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总动员2》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继《玩具总动员》之后,制作的第二部续集动画片。
和上一部相比,《赛2》采用全新的3D技术拍摄,主角不再是上一部的明星赛车“闪电麦坤”,而是默默无闻的拖车“板牙”。
《赛2》中包含了多种元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兴趣点。
既然名为《赛车总动员》,电影里肯定会有各式各样的汽车。
片中麦坤和他的团队参加世界锦标赛,一共周游了4个国家,不仅展示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人当然是以车的形式出现),而且不同国家生产的汽车也以不同形式闪亮登场,爱好车的朋友可以看看自己能认出多少车型。
如果你喜欢看动作片,那么《赛2》绝对可以称上的是汽车版的“007”。
大家都知道007是英国特工,而英国产的汽车阿斯顿·马丁在《赛2》中也化身为一名汽车特工。
这辆车上配备有许多高端武器,一身厉害的武功。
美女当然也少不了,时刻陪伴在身边。
他们与“板牙”通力合作,经过层层侦察,最终找出了幕后BOSS,真是和007高度相似。
赛车爱好者也不必担心,电影中赛车场面做的相当真实,绝对会让你大呼过瘾。
麦坤的主要对手“法兰斯高”是一辆F1赛车,看车型似乎是法拉利赛车。
第一场在日本的比赛,也是模拟了F1新加坡站的夜间赛。
赛车中的术语也在片中大量出现,比如:硬胎、维修站、漂移、车队指令等等。
看完《赛2》让我感觉本片完全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动画片,与《飞屋环游记》那些略带文艺气质的动画片截然不同。
看到有些人对《赛2》的评价很低,说是皮克斯最差的一部动画片、丢失情怀的皮克斯……其实个人认为,一部电影的主要作用还是娱乐,只要能够带给自己欢乐,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再看过所有的拟人卡通里,cars是感觉最成功的,性别,身份,地域,种族,各国的口音和文化背景。
让我很难觉得它们是汽车。
虽然里面的赛车镜头太象极品飞车,不过逼真过极品飞车中的东京赛道和意大利赛道也有故地重游的感觉。
老婆很喜欢此片
首先是惊艳于开头的那段汽车特工,堪比007的精彩,一开始就要为这帮动画制片人的创意所震撼.然后主角终于登场,很是高兴没有看到趾高气昂的McQueen,还是一起疯一起闹腾,然后是为了朋友的接受挑战,友情虽然有时候有爱情插足的闷但还是弥足珍贵.然后是再一次惊叹于完全的汽车世界,汽车的歌剧、汽车的摔跤、汽车的聚会、汽车的卫生间……一个个都可爱得让人忍不住的犯萌,这是整部影片让人惊叹的创意,至于剧情,是有点俗气吧,把主角换成了拖车mater(其实还是比较喜欢看到McQueen耍帅的),偏重于讲述友情。
带着Mater的开始是有点丢脸的吧,不懂世事,到处犯傻,虽然这是本性,但在正式重要的场合难堪还是在所难免。
然后阴差阳错的失去比赛,然后不相信,然后争吵直至分开。
最后当然更是皆大欢喜的朋友间不但误会化解友谊也更加巩固还顺带成就了一个英雄。
虽然是不免俗套但看到Mater说着不想修复伤痕“凹痕很珍贵。
每一道伤痕都是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McQueen一起玩的时候弄上的,我不要修补,我要永远记住他们”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免的会心一笑,当McQueen追着装着炸弹的Mater誓死也不再让它跑掉的时候我们还是会为之动容,当英国皇家卫队的汽车出现时我们还是能再次睁大眼睛。
也许是对自己喜欢的一向只会做加法,做减法只会让自己失去喜欢的东西吧,就算没有想象中的经典但仍然在结尾庆幸,幸好Mater不是侦探,幸好Mater真的只是辆拖车,只是负责拖车和救援,这样它才能和McQueen一起继续在水油镇里疯着,无忧无虑的傻笑着……
總體感覺是我很喜歡!
