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死期将至

Pora umierać,Time to Die

主演:达努塔·沙弗拉尔斯卡,克日什托夫·格洛比什,帕特雷齐娅·谢夫奇克,卡米尔·比陶,罗伯特·托马谢夫斯基,阿格涅什卡·波德夏德利克,彼得·亚尔凯维奇,玛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年份:2007

《死期将至》剧照

死期将至 剧照 NO.1死期将至 剧照 NO.2死期将至 剧照 NO.3死期将至 剧照 NO.4死期将至 剧照 NO.5死期将至 剧照 NO.6死期将至 剧照 NO.13死期将至 剧照 NO.14死期将至 剧照 NO.15死期将至 剧照 NO.16死期将至 剧照 NO.17死期将至 剧照 NO.18死期将至 剧照 NO.19死期将至 剧照 NO.20

《死期将至》剧情介绍

死期将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影片讲述老妇人安吉拉(黛纽塔·辛波斯卡 Danuta Szaflarska饰)在临去世前几天与世隔绝的日常生活。这冷清孤单的世界里,既有她对死亡的恐惧,也有她记忆中曾经的幸福与梦想。与老人相伴的只有她唤作“Phlia”的小狗,安吉拉喃喃自语,自问自答。她一心挂念着自己的儿子,可最终也没能相见。在死亡悄然逼近的时候,安吉拉总是望向窗外的秋千,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快乐日子。在宁静的摇曳着怀旧情怀的黑白光影里,影片默默地记录着老人最后的弥留时光。 影片荣获2007年波兰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音响、影评人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喜欢你时风好甜愤怒的黄牛迷案追踪新世界伤心先生看不见的目击者神探阿蒙第七季艾伦·德杰尼勒斯:感同身受4等芝瑟催眠我的奇妙男友困境中的海蒂·施耐德两个人的证明与辛格一家共度圣诞节重庆遇见爱公关第一季糖果世界大冒险一把挂面哎呦,棒球一夏荒野谜情鬼悚历险3D武当不痛的死法无尽的边界可塑性记忆二重身之前传天堂岛之外第一季青柠男女非凡守护

《死期将至》长篇影评

 1 ) 唐顿庄园之mary老去

有三种人会无条件激起我的感情,老人,孩子和农村务工。

当我们老去,失去的不仅仅是肌体和记忆,还有一生所捍卫之时代,而当时代风卷残云,我们无法被大多数人甚至于自己的儿女所理解,只能与一只狗交流,该是何等场景。

女主人认为这是上帝的考验,并用自己的意志去继续捍卫。

与其说是开放性结局,我更认为老人重新回到了天堂。

 2 ) 我看懂了,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其实看片名就应该知道了么老去有很多种,真正普遍的应该就是这一种所谓风烛残年,一点一点被世界撇下,抛下,扔下,遗弃一点点的感受失去,内在的机能,记忆,外在的的生存,应对。。

等等当然,电影具体讲的什么不知道,第一遍不加字幕看了一大半后来挂上能找到的英文字幕试图完整看一遍,发现还没有没字幕的时候看的专注。

很神奇。

为啥所谓评论写来写去都只能是那样一些字句,那样一些调调呢,也许是看一样东西的方式太单一太僵化了,试下些新的看法或许会很有趣呢。

 3 ) 摇篮里的老者

只要你有四两酒, 你就喝掉它,像一个酒徒; 谁这样,谁就将精神朗爽, 不像你装模作样,也不像我这样忧愁。

我能想象的「老年生活」由形态各异的镜子,黑白的幻影和对《死期将至》无知的伴侣构成;通透,明亮,隽永,却也深邃,幽暗,无常。

甚至单调,乏味。

我早已预见旅途的终点,看穿所有该来的未知——隔着玻璃窗,远远望见死神在等待着每一个人,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抑或不想与她近距离接触。

甚至连打个照面的意愿,打声招呼的力气都了无。

与其说子女需要我的守护,不如说我们彼此照顾。

貌似忠诚的关系最终都成了我赴死前的障碍物;此时此刻,我想像满是好奇心的孩子那样——在得知无法从你手中盗走任何东西之后嚎啕大哭。

没错,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是上帝的宠物,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善与恶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

若是可以选择,我想像摇篮里的老者那般——手持烛光,素履之往。

我自己越不存在,我越生活得越长久,我越自卑下,越感到自己在高翔;奇怪呀!

