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式青春」没有什么宣传造势,这部国漫影片在今年的夏天悄悄上映又悄悄下画。
比起之前的爆款国漫电影,它的确有点单薄,剧情也欠缺推敲,但是国漫这种题材还是少数,我还是去看了,于是便有了这些文字。
电影名字叫做《肆式青春》,但实际上只有三个分别发生在北上广三个大城市的普通故事。
第一个故事实际上是一篇在北京独自打拼的湖南男孩写给奶奶的深情散文,湖南米粉贯穿整个故事,带着对往日时光深深的眷念;第二个故事是在广州在自己领域里努力不服输的两姊妹的故事,是关于坚持与陪伴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发生在上海,少男少女之间像《秒速五厘米》剧情一样的故事,青涩美好的时光有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多年之后再见,依旧觉得年轻时的选择是多么勇敢无悔。
三个故事剧情不是最好的,台词设计不是最准确的,情绪铺垫也不是最到位的。
但是在影片结束时,回忆翻滚,最后,还是被感动了。
第一个故事,独白很多,温柔的男声一直在耳边把故事缓缓道来。
说着那些童年在奶奶家单纯的玩乐时光,那碗怎么吃也吃不厌的米粉,那几家不知怎么就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的米粉店,老家的故事,青春的故事……
多年之后,我们都像男主一样,从老家到中国各大城市奔波,却对记忆中那些个短暂又久远的过往莫名地怀念,因为想念,所以总会想着回味,再吃一次米粉,或者再去点一碗粥。
喜欢当时的纯粹,怀念当时人情的温度,食物成为感情的载体。
时间变迁,心境不同,其实再也寻不到那种味道了。
只是,那份寄托在食物上面的温存,会让在生活里变得千疮百孔的我们,不禁想去靠近,再靠近一点点,一点点,这个世界好像,就变得温柔了许多。
或许,这就是一碗乡愁的意义吧。
第二个故事,平凡又真实,发生在广州珠江新城的服装行业。
闪闪发光的东西哪个女孩会不喜欢。
模特,是多么耀眼的工作阿,站在聚光灯下,掌声褒奖环绕。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镁光灯没有打到的地方,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不堪。
原生家庭带来生活的困苦被迫让这两姐妹选择独立与坚强,看似光鲜的模特工作其实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新人层出,竞争多么激烈,随时有被挤掉的可能;妹妹努力去做的服装设计却迟迟没有机会展出,一堆堆的设计作品好像成了无用功。
偌大的城市里,两姐妹一边挣扎着成长,一边挣扎着坚持,彼此支撑走过漫长的岁月。
霓虹炫耀,广州塔变换的灯光仿佛可以笼罩整个广州的夜空,这个城市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各行各业在这里扎根,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两姐妹的故事其实只是这个城市里坚持努力的人儿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尝试过,碰壁过,又继续坚持,继续尝试,她们像我,我也和她们一样。
最后一个故事,相对而言更加完整,看着男生女生在他们各自青春里的错过与重逢,不禁感叹,或许每个人都是这样跌跌撞撞长大成人的。
童年里无忧无虑的时光,趴在桌上听着收音机看着窗外太阳西下,邀来三五好友假借学习的理由吃着铁皮罐饼干谈天说地;喜欢在家楼下的街道打打闹闹,凹凸不平的地面让我们不时绊倒摔跤,疯狂玩耍以后回到家,妈妈看见新添淤青的腿又开始叉着腰发表“演讲”;晚上假装认真学习关上房门,其实作业本下面藏着故事会和知音漫画这些大人口中的“禁书”,每看一眼都像是在打游击战。
还有阿,青春的日子里,会对打篮球的男生有莫名的好感,打球时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汗水被照得闪闪发光,就一瞬间,会觉得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故事里的学渣男孩喜欢学霸女孩,男孩想去女孩的学校,女孩想降级到男孩的学校,彼此做了最叛逆却又是最勇敢的决定,偏偏没有告诉彼此。
最终结果当然是,男孩考上了,女孩降级了,彼此都错过了。
或许不值得,或许太任性,可是我却羡慕他们,他们的勇气,以及他们那种简单却无畏的情感。
越长大越开始变得胆小的我们,为什么就忘了我们曾经也可以有勇气做出这些随心肆意的决定呢?
