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算三刷了,还是很好哭,真的真的很喜欢何允乐,真的真的不懂为什么要写死何允乐,原著就是这样的吗,大学生写作业会把人写死吗😭通灵副线不想评价了,主要评价主线部分吧。
我看到第四季小真和阿乐亲亲我就泪崩了,因为我知道下一集阿乐就要死了😅在回家的必经之路隧道里亲亲,特别有台感,很喜欢😭阿乐的死其实算是小真间接造成的,但是没有人怪小真,没有人提起过这个,大家都挺好的,阿乐也是让小真勇敢地活下去🥹主线位置我是主要有3个很喜欢的泪点位置。
首先是小真迟到骑脚踏车去演唱会路过车祸现场,让我有种“一不小心我们就此永远错过了”的感觉,很唯美也很悲伤。
然后是小真从葬礼冲出去在大街上喊阿乐的名字,想要找到阿乐的灵魂再见一面的场景有种无能为力的伤感。
最后是快结尾处话剧社演完《罗密欧与朱丽叶》,阿乐站在观众席中间鼓掌,小真从舞台上飞奔拥抱阿乐。
拥抱、亲亲,之后便阿乐便后退、挥手再见、再也不见。
这里也是在重刷前我印象最深刻的剧情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真的那么多年了都还是那么喜欢。
真的真的很喜欢何允乐的人设,这个角色太高光了,这个角色的唯一败点就是把他写死了!
🔥先新看的第二季,再重刷的第一季,所以找到了不少呼应的地方。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季阿乐和爸爸打电话说,“新交的女朋友有超能力”,第二季里阿乐让宇轩帮忙转告给小真的话“守则五,相信自己的超能力”。
😭第一二季一共看了一天,哭了一天,眼睛都给我哭痛有点肿了😭
从没想过通灵鬼神这样的题材可以大大方方的走上大荧幕,而且以一种这么积极友好的方式温暖人心。
其实每传达一种价值观都是危险且困难的,希望尽可能普世,为大家所接受;更希望可以不只是普世,可以引发人们不一样的思考。
如果以此为标准,我真的对《通灵少女》这部湾湾的小剧,情有独钟。
1. 对于未知而陌生的事物,我们总是首先找到害怕它的理由。
敬畏神明,或是惧怕鬼神,可能只是惧怕我们的内心。
虽然自己即将步入而立,兜兜转转也游遍了小半个地球,却仍旧发觉所知所学,仍不够让自己的人生自给自足。
剧中其实有很多处都感觉隐隐刺中内心,可能就是自己所缺少的某块重要的拼图吧!
我们迷信鬼神、迷信社会法则、迷信更多感觉超越自己的力量,其实最糟糕的情况是因此把自己给深深禁锢,而找不到方向和出口。
如果这诚然是一个问题,这里不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爱的解答——试着把它看成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接纳和相处,比如那一句“别闹了,阿嫲” 2. 烂好人式的愚钝和善良或许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人生意义。
很开心编剧没有为了丰满小乐的人物形象给强行安上学霸的头衔;同时小真的人设很可能也不是资优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喜爱。
小真总是呆呆傻傻,很多时候被金老师莫名其妙的“诓住”去帮忙,错过社团的表演、甚至因此间接导致了小乐的车祸;这种烂好人式的做法有的时候甚至让人生气!
但因为我们家的某只湾湾出品也是如此的“同款”,所以更加感觉熟悉而动人。
如出一辙的人傻钱多,让我惊讶这种人格属性莫非是湾湾特产?
但当小真真诚的替Alice解开心结、偷偷的把装病的弟弟叫到房间“单独处理”、仗义的深夜潜入学校给邱老师超渡,以及最后使出奇招镇住议员闹场的局面,又为她惊人的能量所动容——聪明和成功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漂亮糖纸,而善良和有趣是更值得追寻的价值。
知易行难,但引以为戒。
3. 爱你,用上我细小而真诚的力量。
不同的故事里描述着各自不同的爱情,难得的是分外的喜欢Alice和婧文,以及男女主角的爱情,不时就又被其中细枝末节而打倒。
爱情里的钻营取巧可能只是在命运面前的自作聪明,而惜取眼前人也许是大智若愚的最好诠释。
“想当初你爱着我,那有多温柔”,仿佛懂得了歌词中的一二。
看《通灵少女》之前,先看了植剧场的一系列剧,《天黑请闭眼》、《积木之家》、《梦里的一千道墙》等,本来看到《通灵少女》是HBO参与制作的,还以为会比植剧场的剧更好看呢,起码也差不多,但是看完后我深深的失望了,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剧情方面,这部剧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每一集讲一个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都超级简单超级简单,根本就没有深入,就蜻蜓点水地过了,完全投入不进感情啊!
