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觉得阿富汗战争对美军都是一视同仁的,跟伊拉克一样,直到开始的时候就被小兵一句话惊到,对于战争的质疑:我是陆战队员,我是被训练用来杀人,现在要颁发奖章让我克制杀人,I confused.是啊,有多少大兵在那个地方迷失自我,和平时代对于士兵来说确实是最痛苦的,何况你根本分辨不出谁才是敌人。
从战争跳出来,其实general一直在麻痹自己并且尝试荣誉而退,其实他也悟道了,但是可能也是不逢时,美国已经不是越战的美国了,不是随便相约架就约架的,何况还在奥巴马的治理下。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至于皮特的演技好多人说,感觉是最尴尬的演技了,但是我只能说皮特的兵貌似都是一个制式,可能跳不出无耻混蛋了吧。
但是我就想问除去走姿,谁能讲一个眼睛近闭另外一个眼睛放光的说话?
而且下意识的动作生硬但是却又寓意?
其实我是看到不少导演要表达的意味,黑色幽默了很多东西,ladygaga和奥巴马误机,和在巴士上大兵的放浪形骸,其实说的也很明白了,和平年代政客和将军已经势不两立了,民众也分成两派,中国又何尝不是...客观观影很有必要...
战争机器主要是讲美国前任驻阿富汗美军最高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他是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的四星上将,却因为在滚石杂志发表对白宫不当言论,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一个只喜欢打仗的男人,在阿富汗的重拳出击仿佛打在了棉花上,跟结婚三十年的妻子在一起还不如跟士兵们在一起自然。
战争机器除了布拉德皮特,还有荒野猎人的威尔·保尔特,逃出绝命镇的勒凯斯·斯坦菲尔德,女王蒂尔达·斯文顿,还有最后一闪而过的罗素·克劳。
这些你都认清了吗?
军人的职责是作战,其职业驱动力是获取胜利。
皮特饰演的将军原型Stanley McChrystal熟谙反叛乱战斗,其策略在伊拉克战场也取得阶段性成功。
皮特的核心思路是美军放下戒心与阿富汗平民建立起军民鱼水之情;这个思路的前提是,阿富汗百姓渴求美式民主,更需要美军的保护。
可惜这只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
美国将军政客天真地深信民主自由是普世政治体系,然而并非所有民族都具备发展此制度的土壤,阿富汗也不例外。
阿富汗百姓需要生活必需品:安全;他们不需要奢侈品:民主。
至于安全,美军的介入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对西方的威胁,但是破坏了原有的村落部族间的政治生态,使得百姓生活在塔利班的恐吓之中。
皮特心里其实明白反叛乱作战是一场难以取胜的战斗。
取胜的关键点在于获取民心,而民心的基础在于阿富汗百姓对于民主和安全的追求,只是通过皮特与阿富汗顾问和百姓的沟通,这个假设的基础在阿富汗是不坚固不普遍的。
面临如此巨大的困难,皮特的自大情绪压倒了理性思考,他是个职业军人,他的职业荣耀在于取胜。
需要贯彻作战思路就需要额外兵源,不仅需要美军,还需要盟友的。
只是,为了如此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理性的盟友是否该承担没有回报的成本?
各个利益牵连者是否该为一个人的野心而买单?