三个故事,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爆点,也没有什么可以煽情的地方。
你可能会说剧本无聊,剧情不紧凑,可是,慢慢看下来会发现,里面其实有我们自己的青春。
正如《肆式青春》这个片名的意义一样,电影只是简单地讲述了三个故事,你看了之后或许想起了什么,或许怀念起什么,那些关于你自己青春的记忆,就是那第四个故事。
普通人的生活哪里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小的时候可以出门吃一顿肯德基麦当劳已经是最大的褒奖,奶奶煮的云吞面永远没有一家店可以做出同样的味道,妈妈比起成绩还是最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习桌底下偷偷藏起来的课外书到现在还没被发现;初中偷偷喜欢的男生已经和记忆中长得不一样了,但是看到他的名字回想起来得还是他当时站在阳光洒满的球场投篮的样子;高中和朋友约定要一起报考的大学,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却遗憾失约了……说起青春,一切都太过于温暖了,记忆经过时光的筛子挑选,能够回想起来的所有,就连遗憾都带着暖色调的光。
这部电影,可以让我看见,那些可能已经尘封已久的,但却永远在心中不曾磨灭的暖光。
在我们听的说的看的世界里,最伟大的平凡才最值得珍惜。
我非常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快要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时候遇见了它,让我可以记起那些关于故乡和童年的温存,那些青春里可贵的笨,想起以前有的那份孤勇,现在还在我的身体里。
青春,真好。
我一直以为,从北京到长沙两个半小时的距离很近。
但是实际上,这条航线有1446公里那么远。
原来,我以为我并没有走远的同时,我们之间却隔着万水千山。
我没有忘记暖暖的味道纷飞的大雪,也没有忘记你岁月如诗,思念如画,浅唱低吟,轻描细绘,似小雨轻轻如初晴淡淡。
上海湖南广州三座城三段诗,韶光已逝,时过境迁,愿我们都不会输给时间。
回忆是筒子楼的楼梯上吹来盛夏的风,回忆是放学后的小卖铺,总会等到你。
回忆是磁带里单词表后的一分钟告白,回忆是故意坐错的公交车,假装和你顺路。
回忆是饼干桶里永远也吃不完的数字饼干,回忆是盛满米粉的大花碗,还有奶奶的叮咛。
我看到昏黄的田野,冷漠的夕阳,以及飞驰的工厂。
我看到或者看不到熙熙攘攘,我看到许多人跟我一样或者不一样,我看到银色的时间在流淌。
我在路上学会了遗忘,只是有些东西你永远忘不掉。
像是某个老味道,某个老旋律,某个眉目依稀相识的老面孔,某个被风拂过的瞬间,某个喘不上气的心跳。
你总是在向前走,记忆在原地驻足停留。
你回头招手时,它轻轻微笑,却永远不会再靠近你了。
当李墨考上复旦附中后,他和小雨并非没有联系。
小雨还和她打听着复旦附中的学习生活,当然还有意无意地打听这磁带。
但李墨对小雨的喜欢难道还需要一盒磁带点破?只是从初时小雨没有一同上复旦附中的遗憾,慢慢到学校、距离、环境的隔阂。
慢慢长大,已经没有原来的那份喜欢。
直到小雨大学去了美国,再也没有联系。
重新发现那盘磁带,不是发现“原来小雨当时也喜欢我”,是“原来我曾经辜负过那样一个喜欢我的小雨”
本来一看是国产的直接想退出。
但是看留言说是新海诚风格就留了下来。
评分竟这么低,在我这里这是一部很好很温暖也很伤感的电影。
我能感同身受,是因为里面也有我的青春;我不觉得矫情,是因为我还正值青春。
第一个故事有一部分是家里有人病重了,急忙坐飞机往家赶,那一瞬间,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有想见的人,那就快去见吧。
可是还有六天就开学了。
又是一年暑假。
本来我们上一年暑假就有约定过要见面的,但是一个暑假,一个寒假,又一年暑假,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很胖学习也不好,只想等自己足够优秀了再去见她。
其实过了这一个暑假,“自己什么都不好”已经是我过去的想法了,我现在知道自己也有很多优点,也知道她喜欢我的只是我本身。
然而我还是没有勇气去见她。
难以面对她在的朋友圈,已经将她的微信删除了。
不知道她看到以后会不会伤心、生气还是无所谓。
我只希望她不要对我心灰意冷,不要将我忘记。
SQ,请相信我,终有一天我会带着更好的自己去见你的。
到那一天请原谅姗姗来迟的我。
首先我要说我看的是中配的,第一个故事的开头那段旁白真的是又太长了,而且讲的那么详细真的是让人犯困,其次中配的旁白就像上学那会读作文,读古诗词,听着听着就犯困了,个人看法,可能我看的这种旁白长的影片比较少,不喜勿喷,紧接着想说的就是美食特写的那些镜头,不觉得太长了么,你是电影啊,电影啊,说归说,那些描述还挺实在的,以前的米粉配菜挺多的,现在的米粉真的是又贵又少又难吃,看了肚子挺饿的,真的堪比舌尖上的中国,然后就是第一个故事,男主回家看奶奶的那段,我的天,刚回老家见奶奶,奶奶就。。。
真的是比柯南还柯南。
第二个故事,姐姐跟妹妹聊天那段,姐姐说不想再当模特了,说是要向妹妹学裁缝手艺,靠自己手艺谋生,然后就是妹妹说少瞧不起人了???