不顾剧情倒是挺简单的,主线就是谢雅真帮人通灵并恋爱的故事。
第一集碰到的是一个大歌星,这个歌星最近很不顺,被经纪人拖来看仙姑,谢雅贞看到是她的前女友在缠着她,这个女歌星和她女朋友很相爱,女朋友却死了,她一直很难过,女朋友劝她不要想不开,歌星想明白了,看开了,开始准备演唱会。
第二集是一个小孩,小孩一开始是装作被鬼附身了,他爸妈带他来看仙姑,结果他是装的,只是因为他爸妈感情不好,一直在吵架,不关心他,所以他才装作鬼上身了。
结果后来他真的被鬼上身了,也就是卡到阴了,是一个渴望父母的爱的小女孩,之后小孩看开了。
第三集是伴随着主线发展的,主线是谢雅真参加的话剧社希望能赢得比赛,他们选择排练话剧,但是没有地方排练,就找到了一个废旧的教室,这个教室经常闹鬼!
而那个鬼就是之前被人欺负的脸上带有大片胎记的女老师,女老师因为暗恋她的一个教官丢了一枚勋章,而且每年来送一束花,所以一直不肯走?
最后灌了一碗鸡汤了,又看开了,女老师走了。
第四集是议员竞选,他们最近运势不好,所以来让仙姑看看,是不是对方捣鬼,结果谢雅贞就在议员家里发现了一个七钉咒什么的,于是议员的运势就好了,竞选成功,而他也把自己生重病的老婆带过来,想让老婆多积积阴德,延年益寿什么的。
第五集是议员老婆和男主阿乐的大杂烩。
谢雅真帮阿乐通灵,找不到他父亲,说明他父亲可能没死,于是她去阿乐以前和父亲打游戏的地方打游戏,希望能找到他父亲的线索,结果被阿乐误会。
后来何解,两人去看第一集大明星的演唱会,结果谢雅真临时有事回庙里了,阿乐去找她的路上,出车祸死了!
第六集谢雅真通不到阿乐的灵,但是慢慢理解了师父的话,仙姑不是通灵,关键是通人心,于是假装通到了阿乐的灵,鼓励大家把话剧排练好!
结果议员老婆又出事了,议员十分激动,谢雅真假装九天玄女娘娘附身,回去告诉他们,她是真的生病了,需要住院!
之后一群人把话剧演完,竟然通到了阿乐的灵!
故事结束!
这部剧可谓是十分粗糙!
没有特效,一毛也没有!
被隔壁植剧场的特效甩到十万八千里!
几乎没有演技,完全像是大学生拍的作品,一度让人十分尴尬!
没有颜值,郭书瑶真的好丑啊在这里面,本来就不太好看,造型更是丑爆了!
还是《劣人传》里漂亮!
男主阿乐也很丑啊,那个嘴和牙齿,简直不忍直视!
唯一颜值上线的是念文!
这么漂亮竟然不心机,嫉妒后还那么大方,绝对好评啊!
另外闺蜜颜值虽然不高,演技却挺好的!
而反观植剧场的几部剧,特效简直炸裂,什么元神出窍,什么恶鬼,什么透明小人,厉鬼额头开裂等,毫无违和感啊!
演技全都在线,让人十分动容,很容易代入到演员们的处境和剧情!
颜值更是不要太高,几乎每个演员都很好看好吗?
或许是我太苛刻了?
不过和植剧场的几部一对比,真的是弱爆了!
植剧场的简直是好莱坞大片,这部就是国产恐怖片!
可能我太夸张啦,但是这部竟然还在HBO播,我真的是懵逼了!
当然剧情方面,和植剧场那种拖拖拉拉的感觉,和这部轻轻松松故事简单的相比,还是不占优势的!
