼过他的姑娘正和一男生在台上对戏。
可姑娘怎么都进入不了情绪。
台下坐着的老师,一脸怒气地站起身,张口就是一连串打击否定,姑娘情绪突然爆发,激动地反驳老师。
老师:“对,就是这样。
演下去。
”这次姑娘果然很顺畅地融入剧情,完成了一次高质量的表演。
这一幕,看呆了站在门口的巴瑞。
还没反应过来,他就被马上要表演的瑞恩拉到台上,临时替补瑞恩没来的对手戏搭档。
傻呆呆地站在聚光灯下,稀里糊涂完成表演的巴瑞,还不清楚这次误闯的表演课将会怎样影响他的人生。
下课后,他被同学们拽去喝酒聊天。
他知道那个怼了自己的姑娘叫萨丽。
表演班的同学非常热情,他们压根儿没当他是newcomer。
他们兴奋地邀请他一起准备下次表演课的独白。
生活单一残酷(虽然巴瑞并不觉得)的巴瑞,看着他们兴味盎然地从嘴里蹦出一个又一个离他生活很远的影片名、影星,他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
他数度想走,但又好像没那么想走。
散摊儿后,萨丽请巴瑞送瑞恩回家。
直到到了瑞恩家门口,巴瑞都还懵逼——杀手送自己的目标物回家?
WTF?!
更懵逼的是,目标物还邀请他做拍档,临下车还抱了抱他!
活儿当然是做不了了,因为巴瑞发现他好像哪里变得不一样了。
他开始认真考虑做演员的可能性,他有点喜欢上站在舞台上体验他人人生的感觉了。
虽然,直到此刻,他对表演还是一脑袋浆糊,但他很确定自己喜欢这行。
车臣雇主戈伦表示很震怒,他们派了自己组织内最牛逼的杀手来干掉了瑞恩。
本来他们也想顺便做掉晚一步赶到现场的巴瑞的,可惜最“牛逼”的杀手见到了巴瑞后,被迫永远“退休”了。
巴瑞不知道的是,对方车里的针孔摄像机记录下了刚才发生的一切。
更糟的是,这个针孔摄像机被警方拿到了。
虽然事发是在夜晚,但很不幸的,警方有个相当敏锐的女警,查出凶手只是早晚的事。
而傻白萌男主巴瑞此时却忙于在“工作”和“感情”间摇摆。
戈伦命手下抓了福克斯,威胁巴瑞,帮他们做一单暗杀生意,谁让他弄死了他们车臣“第一”杀手。
刚刚才下定决心金盆洗手,跟福克斯讨论“晚上杀杀人,白天上上表演课”可能性的巴瑞,为了福克斯,只好再做一单。
同时呢,萨丽正因为被同期出道,现在已经一飞冲天的女演员摆了一道,而愤怒苦闷着。
于是,在巴瑞举枪瞄准目标物时,不得不分神听着电话那头萨丽的控诉。
那个碧池是如何瞒着自己请制片人邀自己去试镜,并在试镜现场各种秀优越感。
碧池如何不如自己,等等。
“来陪我,我不想一个人。
”萨丽这句话让彻底巴瑞缴械。
去NM的等待目标出现,直接翻窗进屋,勒死完事。
搞定后,马不停蹄飞奔去萨丽家。
(千里送炮,了解下)第二天一早,旖旎窝还没凉下,萨丽已经一脸为难“我等下还有个试镜……so……”巴瑞以为萨丽这是要请自己再帮她对词儿,然鹅……“意思是我该走了?
”在看到萨丽的表情后,呆瑞终于领悟。
身为一个便利贴男孩,巴瑞当然不介意自己第N次被萨丽利用。
即使对方总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找他。
对词儿的时候,找他。
试镜时,不顾他有工作,要他送。
试镜失败,要求他跷班陪自己嗨。
难过时,要他来全陪安慰。
而在他需要帮忙时,萨丽总是以“我还有事啊”直拒。
可怜的便利贴男孩以为既然有同床之谊,那理所当然就是情侣了。
结局只能是当他拿着送萨丽的昂贵礼物,在表演班同学的生日party上,当场被“绿”,被拒。
萨丽说:“你以为拿个贵贵儿的笔记本就能买下我了吗?
