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验室的一群适婚年龄的年轻人一起看了这部电视剧,感觉顾小西和何建国之间的矛盾很真实,很尖锐。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其实现在在城市里存在很多,将来也会很多,但这些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
电视剧里最后给出的解决方式过于理想,现实远比理想要残酷的多;很显然,编剧想不出最好的解决方案,那就用一个皆大欢喜的收尾来完成。
我们大家都给不出最好的答案,现实的残酷每天依旧在顾小西和何建国之间上演着。
真不容易,这么久远的剧都被我翻出来了。
中学那会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印象特别深,后来想起也只觉得可能是因为刘若英吧。
再看才发现,这剧的摄影简直神奇,几乎全片暗暖调,生生用色调把你拉入戏,非常非常舒服,感叹那个年代竟有这么高级的审美。
现在反而总是那几种硬生生的假胶片风,看多了油腻得慌。
不过国内影视始终那么爱找南方人甚至台湾人来硬演北京人,学京腔,实在看得很尴尬。
虽然但是,梅婷刘若英这种神仙双女主,啧啧。
观后感:1.凤凰男宇宙最恶心。
2.素质让人舒适,多读书有文化很重要。
3.一切甘做直男癌帮凶的女人都是活该。
4.倒退15年,那会儿还挺敢拍社会矛盾的,虽然此片三观不正。
不喜欢的电视剧不说第二遍,本来是习惯的,不过《新结婚时代》例外,因为它居然白痴到能把一个普遍的社会矛盾用“真善忍”来解决,比我最初预料的将心比心还跌眼镜。
主人公之间最初的争端就是给家里钱的问题,男主人公幽怨地说出“就是没有钱才会如此”的普遍真理,因为共鸣让我引出工薪族一切为钱的感慨,可是到了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啊?
男主人公家庭负担二个外来孩子在北京念书的全部费用,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如果算上自己的双胞胎就是四个孩子,再加上女主人公老爸二婚媳妇带来的那个,就是五个孩子,还不包括男主人公负担哥哥重新考学的费用——叫声我的天,就算是皆大欢喜也没有这么离谱的吧?
多少人都有类似家庭问题,如果能用这种简单方式解决?
那问题还叫问题吗?
当然,肯定有人说,那位男主人公已经升到了技术主管的地位,自然薪水上涨,负担这些费用可以不成问题了——那么它想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不食人间烟火的言情剧,还是深刻反映现实问题的家庭剧?
有几个家庭能达到电视剧里的生活水平,一个男人通过一次晋升就可以负担五个孩子的教育费用?
(还是在北京)用最没有浪漫细胞的老公的话说:这男人以后肯定会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没办法,对浪漫的人,看到的是主人公弹琴、背楼梯的罗曼蒂克,对不浪漫的人,看到的只是沉重的负担不断下降的生活质量。
如果一切可以这样顺理成章,主人公们最初的所有争吵岂不都是一种矫情——相当于把所有因为此类问题吵架的家庭都等同于矫情。
你编剧的人没法解决金钱和感情的矛盾,就不要把问题提得那么现实和赤裸裸,等到大家都有了代入感,都产生了共鸣,然后突然抛出一个完全不搭边的解决方法,未免太欺骗人了。
另一个让人无法赞同的是对忘年恋的处理,三十岁正当年华的小夏似乎顺理成章地嫁给了六十多岁的老教授,大家都觉得这是非常合适的,然后主动放弃财产继承。
还是没有浪漫细胞的C的话:这女人算是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
我承认,我不纯洁,看到这里第一个念头就是:三十岁的女人,她熬得住吗?
应该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甘于把二八年华奉献给八二白发,还会认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这是个城市女人,编剧会忍心把她给了一个心脏不好的老头子,不做任何心理分析,还让她感激涕零?
分明是忽略了农村女子也应该有自己的“乡村爱情”,一方面用男主人公的表现说明城市农村都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让三十多岁离婚的农村巧手媳妇嫁给六十多岁的城里博学教授,还觉得这是让农村孩子能接受城里教育的最好途径——果然双重标准。
恋爱的时候我们都不懂,觉得有爱情就够了,有共同的价值关,两个人在思想上能沟通,这样的婚姻很美!
其实不然,因为婚姻绝没有那么简单!
门当户对是老话,老话有老话的道理,年轻的人是年少轻狂,觉得自己能解决这个矛盾和问题,其实不能!
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这些都是现实的生活问题,婚姻是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生活,这些差异就会凸显出来,有的甚至无法调和。
没有足够胸怀、改变自己的决心和能力、承受委屈的能力,当然还有很深很深的爱,就选择一个相爱的,并且门当户对的人去结婚,这样幸福的概率会大些!
