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最成功的低成本历史剧。
从真田昌幸的火山毒奶开始,就注定了这是部搞笑片。
以至于贯穿全剧,为了节省经费,彻头彻尾的大名村战、只在OP中能看到的小龙虾突击、甚至杀生旁白一句带过关原之战似乎都情有可原了。
因为这是部全场FLAG飞起的搞笑片啊。
要那么多大场面做甚。
剧情走向方面,几乎不存在剧透,无论是熟知战国历史,亦或者只玩过信长野望、太阁立志传,甚至战国无双的都知道最终会是怎样的剧情。
因此,这部剧几乎可以看作战国大背景版的《我爱我家》。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大哥真田信幸承包了全剧的大部分的笑点,而不是雅人叔。
在我给出5星的评价里,至少有3星是给大哥的。
从日常懵逼的人设上就注定了大哥可怜又喜感的人生。
夕阳柔和的余晖映在庭院的青竹上,洒下斑驳的光晕信幸和秀次并肩坐在青岩寺的屋檐下,互相舔舐着伤口比惨。
“家里有个过于厉害的父亲,唯独听不到我说话的祖母,不知是多病还是怎么 搞不清状况的结发妻子无论如何都不让我碰的二老婆还有个超可怕的岳父大人。
“配上悲凉的BGM,秀次的脑海里也许曾一瞬间闪过那样的念头“这货真他妈贼惨,听了开心多了,我还是不死了吧。
” 当然,不止信幸,太多戏份不多的角色也彻底被塑造成搞笑角色——身为忍者但只会全力冲杀过去的服部半藏——女儿控的本多高达——开启专属逗比时BGM的德川军——地主家的傻儿子星野源秀忠——用生命跳舞的大嫂——只会喊吆西的傻子你瞅啥——幸运A+的姐姐姐夫——日常白眼的直江小爱——贱岳七本枪的平野鱿鱼守长泰顺带一提,全剧所有特效无一例外都被万能马拉松选手猿飞佐助独家承包。
三谷幸喜把一部悲情的历史剧活生生改成卖萌有趣的喜剧,可这么好玩儿的剧依旧被一群史学研究党和动作场面党狂黑,在此,只能建议你们跳过前面的剧集,直接观看第49集20分25秒处。
那是全剧的精髓所在,送给你们,一定再适合不过了。
刚刚看完了《真田丸》一剧。
这是本人自从接触日剧以来所完整观看的第一部大河剧。
说来年初时看这部剧的原因还是因为有雅人叔和麻酱,以及我组想要翻译本剧的缘故(到最后组内也没用的到我😂),才有了想看大河剧的念头。
实际上去年的花燃也看了看,但剧情太闷,故直接放弃了。
对日本历史的了解,仅仅来自于一本《世界历史很有趣》和道听途说的知识,对于本剧,我本是以拓展历史知识的目的来看的。
本以为会很闷,看了第一集便让我大开眼界:三谷还真是会玩啊,好好的大河剧拍的和喜剧一样。
迄今为止,印象最深的台词还是那一句“闭嘴,黄口小儿!
