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故事》中三个故事,无疑我最喜欢的是第三个——养跳蚤的国王和爱幻想的公主。
一个温馨的场景,我们的天真小公主为他的父亲弹奏某种西洋乐器。
可惜他的父亲并不看她,而是注意他身上的跳蚤.....小公主生气了,小公主爱看爱情故事,渴望与一个英勇的王子坠入爱河....这是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情景。
哪个女生不曾是那个可爱的小公主,讨着父母欢心又幻想浪漫爱情呢?
可是怪诞故事,就怪诞在她神奇的父亲,居然将跳蚤做宠物养,家事国事都不及跳蚤重要,死了跳蚤比死了人还伤心!
通过公平的竞猜选出“优异”的驸马,其实说难听点,就是一场考验未来驸马是否有独特的游戏技巧,将公主作为奖品送给他!
能识别跳蚤的皮,是普通的竞猜吗?
是怎样的人才会识别跳蚤皮呢?
一个野人,这是合理的答案!
公主不爱肮脏粗俗的野人,也是人之常情!
国王无法背弃承诺,也是合情合理!
屈服于国王和野人,还是为自己的幸福而抗争?荒诞的竞猜,要你来承担后果,你如何选?
有人评,公主其实就像是被拐卖的妇女,野人犹如她的买主。
是你,你愿意成为那乡村的女人吗?
“也许,野人也没有那么坏,他粗鲁的带走公主,却也主动背她照顾她。
野人原始、狂野、霸道、男子气概!
公主娇小可爱无力反抗!
也许是再版的美女与野兽,也是美美的!
“我有如是想过。
有人评,你的心理选择,带有不同的阶级属性!
我问:难道,平民倾向于接纳,贵族倾向于抗争吗?
是环境教育让我变得更加卑劣、更加耐受、更加怯懦、更加屈从于强权吗?
我不知道。
但是,我们的公主并不,高贵的身份、浪漫的爱情并不会屈从于暴力!
她敢于去做,并不放弃希望,”我想要的生活和爱情不是这样的!
“看着她抗争的历程,我的心也随之波澜起伏,是屈服还是抗争下去?
每个选择的分叉点都是一次煎熬,屈服犹如斯德哥尔摩症,抗争却也看不到曙光!
抗争伴随着牺牲!
一招美人计,看得我惊心动魄,不得不佩服她,坚定的意志+睿智的脑袋!
最终一代英勇的女王!
如果你是女权主义者,这一定是部值得品鉴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即使没有父权存在,阶级也仍然强烈地存在。
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一模一样的脸,身体,一模一样的出生契机,缘由,连他们的母亲都无法分辨的相同,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平民。
在女王的庇护下,王子认为平民是他的朋友,最亲密的人,甚至比母亲还要亲密。
王子觉得他们是相同且平等的,甚至向平民提出他们可以一起当国王,你当一天我当一天。
即使女王始终强调他们并不一样,并且阻挠他们的友谊,在偷听到儿子对平民说要一起当国王,要把他的侍女母亲封为贵族,赏赐她城堡,女王甚至要杀掉他。
从王子的角度,阶级只不过是一件衣服,给平民小子披上他的衣服,他就变成王子。
但从平民小子的角度,他从未觉得他们相同,即使他们看起来一模一样,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身世,他还是无法相信他们哪里一样。
第一次穿上王子的衣服去见女王时,女王虽然有所怀疑,但也没能百分百认出这不是她的儿子,平民小子难以相信连女王都不能分辨他们。
王子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王子而对方是平民呢,也许正是杀死母亲,也是女王的那一刻吧。
在他没有成为权力本身的时候,也就是当他处于更大权力,即母亲/女王/君主之下,他无法理解和体会什么叫做阶级。
而当他弑母后,他彻底成为了权力,因为他即将并且一定会成为国王,他的阶级意识完成了觉醒。
这可能也是巫师对女王说的代价的本意,想让你的儿子回来,想让他真正拥抱权力,那他必须成为权力本身,也即现有的权力也就是女王你,要死去,这就是代价。
即使在没有父权的情况下,阶级仍然深刻地存在。
当王子救下朋友,他并没有兑现曾经的承诺,将平民小子和他的侍女母亲封为贵族,而是让平民回到平民中间,自己头也不回地去做国王了。
那段美得不真实的友情,确实只是童年的一场美梦罢了。
第二个故事,青春与美貌作为底层通往上层的魔法,终究在底层跨越阶层后,权力转瞬即逝,底层仍旧回归底层。
一对相依为命的贫贱老姐妹,因为动人的歌声频繁遭遇国王的骚扰。
可是当权力上位者随手扔下 一串在王宫里毫无价值的项链,老姐妹视若珍宝。
一方面她们恐惧权力,一旦国王发现她们又老又丑,很有可能当场就挥刀把她们杀掉。
可另一方面,即使拖延了时间,姐妹俩也并没有逃走,她们也情不自禁地向往权力。
朵拉开始鬼迷心窍,甚至铤而走险答应了国王的要求,趁着夜色浓郁溜进皇宫和国王同床共枕,被发现自己是个老太太后差点丢了性命。
被林中女巫救下后,朵拉重返青春还变成了绝代美人。
此时权力不仅有阶级,还有年龄,美貌。