我越是多喝这生命的酒,就越发明智,也越发端庄。

 4 ) 平静中透着淡淡的悲伤

黑白的基调让影片平添了几分压抑,又像为老妇人献上最后的安魂曲,老太太满头的银发在黑白的背景下格外显眼,似乎在诉说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快乐美满的家庭各有各的快乐,不幸福的家庭大多类似。

她是那么的爱她的儿子,不知多少次回忆起儿子年少时的脸庞,而儿子却不愿意搬过来陪伴她,只是单纯惦记着她的财产,这与我国的那些“不孝”的社会案例多么类似啊,不难想象老妇人最终会将家产悉数捐给了她家楼下的儿童合唱团(每天陪伴着她,帮他消磨时光)看着孩子们喧闹着搬进自己守着一辈子的老房子,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就这样,听着孩子们的打闹声,老人再一次上了二楼,那个她去过无数次的地方,这一次她没有拿起望远镜,而是躺在椅子上,看着陪伴自己的老狗,平静的离去,我想她离去时,一定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穿着华丽的礼服,在曾经豪华的房间偏偏起舞,仿佛又一次看到儿子年少时可爱的脸庞,听见儿子用稚嫩的童音喊着“妈妈”。。。。。。

你我终将会老去,愿各位在垂垂老矣之年,都有亲人相伴!

 5 ) 毫无疑问的经典

虽然是拍摄于2007年的新片,我在此断言,《死期将至》一定会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大师级纯黑白摄影,取景、构图、用光堪称教科书般精湛。

剪辑则如丝般柔滑如水般流畅,辅之以隽永、沉静的配乐和细腻自然的表演,诠释出生命的孤寂、优雅和尊严。

这样的作品,我给予★★★★★“力荐”的评级推荐。

 6 ) 老人与狗,生命最后

之前很少看波兰导演的电影,见识尚浅的我只觉应该都是艺术性很强,很难懂的电影。

机缘巧合看了一个年轻摄影师谭羽希的采访,她强烈推荐多罗塔 肯杰扎夫斯卡(名字非常适合装逼)的电影——“从画面构图到灯光、色彩都很棒,那种画面是饱含情感和内容的,这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

”《死期将至》是一部黑白电影,导演对于光影的把握实力可见一斑,美得让我一直忍不住截屏。

影片还加大了对比度,让光影效果发挥到极致。

频频的特写镜头,也一下拉近了我与主人公的距离。

最出彩的还是镜面反光的运用,就像一段对话,主角与自己的对话;又像一场梦,关于曾经的梦。

如虚如实,如梦如幻。

镜头美

女导演的镜头掺杂着特有的细腻和宁静,就像她的另一部电影《我是》,没有华丽的炫技,没有晦涩难懂的隐喻,有的只是平实不浮夸的镜头、别有用心的细节描写,还有极美的画面色彩和构图,让我一个偏爱故事节奏感强的人也静下心来细细感受一个老妇弥留之际的生活、回忆与感悟。

一位老妇Aniela、一只狗Phila、一幢老宅,是全片的主要对象。

她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面对冷漠的医生会骂一句脏话之后愤然离开、对于想接手她宅子的大叔也是没一句好话甚至还放狗驱赶。

她也是一个稍许古怪的人——暴风雨让她振奋、无聊时喜欢拿着望远镜偷窥四周邻居的生活甚至加以模仿。

她还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旧时与意中人林间起舞的缱绻羡爱、激动时与孙女分享战前屋内的热闹欢腾,宅院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她的回忆。

