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酣畅淋漓的复仇,这是大家共同期待的。
人们对于复仇电影的期待无外乎来源于一切行事准则必须遵守公平正义原则,在这个原则之内,如果遇到了不公正的事情,人们想到的就会有复仇,然而并不是我们所面对的每一次关于复仇的选择都是由于不公正引发的,如果不是,复仇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或者说会不会有人真的愿意放下仇恨来坦然面对一切意外的发生。
或许答案就藏在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中。
《红色之路》讲的是一个监控管理员的故事,杰姬是“城市之眼”系统的管理员,她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同时也很枯燥,那就是面对着整个城市成百上千的摄像头,并从中找到异常。
正如同这些冰冷的摄像头一样,杰姬的生活同样是枯燥乏味的,与情人之间的关系如同是例行公事,没有任何的家庭生活的杰姬也只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一丝安慰。
杰姬的情绪没有任何的起伏,这就如同冰冷的摄像头一样,彻底的将自己与整个社会分割开来,然而某一天,杰姬却在摄像头中发现了一个中年男人。
于是,杰姬就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开始了自己与这个中年男人之间的纠葛,杰姬想方设法的接近这个中年男人且与他发生了关系,然而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杰姬心里怀揣着的目的原来是另一个故事,这个中年男人就是曾经让自己的家庭分崩离析的凶手,然而得知真相的杰姬犯难了,她要不要选择将这个人的一生也毁掉?
《红色之路》并没有跟“红色”这个在西方语境中非常特殊的颜色有任何的本质关联,但是却也少不了让观众们一再联想,“红色之路”指的是片中的中年男人所居住的公寓,公寓里聚集了很多刑满释放人员,因此,“红色之路”本身地指代就是负面的,这刚好也跟西方语境中的“红色”的意义有所重合,当然,这并不是本片的重点。
本片旨在跟观众们讨论一个话题,意外发生后,复仇还有没有意义。
杰姬之所以想要找到中年男人,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彻底毁掉这个中年男人的一生,本质原因还是在于杰姬的一家被这个中年男人毁掉了。
这种毁灭也是杰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杰姬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情感储备,并且活下去的动力也没有了。
整天守着摄像头更加让自己跟整个社会生活拉开了距离,这并不是杰姬想要的。
但杰姬想要什么?
杰姬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复仇不过是一剂强心剂,真正能改变杰姬的不过是一次心态的调整,一种心理上的重置,但这些对于杰姬来说都没有办法实现,因为杰姬没有办法接触到活生生的人,唯一一个可以跟自己产生联系的情人,每一次的见面也是例行公事。
杰姬没有接触到活生生的人,因此也没有办法理解活生生的事情。
然而中年男人的出现给了杰姬一次机会,复仇自然是一件可以值得去做的事情,但是复仇对于杰姬来说更能调动她对于整个生活的一种新的希望。
正因为杰姬要复仇,她才能不得不接触原本不愿意接触的生活,正因为杰姬要复仇,他才能接触原本没心情去接触的人物。
当杰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情的时候,复仇的选择就变得多元化了,甚至于杰姬最后放弃了,究其原因,杰姬的生活改变了。
本片的核心在于沟通,当杰姬不了解中年男人的时候,心中涌现的唯一理念就是复仇,然而当杰姬开始慢慢的了解了中年男人之后,这种需要复仇的想法便被搁置了。
这个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
杰姬整天面对的是摄像头,这也意味着杰姬本身索要承载的是一种凌驾于沟通之上的权力。
因为摄像头可以给杰姬更加方便地视角去窥视别人的生活,因此,在生活中,杰姬也就失去了跟别人交流的意愿。
摄像头本质是隔开了杰姬与现实生活一堵墙,然而中年男人的出现很好的破坏了这堵墙。
杰姬也因此开始真正的从办公室走出来,真正的面对着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去生活,这样以来,原来的隔膜不在了,有的只是对于不同的人,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理解,这个时候,杰姬放下了自己的执念,便开始重新认识生活了。
如果这真的是需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的时候,杰姬的选择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欣慰,然而当杰姬了解到了真相之后,她的选择就显得意味深长了,我们对于某些事情的执念或许来源于我们的不理解,然而当我们理解了很多事情之后,或许那些隔阂就不复存在了,如果真的是意外,那么复仇的意义是什么?
