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片子了,一直以来看的都是做了太多宣传的影片,除了一阵喧嚣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刚才竟然把我看哭了。
梁家辉果然不是盖的,演什么像什么。
虽然秦海璐的演出稍微逊色一点,却只是白璧微瑕。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在平平淡淡中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影片没有告诉你应该奉献什么,没有让你去崇拜人民教师,没有让你甘于清贫,只是告诉你一个普通教师的一生时光是怎样度过的。
有人说影片像流水账,主要是因为时间跨度太长,但是这帐确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你看下去,只要你是一个乐于静静仰望天空或者默默凝视小桥流水的人。
我喜欢边看电影边想下面的剧情,一直想着老教师的学生应该回来看望他,带着成就来安慰他,但是最终我也没有看到。
后来就释然了,看不看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已经足够了。
陈玉终于在年迈妻子气息尚存的最后时刻拉起了他那架许久未动的手风琴,他一直心驰神往的世界和他一直不愿接受的现实世界有了第二次连接。
小兰、手风琴、《让我们荡起双桨》,自身情感的精神家园、追求“美”的艺术与境界、动人的音符编织成的梦,陈玉所追求、所信仰的一切于他所在的中国乡村显得格格不入。
相比现实,那个世界的层级太高而显得虚无缥缈,就如同观众之于只闻其声的小兰,永远没能见到她的真颜。
陈玉从那个遥远的世界跌入到了所谓的“现实世界”。
这个世界让他失望连连,但只能妥协,服从组织安排,下乡养猪,买服装被骗,现实每次都是无情地打击着他;现实世界也没让他遇到极坏的人,周老师对他的爱慕,队长对他的包容,学生对他的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等着他走上讲台。
从他下乡教书的那一刻,他梦想中的世界注定与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不融。
当他把艺术教育、性教育带到乡下的时候,遭到了校长的反对;他极力关心失去父亲的学生,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乡下养猪;当他想要为学生们订做演出服装时,却被骗去了所有学生们辛苦工作挣来的钱。
两个世界的无情碰撞似乎从来没有挫败过他,或者说在每一次低谷之后,他都能勇敢的站起来,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也许是因为梦中的世界一直支撑着他。
陈老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他深知艺术、兴趣、因材施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至始至终,他能从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天赋,而且他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
他深知教育的功用与实质,他也知道如何做来实现自己作为老师的价值,但现实总是在阻止他。
影片中的其他教师似乎多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忽视着艺术的教育。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就算是今天的小学中学,也存在着重视基础科目的教育,而忽视艺术、体育等课程。
但艺术教育对于开启一个人的心智至关重要,艺术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现实世界有了乐趣。
从我本人自身的经历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美术课、音乐课与体育课总是被一些所谓的“主科”占用时间,而教育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高考。
而在影片中,陈玉对于儿子的教育上,似乎也陷入了学习为了考试,考试考得好成绩才能进入重点高中,以后才能考入大学,才能成才的怪圈。
直到儿子出走北京,他似乎才接受儿子的天赋与兴趣并不在学校所教授的知识上的事实。