但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可爱,她的优雅,她的睿智。

哦,对了还有她那只伶俐的狗,无时无刻不陪在她身边(作为一个猫奴,老泪纵横),她喜爱与她的狗对话,我觉得也许在她眼里,狗不仅是朋友,也是爱人,更是她自己吧。

对于主角Aniela的拍摄也是拿捏恰到好处。

特写中的她满头银发,脸上皱纹满布,但眼眸中总是闪烁着光,骄傲而恬淡,坚定又温柔。

有几个镜头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现场环境所致,老人的周身被一道光所包裹,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像一个天使,美好温暖。

她很美电影后段中她因儿子的冷漠与嫌弃而想放弃生命的那个片段,是全片的转折,处理的非常好,完全是我的爱。

午夜四周一片死寂,黑暗中只有蜡烛还在亮着,小狗在旁注视着她。

镜头很平静,就像她平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对蜡烛的特写又很生动,配合着老妇的内心独白,最后坐起来质问自己的那句“你疯了吗?

死?

”非常有力。

是啊,蜡烛即使熄灭也还有白烟在一点点褪去,为何人在容颜渐老、死之将至的时候不能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呢?

啊,流泪。

片中独白——“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有人说,电影里的老人是孤独的,带有些悲凉。

儿子不时常来看她,更多的是想卖掉她的房子。

孙女也并不是很与她亲近,只在意自己胖胖的身材却又一直在吃,让她怀疑是否是自己亲孙女也是让人感到无奈。

倒是媳妇还会在儿子面前替她说好话,还有隔壁儿童音乐团的孩子们也经常来家里捣蛋,但也都只能算是宁静中的一些小插曲。

不过我到不觉悲凉,黄昏之时有房有狗有回忆,简直太棒了好吗?

儿子那么糟心,那就不要再见了。

房子有点安静,那就让孩子们搬进来,热闹热闹。

面对衰老, 面对孤独,她是主动做出改变的。

在自家后院荡荡秋千,穿上美美的裙子。

啊,生活还是美好的。

何况老太太还是那么美!

我老了也要在家后院装秋千!

(重点应该是有自家后院- -)最后的最后,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大杯热茶上来找她。

敲门,不应,再敲,还是不应。

大家都懂了,生命终究会结束的。

她安详地躺在她的藤椅上,姿态和平常看风景时无异,phila一如既往陪在身边。

萦绕全片的音乐最后一次响起,哀而不伤;老人最后的独白也徐徐道来。

最后镜头慢慢的拉远、上升,仿佛在告诉我们老人最后的归宿——“天堂是你最好的归宿”看了多罗塔的《我是》和《死期将至》,一部讲儿童,一部讲老人。

两部的构图、灯光到色彩确实都很让人着迷。

都讲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对现实作出反抗,都讲到了对生命的感悟。

虽然两部结局都比较忧伤,但我都很喜欢。

这部电影过后,我有了认真了解多罗塔的想法,而且她出片率不高,总共13部作品,其中还有多部短片,估计很快可以看完。

记上小本本。

美的片子有很多,但美却富含情感的片子却贫贫。

且看且珍惜。

这也是我的第一篇长篇影评,有很多不足,欢迎交流与指正。

 7 ) 她让我释然

一阵敲门声之后,一张老太太的脸试探性的闯入了镜头,迟疑了一下,露出微笑。

就这一笑,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我打心底里对这位老人有了亲近感。

满脸皱纹,一头白发,是影片对老太太年龄的交代。

而片名《Time to Die》也让我时时牵挂着老太太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条狗,一瓶酒,一栋破旧的房屋和院落。

老太太的晚年生活孤单封闭。

不远处住着几个邻居,还有一家儿童音乐俱乐部,虽然吵吵闹闹,欢笑揶揄,但和老太太的生活没有交集。

她只是以一个旁观者,通过望远镜,默默注视他们,不时以过来人的姿态露出浅浅的笑容,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光。