全片从里到外都透漏着一股拧巴,连音乐进入都透漏着一股怪异,皮特的表演让我想起12猴子。
但是但是,我真的蛮喜欢此片的。
高完成度,荒诞讽刺中蕴含着严肃的本质。
不过对阿富汗当地人民脸谱化的刻画确实败笔,却也推动了剧情的进展。
这部电影让想看喜剧,战争,政治,剧情的人绝对失望无比,然而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最低限度,比国产片好太多。
不晓得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欣赏导演的幽默。
5分,首先战争和侵略的问题,好莱坞的三观共识还是太肤浅了:因为现在局部战争对抗的都是目前人类最愚昧的那群宗教狂徒,所以从战略的更高明眼光看:美国这个世界警察通过局部战争其实是在促使世界矛盾的生长和消弭。
对于地球上大多数人来讲,不陷入世界大战的凭仗即在于此。
老美这傻大粗也不是每次都愿意干脏活:朝鲜局势就是例子。
【分数范围4-5分】
本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可以用以下两大内容十小点来概括:一、美国的政府和军队都很蠢,不仅蠢而且极其自负:1)美国上下从政客到军官全都活在“美国战无不胜,为野蛮落后地区送去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梦里,而且死都不愿醒过来,完全拒绝承认自己只是一介战争罪犯的现实;2)美国的行政体系和指挥体系也早已僵化,政客和军方互相扯皮,互相鄙视,互相拆台,都认为只有自己在干人事儿,而事实是双方干的都不是人事儿;3)美国的所谓“盟友”只是空屁,没有任何国家愿意为美国发起的侵略战争出工出力,而美国早已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现实,那些政客和军人也不愿意去面对;4)美国军人认为自己很重要,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战争、所为之奉献的事业很重要,其实都是放屁,根本没有意义,他们盲目自大而已;5)尽管阿富汗战争的失败是注定的,但美国高层却拒绝承认这一点,他们总是认为只要换一个将军、换一种方法就可以获得胜利,然而事实终将证明:他们是在做梦。
二、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到最后必然会失败而且只会以失败告终:1)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其本质是侵略,所以它必然会输,哪怕再优秀的美国军人也不可能打赢一场侵略战争,更不可能在侵略中建设一个新的阿富汗;2)阿富汗农民在战后只能靠种罂(那个)粟来维持生计,因为美国资本不允许阿富汗人种除了罂(那个)粟以外的其他任何农产品,最终使阿富汗变成了毒窝;3)阿富汗的民选政府和国家元首只是美国人扶植的傀儡,总统卡尔扎伊面在美国军方跟前就像一个瘪三没有任何尊严,他自然也不可能代表阿富汗人民的利益;4)美国军人以为自己是在和阿富汗的暴恐分子作战,作战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阿富汗的平民百姓,但事实上他们是在和反对美国侵略的全体阿富汗人民作战;5)美国人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只要给阿富汗人建造学校、医院并维护社会秩序就可以得到阿富汗人的支持,但阿富汗人民自始至终只需要美国人滚出阿富汗,一个不留。
以上说的这些就是《战争机器》这部电影在我个人看来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最大的缺点:觉得它好是因为本片真正就阿富汗战争的性质和美国的邪恶本质进行了彻底的反省和直截了当的讽刺;觉得它不好是因为本片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了,又多又杂,光是把要点单独列出来都可以写一篇小论文了。
看到片名,还以为会是一部火爆的战争动作片,已经做好了晃镜头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居然是部文艺片,而且是人物传记,既然是人物传记,必须百度一下这个人的资料,与片子做比对,人物原型是驻阿富汗的美军最高指挥官,四星上将,在阿富汗干了四年,祸从口出下的台。
片子中也反映了他的一些理念,对待阿富汗人,他主张只打击反抗分子,对平民百姓要采取怀柔政策,杜绝滥杀无辜引起更大仇恨,通过增加就业等措施降低阿富汗人的反抗意向,从长远来说,本狼觉得这一策略是正确的,印度和某港都是镜子,两者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对于殖民者已经没有抵触了,反而更加依赖,某港回归之前,谁敢去站中?
打你一顿扔海里去站大海。
回归之后呢?
站了一次还不过瘾,还去站第二次。
英国爹划了条麦克马洪线,啊三就把藏南当作他们的土地了。
阿富汗的地理条件导致了他们不会被彻底统治,反抗分子一转进山区就没影了,剿杀不净。
美军及其附庸狗腿子的开销太大无法长时间耗下去,另外民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也是很大障碍,所以,男猪脚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虽然在努力地培养当地人来试图维持秩序,但是烂泥扶不上墙,看片子里那些伪军,个个歪瓜裂枣半死不活的。
别说对付反抗军保护老百姓了,那熊样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国内方面猪脚也讨不着好处,当家才知道柴米贵,国内的官员早就不想继续增兵扩大开销了,丫的还说要派兵,能对她有好脸色么。
百度上还提到了美军虐囚的问题,这可与猪脚的理念南辕北辙啊。
总评二星4分,片子中多次出现猪脚晨跑的镜头,也许是在暗示他是个孤独的行者,每天只吃一顿饭,喜欢住小房间,说明他性格上坚韧克己,是个硬朗的军人。
整个片子看下来很沉闷,有一些对入侵阿富汗的反思和不同意见表达了出来,毕竟人家是开放的国家,并不要求所有百姓都紧紧围绕在以总统为核心的领导团队周围同发中色论坛
我不喜欢给电影贴标签,艺术创作还戴上标签,是文艺片就必须沉闷是科幻片就必须奇幻是战争片就必须邦邦邦地打吗?