”然后,义无反顾地领着新认识的小男森走了。
这就是巴瑞目前的生活,他是个杀手,一个需要隐姓埋名的“工种”。
但他却偏偏喜欢上了表演,一个需要时时出现在公众前的行当。
他试图要在这两个矛盾的职业间,找个平衡。
所以,他近乎天真地对福克斯说“我可以晚上杀杀人,白天上课”。
福克斯毫不留情地戳破他的幻想,这不可能。
巴瑞不死心,依旧去上表演课。
说实话,巴瑞没什么表演天分,又或者说,至少目前他还没对表演开窍。
他的表演在老师眼里,毫无评论的价值。
老师认为他顺从惯了,也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
他这样无法做好表演。
听了老师的话,这个一直绵软好说话的巴瑞怒气冲冲地跑到福克斯面前一通大骂!
凭什么你TM接一堆我不愿意去做的活儿,我都得去做。
凭什么你接活儿的时候,从不看战力悬殊,竟然让我TM去单挑车臣一窝人?!
滚犊子吧!
劳资不伺候了!
为了珍爱的事物,他第一次学会了反抗。
剧情没交代巴瑞他服役时的情况,但他表现出的呆蠢(无贬义),说明他的生活圈不会复杂,接触的人事物也很单一。
导致他开始真正接触人群时,总透着股子纯真。
当然,他不是傻,他只是懒得去计较太多,反正也没有值得自己去格外争取的事,过得去就行。
但那是在他遇到表演之前,遇到表演后,这一切开始不一样了。
表演不仅让他看到了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还给他带来了一段感情。
虽然看样子,他是第一次恋爱。
跌跌撞撞的样子很蠢,却也很勇敢。
可以预料,巴瑞往后的日子会更加矛盾重重、惊险万分。
他的梦想和赖以谋生的“职业”之间的激烈冲突、警察随时会识破他的身份、把金盆洗手想得很简单,福克斯却没那么轻易会放开他这棵摇钱树……这么看来,生活简直就是piece of shit!
但换成巴瑞的角度来看,生活从封闭的杀人、回家打电动、睡觉、杀人、回家打电动……这样的死循环中跳出来,有了更多色彩。
我找到了梦想、遇到了爱情(至少他认为是)……还TM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的事。
即使危机重重……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生活是坨屎,就不过日子了吗?
拌点chess,照样还得填饱肚子,不是吗?
如果谋生和梦想冲突,那我就辞职啊!
多大代价,我付啊!
如果女票不喜欢我,我就努力让她喜欢我啊!
遇到渣女,我认啊!
既然已经看到彩色的世界,休想我再回去黑白的框框里!
最后说说这剧的定调,探讨人生的意义、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么严肃的事情,当然得用喜剧来表现。
车臣雇主戈伦对巴瑞的表现相当不满,即使让他去替“第一杀手”完成任务,也还是打算让组织派来的号称一人团灭一支军队的杀手界的传说,来结果巴瑞和福克斯。
肉票福克斯颤抖着等待“杀手传说”的到来。
“传说”来了,长这样。
粉丝合影后,“传说”给福克斯科普了他人生……的头两句之后,就……
吞枪自杀了。
深谙观众心理的编剧,基本按照严肃几分钟,必须抛个梗的节奏在讲故事。
而且剧集长度也相当符合我们厌长的口味,半小时一集,无尿点好评。
作为观众,我非常喜欢这种尊重观众智商,严肃看待观剧心理的剧集。
希望有更多人和我一起关注男主逐梦演艺圈的坎坷之路。
并为他送上祝福。
首发公号“夏道道”,拒绝无趣,一个致力于把叨逼叨做得有意思的公众号。
Not a traditional type comedy with those punchlines but maybe that’s what makes it so special and worth watching. And finally our assassin is not someone so good looking that you can recognize him instantly from the crowds which makes the whole scenario’s logic seems too weak. This one is sad and funny. We can feel how desperate Barry was and every time he had to kill a guy for his bright future we feel awful too.