复仇之后又能怎样?
或许,和解才是一些复仇的尽头。
……你好,再见
jackie的内心世界是片子的主线,所以对clyde的刻画其实可以更为饱满一些。
对两人细微关系的刻画,女性导演的确显示出非凡的insight
用电子监控职务之便接触小混混,和低级生物接触得到的就是粗俗以及丢钱包,主角在各个现实场合都如懦弱傻子一般偷偷窥视不如玩把逆向角色扮演心理来得成熟,小混混之间的恋爱如同中国的非主流,英国火机质量好一点就着,由于车祸悲痛而选择419后报假案,导演的小伎俩如果开头告诉原因的话电影就无任何讲述的意义,让观众感受如男一号一样的唐突,一般化的剧情片
她不漂亮,有张让人印象深刻的脸。
孤独,还有个孤独的工作——闭路电视监控器操作员。
每天透过小小的屏幕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一个中年男人,有一只白白胖胖的坏狗(长得跟VICTOR的坏狗一个样,胖得好象都走不动了),遛狗是他每天要做的事;一个女清洁工,工作的时候打开耳机跳舞,隐秘的快乐;……某天,她看到一张藏在记忆深处的脸。
那个男人,头发蓬乱,住“凄凉而廉价的公寓(导演语)”,放荡,有前科。
她开始通过小小的屏幕跟踪他,试图接近他。
他杀了她的丈夫?
她为什么要接近他?
这些疑问紧紧跟随着我。
她与他越亲近,我就越疑惑。
那男人不似他的外表那般糟糕,他在雕刻,也会温柔,有个不知道他存在的女儿。
他正努力修复他们的关系,比如,在她放学路上塞给她一包用纸包着的唇膏、指甲油之类,多少有点傻气和尴尬的父爱。
直到后来,她在洗手间用石块打破自己的脸,撕裂自己的衣服,我才明白,这就是女人的报复。
他杀了她的孩子。
她从监控录象里看到他被警察抓走,然后看到他的女儿去那幢公寓找他。
她撤消了指控,在路上等他,要他告诉她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场交通意外。
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不能原谅的是自己,那天,是她对孩子嚷嚷,让她滚出她的视线,因为她要休息。
于是,丈夫带着孩子出门了。
一辆失控的汽车撞进了公车站。
他说他们一定是当场死亡的。
我不知道这是否会让她觉得安慰。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就是生活。
”那位女清洁工,前一刻她还在满足地面对一个男人的殷勤,下一刻,她悲伤地看着那个男人和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人亲热交谈;那只胖狗病死了,现在陪伴中年男人的是一只黑色的小狗,一样的快乐。
这就是生活。
—————————————————————————————不管是英格兰还是苏格兰,不管阳光多么明媚,我依然觉得冷。
灰,冷,这是UK的色调。
千万不要在孤独一人的时候养一只狗,那样会看起来更孤独。
越发觉得 好看的电影总是回归到最初衷的本质即如何把一个故事通过最到位且完整的电影语言展显出来到位的电影语言不代表长篇累读 不代表花俏的电影技巧 不代表故弄玄虚的张扬到位的电影语言总是巧妙的留白 懂得如何进退取舍 明白轻重缓急一部好看的电影 总是在讲故事的同时 向听故事的人致以最诚挚的尊重在把一个世界打开的同时 将决断的权杖交到观众手里[Red Road]的故事背景设定在Glasgow 苏格兰最不可爱的城市电影里的城市 阴冷 潮湿 铁灰色的天空 工业味很重的布局结构空气中似布满暗淡迷蒙的灰尘如此冷感疏离的环境恰如其分的烘托起女主人公孤僻的生活状态及忧郁的内心世界导演没有一开头就将故事全盘托出而是慢慢的将线索的绳子丢出来观众们一路牵着绳子 一边沿途收集着片断讯息 逐渐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图画是完全没有压迫性的叙述方式却暗藏隐隐扎实的危险张力台词也很精炼 几乎是到非说不可才会说的地步而情绪大多时候是通过女主角Kate Dickie的面部和肢体表情渲染的她有着一张并不传统美丽的面孔 线条刚毅不够柔和 眼神充满无法言说的故事却很吸引目光 耐人寻味 值得一看再看电影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女主人公一路跟踪 混入正在举行Party的神秘男主角公寓中公寓中热闹非凡 音乐阵阵 她一人独自站在过道上 过道的灯光昏黄迷蒙 而她正身处在暗淡阴影里摸索着试图潜入男主角房间看到这里的观众们 还不知道她为何要苦苦跟踪也不明白男女主角之间的过节和纠缠然而在那样的光晕下 我们仿佛看见女主人公即将踏入令人眩晕的命运隧道听到她加快的心跳声 感受到她不可抑制的急切前途凶险茫茫不可知 而她却已决定飞身跃入这样决绝的情绪使得后面的情节一一成立起来内敛的简洁的低调的欲说还休的漂亮的留白正是如此http://superlijing1106.spaces.live.com/blog/cns!68C9BCE3369E9F1B!2666.entry