然后姐妹就吵起来了,emmmmm,我看到这里很迷,不想干模特,找妹妹学手艺,怎么了?
怎么了?
怎么了?
导火线是啥?
尬吵?
原谅我眼拙,没看懂。
第二个故事的结尾说实话,挺打动人心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然后砸门就来说第三个故事,小清新唯美爱情早熟篇,刚开始的旁白乍一看挺好的,然后我们仔细听,有说到中断的恋情,残缺梦想的延续,那时候的你和我,曾经拥有一切。。。
听见再见之外的话语,因为没有你,明天的我依旧心痛不已。
这段旁白不是前后矛盾么,又是中断的恋情,又是拥有一切,而且看到后面的剧情,由此可知,你们还没有恋爱啊,仅仅只是有好感罢了,恋情是恋情,好感是好感,比如说中断的恋情换成还未彼此诉说的话语,不是更好么?
然后就是男主基友喊女主喜欢男主那段,天呐,在家高喊!
街坊邻居都听见了,砸门结合实际好嘛,大中国的行情你不知道么?
这么高调不会被父母揍么,假如换成在学校周边同学都在的情况,高调一下,我觉得ok,然后再回家的路上,老巷子里摔跤,这不是ok嘛,真的不是吹毛求疵了,麻烦动点脑子,既然打出中国现实的片子,就请结合实际,这么唯美,槽点很多的,然后就是男主考上重点高中那段,提到我们不再畅所欲言?
男主不是为了女主考的重点的么?
是我静香不够骚了,还是胖虎你挑了 ,忽然间说死就死的念头,还有在桥上的那段,男主这么高冷真的好么?
你曾经这么拼为了啥?
为什么要失去了,突然看到某件事物,想起曾今,才会哭泣,寻找曾经失去的。
第三个故事的结尾的分镜,好评!
ed后的总结,好评!
说是国漫在进步,确实也在进步,但是不要总是国内的企划,国外的制作,画面很美,音乐很赞,剧情跟不上,一样是渣作,跟大鱼海棠一样,打着国漫的旗号,除了剧本,几乎都是外包,然后剧情的逻辑我就不再吐槽了,我想说的就只有这些了,谢谢大家的观看
前两个故事实在太平淡太造作,看得我在影院里都忍不住想睡觉了,如果只留最后一个故事然后多加点细节描写,我相信我会愿意为了它再打一星。
如果硬要说前面两个故事给我什么印象,大概就只有里面的方言配音了,广州人对粤语好评。
第三段故事真的很美,是那种能引起人共情的学生时代的悸动与友情,最厉害的是bgm配得刚刚好,我记得我那时候听那个bgm都热泪盈眶了,但是结尾强行大团圆结局反而让我觉得不够完美了,有些时候遗憾不反而是最美的吗?