本文已发表于 “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处处。
《巴里》在中国的关注度很低,豆瓣上的评价人数不足2000人,这跟其他获奖剧集,比如《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王冠》和《西部世界》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更别提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全球镇店IP。
HBO对这部剧寄予厚望,在美国的东西海岸,经常能见到《巴里》的大幅户外广告。
而我只觉得这部黑色喜剧,十分特别,值得专书一篇,予以安利。
今年暑期笔者在纽约上编剧课程,其中一门课是“半小时喜剧”(Half hour comedy)。
课程要求是选择一部符合要求的半小时喜剧,给最新的一季写一集剧本。
同班的一位印度同学选了《巴里》,为了给他的故事线和剧本写notes,我才开始追看《巴里》。
我只想说,由Bill Hader(就是获奖的那位)自编自导自演的《巴里》,跟以前看过的所有半小时喜剧都不一样,另类的几乎可以单独开设一个奖项类别。
特别之一:立意主人公Barry是一个前海军陆战队员,退役后当起了雇佣杀手。
他对自己靠杀人赚钱的生活很不满意,在一次前往洛杉矶“工作”的过程中,机缘巧合登上了一个表演训练班的舞台,从此决定加入在洛杉矶追梦的演员大军,以求通过演艺事业彻底远离杀人的行当。
杀手转行当演员,这种跳跃本身就具备了足够的戏剧效果,就是万万没想到Bill Hader能把这种戏剧效果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创意,我给十分。
特别之二:剧情推进连续化半小时喜剧通常以喜剧效果吸引观众,不追求故事本身的连续性,这是和时长近一小时的连续剧最大的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这类半小时喜剧,观众不需要从头至尾有顺序的看,而是随便挑出一集,也能欢快看下去。
比如《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这类剧集,即使上一季你忘记追,这一季也可以接着看,观众关注的是每一集的“笑料”,而不是最终的结局。
但如果换成是《权力的游戏》或者《西部世界》就不行了,别说跳过一整季,就是跳开两三集,整个故事线就跟不上了。
《巴里》在这一点上,更像是连续剧,而非传统的半小时喜剧。
它抛开了喜剧惯用的结构,在剧情推进上非常迅速,每一集的结尾并不是回归这一集的主线,而是留下下一集的悬念。
不断变化和升级的人物矛盾,让《巴里》成为一部需要连续看的喜剧,跳过任意一集,都会影响对故事的理解。
另外,剧集杀起角色来,也是毫不手软。
第一季仅仅八集的篇幅,已经死了三个主要角色,这样的戏剧化安排,即便是在连续剧中也不多见。
更不要忘了,《巴里》作为半小时喜剧的时长可是要远远小于连续剧的。
特别之三:笑不出的喜剧之前我尝试把《巴里》推荐给一位好友,但好友听完我对剧集的大体描述后坚决不追,原因是觉得《巴里》过于黑暗。
这的确是一部有着浓重黑色幽默的剧集,不建议只求图个乐或者喜欢合家欢类型的观众观看。
在纽约上课的时候,教授说喜剧的效果不见得是来自搞笑的人物或者台词,每条故事线在每一幕故事中的多次转折,才是营造喜剧效果的关键。
《巴里》正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做的到位,才能够把这么一个近乎残酷的故事,拍成能够拿下艾美奖的喜剧类剧集。
总体来说,主角Barry有两个身份:杀手和演员。
剧集围绕着他的两重身份,制造了两条不断创造故事转折的矛盾。
其一,Barry痛恨自己的杀手身份,想尽办法要脱离杀手的生活,但为了向演员培训班的同僚们掩盖这个身份,他被逼无奈,要不断杀人;其二,Barry在演员培训班里进阶缓慢,演戏常常不得要领,可每次帮助他取得演技突破的,恰恰就是他极力掩饰的杀手身份。
这两重矛盾制造出的情节转折,是观众意想不到的,这便使《巴里》全剧带着离奇风格的喜剧效果。
身为观众,无时无刻不感到一种在现实残酷中被戳中笑点的体验,但等你真的想笑的时候,剧中的下一幕又立刻让你压下了这样的念头。
特别之四:画风迥异的配角由于主角Barry的双重身份,自然有两拨配角在Barry的生活中进进出出。
一拨是买凶杀人的黑帮;一拨是浮夸且情绪泛滥的演员。
两拨人轮番给Barry的身份转换之路出着各种难题,然而,整季看下来,竟是这两拨画风迥异的配角承担了大部分搁在明处的笑点。