没看过植剧场的朋友,建议去看一下,应该不会让你们太失望!
这部嘛,当做吃饭时看的泡沫剧就好了,这里面的鬼都直接是人,完全木有特效,不要指望太多。
不过主旨挺好的,教人学会看开人生,这一点给个赞吧!
欢迎关注纯原创图文:鱼纹
颠覆了以前对台剧的看法,最初看的台剧是爱情片,然而现在回想起大多是玛丽苏剧。
而近年来的台剧也没有什么能吸引我去看的,直到出了这部戏,才让我把以前对台剧的定位再重新衡量了一次。
宫庙文化在台湾一直很火,但搬上银幕的例子不多,所以在内容和剧名上首先就吸引人,让人有了一种新鲜感。
再而内容上,抛弃了以往的算是传统的剧情,但不可否认有些剧情真的自己都能想到后面的桥段会是怎样,不过已经是进步了。
剧里用小真来串起一个个故事,人情世故的味道很浓,也很容易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整部剧的长度虽说只有短短六集,但是已经足够了。
整个剧的节奏都很紧凑,废话蛮少的,让人看了一集就忍不住看下一集(至少我是一晚看完所有的)。
再说说女主郭书瑶,颠覆了以往自己的形象,扮演一个每天烦恼于自己的事和庙里的事的高中生,不得不说她的形象其实和我所想的女主的样子很接近,不算漂亮、性格什么的也一般般,但是这反而更贴近真实的高中生的模样。
剧中虽有的角色我觉得都还不错。
其实看这部戏也是看到很多网友的推荐,看了以后觉得其实还真的挺不错的,毕竟内容和演员都是新颖的。
希望能出更多好的台剧吧!
在《魔法少女小圆》之后,已经很难再谈魔法少女题材了,因为它已经把解构和重构做到了终极。
但《通灵少女》很棒的是,它因为本身「真人剧」的身份,意外地劈开了新的空间,可以放置自己的名牌。
当我们谈到魔法少女时,我们的重心常常在于少女,考察魔法能力带给少女个体的破局和机遇。
但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魔法本身。
被赋予魔法、得到能力,到底代表什么?
是否附加了某种更宏大的使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魔法」和「少女」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前者代表了对世俗世界的干涉能力,是向上、向外的;而后者则是少女个体的经历和成长,是向下、向内的。
「魔法少女」所拥有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成为了两个世界的节点和窗口,不仅超越世俗的力量在干涉少女的个体生活,反过来少女的身份也在干涉着世俗世界。
总体来讲,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同时也很遗憾这部剧很多地方的欠缺。
导演和编剧找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视角来观察作为主角的一体两面的个体,同时也偶尔触及了借助主角的对世俗世界的观察。
很遗憾的是,本身这是一个大剧的配置,最终却走轻走浅,拍成了囿于个体尺度的小剧。
我并不是说挖掘角色内心世界、关注个体成长就是小视角。
相反,很多空洞的宏大叙事(比如很多走国大场面电影)才是小格局。
《海边的曼彻斯特》没人会认为是一部小作品,但它的核心实际上仅仅在个体尺度,甚至无意探索角色的外部世界。
我是说,就像《通灵少女》最后一集自己说的,仙姑这个身份给予的并不是知天命指去来,而是洞察人心并予以抚慰。
不负责任地说,她相当于野生心理医生。
但是在个体视角上,仙姑实际上是在不断观察世俗世界的欲望,观察茫茫众生的大兴衰、大悲喜。
而这种观察,因为仙姑本身「女高中生」的特殊身份,而变得尤其特别和珍贵,因为这并不是从高高在上的角度俯视,而是以个体的身份去观察个体,这种观察的结果也反过来因为观察者的天真、稚嫩和纯白也改变着观察者自己的生活。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影片构筑了一个只在「理性」中存在的完美男性,甚至为了完成这个角色的形象花了一集的时间安排了另外一个男性配角作为陪衬,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身份倒置。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角色的最终使命,他是必须去死的,因为观察死亡必定是作为少女的仙姑的终极任务。
一直以来,台湾电视剧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轻且浅,感觉因为生活过于平安喜乐,人人追求的都只有小确幸,没有任何力量感。
当然,走国电视剧在光腚的阉割下还不如个胎盘,根本没有被提及的资格。
之前看的台剧《出境事务所》,主题有些相关,剧集的问题很相似。
我当时觉得最好强化单元剧的构成,来浓缩单集的情感力度。
从《通灵少女》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建议。
世俗世界和个体世界的相互干涉并没有明显的切分(这也是短短6集都让观众感觉剧情出现了套路的原因),而无论是外界的改变还是内心的成长都不是阶梯式、阶段式的,而是像光谱一样渐变、同时像衍射一样碎片化。
很让我意外的是,导演竟然是一位男性,这在剧集中很难感觉到——对待男性角色的态度,看待个体经历的视角,都更接近于女性的方式。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己心里的性别刻板印象了。
总之,这部剧没有给HBO Asia丢人,很值得一看。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台剧,派爷一直不大喜。
最早浮现脑子的大多是霸道总裁爱上我。
不过近一两年,人家倒是进步了不少。
好几部脱俗的剧深得我心。
比如《荼蘼》、《滚石爱情故事》和《天黑请闭眼》。
还有今天,爷要介绍的——《通灵少女》
通灵少女,一看剧名就知道说的是「灵异」的事儿。
这么敏感的题材,估计大陆都难以播放。
但你们懂得,有派爷在,什么好片捞不着?