年轻和貌美作为朵拉的钥匙,成功使她跨越了阶层,被国王这个权力的集中体现者,封为了皇后。
成为了上层的朵拉,虽然邀请了老姐妹参加宴会,但她显然完全抛弃并彻底拒绝了曾经下层的她。
她纵情享乐,给最亲的人带来了毁灭的灾难。
而朵拉也像灰姑娘,她跨越和维持阶级的凭据是年龄和美貌,是女巫给的魔法,魔法消失时,权力也随之丧失,朵拉深知这一点。
当她的皮肤又开始发皱,她惊恐地跑出城堡,一旦国王看到又老又皱的她,这个封她为皇后的人会再次将她丢出窗外,丢下高塔,摔死在森林。
第三个故事。
父权是一切恶的源头。
尊贵的公主,因为老国王的一个玩笑,被迫嫁给了野人。
父权重如野人扛着她翻过的崇山峻岭。
在夺回属于她应有的尊重之前,公主被野人强暴,囚禁,与世隔绝。
出逃的路上,救命恩人一一被杀,野人步步紧逼,逃无可逃。
当她的精神已经达到临界,甚至只能出卖自己的心,才能杀掉野人割下了头。
回到王宫,老国王惧怕她的暴力,甚至让渡了权力,把公主加冕为王。
看似大团圆,实则女儿需要以暴制暴才能获得本与她匹配的权力和地位。
从野人的角度,他也什么都没有做错。
他只是答对了题目,获得了国王的奖赏,只是这个奖品正好是位尊贵的公主。
他背着公主回到深山生活,他也没有问题。
如果是一个男野人和一个女野人,一起在山洞里生活,没有人会关心,观众也更不会想看。
但当一个权力下位者,男野人,和权力上位者,尊贵的公主,要结合时,一切都成为了问题甚至不可饶恕。
阶级跨越不仅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禁止的。
如果野人的第一重原罪是他的阶级,那他的第二重原罪就是丑陋。
美貌是通向权力的魔法,那丑陋就是彻底的失权。
假如这个野人长成人猿泰山,或者至少是个帅哥,那他和公主的结合也不会如此刺眼。
像第二个故事中,当朵拉还是老妪,和国王同床共枕,也即使我们已知国王是个人渣,我们还是庆幸还好是黑灯瞎火,否则就会看到连恐怖片《X 》都没敢拍全的老年人性爱场景;而当朵拉变成美女,和国王的性爱也才见了光,一切也才符合常理了起来。
更甚者,当看到营救公主的平民是个小帅哥,他的兄弟们也都相貌堂堂时,有那么一瞬间,以为这个故事要向着从今以后公主和这家杂耍艺人一起生活在了一起走去。
所以比底层更加底层的阶级,加上丑陋不堪的容貌,构成了野人彻底的罪,彻底的失权,以至于和"人"已经剥离开来,野人不再属于人,更像一个人兽。
所以不仅是他和公主的结合不可忍受,他杀人也更加恶劣。
当他被割喉,观众都松了口气,当他的头被公主—- 一个同样来自顶层特权的人,当作战利品去夺得皇权时,大家都拍手叫好。
而野人,是国王/权力的本体开的玩笑的最大受害者,是上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父权的本体,老国王,对那只跳蚤的关心呵护,远远超过了对他女儿,和对野人也即人民的爱护。
当权力高度集中,任何荒谬都可以发生,甚至以令人忍俊不禁的形式,可身处其中的人苦不堪言。
故事中的故事——控制狂与缺席者时隔多年再次重温《故事中的故事》,我终于搞清楚了故事中的迷人之处来自何方。
最近读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发现故事里的父母角色一个是控制狂,一个是缺席者。
求子心切的皇后是控制狂,她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儿子,眼中根本看不到其他人,这种狂热的爱先是让国王去世,然后又把儿子逼走了。
她要求儿子也眼里只有他,甚至不许拥有朋友,更没有自由。
为了占据儿子所有的注意力,她甚至差点杀了儿子的朋友,而这一切的借口都是“世界上没人会比我更爱你”。
现实中这种父母也存在,他们以爱为名绑住儿女成长和奔向自由的意志,不允许他们违背自己的意志,否则就要以伤害自己或伤害孩子来威胁他们。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存在的意义,就把希望和人生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这种负担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太过沉重,最终每个人还是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缺席者则是公主的父亲,他沉迷自己古怪的养虱子爱好,完全无视女儿和其他人的存在,最后甚至任性地用虱子皮来作为选女婿的标准,极其不负责任。
同时,这种缺席中也存在对孩子的控制,因为父亲说了,自己之所以选择虱子皮是因为他以为根本不会有人猜中这是什么皮,本质上还是想让女儿留在身边,不想让她结婚后离开家。
然而孩子终究要长大,于是公主就反抗了,但第一次的反抗是出于赌气嫁了一个巨怪,其实她内心是希望父亲终于看到自己了,并且为自己的缺席而忏悔。
女儿浴血归来,掌控了自己的人生,虽然代价惨烈,不但自己度过了噩梦般的一段时间,还让会走钢丝的小丑一家惨死。