比如获得本届艾美奖喜剧类剧集最佳男配角的亨利·温克勒,他在剧中扮演的是Barry在演员培训班的启蒙导师Cousineau。
这是一个情绪外露、略有些神经质的角色,待Barry亦师亦友,他对FBI女探员的疯狂追求是剧中少有的温情时刻。
从个人角度看,我更喜欢黑帮系的配角。
操着一口浓重俄国口音的车臣黑帮,从上至下的几个人设都各具特色,他们和玻利维亚黑帮争夺生意地盘的几场戏,可以说是整部剧在情节设置和黑色笑料上的绝对高潮。
秉着不过度剧透的原则,这篇评论就到此为止了。
追剧这么多年,其实很高兴看到美剧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
希望《巴里》这部另类的黑色喜剧,也能在你的追剧清单上填一份多样性。
刚看完第一季。
BARRY与众不同的原因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样,他认命但又不服从,拎得清业务能力强,就是发了疯都知道要去救FUCHES.反观他周围的那群人:真是死不足惜。
战友CHRIS,弱鸟一个。
一边想过安稳小日子,一边又想去干票大的,没什么本事→在嘉年华打了N发都没有打中一个兔子。
因为救BARRY杀了玻利维亚人,事后居然又吼又叫要去自首,怪这怪那,瞻前顾后。
出发前怎么没有想到是去杀人呢?
and 他莫名其妙认识的光头海军杀手,都不知道什么来头就一起哄去抢玻利维亚了。
就很像=自己做了错误选择,又不认后果坐在地上打滚又哭又闹的GIANT BABY.SALLY,傻的。
虽然很多人讨厌这个角色,但觉得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非常。
而且有1+1>2的喜剧张力。
她这种TYPICAL自私自利又不正确认识自己的ACTOR在好莱坞比比皆是。
表演毫无天赋情绪启动无法自发要靠BARRY带动,以及其他恶臭小动作都是非常典型的讽刺。
所以她不能死,否则不会有”就是这种“拍大腿的感觉。
这剧里人间清醒的还有老师,MOSS(挂了),其他都是一团浆糊。
NOHO属于阵发性清醒,口红摄像头都极端蠢,业余。
看到最后一集,有爽到的感觉,巨不喜欢那两个演技浮夸的黑帮,看到这两人终于挂了感觉不能更舒适,可惜的是黑人女警探挂了,在我看来黑人女经警查是巴里外演技第二好的演员。
这个剧一半的剧情是讲关于表演的,经常有戏中戏,但是从表演老师到神经质的第都情绪崩溃,让人吃不清的女主角之外,都是演技浮夸到另人难忘的。
我是听了表演老师的播客开始看这个电剧的,果然这个角色与他无敌自恋的自信的,有点名气但不是大红大紫的个人身份相附合,永远都是那么浮夸。
永远只会大声说出台词,用夸张到位的表演在压住场子。
大约不说台词,他们就根本不会表演了。
情绪不崩溃就没有戏剧了。
所以女主角和表演老师的问题都是戏太满,戏太过了。
这一众浮夸的配角表演终于把主角的演技给衬托了出来,在这些浮夸而无趣的浮躁的假温情的戏剧背后,是巴里内敛,沉静,他好似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表情,突现出什么是演技。
因为巴里的表演而看完全剧,因为过根结底,我还是对沉默寡言,丧气满满的角色感兴趣。
好的方面:情节非常快,各种搞笑、黑色幽默、神奇的脑洞,觉得是最近两三年看过的最搞笑的剧了;有很多情节,例如S2E5的打斗,有种艺术电影的感觉。
非常深入的心理分析,喜欢心理学的人绝对应该看看。
差的方面:剧情很心塞。
编不下去了就会诉诸绝对的暴力。
让人爽过之后一阵恶心。
这个剧立意在对于主人公心理问题的精准把握,对于暴力犯罪的写实描写,所以根基是在现实主义上的;然而又掺杂了各种超现实、无双、开挂的情节,使得剧情没有任何合理的意义。
跟一切喜剧一样,搞笑得有一个前提。
Barry 的前提就是一个杀手职业倦怠了,想去当演员。
这真是一个太妙的前提了,里面充满了冲突。
秘密身份与演员想出名的冲突;杀手冷酷无情和演员情绪饱满的冲突。
这些冲突让主角Barry不断地陷入困境,又不断的解决困境。
节奏紧凑,笑料百出。
说到笑料,不得不说说演员的表演功力。
主演Bill Hader是周六夜现场的常驻卡斯,以夸张、搞怪著称(哪个snl演员不是)。
但是他在剧中的表演是180转弯,非常的冷静和克制,没有一个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正如一个低调沉稳的杀手。
Barry 身上的笑点全在剧情,比如他被逼无奈讲出自己是杀手,确被夸故事编的很新颖。
另外,本剧大部分笑点是由配角贡献的,比如车臣黑帮,女警官,戏剧老师,和戏剧班同学,各各特点鲜明。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车臣黑帮noho hank.这个人身为黑帮,却是讨好型人格,拍起马屁来不分敌我。
