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乔妹才把这部电影找来看。
(一)关于电影内容电影中得了早衰症的雅琳是在父母刚17岁时出生的,他拥有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所拥有的特质,比如:聪明、懂事。
雅琳在全片中都表现的非常懂事,他不仅外貌因病像80岁,而心理年龄也远远超过17岁。
他照顾父母的想法,隐忍自己生病所带来的痛苦······一直到他知道自己被电影编辑欺骗的时候才表现出一丝真正这个年纪时小孩们应有的脾气。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孩子都是上天派来拯救父母的天使,而雅琳从出生到生命结束彻底完成了他的使命,他用短短17年的时间,让他的父母从17岁就未婚先孕的少男少女成为两个真正的大人。
时间很短,是因为他们都足够善良。
像雅琳的妈妈评价爸爸:大洙的优点是个子高和善良。
大洙的缺点是个子太高和太善良。
(二)关于电影叙述、拍摄所有这类型的电影里,这样的小孩都是异常懂事,他们懂事、善良的让所有人无地自容,最后却最不得善终,这往往让人感觉不真实,雅琳除了在发现被骗时发脾气玩游戏机,其他时候都过分的成熟。
故事俗套,大多都是换个病,或者换个人的病也就可以讲故事了,但往往这都可以赚取观众们的大把眼泪和优质评价,但是这还是要看讲故事的人怎么讲述这个故事了。
《我的忐忑人生》整片的画面都让人感觉清爽,青绿的树林,明媚的阳光,养眼的男女主角和雅琳幻想的自己,都是充满生命力的,但每当回到现实,大多时候只有白蓝的医院,灰灰的房间或草地,这似乎在预示着生命在衰竭。
除了画面精致外,总觉着故事讲述的似乎缺乏点力度,因为这类型的故事太多,太容易落入俗套,比如说,雅琳生命结束的时候,妈妈孕育了另一个新的生命。
唯一觉得比较出彩的是一开始的电视节目对雅琳一家的采访,美娜说:父亲去世时,觉得反正父亲都活满八十了,让父亲代替雅琳就好了·······(三)关于我的观后感珍惜。
这个词我们总说,也总用来教育别人或者被别人用来教育,但是真正做到的人没有几个。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挥霍青春;当我们能爱的时候,我们挥霍爱;当我们健康时,我们挥霍身体········珍惜吧,就算偶尔想起都好,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珍惜你的生活、你的健康、你的年轻。
不要到失去时才知道后悔。
在应该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
当美娜背着雅琳走在街上看到橱窗里的漂亮裙子,当大洙帮男学生们换煤炭时,他们渴望的眼神和神情让人觉得心酸,虽然他们都不后悔生下雅琳,他们爱这个孩子,但是他们的青春结束的太早了。
大秀和美罗在一个美好的年纪相遇,情窦初开。
大秀善良、乐天,调皮地对着一池碧水许愿要上天赐给他一个美丽的女朋友。
美罗是个勇敢、美丽的女孩。
十七岁的时候,彼此相恋,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还是学生的一对恋人,面对怀孕的事实,美罗是冷静的,大秀却有些手足无措。
如果换做我们普通人,还在学生,未婚先孕,不要说世俗不容,自己也会感到害怕,往往都是选择将未出世的生命扼杀。
这一对善良可爱的恋人,却选择与学校与父母为敌,将孩子生了下来,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不幸的是,孩子患了早衰症。
大秀是出租车司机,为了赚医药费,平时有空就接些私活,学生时代的他是跆拳道的好苗子。
美罗年轻时喜欢唱歌,梦想是当一名歌手。
因为十七岁时,孩子的到来,二人都辍学了,放弃了年轻时候的梦想,但二人生活中都很乐观,脸上一直都充满了笑容。
如果不是孩子脸上的衰老,我们根本看不出来他们正面对这人生如此大的一次考验。
面对生活的困境,大秀和美罗从未抱怨,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的时候,两个大人还像孩子一样抢遥控器,反倒是孩子略显成熟,孩子的懂事,更让我心里觉得悲伤。
年轻的父母在命运面前,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给孩子带去更多的快乐和温暖,在孩子被欺负的时候,拼尽全力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怕旁人嫌弃恐惧的目光,告诉生病的孩子:你是个生病的小孩,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为什么要在意他们的眼神?