杰茜是个闭路电视监视器操作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几十个毫无戏剧性的屏幕,在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打电话通知事发地点附近的警察。
在这个属于她的无声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并不十分有趣的故事:一个中年男人每天带着他那条臃肿的牛头犬流连于商店的橱窗,一个胖女孩喜欢站在窗口发呆,两个年轻人在墙后草丛里疯狂地做爱,几个女中学生用刀刺伤了他们的同伴……下班后,杰茜回到自己死气沉沉的公寓,唯一的“乐趣”是挑出当天录像的其中几盘再看一遍!
她把自己封闭在这个世界无人知晓的一个角落,直到有一天,监视器里出现了一个提前假释的罪犯,她似乎对这个男人充满好奇,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她甚至开始不遗余力地去接近他。
她发现那个男人搬进了“红色之路”公寓,于是尾随而至……大约是受到丹麦“道格玛95”的影响,影片镜头总是处在一种强烈的动荡不安情绪之中,这种零距离的现场感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微妙的窥视和参与心理,我们跟随杰茜的“追踪”一步步靠近克莱德(那个罪犯)狼狈不堪的生活——他和同样无业的狱友以及狱友来自伦敦的女友住在一起,三个月来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主动找上门来又三番五次临阵退缩的杰茜令他十分困惑。
终于有一晚,杰茜进入他的公寓,两人激烈地做爱,但之后她却立即起身离去,随即,找上门来的警察把克莱德再次投进了监狱。
显然,是杰茜精心策划了这起强奸案,但她为什么这么做?
直到克莱德愤怒的狱友找上门来质问,大家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原来六年前,正是克莱德一次交通肇事才造成了杰茜丈夫和女儿的意外死亡,那次意外彻底摧毁了杰茜美满的生活,但她这次惊心动魄的复仇,却并没有能够令其内心彻底获得平静。
当她发现克莱德也有一个女儿的时候,她打电话撤销了起诉。
两个人在冷清的街道再次相遇,她这才发现,原来他来也不过是个脆弱而普通的男人,她的仇恨、怨怒和压抑终于得到了化解。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杰茜在路上碰到了那个牵狗的男人,他心爱的斗牛犬寿终正寝之后,他换了一条年轻健壮的新宠,杰茜愉快地和他们打招呼,六年来,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和人打招呼。
其实,这不是一个仅仅讲述复仇与救赎的故事,它和同题材的韩国电影《亲切的金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金子》的核心是华美的传奇剧,而《红色之路》揭示的却是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无所不在的沟通障碍,作为一个强烈的符号,“监视器”具有沟通隔膜的这层明确的象征含义。
虽然影片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在此之前没有拍过剧情长片,但她的这部处女作却以罕见的冰冷和缓慢,渲染了一段令人心碎的谅解之路,影片一举夺得2006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确数名至实归。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9dj
Jackie与Clyde一起说狐狸的场景让我想到美国丽人里那个唯美的塑料袋。
有些共同观看的时刻,安静里有些什么开始滋生,不是那些腐烂的暧昧,情欲,也无关复仇,是些什么以人类的名义,这个宇宙里最渺小和易孤单的物种,在历尽各种疲倦后忽然发现身边有个可以分享的同类。
那几秒时间会变慢,记忆会消音。
即使有人心怀鬼胎,有人欲望驱使,我仍是相信有一个属于灵魂相遇的时刻,没有人背负过去和原罪,赤裸相见。
所谓现实和现实主义是讨论这个电影难以回避的话题。
道格玛95,跟拍,手提镜头,晃动的大特写,无数次通过窗子,车窗,玻璃远远撇过去,吝啬地不加一点无声源背景音乐(虽然有声源的音乐都好棒,OASIS尤其令人激动),在导演费劲心机与现实两个字套上联系的时候,我又走神地去考虑一个看上去无关紧要的问题:究竟什么才是Jackie的现实世界?
