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宣传说跟《疯狂的石头》属于同类国产片,才来一看。
还不算太失望,里面有些桥段还是具有娱乐精神的。
乌卡卡的“木拉嘟”?
南宫爷的“阿巴”,还有挺可爱的南宫燕的口头禅,嗯,很原创。
至于里面的肥皂爱情嘛,比较喜欢南宫燕的,敢爱敢恨;对于唐小蝶,唉 看着有点累人 至于太子同学嘛,真是又花心没主见傻乎乎的花瓶男的典型;(其实太子在做木匠活时候的专注还是挺动人的);偏偏这么一个花心男还要在两个好女子中间选—— 哈哈,最后一个都没得到!
都长小胡子了,独自凭栏望^6^后舍的表演少了点;凤姐和六郎作为丑角的表演相当敬业;最具惊喜效果的是汪涵和另一个扮女男在渡口的短短一段表演,令人遥想当年的《王的男人》……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支持此类国产小电影!
不过,好像在百度里搜不到了啊…… 不会吧 这也违禁?
着实是懒了,日志的更新也如同这倦怠的天气,变得忒慢。
今时今日,放在平时该是开学的日子了。
那么昨儿必定难眠之夜了,想着好久的分别后的重聚又可以八很多的卦了,想着好久的分别后的重聚又可以见到很多久违的温馨画面。
当然也会必定想着为什么明天都上学了,我还有作业没完成。
为什么作业都还未完成却依然会有时间在这里胡思乱想。
真是个不乖的孩子啊。
哈。
当然,我依然是那个有普青年。
没变。
分两次看完了《十全九美》,如名字所言,影片的确是缺了一门,从头到尾尽是些囧囧无神的搞笑,这类搞笑却又不类似于《大灌篮》亦或是早期《天下无贼》里的经典段子,它记不住。
拾人牙慧不成,反倒是成了《疯狂的石头》的拍坏版本。
其实说到底于《十全九美》而言,且不论电影里面充斥的搞笑是多么硬邦邦多么装腔作势,单单依着草根精神,破釜沉舟似的满腔热血在电影界杀出了票房杀出来噱头,也便是一种胜利了吧。
毕竟,究其本质而言,到底还是部商业片。
前两天于我最是重要的事莫过于那个11月1号的约定。
曾经千百遍的告诉自己,别说破了,大家心知肚明的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但我亦是情变之人,当我发出讯息的刹那,我很遗憾的联想到了《十全九美》的经典台词“一个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象发生的一个错误的波波”。
内心的忐忑明晰到要跳出来。
只是彼时的我更为坚信的是在那些关乎爱情的时刻里,在这样百转千回的分岔口,生怕错过了,便再也回不去了。
当然,最后得到的回复让我开心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睡下后审视发觉,对方的回应是多么于情于理,对于大学生活还显生涩的自己,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也是好的。
恩,恍的明白了,我需要的不正是一个比自己想得更为周到的alter-ego么。
11月1号的场景会有如出一辙效果么?
