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搭火车回家的时候看的是小偷家族,因此对日本电影有了一定的好感。
这次车上看了这部家族之苦2,一样是日本电影,一样是描写家庭的,一样对人物的感情有这极其细腻的描写。
非常值得欣赏的一部电影。
全篇充满了日式的幽默,各种有趣的桥段充满了影片。
但同时有着深刻的思考,关于家庭,关于社会,关于人生。
是一部有趣又有意义的电影。
影片中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人物的表情,小动作,说话的先后,每个人的性格就描绘出来了。
各有不同,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刻画,有优点有缺点,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影片的发展是由一件事情开始的,老爷子不愿意上缴驾驶证,家人担心他却缺也劝不动他。
影片到了最后,问题也没有解决,但这个时候,观众并不会过分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一个大家庭,人和人之间,必然有差异,必然有矛盾,但只要家人之间是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这就依旧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本片片名为家族之苦,表面写的的是苦,实际上展现的却是家人之间温馨的日常。
日本关于家庭的片子貌似挺多的,可能也与日本目前人口负增长有关,政府大力鼓励生育。
就算在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多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养孩子,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这是值得尊重的,但拥有一个大家庭,拥有关心自己的亲人,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日本2017年喜剧《家族之苦2》,导演是86岁高龄的大导演山田洋次。
日本有句老话叫一生悬命,翻译过来就是拼命的意思。
这么大岁数了,还那么拼,让大把虚掷光阴的我实在汗颜。
日本人拍的喜剧也看过不少了,貌似只是生活中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点滴,没有国产喜剧的生动洋溢的喜感,更不用说没心没肺的无厘头了,都说日本人没有幽默感,大概确实吧!
不过,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
音乐久石让,从配器及作曲风格上,明显与前不久看过的《明月几时有》的节奏近似,片尾一段,让人如躺在一条晃荡前行的小船上,促人奋进。
第一部的故事聚焦在老两口的婚姻关系上,这一部聚焦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上。
第二部中,父亲六十多岁但依然开快车,而家人为了安全想尽办法要组织父亲开车,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围绕着这一主要情节线索,捎带着描写了儿女们的生活,而着重表现了父亲周造的老年生活。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物都发生了转变,家人之间再次和解。
这个转变和和解的过程过渡的非常自然,既有家庭剧的温馨感,同时也并不让观众觉得寻常和无聊。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节上非常集中。
明线是劝阻周造开车,暗线则是作者对老年人的老年生活的同情。
很多情节的安排都是围绕着老年人甚至独居老人展开的。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也是作者对于日本当下的社会问题,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照。
在日本有很多继续工作的老年人,他们因为不想被社会抛弃,不想接受国家的补助而选择继续工作。
丸田正是如此,很具有日本老人的代表性(至少是我认知中的很多日本老人)。
周造开车开了三十年,但因为现在年龄大了开车总是小磕小碰,所以家人觉得危险便不让他开车了。
这是因为老年造成的。
但他不服,还要开车载着佳代去吃天妇罗,并在路上意外遇到了老同学丸田。
周造年轻时嫉妒英俊受欢迎的丸田,看到他老年落魄的境遇后,明着感慨,却暗地里嘲笑。
虽然如此,还是因为丸田会回忆年轻时的学生时光。
年轻时无论什么都是美好的。
宪子和庄太去看宪子的外婆,揭示除了宪子父母离婚又各自独居的生活现状。
因而,这部电影虽然看起来讲了很多人各自的故事,但其实都是围绕着老年人这一主题展开的。