似乎教育在中国被无情的限制住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只为高考这一个目标,而不是为了培养兴趣。
影片中所反映的这一状态似乎就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教育的现状。
这种教育从来不会告诉学生去寻找自己想做的,而只会告诉学生应该按规定做什么。
就算是这样的学生考入了大学,那么他或她处于人生岔路口的时候,却不会选择。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于我身边的好多同学还中,他们还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
幸运的是,陈老师并没有放弃学生的天赋和兴趣。
他自己出钱为学生报了声乐班,努力培养着学生的专长,他努力实践着自己信奉的教育。
他的伟大之处要归功于他一直所神往的世界。
他用从那个世界学来的知识与方法教育着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中的学生。
当孩子们穿着洁白的演出服站在舞台上,悠扬的歌声飘荡在陈玉陈老师心中的时候,他梦想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第一次有了和谐的交集。
那种和谐让他沉醉,他终于在现实世界达到了他梦想世界的境地。
只可惜,这样的他只会距离自己的妻子越来越远。
那一刻,妻子疑惑地看着眼前的陈玉,似乎她从来也没走进过他的世界,而对于妻子来说,这个沉醉在歌声里的男人是那么的陌生。
陈老师很幸运地遇到了周老师,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这似乎就是他作为近乎完美的老师代价。
他只能给妻子一个不大的家,他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的家人主动做些什么。
每次都是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吝惜地出自己的一份力。
他的妻子和儿子完全属于现实世界。
他也从来没想过与妻子分享过他梦中的世界,直到最后,陈玉才在妻子的要求下拉响了几十年没有响过的手风琴。
也许他太忙于自己的事业、太重视自己心中的空缺、自己梦想的世界,而忽略了身边最爱他的、最关心他的、最值得他关注的人。
电影很静,就算是前半部分表现动荡的年代也没有让观众感到有多么轰轰烈烈。
村中的雨、村中的田、村中的河,见证着陈老师、几代学生的成长和时代的变迁。
素色的画面和质朴的对白带给观众的却是由内及外的感动,我们为电影中的人物喝彩,因为陈老师至始至终都全力热爱着他所从事教育事业,并且努力把它做到最好。
当妻子去世,儿子也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守着家已然没有任何意义。
小兰再也没有来信,梦中的世界也距离他越来越远,直到消失不见。
但幸运的是,梦中的世界带给他所有关于教育的一切观点与方法深深地植根于他的课堂上、他的生活中、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中。
当他没有一丝事业以外的牵挂时,他终于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教室,回到了他献出一生的精力的地方。
终于,他只属于这里。
【中外教育史期中考试作业】
电影中的几个美妙的镜头以及精致的结尾,着实令人惊喜不已。
尤其是结尾,小兰戛然而止的来信以及新相机前的那个空镜头,令人玩味的同时,将电影的艺术水准拉升了不少。
记得几年前在看关锦鹏的《长恨歌》的时候,就已被梁家辉的演技彻底折服,而本片更是证明了梁在表演艺术上的惊人才能。
正像电影《长恨歌》那样,与梁演对手戏的女主角其实多少有些不幸,在梁的耀眼光芒下,再看到她们实在太难。
直到影片的最后我才知道饰演陈玉的人是梁家辉,期间多次看着这张脸有些恍惚,却在下一瞬被情节给带走了想法。
一个香港影帝把一个如此平凡的内陆教师演的出神入化,着实令人惊叹。
我其实没有耐心看电影,途中甚至有几次中场休息,但影片的最后还是让我回味许久。
陈玉又回到了月亮湾,踏进了他刚来时留影的那条小溪,架好相机摆好姿势,却以差阳错,没有进入镜头。
这个寄托了陈玉一辈子情怀的月亮湾,陈玉连个身影都没能留下…… 陈玉该是所有老师的榜样吧,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中让农村的孩子尽量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自己出钱让有天赋的孩子学习音乐,当学校有成绩的要求时顶住压力继续上书法鉴赏课。
但扪心自问,这些我做得到吗?