” 但这个现象到了大阪篇变有所变化。
喜剧成分减少,变得更加严肃,在前面埋下的大量伏笔一一被拿出来,着实催泪。
最后,大阪夏之阵后,真田一族一分为二,大哥跟随德川,信繁和老爹被德川要求搬进九度山。
最后,全剧最悲伤的时刻到了:老爹去世。
最后的几集里,信繁重新取了名,收下了被大哥抛弃的幸字,改名幸村,逃出九度山,和众浪人一起,为丰田浴血奋战。
最后,在安居神社,幸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难忘的还是真田家的日常生活。
真田祖传拍脸礼、日常懵逼的大哥、表里比兴的老爹、永远听不清大哥话的奶奶、总说自己是公家出身的母上、不幸战死的阿梅、永远排不上号的阿桐、不知戳烂多少窗户纸的春…… 三谷对于喜剧成分的拿捏掌握的极其准确。
适当的增添一些笑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很怕以后的大河剧都走这个风(最担心的是2018年那部)。
大喜之后的大悲,也着实让人难过。
开篇不找儿童演员来演真是个正确的决定。
雅人叔的演技让我完全了解到了这个人物从信繁变成幸村中的心理变化,我认为找儿童演员反而会打破这种感觉。
但也正是因为剧本,使雅人叔演技收到一定的限制。
我认为老爹是最出彩的角色了。
句句立flag,最后被遣到九度山,临终时还不忘传授信繁如何攻打德川,不忘为武田夺回领地。
感谢三谷写了这么好的剧本,雅人叔优秀的演技,使得这部作品能以最优秀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感谢翻译本剧的三个字幕组(涅槃&FIX、琵琶行、日史译组)。
现在,我对明年的《女城主直虎》充满了期待。
要死牙裂口的喊出这句话真不容易
写这篇影评的目的是为了给莲々讲真田幸村与伊达政宗的故事,由于史料对他们的记载是一定有缺失的,所以就借用16年大河剧《真田丸》的创作,完善我眼中的浪漫。
史料——旁观者的故事真田氏起源于海野氏后代幸隆继承的真田乡松尾城的真田家,1543年爷爷真田幸隆出仕武田家,户石城攻防战一战成名,同时也让真田家获得了诹访方的领地。
片仓氏起源于诹访下社神官支流,1575年片仓景纲出仕伊达家,成为伊达政宗的侍近。
1567年 真田幸村、伊达政宗出生。
1615年 大坂夏之阵,道明寺之战,伊达政宗未攻击进攻的真田部队,反而灭了友军。
当晚,三女阿梅、六女阿菖蒲、次子真田大八被送往伊达军中,受片仓重长庇护。
次日真田幸村与长子真田幸昌战死。
(以上事件异说纷纭,真田家宣传网站 https://sanadada.com/ 上的材料似乎采用了《仙台士鉴》的观点,如“真田给片仓写信请求收留儿女”等,反正没有相对官方的史料,所以我只列结果)1620年 片仓重长纳阿梅为侧室,六年后,娶为正室。
阿菖蒲则嫁给片仓家臣田村定广(伊达政宗正室爱姬正是田村家独女),真田大八改名片仓守信1636年 伊达政宗病逝 1670年 片仓守信去世,与姐姐阿梅葬在一起,作为战犯的儿子,他在墓碑上刻了象征真田家徽的一文钱1712年 片仓守信死后43年,时任伊达家家主为其恢复了真田的本姓,至今,真田幸村的后代都生活在旧日伊达藩领仙台 以上便是史料中两人的全部交集: 真田幸村在世时,没有伊达政宗与真田幸村会面的任何记载,真田幸村战死后,真田伊达两家从此密不可分, 更准确的说,围绕诹访湖的这段故事,是真田片仓两家,他们发源于诹访,共同信奉白鸟大名神。
乱世分仕二主:真田协助武田攻略信浓;片仓辅佐伊达一统奥州。
他们都帮助各自的主家开创了历史最大版图。
战国最后一战,片仓重长与阿梅这对恋人,重新将两家血脉联系到了一起。
历史这只看不见的蛇,悄悄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一切梦的开始总之,历史残存的这一点结果就已经足够浪漫了,但史料的缺失导致有2个问题无法解释:为什么大阪夏之阵,真田军在道明寺之战中没有遇到抵抗。
为什么真田敢把儿女托付给敌军将领。
《真田丸》补充的猜想既然史料注定遗漏了他们生前的故事,不同历史小说、影视作品甚至游戏都给出了自己的猜想来完善这两人的故事逻辑。
《真田丸》第24回【灭亡】虚构了两人在小田原城初见的场景。
1569年这个时间点,两人确实都在小田原城,只是没有会面的记载。
这一年,伊达政宗刚刚从人生最风光的一年骤然跌入低谷;而真田幸村作为传奇真田家的次子,一直默默无闻,似乎永远与“传奇”二字沾不上边。
两个除了年纪相同没有任何共同点的年轻人,意外能在月色下坦诚地聊起来。
伊达:之前北条约我造反,我不敢,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怂真田:······(你知道我爹有多希望你带头搞事吗?