老太太晚年唯一的牵挂是亲情,她唯一的儿子和孙女。

面对一个贪得无厌,只知道吃和索取的8岁孙女,老人多的是无奈和失望。

而当她得知本以为还算孝顺的儿子企图背着她将自己珍视的房子卖掉,且言语之间表露出对母亲的厌弃时,老太太在万般绝望下,几乎动了轻生的念头。

老太太晚年的生活不算完美,但她最后作出的决定弥补了此生的不完美。

至少对于她来说,她可以放下身后的一切,安然的离开世间。

这是一个和蔼,睿智,孤独的老太太。

在外人眼里有点怪脾气。

但仔细想来,这不就是老人么?

在年轻人眼里,他们古怪,守旧,难以沟通。

但事实上,他们不再浮躁,能够豁达的审视周遭,看开一切。

某些决定在于别人或许无法理解,而对于他们确是里所当然。

本片并没有让我对垂暮的老人有更深的了解,但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宽容的对待,学会释然。

 8 ) 那么美的光影,配的上这个夜晚。

穿越了大半个城市来到这里,固执地坐在了所有人群的最前面一排,这是被谁传染的坏毛病呢?

美到极致的光影,在黑白胶片上比放大的每个细节,特写和中景更多,生动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人和狗,配合的天衣无缝。

黑白的影像中,看不到演员老去的痕迹。

一样优雅和高贵。

在一些镜头的处理上,导演也不落俗套。

比如死去的那一刻,比如在秋千上看到的世界。

转场方式自然,在梦境和现实中游移,每一帧,都是一副出色的黑白摄影。

节奏很慢,舒缓平静,矛盾冲突的处理方式也很温和。

现实中,其实并不会那么激烈。

一个有脾气的老太太,我想,希望自己老去之后,也一样优雅美丽而刚柔并济。

也有好玩的细节,都细致而真实,导演是真正会观察生活的人。

这里更像学校的小剧场,周围都是学生。

散场之后会有掌声。

似乎,我开始又开始在北京上学了?

喜欢这种感觉,虽然暂时已经远离,偶尔的回顾,会让人倍加珍惜。

总有一些感动想和人分享。

是文。

 9 ) 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用电影照见人生之“死期将至”

波兰是一个充满苦难的国家,波兰电影最重要的历程就是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和连绵而至的苦难中顽强的生存下来,并将这种苦难变成艺术。

波兰的历史可以说是战争的历史,从希特勒的蹂躏到斯大林的独裁,很难想象这个国家的人是在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中生存下来的。

但是,不得不说波兰电影最宝贵的地方,那就是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剖析民族性格,将人性中最脆弱而柔软的地方完美的展现出来。

说起波兰导演,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基耶斯诺夫斯基,瓦伊达,波兰斯基等等,而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是一位被忽略的女性导演。

她的电影总是喜欢用特写和空镜头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因了女人的细腻和柔情,她的电影总是如一股泉水一般,潺潺的流进人的心里。

《死期将至》以怀旧的质感呈现出整部电影,巧妙的回忆方式,华丽的特写,流畅的剪辑让整部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之感。

然而,故事却残忍的让人心痛,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死期将至的来人来叙事,其中穿插了家庭问题,空巢老人问题,以及沟通的问题,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虽然影片中的角色不多,但是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老人居住的地方是一座来房子,当老房子面临拆迁的时候,老人表现出了毅然决然的捍卫,或许对于她来说,这间老房子是唯一属于她的东西,她所有的生活,所有的青春都贮藏在这里,她不愿离开,仅仅是因为她生命的无处安放。

前两年,家里的老人接连着趋势,健在的外公外婆整日处于惶恐之中,他们的害怕不言而喻。

而那几年,我总是以标榜自我式的生活不肯归家,然而,有一天,妈妈打来电话说,外公外婆选好了墓地......从那一刻开始,我懂得了生命的倒计时。

他们看着我成长,看着我成熟,看着我离家,而他们的生命,就在这看着,看着的过程中慢慢的流逝。

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外公对我说,他一定会亲眼看着我飞黄腾达,而我到现在依然碌碌无为........电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几十年的人生缩短到短短的一两个小时,让你在这一两个小时之内就能体会到生命的历程以及最终的归宿。