而小丑一家就是开场为皇后表演的小丑们,说明那个走钢丝的男孩就是那个被泼了冷水的女人肚里的孩子,他为了救公主被巨怪杀死时才十六岁。
这也与开头巫师说的生死相连呼应。
电影中的生死为何如此紧密相连,其实是因为孩子无法忍受父母把对人生的希望投射在自己的身上,就像一个人长大后却仍然用脐带跟父母相连一样,必须剪断那条脐带,孩子才能拥有自由,才能真正成长。
然而控制狂父母养大的孩子会对那条脐带又爱又恨,既想剪断它,又怕因此伤害父母,因为他们把那条不合时宜的脐带合理化,一边说它是爱,一边用它绑住孩子,因此拥有逆反心的孩子也会对自己的反抗感到愧疚。
但是反抗是必要的,不挣脱脐带,就无法真正成长,无法成为一个拥有自我意志的完人,永远会怀疑自己的感情和选择,也就无法确认他人的心意。
没必要对父母愧疚,因为他们也该拥有自己的人生。
那么好色的国王和贪婪的老妇人故事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国王是在控制狂父亲和缺席母亲养育下长大的另一种形态。
前文提到的王子和公主都是被美化后的孩子形象,而国王反而更接近被扭曲后的孩子形象。
他极其缺爱,这反应在他色情狂的表现上,对欲望的无限渴求,但不会尊重人,只会掳掠和占有,还要求女人必须服从他的命令,否则他就要滥用权力。
他强迫唱歌的老妇人见他一面,先礼后兵,送礼不成就要动武。
而老妇人在假冒年轻女子和他见面后,就被残忍地丢出了窗外。
实际上这反应了他对母爱的渴求,一般低自尊的男性会更可能被年长得多的女性的吸引。
渴望在其他年长女性的身上获得他缺失的母爱,然而内心深处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母爱的空洞无法轻易被填补,而他继承自父亲的无法善待他人的控制狂天性,又让他很难守住爱,所以老妇人变成的少女终究还是变了回去。
贪婪的老妇人是扭曲孩子的另一个侧面,只是把对爱的缺失变成了现实中的贫穷和衰老,那个扭曲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如此丑陋,不值得被爱,只有通过撒谎、欺骗,甚至是幸运魔法,才能帮自己赢得爱情,然而她知道,那个看似完美的自己只是假象,她认为别人永远无法接受真实而丑陋的自己。
因为没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只能伪装一个乖孩子来赢得喜爱,所以就不相信别人也会无条件地爱自己,就像那个剥了皮来试图变年轻的老妇人,就曾被撒谎怕被认出来的姐姐拒之门外。
就像那个可怕又可怜的巨怪,一次次被伤害后仍然渴望爱。
就像国王为了让皇后露出笑容,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去屠杀海怪。
里面的人面对爱情都是如此卑微。
他们就像小丑一样,耍着把戏,取悦众人,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维持着脆弱的谎言和完美的假象,面具之下却流着泪。
然而,丑陋的那一面,其实也是美的。
我看过电影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巨怪那温柔而又残暴的爱,还有母亲怪物被儿子杀死后安详的脸,还有妹妹被剥了皮后蹒跚向城堡走去的身影。
真实的自己或许确实不那么美好,甚至很扭曲,然而那才是给人留下印象和值得爱的部分。
扭曲的小孩哪怕泥泞不堪,满身鲜血,也渴望被看到,渴望被理解,被信任和拥抱。
剥开假象后露出的痛苦,是我们为爱付出的代价。
【本文由佳人拾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015年的新片,推荐。
严重剧透,未观影者慎入。
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是对女人的警示。
什么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母题以及她所会犯下的错误,那就是婚姻、子女、虚荣(对青春、美貌、服饰)的追求。
导演用那不勒斯的三个各自独立的童话,所表达的是正是这样一个核心的主题:如何为女人。
而不是其他读者解读出来的各自为政的松散的主题,或奇异、血腥的故事。
三个故事交叠出现,为了方便叙述,我这里写做: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个故事:表达女人与儿子(子女)的关系。
没有生育能力的女王,通过巫师的帮助,吃了海怪的心,生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孩。
但是她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她的丈夫。