还喜欢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名堂,结果弄巧成拙,引火上身。
演员是一个有罕见病的新人,前途无量。
既然是黑色幽默,就要说说黑色在哪里。
杀人不眨眼,一枪一条命的黑色是显然的。
可远不止如此。
片中对职业倦怠的刻画相当准确,日复一日的重复一件事,虽然擅长,可是枯燥。
没错,杀人也会枯燥。
对生活毫无期待,同时也极为孤独。
这些情绪表现的非常真实,没有喜剧化处理,让观众感受到沉重。
另外,片中也体现了小演员的挣扎,一个演员,演一辈子戏,到70岁,还得为争取一个一句话的角色,费尽心机。
也让人觉得唏嘘。
这部剧节奏快,故事精彩,表演准确。
总之,绝对值得一看。
成名于 SNL 的 Bill Hader联手 HBO 推出了自导自编自演、横跨剧情和喜剧两大电视类别的《巴瑞》。
剧情设置和《这个杀手将有难》类似,但整体调性和 Bill 的表演风格,又有着浓重的 Martin McDonagh 的影子。
究竟 Martin McDonagh 对 Bill Hader 的影响有多深,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答案;但《巴瑞》真的很难不让人想到前者的《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神经病》,所以我想先说说这位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英国导演。
杀手没有假期 (2008)8.12008 / 英国 美国 / 剧情 喜剧 犯罪 / 马丁·麦克唐纳 / 科林·法瑞尔 布莱丹·格里森大部分观众对 Martin McDonagh 的认识可能是从新近贡献了奥斯卡最佳女主和最佳男配的《三块广告牌》开始,但这部好莱坞色彩浓重、竞奖意图过于明显的作品,并不完全是那个将暴力和幽默完美结合的 Martin 的最好作品。
从来没有人可以像 Martin这样如此认真、积极地将爱尔兰口音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元素融入到拍摄当中,似乎这种让人怀疑自己英语能力的口音天然就和爱尔兰少年特有的 OFF 属性联结在一起。
他们那种生活思考重点永远不在普通人理解的正常域值之内所带来的反差萌,被 Martin 打造和包装得异常地可爱。
关于爱尔兰的逗逼属性,一部《少年犯》【又名《爱尔兰社会摇》】可以让你了解一个大概。
杀手是 Martin 最喜爱的一种角色设定。
他甚至为整个电影历史创造了一个新的杀手形象:智障型杀手。
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总有一个或两个这样的角色,有些是主角有些是配角,有些正常一点,有些很变态,但好像无论怎么样的设定,在Martin的镜头之下,这些迥异的杀手好像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好好操持自己的专业。
大概对 Martin 来说,这种看似残暴的职业在揉入正常人生活之后,所带来的反差本身就自带相当程度的幽默。
普通人智障最多也就是生活不便朋友侧目,杀手犯了傻,可是分分钟是脑浆崩裂的事情。
《杀手没有假期》里,科林叔扮演的新人杀手在比利时古城 Bruges 忏悔之余还谈了个恋爱,在《七个神经病》里,Sam Rockwell 扮演的蒙面杀手,其实都是为了帮身为编剧的好友(又是科林叔)多制造一点写作素材而已。
七个神经病 (2012)7.72012 / 英国 美国 / 喜剧 犯罪 / 马丁·麦克唐纳 / 科林·法瑞尔 山姆·洛克威尔在前面说这么多关于 Martin 的电影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以一个更开放和包容的眼光和角度来看评判《巴瑞》这部潜力、亮点和缺点都过于明显的作品。
将这种杀手不务正业、甚至有少少智障和中二的题材拍得成功和极具特色,我相信《巴瑞》是有这个潜力的。
前驻伊军人、现合约杀手 Barry Berkman 生活并不好过,别以为他会有着类似 007 那样奉旨杀人之余还能泡妞的光鲜生活。
即使是稀有如杀手的这个行业,也还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而 Barry 很明显就属于三等更偏下的那个阶层,只能在一个小城镇里接些零星小活、还时不时借接活的借口在那些 fancy 的酒店里多住几天。