想必不安的心跳会是难免的啊。
年龄是很好的积淀,谁都赖不掉的。
我就是喜欢比我大的感觉。
我只是觉得在一些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的愉快聊天场景中,我们可以聊啊聊的,永远都不会结束。
在某些梦寐以求的场景中,我想像两个人粘在一起会是多么幸福的事,就像一股清新的凉风吹在杭州热烘烘的地面上,再热的天气,再艰苦的先天条件也阻挡不了我们走向前。
“时间”它可真是个神圣的词语,现实终究是要面对时间的磨砺,磨砺之下好多都是会变得很好很神奇。
对不对。
相信不相信。
又或许,想的再多,总归是要对方一个的交代,对方的一个默许的呀。
我就这么打断了我的默想。
《十全九美》这部电影,就是我所说的“山寨版国产电影”的一个典范。
不要以为“山寨版”是一种贬义词,因为上一部“山寨版国产电影”就是《疯狂的石头》。
作为一部疯狂恶搞的喜剧片,《十全九美》起码在娱乐性上是达标的。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周二下午三点的场次,居然全部满场。
而根据片方发布的消息,本片首周末票房就过了千万。
虽然其中肯定有一定水分,但实际票房起码也在七八百万才有这个口气敢说过千万。
在《赤壁》一家独大的暑期档,一部低成本国产电影能有这样的票房成绩,自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简单地说,《十全九美》其实就是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电影版,所有你能想到的恶搞招数,只要是在审查范围内的,它都毫不顾忌地用上了。
作为一部古装片,它实际上对当下的流行文化把握的很精确,我相信本片编剧一定是个80后的年轻人,里面诸多搞笑桥段对当下的流行文化都做了很精准的对位。
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样的喜剧桥段会有一种解密的快感和自然而然的认同感。
当然对于这些桥段来说,不同年龄的观众一定会有不同的认知,不过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评说它是否高级真的没有意义,因为它让观众笑了,而且还不止一次地笑了,对于喜剧片来说,这就够了。
虽然就我自己的口味来说,《十全九美》玩的有点过了,很多搞笑的桥段虽然我能明白但确实觉得有点恶俗,但场内的年轻观众笑的的确十分开心,上次见到观众如此肆无忌惮地大笑,真的就是《疯狂的石头》。
这个电影把所有湖南台娱乐节目的招数都使了出来,虽然低俗但确实管用,起码年轻观众真的吃它那一套。
(说点题外话,我之所以对一些搞笑桥段来不动,是因为从我个人的喜好来说,这些搞笑的方式段位不高,有点按着你硬挠的意思。
不过考虑到我作为一个影迷的阅片量,要求这样一部电影即要搞笑又要有段位,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找抽。
毕竟这是一部目标很明确的商业片,它最大的诉求应该是赚钱,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完成的不错。
要是按照某些流行评论方式,就是“你也写一个给我看看啊”。
我得承认,这样的东西我写不出来。
)本片号称三千万投资,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实际投资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这个电影的所有技术层面都十分粗糙,唯一能支撑它赢得观众喜爱的,就是那种肆无忌惮的恶搞精神。
从这个层面来说,它的确符合“山寨版国产电影”的所有特征——廉价粗糙、品位低俗,但有个性,能吸引某个特定消费群体的喜爱。
从现在的票房表现来看,这部电影票房过两千万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疯狂的石头》当年票房才2300万(或2700万,数字来源不一样,回头再核实)。
这部粗糙、低俗的山寨版电影,起码对于投资人李湘和发行人于冬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赤壁》一家独大的暑期档,象《十全九美》这样的小片抢大钱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现在的影院里,对普通观众还有吸引力的,基本就只有这个《十全九美》了。
《赤壁》上了一个月,票房直逼3亿,已经处在打扫战场的阶段了。
而《功夫熊猫》和《全民超人》现在也是咸鱼翻生,抢的都是冷饭冷菜了。
其他的小片要么是进口批片,要么是都没听说过的国产文艺小烂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十全九美》自然成为暑期观众最好的替补选择。
我只能说,发行人于冬先生对于档期的把握和判断是十分值得佩服的。
)虽然《十全九美》很山寨很囧,但这些东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既然是花一样的钱,观众有权要求得到一样的娱乐。
虽然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不过是一台湖南台的娱乐晚会,但对于我们的观众来说,他们真的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不知道这是国产电影的庆幸还是悲哀。
我的年纪已经让我欣赏不了这样的东西了,但我始终牢记一点,就是不要对比我年轻的人说不。
因为当年我喜好的那些东西,也曾经被老头们骂过,所以我一定不要让自己变成那种老家伙。
《十全九美》肯定不是一部足够好的电影,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能在电影院里开心地大笑,这样的片子起码已经完成了它在这个时代所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聊点技术问题吧。
这部电影的实际投资肯定不高,因为它很明显是用高清拍摄的——画面质感先不说,很多运动镜头都带有细微的拖尾现象,同时高光部分普遍缺乏细节,质感干涩。
景深也很明显地和35mm胶片拍摄的画面景深有区别。
(我看之前小关同学觉得本片摄影不错,让我对本片摄影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下面说的问题,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基本没有意义——有多少人看电影的时候会注意这些细节呢?