今天是和法國人杜波先生一起看噠。
一看到巴黎那塊兒他可高興叻。
描繪噠各處景色也做噠非常漂亮。
而且還都擬車化。
超級有創意。
杜波說Francesco典型噠意大利人。
自戀驕傲。
尤其對汽車。
能看噠出Cars 2是誠意之作。
這部主要講友情吧。
板兒牙和McQueen噠友情。
永遠別覺得身別2到不行噠朋友囘給妳丟臉。
TA也許有著旁人沒有噠大智慧。
英國女皇那段挺逗。
還加冕。
板兒牙吃芥末也超搞笑。
總之各處都是亮點!
P.s.:壞人是Land Rover!
皮克斯曾出品过《怪物电力公司》、《飞屋》、《玩具3》这样感人至深的电影,即便《赛车1》,它对“闪电麦昆”与“板牙”之间友情的渲染也让人为之动容。
皮克斯对于人物关系的表现总是能够逾越表层,抵达肺腑,最后站到人文情怀的高度。
原因在于,皮克斯通常不是从类型出发去做电影的,而是从某种具体的情感或道德起点出发,最后落到具体的人物和故事上,产生的是具有极高艺术性的电影。
“最关心故事”是皮克斯一直以来的口号,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感受到了《怪物电力公司》、《飞屋》、《玩具3》这样感人至深的电影,即使是《赛1》,“闪电麦昆”与“板牙”之间友情也让人为之动容。
但是这部片子就没有皮克斯的一贯传统了,不谈情怀只谈风情,乍看挺像《憨豆特工》,飙车、阴谋、间谍、热辣的女特务、憨厚的男主角,应有尽有。
可惜赛2丧失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板牙最终拯救了世界,但却无法拯救电影……
昨天和朋友去电影院看了赛车总动员2。
因为很晚了 电影院的人寥寥无几。
以至于想借看电影泡MM的朋友也没有任何收获。
好了 还是言归正传吧。
大概每一个看了这部片子的人 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
那就是 板牙成为了男1号。
而麦昆 不得不屈居为一个价值不菲的配角。
朋友问我觉得这电影怎么样 我说很好阿 很有爱。
其实客观上来说 我觉得他还是有很多瑕疵。
近几年的好莱坞的动画 似乎越来越商业化。
从功夫熊猫2再到赛车总动员2。
总感觉欠缺了什么。
不过在这部片子里 我很喜欢板牙。
老人们常常说傻人有傻福 我认为板牙就是这样。
尽管他的确很笨 但是他有着善良的心和对兄弟的侠肝义胆。
这便是难能可贵。
最后当小插曲吧 看完这电影有了汽车后遗症。
在大街上觉得所有的汽车都活了。
哈哈。
还是感谢Cars 2。
谢谢板牙 谢谢麦昆。
拥有一个朋友 就拥有了一座宝藏。
两个孑然不同的观点:(一)相对于赛车总动员1来说第二部可以说是非常令人失望,迈尔斯整个人物设定都不成立。
首先他历经艰苦发现绿色能源,搞个世界大赛,然后再毁掉它?