尤其电影一开始,周造不想跟家人一起生活,甚至想租独身公寓出去住。
而同学丸田正是住在独身公寓里,孤独终老,死在周造家甚至还是更幸福的。
因为这件事,周造在电影结尾感慨自己是幸福的。
人物发生了转变。
因而,情节看上去散,但实际上是集中的。
有点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故事上的跌宕起伏和出其不意。
影片没有刻意的描写家庭的温馨,而是有明确情节线的,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表现人物关系。
虽然是家庭剧,但并不是描写寻常的家庭生活。
写作者自己可能会觉得很有意思,但看的人会觉得平平常常,或许还会觉得故作高深,无病呻吟。
人们走进影院是渴望看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在情节的设置上,还是要新奇,要能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
这部电影就是如此。
其实单捋情节线,会发现故事还是有点狗血的。
一直在出轨边缘疯狂试探的六十多岁的老爸,突然死在自己家里的高中同学,非要去看极光的老妈等等。
这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但并不代表这就不能表现生活。
首先要让观众爱看,然后才能传达价值观。
这部电影就做的很好。
情节单独看很狗血,但时不时用家庭中猝不及防的幽默打破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并且再加上演员的表演,导演娓娓道来式的拍摄手法,以及有生活之感的画面,观众便会被带入到情景中去,愿意相信这就是家庭生活了,而且是温馨的家庭生活。
此外,细致的家庭生活的描写和人物情绪的捕捉也功不可没。
人物真实了,故事便真实了。
影片也没有让人物通过台词,或者通过闪回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关系和过往矛盾,而都是在情节中展现出来。
随着情节发展,在人物看似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中,家庭关系,人物性格等都被表现了出来。
平滑过渡,毫不突兀。
相比之下,很多人会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而可以安排情节,这样的情节往往是跟情节无关的,无聊的可能性居多。
在这部片子里,我认为也有这样的情节。
比如成子的女儿去买钢琴的一段,我便觉得有些多余。
人物都有弱点,但并没有用大开大合的情节来表现。
周造的出轨,对妻子的漠不关心;大儿子幸之助与父亲一脉相承的大男子主义等,都是角色身上的缺点。
在表现这些缺点时,通过情节的进展不动声色的表现了。
同时,人物的悔过也过渡的很自然而然,符合人物的性格。
而并不是很多剧里,一定要让人物失去个亲人才意识到亲人的重要。
但其实,整部电影里,人物孤光只在主角周造身上展现的最明显。
人物的对话很有戏剧性,并且没有废话。
看似平常的对话,但却非常戳人,很有戏剧性。
虽然是描写家庭生活的电影,但基本上没有水词儿。
即便是几处跟主要情节无关的对话,也让人觉得很温馨。
比如大嫂去看歌舞伎表演,幸之助跟两个儿子打电话抱怨的对话,跟情节无关,但很有趣味。
这也是这部电影不无聊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即便是描写家庭的剧本,对话还是要用戏剧语言。
不能通篇的“你吃了吗?
”“我吃了”。
电影中还有一处处理我很喜欢——关于人物间发送信息的处理。
关于这一点很不好处理,因为人物就是低着头发信息,那能有什么看头呢?
这部电影中,在信息对话过程中,加入主人公工作的场景,这样既不枯燥,有不浪费镜头。
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很好的家庭电影,形散神不散,编剧技法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因为带有浓烈的日本风格,无论是语言还是幽默之处,如果要改编,一定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和语言环境,否则便会水土不服,不伦不类。
就像黄磊的《麻烦家族》一样。
由此可见,编剧的工作至关重要,改编更难,可不是简单的扒词那么简单。
身处幸福中的人大部分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就像你问一个精神病人有精神病吗,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幸福是一种唯心的、细碎的、慢慢沁润的、层层叠加的纯粹情感需求,是灵魂的温度欲求,同时也是易逝的,稍不留心就像拂过身体的清风转瞬不见,小日本的这种家庭电影一直都注重慢慢烘托这种细腻温润走心的感觉,影片通过一些不相干的但巧妙安排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的冲突对立,构图的明亮色彩、有意思的人物对白慢慢融合成一个大的电影主题,观后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说实话我是被苍井优这个演员吸引进来的,看了半天才发现和苍井空没什么关系,但电影还是挺好的。