这也是电影的残忍之处,所谓的现实主义就是一把匕首,直接插进你的心脏。

在《死期将至》这部电影中,主体是一个老人等待死亡的过程,而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并没有设计太多情节用来解释老人的生平,而是在此后的过程中,用望远镜来作为时空的过渡,这种别具匠心的设计也使整部电影增色不少。

肯杰尔扎沃斯卡的电影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第二,用细节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第三,关注个体生命,避免说教和政治,第四,形式之美和内容之残酷形成明显的对立。

“色彩作为影片视觉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艺术的一门语言。

它突破了以往将摄影和画面单纯作为叙述工具的框架,充分发挥其能指功能,传达出电影故事本身无法表情达意的信息内容。

”本片沿袭了黑白电影特有质感,用最单纯的色彩组合呈现出一个老人最后的时光。

每一位导演在进行色彩选择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目的,而色彩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在线,而是一种意向性的符号元素,可以这么说,肯杰尔扎沃斯卡的电影突破了以往将摄影和画面单纯的作为叙述工具的框架,使其能指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定一个主题,深化其主题,从而提升整部电影的构架。

传达出了电影更深层的信息内容,尤其是影片中的生死观以及延伸出来的人性关怀,摆脱了波兰电影以往的道德焦虑之感,取而代之的是最深刻的哲学命题以及生活问题。

 10 ) 真是出乎意料了

波兰,其实,是个很纠结的国家。

总觉得波兰电影有许多各异的毛病,谈不上多差,却也总不让我特别喜欢。

可是这一部,却出乎我意料了。

影片对于曝光的掌握真是好到无话可说,电影语言的运用,也是极致唯美丰富,虽然节奏缓慢,却内容丰沛,每一个镜头,都极考究,淡淡的,却也让人移不开视线。

太喜欢这电影的镜头运用,配合了Szaflarska的表演,极致完美。

波兰演员总让我觉得演技太过表演,Szaflarska却完全是浑然天成,也许,必然是,到了那个年纪,有些生活的感悟,演技是表达不出的,只有岁月,只有岁月沉淀之后才能体味,才能展现。

老太太虽然老去,但美貌依旧,那双眸子里深邃却也清澈的目光,散发着独特魅力。

阳光从阁楼的窗口投射进屋里,照在老太太脸上,那恬淡的表情,那闪耀着光芒的淡色头发,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安详气息,瞬间侵占所有的感官。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多美好。

但是,一切终有结局。

一开始,便在想,那架钢琴,到底如何重要呢?

原来,重要的不是钢琴,而是,尘封了50年的青春记忆。

可惜,儿子不肯帮忙,最终,却只好将那些青春记忆赠予他人,以便能保留自己一生的痕迹。

人的一生,何其丰富,一栋破败的老宅,便是一段正在凋零的百年生命,生命的延续却从不想让这生命延续下去,这也不是愤怒,只是悲凉。

好在,她虽然离去了,但记忆她生命痕迹的老宅,还会继续鲜活下去。

至少,不是太坏的结局。

《死期将至》短评

Philadelphia

9分钟前
  • AABB
  • 力荐

可爱的老太太 OST很棒的 我要好好的 琼 :)

12分钟前
  • Iris
  • 力荐

透过玻璃看见年轻的自己,她在热恋,她在跳舞,婚礼头纱滑过她年轻的肌肤,她没有死亡与孤独的顾虑;冲进暴风雨中手舞足蹈;在秋千上找寻快乐,当这些情节一一发生时,这不是死期将至,这是死前之生。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也不是闷片,是情感细腻的光影艺术品。狗狗Phila最让我心碎,生养子女后代不如养只狗,弥留之际用尽全部感情为你悲伤。

