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儿的回忆充斥着失真的光晕,也许正意味着是过于沉溺往日时光后对事实的美化。
她摸着德森僵硬失去血色的双手,颤抖着拿出化妆品调色,只为给男友的关节抹上活人的红润,然后割腕后挣扎着俯身擦地。
遗憾的是,可能我对浪漫过敏,这些过于文艺的桥段都未曾打动我。
反而现实片段中,曼儿与阿烈的相处更加细节、真实,打动人心。
阳光下旋转的木椅,登瀛梨花下的奔跑与对视,和雪夜中阿烈模仿动物鸣叫声反被街坊斥骂的设计更朴实真挚。
版本问题,郑伊健国语配音过于出戏了。
对比刘烨的普通话,林嘉欣、苏瑾的台湾腔含糊而甜嗲,每每需要靠着女主美丽的脸蛋才能忍下她的台词。
曼儿来到冬天的青岛,黑衣黑发忧伤的表情寻找她未完的爱情找寻德森梦中的风景夜夜抄写他的日记,如一个虔诚的信徒在抄写《心经》去他去过的地方,吃他喜欢的食物呼吸他曾呼吸的空气学习他的心情蒙住眼睛去触摸冰冷的回忆在看不见听不见摸不到的日子里闭上眼德森无处不在皱眉的德森、微笑的德森、骑车的德森、向她走来的德森忽近忽远曼儿站在原来的地方,走不开也追不上那个下雪天小烈站在四五步的身后曼儿不敢看那段长长的下坡路是他们最靠近的地方小烈觉得曼儿就像他画中的盲女他愿意化成全部的羽毛,变成那满树的梨花送给她换她的目光移向他
剧情一般般,只是非常喜欢林嘉欣骑着单车飞驰在城市的小路上,七弯八绕,会怕却过瘾。
非常想去一回青岛,非常想在小道上,海边,骑一回单车。
意外發生之後,她受了傷,他卻永遠離開這個世界。
和他在一起做過的許多夢,現在都不可能實現了。
她經常帶著淚水入夢,總是夢到同樣的風景:他們倆人站在樹下﹐幸福地等待花開。
然而一陣狂風吹過,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 有時她會隱隱感覺到一陣蝴蝶拍翅般的輕柔微風,一股幽幽裊裊的清雅花香,似乎有人一直在她耳邊殷殷叮嚀,時時保護著她。
她相信是他變成了天使… 2003年,由鄭伊健、林嘉欣、劉燁主演,黎妙雪導演的電影《戀之風景》,邀請幾米為此劇畫了六幅畫;劇中女主角根據這六幅畫中的景色,努力尋找男友的過去,以及他心目中的美景,成就了這部不同於時下愛情故事的動人小品。
片尾播放依據這六幅畫製作的動畫,搭配女主角林嘉欣所唱的《戀之風景》歌曲,為此片的浪漫與想像力加分。
《戀之風景》並入圍第六十屆威尼斯影展。
--以上是几米《恋之风景》的豆瓣介绍从来不知道恋之风景出自几米之手。
喜欢几米快十年,却漏了这一本爱情篇。
去年开始听恋之风景,听了一年今天才将电影补上。
每个人心中是否都有一片值得终身寻觅的美丽风景呢?