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家庭的一个早晨,老爷子也就是男主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二女儿和一个小儿子,也都结婚成家立业了,面对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大家早起的早起、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大儿媳忙着做早饭照顾家人,老爷子忙着趁早上锻炼身体的时机泡妞,还喷香水,老太太忙着报旅行社到北极看极光,对老爷子无所谓,知道老爷子年龄大了,也干不了什么了,不服老而已。
大儿媳发现老爷子因为年龄大、反应慢又把车刮擦了,十分担心的告诉了大儿子,想让老爷子把驾照注销不要开车了,但由于怕惹老爷子不高兴谁都不敢说,于是决定让妹妹也就是二女儿劝说老爷子上交驾照。
二女儿和女婿商量了半天也不敢说,刚好弟弟也就是老爷子小儿子在家里修理钢琴,于是又把劝说的任务交给了小儿子和小儿媳。
不出意外果然受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一眼就看穿了几个儿子和儿媳的心思,并且坚定的表达了自己必须开车的意愿,还说家里亲情冷冰冰,事情到这也就僵在哪了。
老太太自己去北极旅游看极光,剩下老爷子一个人高兴了,可以无视小辈意见肆无忌惮喝酒、泡妞、会朋友了,开车拉着新结识的红颜高高兴兴去吃天妇罗,路上遇见了30多年没见的同学丸田,同学境遇不太好,70多岁了还在在工地干活,正在吹牛车技好的时候结果一分心出了追尾车祸,幸亏新结识的红颜比较机灵,用现金安抚对方司机并了结了事故。
老爷子通过同学会找到了丸田,拉着丸田在新结识的红颜店里喝酒,回忆过往心里非常高兴,酒也喝的尽兴,天也晚了同学也回不去了,于是邀请丸田在家里留宿,结果同学丸田心脏病发在幸福中死去。
吓坏了第二天要开家庭会劝说老爷子放弃开车的全家人,在如何处理死去的丸田期间又闹了很多笑话。
老爷子决定去殡仪馆料理丸田后事,觉得只有一个人去送行丸田很凄凉,商量来商量去只有小儿子和儿媳愿意陪同,在这一点上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人挺有意思,好像人的生存和死亡只是在世界上不同的环境罢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在殡仪馆大家庭的小辈却全都来了,影片至此把所有不相干事情全都汇集到了一个主题,通过在丸田的棺木中倒满白果,火化的时候噼啪乱响这种诙谐的情节安排,用欢乐去送别悲伤也是绝了。
观影结束后心里留下的淡淡温暖犹如冬日阳光。
挺好。
第一次BIFF抢票,很顺利抢到了《家族之苦2》很靠中间的位置,很开心。
上来作为家里最大长辈的爷爷周造就要当一个固执的老司机,把家里的车蹭得伤痕累累。
大儿子一直想动员全家人劝服老爷子别再开车了。
但老爷子坚持要开车。
(这我就开始要想歪了。。。
)最后还是无疾而终。
前半部分,就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服老的故事,家里的小辈也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但又不知道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管束曾经是一家之主的父亲。
于是大哥推大嫂,大嫂推二姐,二姐推小弟,小弟推弟媳。
一家子最后没人能劝得动老爷子。
老太太呢,为了要在有生之年见一次极光,直接就去斯堪的纳维亚了。
故事中段,周造遇见了自己的中学同学,七十好几的人了,还要穿着荧光服,在街上疏导交通,不知道周造心里有没有一点骄傲(至少自己比人家境遇好),我想了一下,可能是有的。
他曾经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嘲笑的这个人,曾经经营过一家大厂,后来生意惨淡,看来是关门大吉了。
但是他们曾经喜欢过的一个女生,当年却是下嫁给了这个同学,当然后来也离婚了,这还是让人有些感慨的。
没错,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是有很多人说,这种情节似曾相识。
很多人都在评论的时候说,啊,用了好多老梗,没什么新意之类的。
但这种生活化的电影本来就是应该有一些让你感觉发生过的情节,这样才能赢得共鸣。
我一个快三十岁的人还会感慨,为什么当年那个长得好看的妹子最后嫁了一个长得像杨臣刚的人,后来,又离婚了。