应该是不行的。
他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高中,跑到北京打工,自己没能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和另一个平凡的女人厮守终生……陈玉太无私太伟大了,他为教育为别人奉献一生却一张影像都没有留下。
一個人的一生,關于記憶,關于失去,關于得到。
如同繁花似錦的春天,在轉身的時候已然物是人非。
如果。
60年代的最后一個人死去,這些光和影是否就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如同現在時常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歷史肥皂劇,被揣測被誤解被修改的面目全非。
我們上上一代的故事。
驚嘆所有的道具和細節,如此的感動人心。
陳舊的學校,老式的家具,泛黃的陽光,大字報,墻上寫著毛主席萬歲之類的標語,屬于那個年代的音樂,盲目但似乎永遠精力旺盛的人們。
她們穿干凈的舊棉布衣服和襪子,在河邊和草木間行走;唱激昂的革命歌曲,忍受命運或盲目激烈;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固執地要修好一架難以挽回的舊式手風琴;可以從二十歲到六十歲,和一個故人始終保持書信的聯系;騎著三角架的自行車去學校,直到退休;照顧孩子,待人溫和;本性善良,一生生活自律。
那是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安靜和激烈,敢于付出,忠于自己的一生。
我的父親總是用可憐的眼神對我說,那個年代是路不舍遺的年代,而你們什么都沒有。
我們的父輩,即使只是60年代出生的孩子,對那個年代的記憶亦是鮮活的如同生命中的太陽。
一部穿越了六十到九十年代的電影。
即使是80年代的孩子的也能看見的記憶,足以觸動。
一個叫陳玉的普通人的一生。
沒有大的波瀾起伏,沒有大的事業成就,只是這樣默默地生活著,從他的20歲走到60歲,在同一個地方,安靜看身邊的人或長大,或離開,或再也不回來。
他始終一個人站在那里,劇終人散。
待到回首時,看著鏡頭里面白發染鬢,佝僂著走路的老人,突然已是物是人非,黯然傷神。
60年代的人和70年代的人始終是不同。
看見孩子獨自一人站在月臺上的消瘦背影,歲月的鞭子已經狠狠抽打在人的身上。
觀念上的沖擊,再次披上歲月的外衣粉墨登場。
即使是身在其中,人也只能是個旁觀者。
所以,80年代和60年代呢。
90年代和60年代呢。
這個曾經年輕的人,就這樣被碾著,固執地用自己的生活態度,走向了蒼老。
是每一個老一輩的人都能選擇的方式。
梁家輝不再是那個站在湄公河船上,穿著西服的年輕中國男人。
看見鏡頭前,由于拉皮而顯得僵硬的臉,心里抽痛。
然而,始終是演技。
始終是臺詞。
這一切能讓那些遺憾顯得稍微不太重要。
秦海璐的年輕在我看來,就是天生的演技了。
如果,一但劇情步入老年,弊端也在暴露。
年輕著的蒼老,你能接受嗎。
所以,索性不看他們的臉。
就這樣看著他們在醫院黑色甬道里,互相攙扶著蹣跚遠去的背影,就已經十分滿足。
表现的如此自然,虽然是配音,但是影片中毫无违和感。
学校里的几个演员,梁家辉感觉比土生大陆演员更显自然。
喜欢这样的电影,平凡平淡到闪闪发光,一生如此,谁都如此,不管是经过风雨还是平凡之路,都是满满的几十年时光,没有感觉虚度年华,也没有感到碌碌无为,只要认真对待,每一刻都是生命的高光时刻!
排除梁家辉的表演,整部影片可以令人欣赏的地方并不多见,编剧和导演都还欠火候,说是一部编年体电影,但更像一部伪纪录片,记录一个教师为中国教育工作奉献一生的一个故事。
还好有梁家辉的精彩表演,弥补了剧情上推进松散的毛病。
秦海璐的表演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有些对不起她的影后身份,当然,这还是跟编剧和导演有关,一个再好的演员,如果角色的戏份只有那么无足轻重的一点点,是很难有发挥空间的。
这也是影片后半部秦海璐好像只成为一个妻子的符号在片中出现而没有任何的思想行为上的表达(只有卖猪帮学校买演出服一段除外)。
也许,导演是太想把聚光灯集中在教师身上,结果是反而把他剥离出了自己的生活。
这也体现在教师的儿子也是一个非常空洞的人物形象上。
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是一部八十年代拍就的电影。
我的教师生涯-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回不去的年代武汉,汉阳,两江交汇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窗外是永不停歇的黄黄的长江;窗内电视上放的是《我的教师生涯》。
没从头看起,看完才知道是说的湖北;去机场的路上问司机,知道长阳是湖北恩施的土家族聚集地;片中的景色就是当地的风景,很美;梁家辉一点没让我失望,演的很好,不愧我心中的演技之王;看著看着,不由想起了《棋王》中的王一生。
导演很有功力,很好的控制了整体的节奏和情绪,甚至也控制了观者的情绪;可能是跟正在武汉正看着长江有关?