这个电视剧有点极端,不过呢却很现实,看得人心里很纠结。
新结婚时代。
作者写过牵手,一桩小事,写来长篇。
到了离婚结婚,分别冠以中国和时代的修饰,猜不透葫芦里的药。
时代感的婚姻?
总结为城乡差别,着落在历史推移,是个答案。
但古人定了规矩,门当户对,不比这个浅薄。
古话放在现时代来演,旧酒新瓶,照样可以喝高。
刘若英演的北京女子,远远看着不敢认。
结尾的忏悔回忆,知识决定命运,抓阄操纵人生。
婚姻结了离离了结,只写在两张纸上,轻飘飘的儿戏。
用时代找藉口,结婚有望,幸福可期。
正赶上父母来上海期间和他们一起看 感触真多演员演得都很出色,比很多故作矫情的电视剧好多了我只想说一点,我个人认为,剧中有把农村人的形象丑化了的痕迹,我觉得剧中表现的何建国的父亲不能代表所有的农村父亲,连我父母看到因为盖房而引起争执那段的时候都直摇头,我自己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剧本作者把一个看似合理的原因给强加在了农民的头上,不错,农民是在现代化方面比城里落后,但是,农民的落后体现在知识上,并不会体现在待人处事上面。
也许作者是需要一个这样不讲道理的人物,但是对于人物不讲道理的原因却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所以就把这么一个屎盆子给扣到了农民的头上... 里面有很多台词让人印象深刻:顾小西对简佳说,如果我们何建国不是生在农村,他就是十全十美!
特别不喜欢听这句话,生在农村难道是一个人的缺点和耻辱吗?
顾小西对简佳谈女性的择偶标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这话真够绝的“你嫁给了他,就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确实,婚姻是需要“门当户对”的。
但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婚姻从长远来看还是两个人的事,所谓的门当户对不是说物质上,而是说两个人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基本上要一致。
看王海鸰的这部新作<<新结婚时代>>的时候,总是想起她的另一部作品<<中国式离婚>>.她的<<中国式离婚>>我是先看的书,后看的电视剧,一部社会伦理片,讲述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在婚姻契约下夫妻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两个人没有爱了就选择了离婚.而<<新结婚时代>>则回归了婚姻的本质:因为有爱,所以本片顾小西与何建国最终又走到了一起. 如果只有顾小西与何建国两个人生活,也挺幸福的,两个人,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的过小两口的日子.但现实就是现实,世界上不可能就你们两个人,那只出现在童话里,故事里.就象顾小西母亲说的:“在他们看来,你嫁给了他,都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我觉得这也是<<新结婚时代>>的很重要的一个看点. 不得不承认城乡还是存在差距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必然会有不同的观念,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顾小西与何建国总是有争吵,有矛盾,有误会.各自的家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一波一波的浪花正是"全部社会关系"中的一个表现.可能我们都希望有自己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婚姻天地,但生活不是,婚姻不是.婚姻的大部分的问题几乎都根源于"社会关系",不断地有矛盾,才有了不断地去沟通,去交流,去化解. 婚姻,系着对对方的爱,忠诚,还有,责任.在现代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放任与传统,忠诚与背叛的年代,"婚姻"这两个子又意味着什么呢?
前几天看见很平常的一句话,"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当时心猛地沉了一下,问"是吗?
"现在我还不清楚,还是不愿承认呢,我也不知道.如果是,既然喜新厌旧,那和一个人结婚,然后过一辈子,算是什么呢?
既然喜新厌旧,那,婚姻,难道真的是充满人性化的东西吗?
如果"充满人性化","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婚姻的一夫一妻制岂不要改?
剧中涉及到婚外恋,简佳与刘凯瑞,简佳的虚荣心挺强的,说是是爱一个已婚而且有孩子的男人刘凯瑞,但我觉得不现实,已婚,有孩子,有家庭,不可能离婚,这样的一个男人,说"爱",那爱的成本也太高了,现实中有这样的傻瓜吗?
只仅仅"爱"?
刘凯瑞呢?
根本就不可能离婚,这点他很聪明. 世界上迁移成本最大的其实就是婚姻,相信聪明的男人都明白.希望已婚的男人珍惜自己的婚姻,好好地经营自己的爱. 另外,不太喜欢编剧的安排,就是顾小西母亲的过世,促成了顾小航和简佳,顾教授和小夏,总感觉有点牵强. 总之,不错,很现实的一部片子,令人深思!!!