我始终没有再见过她,但我总觉得她的人生十分曲折。
还有一个当年闺蜜的前男友,在一次旧相识的婚礼上,曾经见过。
当时的美少年现在还是眉清目秀,但他身边的人却并不是很客气的样子。
后来听说他结婚了,也生了孩子,但强势的妻子还是经常会跟他吵架……后来flag就立了起来,当年希望自己死前最后一顿吃的是银杏果的同学,终于在吃完银杏果那天晚上住在了周造家,并且死在了周造家里。
于是,一场像舞台剧一样的大戏在这个本来就不算宽敞的家里开始了。
这大概是最精彩的一场群戏。
虽然前面还有各种笑料,但都不够这场戏多。
大家都一直笑啊笑的,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死了一个人,但山田洋次却把这里处理得喜剧十足。
尤其是周造,在知道同学死了之后,表现得十分淡然。
“啊,又走了一个啊。
”这就是他的说法。
我有时候觉得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说出来的话可能就是导演想说的话。
因为到那个年龄之后,可能对于生与死就看得比较淡了,每天都要有人走。
周造想让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谁陪他去参加一下同学的葬礼。
他觉得他应该去送送他。
虽然很多年都没有什么联系了,但是他觉得有些事情是注定的,比如再遇见,比如死在了自己家里。
或许有些仪式性的事情需要完成吧。
小儿子和儿媳说本来也要去参加葬礼的,因为儿媳觉得死去的老爷子挺可怜。
那时候的我,也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就那么孤独终老,会不会觉得很孤独。
其实不会。
因为有些爱面子的人,还是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一点一点衰老,不管身边有谁,都希望自己还是十八岁的自己,像戏里苍井优的外婆那样,一个人躺在床上,还是会唱着年轻时会唱的歌。
虽然没有人会理了,但自己还是会唱得很开心。
葬礼那天早晨,意外地,所有的晚辈(除了孙子辈的)都到了。
大概在他们内心,虽然都说忙事情,但还是都赶到了。
可真正要参加葬礼的人却迟到了。
原来他们去买了银杏果。
当时就有点想哭的冲动。
当周造说,你再等等我们,就过去了。
我想想,人生也不过就是这样吧。
当他们再一次唱起年少时唱的歌送别同学的时候,我真的完全就绷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来当年看《茶馆》的时候,最后有人扔纸钱喊的那句“主家赏钱一百二十吊!
”如果要说回忆的话,大概人生中会有很多片段,但一定是在上学的时候最开心,那时候没有太多艰辛,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当我们慢慢迈向社会,好多事情都不愿意在回忆起来。
曾经美好的事情,都会当作幸福的事情一遍一遍一次一次在聚会的时候提起来,那些记忆就好像变成了永恒一样,一直烙印在脑中的沟回中。
好像是最近看《怒》的时候,里面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人越来越大的时候,你会发现值得珍惜的事情越来越少,后来就发现没什么是必须抓住的了。
参加完葬礼,老爷子也是很感激,跟大儿子说,辛苦你啦,还跑一趟,好好去上海吧。
大儿子临走说了一句,等我从上海回来咱们得好好讨论一下你驾照的问题!
诶?
你就有种,“到底谁是爸爸”的疑问。
不过想想看是这样的,父辈终于变成了固执的孩子。
很多时候他们坚信自己没有老,有时候他们又觉得自己老了,甚至还想倚老卖老。
不管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对待他们,他们都是可爱的。
这才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而且老爷子也说了一句,“你们都是好人啊,我真的是幸福”。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导演啊,如果您还想拍,就一直拍下去吧,我们会看下去的。
2016年的《家族之苦》,豆瓣8.1分,是年度评分最高的日本电影之一。
电影深受影迷和电影人喜欢,甚至黄磊老师还将它翻拍成了《麻烦家族》。
与此同时,《家族之苦》也终于迎来了续集。
一直以来,续集想超越前作都是很有难度,再加上《家族之苦》本就口碑不错,续集想有所突破就更具挑战性。
然而《家族之苦2》的评分不降反升,高达8.6分,单看评分的话极有可能成为今年评分最高的日本真人电影。
出生于1931年的山田洋次是日本著名导演,他非常擅长喜剧和反映普通平民生活的电影,有“庶民剧大导”之称,更在国内被封为“日本人心灵的代言人”。
山田洋次在保持高产的同时,竟然还能保证极高的质量。
岁月丝毫没有使他退步,反而让他的功力更加炉火纯青。
1969年-1995年的30年间,山田洋次曾执导了48部《寅次郎的故事》,这也是世界目前最长的系列电影,是拍了24部的《007》的两倍之多。