我带过很多朋友去那条路散步,理由都是那儿有属于我的回忆。
我也常常独自一人去完成曾经回家的种种步骤,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属于我的独家记忆,这片记忆我无法放下。
我熟悉路旁的梧桐树、我熟悉那扇窗户外的天空、星星出现的位置、我熟悉那儿的雨、我熟悉那儿出现的人、我熟悉那儿几点会有人遛狗,我熟悉某条长椅上的缺口、我熟悉那儿的每一寸。
熟悉却又无法对人开口说起。
我常常走回那条熟悉的马路,找寻着曾经的记忆。
你出现了,我笑着。
我想着每一个细节。
走回那条街道那个家去寻找一切能够证明你停留过的蛛丝马迹。
曼儿寻找到了那片被赠与的美丽风景。
我,一直没有停止。
怀抱着对某位故人的追忆看完 恋之风景发生在青岛刘烨和他很象黎妙雪这部片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对张婉婷《玻璃之城》一样的情愫想要抓住一些什么所以渡船到烟台,之后坐小巴去青岛影片里喜欢的景物截图完之后傻乎乎的彩打出来抓在手里一处一处去找,找到之后乘无人之机偷偷画下各种标记看到许多橙色的墙幻想每一道之下都有金鱼的粪追逐过刘烨的步伐啊(抒情start),我多想成为你那一条,金鱼的粪!
我最爱最爱林嘉欣为刘烨剪头发的画面最爱刘烨为她修理灯泡时的微笑摇晃爱苏景表姐的平翘不分普通话爱那一场梨花缤纷堆砌的虚假雪景爱刘烨的画儿爱一墙的花儿最爱将要离开之时,那一个意外寻得的拥抱爱的拥抱纯净的爱的拥抱几米的漫画小人适时的出现林嘉欣的歌声也很不赖整部片子唯美里面终了
曾经被林嘉欣那楚楚动人的脸所吸引,跟着她在电影里痛失男友的悲伤而泪流。
青岛,一个静静的城市,不高的房屋,遍地的梨花。
恰与这个故事相得益彰。
为了寻找旧爱的记忆来到青岛,眼里慢慢浮现另一个人的影子,当知道自己的痴情已经转换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时,她慌了,她不明白一直深受男友的自己为何这么快就有另外一个人走入心里。
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个转身的时间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再深的爱恋留在记忆里,封闭起来,每每想起仍会怜惜。
新的爱人,谢谢你容许我的心里还有别人的影子。
爱上新的人不等于忘记旧人。
《恋之风景》是一部非常清新浪漫的文艺片,会让我联想到岩井俊二的《情书》。
如果故事只有林嘉欣和郑伊健,那它就是青岛版的《情书》;但是故事里出现了刘烨,那它就成了一封写在青岛的情书。
我没去过青岛。
以前只知道它是一座北方的海滨城市,有啤酒节。
我知道得太少了。
原来它有那么多弯曲的、高低起伏的小路,称得上是东方意大利。
我想它比意大利更加迷人,因为刘烨和林嘉欣曾并肩在这里散步,曾骑着自行车绕着弯弯曲曲的下坡路滑行。
那斑驳的树影给这一切添上了更加浪漫又柔和的色彩,我想我几乎要爱上青岛了。
这部电影不是没有缺点。
旅馆老板这条支线是离散的,和主线无法串联起来,也并不曾通过支线的经历教给主线的人物什么东西,或带来什么思想上的改变,所以它是游离的,可有可无的。
而关于主线,我看到有评价说没给曼儿和阿森的感情线足够的铺垫,但我觉得在一部90分钟的、主题是女主寻找过世男友的往事的剧情里,曼儿的几次自杀,曼儿的虚幻的执着,这样的铺垫其实已经足够了。
主线是两条线交替并行:林嘉欣和郑伊健的镜头是带着柔光的,梦幻的,触碰不到的;和刘烨的镜头则是写实的,是棱角分明的,是落地的。
曼儿找寻的阿森画里的风景,不过是“满目青山”;而这个过程里一直陪伴在女主身边帮助她的小烈,何尝不是“眼前人”。
也有人说曼儿和小烈这条线进展太快,我非常不同意。
这条“实”的线是非常饱满的。
他们曾一起走在夜深人静的小路上,小烈模仿各种小鸟的声音逗曼儿笑,树影打在他们身上,明明暗暗;他们曾一起骑车比赛,一起因大声喧哗而被训斥,一起夜里偷偷去图书馆找线索,被发现后狂奔着逃走……这些都是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会有的经历,那么幼稚,那么动人。