) 然后编剧给伊达安排了一段豪言壮语:もし、わしが、もう20年早く生まれておれば、もし、わしが、もう少し京に近く生まれておれば。
大広間の主座に座って人は、秀吉ではなく、わしであった!
翻译一下就是:我怂了,你加油
他两衣服颜色穿反了《真田丸》在这里补充的逻辑就是:伊达表明了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半开玩笑地希望真田有勇气反对当前的天下人,两个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志。
所以到大阪夏之阵,伊达发现真田还真的一直没有向命运屈服,真田在做他自己不敢做的事,所以放了他一马,没有攻击。
伊达的放水也让真田明白,伊达对自己的行为是赞赏的,所以敢在决战前夜把妻儿送到伊达军中安置(历史上只送了孩子过去)。
我觉得这种猜想挺不错,既然史料中记载的交集只存在于真田幸村一生中最绚烂的一刻,那么另一个交集就补充在伊达政宗一生中最低谷的小田原城。
《真田丸》倒数第二回,伊达政宗在道明寺之战中放水后,望着真田幸村向家康本阵冲去的背影,飘浮出一点空洞的笑,有不甘,有羡慕,有成全,这样的羁绊,爱情两个字都显得浅薄了啊关于真田幸村我见过很多赞美他的文字,都是佩服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守几近渺茫的希望进入大阪城,同许多日本武士一样,徒桜般绚丽的谢幕。
所以说伊达遇到了在他生命中闪闪发光的人呀 o(*////▽////*)q
真田幸村头盔上的家徽——六文钱关于伊达政宗之前我喜欢片仓景纲,没怎么关注过伊达,但我23岁的时候读他的史料突然非常有感觉。
1584年,17岁,继承家督,伊达家40-60万石。
1589年,22岁,折上原之战,艰难消灭芦名,伊达家达到鼎盛120万石。
1590年,23岁,秀吉即将把天下收入囊中,而远在东北的伊达彻底明白自己的一手烂牌打不下去。
无奈臣服于秀吉,拿命拼来的领土只剩58万石。
1615年,48岁,大阪夏之阵,当他见到有一个人逆流而上,将要燃尽生命最灿烂的火光时,选择成全是应该的吧。
事后诸葛亮很多,现在我们总能翘着脚讨论伊达政宗如果早生20年是不是真的可以和家康一决胜负,分析结果往往是东北贫乏的物质条件与对中原太弱的控制权导致东北扛把子注定得不到天下,他放弃扩张选择臣服秀吉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之后的伊达政宗至少表面上消停了,抽烟做饭,平平淡淡。
家康死了他还没死。
不知道他何时会想起儿时的梦,当他的名字还是梵天丸时,那个属于天下的梦。
他的不幸来源于他没有与梦相匹配的天时地利,他的幸运来源于人和。
即使拿着一手烂牌,也有那么多人陪着他默默打完,战国时代再难找到哪一方势力能拥有众多个性鲜明的NPC了:奥州第一酒窝美少女 奶奶久保姬战斗力爆表的母亲 最上义姬战国第一妹控的舅舅 最上义光一起搞事的表弟 伊达成实 “天下两陪臣”之一,绝世靠谱好男人 片仓小十郎景纲文武双全爱看兵书的乳母兼启蒙老师 片仓喜多战国第一萝莉控+第一美男子 片仓小小十郎重长(你们是承包了多少第一啊) 政宗其实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兼顾搞事与时代潮流,他活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最优解。
有成实、小十郎这样优秀的左膀右臂陪他走过大半生,他还遇见了那个在他生命中闪闪发光的人!