他若是有大油田完全可以不对埃能源进行宣传,让其自生自灭。
再换一种想法,假设他是在决定组织比赛时发现的大油田那就更扯,明明有很多选择,不宣传或两种能源一起走怎样都行,就不理解为什么要在世界人面前自己毁掉自已的一个品牌。
在我这里逻辑完全不成立。
(二)第二部相较与第一部是很好的延续,在故事上不仅考虑了儿童观众,也考虑了成人观众,没有一味的讲大道理,而挖机了更深层次的友情和平凡人也可以当英雄。
最喜欢的情节点是最大的坏蛋居然是迈尔斯,非常的令我意外,原来看着最像好人的人居然是大boss。
由于前面很好的铺垫让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
像这样的戏剧性反转是我很难在其他电影里看见的,也告诉了我们身边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也有可能就是伤害你的人。
(作业,短评字数超了,大家看个乐)⊙ω⊙
惊爆一个内幕:”pixar 在今年年底将要爆出一个全新的华丽转身项目,尽管目前细节不能向界外透露——但是将彻底的调转pixar 的创作类型方向。
“所以在这个华丽大转身前, toy's story 3 以及这个 Cars 2 将是一个巨人成长之前几曲温情默默的老歌。
难怪在之前玩具总动员3里,那种新老人物粉末登场的拼命煽情,有种马上就要曲终人散的感觉。
我碰到了好几个成年男性也都承认,重温这些”老朋友“的情感, 也不免让他们在那种依依惜别的温暖中,黯然落泪。
但是Cars 2 并不是这样。
Cars 1 让我了解到美国人也同样拥有这种架设洲际高速以后,把传统”拆迁“掉以后的痛苦。
主创,导演 John Lassetter 对美国人忘记曾经养育自己的母亲路 Route 66, 路边的小镇一个个变为荒城的悲剧深度感怀,借用一个年轻赛车手和老赛车手之间的友谊故事把这种悲情包装起来,希望美国的年轻一代能够继承老一辈的智慧,也暗示他们去保持对传统生活的忠诚,不要忘记或者抛弃”老年的美国“。
在第一集中,主人公要面对在“洲际高速” 和 “慢速66国道”之间的取舍。
忠于一个辉煌而正义的传统,被这种传统接纳并且尊重,的确是第一集中主人公令人钦佩,也让人感动的地方。
而在Cars 2当中, 新的双主人公组合中,“智商一般”的拖车Mater 要面对的挑战更大—— 在江河日下的美国本土经济(注意:我说的是美国国内的经济生活)的今天,淳朴、传统的美国人一旦走出自己的国门,不穿得光鲜亮丽,又对各国的先进发展一无所知的话,凭什么叫世界尊重他?
这部影片似乎给出了答案——无论你有多土,要相信自己,做自己。
拖车“霉特儿” 就是这样一个在全球化中被世纪抛弃的美国土老帽, 除了倒车,修车上的优秀,没有任何时代精神的体现(“成功人士”的特质)。
而pixar的创作者,让"霉特儿“拥有一个国际明星的朋友,并且把朋友对他的尊重做为影片美满结局的条件,让这个故事真正成为第一集的后代——在时代精神(Mcqueen)得到传统大家庭(“Doc”))的友谊和接受之后,时代精神必须诚心诚意地迁就这种传统的真正传人——那就是"霉特儿”.如果你自己很土,有个哥们很潮,总被他罩着,虽然获得温暖,但是总有点自娱自乐,自欺欺人的感觉。
所以不仅仅美国人要尊重和接受“霉特儿”, 还要让世界的文化偶像,cars 2这里由风度款款的英伦范儿的爷们和夫人们代表,从女王到邦德无一例外的,从心底里佩服他,和他代表的美国土老帽。
不知道说这么多算不算剧透,反正情节没有透露,你还能够享受cars 2中除了家庭情感戏以外的间谍动作片的动作场面。
在今天功夫熊猫票房当道的时候,pixar在我心里,依然是动作设计,场面安排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2006年到现在2011年,经济危机中创下的美国文化的变化让人始料不及,以至于威胁到美国人对自己传统的自信的程度。
那么带着中感同身受的情感,我们又何必讥笑中国老一代人不断对自己丰功伟绩的自我吹捧和自我安慰呢?
由和比对外人献媚,对自己人残忍呢?
先去看《建档伟业》吧!
:)
赛车总动员2 (2011)7.82011 / 美国 / 喜剧 动画 冒险 / 约翰·拉塞特 布拉德·刘易斯 / 欧文·威尔逊 王牌接线员拉里
我只能够说通过看赛车运动员知道了很多玩具所代表的角色,包括主角,配角,包括一系列的反派等等,而且我觉得这部赛车总动员相比第一部感觉主角肯定换板牙了,虽然说一开始情节可能有点无聊,但是我觉得他教会了我们要学会做自己,不需要为任何人改变你自己,因为我觉得成为朋友的话,其实不需要太过于在乎身份地位。
因为pixar,因为赛车1,当仁不让关注赛车2.去电影院之前,听说cars2称为pixar的“滑铁卢”,有些惊讶,有些惶恐,即使如此,不抱希望的去了影院,反而更有惊喜。
纵观差评,大致是这么个意见吧,赛车2失去了pixar惯有的人文情怀,变成了纯商业的迪斯尼大片。
这个观点,我同意。
赛车2既不深刻,也不煽情,没有想要打动谁的意思,也没有想要教育谁的嘴脸,它娱乐得很纯粹,很干净。
可我还是觉得赛车2精彩依然。
我甚至觉得,用真人来演,就是一部好莱坞动作大片。
一部动画片,需要它承载多深刻的内涵,多真挚的情怀?