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悲痛,当她走过失去丈夫的身边时了,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而是直接亲手捧走了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
要知道这个痴心的丈夫可是孤身一人去刺杀海怪的。
当她吃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时,是那么的心情舒畅。
她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儿子的同时,帮她烹饪的女子也因为闻了的煮心脏时候的气味,而在同一时间诞下一个相同容貌的男孩。
在成长的过程中,王子与地位悬殊的另一个“胞弟”形影不离,但他的母亲却以地位相差悬殊为由,禁止他与朋友的见面,甚至还谋杀他的朋友。
朋友离去后有一天遇难,王子从泉水的干涸和血水涌出,知道了他的情况,就去寻找朋友。
但女王却以为儿子的离家出走。
故事的耐人寻味,就在最后一个情节。
在儿子找到朋友之际,也是一个飞怪出现之际,飞怪要咬住他的朋友。
在最后时刻,王子把自己的身体挡在朋友的前面,飞怪停止了攻击,用清澈的眼神凝视着王子。
王子于是拔出宝剑刺中它,飞怪倒地而死,最后化为女王。
这一刻真是耐人寻味,原来女王为了让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是使自己变为飞怪去咬死朋友。
这是什么意思?
结合巫师的话,才能解读。
这部电影中男巫的话极具哲理,“他们是无法分开的。
”“每一个渴求,每一个行动都对应着另一个,你的强烈的渴求只有相应的猛烈才能满足。
“一个生命的开始必然有另一个生命的结束,世界是平衡的。
”在这个女王身上,明显儿子比丈夫更有意义。
她付出了丈夫换来了儿子。
第一,警示我们夫妻关系远远重要与女人与儿子的关系。
“再贞懿贤淑的女人的一生中有三段移情别恋。
……第三段,就是成熟女性对子女特别是儿子的爱。
”当她把儿子看做她生命的全部,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时,她的人生意义已经发生了偏差。
这时她对儿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伤害,因为最好的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
母亲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抓取一段关系。
因为儿子的朋友约瑟在这里象征的儿子的自我。
所以他和他是无法分离的。
不是基友。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
如果你捆绑他不让他寻找自我,你最终会失去他。
所以,对儿子的爱一定要完成分离,否则就演变为恋子情结。
第二个故事,表达女人对年轻美貌的执相。
这个国王是一个好色之徒,有一次发现城堡下有一个“少女“的歌声美妙,就送给她首饰,并想去约会她。
但那女子其实是一个老太婆,她还有一个妹妹也是同样是被囚禁的染坊女工。
这个姐姐为了虚荣和情色,竟然把自己的褶皱的皮肉用胶水粘起来,让国王不点蜡烛,从而与他同床。
天亮后国王发现了真相把她扔下了城堡。
她却幸运的没死,遇到一个女巫,用乳汁喂养她,让她变成了皮肤靓丽的天仙美女,在当她在湖边沐浴时,被国王发现,迎娶为皇后。
故事的意味同样在后半部分,皇后的婚礼邀请自己的原来的妹妹,并且告诉了她自己的真实身份。
妹妹产生了羡慕嫉妒,不愿离开城堡,甚至观看他们同房的时刻。
她一直痴痴的说“我要很你在一起。
”是因为她姐妹情深吗?
不是。
因为要变成和姐姐一样年轻。
姐姐只好欺骗她说,自己是剥了皮才成为现在这样的。
于是她信以为真,真的让人剥了自己的皮。
这对姐妹的荒唐行径,其实并不可笑。
生活中女人为了年轻、为了美貌、为了获得荣华的生活而目盲,愚蠢得就像村妇的事情没有吗?
女人的事业就是她的容貌,如果你这样想,你就把自己看做的男权社会中的工具了。
虚荣和对美貌的无止境的狂热追求,这就是女人的一大心魔。
而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就是比较。
妹妹原本生活在平静中,与原本狂热的想抓住机会的姐姐不同,她还是理智一些的。
但是当她看到了姐姐现在的生活后,她就产生了强烈的痴想。
最后,姐姐的容貌也在女王加冕仪式上失效了,她羞耻的跑了出去。
即使是女巫的魔法也是有有效期的,这告诉我们容貌是有期限的,希望它永恒,这就是一种执念。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婚姻。
迷恋上养虱的国王,有一个长大的公主。
公主春心萌动,想要嫁人。
但是国王并没有想把女儿嫁出去。
有一天,他的巨大的虱子死了,国王才突然想出一个选拔女婿的办法,让人们猜这是什么动物的皮。
但是就是这个害惨了自己的女儿。
因为竟然是一个巨大野人依靠鼻子嗅了出来。
为什么?