17分钟前
  • Melancholy
  • 力荐

这才应该叫《老无所依》。“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21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可能是跟自己现在的心境有关。觉得老太太有点作。

24分钟前
  • ついたち
  • 还行

看过多少烂片才能捞出这些好片 推引 2023-12-25 人生而孤独,与其苟延残喘,不如选择高尚的绽放。宁可美艳地腐烂也不悄然枯萎。

25分钟前
  • 愚无尽
  • 推荐

花了三天才断断续续把电影看完,网上资源太少,黑白片,和听不懂的波兰语都拖慢了观看进度。电影拍得很写实,又很浪漫,时日无多的老太太的形象被刻画得异常鲜明:她拒绝被粗鲁的医生看诊;弱小却又强硬地保护自己的住处;和心爱的狗狗事无巨细地交谈、相依为命;看着音乐团的孩子回忆过去跳芭蕾舞的时光;会边说着自己疯了边荡起秋千和在雨中肆意旋转;也疑惑儿子和孙女为何变成自己不认识的样子,又重新刷新对儿媳的看法。人到了这个年纪好像又可以拥有异常大尺度的自由,世界似乎把你遗忘,留你在无人之境回味自己的一生,重新拿决定怎么继续过生活又或是放弃生活。我希望我到了老太太这般年纪,身边能有爱人,心中能收藏有很多值得回顾和留恋的记忆。

29分钟前
  • v3ro.
  • 力荐

有些时候不加音乐会好

33分钟前
  • 巧克力王子
  • 还行

为什么这么好的老太太 却有这么差劲的儿子和孙女

36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还行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37分钟前
  • 蓝莓布加洛舞
  • 力荐

影片弥漫着淡而悠长的诗意、哀凉、怅惘、失落、无奈,节制而优雅,正如老太太本人的风格,老屋交给了孩子,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生命与青春的延续,老太太回绝了贪婪痴肥的儿子孙女,把她最后的留恋交到了合适的人手里。

39分钟前
  • 燃烧的暹罗猫
  • 推荐

做作

41分钟前
  • deprofundis
  • 还行

弥留之际的感受。。。

45分钟前
  • 钧临天下
  • 还行

就冲那点点滴滴的回忆瞬间。。

48分钟前
  • 佳月夜
  • 力荐

刚开始还觉得挺好,但是到后面越来越匠气,沉闷,配乐跟画面调性是两个方向,怪怪的。勉强2.5

52分钟前
  • Cloud
  • 还行

4.0 攝影的空間感太好了,儘管整個片子在故事上沒有任何太大起伏卻能讓人一直被鏡頭和細膩的剪輯吸引。從屋內向外看,關上窗戶,拉起窗簾——都是以內在向外觀的同時,亦數次返回內在,老房子即為一個記憶豐富的內心世界。特寫很多都拍在了喜歡的點上,最後一個鏡頭從樹移向天空的時候看見陽光下的華沙突然感到一陣心有戚戚(看這片的時候想起了外婆和奶奶還有媽媽和自己)唯一的缺點是音樂每次出現的點都過於抒情且適時,有些畫面其實在沒有音樂的干擾下能表達的更美。(人不如狗系列+1)

57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老人与狗在房子里的故事………孤独感 最后老人把戒指给了儿媳 房子给了隔壁的儿童乐园

60分钟前
  • yy430
  • 还行

在午后那一片婆娑的光影里,你悄悄地又走了回去。/死期将至而没有黄昏感,甚好。

1小时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迟暮之哀,将逝之伤。女主的视角在回忆蒙太奇中编织着曾经的绚丽和温情,五味杂陈里独自向狗的极度孤独似乎也在秋千翩跹、大雨起舞、爱人相拥中被稀释了。然而,即使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对于那么多美好的生活金色碎片的追思,也有更多不舍吧。。。。最后的升镜头极有意境,拓展了生命格局。

1小时前
  • 漩涡之外
  • 还行

镜头美

1小时前
  • 朱朱朱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