)全片除了个别特写镜头外,所有的镜头都有焦点问题和分辨率问题。
从我看到的胶片版来推断,我甚至都能猜到那个可怜的摄影是如何在捉襟见肘的环境下努力挣扎的。
[以下均为猜测,肯定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
]这部电影很可能是用一个高清变焦头配合两三个高清定焦头拍摄的,而且跟焦员的手艺很粗糙,大部分运动镜头的焦点就没准过。
全片高达六七成比例的镜头,都可能是用变焦头拍摄的,而这只变焦头很明显刻度不准——因为画面焦点经常不准。
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可能,是镜头刻度有问题,或者是跟焦员实在觉得自己很牛屄,从来不拉皮尺只靠眼睛目测,而偏偏他的目测功夫又不到家。
后一种情况可能性很小,因为有这个自信的人,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这种失误。
镜头刻度不准就不一样了,因为测量数据和实际数据有误差,而这个误差在现场是很难发现的——高清画面大部分时候是在监视器上回看的,焦点的小失误即使在20寸监视器上都是不明显的,但到了大银幕上,再小的失误都会反应出来。
画面焦点偶尔也会准几次,基本都出现在特写镜头。
考虑到画面质量同时也发生的变化,我想这样的镜头应该是用定焦头拍摄的,但类似的画面数量之少,让我怀疑要么是定焦头数量实在太少,要么是周期太紧张都来不及换镜头(也可能是摄影图方便懒得换定焦镜头,但这种怀疑如果没有证据实在是有点中伤他人的意思,所以我就不考虑了)。
画面的分辨率也很成问题。
以我看到的公映拷贝效果来说,大部分画面始终是模糊的,模糊程度甚至到了都无法分辨焦点失误的程度。
当然以国内的放映环境来说,放映时的虚焦也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因素,但考虑到画面上的字幕清晰程度,我得说这场放映的虚焦程度是在可容忍范围内的(其实严格说来也是不达标的,但面对国内的放映环境,长期的容忍已经让我有点麻木了)。
很明显还是这只变焦头的问题。
一只刻度可能有问题的变焦头,它在光路上也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最后的成像必然是无法达标的。
本来大倍率变焦头在成像质量上就无法和定焦头相比,再出点这样的毛病,那基本就没办法补救了。
(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放映拷贝洗印时的问题导致画面模糊。
不过从少量焦点清晰的画面,和直接洗印在画面上的字幕来看,放映拷贝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本片的灯光也很粗糙,基本上就是电视剧的套路。
不过因为布景和美术更粗糙,所以观众肯定是不会注意到灯光的粗糙的。
片尾字幕显示灯光一共是六个人,这个配制基本上也就是6K到头了。
(对于行内人来说,从这个灯光配制应该很容易推算出本片的实际成本。
)最后,必须要说一下的是,当影片快结束时,主题曲响起,一个不男不女的声音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对很多东西要有宽容之心,但说实话,对这个根本不会唱歌的人我实在没办法宽容。
会看这片子,是因为本片在电影票房上所取得的成功。
所以想看看,到底讲得是个什么故事。
基本可以用“恶趣味”形容本片,蛮山寨的。
豆瓣上的几篇影片倒是写得不错,至少比电影好。
9.7.31下写于外公家
那天看娱乐新闻,“十”剧组开了庆功会,说片子上了一个月,卖了4000多万。
我靠,中国电影市场就靠你李湘同志来救赎了,什么“赤壁”,“集结号”,“投名状”通通靠边吧,您要是投资1个亿,还不得收回10个亿啊。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给电影界带来了一股E搞之风,可惜至今没出什么精品,大多是恶心当好玩的拙劣之作。
我可以想象一下本片的制作过程:先来个线索,恩,寻宝吧,这个热门。
然后设计几个场景,妓院,大宅,一定要影视基地里有的。
然后编点自以为搞笑的台词,最好来点方言。
恩?