因为他茹毛饮血,嗅觉异常灵敏。
国王为何要这样来选拔女婿?
一种可能,国王并不想把女儿嫁出去,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人能答出来的,所以就可以把女儿再次留在身边。
同时他认为,女人的婚姻是靠天意的。
这个问题既然是如此奇特,那么能答出来的人一定是天意。
其实,女儿也有错。
因为她所理解的婚姻,是她找一个理想的丈夫,他勇敢、强壮、英俊。
但是这其实未必是对的。
她确实嫁了一个异常勇敢的野人,而且野人也是至少是喜欢她的吧。
但是这仍然是一桩完全失败的婚姻。
因为,一,符合你内心理想条件的人,也许仍然是极不合适的。
他符合的这些条件并不是理想配偶的本质。
二、只有你自己成为了勇敢的人,你才能真的“找到”这样的理想的人。
因为你的特质已经“吸引”这样的人“汇聚”到你的身边。
这也许也是吸引力法则。
所以当公主经历了如此的痛苦,手刃野人,成长为勇敢的人,让全国人都知道公主的“英勇事迹”时,她的加冕典礼上,才有勇敢而帅气的人来主动献艺,以期博取她的注意。
所以,“小公主”就是这样“炼成”的。
女人,你的名字不是软弱。
婚姻也不是你的事业,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的最大的事业。
对于婚姻,女人要谨记这一点。
正像权力、金钱和性是男人三大人生主题一样。
这三个故事是女人的三个人生主题,也是女人的三个心魔,处理好这三段关系,就是一段成功的人生。
另见空间(含图片):http://user.qzone.qq.com/28837363/2
改编自被格林兄弟盛赞的童话 《五日谈》,五日谈简单说就是一群人在五天内讲了五十个故事,而本片节选改编了三个:皇后,两个老妇人,跳蚤,均来自第一天。
童话,在我们心中都是美好的,比如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故事并不是这样,一对兄弟,一对姐妹,一对夫妻的悲剧,荒诞黑色童话,我想这么说(就不剧透了)。
重口,血腥,压抑,欲望,无时无刻不在颠覆我们的童年,深刻的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从头到尾的我看的都有些压抑。
画面,我想说真的美极了!
每一帧自然风光都可以当桌面。
另外两个画面印象极深,一个是老妇人剥皮之后,一个是斯黛茜马丁披着红发半裸的站在森林里。
真是无法想象为什么五日谈第一版叫做 《最好的故事,小孩子的消遣读物》, WTF. 不错的奇幻电影,有机会看一下。
2017.05.19
归功于童年那些封皮都被翻烂了的童话书,得以对这故事中的故事几乎都有熟悉感:国王身上的跳蚤、渴望要孩子的王后、总在该出现就出现时刻的巫师、为了虚荣而换皮的妹妹、通过某物体变质而知道彼此近况的魔法等等。
只不过那时候的书不会详细的告诉你出处甚至作者,只有大杂烩般的混在一起任君挑选。
很多故事总有相似之处,回忆中不免鲜血淋漓残尸遍野,人们前一秒中还在惊愕后一秒钟就化作顽石。
这是充满了奇幻和想象的时代,超越物理和医学的严谨古板,华丽之外皆是一颗颗执念太深受伤太重的心。
《故事中的故事》里讲述了一对兄弟、一对姐妹、一对夫妻的悲剧:异母兄弟因为王后的固执而无法相亲相守,一对姐妹因为一个国王的色心而互相抛弃,一对夫妻因为国王的玩笑而被迫结合斗得你死我活。
在瑰丽浓烈的魔法国家中,人们一边恪守着宗教法度一边寄希望于无妄的迷信,悲剧的产生往往因为巨大的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导致。
三个故事之内的故事其实阐述了一个道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而这里的一家人,则是中国传统的谚语——门当户对,否则不仅仅是个悲剧,更是个笑话。
三个故事彼此穿插进度一致,最后让所有人来一次亲切的晤面,虽然并卵但依然让人觉得命运之神奇。
虽然女王根深蒂固的阶级地位之偏见让两兄弟无法相认甚至相伴,然而本可坐上王位改变这一切的男孩也在一次奋不顾身后燃烧掉了所有的激情,放任兄弟离去,而自己继续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
尽管空虚,却是他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规则,熟悉的阴谋。
姐妹俩的故事可算传奇,色欲熏心的国王因为歌声而遥遥眺望了老太婆的身影,还以为是个妙龄少女,急忙上门求爱,两个老太婆的智慧也算抵得上三分之二个诸葛亮,于是就有了浓胶拉皮试图把身上下垂的皮肤扯成妙龄少女的举动,然而国王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柄蜡烛就识破了一切(真好奇他居然在过程里居然不知道,那个呕吐的动作颇为内涵)。
而被丢出城堡的姐姐昏迷中喝了巫婆奶汁后化作少女,重新投入国王怀抱。