这是一个6集迷你剧,注意右下角那个小字:HBO
这是第一个由美国HBO投资拍摄的华语剧。
就是那个推出《权利的游戏》、《欲望都市》等黄暴神剧的媒体公司。
《通灵少女》一经播出,就成了台湾的大热门。
要知道该剧除了主演是童颜巨乳少女郭书瑶之外,其他演员大多是新人。
能突破平均收视和广受好评,派爷想成功秘诀有三。
改编自真人真事,灵感源自一篇关于灵媒的人物专访。
主人公是台湾很有名的灵媒索菲亚。
专访里谈着索菲亚的经历和各种荒谬。
比如提到曾有一个信徒带着小孩去找灵媒索菲亚,跟她说小孩隔天要考试,希望灵媒帮他加持一下。
但当时的索菲亚还是个学生,明天也要参加考试,快被学校急哭了。
导演陈和榆觉得这经历特有趣,便将其改编成了剧本。
展开灵媒在青春时期的人生故事。
描绘她初任仙姑的各种酸甜苦辣。
每集都设有不同的故事主角,仙姑在这些寻求通灵的客人身上一点一滴成长。
宫庙议题与妙龄少女结合,本身就蛮有故事感的。
这次郭书瑶主演,每个做法动作都经由索菲亚指导。
真实感更强。
16岁的仙姑,日常不是逛街看电影。
而是翘课帮人驱魔通灵。
和动画片主角夏目一样,通灵一次就累得半死。
所以,白天在学校的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到了晚上,她便成了宫庙里的仙姑。
按照庙里师父的话,她生来是自带天命,要济世救人的。
她的客户各种各样,有偷了别人灵堂的手尾钱被鬼附身的。
有未婚堕胎,体内住着婴灵,结不了婚的女人。
更有无厘头来求姻缘的。
除了改编自真人真事,内容十分接地气。
仙姑有通灵的本事,但是她从不装模作样。
于是她经常被师父训话。
表情不够夸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钱都亏进去了。
事实上,通灵就是一个职业。
那些围绕宫庙而生的各种角色,不全然建立在迷信之上。
一定程度上,它掺杂了假。
但这个灰色地带,不是一句「假的」就能推翻的。
庙里的工作人员实实在在地依附在这中间讨生活。
该剧能深入剖析宫庙的个中不易,很难得。
但在这部剧里,神鬼、法事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人情世故才是它们想凸显的核心。
刚开始,仙姑并不明白这种「济世救人」的意义。
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后来,她才明白做仙姑,除了解决神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懂人心。
因为很多通灵的背后,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牵绊。
比如,第一集的主角是一个有名的歌手。
她在演唱会和录音时,发生了各种不顺的事。
经纪人把她领来了庙里求助。
仙姑通灵后,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歌手有个亲密的女性朋友去世了。
这成了歌手解不开的心结。
再如,第二集的主角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
整天把自己搞得神秘兮兮,被鬼附身的样子。
最后,虚弱的身体真的惹鬼上身了。
一家人都很着急地把他送来庙里求助。
仙姑得知,小男孩把自己身体搞垮是有原因的。
小男孩的父母关系不好,他想借此引起关注。
仙姑借神灵之力帮助人们解开心结,正是她的职责。
不过她不是万能的,也有解决不了的事。
在台湾,在宫庙内供奉神灵一直是人们传承下来的原生文化。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
对于一些人来说,利益才是第一位。
神明解决不了钱的问题也百搭。
剧里出现的到宫庙内砸场子催债的黑帮们和唯利是图的议员。
正给该剧增添了不少精彩。
在故事里,陈和榆透过少女的眼睛,带出了围绕着宫庙的复杂性。
宫庙有它世俗名利的一面,也有它真诚信仰的一面。
徘徊于灰色地带的他们,生活同样步步为营。
当然,作为一部台剧少不了小清新的元素。
高中校园爱情套路还是有的。
不过也正因为题材新颖,这种另类的感情线显得尤为新鲜。
想想一个16岁的仙姑和男生互生情愫。
设定是不是很过瘾?