水,总是这样让人不自禁的伤感。
这是一部好电影,一部应该被广为流传的电影,不是因为它在说教师,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因为它所传达的情绪,它所传达的执着,它所传达的简单,它所传达的时间的流逝,它所传达的对纯真年代的回忆。
尤其在现在过度物质的社会。
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头一次想上来发影评。
下午刚看完,在中央4,赫赫,机场匆匆写就,聊表心情。
老师推荐让我们看的。
像接受任务一样,欣赏了,看过了。
挺有感觉的,还是音乐第一感人,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贯穿始终。
还有女生哼唱,忧伤的意境。
然后是很有味道的摄像,画面不像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现在某些烂电影的画面还不及这个呢。
一辈子的老师,太直,太耿直,太正直。
也许现在还没有人能做到吧。
没有太多的华丽,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浩浩荡荡的悲痛。
对于爱情,那个小兰,只是一直在讲述着那种距离和人生的际遇问题。
那就是真实的人生。
对于友情,没有过多的体现,那个年代,自己对自己的吧。。。
对于亲情,他是一个好父亲吗?没有像电视剧中常见的严父,但是很有本事,儿子也很争气,最后父子和好,一个已过的辉煌,一个正在进行的辉煌。
小兰的父亲和小兰,最后的查无此人。
隐隐的哀伤。
片尾,陈玉还是那句“周敏,你怎么了”相敬如宾,没有太多的争吵,平平淡淡,相过了一生。
对于老师,这个最最重要的话题,听百度说当时编剧是看了一篇报告文学才关注的,我想,编剧在里面做了不少隐晦,但是侧重的东西,很感人,很真实。
我一直相信身边有这样的人,虽然做不到如此,但是也曾在或年少或轻狂的岁月里,在命运安排的岗位上不安于现状,默默的改变着,付出着,奉献着。
最后的学生,好几代的学生,回忆起过去,大家都是既尴尬又伤感呢。
总之,又一次感觉,教师很伟大,它不像医生那样的救死扶伤,直接架在了很高的架子上;教师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权利,看你怎样取舍了。
真真正正的灵魂的工程师。
那就这样吧,做个好教师。
嘿哈。
像爸爸妈妈一样,继承这种职业吧,也不错。
平平淡淡,但,很幸福。
不错的片子。
时间跨度很大,个人认为是进来少有的国产的而且还让我没有快进的片子,呵呵。
情节其实很简单,不紧不慢的,讲述一个好老师的一辈子。
某些细节还是蛮感人的,不知道讲述文革的片子现在是否可以公映,这个应该可以,描述还不算很夸张的那种。
推荐各位有时间,而且喜欢温情片子的看。
梁和整个片子气质很适配,他融合得很好,就是故事特平……
2008年2月23日
大陆 老师
看到很多农村场景 如果你是个农村孩子 或经历过七八十年代 一定能钩起你的回忆
庆幸拥有那些年代。
自家出品,全力支持
千人千面,影帝梁家辉。
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梁家辉扮演下放农村命运坎坷的乡村教师。这还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像遥远的九十年代出品,事实上,是五年前的电影。看这部电影时,我有一种伤感:传统中国电影,不依托于戏剧矛盾,不好莱坞,而是展现朴素的人情美,娓娓道来,已经非常过时,甚至几乎丧失了。
一个被室友称为“神父”的老师(这老师一天八节课,我们班是最后的七八节,但讲课热情依旧不减,一身正气)放给我们看的。很有时代感,周敏最后真令人心疼啊。引用一句话“我不曾崇高,但我见过崇高”。这个世界因这样的人而慢慢变好。
挺真实 故事的发生到结束的那段历史的缩影
梁家辉的魅力真是我心中No.1
最後一個鏡頭
簡單卻動人,梁家輝戲路之廣,由此可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梁家辉演啥像啥 真的服结尾真漂亮
有个人一如既往地爱你,夫复何求?
平实感人,有凤凰琴的意境。
很想知道还有什么角色是梁家辉演不了的!
梁家辉,太赞了。
有的人就是能看到别人的苦难,愿意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