患了早衰症的孩子,被世人异样的眼光伤害,想要将自己隐藏起来,躲进黑暗里,妈妈的话,让他得到了力量,心里照进了阳光。
打动我的还有孩子写的那首题目叫《爸爸》的诗:爸爸曾经问我,如果有来生你想成为什么人我很大声地回答,爸爸,我想成为我的爸爸爸爸曾经问我,你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为何要做这样的我我很害羞地小声回答爸爸,我想下辈子成为你像你一样生下我体会一次爸爸你的心情爸爸哭了,我也哭了。
我也很想知道在这样的苦痛面前,大秀和美罗是如何走过来的,并且能够每天带着希望和笑容去生活去感染自己的孩子。
我也很难想象两个17岁的年轻人,如何能够抛弃各自的梦想,义无反顾地组建了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
没有抱怨,没有吵闹,有的是相互给予的温暖。
有时候我会后悔这么年轻就结婚了,虽然我们是相爱的,可是没有经济基础的两个人,只有爱情却不能够获得更多的温暖。
生活拮据的时候,会幻想如果我们当初没有这么早结婚这么早私定终生,让我们彼此都走得更远一点,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牵绊地出去闯一闯,或许各自的人生就此改变了。
难过的时候,甚至会在深夜里大哭不止,身旁的人只静静地搂着我,没有力气也没有任何语言,似乎说一切都只是随风而去的誓言,都是无用的。
我们也曾经可能拥有自己的宝宝,可是因为生活艰辛,四处东奔西跑,孩子还没出世,就夭折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让自己释然,看见别人家活蹦乱跳的孩子,看见路上的孕妇,心里就很难受,总觉得是我们没有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才会早早失去了他。
我没有美罗的勇敢,也没有她的乐观,在吵架之后,我常常自责,为什么会说出那些气话,明明知道对方和我一样难过。
大秀和自己的老父亲和解的那一幕,看得我也忍不住放肆地哭了出来,不论离得多远,也不管多久没见,父亲从来都是记挂着自己的孩子,父爱如山,深沉而厚重。
看完剧,哭完以后,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不值一提的,没有什么大不了,一切都会过去,该面对的总要勇敢地去面对,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让自己坚强地微笑着去面对生活给予你的一切好的坏的际遇呢?
希望我们也能够和剧中的大秀与美罗一样,无论相守多少年,都能够保持恋爱时的天真活泼年轻的状态,让彼此在生活中有所寄托和温暖的陪伴。
《扑通扑通我的人生》听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实际上是关于一对年轻父母陪伴患有早衰症儿子度过最后时光的悲剧故事,这让我想起了四川那个独自照顾弟弟患了早衰症早早离开人世的姐姐,韩国再一次抢到了我们的前面把这个题材搬上了大银幕。
韩国电影人确实在情感描述和人物刻画上面细腻生动,真实自然,让人感同身受,心中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湿润。
在《扑通扑通我的人生》这部电影里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父母大秀和美罗之间因为偶然的巧遇而一见钟情,因为17岁就怀孕生下早衰症儿子而放弃一切梦想从此坎坷一生的爱情故事。
父子之间更像是朋友一般,为了不让儿子受歧视和别人大打出手,看见好心人送给儿子的游戏机而眼馋,陪着儿子一起去看流星许愿。
母子之间更像是前世的情人,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母亲毫无顾忌的紧紧牵着儿子的手走在大街上,儿子生病后母亲的自责和陪伴,临死之前儿子幸福的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安然离去。
与邻居大爷的忘年之交,一起谈心一起喝酒,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堪称知己。
儿子与网友之间朦胧诗意的情窦初开,花前月下,可惜最后发现不过是场南柯一梦,让人不胜唏嘘。
每当看到剧中的父母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病情恶化,却无能为力,忘记生活的艰辛,尽力强颜欢笑,努力陪伴孩子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的时候,为人父母的我们何尝不会感同身受,忍不住溢出泪来,这也是电影最感人的地方。
我觉得电影最大的成功还要归功于小演员曹成穆的精彩表演,他把一个少年老成、饱经沧桑、乐观豁达的早衰症儿童演活了,细节处理到位,表情真实自然,甚至盖过了两位大明星的光环。
当然宋慧乔的母亲形象也是恰到好处,而姜栋元无疑奉献了他最好的一次表演。
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叙事结构有些凌乱,回忆和现实之间穿插的有些随意,有时候让观众有些怀疑电影到底是要讲述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还是要讲述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故事,容易破坏观众的观影情绪。