受虚荣驱使的姐妹俩一个高空被扔、一个剥皮换肤,自以为可以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却不料只是做了跳梁小丑。
青春和美色徒留人们一副皮囊,而为此深受折磨的人却无法看开色即是空的假相。
两姐妹原本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在遇到色欲熏心的国王之后反而互相伤害神志不清,一味以如此昏庸的男性思想要求自己,最终招来的自取灭亡也是自然。
而最后一对夫妻其实是个很悲伤的爱情故事,女儿因为父亲的一个玩笑被迫嫁给了不爱的怪人,怪人霸道而又隐忍的爱只能让她的怨恨与日俱增,看到他一次次受伤而又一次次原谅她后反而被她割下了头颅时不免感到一分心酸,想告诉他,“其实她没那么喜欢你”,可惜都已来不及。
比较平常的意大利奇幻片,远远比不上六七十年代的分段式恐怖片精彩。
但精良的服装和完美的布景绝对值得一赏,树林里半裸的少女是全片最美得一幕。
个人评分 7.8看了某人的影评,觉得说的有理。
三个故事,都是因爱之名的控制。
还有很多人写剧情,写风格等等。
珠玉在前,我肯定写的不如他们。
想了想,我就写 故事的故事的故事吧。
童话故事,一般美好。
故事的故事,则阴郁残酷。
我要说,故事的故事的故事,则是这阴郁残酷中的一抹亮色。
第一个故事:女王和儿子的故事。
亮色:同胞之情。
我曾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推测,两个男孩因为太像,可能会反目,顶替。
第二个故事:老太婆与美女的故事。
亮色:追求的勇气和手足之情。
老太婆不管是虚荣还是爱国王,为了一晌之欢,反正蛮拼的,甚至都有些可爱了。
自己变美人后,还念旧情,约自己的蠢妹妹来,也没想着抛弃,挺难得。
虽然最后撕逼了,也是妹妹太蠢的缘故。
第三个故事:虱子皮的故事。
亮色:虱子没吃国王和戏班一家。
我看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养虎为患的念头,不过,竟然寿终正寝了。
有部分人,觉得兽人可怜,我不觉得,这点不加赘余。
我倒是觉得戏班一家好难得,也好可怜。
首先,答应了就来。
为信。
二,面对困难,想到办法。
为智。
三,面对怪物,已经死了几人的情况下,母子俩没有丢下公主跑,为勇。
一句话简评:因爱之名,因爱而怖。
但,因爱而存。
开始谈说议题之前,先讲一点“方法论”:作为师祖级的童话,它是具有很强的神话性的,而神话有三个核心:英雄、冒险与奇迹,核心是冒险。
就英雄来说,它的核心在于一个不断行动的行动者,对现代人容易关心的其它各类“周边问题”根本不予讨论;所以,尽量不要问怎么国王亲自去杀怪兽,怪兽怎么那么笨……不要问为什么野人那么厉害,怎么公主突然就赢在最后了……不要问这些,而落跑的老姑娘不会再回来了,她missing了,国王就只剩下miss了;就奇迹来说,奇迹在神话中是时刻存在着的,而且就在“你我”身边,只是它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唤醒现代性用了数百年的启蒙才从心理上驱除掉的“魅”;其次是将对应的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倒转,让森林中的、人迹罕至的荒野里的、遥远的岛屿和大海的深处的——神秘——都重新布满。
顺便一说,对童话来说,森林是必须的;最后,在现代心理学来看叫做“心理不健康”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恰是神话中奇迹发生的必要条件,那个最终请人剥去自己的皮的奶奶,她的声音中充满了这种凄惶;最后,就冒险来说,神话中冒险是一种象征与仪式,它意味着英雄的每个行动都突入了意义的母题,直接与“核心”交往,现代心灵的徒劳感在神话里并不存在。
所以,强暴、受伤、不幸……这些用来将心灵被攥紧的细节,它们并不是同于历史叙事中的邪恶,它们令人印象深刻,让人获得净化……而冒险的最后,是复还,是一切的归位——影片的最后,一切因与魔法有关的不可思议之事都获得了平复。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所有的故事揉碎,把所有的故事置于一种统一的观察方式下来进行整合:故事起于某个王后(女人)的不快乐,在进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快乐的女人,比如那位渴望新的经验的公主、比如那位渴望一夜返老还童的奶奶;而这些女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男人——国王们要么去打怪(缘由无所谓,重点在行动),要么养怪,要么猎艳(怪),或者男人们还相互示好,缔结女人无法进入的友谊。
然而这样子的男人,恰恰是被女人接受、热爱、尊敬或者甘愿献身(王后死在儿子手中)的男人;全片唯一的例外男子——他本身就是战斗力爆表的怪(虱子怪),却被“明媒正娶”的小公主给抹脖子干掉了,why?