2007年06月29日 星期五 12:31 明天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了,要去无锡参加一位大学校友的婚礼。
对于我来说,这个月过的很平淡,而对于要做新郎的他来说,这是最兴奋、最激动人心的日子。
本来他是邀请我做伴郎的,被我婉拒了,因为我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不能衬托出新人的新气象。
我对他说,不做伴郎,要做就做新郎,哈哈,幽他一默。
但婚礼我还是如约而至的,可以沾点喜气,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放过的。
好朋友对我发问,最近为什么空间很“空”,为什么不写点东西。
在此回答:可能是最近比较懒,懒得动脑筋去思考,很多话都到了“喉咙”了,又咽了回去,不愿意形成文字,也许是受到百度“删除风暴”的影响吧。
这几天在看连续剧《新结婚时代》,觉得不错,比较能够反映现实的婚恋状况,本来准备写篇观后感(影评就谈不上了),但一个懒字顶在头上,就不想写了。
在网上找了篇影评的片段,贴在这里,供君愉阅。
正好是在校友婚礼的前夕,愿他们新婚幸福!
愿所有有情人都能相伴终生,不管是相敬如宾,还是磕磕绊绊,就像穿鞋子一样,自己觉得舒适就行。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新结婚时代》。
它说的其实是婚姻需要理解,宽容和宽恕。
婚姻,是需要门当户对的。
这是普遍得出的结论。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问题,是两个家庭乃至社会关系的婚姻。
差距太大的家庭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何建国和顾小西离婚了,不是因为不爱对方,而是因为两个家庭观念的不能融合。
高素质却有些冷漠的城里人和封建贫穷的农村家庭的结合,种种矛盾使得婚姻不堪重负。
但是,《新》要说的,并不是婚姻在现实面前有多不堪,这只是大多数懒惰不愿付出努力的人们的借口。
顾小西(刘若英饰),父亲是大学教授,有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学生,母亲是外科主任,还是北京市的大医院,其手下都是留英博士;何建国,不知名的农村,比目前一般的农村还要落后,落后到回一次乡需要几个小时火车,几小时汽车再加上几小时农用车来回折腾。
这样的两个家庭原本就很难相互理解,顾家自然高高在上,以至于何家封建和俗气的举动显得加倍地卑微。
这也刺痛了何建国(郭晓东饰)敏感自卑的自尊心。
因此,他要不顾一切地维护家人,维护的也是自己的尊严。
这种维护,对顾小西来说当然也是一种伤害。
终于,在顾小西的母亲去世后离婚。
都市人太大的压力,太多的冷漠,以至于,对至亲都下意识地用了一种市侩的眼光去衡量得失。
每个人都用收支平衡的眼观去期望生活。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何建国觉得自己没了自尊,觉得顾家看似有礼貌的冷淡深深的刺伤了自己的父亲和家人,自己的哥哥进京顾晓航却只介绍了一个民工的工作,看着家人的委屈和在大城市里的卑微,何建国感同身受并且把责任加诸到了顾小西身上。
顾小西也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用青春年华跟这个没钱没出身没地位的农村小子,一开始便觉得吃亏,后来为了何家,出钱,出力,甚至拜托母亲给何家远得不着边的亲戚治病,因为何家村极差的条件习惯性流产,因为何家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一切的一切,怎么算得清楚收益和支出?
爱情,婚姻和生活哪里能适用经济学的公式?
尽管不愿意承认一个俗套的桥段,但是人很多时候是犯贱的。
拥有的时候不知珍惜,失去了又念念不忘。
离婚之后的顾小西和何建国都平和了许多。
也许人需要在真正的痛彻心肺之后才会懂得反省。
顾小西开始温和友善,从对保姆小夏的方式可以看出,也许开始知道了人需要的更多是尊重,心灵上的得失,而不是那么明确地计较物质的得失。
何建国也开始能说出自己作弊获在自己和哥哥只能供一个念书的情况下得了读大学的机会,这种坦白也许是一种克服了罪恶感和自卑的信号。
何建国说他偷走了他哥的人生,并切一直在受罪恶感的煎熬。
小西说“抓阄的事不要告诉你哥了,我们不能为了坦白的解脱,而把痛苦加诸到他的身上。
”我很感动,成长的标志是,懂得生活不是戏剧,保持沉默很多时候也需要勇气。
最后,顾小西何建国还是复婚了,一切的冲突和错误只是要人们学会如何去容忍和宽恕。
最后何父也放弃了要报孙子的想法,对小西说要是想要孩子,把他哥的小孩过继一个给他们。
其含义是他们放弃了根深蒂固的坚持,连粗俗固执如何父都可以懂得了理解。
放弃一些伤人的固执,修正自己去适应生活。
我们都不应该活得那么自我和偏执,这才是人生的哲学吧。
婚姻和恋爱不一样,婚姻是过日子,一天天,一年年。
一边磕磕碰碰一边学习相处,如同小西和建国,还是几十年相敬如宾,如同顾家父母?