除了电影故事剧情的过于老套平淡这一缺点之外,我觉得最不能忍的还有叙事实在太碎片化了,每个故事也就20多30来分钟,放到动漫里也就一集的时间,怎么可能描述好一个故事营造好一个角色。
同时,时间短还要讲完一个故事的限制下,就会导致角色情绪递进变化得特别快,上一秒她还在笑,下一秒她已经直接跳过了震惊与缓冲,直接情绪冲突到对骂,反正我觉得我特别接受不了而且非常出戏。
还有这部电影的配乐我要夸一下,比隔壁晚几个月上映的昨日青空的bgm符合我的审美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记忆可能会变得渐渐模糊,可能到最后,我们能记住的,可能只是儿时寥寥无几的场景,或是儿时的某种味道。
可能是分享零食的乐趣,可能是在一起的某些味道。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深埋在心里的和常挂在嘴上的大概也不一样。
《肆式青春》这部电影,用三个故事,讲述了最值得我们怀念的青春回忆。
可能青春都会有遗憾,但是青春里的美好的回忆是任何东西都不会代替的。
又是这种“双向奔赴”但是错过的剧情是吧,恶心人是吧,李默贱不贱啊,能不能死啊😅😅😅😅😅😅😅😅😅😅😅😅😅😅😅😅😅😅😅😅😅😅😅😅😅😅😅😅😅😅😅😅😅😅😅😅😅😅😅😅😅😅😅😅😅😅😅😅😅😅😅😅😅😅😅😅😅😅😅😅😅😅😅😅😅😅😅😅😅😅😅😅😅😅😅😅😅😅😅😅😅😅😅😅😅😅😅😅😅😅😅😅😅😅😅😅😅😅😅😅😅😅😅😅😅😅😅😅😅😅😅😅😅😅😅😅😅😅😅😅😅😅😅😅😅😅😅😅😅😅😅
我最喜欢第一个故事!
一碗三鲜米粉从小吃到大,在不同的地方吃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了许许多多平淡又不平淡的故事,人生真可谓短暂而又迅速。
但在这其中总有些味道、总有些感情、总有些乡愁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让人在唏嘘之中有些落泪。
这一碗三鲜米粉能够触动观众的原因在于,写出这个故事的易小星写的是自己的真实故事,那份真实的情感足以透出纸面,跃出荧幕。
之前想去看电影,但是实在不知道看什么,就在美团看了一下,肆式青春一下就吸引了我,看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文艺片,结果还去错了影院,跨过一整个城市找到一个破影院,进去已经晚了十分钟,一天两个排片,感觉真是萧条,按理说这个电影应该蛮不错的啊,第一个小故事看了后半段,当看到米粉和儿时的米粉相对比时,对比的不是米粉,是情感,古人知道睹物思情,现代人也知道,当主人公说出“可是我还没给你端过一碗米粉”的时候,眼睛就有点湿润了,说不出来的情感,及其强烈的代入感,有人说这个故事旁白太多,让人感觉是作文,我看过相关影评后才知道这就是小兽一篇作文的改编,有些地方就是原文,但是这种旁观者的角度更像是我的生活,看着小时候常吃的小店或者消失或者壮大,这一切自己都是旁观者,极致的画面加上具有中国元素,真的真的很棒。
第二个故事没有让我共鸣,果然日本人还是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更像是偏向国际化的故事,粤语真的僵硬,中等评价吧。
最后一个故事,我虽然不是上海人但是无论是情节还是感情都具有中国味的感觉,也可是说是中国版的秒速五厘米,但是作为最后一个故事有一种填补空白补成一个大圆的感觉,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真的是对的,虽然是中日联合出品,但是这个电影真的是开始,一种代表中国感情的初次尝试,不禁畅想,几年后中国是不是也可以做出像是你的名字一样的中国化的优秀力作,我说了,这是开始,不论制作剧情还是其他方面,会有不足,但是这也只是开始。
当大家抱着平和的心态细细品味它时会感觉到一种中国的情感表达和青春回忆,我看了下影评,好多人都在说故事很烂怎样的,这不是商业片,这只是在商业片潮流中努力挣扎的一部初始的文艺片,当大家还在抱怨中国对海外的文化输出不给力时却还在嘲讽努力创造影响力的中国作品,这不是民族的可悲,只是个人的可悲。
这部作品还不成熟,但是我相信,未来会更优秀,希望大家抱着平稳的心态去客观的评价一部被掩盖的电影。
三个故事三个评分,十分制的,第一个4分吧,全是给那段米粉出锅的戏的,画得真的好,但请你去做舌尖上的中国,故事性几乎为零,你可以看完开头先眯一会了。第二个7分吧,有第一个做对比就感觉好了几个档次。虽说故事性好了点但还是有点散漫,给人感觉人物性格有点扁平不自然。第三个我觉得给9分都是可以的,一是第三个故事非常的流畅故事性特别强,你能时时刻刻知道它在说什么,人要做什么,故事的矛盾在哪里,故事走向是什么样;其次是制作非常好地承载了这个故事,背景、画面、音乐,都不丢分;再有是制作的细节十分有趣。除了结局设计引人争议以外,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个标准的动画故事,做得很好。总的来说这个算是绘梦和CWF的情怀作,觉得不好看也很正常,就当是一本辞藻华丽而晦涩难懂的散文诗篇吧。我觉得第三个故事很好看所以给个四分推荐一下。
尬尬尬,似似青春,谁的青春?