近年来,关于灵异题材的电视剧不少。
婊婊们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主君的太阳》。
披着鬼魂的外衣,讲述生活的意义。
好的剧就是把一个个小故事,拍出人生大格局。
而《通灵少女》看似是娱乐片,也在传递着正能量。
宫庙所形成的灰色空间,包覆了信仰、欲望和能被这空间所吸纳而赖以为生的人们。
无知的少女和全知的灵媒这样矛盾的组合。
让爷想到小说《推拿》里写道——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而仙姑,这个「看得见」的女主角。
心知肚明什么才是真,但这份真却不一定抚平受伤的人,甚至更伤人。
到最后,仙姑费尽心思的往往不是神鬼的事,而是人的事。
就像她经历了一切后说的——正真的超能力,并不是通灵驱魔,超渡祭改,而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无常,还能够坦然地微笑。
对啊!
无论你能预知多少,听过多少道理。
最终还是要坦然地面对人生。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我是个很喜欢台湾文化的人,去过一次台湾 生活了一个月,非常喜欢那边的人文。
最近开始看各种台剧,这个剧 短短六集,每集都让人生气。
第一集,这个因为自身天赋,家里人不管 送去寺庙干活的魔法少女,随时随刻都得被老板叫去上班,劳累,且没有什么打工收入。
你这么牛逼的技术 不能让自己加薪吗?
我认识的现实中的搞玄学的都是新一线城市几套房 开豪车。
第二集,又有个随时推剧情的女配,女主肚子里的蛔虫。
最生气的是那个教官,不分青红皂白 害女主成为校园里的疯子,他关键是,他暗恋的人被校园暴力搞得自杀了,他居然又带头校园暴力女主。
最让我生气的来了,第六集,开头一分钟 居然是男主角葬礼。
exm?就六集 男主角 谈个校园恋爱 还得被搞死
由真人真事改編,而且以通靈為題材的戲劇真的很少見,還沒看之前我就蠻期待劇情的發展會如何展開。
廟宇是許多台灣人的宗教信仰-的中心,很多民眾舉凡婚喪喜慶、家裡大小事都會去廟宇求神拜佛,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文化形態。
不過我必須老實說劇情的走向跟我預想的情節不太一樣,劇情設計一集一個通靈故事為主題,帶出編劇想要探討的意涵,例如第六集的主題就是希望每個人要珍惜跟身邊的人相處的時間,而不是在危難時求助外力,這個發散點是很好的。
可惜每集有一半的篇幅都在描述主角的校園生活與感情上面,削弱了宮廟這條線的發展,可能我原本以為既然以通靈為題材,劇情走向會偏向寫實面,但編劇可能還是希望能有青春元素加入,以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觀看,所以把劇情重心放在謝雅真的人際互動以及自我成長上,有時看著看著我恍惚以為自己在看校園青春偶像劇,不過整體來說,不管是劇情、攝影、剪接或是演員的表現都有一定的水準,還是蠻值得一看的。
一口气看完六集,就像看了一部电影,最后一集真是哭得不能自已!
"我们是演给阿乐看的",搞笑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台上台下每个人都在笑,但却是这一场让眼泪缺堤……打着通灵的旗号,讲着渡人与自渡的故事。
故事讲得道理很浅,珍惜眼前人,遵循自己的内心喜乐!