我不需要它来告诉我一个什么道理,来故作温情的让我去感悟什么人生,思考什么生活。
我只需要一些单纯美好的欢乐,再加上一点点的小温馨,就别无所求。
何况,pixar对待3D的态度也是真诚的,无论大场景或小细节,都堪称大制作,其3D效果在众多3D动画片中也是鲜有的。
伦敦、巴黎、意大利几个场景的精良程度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我记得一个有趣的观点,认为当人们生活幸福安稳的时候,就偏爱悲剧;而当人们生活艰辛不易时,往往通过喜剧来释放心中的压抑,寄托一些还未丧失的幻想。
我想,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需要的是第二种。
如果你真的需要思考点什么,为什么要寄托在一部小小的动画片里,为什么不去挖掘大把的小众文艺片呢?
如果toys让你怀旧了,walle让你动容了,cars让你轻松了,那么都不算是烂片,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PS。
基情确实算个看点……嗯(大人们的心里邪恶,小孩子都不知道他们在笑啥,只好跟着笑。。。
)
完美的好片!
皮克斯这部片子实在是弱爆了!!了无生趣,让人昏昏欲睡。。。。。
友谊~3d效果做的很赞
看了一个多小时才明白这片子在说什么,真·屌丝の逆袭
三星半,故事框架很优秀,小道具的运用,小细节的巧合都不失皮克斯水准,缺点在于一些事件的解决实在儿戏,完全不像全年龄动画片该有的设定,而自作幽默的喋喋不休太多,缺乏情感上的递进和剧情进展的张力
风光片,基情四射,还有007
剧情啊剧情,国配啊国配,睡着啊睡着,伤不起啊伤不起!!
让一个讨人厌的角色做主角是毁掉一部电影最有效的方法。嗯。
连皮克斯都在圈钱了。。
这样也叫剧情弱。。。好喜欢他们的小眼神啊。。。
很治愈,从影片开始到影院出来整个人都一直是笑笑的~今晚在影院里闻到了熟悉的香味,miss you two............
超级欢乐的说!不过觉得mater的特点的铺陈在前面有点多了 mcqueen打酱油了 特工车真是把007表现到极致了……觉得cars的世界塑造的特别好 PS 片尾最后的曲子配上蜡笔画似的表现形式 真是太帅了!!!!
就像变3中霸天虎都会喷血了一样,卡2里也开始有车阵亡了,还碎尸;听了板牙的配音,才意识到兔侠实在浪费了范伟老师;情节么自然弱了些,作为3D影片却一定要比变3和哈7强大;此外,麦昆和板牙,你们二位要组成一个“麦芽糖基情二人组”么?!
第一部是美国西部风光,第二部是世界环游了。大大激起买车开车的欲望,大大激起环游世界的欲望。
007版赛车总动员,各种超炫的汽车装备和谍战大片。拖车板牙也有春天~
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死党,任何时刻各个场所都想帮你的忙,结果使自己连连出丑,这不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独特的气质还有个性才会使我们成为朋友的吗、麦昆的话点名了赛车2的主题“你不需要改变你自己,需要改变的是那些不了解你的人”,皮克斯又一次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对平凡生活的感悟,永远的朋友~
风景如画
我老了。。。。。
McQueen的世界之旅,东京、巴黎、意大利,还原得美仑美奂。片尾正欣赏2D版的环游世界,影院“啪”地一声关了机器——我都觉得这时完全有理由退票。视觉捕捉力(也就是观察力)再强的人(什么人叫“小姐”,什么人叫“太太”)第一遍看该片都不可能完全获取眼花缭乱的信息。
故事虽然没什么深度,阴差阳错就像《憨豆特工》,但非常流畅,看得很高兴。即使是皮克斯的二流作品,也不是其他动画公司能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