每个人的追求也不一样,有人要的是富有,比如刘凯瑞,一个生意人的爱,能给简佳物质买到的一切,除了婚姻和家庭;有人要的是温暖,比如简佳(梅婷饰),还你房子钥匙和车子钥匙,从豪宅搬进平房,6年的青春换来物质却没有温暖;还有人要的是感情,比如顾小航(吴健饰),大男孩,英俊,阳光,出身良好,他对母亲说一切冲外在条件来的,一个都不要,最后真正找到自己的红佛,简佳。
没有人不面对生存的压力,但是别把压力发泄给家人;没有人可以逃离世俗的计算,但是不要用经济学去衡量感情;没有人不犯错,原谅了就不要旧事重提;没有人完全属于另一个人,所以不要妄图束缚你的爱人。
理解,宽容,宽恕。
很简单的词语,我们却要用一辈子去学会。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
从假期到现在,整整把这部片子看了两遍,片中反复强调了“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结婚不是俩个人的事情”等等观点,我倒蛮赞同刘若英自己的理解,就也作为我自己的现在的观点。
小西自述:两个人结婚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还有朋友、亲戚等,婚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结婚要门当户对,但我所理解的门当户对并不是有没有钱,而应该是生活价值观对不对。
最初被这部电视吸引是因为有刘若英,换台时偶尔扫到了一眼,看下去便欲罢不能。
其实剧情很简单,甚至简单到琐碎: 小西一个高知家庭的女孩子,有爸妈宠着,父亲是退休的中文系老教授,母亲是北京某医院的主任医师;有老公爱着——何建国,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出生在贫穷的山东沂蒙老区何家村,但为人细致体贴,用小西的话来说就是:“他要不是生在农村,他就十全十美。
”就是这样般配的一对,却因为各自的家庭每天几乎都在吵闹中度过,甚至,闹到了离婚。
顾小航,小西的弟弟,一个在家人眼中长不大的小男生,片中他与姐姐小西的同事简佳,一个有着六年复杂感情经历的女人之间的感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他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爱情最终被大家所认可。
还有一对人的感情,小西小航的父亲,再他们的母亲去世后在小保姆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产生的本能的依赖,也甚是感人。
以前总是很天真,以为爱情就是你爱他他爱你,别的人怎么说怎么看和自己无关,慢慢的长大,才逐渐体会到个中含义:婚姻,若经营的好,那会是爱情的延续;如若经营的不好,那势必是“爱情的坟墓”了。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
很久没看连续剧了,特别是国产连续剧。
一来好看的很少,二来很早就失去观赏超过16集以上电视剧的耐心。
如果不是因为鄢泼,《新结婚时代》可能永远都不会列到我的观赏名单。
这么说来,爱屋及乌还是有好处的。
理智点说,这个剧稍微细腻了点,有些情节显得拖沓。
可我是情绪科动物,从第一集开始,便被这个剧的情感所牵引,然后欲罢不能。
高中时写过一篇2万字小说,讲的便是爱情和婚姻。
当然现在已经不能看了。
不过里面有句话,到今天我还觉得写的很好:“仅有爱并不够要求幸福。
”这句话也许能说明点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小西和建国是相爱的,可他们的婚姻却不幸福。
两个家庭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彼此沟通的隔阂。
再加上点天灾人祸,再好的感情也都磨没了。
在屏幕前我为他们的甜蜜而微笑,也为他们的争吵和误解而难过。
我想,这片子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情感的真实吧。
许多人都可以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生活和过往。
简佳和小航的爱情,多少有点理想者的味道。
简佳的故事现实里很多。
可现实中的简佳们却太难碰到一个小航。
我不相信有人可以对女人的过往全然不计。
即便有爱,也很难。
还好镜头止于他们结婚前充满憧憬的样子。
如果继续描写他们的婚姻生活,那往往就是另一种悲哀。
感情渐渐转淡,生活琐碎逐吞没激情。
会争吵,会揭旧伤疤。
然后和好,却开始有裂痕。
直到完全破败。
这就是大多数的现实。
片子看到结尾时,我哭了。
这并不是个悲剧,可就因为结局太美好了,才让内心产生反差。
顽固的农民父亲突然开窍了,不孕的小西也生了孩子。
这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却是微乎其微。
可电视剧是给大家看的,给人们一丝希望,好去相信,问题是存在的,而前途是光明的。
毕竟无论如何,生活仍将继续。
就象即便婚姻有失败的可能,也无法阻止那么多相爱的不相爱的人投身其中。
《新结婚时代》今天终于看完了,一部老片了。
热播的时候总没那个闲工夫看,一直记得茶吧里,密斯陈推荐我看这部剧,当时不算太理解,婆婆妈妈的东西一个男人也会喜欢的?