在故事的开始,她依赖监控器的屏幕为生。
她熟悉那只肥狗,那个爱跳舞的服务生,甚至熟悉他们甚于她的家人,仿佛是玻璃罩摄影棚之外的一个特殊的上帝,俯视众生,以借此获取死寂生活里的唯一欢愉。
只是这种熟悉只存在于单向,且如此沉默,即使站在那只狗的旁边,也只能漠视地一瞥。
仿佛那只是闯入别人的故事,她本不该出现在CCTV的镜头里(监视镜头叫做CCTV,多么意味深长的名字啊)。
而在一切释怀之后,如正常人所期待的,放下过去,开始新生活,过些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生活,比如和新狗狗打声招呼。
只是这种现实真的就更值得微笑以对吗?
不要忘记,监视器里的故事是与父亲闹翻的儿子,表情与格拉斯哥一样阴霾的女孩,想要挽回女儿的父亲,是暂时忘记窘迫的狂欢,靠偷情或野合才能勉强的不寂寞,和占据绝大多数时间的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个世界伤痕累累也就罢了,还很无聊。
所以这可以算作一个把屏幕上的一切当成真正现实的完美理由吗?
监视器上的,或者被剪辑过包装过的那些电影电视剧和演唱会。
在导演技巧用尽让你相信她给你看的一切很现实的时候,你会不会聪明到反应过来,看,你和那个格拉斯哥间也隔着块大屏幕呢。
不过你愿不愿意留在这边,并把屏幕那边的故事收纳成你的现实里的一部分呢?
这些故事,漂亮又忠诚,永远听命于你,也不会带来伤害。
只是偶尔会提醒你时间过的有多快,你又变老了。
这种安全版现实唯一的缺点是,你永远不会知道一件叫做爱情的东西。
我第二次走神是在揣测另一件没有意义的问题:Jackie和Clyde之间有过叫做爱情的东西吗?
哪怕是一瞬,或者一点?
这可能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之类并不搭边。
这和Andrea Arnold惯常的男主角设置有关系(另见fish tank里的康纳)。
他们不帅,没有钱,骨子里却都注射过某种勾引人的特质,暂且可以称其为特别配制的温柔,只要你离他们足够近,近到可以感觉到他的呼吸的时候,就会被这种温柔所笼罩的气场醉地有些腿脚发软,同那首the vanishing American family(Jackie和Clyde跳舞时的背景音乐)带给我们的感觉一样。
只是把你推向深渊的人却最后带来了慰藉这件事听上去并不体面。
Jackie在身体享受欢愉时意识里却要坚守意识的清醒:这是复仇,不是爱情,就算在这复仇之路上顺便被温暖也是可耻的,所以要靠不接吻来保持最后的底线。
只是Jackie啊,你不觉得这样太刻意了吗?
你跟那个几分钟都坚持不到的男人还接吻呢。
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总会爱上些意料之外的家伙。
可能很短暂,但是发生过。
PS 听到OASIS的时候有想要欢呼的冲动,虽然我还是觉着OASIS是一览无遗的天空,不配格拉斯哥灰蒙蒙天空下的垃圾场。
OASIS们仍旧是我现阶段的现实主义。
Andrea Arnold所描述的英国和我的感觉很像,湿润又闷骚,有些时候有些失控,偶尔还带点暧昧。
在头脑里被灌满REALISM, MODERNISM,MISE-EN-ABYME,写点不靠谱的中文真幸福。
全剧有点闷。
其实剧情很简单,要说出彩,可能后半部更多一点。
可圈可点的是女主角的演技。
稍微有一点散。
但是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想法在最后确实是做到了。
这个充满荒芜人性的冷漠都市里,有多少个杰姬每天重复着单调枯燥的步骤,在压抑的天空下消磨着逐渐褪色的时光?