这30年来,新年假期全家一起到影院看《寅次郎的故事》,一度成为日本人辞旧迎新的重要内容。
有趣的是,山田洋次曾执导的《东京家族》翻拍自小津安二郎执导的《东京物语》,而《家族之苦》又是《东京家族》原班人马拍摄的,而这一系列电影都是同样的主题:家庭。
《家族之苦》围绕父亲周造的一家八口展开,这个家庭还有周造的妻子富子、周造的大儿子幸之助、幸之助的妻子史枝、周造的女儿成子、成子的丈夫泰藏、周造的小儿子庄太(妻夫木聪 饰)、庄太的妻子宪子(苍井优 饰)。
《家族之苦》的主线是“离婚”,周造身为一名老顽童,深爱着妻子但又为人固执,不好意思开口说出来,而妻子一直以来都是逆来顺受、贤惠体贴的贤妻良母,有一天终于表示无法容忍周造大男子主义的性格和习惯而提出离婚,但故事的最后两人还是重归于好。
《家族之苦2》延续了上一部的剧情,仍然是讲述这个大家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妻子即将前往欧洲旅行,周造展示出特立独行的面貌,他当了大半辈子的一家之主,自然不愿听从晚辈的意见,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晚辈担心周造的安全,希望他交出驾照、不再开车,但周造扬言要“开车开到死”。
周造还很小孩子气,一个人走到楼上生闷气,这时,晚辈又纷纷开始取笑他。
大儿子对宪子说,不必对周造说话太软,他会蹬鼻子上脸。
大儿子还说他看见周造和居酒屋的老板娘走在一起,并喷了香水,以至于全家人哄堂大笑。
然而,这一切都被周造看到了,场面一度陷入非常尴尬。
《家族之苦2》将周造一家的琐碎之事生活化地呈现,晚辈希望长辈不再开车、晚辈取笑长辈这样的事情,都是我们身边发生过的,很容易能让观众共鸣,非常接地气。
而导演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拍摄一部普通的家庭喜剧,他还试图打造喜剧的最高境界:笑中带泪。
无论是《东京家族》还是《家族之苦》,都有对老年危机的隐喻,是在向观众展示老年人的生活面貌和心理活动。
周造非常清楚自己年龄大了,但他并不服老,他喜欢开车去打高尔夫球和钓鱼,在他看来,不让他开车就等于不让他打高尔夫球、不让他钓鱼,也就是等于让他去死。
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会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开车,但他希望这一天能晚一点来。
如果主动交出驾照,不等于是承认自己老了吗?
正如《相爱相亲》中,张艾嘉饰演的岳慧英也不想退休,想在变老之前最后挣扎一番。
但和变老相比,更让周造感慨的是,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而接下来轮到的就是自己。
他在开车的途中,偶遇了正在指挥交通的高中同学丸田,他俩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面了。
他俩相约一起喝酒,一起叙旧,不料这一次却成了最后一次见面。
次日,丸田就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一起喝酒的时候,周造始终有说有笑,但当他得知当年网球部的女神高野节子嫁给了丸田,不过两人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周造的心中是五味杂陈,笑不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集中,周造也曾在居酒屋偶遇另一位同学沼田,他娶了网球部的另一位女神百合子。
但当沼田说百合子二十多年前就跑了的时候,周造的反应是幸灾乐祸,狂笑不止。
两次得知老同学的失恋,周造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观众要非常细心才能发现这么微妙的变化。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用周造自己的话就能解释,他曾说过:开玩笑也要分轻重。
丸田具有非常悲惨的经历,他曾是大型绸缎庄的继承人,他把父母的店铺关了,去广岛做房地产,不料遭遇经济泡沫倒闭破产,欠了一大堆债,导致妻离子散。
丸田的妻子高野节子离他而去,还带走了他们还在读小学的女儿。
如今丸田已经年过七旬,为了维持生计白天要在烈日下指挥交通,晚上回到出租房做他的孤寡老人,实在让人伤心。
甚至,房东曾经劝丸田去申请生活保障,他也把所有责任归结给自己:我没用,是我的错,不想让国家为自己费心。
根据日本的法律,丸田身为孤寡老人,如果没有亲戚来认领遗体,就会只有一位殡葬员为他送葬,那是十分凄凉的场景。
于是,周造提出为丸田送行,但儿女纷纷推辞,大儿子要去上海出差,大儿媳要去参加家长会,只有庄太和宪子答应周造。
周造放下了他一贯的嬉皮笑脸,意味深长地说道:“那家伙只能被殡仪馆的一位工作人员送行,就那样踏上黄泉之路,实在太可怜了。
那家伙到底是干了什么坏事啊?
