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巴拉姆·塔瓦克力
主演:Javad Ezati,Hamid Reza Azarang,阿米尔·扎迪迪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语言:年份:2018
简介:两伊战争的最后日子里,阿尔玛营在阿布格雷布海峡的抵抗详细 >
RGP很好用
1,煞笔翻译,不会翻译就滚蛋。2,如果解放军像他们这么乱糟糟的,武统怕是没有希望了。
这部评分还挺中肯的,那几个伊朗士兵的话也太多了,不过最后RPG对抗坦克的部分拍的实在太好了
剧情薄弱 战争场面真实血腥
用80年代武器打了10年代的阵地战,战争让两个国家伤亡300万,外汇打光,变成负债国,后来伊拉克因为石油入侵了科威特,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
浪漫时间,拍的什么鬼玩意
战争场面震撼写实,就是有点脸盲。
很少见的拍法,像是用了一个长镜头,跟随几个角色从后方到前线、从生存到死亡,感觉特别真实。
真实感强
很真实,但缺乏大局观。
唧唧歪歪跟唐僧一样…
两伊战争两个富国打成了负债国发达了武器商。战争不像红警坦克没有步兵配合成了活靶子
其实这是一部反战片
看了其中一个狙击坦克队的长镜头,怎么说呢,意外的好莱坞啊……真没想到伊朗电影工业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伤兵水壶放弹壳哄哭泣的孩子摄影的小孩戴防毒面具坐秋千过于混乱过于真实的战斗场景
前半部分太啰嗦了,高潮部分太短了,反倒像是纯战场纪实,没有那么多的煽情和爱恨情仇,剩下的只有真实的、混乱的、残酷的战场,手持拍摄的摇晃感和真实道具制造出的混乱感塑造了一种迷惘的气氛
6/10。《1917》式的步行电影,士兵们的活动范围从宁静生活的城镇、烟尘弥漫的公路、休息区到土垒战壕,由多人物的运动依次展现出征途中的各种状态,闲聊消遣、洗西瓜吃、搬运物品和治疗伤者,对于化学武器给妇孺平民造成的伤害(疮包溃烂)、战士尸体和火光弥漫的汽车坟场都不加掩饰地展现,以残酷的布景美学来吸引观众,作为情绪中转的段落是交战前夜,初到部队的年轻人戴着防毒面具,在歪折的秃树下荡秋千,远处幽长的士兵们领取水桶、弹药行进于炮火交织的夜色里,增加了苍白、灰暗的临战氛围。在影片的决战部分,装甲车的冲击和土垒爆破、枪弹刺穿人体支撑起的高强度运动,使之前因为冲突未显现、情节点单薄而困乏的观众,重新集中起注意力,故事单线行进、情绪螺旋上升。但类比同类型的《1917》不难发现深层意蕴的不足:缺少留白、敌人的工具化等。
真敢拍,真能拍
看过的人好少啊。绝对是良心战争片了,场面非常真实血腥,服装道具化妆都很考究,完爆国内服装整洁,演员小脸雪白的战争神片神剧。
伊朗电影在亚洲独自一档的存在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RGP很好用
1,煞笔翻译,不会翻译就滚蛋。2,如果解放军像他们这么乱糟糟的,武统怕是没有希望了。
这部评分还挺中肯的,那几个伊朗士兵的话也太多了,不过最后RPG对抗坦克的部分拍的实在太好了
剧情薄弱 战争场面真实血腥
用80年代武器打了10年代的阵地战,战争让两个国家伤亡300万,外汇打光,变成负债国,后来伊拉克因为石油入侵了科威特,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
浪漫时间,拍的什么鬼玩意
战争场面震撼写实,就是有点脸盲。
很少见的拍法,像是用了一个长镜头,跟随几个角色从后方到前线、从生存到死亡,感觉特别真实。
真实感强
很真实,但缺乏大局观。
唧唧歪歪跟唐僧一样…
两伊战争两个富国打成了负债国发达了武器商。战争不像红警坦克没有步兵配合成了活靶子
其实这是一部反战片
看了其中一个狙击坦克队的长镜头,怎么说呢,意外的好莱坞啊……真没想到伊朗电影工业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伤兵水壶放弹壳哄哭泣的孩子摄影的小孩戴防毒面具坐秋千过于混乱过于真实的战斗场景
前半部分太啰嗦了,高潮部分太短了,反倒像是纯战场纪实,没有那么多的煽情和爱恨情仇,剩下的只有真实的、混乱的、残酷的战场,手持拍摄的摇晃感和真实道具制造出的混乱感塑造了一种迷惘的气氛
6/10。《1917》式的步行电影,士兵们的活动范围从宁静生活的城镇、烟尘弥漫的公路、休息区到土垒战壕,由多人物的运动依次展现出征途中的各种状态,闲聊消遣、洗西瓜吃、搬运物品和治疗伤者,对于化学武器给妇孺平民造成的伤害(疮包溃烂)、战士尸体和火光弥漫的汽车坟场都不加掩饰地展现,以残酷的布景美学来吸引观众,作为情绪中转的段落是交战前夜,初到部队的年轻人戴着防毒面具,在歪折的秃树下荡秋千,远处幽长的士兵们领取水桶、弹药行进于炮火交织的夜色里,增加了苍白、灰暗的临战氛围。在影片的决战部分,装甲车的冲击和土垒爆破、枪弹刺穿人体支撑起的高强度运动,使之前因为冲突未显现、情节点单薄而困乏的观众,重新集中起注意力,故事单线行进、情绪螺旋上升。但类比同类型的《1917》不难发现深层意蕴的不足:缺少留白、敌人的工具化等。
真敢拍,真能拍
看过的人好少啊。绝对是良心战争片了,场面非常真实血腥,服装道具化妆都很考究,完爆国内服装整洁,演员小脸雪白的战争神片神剧。
伊朗电影在亚洲独自一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