求神超度,不为死人,而是为了活人心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却拍得能让人很容易接受,很容易有共鸣……很多人说俗套,对啊,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俗套,但不代表它就不能再感动人……校园感青春感,在台剧里一如既往地手到擒来!
之前听台湾的朋友说,郭书瑶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也算站稳脚了,所以对这部片很好奇!
说实话,演技没有特别好,但也看到了她想要摘掉"杀很大"标签的努力!
男主选角真心好,虽然嘴巴大,但真的是很标准的校园阳光男孩的长相!
说实话,我觉得他长得像年轻版的朴海镇!
身材也好!
四星的剧,一星给男主!
植剧场总是充满惊喜!
棒!
第一次在豆瓣上面评论,有点小惶恐,因为本人喜欢电影,电视剧,经常在豆瓣知乎上刷大神评论,就此打开新世界大门。
哈哈O(∩_∩)O.. 一部优秀电影/电视剧必然是要对人或者社会有所启迪,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内容。
请参考《红楼梦》,《哈姆雷特》的例子。
而我是在微信公众号上被安利这部片子,于是乎周末闲暇无事,陪母上大人找剧打发时间点开了该剧, 作为没落的台湾剧,已经不复昔日辉煌,恶魔在身边,恶作剧之吻,绿光森林,这些童年回忆带给我们的欢乐,是现在这些充斥绿幕特效无法比拟的,自然也包括中国,全世界都处于一种炒冷饭,续前作,无创意的尴尬境地,鹤立鸡群的作品简直堪比国宝……扶额。。
言归正传,进入正题,这剧叫“通灵 少女”,“通灵”是设定该剧的性质,“少女”确定了镜头视线,将一个花样少女和阿飘事件联系在一起,这种话题永远是说不完。
迷你影集《通灵少女》(Teenage Psychic),是以2014年台北电影节最佳短片《神算》的剧本为发展基础,《神算》本身是2013年3月在公共电视台「学生影展」首播。
令人惊讶的是,身兼《神算》导演与编剧的陈和榆,当时还在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就读,目前也才31岁,他也是《通灵少女》的导演与编剧。
全长仅半小时的《神算》,在入围第50届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创作短片,并拿下2014年台北电影节最佳短片后,公共电视便带该片「出国比赛」,参加多项国际性影视内容展览。
最后在机缘巧合之下,《神算》被HBO相中,从半小时的短片,发展成后来的总共6集、每集近1小时的高人气迷你电视影集《通灵少女》。
说起这合作案的开端,其实是在新加坡,一家与 HBO Asia 多次合作的制作公司 InFocus Asia ( IFA )先是找上了公视,他们对于《神算》的特殊故事题材感到好奇,因此将故事介绍给 HBO Asia,随后三方就决定共同出资制作。
当然,主要出资者还是 HBO Asia ,其次分别为公视与 IFA 。
HBO Asia 很早就进入台湾市场, 1992 年就在台湾开播,并且是以必载频道的形式与 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合作,也就是说若有申请有线电视服务的观众都看得到 HBO ,当然近年也开始有其他系统业者推出随选服务,不过也因为早期必载的方式,加上有线电视在台湾的高普及度,因此 HBO 在台湾向来挺受欢迎。
而这次的合作,HBO Asia 与 公视分别担任监制,制作团队则由 IFA 整合。
根据公视方《通灵少女》监制施悦文的透露,由于 HBO Asia 在自制原创戏剧上的经验丰富,且与亚洲的制作习惯不同,因此这次在制作也有所调整。
比方说,台湾过去制作戏剧习惯边拍边制作,而 HBO 则是必须将全部剧本的所有环节确定后,才开始进行制作。
因此,在开镜前三方就已经进行多次讨论,讨论的内容也包括一个重要的设定:大幅度更动剧本。
光看剧情设定,大致可以明白这是个与台湾在地宫庙文化相关的故事题材。
尽管这样的本土民俗题材,向来容易吸引外国观众的注意,然而,当必须同时面对 23 个不同文化背景、禁忌的市场,这故事就未必能畅行无阻。
“这不是改编,而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施悦文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特别强调这一点。
为了因应各国市场的接受度,起先三个制作方,就决定只保留原始故事的主要概念(大背景)。
未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故事,与其说是个跟宗教题材相关,不如说是一个更广为人接受的,关于爱情、成长的故事。
这样的策略或许才是 HBO Asia 制作原创戏剧的重点,一个与亚洲当地的特殊背景相关的题材,搭配各国观众都能轻易理解的普世价值的故事。
-摘自网络报道 我摘抄这样的背景其实就是想说明什么样的因将产生什么样的果。
《通灵少女》作为一部合资片,HBO大佬想要在多个国家发行,博得关注度,必然得让该剧的内容言简意赅,剧中含义能让大众接受,最好产生共鸣。
若违背初衷拍成鬼片,这个市场也被日韩瓜分大半,它想要分一半羹,老实说,较难。
而我也未必会看(怕鬼的冒个泡)。
而HBO 在2014年也拍过4集的迷你影集「诡恋」(Grace),2015年为带有印尼黑暗色彩的惊悚影集「魔人争霸」(Halfworlds)。
那么台湾最出名的是什么?