事业失败,欠下一笔债,被骗做了连带责任担保人,这些是严重到要让他独自踏上黄泉之路的罪行吗?
他也有好好缴税,也有好好工作,都是个七十几岁的老人了,在烈日下挥洒汗水,挥舞着红棒子。
这个国家,是要让人工作到死吗?
”
和丸田相比,周造无疑是幸运的,他儿女绕膝、三世同堂。
他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他不用工作,他可以开车去打高尔夫球和钓鱼,可以去跳广场舞,可以勾搭居酒屋的老板娘……他知道自己很幸福,所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取笑丸田的,这也是为什么当他得知丸田妻离子散的时候笑不出来。
然而到了第二天,周造来到殡仪馆,发现全家人都到齐了,自愿为丸田送行。
电影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给观众带来泪点。
当你以为导演要开始煽情的时候,周造又多次在敲钉子的过程中失手,女婿连忙插嘴:“可能他觉得要和您分别是件痛苦的事吧。
”丸田被送进焚化炉时,电影的基调随即再次变得沉重,一向老不正经的周造也流露出庄重的神情。
但是下一秒,周造给丸田陪葬的银杏果又如同爆米花般炸响,周造连忙开玩笑说:“那家伙现在应该吓了一跳吧。
”
于是,电影就这样进入了笑中带泪的最高境界。
可能在我们看来,葬礼都应该是严肃的。
而导演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演绎了一场死亡,这对能力和勇气都是很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让观众看得不适,让人觉得主角是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其实周造的行为有点类似于西方人出席葬礼的风俗,在悼词上讲一些死者生前的笑话也无伤大雅,哪怕是没有恶意的“嘲笑”也无妨,毕竟死者也不希望大家见自己最后一面是哭丧着脸。
对周造而言,既然丸田都已经去世,自己早晚也将面临死亡的问题。
正如《相爱相亲》中,岳慧英说:外婆去世了,下一批就轮到我们了。
周造在老同学的葬礼上也不忘开玩笑,可能是不想考虑死亡的问题,也可能是已经看淡了生死:“等着我们啊,丸田。
我们马上就会跟着你去那边的,然后我们三人再一起开心地喝酒吧。
”
丸田的人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也许死亡对他而言是一种解脱,他这样的好人,想必在天堂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吧。
这也是为什么周造从居酒屋的笑不出口,又转变为为老同学高兴。
正如庄子面对妻子的死亡,丝毫不悲伤,反而高兴地唱起歌来。
况且,丸田是喝着好喝的酒,在朋友家中的床上去世的,还有一群人送他上路,比孤独死去好太多了。
整部电影没有明确的主线,一会儿是晚辈要求长辈交出驾照,一会儿又是老同学的偶遇。
其实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
也正因为电影没有明确的主线,所以解读思路并不是唯一的,电影里提到的老年危机、孤寡老人、孤独死、老龄化社会等等,任何话题单拎出来都有巨大的解读空间。
两部《家族之苦》都和以往的日本的情感类电影很像,表面上比较枯燥,其实非常细腻。
第一次观看容易漏掉许多细节和伏笔,但多次观看就能感受到电影丰满的内涵。
犹如品茶一般,细细品味方能回味无穷。
比如,电影叫《家族之苦》,但人们都是苦中作乐,甚至并不苦。
表面上大家总是会有分歧,但至少说明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沟通,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正如在上一集,当周造问宪子是不是不想嫁到这么混乱的家里,宪子却说她很羡慕,因为她的母亲整理好行李默默离开了父亲,就算是离婚了,她家根本没有大家一起认真谈论事情的机会。
再比如,1.原本可能孤独死亡的丸田,喝着酒,在好朋友的家里闭上了双眼;2.宪子的父亲也是一个人生活,都装了心脏起搏器还是喜欢喝酒,还讨厌看医生。
每当宪子给父亲打电话的时候,他就会说:“不用担心,我已经活得够久了,就算垂死在路边也无所谓了。
”听起来好像很潇洒,但是反而觉得很凄凉。
由于宪子的父亲住得很远,最后也可能会孤独死。
3.宪子的外婆常年卧病在床,但好在她还可以通过唱歌来自娱自乐,好在还有家人陪伴。
4.庄太提出,他和宪子、宪子的妈妈、宪子的外婆可以一起换个大点的房子住,他们可以一起照顾老人,将来也可以一起照顾小孩。
宪子的父亲、宪子的外婆、庄太和宪子的对话都是一笔带过,但这4段剧情,甚至可以加上上一集周造的假死,如果把它们从电影中抽离出来完全可以连成完整的故事,这就是整个日本的缩影,孤独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许,像周造那样全家一起生活,是避免老人孤独死的最好办法。
观看电影的我们也终将变老,终将像周造那样会被儿女取笑,不能开车去想去的地方,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虽然我们离变老还有很长时间,我们远远没有到考虑老年危机的年龄,但几十年前的周造何曾不是这样想的呢?