每次想到这一点,我都会暗暗羡慕,命数不足算不了什么,政宗还是很幸福的。
伊达头盔上的三日月关于这个故事莲々有时给我发月亮的照片
那天傍晚我也曾抬头看过这弯三日月,脑子里想的是伊达,还有幸村。
我无数次地想过我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两人的故事:除了他们自身的传奇,还有,他们是各自走完了自己完整的一生,无论他们生前生后,两家有着如何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这一辈,两条同样精彩的旅途,只在史册中留下了一处交点。
两个有趣的灵魂,其实不需要太多交集。
最后雅人叔切腹真的泪目了...这个剧还是追完了,虽然观看频率越追越慢吧。
可能是兴奋阙值降低了。
第一部看完的大河剧,感觉除了经费不足,没有太大硬伤?
毕竟和真实历史相差是否太多这种事也不太清楚...记得一周多前一天连看十一集,那个追剧的兴奋劲,也可能是因为日剧的剧本内容紧凑,然后剧集又轻松诙谐。
感觉最后高潮部分经费所限拍不出来真的是很大的遗憾,明明应该是全剧最高潮的部分。
总之来说还可以吧。
这个角色在可以挖掘的层面,剧组下足了功夫。
但是,一个人物的饱满,要展现出符合各个时期的转变。
私以为,一个悲剧英雄,籍籍无名了40多集,最后靠老爹遗留的兵书决定为真田正名,太不真实了。
既没有一开始就展现特别的天才,又在一个刻板的石田三成手下干了那么多年。
兵法家一大特点就是应时而变,顺势而为。
但是跟着老爹受到的影响显然不如上杉家族和石田给的多。
导演花了许多笔墨交待信繁人格的形成,却渲染得不够,而且很多剧集得主角也不是他。
整部剧得配角演得十分到位,主角显得平凡,普通,说白了,导演并未刻意展现主角在剧里的地位。
就像是流水帐一般的讲完了50集。
再来说说打戏,说到底,信繁是一个武将,作为一个没怎们上过战场的哥们,最后也能手撕敌军,我一直很纳闷。
骑马慢镜头自杀看得我如痴如醉。
信繁的死,最后的感觉一点也不悲壮。
也并未演出一种终于结束了的感觉。
反而是草刈正雄演得传神。
把一个小大名在战国时期为家族所做的一切演得淋漓尽致。
完全基于电视剧的感想,不涉及任何真实历史,剧透预警【不过都这个时间了真的还有人没被剧透么】看到了【完封】,突然不敢往下接着看了,从第四十集开始每点开一集都充满纠结,一方面希望看到隐忍了十四年的幸村最终绽放的样子,一方面又害怕看到最终的结局。
有什么不愿看到的呢,这是大河剧,结局都是几百年前就注定了的,从开始就已经知道了不是么?
但是为什么呢,看过那么多历史剧都没有过这种感觉,虽然也有过惋惜,但是这种拒绝接受结果的感情出现还是第一次。
也许是因为真的开始喜欢这小子了吧。
真田家的次子源次郎,从最初那个稚气未脱有点小聪明的少年,那个说着要辅佐兄长然而在山贼面前还是要兄长救他的少年,在各个大名之间斡旋,挣扎过坚持过绝望过,最终找到了他的伯乐,成了丰臣秀吉身边的得力干将,父子齐聚,家庭和睦。
一切到这里看起来都像是个会he的故事,但是这是乱世,是战国,是历史,这天下最终是德川家的,眼看刚刚安定的生活又要重现旧时战乱,真田家本该再一次站到正确的队伍才是。
可是那个自己崇敬的人,虽嘴上毫无感情地说着不记得自己的太阁殿下,仍旧是从第一眼就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啊。
背叛这样的人实在有违自己的大义,现在的信繁已经不想做叔父那样的人了,虽然贯彻大义很难,但是这是自己唯一要坚守的东西。
既然这样,新仇旧恨,新情旧恩,这次一起算了吧。
这段真的莫名戳心,看着看着就哭出来了......失败来的猝不及防,多亏兄长力保才留住一命,还说要帮兄长分忧呢,最后还不是给兄长添麻烦。
九度山下十四年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父亲终究没有撑到赦免的那天。
左卫门佐种起了芋头,编起了麻绳,做起了生意,想着这辈子也许就这样了,想着这样也许也不算太坏。
这么多年空有一腔抱负也没做成什么像样的事,嘛,要不就算了吧。
反正只要说服自己放下就可以了,德川家康与我何干,丰臣秀赖与我何干,片桐来求我又能怎样,我如今不过是个阶下囚罢了。
但是好像,少了什么东西。
父亲的遗言,太阁殿下的托付,治部大人的嘱托,岳父大人的信任;月光下和兄长促膝长谈,火炉旁父子三人把酒言欢,还有当年自己的壮语豪言......果然,还是舍不得就这样全部丢掉吧,何况好像不是只用说服自己就可以这么简单的,你看,连阿桐都说服不了呢。
既然这样,新仇旧恨,新情旧恩,这次真的要全部清算了,德川家康。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喜欢这家伙了呢,仅仅因为他是主角吗?