电影里面的喜剧元素也不是太成功,很多桥段都似曾相识,没有达到调节气氛的作用,也没有起到为最后的悲剧结局提供感情上的铺垫和增强悲剧效果的作用。
要不是这两个明显的缺点,我可以给这部电影评为优秀。
电影评价:(不错)
其实对于韩剧,我一直都不是很感冒,那种清新后的绝症剧情,总是一遍又一遍。
但自从辩护人之后,让我对韩国电影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又是一部清新后绝症的电影,逃避不了的死亡,逃避不了眼泪,只是这次,相对于国内小清新电影千篇一律的怀孕堕胎,17岁的他们却生下了孩子,共同乐观的面对生活,他们是满满的爱和责任,我想这种很正的三观,真的对于国内,少之又少。
我们的电影除了知道堕胎就是堕胎,怀上了永远都不会再爱了,有点可悲,这也是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缺少正面三观教育造成的吧,扯远了。。。
电影还是很正能量的,让人泪流不止,当然它也并没有一味的美好,有乔妹当初想打掉孩子的顾虑,有待业导演的欺骗,有社会人的议论和异样眼光,也有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考虑的一切现实问题。。。
让故事更真实了一些。。。
我想每个父母在最初对于刚出生孩子的期望只有健康,只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要求越来越多,但愿大家都不要忘了所有事情的初衷。。。
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影片用一种明显的落差搭起了整个故事。
爹妈长成了人中龙凤,过30了看起来嫩的能掐出水,儿子还未成年,到了爱美,青春萌动的年华,却越发一副衰老模样,与美貌和健康均不沾边。
前几天跟一个准妈妈谈起过孩子的事儿,我说在看脸的时代,孩子将来先不说有多俊吧,起码得有个看得过去的模样才能混得如意些。
那位准妈妈说不求别的,只要健康就行。
很普通的一个诉求,然而,当它无法实现的时候,就成了一种奢望。
小演员的扮相一开始让我很难受,我感觉到他“不怀好意”,可怜兮兮的,他出现的每一刻都试图要你的眼泪似的,而且,当一家三口在同一镜头下的时候,我感到别扭、虚假,姜栋元、宋慧乔都是韩流的弄潮儿,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
他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戏,感觉像是在看走秀,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慢慢的顺眼了些,孩子虽然始终在显眼的位置,其实电影真正要讲述的是父母的人生。
孩子看着令人心碎,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身为孩子的父母,他们的人生也会被拖垮,了无生气、残破不堪,就像《亲爱的》,真正可怜的是苦苦等待,寻孩子的父母。
《扑通扑通我的人生》做得好的地方在于,更多时候它展现着人生中乐观积极的一面,父母有着令孩子羡慕的一段似水年华,他们天生美貌,又拥有过夏日般的恋情,孩子安静,明白事理,总是想方设法回馈着父母的爱。
孩子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的人生看起来凄惨,但也始终有一抹温情在里头。
雅林是整个家庭的包袱,孩子没有顾影自怜,怨天尤人,他努力美化着自己,表现的不让人生厌,不给父母添乱,为整个家庭减负。
与此同时,他也美化着父母的爱情,在讲述父母初恋的过程中,他产生了错觉,似乎从中也嗅到了恋爱的味道。
绝症苦难在韩国电影中是传统素材,此类影片多数时候要表现的,却并不是人生的极致痛苦,苦难在经过导演们的一系列包装后,变得可以接受,留下温情,给人带来生活的动力。
只是,在现实中,恐怕没有人能这般从容。
有的人相遇,是一辈子的缘分,也许这个过程很艰难,很痛苦,也并不那么美好,但只要还有你们陪在我身边,即使是痛苦的人生,也变得很美好。
看完电影总是泪流满面,因为相爱而在一起,但是人生的路却没有因为他们的爱而变得简单和幸福。
因为儿子患有罕见先天性早衰症,年近17岁的他,并不像普通人那样在健康茁壮的成长,他的身躯停留在8岁,外貌则是80岁的老人。
面对这样的状况,给一家人带来的是不幸的打击与折磨,病痛的苦,但在他们一家人眼里,是苦难折磨,但也让一家人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阿凛知道父母的辛苦,但也在学着乐观和坚强。
或许想着总有一天,不管自己在或者不在,都希望他们能够坚强的活下去。
谢谢亲爱的你,来到过我的生命里。
也许生活不是那么容易,但有你陪在我身边,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他们这一家只是普通千万家里的多少分之一,或许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家庭,为了生活,为了生命,艰难而幸福的活着。
谢谢你曾经来过我的生命里,很幸福,很美好!