他并没有退役军人常有的PTSD(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来),也没有什么特大的济世救国的愿景,只是一个对生活很迷茫的杀手,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即使如此,他的经纪人 Fuches 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手下的杀手寻找自我的方向是要走上演艺之路。
Seriously...很明显地导演 Bill Hader 并不打算让《巴瑞》走上披着暴力外衣的假暴力真滑稽纯喜剧路线,而是希望在真暴力和真幽默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尝试在电视剧领域开始一种新型的(暴力)喜剧(暴力和搞笑结合度可参考《死侍》),为那些被漫天铺地的生活喜剧麻痹了的观众提供一种捧腹大笑的新的可能性。
那些暴力镜头和逐集递增的死亡人数可以印证这一点,更别说在杀手这条线上不断扩展的新增角色和冲突,比如车臣分子的帮派纷争、警察线、还有第四集自己强行加戏的前战友的光头酒友。
整个剧的笑梗甚至都没有放在Barry的杀手身份和演艺学徒之间的冲突和反差上,单是面部表情控制力为0的Barry置身于一群戏精里面,就已经足够有喜剧效果了。
之所以会认为《巴瑞》有着 Martin 杀手系列(我自己编的)的内核,是因为 Bill Hader 避开了常规的“人生轨迹突变的反差”的套路,而是分别着重强化“智障型杀手”和“毫无天分的表演插班生”这两条线的同时,又能够比较自然地将这两条线整合到一个风格一致的大环境之下。
杀手由主业变成副业并没有让 Barry 更轻松,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神助攻”的经纪人永远都让他在杀人之路忙个不停,这让他的新主业【AKA 演艺事业】,一直停滞不前。
但实际上,一直毫无进展(甚至表演水平常常开倒车)的表演事业,可不能将责任全怪在杀手这个副业上,完全没有演戏天分才是我们呆萌Barry 的最大障碍,这从导师时不时翻上天的白眼大致可以猜出个所以然。
表演班里的同学们为了锻炼自己的演技,将他们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都看做是与生死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操办,以期引起自己更“深层次”的情绪波动去达到一个更好的表演水平。
但这些戏精对“生与死”根本一点概念都没有,被顾客反算计追杀、经纪人被磨牙、被逼刺杀线人,这些才是生与死;每天都在经历着这些理应引起情绪波动的 Barry,反而常常在舞台上一脸懵逼,成为整个表演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
这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
这样的风格和剧情走向设定,加之角色不功不过的表演,基本上为《巴瑞》锁定在 8 分线之上。
但如在前面所说的,《巴瑞》的缺点和它的亮点一样明显,按目前几集的质量来说,要上 9 分,Bill Hader 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Bill Hader 对自己这种风格走向,坚持得还不够彻底。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Bill 非常努力地从各个细节去营造这种反差萌,比如 Barry 在阳台接个电话的功夫,室内的经纪人就差点被车臣黑帮打个半死;刺杀短信最后还发了个有 typo 的“谢谢”thanks you……
但戏精本精 Sally 被未来经纪人潜规则未果在车上偷哭的桥段又让人觉得整个剧走的是温情路线,这样的安排与整个剧的调性格格不入,略显突兀。
导演想要兼顾的东西太多,反而极有可能让整个剧沦为四不像。
不仅基调上带有浓重的 Martin风格,这种截然双重身份的设定又让人看到《绝命毒师》和《嗜血法医》的影子,更别提Bill 长得真的很像 Michael C. Hall,特别是杀人时很容易让人有 Dexter 来串场的感觉。
在这里额外赞一下 Anthony Carrigan 演的 Noho Hank,完全抓住了暴力喜剧的中二精粹,之前在《哥谭》中已经惊艳登场了一回,这次在《巴瑞》真的是完全把智障型恶霸(打手)演出花来了,真是好一个可爱的变态啊!