可能也想到了自己吧,谁还没个幻想呢,谁没有过突如其来的一腔热血呢,谁的热血没有凉呢。
你看这小子无论对谁都是一片真诚的样子,连无赖都赖德那么真诚,倒霉也认的坦坦荡荡,像极了我理想中的自己。
谁不想贯彻自己的大义啊,谁想流着凉了的血苟且一生啊!
可是贯彻大义太难了,这是真田信繁都明白的道理。
继承了幸字改名幸村的那一刻起就不留后路了,背水一战吧,身后的河就是三途川,过河的六文钱从今天起就由我背负了。
第45集终于背起了真田家的家徽作战策略最终定为笼城的时候,连幸村本人都已经知道这战必败无疑了吧,但是还是坚定地说着绝不可背叛丰臣家,有那么一瞬间竟然不知道是该骂愚忠还是该夸英雄。
可是不忠又能怎样呢,他不是其他的浪人,可以投奔德川,他是真田幸村,这辈子到此已经注定了会站在德川的对面,作为他最后的障碍,用六文钱换战国时代的句点。
他背起了真田家的家徽,儿子结果了自己手中的旗帜,真田家永不断绝。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可是他做错了什么呢,在这么多次的周旋中明明自己和父亲做了几乎全部正确的选择,最后还是失败了,只能怪时运不济家底太薄没有兵力地位,怪秀吉死得太早秀赖软弱丰臣家只剩得一群贪生怕死之辈,或者怪老乌龟身体太好活得太长?
好像只能如此解释,但败于运气不好这种理由怎么看都有点可笑到悲壮。
已经知道了结局还要看着挣扎的过程真是不爽啊,一集一集的推进,就好像看到自己的理想在一点一点走向灭亡,莫名的有一种...自己杀自己的感觉...连完封的胜利都开心不起来,就算后面再怎么惊艳,小龙虾冲锋再怎么燃,内心就是对最终回的到来有一丝抗拒。
大概是不想看到在夹缝中挣扎了那么久,明知守城不出必败无疑还是一往无前的第一兵最终败于大势的结局吧,尽管那已经是几百年前的定局。
末了听着op还是忍不住俗气的感叹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今天在这濛濛雨夜,结束了最后两集的观赏结束了从农历新年一直追到现在的真田丸,陪伴这我度过了2018新年,50集的时光甚至构成了我一半的假期生活。
想起从家一直追到现在的学校,在这静悄悄的宿舍夜晚有许多话想说,缺不知从何说起 与你欢笑,与你悲,与你感动以你脆弱第一次看大河剧,竟如此精彩,真是幸运。
我的小本子也第一次记下了许许多多的日语和地名,战国史也第一次了解了大概 第一次想沉浸的体验,第一次想重温久地的旅行可就像北政所夫人所言,这都是梦啊…诚言大和剧4分史实,6分演绎但是第一次竟成为了我妈眼中的宅男我只想起了豆友的一句短评:此生无悔入大阪 来世再战真田丸
花了几个晚上,撸完了真田丸最大的感触,就是真田父子三人,三种价值观在时代变迁中的碰撞。
父亲昌幸:狡诈的阴谋家,背叛毁约如家常便饭,喜欢投机,但是又带有乡下武士的执著和短视。
崇敬自己年轻时所侍奉的武田信玄:连娶老婆都要学武田信玄,娶一位公家的女子。
为了自己的小家族存续,为了地皮的扩大殚精竭虑。
战国时代长年的战乱催生了这样的昌幸,当战争结束了,昌幸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失望的死在了纪州。
(表现其内心的场景:石田三成许诺甲信归昌幸,昌幸开心的大吼;接到家康处分,骂大儿子“干什么吃的”;九度山一直期待家康赦免。
)哥哥信幸:父亲口中的无趣者,也是父亲口中可以建设太平盛世的人。
不喜投机,也不喜变通,有大局观和规则性。
稳重有能力。