其实是爱情片。
借生病儿子的口描述父母的爱情。
躺在绿色树荫下谈星星的父母,最美的青春少年时,换作了无止境的买菜做饭打工挣钱,因为要养小孩。
但对此,片子只表现了一点点的惋惜。
并不是很苦,不能做运动员和歌手。
也没有不幸,带个生病的小孩。
因为有你们在,家很好。
我觉得姜的角色有点难度,谈恋爱拉拉手那是满分,做儿子跪在父亲哭也是优秀。
但父亲这个形象,在早熟儿子的设定下,用的是类似少年的表演,总觉得好像轻松了一点。
没有不好,就是觉得没有很出彩。
改编自[韩]金爱烂的《我的忐忑人生》。
前段时间翻帖子看别人安利他们看到的好看的书时,看见了有个人推荐一个韩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你的夏天还好吗》,名字很吸引我,便加进了“想看”,去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
翻看作者简介的时候,看到她的一本书被拍成了电影,搜了搜评分,发现不烂,正好,晚上不大想看书,于是打开了电影。
看的过程中,心里不断的感慨,我果然还是比较喜欢亚洲的影视和文学。
欧美的好作品虽然也很有吸引力,但作为一个亚洲人,细腻温情的写作风格和拍摄风格真的不要太对胃口。
我太吃这一套了。
电影并不复杂,讲的是一对由于青春的萌动而偷食禁果无意间成了一个孩子的父母的17岁高中生情侣,因为孩子出乎意料的患上了先天性早衰,艰难却勇敢的照顾他的故事。
雅林每过一天像是常人过一年,相貌,身体各项器官,身体机能,都迅速向老人的方向退化,16岁的男孩儿,本来应该和父亲一起野营,一起游泳,一起打闹跑步,可这些他通通不能做,也不能正常上学。
他能做的,只是像个小老头一样待在家里,看看书,用用电脑,仅此而已。
正常孩子应该经历的,应该拥有的,他都没有。
他甚至都没有一个同龄的朋友。
他唯一的朋友,是比他父母还要大上许多的张爷爷。
因此,当有一个和他一样大的也得了病,同病相怜的女孩子给他发消息时,他很开心。
“不说加油,也不说努力,而是说,祝你幸运”他很在意“幸运”这个词。
因为他太不幸了。
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
还不是为了感受生命,体验生命吗?
可雅林他的生命还没展开,就早早地成为了老年人。
他的余生都伴随着病痛,可他才16岁。
“健康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拥有健康”当他和张爷爷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着一群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蹦蹦跳跳的打闹时,他讲出了这样老成的不像样的话。
这部电影很棒的地方就在于,细节很多,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于是这极强的真实性让人潸然泪下。
爸爸妈妈其实到现在也没多大,雅林16,他们也才30出头。
17岁时的他们也曾有各自的梦想,爸爸想当跆拳道全国冠军,妈妈想当歌手。
可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生命,他们的人生也被迫转向。
还是孩子的他们,早早地开始承担起养育自己孩子的命运。
很令人感动的是,爸爸和妈妈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从来没觉得得了先天性早衰的雅林是他们的负担,他们一直对雅林说,“遇见你,是我们的幸运”。
我想起《断头王后》中玛丽·安托瓦内特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在不幸中,你才知道你是谁”。
不幸没让他们抱怨发牢骚,而是让他们展现了性格中更坚强美好的一面。
当看到雅林爸爸的爸爸匿名捐款给他得了罕见症的孙子时,终究没忍住,落下泪来。
亚洲文化里的父亲形象好像大多都是相似的,沉默寡言的,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可他们对孩子的爱并不比任何一个人浅,父爱,如山。
上上个周日看的,好像。
当时看完电影,写困了,想着第二天早上起来写。
然后没有然后了。
拖到现在也不想写了。
那就这样吧。
是个很温情的小电影。
还不错。
去年豆瓣页面看到的时候,是点击姜东元看到的最新电影,合作演员乔妹纸,也是一个颜正暖心的人。
对于从初中时看《狼的诱惑》的我来说,姜东元经历了我整个青春,一转眼十一年。
果断关注,直到最新影讯出来。
3月13日上映的时候,并未赶上。
16日打开豆瓣,未读提醒,遂开始查询附近影院信息。
可惜的是排片很少,很多影院都是一天只有一场,离家近的影院,排的上午场,上班时间,不能忍!