他们也有暧昧得令人心碎的瞬间。
小烈来找曼儿,却不敢踏入屋门,曼儿擦地时在镜子里看到小烈却假装没看到;小烈帮曼儿修灯泡,修好后低下头,正看到曼儿帮他摆好鞋子、抬头望向他的脸。
这样浓烈的相互吸引,在曼儿的纠结中变得更有蛊惑力。
她来到阿森长大的城市,想走他走过的路,想更多地了解他,想更深地记住他,可是最后却情难自禁地被小烈吸引,她想象中阿森走过的路变成了小烈走过的,她想象中和青岛有关的一切都变成了和小烈的共同记忆,她想记住的脸却渐渐忘了,她脑海里越来越多地出现的是另一个人的身影。
当她渐渐发现,原本应当被她珍视的回忆、不能忘记的人,一点点被另一个人覆盖,她感到恐慌。
曾经那样热烈的爱,真的会被新的感情取代,这个取代的过程里,谁都会陷入纠结吧。
自杀只是一瞬间的勇气,但只要活着,未来就会有无限可能,也许有一天,你就会找到一份新的值得珍视的感情。
曼儿不敢正视这份感情,所以选择了逃避,可谁又能拒绝为自己画的整整一面墙的登瀛梨雪呢。
故事的结局非常日式,甚至用上了“日剧跑”,当曼儿跟着小男孩儿穿过那片梨雪,看到树下小烈灿烂的笑,我想她再也离不开青岛了。
正视自己的感情,走回现实,只是迈出那一步的距离罢了。
“恋之风景”,起先是阿森画里的风景,后来却是小烈带给她的,真正的风景。
登瀛梨雪。
林嘉欣的长相非常甜美清纯,由她来饰演那个带着一幅画从香港来到青岛,寻找过世男友的忧郁的失意女青年,让小烈一见钟情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而刘烨骨子里有一种很极致的文青气质,饰演小烈这样一个能把曼儿从虚幻的过去里拉出来的业余画家兼邮递员,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这部戏里刘烨的表演非常有魅力,那些暧昧的瞬间几乎令人胸中酸胀得要落下泪来。
《恋之风景》讲述的是2003年左右的故事。
中国还没有通高铁,香港和青岛的距离,仿佛是两个世界;邮递员送信要骑着自行车,我想那时候的时间应该过得很慢吧。
那样慢节奏的生活,就像片尾里出现的幾米和他的画,已经随风消逝在时间长河里。
你还记得幾米吗。
我想去青岛看看电影里的登瀛梨雪,想去看看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起伏的小路。
《恋之风景》于我而言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在《一辈子的昨天》这篇rps文里占据了大量篇幅,而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那条小路,因为他俩走过、因为《一辈子的昨天》里描写的剧情而格外美丽。
陈可辛曾经说过,他不会再导爱情电影了。
因为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对浪漫的爱情乏力,这些事情还是交由年轻的导演来做比较好。
恋之风景,青岛。
若是更早以前,也许我会很想一个人,追寻着电影的轨迹,去青岛,最好是在秋冬季,当然最好是要找到那块登瀛梨雪。
而事实上,无数次的经验证明:一个人旅行,都只是被迫与内心的自己相互叩问而已。
永远是两个人比一个人好,一群人比一个人好。
然而终究,并非世事都能得尝所愿,那些美好的东西,幸福的东西,不再寂寞的东西,也终有一天会失去。
女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似乎可以做出一切自虐和自我封闭的事情,譬如说情绪性地要自杀,譬如说非功能性的嗅觉失调,譬如说每天抄写爱人的日记,譬如说来到他生活过的地方,譬如说会突然陷入不可抑制的悲伤,譬如说执意要找到那个画中的地方...我好像也曾经到某个城市的时候专门去某人就读的大学,最终也只觉那大学好大像迷宫一样走不出来,口渴疲乏想要赶紧逃出来。
也许是因为不够爱吧。
只是再爱又能如何呢?