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
关原之战忍痛和父兄分开,也是为了家族的存续,大阪之战前偷偷见弟弟,也是希望能救弟弟一命,甚至命令儿子们不要上前线,希望弟弟能够遂愿。
因为信幸的稳重和大局观,使得战争结束了才是信幸的时代,成为一代藩主。
(场景:犬伏之别,大阪夏之阵前夜弟兄相会)弟弟幸村:一出场是个调皮的二少爷,机敏非常,但是活在父亲的掌控中。
在上杉家的人质时光以及大阪的日子使得幸村成长很多。
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但是价值取向在去九度山之前一直不明显而且有些混乱。
要选择家族存亡?
利益?
还是尽到忠义?
——这应该是秀吉死后幸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关原之战的失败,九度山的流放,父亲的死亡,信繁其实对这个世界还是有所失望的,信繁的内心世界的挣扎越来越强:大阪方来人请幸村去大阪,看着爱戳戳戳的妻子生了三个子女,高梨内记和阿桐、佐助陪伴着幸村,一家其乐融融。。。
幸村其实是挣扎的,但是,太阁的铃声犹在耳畔响起。。。
之后就是大家熟知的场景,幸村选择了不同于父兄的道路。
(场景:第39—40集)三个人都是重情义的,而且都有自己的包袱:昌幸的包袱是主公武田信玄、信幸的包袱是父亲对自己的认可、幸村的包袱是父亲和哥哥。
都为了家族存续而费尽心机。
不同的是,经历了诸多世事,父亲真田安房守昌幸最终选择了利益(悲观的来说,父亲是战国时代乱世的牺牲品),哥哥真田伊豆守信之选择了保护家族、保护父亲和弟弟,弟弟真田左卫门佐幸村选择了报答太阁,实行“义”。
其实真田丸给我们的思考很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河剧的历史教育的用心):个人、家族、国家、时代都是思考点。
每个国家都可以拍出优秀的历史剧,不关历史悠久与否。
此外,主题和思考方式和中国的很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做故事的主角。
历史积淀较少的日本能够拍出这样的剧,很正常。
换一种角度看待历史蛮有趣的,如果和《冰与火之歌》拿出来对比,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真田丸能以POV的形式拍出来,我觉得也不妨。
开始按历史时间顺序补大河剧,我的第五部大河剧,终于来到了最著名的战国时代!
织田信长太有名,我还真没怎么关注过真田家,大泉洋在这部里面扮演的耿直死脑筋的大哥和《镰仓殿的十三人》里好色圆滑的贵族源赖朝完全不一样呢,百分百被骂:住口!
黄口小儿哈哈哈哈~大哥在最后终于对别人开骂一句:住口,黄口小儿了哈哈哈哈!
给你长泽雅美你又不要了,哈哈哈哈,不过我也更爱黑木华和Mayu老爹你每次都押错人呢…乱世小国真不容易,但是姜还是老的辣啊~战国的各大名真的好无耻啊,随意联合随意杀戮…“离世之景如明镜,反应人在世之时的生存之道,人活于世,只需无愧于心。
”上杉景胜真是仁爱之人啊,可惜软弱无主见~喜欢鳄鱼叔!
“乱世难评善恶,无论如何,唯有一往无前。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然而盛景不长。
变装大会也太好笑了吧,老爹卖瓜实属惟妙惟肖,不能出演,佐助都委屈哭了,唉😔虽然不应该,但是出浦昌相X真田昌幸我磕了,嘿嘿嘿~关原之战!