另一个是晚上黄金时段,缺点是配音,竟然国语。
不能忍!
于是选择离家远的晚上韩语中字的影院。
终于走进影院看到一场男神的影片,瞬间圆满。
早已过了追星的年纪,可我还是愿意去喜欢姜东元,也许时间多变,但总有一些,永远不变。
比如,你伞下扬起的那一抹微笑,即使过了十一年,依然耀眼。
回归到影片:故事是好故事,颜是好颜,情节有些许单薄却不失力量。
期待了姜东元很久的一部电影,终于国内上映。
依然给五星,给我十年青春的崇拜,依旧眼神清澈面目英俊,真好呀。
文/浅的浅绿
小部分情节剧透。。。
这部电影是中秋节在韩国看的。
这也是我第一年异国的中秋节。
到最后快接近结局的时候每个剧中人物都悲伤着,却也有逗大家欢乐的台词出现。
就像是人生,每一处都有悲伤都有欢笑。
女主乔妹演得很好,脱离了原先女神的偶像包袱,就真的象是一个普通市井的少年家长,初尝爱情也偷食禁果,令人感动的是她也选择负起了成为少年家长的责任,最终生下了这个患有早衰症的孩子。
男主姜东元一开让我有点跳戏,后来慢慢领悟到,男主的角色就是那种明明不成熟,但是因为成为少年家长被现实逼得不得不成,最终成为了一半成熟一半不成熟的状态。
比如说,他看到电视上的少女时代偶像艺人还是很激动,甚至成为她们的保镖之后眼睛都直了;比如说,社会好心人给他的儿子送来游戏机礼物,他也想玩,就对儿子嬉笑着说:儿子你先试玩一下,要是不好玩的话就送给爸爸玩吧等等诸如此类的片段也给本就悲剧气氛的影片增加了一点亮彩。
但是当他开车回到自17岁就不曾回过的家,当他看到十几年未见的父亲已经垂垂老矣,当他看到父亲的家里贴满了有关孙子的报道,当他看到桌角贴的银行账号,想起儿子的银行户头上多出的一千万公益汇款,就立刻明白了这么多年一直未在父亲身边但一直享受的深沉的父爱。
这一片段也是众多吸泪的片段之一。
总之看完这部电影,明白了成为家长的不易,也分外想要去把握珍惜与父母的缘分。
也明白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感动之后是感恩。
这部影片值得一看。
博同情的好题材,但人物单一,情感处理得一般
看了个开头,笑死了~不过后面估计是要哭死了!
女神美
看不进去
没想到第一次在电影院看韩国片居然如此糟糕,叙事简直混乱,那个小屁孩越看越像宋丹丹演得太夸张了。François Ozon拍的17岁女孩到处乱性那是青春,李在容拍的17岁男孩做作不堪也没有感悟到什么人生。
宋慧乔和姜东元演父母和高中生都太违和,一个太木一个演的像傻春。本应该是感人的电影却达不到哭点。
本来都是避开催泪片的,刚好对主角有好感就看了,故事有点散感觉导演功力一般
颜值爆了 故事有些刻意了 化妆好糟糕好出戏
感人的温情电影,一贯韩国电影的感觉色调,好喜欢宋慧乔啊,皮肤那个好的满满的胶原蛋白~
场景美,乔妹演得不错,节奏太慢了减分。
总觉得煽情的点不对,俗了。
宋慧乔
没想像的那般触动心灵
就算有姜东元和乔妹,光靠颜我也看不下去了!没有剧情还又臭又长…能稍微给个高潮么?
姜栋元
阿韩总喜欢有深度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文化背景装哲学家也很累的,像这样简简单单说个事不是挺好的吗。我想成为我爸爸,估计我是没什么机会说出这句话了。
乔妹还是很美。(2015-03-12)
连情节都不能连贯的韩剧。姜东元你怎么参了个军回来就当爸爸了呀!5555555
无法接受那张脸 演的也不感人看了3分钟删了
悲喜交加的家庭温情片,笑点不多,泪点中上,印象深刻是儿子让爸爸回信那一幕点赞;儿子在余下的生命倒计里,把精力留给了让父母再续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