在情节设置和角色塑造上都可以往极端方向再推一把,把这种暴力与智障的冲突结合得更纯粹一些,别被生活喜剧的调性拉回到所谓“正常”的水平。
当然了,这都必须在严谨的叙事逻辑下进行,没有一种成功的夸张和疯狂是建于毫无逻辑的脚本逻辑之上的。
这也是大部分国内所谓喜剧的最大误区,只看到了那些成功喜剧外衣上的天马行空,但却没有办法识别出这些张扬表演和剧情下的严谨脚本结构和逻辑关系。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全能侦探社》,在那些浮夸得不行的角色设定和表演、中二得不要不要的二次元交叉剧情、层出不穷的神奇武器背后,更令人惊奇和佩服的是,编剧那缜密和扎实的说故事功力。
这个剧是基于小说改编,有着原著小说的故事框架加持,但要把原著里那些脑洞大开的情节改编成电视剧,这也不是简单的一块蛋糕啊
全能侦探社 第二季 (2017)8.92017 / 美国 英国 / 喜剧 科幻 / 道格拉斯·麦金农 迈克尔·帕特里克·詹恩 马克斯·兰迪斯 迪恩·帕里索 / 塞缪尔·巴奈特 伊利亚·伍德
不喜欢女主也不喜欢笨蛋。有些人沉默可心里有数,但巴瑞沉默只是因为迟钝不知所措。受够了背完台词上场掉链子的桥段,如果紧张就可以忘词,对表演的热爱还有什么意义,跟普通演员又有什么不同?嘴上说热爱,不琢磨不钻研只背两遍台词闲时翻翻书,这种热爱不值一文。没一个人敬业,无论杀人或演戏,弃!
文明礼貌车臣黑帮,和蔼友善玻利维亚毒枭,演艺圈不易。结局是不是有点太随便了?
这帮天赋平平、不自量力又自我陶醉还互相使绊子的普通人的人生不只是谈不上吸引人,甚至让人看了讨厌。而Barry这位人类的佼佼者还要被他们同情时而还要被嫌弃。而Barry恰恰就是做梦都想过上这样普通人的生活啊。Barry这个角色设定得如此灰暗之后还要一路喜剧下去,真的很让人期待,不过这一季给人感觉就弱一点。像goran、Taylor这样的坏中带萌的角色就这样完蛋掉了感觉比较可惜。
每次笑点都不太尽兴。预感他不会停下来,更期待做演员的部分
在欢笑里流泪,在荒诞中发问,在虚无中生存,真是残忍又振聋发聩的喜剧啊!
无厘头大失败
好的剧真的是既要surprising又要inevitable
男主女主神似嗜血法医的男主和女主
方方面面都那么模版,和应试作文似的……就算有笑点也笑不起来了
SNL打磨出来的脑洞和演技,在这个荒诞的故事里,每个人都特别真实
早年看过 。当年一口气刷了两季,苦苦等待第三季
到处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老丑废这几张脸,话痨还自以为幽默其实根本笑不起来节奏又慢
这才叫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为什么是dramedy。。。为什么非要每集学GOT又弄个评论。。。为什么。。。看了三集弃。。。作为Bill脑残粉的我都看不下去就真不是我的问题了
ptsd还真是从事不义战争后军人精崩的借口,不是只杀坏人的吗?却先杀救命恩人再弑警。“小芳”这个角色让人爱不起来。
有意思的剧。
有些地方特别好笑。
演员都好有符号感, 有点错位的笑话. 但是感觉剧情太慢
现在分类是喜剧的都这么丧嘛
其他人可以不用杀的,把女主杀掉好吗?残忍地折磨之后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