开场地铁作文明显不是男主自己水平。。方言什么鬼,家长普通话讲得比小孩还多。。复旦附中笑点担当666
给个公正点的分数吧,三个故事其实都挺不错的。
为啥评分那么低,虽然故事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和曲折,可确实是许多人青春的影子,我和奶奶之间的回忆大部分也离不开食物,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看着你吃得喷香,多长肉长个。求学追梦也是青春的一部分,更别说是两姐妹相依为命,就更记忆深刻了。至于青春懵懂的感情,那是真的远离了社会的浮躁,纯真的感情,只有那个时候为了彼此放弃或者拼命才显得那么勇敢和无畏,而一旦长大成人,就会不断权衡利弊,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没有必要非得狗血剧情才显得特别,承认平凡有那么难吗?
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是需要一定时长的。
三星半,看了有被煽情的剧情画风感动到
不管中國有沒有合作,都一樣改變不了這僅是靠「你的名字。」的名聲氾濫出來的垃圾動漫片之事實。
国语版最多一星,但是日语版想打四星。另外导演难道不是新海诚么……第一个故事让人想起老家的米线和山水了,第二个故事想起人生还是得做自己热爱的事,第三个故事想起中学时期自己也是专心于专业因此蹉跎了好多人,真不知道很多当年的好友现在在哪儿呢。
新海诚都不玩大段旁白了好吗。
矫情。集锦片没个主心骨还放一起有啥用。用三个不相识的主角同时出现在机场来当粘合剂太牵强。这种描述个人小情绪的小制作单独发行三个ova足够了。
英文配音很适合练习听力。
先说一个:配乐好听。看的日文配音版,意外还不错。评分低很大可能是语境不同。首先要想象这是一些发生在别的地方的故事,其次要理解这片受众其实很窄,不然真是极别扭。再说说剧情,上海部分算最用心了,共鸣也多,大概是上面提到的,主要受众都经历过那段学生时代、那种朦胧无奈吧。这个故事也最新海诚,可惜彩蛋没把余味收住。其次说北京吧,一个北漂的心路历程。其实从老家的滋味切入是不错的,但把握不好就容易变成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北京的刻画也太少,好像湖南这边着笔更多。广州的故事本来并不那么无趣,真正致命的问题是:广州这座城在故事里消失了。个人感觉,这样的动画应该让人看完后记住那座故事发生的城市,而不是零星套路化的泪点。不是这座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希望能看到这样的故事。
配音负一万分。剧本基本难以想象是专业级别,很多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的地方。故事的雕琢痕迹过重,还不精致。
第三段上海老房子画的好好
大写的尴尬
4星全是给最后一个故事的,前两个假到离谱的煽情鸡汤浪费我时间。本身就喜欢城市地理志,也只有最后一篇够浓的老时光风味。看到女主招呼都不打就走了才放心了,过来评下分。男主就是个辣鸡,不够喜欢呗,也只有不得志才想起女主,不然怎么会得空隙,该。然而如果放到现实里,女主很可能会人生因此陷落。男主真的很垃圾。愤怒的一点是担心自己考不上居然pua女主没主见,卧槽。说你不考虑我们俩的感受都已经够自私了,居然还要说女主没主见。女主不仅没生气还负疚感弥补亏欠似的,背地里听了一遍又一遍他的磁带,满心憧憬下定决心。然而男主扑在现实里考虑的只有他自己的未来。这段关系里,女主是付出更多的那个,男主是先放手那个,还深情缅怀痛心疾首,我呕,不过是现在没有新的选择又被社会艹罢了,就会惦念起以前的温存时刻。该错过,温柔不能白给
因为这部剧我吃了一个星期的米粉。
往返北京与东京,在JAL上看了这部肆式青春,用新海诚的范式讲述北漂、广漂、上海拆二代的故事,不伦不类。画风保持了水准,叙事过于平淡。
现在的观众根本不知道穿蓝色初中校服的女生有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