因他“不文明”。
文明定义了那种叫做“男人”和“女人”的微粒在时间和空间中各自震动的区间,不论结果的好坏臧否,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图景,人类的心灵,放在整个世界面前,是狭促的、有限的,人类愿意在其中生与死,虽然他们也渴望魔法和奇迹的拯救。
曾经的魔法在故事里、传说里,现在的魔法在手机里、实验室里,本质上并无不同。
略有差异的是,故事中的女人们还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构筑起与历史(his-tory)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herstory”,但在人类真实文明历程的历史记忆中,很少有她们的影子。
对此,电影似乎解释了女人在历史上的这种失踪:要么,被爱的女人最终把世界还于她爱的男人;要么,被欲求的女人毁于欲望情感自身所意味着的不稳定;最后一种,不被爱的女人通过“杀死”爱她的男人,成为独身的女王,正如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一样, “贞洁女王”是后世对她的纪念还是叹息?
纵观整个电影,也许最幸福的女人就是那个“童贞生子”的少女,她的晚年应该过得不错。
但童贞生子?
圣母玛利亚是个好归宿吗?
咱们不是也有吗——华胥(踏巨人足迹而孕)、安登(感神龙而孕)、附宝(见大电而孕)、庆都(遇赤龙)、握登(遇大虹而孕)、修己(吞明珠而孕)、娥皇(感太白之精)、女枢(感瑶光之星)……刚刚这些名字,我敲了好一阵,因为用拼音输入法,没一个是能直接打出来的,可她们的孩子——伏羲、女娲、神农、皇帝、尧、舜、禹、少昊、颛顼——全部是现成的词条。
愿世界美好?
唯女人不再隐匿。
的确黑暗,整部电影都是怪诞,荒谬,不适。
就算是貌似平和的表演观众的笑声,掌声都充满诡谲的气氛。
感触最深还是跳蚤的公主出逃的那部分。
电影电视剧看多了,恐怖的剧情也看过不少了,但从来没有像这样因为一部电影,而感受到如此铺天盖地的恐怖与慌张。
从小公主被带进那个山洞里开始,密不透风的恐惧和不安啊 ,就像是我们生命里那些最为可怖的噩梦,它捏住了你的咽喉。
无力,崩溃,一无所有,遇上救命稻草一般的人,只有一声又一声的please,哀求啊,跌跌撞撞奔跑、逃离啊, 一直一直,用尽所有力量,挣扎、挣扎、呼喊终于在最后一刻,斩断了,那根貌似唯一与恶梦相连接的绳索。
一下好似重获新生,被黑暗笼罩的她挣脱了,但故事总是这样,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那些,和她曾梦想的一样,英俊,勇敢,救她出来的少年的模样,还没好好品味这英雄救美的“童话”故事。
那股力量又硬生生的把你拖回去跌落在那恶魔的手掌,摧毁了一切。
和看到的很多“浪漫”故事一样,野人下不了手杀公主,我灰心的以为,故事要走向大家最习以为常方向,公主试图安慰和接近他,他被烧伤的皮肤,还有血肉暴露在外却原谅了公主准备像一开始那样背上公主带她回家。
就以为要结束时,下一秒,公主手起刀落,终于终于一切一切真结束了。
看到这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在看的时候,被这个故事拖入了那种无边的恐惧的情绪当中一直在想,迈出那步,跳下那个深渊就不用在痛苦了。
但无疑,最后那一刀无疑是最好的结局,不是用哀求换来父亲的心软,不是狼狈的逃离,不是被曾经心中优秀的少年所救,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是亲手,一刀砍断了那只一直掐住了咽喉的手。
看到很多评论里有说野人可怜,野人其实很温柔,公主冷血,杀死自己丈夫的。
我实在是无法感同身受,一个前一天,还像我们很多人曾经一样是幻想着白马王子无忧无虑的少女,突然有一天被自己父亲嫁给了连他都害怕的人,被拖入森林,掉在悬崖,被丢进那样到处都是骨骸的洞穴,是否又有人关心她的感受?
没有平等,尊重又谈何婚姻,从头至尾这都是一场他们对她的毁灭。
为什么大家选择性的就缩小甚至忽略了女主的痛苦?
是因为太多这样的弱势的女性被欺凌的故事和桥段?
还是那些见怪不怪的男权思想作祟?