白金剧场每天上午放四集,很过瘾地看完。
终于理解为什么会火热了。
也终于理解一个大男人为什么会喜欢了。
因为太真实了。
真实得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
确切地说是每个在婚姻里和即将进入婚姻的人都能找到共鸣。
所谓“门当户对”,虽说是一句古训,到今天,到走进婚姻里,才明白,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新》就是这句话很好的一个诠释。
在今天的现实婚姻里,门当户对其实就是要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
何建国和顾小西原本只是单纯的相爱。
不顾世俗的反对后结了婚,可是从此就开始了大战。
一个农民儿子和一个城市里知识家庭出身的小姐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艰难。
这个农民儿子重情重义,以孝字当先,一碰上自家的事儿就变得言听计从,没了原则,让城里小姐如何也理解不了。
于是,围绕着许许多多的家庭琐事,两个人及两个家庭都陷入了战争。
其实,我想,大部分看这部剧集的人都会和我怀着同样的心境。
都会在里面对照着自己的生活,我也找到了很多自己在婚姻里相似的问题。
所以,因共鸣而随着故事情节感动着,悲喜着。
想来,这到底还是电视剧,尽量地还原真实,但还是高于了真实。
看到最后一集,大家都很开心了,何建国和顾小西从离婚到分离后的冷静,终于解开了心结,达成了生活细节的共识。
复婚的复婚了,新婚的新婚了,再婚的再婚了。
皆大欢喜。
这样的安排,我想编剧和导演都是为了照顾观者的心情吧。
抑或是中国式的喜剧才让人欢迎。
这也罢了。
可最后一行字的结尾让我一下了倒了胃口:一年后,顾小西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
天啊,这是多么地喜剧啊。
因为顾小西习惯性地流产,因为她有可能不能生育,农民的家庭在原本感情破裂的两个人面前表现出了强烈的不能接受。
这也是两人离婚的一个原因。
可这最后一集,已经皆大欢喜了,还要再添上这么一句。
这虽迎合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的心理,可也最终代表了编者的一个态度:婚姻里不能没有孩子,只有生了孩子才是成功的婚姻。
我想,假如顾小西真的就不能再生了,然后领养了哥哥家的女孩,一样地能够和何建国能够天长地久,那才算是爱情的伟大,那更能体现爱情在婚姻里重要的作用。
可是王海鸰老师,您没有这样安排,您安排了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结尾。
可是,再仔细地想想,也许您是真正正确的,婚姻真的不是爱情啊!
越看越来气,越看越烦躁的一部剧,恋爱脑+凤凰男这样糟心的组合,最后结局还强行he。
我记得刘若英话很多,郭晓东家很穷
我爸我妈的故事现代版兼帅哥美女版
复婚差评!
从这部剧中唯一学到的择偶标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
郭晓冬真不错,就是我喜欢的型。
不好看 总觉得看的不是电视剧是电影啥啥的=。=
最糟糕的婚姻示范
嫁给农村人,等于嫁给他背后的一大家子亲戚
【叫我被包养的三年】【主任,我们这是卖书还是卖春啊】
剧情有些离谱,这样的男方家应该离婚
这种烂结局还8.0, 0x年的豆瓣真宽容
刘若英的顾小西。。一个台湾女人完全演出了北京姑娘的范儿。。无话可说!!
很少看内地剧,这个挺实在的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子的事。。。是两家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电视结尾安排的皆大欢喜,幸福,在路的尽头都来了。呵呵,感觉编剧有点白痴!
渣男贱女的爱情故事
现实的剧情,冲突的文化,完美的结局!就是不理解为啥一定要让小西的妈妈去世?建国的哥哥真的很不错,接受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家庭,一个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故事。喜欢刘若英的小脾气,喜欢梅婷的漂亮!
寒假里和爸妈一起看的。。看完后我爹最大的感触就是找女婿得慎重...--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m_BwvWb4Xk&list=PLQFJsLVkmUVAZyNCjj6V6MXK3LDiDiByD
强行大团圆,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