是小清新校园片!
浪漫爱情片!
台湾的宗庙文化只适用于亚洲人群,真的重点描写恐怕会如同《甄嬛传》在美国播放一样水土不服。
及文化不同形成的差异观。
相反如果简单的从一个少女角度出发,着重描写通灵与少女的矛盾,反而十分有看点,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很容易让23国大众接受,不是吗?
在前六集中总有女主的自白,这就是我十六岁的日常,怎么听着都有一点小愤青怼天怼地的无奈,而到了最后女主不再围绕宗庙生活,接受戏剧社社长职位,每周只一次问事,坦然坐在学校围墙上,仰头望天享受生活,说出来的自白确是“这就是我的日常”。
去掉十六岁,表明女主已经认同这样的生活,不再抗拒反而坦然接受。
大家也心领神会产生感慨,心中若有所思,不是吗?
作为本剧女主郭书瑶,请原谅我真的无法将这个剪着短头发,假小子一样的女主和那个童颜巨乳,有娃娃音的宅男女神联系起来。
所以人物外型塑造方面算是成功的。
在此表白男主,作为一个新人演员,演技稍显青涩但只要亮出那一口大白牙,简直秒杀一众少女心,整片阳光都灿烂了,最后这个小天使居然死了!
死了!
死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女主第一次初恋就这么领盒饭了,哭……编剧似乎是想用男主的死推动少女的成长,可这样真的好吗?
怒!
扣掉一星!
作为女主宗庙的领路人,金大师是个十足的入世之人,经营宗庙好比经营公司,传统事务接机兜售一大堆小商品,看到那么多东西,我想问是哪生产的?
义乌吗?
最后也成功拿到MBA学位,希望在他领导下宗庙能日益兴隆,hhhhh。。
剧集简小精悍,第一集出现的alice,她和女友阴阳相隔的故事影射小真和阿乐,阿乐死的时候,背景BGM就是alice为她女友唱的那首歌。
当这种歌开始的时候,阿乐骑着单车去找小真的路上,我心里就有种奇怪感觉,结果,,,,阿乐真的就死了!
oh,当时真想给编剧寄刀片!
剧尾alice重新振作,我相信小真必然也会如她一样重新开始。
整部剧剥掉通灵外衣,内里还是个纯纯的校园爱情剧,有点怪癖,木讷,睡在棺材道具的女孩某一天遇到一个转校生,帅气,开朗,阳光,还会打棒球,打游戏,被美女学姐社长追求,名字也是如人一样 叫阿乐。
这样的男孩,相信任何一个16岁少女都会喜欢上吧。
郭书瑶的表演还算符合人设,虽然内心懵懂初开,脸上依旧不敢表露,有点怯懦,自卑,加上通灵的本质,又让她望而退步。
好不容易做了东西想送阿乐,还被人撞掉,吧唧,踩了一脚,这时女主脸上是说不出的失落。
很快老师的事让她的秘密暴露在校园里,她睡在棺材里回想过去的经历,感觉特别心疼。
可能是我脑洞太大,先前铺垫的所谓害怕将来的事,我以为会有多么糟糕,激动满满着,最后不过尔尔,帮教官和邱老师传话,得到教官理解后,学校人很容易就重新接受了女主,只能说,小孩子实在图样图森破。
打游戏事件无疑彻底拉近小真和阿乐的关系,当阿乐亲吻小真的时候,郭书瑶的表演稍稍放不开,看得人真想说一句,放着我来!