让我们习惯了女性总是在充当的受害一方,让我们习惯了男性一下杀死那马戏团一家人甚至也差点杀死那个弱势的女性的残暴形象。
以至于当野人在施暴后停下拍拍的肩膀和一些小小的“人性”,让我们的早就习惯撕扯的神经产生错觉,让我们默默接受,好像他挺好的啊,女主应该跟他回去啊,公主也可以跟野兽过上“童话”般的幸福生活啊。
还好剧中的女主很清醒,她知道,自己好不容易逃出来了,绝对不能再回去那里过她噩梦般的生活,有些残忍但却果断了杀了那个野人,然后拿上他的头一步一步走回那里,去找回她的生活!
祝福自己,也能逃出那些囚禁的洞穴的,勇敢的拿起刀,去割断那些掌控我们的恶魔的咽喉。
一,你妈是个偏激的控制狂,不准许你交朋友,偷窥你的私人空间,以爱的名义剥夺你的自我。
最终,你逃了,你以为你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你不知道,你“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
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为独立人格的宿命。
二,你有个强势的姐姐,比你美,比你聪明,比你得宠,比你运气好,比你野心大,比你口才佳,比你会演戏……即使你有天籁的歌声又能怎样,你还是活在她的阴影里。
终于有一天,贫穷不再,富贵袭来,她给了你一身华装让你来看她盛大的婚礼,愿意和你分享财富和幸福,只是有个小条件,要你对外保密关于她的黑历史。
嫉妒占领你本就愚蠢、轻信、盲从的脑袋,你彻底毁灭自己。
可惜的是,你没来的及看到你姐的下场。
多少人的目光从来都盯着别人,而从不审视自己?
三,你爸有钱有权,还有特殊的癖好。
你明知道在他眼里你还不如一只跳蚤,可是你对于父亲的无条件的爱还是让你选择了顺从他的包办的畸形婚姻。
你嫁给残废变态,洞居蛮荒,茹毛饮血,无人交流,没日没夜忍受苦役和蹂躏,“丈夫”甚至会杀害帮助你的好人以绝你想逃跑的念头。
你才明白父亲为了所谓的诺言实为自私的脸面逼你走上绝路,于是你找机会杀掉“怪物”,重拾自我,重获新生。
警惕那些怪物男人,哪怕是自己的亲身父亲,都不要留情。
女人一旦脱胎换肤,将强大无敌。
3.5 气质迷人但故事太弱了
之前因为这名字让我想起fund of funds就一直没去电影院看,其实是很好玩的黑暗童话啊!在南意和西西里拍的吧,风景美死。三个小故事都很带感,如果用意大利语拍就好了。不过一边看一边吃饭还是被恶心到了几次。
皇帝养跳蚤把公主嫁给怪人、皇后用丈夫的生命换来王子的诞生最后又变成怪物保护王子、老女人扒皮的故事都好讨厌!唯一喜欢的是泉水
好诡异,好喜欢…服装、场景美得像油画,这本子要给塔西姆·辛拍就更绝了
反婚反育小故事。撸完串看到反胃,一定是对我下午心生懈怠口出狂言的惩罚(。17.5.18 @中国电影资料馆
故事讲的太烂了,只能看看画面
与其说是魔幻不如说是荒诞,三个穿插在一起的故事表达的含义不明,观者见仁见智。母子之情里看到了男人的伟大,为老婆怀孕付出自己的生命。母爱之殷切,只恨没有早点规避风险。王子之幼稚,有可能被狸猫换太子还浑然不知。注:两个演员是双胞胎。姐妹之情里看到了姐姐的贪婪和自私,妹妹的嫉妒和脑残,国王的精虫上脑和近视眼。夫妻之情里父亲的荒谬,女儿的自立,怪人的专注。演员由一众熟脸组成。
魔幻甚于人性
能用90分钟以上片长,把一个故事讲精彩的才体现水平。这个视频能看的是景观,其它的一般般。7.7/4.59万 【IMDb6.4/2.7万 预算1200万欧元,美票房11.89万美元,全球票房549.71万美元】
6.5/当然 靠自己成为女王 最喜欢佳人拾翠的那篇影评
太暗黑了,看完有些后怕。
故事没嵌套呀。。。。主要看服装,ruff领和桃心头真是太醉人了,奇幻部分才一点点。。。返老还童的巫婆居然是《惊奇的山谷》里的凯瑟琳,平易近人的酱油啊
荒诞到无以复加,无聊到令人作呕
万物守恒
最近心上人是文森特卡索
喜欢公主的故事
什么垃圾……不如拍个五分钟短片
7.7
成人童话……几个国王是联盟还是平行宇宙啊?
中规中矩,还可以更怪异更黑暗一点,同样的故事交给佐杜洛夫斯基或者陀螺哥,大概会玩得更欢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