这部片子也一样,每个人都可以自行理解去,但是最大的特点还是黑色幽默,至于好不好笑,我反正笑死了,从头到尾几乎没停过。
当然个人笑点这件事需要讲缘分,尤其是幽默,科研表明幽默的实际效果和受众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语言背景息息相关,很有可能一个让北京人笑到肚子疼的笑话拿到上海完全没用。
所以我只想说,这部剧其实对某一群人是很管用很搞笑的。。。
对于故事主线我也想说几句,很多评论都喜欢说主角被丑化,编剧有左派倾向。
但是能不能冷静下来看看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吗?
那就是逗比,皮特的夸张表演也很配合得很清楚了,就像是说相声的你不能以演话剧的模式登台一样,所以整部剧都不能把表面现象当回事。
它的核心是:现代战争的内核是掺杂着政治上的私人利益以及国家资源争夺战以及其他种种领域的各种影响的,即便我给你设置一个最完美的、最善意的将军,战争也一样会一塌糊涂,因为根本没有人care这个幌子,大人物该咋咋,小人物该扑街都扑街。
虽然整体上显得有点cliche和傻乎乎,但是鉴于我笑得很开心,也就不那么介意了。
评论里很多人觉得黑清教徒一般的将领Glen就是本片的主旨。
真有意思。
导演如果真的是讽刺Glen大概也没必要拍摄那么多Glen的正面内容。
Glen坚持锻炼,Glen试图爱戴阿富汗平民,Glen试图尊重阿富汗当地政权(虽然是傀儡),Glen 尊重和理解每一个普通士兵(尽管不能解决那个confusion)。
之所以加上试图,因为他从没真正尊重阿富汗平民和政府,否则他就会从内心认同阿富汗人说的那句话“你们做的很好,我喜欢你们修的路,可是你们走后我们会变得很糟。
你们走的越晚,我们变得越遭,所以请离开,请离开,请离开。
”导演全部要说的话,恰恰建立在“Glen是数一数二最优秀的将领”这个基础上。
Glen好像一条追逐影子的猎犬一样,跑得越快,越追不上。
美军想在阿富汗完成的目标太多,而这些目标实现的前提是撤兵,这是Glen作为将领唯一做不到的事情。
Glen有个人野心,没什么错的,只是将领解决问题的方式永远是打仗,所以女记者站出来提醒他,你说的都对,但是牺牲是无谓的,因为你没办法修改战争的性质:侵略战争。
你可以扶持起一个傀儡政权,但是你不可能真正让他独立,否则你大半夜跑人家卧室去要求对方同意你的军事行动,对方否决了,对方让你撤兵,怎么办?
Glen对傀儡总统怒吼“领导你的国家”可是国家元首耶,还得听外国将领的话,怎么领导国家?
电影的最后,对Glen的召回更是讽刺,小报作者想揭露的是侵略战争本身的不可胜利,而不是Glen本人的丑闻,而美国国内却只关注到后者。
把Glen换成了Bob,只不过是另一个悲剧循环的开始。
不过无论如何,将领仕途会受到影响,政客手套略然尘埃,美军可能有零星伤亡,美国耗费巨额军费,最后蹂躏的是阿富汗人的家园。
而全剧中西方人从上到下,包括反复强调Badi存在的Glen本人,对阿富汗人都没有真正的尊重。
话说很多对Glen的评价换成日军和伪军岂不也完全成立?
