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亲切了:Bury Park, George Street, the Arndale, Greenfields etc... 全部有青春的痕迹。Luton这个没有城市status的borough,近年来愈加跟种族问题联系起来,情况似乎愈加复杂。电影情节不免俗套,本质上也是个coming of age故事,还是多给一星。电影主要讲1980年代末的事情,男主想去读曼彻斯特大学,说Luton连大学都没有,但就在几年之后Luton就有了自己的大学,并且2006年扩大且改名。唯一有点奇怪的是,明明伦敦有这么多好大学,为何选择曼城。Anyway, 至少那是一个本国和欧盟学生免学费的时代,从1997年开始开始收费,但每年一千镑左右且升得慢,2010年之后变成9千镑上限了。
讲真我虽然看之前没有听过Springsteen的歌,也不太能relate歌词,这部观感也比Yesterday好很多。过程很容易想到鸟小姐和big sick,但和前面两部不同的是,这部起点实在有点严肃,一条是各自心态其实都有问题的父子(严肃线),另一边是逢人就安利的追星男孩(轻松线),中途也是在seriousness和playfulness很随机地徘徊,很难以决定由什么样的心情来观看,到底该不该take it seriously。不过Luton开车40分钟就能去Wembley Stadium也太幸福了,想想70,80年代那会儿的摇滚有多么兴盛…
央六打卡
难得在别的族裔的移民找到共鸣,而且老爸的演员表现的真的很好,不过这片最大的问题是音乐的运用,每次都跟MTV一样,加上男主有些时候比较呆滞,导致跳舞也好发泄也好,看的无比尴尬…(◐‿◑)
影院看效果应该更好。7分。
不好意思没看完评的 看到他爸失业那段再也看不下去了 情节也太老套了 拍的也不好 演员全员演技不在线 受不了这种毫无新意的说教片
二刷改到四星,作为粉丝向的完成度还是挺高的。
温馨的故事就是很好哭啊 为啥泪点这么低了
影片名字翻译成"夺目光芒"比较好吧?一部不太一样的青春片。共鸣的点:因为有耳机里的音乐,时代不得已的苦被遮盖住(父母在承受)青春多了层自由奔腾玫瑰色的滤镜,可以给自己加戏,可以跟朋友分享,可以拓展自己拥有的空间。暴风雨夜第一次听到Bruce歌的那段拍的非常美妙。通过一个巴基斯坦男孩对个人主义的向往和反思,我看到的是不同种族文化间相通互补的愿望。对"美国梦"的信任和向往是80年代年轻人确实存在过的诚挚的感情,而借由青春片,重新用话筒郑重的传递出来,在保守化浪潮的当下,人们听到会羞惭 冷笑 冷漠 悲伤…吗?特喜欢男主小鹿般的眼睛和他的女朋友 还有可以组不同风格cp的基友们(包括文学社那个高冷领带男!)
太亲切了:Bury Park, George Street, the Arndale, Greenfields etc... 全部有青春的痕迹。Luton这个没有城市status的borough,近年来愈加跟种族问题联系起来,情况似乎愈加复杂。电影情节不免俗套,本质上也是个coming of age故事,还是多给一星。电影主要讲1980年代末的事情,男主想去读曼彻斯特大学,说Luton连大学都没有,但就在几年之后Luton就有了自己的大学,并且2006年扩大且改名。唯一有点奇怪的是,明明伦敦有这么多好大学,为何选择曼城。Anyway, 至少那是一个本国和欧盟学生免学费的时代,从1997年开始开始收费,但每年一千镑左右且升得慢,2010年之后变成9千镑上限了。
48h内才行……用了两张券看完了一部宝莱坞特色的电影。总体电影结构是完整,Bruce的音乐配合的恰到好处,结尾升华主题。但是没有最精彩的吸引我,有点可惜花了两张券。
腾讯用券《炫目之光》豆瓣评分6.5不至于。第二天又看了一遍,台词适合我学英语。
讲真我虽然看之前没有听过Springsteen的歌,也不太能relate歌词,这部观感也比Yesterday好很多。过程很容易想到鸟小姐和big sick,但和前面两部不同的是,这部起点实在有点严肃,一条是各自心态其实都有问题的父子(严肃线),另一边是逢人就安利的追星男孩(轻松线),中途也是在seriousness和playfulness很随机地徘徊,很难以决定由什么样的心情来观看,到底该不该take it seriously。不过Luton开车40分钟就能去Wembley Stadium也太幸福了,想想70,80年代那会儿的摇滚有多么兴盛…
啊啊啊啊啊男主好可爱🥹长得好像那个网红slava
同觉得豆瓣分数偏低 音乐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虽然是很老套的情节 但是每次还是会被感动。
因为rotten tomato的评分以及前阵子有人说新裤子有点像bruce springsteen去看的。电影应该是满真诚的,但是处理地太老派的cheesy浪漫和mtv风了,以至于大多数时候我都在尴尬的看着主人公笑着奔跑,但是感受不到什么情绪...好吧...讲比做容易。但其实,这片儿,和闻香识女人一个水准,都是80/90年代的视角和描写方式。rotten tomato现在基本是filter烂片的标准,标准太低,完全无法区分真正的好坏。
觉得有点怪怪的,好像在反映现实又好像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电影,好像在追求个人主义却又突然转折加入家庭观念,就是歌还挺好听的。
文化冲击青春片,结局突然理想化了。
巴基斯坦人:can't relate
尬
Musical + 80年代怀旧 +英国 + 种族问题
巴铁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