一触即发,重回乱世的存活之道!
蛰居十四载,重回大世界,重要之事才需要抓阄来决定。
阿桐,你还是陪他最久的女人…为了自己选定的道路一往直前也是一种英雄主义吧~
虽然山本耕史娶了堀北真希的行为还是让人无法原谅,但是他塑造的石田治部确实是这部剧里最让我触动的人物。
作为一名托孤重臣他有很多力有不逮之处,不懂聚拢人心、军事指挥水平不足,唯一值得称道的可能是他的公正。
在现代社会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司法人员吧,但是在政治语言里,公平往往是个贬义词。
略过功过是非不谈,最打动我的是他的忠诚。
考虑到他效忠的对象其实也只是个自私自利的独裁者,他们家不掌权别人家也能做得更好,这样的忠诚从客观角度来说并不值得称颂,“与丰臣家作对=十恶不赦”这种不自觉的意识想起来也很荒谬。
但就是这种感性的、冲动并坚定的信念才是文艺作品闪光的地方啊。
类似的忠诚我们能在剧中几乎所有的正面角色身上看到。
真田昌幸一生对于盟友和老大没有任何信誉可言,背叛的次数一双手也数不清,但是临终前眼前展现的最后画面却是他为之执鞭坠镫的主公武田信玄。
在战国人人思定的大环境里,真田家的老爹却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异数,因为他心里最大的恐惧和不甘就是乱世终结在他恢复武田家甲斐、信浓两国的属地之前。
这是真田昌幸对主公的忠诚。
作为雅人叔脑残粉乖乖看完,但还是要说,烂,简直就是个笑话,大河剧的历史观已经走上无底线洗白的不归路,说到底,大河剧只是打着历史旗号的偶像剧罢了,并不能代表每年日剧的最高水平。
看了前面几集,打戏实在醉了……刚看完胜者即是正义的我再去看这部晨间剧里的堺雅叔,就总会出戏到古美萌
这部很搞笑
第一次看大河剧,话说霓虹历史正剧都这么逗逼么........
服部隆之的配乐一星,内野圣阳的德川家康一星,三谷幸喜的幽默感一星,不能再多了。
开始很难入戏,儿戏般的打斗、正剧里穿插喜剧的路数……都是劝退点。慢慢却发现了大河剧在文戏上的魅力,没有大场面却也跌宕起伏,竟然渐入佳境欲罢不能。也算从更微观的层面更了解这段历史了。没忍住又玩了很久光荣的无双游戏。
虽然这部剧不仅有动作还有智谋。。。但是两者皆有才是好剧啊。这后面那些剧集的动作也是尴尬的让人要死吗??
接受不了结局……
德川黑的有点严重,冲着雅人叔给个三星
2016年已看
大河剧真的看不太懂。
太长了,而且完全为主角服务,但很多配角都非常有意思
一整年里认真哭笑过燃烧过懊恼过,完结撒花。作为剧集而非纪录片,演绎和史实并未失衡。不是主角一人的战场而是众多精彩集结的诚意之作。待看总集篇回味。
第一次追时间跨度这么长的剧集,五十集整整一年的分量,雅人叔在这些老戏骨面前被压得死死的,剧本尚可,冬夏阵略有些潦草,但印象最深的无疑是九度山太阁殿下的召唤铃声,士为知己者死。#人间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方有死,壮士何所憾#
古美门终于和心上人走到了一起,可是大妈这傻白甜先是比不过结子阿姨的少女风,又在颜值上输给了正室的松冈小妹妹。战争场面除了每集片头的那部分根本没法看,表演上的亮点也不多,非典型的大河剧。
看过
脸谱化的演出,别人不是奸诈小人就是跳梁小丑。老爸天天当墙头草还背后捅刀却还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可以的可以的。我就不吐槽情节和动作场面有多滑稽了
一年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日本人怎么说呢,打战跟玩儿似得
打高分的都是雅人的粉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