杰姬的工作,就是坐在指挥室里,监视摄像机覆盖着这个城市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枯燥、无味,在冰冷的荧光幕前窥视着他人的生活,他们每一个小心翼翼以为无人知晓的举动,都落在她的眼中,除了应急的突发事件,她几乎没有机会开口说些什么,即便如此,也是对着钢铁与塑料制成的麦克风,对着凝固的空气动动嘴唇,吐出只有自己才不会觉得怪异的声响,在这里,一切都了无生气,一切自己别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都变成可以转换储存的影像、数据、浓缩在狭小的硬盘里。
死水中偶尔的涟漪,来自粗糙画面里遛狗的中年男人,来自在角落疯狂做爱的狂野恋人,来自陌生人鬼祟或随意的举动,杰姬把工作和生活融合了,以致每天回到死气沉沉的公寓,她所能做的也是翻开几盒监控录像带,如同一个观者般在黑暗中窥探、伸出邪恶的触角,寻找其他人真正活着的证据,然后不知何时堕入梦乡,日复一日,夜复一夜。
直到那个男人进入她的视野,被堤坝包围的小湖突然涌入大量的海水,破坏了一切的平衡,她眼中闪动着难以捉摸的火焰,像是饥饿的母狼看见捕食的对象,她小心翼翼的跟在他身后,他搬进了红色之路公寓,他没有工作,终日无所事事,吊诡的尖刺刺穿了缓慢流动的空气,呼吸和血液在不知不觉间骚动起来,我们不明白她眼中的光芒,正如我们不理解她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一样。
终于,他跌入了她的陷阱,被她贪婪的身躯榨干了最后一滴精力,她带着更加诡异的表情离开,似乎这一切只是铺垫,随即警察带走了男人,罪名是强奸,红色公寓里他们激烈做爱后的体味还残留在空气里,男人的友人愤怒的找到了杰姬,她把藏在盒子里的秘密拿出来,世界已经崩坏,是他释放的潘多拉,6年前,他肇事撞死了杰姬的丈夫和女儿,他扼杀了她所有的幸福、梦想,如同世界末日,如同人类灭绝,2千多个牢狱之苦无法让她的世界回到平衡,她不是亲切的金子,却有着如出一辙的恨意。
还好,Andrea Arnold并没有把电影变成一个单纯的复仇故事,虽然画面是如此的冷漠,虽然监视器镜头的视觉是如此疏离,虽然这个城市总是阴云密布山雨欲来,当杰姬知道男人也有个女儿的时候,被埋藏的母性,或者说她以为早已抛弃她的活着的感觉重新回到了体内,这个世界上,或许没用天父在聆听我们的渴望、哀伤、愤怒、咆哮,但至少有一样东西叫做宽恕,一个世界崩溃了,借助这个出口,你又能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她撤销了控诉,她告别了满是苦涩的昨天,她静静走在大街上,她看见了那个遛狗的男人,陪伴多年的狗死了,他换了另外一只,她微笑着和他打起招呼来,他们的声音不再拘谨,不用再害怕太久没和人沟通发出的声响会引起不安的骚动,每个寂寞的影子,期待的并不是生命的虚耗,而是与另一个灵魂的相遇。
很喜欢 尽管我承认前半部我是拖着看的喜欢片子里低沉压抑的基调,现实一样的沉冲色彩让人心有共鸣喜欢和主角一起观察或说是偷窥社区里的人发呆,遛狗,傻笑,野合喜欢那对同居中的男孩让他们在高楼吹风,如此肆无忌惮的吹拂让人羡慕喜欢在车里,男的说对不起我有点快你到了没有,女的说earlier^ 那不屑的口气 真他妈帅喜欢女主角激情的时候 近乎疯狂的喊 do you want to fuck/ then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酷 还有还有 她抱着玩偶哭,她听说别人叫她翘臀迷茫地看自己的酮体整个片子的感觉那样支离破碎 又那样地统一温和……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