日军在中国也搞了不少建设,所有的扫荡都可以解释为狡猾的游击队,那么是不是一部反映日军的失败的电影,也是左胶抹黑我们的土肥原大大?
很多日本侵华将领可不都是抗日神剧里描写的能力那么不堪。
他们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军人,可是踏上了侵略这条路,他们注定无法取得胜利。
不过日本相对美国可能更容易取得胜利,美军始终扭扭捏捏的不愿意像昭和日本那么没人性,总是要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选政府(尽管美国人很崩溃的是:民主无法赐予,当地根本没有民主的意识)。
最后拖了八年造的孽真的比日本少多少吗?
日本至少在台湾和朝鲜半岛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这句话绝对不是给屠杀原住民、强征慰安妇、强征战争劳工、抹杀当地文化和皇民教育洗地)。
1.Rolling stone:Never afraid to get his hands dirty.2.Rolling stone:"A good leader lives by a set of rules.A great leader knows when to break them."3.Glen:Not making sense is a luxury I can't afford.Lives depend on it.4.Rolling stone:I really can't tell you why these guys so loose in front of me.Or why Glen let them get so loose.I can only put it down to hubris.5.Glen:In this scenario,ten minus two equals 20.6.Tilda:It is my job,however to ensure that your personal ambitions are not entirely delusional and do not carry with them an unacceptable cost for everybody else.7.Rolling stone:I used to think that went gray because they had stressful jobs with stressful decision to make.Now I think it happens when men start to feel in their bones that the great moments of their lives might not turn out to be quite as great as they'd always hoped.When the real wold stars creeping in.What seperates the believers like Glen from everybody else is their ability to block this real world out.Some people call this insanity.8.Win is about endurance.9.Glen:"You can't make an omelet without breaking a few eggs."10.Glen:I do believe I'm finished.So do me a favor,and be lovely to one another.
其实拍的相当沉闷,要不是平时对国际政治稍有兴趣而又恰好看了21年阿梅利卡在阿富汗撤军仓皇逃窜的样子,可能不一定有兴趣沉下心来看这么一部片子。不是寻常重视场面的战争片,更多是对各路挑战的思考,有意思的是大家都知道要怎么做,可就是没人这样做,想努点力的将军还被军工复合体的说客们疯狂掣肘,让总统把他压住,最后只不过是想找个人背锅而已,军工复合体挣到了大把票子(900万美元买6只羊,羊还连根毛都没看到),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皮特玩脱了,看了几部网飞,有钱没运气的主儿
虚幻的英雄主义
耐着性子看完了大小眼公鸭嗓的peter 大叔扮相……
皮特成功将美国"特战沙皇"演绎成了一个穿越的古怪斯巴达人,演技做作到心碎。
看完才想起皮特来......
理想主义军人梦的破灭,片里那个困惑但又大杀四方的黑人士兵是将军内心的映射,但是...都能做到米国战区统领的人,玩政治应该也不会差吧,片里介绍了一圈他各怀专技的团队成员,但影片没太多展开,减分项
为奈飞的口袋心疼,但选到这样的剧本眼光也是有点问题,编导一体无疑把保险丝给拔掉了,皮特游走在灾难边缘的演技更是雪上加霜。后退一步讲,本片其实是可以挽救的,滚石记者这个角度真的挺精彩,无奈被导演当成披露主旨的旁白使用了,整整两个小时看一部让人笑不出来的喜剧,确实够呛。
四不像了。。
赞!
过于皮特了,故事有点像坏人的自传
一般
We're gonna liberate the shit out of you.
古天乐教你学管理
视角在类似题材中并不多见,编剧不太行;皮特"演技浮夸",一方面可能因为他很想把角色演得不像自己,另一方面可能这个人物本身就有点儿二得不太好捉摸,不知道皮特乃至导演自己捉摸透没有;关于美帝战争和政治反思,您腘的爱腘小将们以其智力和德性的水平,大概又看high了。
以为会有亮点,其实并不。
反衬拉塞尔克劳!
以为人人都能拍出一部《阅后即焚》么
皮特塑造角色能力真挺强的...
even worse than I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