等两人互表心迹后无疑整个画面都充满甜味,狗粮满满,青涩,纯真的校园爱情味道,让人感慨是多久没有过了呀!!
郭书瑶个子不高,在阿乐面前,更加小鸟依人,加上老天的厚爱,让两人搭起来并不违和。
这对cp无疑是成功的。
议员的出场无疑加快剧情,黑白两道通吃,因为放高利贷而结识小真,金大师,从不相信鬼神,慢慢因为选举,老婆的事改观,到最后宫庙冲突,阿真的“神上身”都反映了台湾的宗教文化及影射社会现实,借小天使的死亡令小真重新审视生活。
总结来说就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史,因为从小在宫庙替人答疑解惑,有种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淡然,生死之事也看的格外淡。
问:难道你就不会安慰人吗?
回: 有啊,找我们做丧事打八折。
…… 阿乐死的时候,小真不像别人一味哭泣,只是纠结如果不是自己的身份也不会害到阿乐,阿乐死亡了为什么看不到他?
结尾在宫庙替信徒找妈妈的死亡之地,说的话是告诉信徒,也是告诉自己,不要拘泥过去,珍惜现在,完成了通灵不仅是通鬼,更有安抚人心的作用,实现了真正的成长。
台湾在这个方面处理的极为成熟,一部剧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这么多年不乏好剧本,细数电影/电视剧史上高评分作品,最多的还是探讨人性。
中国大陆也有一部《灵魂摆渡》,借鬼事说人事,形形色色的人类,不同的人心,不同的故事带给人不同的启迪,从而引发不同的探讨。
这才是所谓人,人写人事,时间万千,奇妙无穷。。
蛮接地气的湾湾受惊术。也有提到闽南民间常用的祝由。不中二。
3.5/5 --- 16歲仙姑的日常很不平常, 涵括宗教/鄉土/政治/校園/愛情/喜劇元素, 以六集作收, HBO+公視果然品質保證. 最後一集賺人血淚. 獨對郭書瑤每每激動語助詞「啊, 啦, 吼」頗有微詞, 哭戲還不錯, 只是一哭就顯年齡已不適任演高中生的年紀了......
讨厌女主的人设,神经懦弱而封闭,太过于圣母而没有了真真实实一个少女的感觉,一星为讨喜的阿乐,然而为了撑女主的圣母形象还被写死了。
略无聊
慢慢燉的情绪,有那些年的效果。
《神算》的延伸版,但原版女主角更会演(尤其念咒起乩让人觉得肃穆不搞笑),瑶瑶的闽南语有待加强,演技无法跟原版比,多了校园感情,以及结局被道场叔叔搧耳光的那段,有渐入佳境之势!三颗星半★★★☆
大结局也太好哭了吧
好无聊
校园传说那集有意思
还是有挺多感动的点
对于台湾文化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冲击感。故事情节挺老套的。但整体完整,充满台味。但是我是没觉得比《痞子英雄》好看啦。倒是瑶瑶短头发真的完全认不出来。最深刻印象还是议员老婆要死,议员发疯那一段。真的是有爱得深就偏执呀。
過度吹捧的跨國合作戲劇。
最后一集男主领盒饭领的猝不及防……唉,怎么说呢,世事无常。
还以为阿乐死最起码是因为鬼吧,鬼知道居然因为车祸????!!!!!果然还是拍爱情剧比较好,这种通灵加爱情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的。阿乐好帅,以及两人身高差好萌
5.0,实在看不下去,校园青春温情,剧情就吸引不了一点点,三倍速都嫌慢,为了煽情而煽情,局部演技之类的也有问题,瑕疵挺大的一部。
青春的肥皂泡泡,治愈系。
两个字 呵呵
湾湾台巴子
簡直是 神算 的十倍低階版本
剧情幼稚,演员演技尴尬。本来还以为是外表酷酷内心敏感自卑细腻的少女,结果就是怂,突然之间的勇敢。不爱做仙姑,也不喜欢庙宇,如果想帮助别人,那么可以做做慈善救济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