时间啊,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
人啊,一不小心就变老了。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貌,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不器。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
”
为什么觉得温暖的电影都想打五星。
当哑剧看完,要看宝宝睡觉,只能隔着蚊帐睡在床上,看着字幕。
这可能是没有让我被煽情到哭的原因之一吧。
很多人看到一种刻意的喜剧,我看到一种漫画版的喜剧色彩。
日本电影我看得不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电影的常态。
连最庄重的死亡悼别都掺杂着几分真实的戏谑,幸之助百忙之中来送别却反复催促火化仪式,心里是为了看得过去的面子不是真实的不舍。
看似是一种幽默,却更显人性的虚假,很多人都是这样。
再品品这个名字,つらい…よ。
这个よ就自带着虽然因琐事烦恼、时不时意见不合的吵架,但却因为是一家人,最终是幸福的感情色彩,非常的口嫌体直了。
这就是平凡的幸福家庭的模样了吧。
而第二部依然延续了温情动心的路线。
奶奶实现了常年的梦想去看了极光,爷爷碰到了多年老友等发生了一些故事,都侧面展开了对独居老人生活的思考发问反省警示。
但笑中带泪,突发死亡,葬礼的送别,呼喊着青春的加油口号,伴着白果高温爆裂如同鞭炮的响声,送别了这个晚年凄凉的老人。
但遇到这家人,送别也多了几分人情的温度。
宪子的妈妈会不会就搬来跟他们夫妻俩一起住了呢?
今晚准备去看看3了。
顽固、任性的典型日式父亲,有个精明强势的女儿,还有微笑如清水的儿媳。
没有新鲜事儿,无非是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
但角色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生活化的喜感拿捏精准,才见功力;就算引入寡居老人的社会话题,也控制在家庭喜剧的范围内,不煽情、不过多讨论。
电影中随处可见这种熟悉的“提醒”:送鳗鱼饭的外卖小哥;父亲窘迫时必定大喝一声,然后在楼梯跌倒,更何况,角色本身既有从琐碎生活自然生发的真实感,又有恰到好处的戏剧感。
不寡淡、不过火。
拿捏精准,才能有生活化喜感,信手拈来:一个动情点过后,马上一个喜感包袱甩过来。
这是山田洋次让我看到的生活,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觉得比起第一部稍微逊色了一点。但往往只要你喜欢山田洋次,那么无论哪一部其实你都会挺喜欢。这部的有些包袱抖了一半没后续,老爷子还是不那么讨喜。但真实的细节战胜了一切啊。
你不会想到白果在脸颊两边爆开吧 很漂亮。
本来觉得如此凄苦的一生,涉及生死,即便是喜剧式的哀乐人生处理,也过于嬉笑,太轻。但想想已经那么苦了,最后一顿饭能吃到银杏果,能有朋友相送,好不容易能一醉解忧愁(彻底的),也挺好的。家族之苦,能有家族,终归说的是幸。只愿自己最后一顿饭也有酒有笑。
还是“轻松”又“不轻松”,但还是更喜欢前作的洒脱一些。家的核心总觉松散了许多,后半段对死亡的讨论又觉得讨论的稍微有些许克制了,不过笑点把控还是很好。想起去年在影院里笑得可开心了,突然又觉得有点感伤……【有病……
上次闹生离,这次话死别。我们太熟悉这家里的陈设,容易滑倒的台阶、存在感极强的门铃、总是不合时宜出现的外卖小哥。我们也太熟悉这个家族,大哥骂小弟呆头呆脑、二姐夫时不时爆出金句、总是恰好出现在楼梯顶端的老爷子。寂寞了一辈子的丸田,活得无声无息;白果在棺材里噼里啪啦,终于死得惊天动地。