无论怎样,已经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眼下的幸福,一个对你好的男人,即便他不是你的最爱,他是活生生的你可以触摸到的依靠和温暖;即便他不是你的一见钟情,他可以给你学布谷鸟学夜莺;即便他不如你的逝去有才华,他也可以帮你画满一整墙的东瀛梨雪;即便你们没有这么多的过去,你们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在一起,不是可以创造更多的故事吗?
我喜欢曼儿干净甜美的脸孔,我更喜欢表姐的人生态度。
那个最喜欢的洋娃娃,找不到了就找不到了,即便是忘记了它又如何?
即便是又爱上买的新娃娃又如何?
再多的日记,终有一天也会抄完。
再多的思念,终有一天也会耗尽。
再想找到的登瀛梨雪,终有一天会不想去找。
而那时,就该是嗅觉恢复正常了。
这片子,有我喜欢的日影的调调,看了一下,果然有nkk的参与,连那个片尾的法语歌曲《la saison de vent》,都是日本人做出来的。
《la saison de vent》,(风之季节),尽管用了这个名字做题目,也最终觉得还是《the floating landscape》这个名字更妙:幸福与不幸,开心与伤心,就若同移动的风景,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终究会过去,只是或长或短而已。
黎妙雪的《恋之风景》未免过于矫情,但对于林嘉欣而言,却是一部尚算成功的作品。
看她在电影里面轻慢的说话,站在雪中若有所思的模样,怎么的都是一个受气包的样子,要从心里面透出一些恋爱。
青岛在镜头中显得美好,刻存在老屋间的爱情忽然令人动容。
“公公婆婆”的爱情在电影中让林嘉欣痛哭也让观众感动。
那一份深情啊,难舍难了。
画面挺美的,开头差点以为是在韩国拍的,青岛可以去一下。
故事说白了,就是男人死了,女人去他故乡找回忆,然后又跟另外一个男人好上了……文艺片的范儿,螺旋形的楼梯很有调调,只是这剧情这台词,真是无病呻吟啊。
除了风景,结尾的动画算是另一亮点。
120103晚1306
蛋蛋的忧伤
林嘉欣真美`~~电影则过目即忘
如果不是林嘉欣,如果不是几米,如果不是林夕,如果不是青岛……
电影印象不深,主题曲好听
电影比音乐怎么就差那么多涅?
我的囬憶在哪里,讓你带我去忘記。
我真的很喜歡林嘉欣..哈
恩,青岛要列入我的出行计划中了
特别喜欢片子里那种1990年代北方都城的感觉,可能是完美的关于「一座都市,一段恋情」的电影,两位主演都很完美,连季节都很完美,冬季,北方的冬季,那种灰扑扑的、阳光斜斜的、需要推自行车上下坡会哈处一口气的那种冬季,冷冷浚浚的,灰头土脸的某个时刻,突然就飘下雪的那种。感觉像滚滚红尘,那种苍茫与沉郁,风雪呼啸而过的荒凉城池。
浪费钱,看在黄觉的份子上就不给很差了
大学时 一个人晚上躺在床上看。对内容已经印象不深刻了 就知道里面的人都愁眉苦脸的
2003.12.6-7/2009.10.4
影片一般般,但这篇影评真是好:http://www.allmov.com/movie/11194/review,11761.html
你的回忆在哪里?让我为你好好收集。10年前看的文艺爱情片,怎么能忘了林嘉欣。就连她夹生的国语都是一份回忆。
如果不是林嘉欣,如果不是几米,如果不是林夕,如果不是青岛……
我这三星仅仅是因为我对刘烨的喜欢。还有片尾几米的漫画。
还是很喜欢刘烨笑起来的样子
PPS 1520 1306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49646/
片尾曲好聽 林嘉欣笑得美 片尾为全片最值得回味的部分 可憾对白生硬尴尬 削落故事本身之唯美感
我一直都很喜欢林嘉欣 可是她去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