同样是围绕一件矛盾展开,同样是高潮在家庭会议,只不过相比第一部来说,这里的戏剧冲突更刻意,不过平常的小打小闹小温暖依旧打动人心。(对死亡的探讨,这个家庭的年龄问题越来越严峻了)
啥也不说了,去看第一部,期待第三部
粉丝电影的口碑也太好赚了吧?1还能看到“东京家族”的影子以及对小津的致敬,2就完全靠各种闹剧和抓马提挈了。生活气息越来越淡,人物关系也味同嚼蜡,这样的“家族之苦”还有苦可言吗?(当然3还是要追的,我一定要看聪聪喜当爹!)
笑点更甚,泪点却也多了起来,爷爷的很多特写镜头,都是迟缓、落寞,老去的无奈都能溢出屏幕。
一年一部就最好啦!
No.10 节奏感明显不如第一部,山田洋次还是那个山田洋次,总是在电影中表现自己的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这一部明显再说老龄化的问题,剧中出现的人物90%都是老年人,但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属于夏天里天上的太阳,显而易见的,这部电影的讨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点,总的来说挺失望的。
2017siff第八部 四星半 笑和泪交替的高招 果然我还是爱看山田洋次没什么功利心的片子 从容有序 细节突出 这才是匠人精神吧 今天和宪子一样穿了姜黄色
不是很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第一部说了爷爷奶奶的离婚,这一部说了老人家的孤独和衰老 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再次在家庭聚会上出现的鳗鱼饭外卖小哥,总有种不期而遇的感觉。温情、诙谐、探索生与死,我大概知道山田洋次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我并不是很习惯这样的表达方式。
老爷子拿来的杂志上面细心的折了角,只这一个小细节就成功被拉近和电影的距离。与第一部对应的梗好好笑,又比第一部好看太多。一扫之前看安东尼奥尼的萎靡==
这部少了前作家族内部强烈的矛盾冲突,用一个外来老人的离去来探讨生死的话题。依旧笑中带泪,白果的两段对话就是很妙的处理。即使晚年一人孤苦伶仃,但有朋友相送也不算一无所有。小七小优这对天使夫妻实在很美好。
可能看过前几部,这一部差强人意,喜剧调侃讽刺不断袭来,失去以往日本电影里挖崛人性,内心世界情感处的缺失,让人无法深入,失去本片原有面貌与叙事风格,无法共鸣。也许是原班人马缘故,本身很期待,看过他们内敛沉稳和蔼的前部电影《东京家庭》,在回头看算是继集吧!无法融入呀!
不过瘾套路
小七在楼梯上卡着话就是不说重点和两小孩子摔下自行车那段,真的尴尬死。总体感觉就是很油,只能全程看优和小七的颜。
驾照危机和蹉跎故友的严肃家族会议,银杏果,鳗鱼饭,齐抓嫌疑犯。比第一集要更自由散漫,差了太多,从中段所有人聚一块胡闹才开始好玩起来,但友情亲情无奈皆在,欢笑面对,还是很暖心的
【北京电影节展映】全球首映场。去年上海电影节看了前作。继承所有演员班底,熟悉而亲切。相比前作婚姻危机的主题,本作虽然继承了喜剧风格,依旧看得全场哈哈大笑。但关于死亡的剧情还是十分沉重。日本独居老人工作的辛勤与死亡的孤独,让人感慨动容,笑中带泪。悲剧中的喜剧,总是比纯喜剧更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