戏不够?
爱情凑呗。
再找点半红不黑的大腕儿小腕儿一客串,再雇点儿写手那么一宣传,棋活,忽悠你没商量。
当然,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这片子带给我的回忆就是,邓家佳那小妮子的裸背,还回头一笑,证明不是裸替吗?
有前途,找安·李导演去。
还有那句“嘣噔儿你个嘣噔儿哦”,也不知是哪地的方言,从“顶你个肺”到“你丫挺的”到“嘣噔儿你个嘣噔儿”,这类电影对方言的推广贡献是巨大的。
我不爱看搞笑片,认为恶俗我特别不爱到电影院去看搞笑片,完全浪费钱坐在电影院里面,我的朋友在哭,她家里最近发生了很不幸的事情。
电影开始,她开始笑,我也开始笑,拍手大笑电影结束,“梨花香却让人心感伤”朋友在轻轻地哼,却,再也没有流泪这就是我推荐的理由。
也许,我需要重新看看搞笑片了。
看完电影,始终觉着有些微醉,却不知这醉在何处。
剧情搞笑,台词和表演也极尽夸张之能事,令人捧腹的段落俯拾皆是。
但这又绝非另一部浅薄的搞笑片,喧闹的表里内涌着多少惆怅,而这惆怅,也就是让人微醉的所在吧。
曾经萍水相逢,志趣同归;也曾梨花树下,两情相悦;曾经渡舟江上,美人初现,却在兰亭相约处,空留一影只……或许是因为心结,或许是虑及出身,或许,你在对方眼里从来都只是一个过客。
缺一门终究还是没能十全十美,甚至因为这份执拗连其本来的面目也不复存在。
而我们,在哭着闹着为十全十美而耽心忧思时,是否也因此而要承受更多的缺憾呢?
梨花包裹的令牌或许只是另一个籍口,而生命的缺憾却不会随着那漂远的花瓣而消逝。
若干年后,独坐名堂的太子,再次抚嗅丝帕,仍可闻见昔日梨花的清香,而这清香也注定日久弥醉。
大概,这样的生活已经算作完美了吧,平静详和,心头有许丝惆怅,总比至尊宝苍茫的背影更平易近人些。
2009-03-14
如果你不是太较汁儿的话,把它当作一部无厘头的电影也不无乐趣,起码,如果你是到电影院去看的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把这种行为当作买笑,既然是花钱买笑,最好得过且过,不要过于苛刻地追求电影的内涵,要知道,不是每一部喜剧电影都是有内涵的,其实,我想说的是,有些过于有内涵的电影更让人头痛,例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不起,名字好像是叫《无极》。
我想无极这种电影的诞生应该还是有好处的,有位哲学家说过:“存在即是合理”,我想起码无极给了电影一个标杆,那就是,当你觉得一部电影很无聊时,请对比《无极》带给你的震撼,你就会释然。
而显然,我在电影院里观摩《十全九美》时,并没有这种比较,这种比较只发生在能让我睡觉的很多号称大片的精彩打斗场面中。
所以,即便这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起码,我觉得比无极要好,这就够了。
对我而言,电影能拍到比无极要好,我就会释然,觉得已值回票价了。
而其实,如果我们能再大度点,比如想想在大排档卖唱的流浪歌手。
说是唱歌给你听,其实大部分都是在制造噪音,而酒酣耳热或意气风发之时,你能说这噪音绝对一无是处?
我自认唱歌不错,可是,当有人邀请他们唱歌时,我也并没有捂着耳朵逃避,相反,大多数在座的朋友都会一起唱,唱得好坏不要紧,心情好最重要。
你不能要求每一次歌唱都要摒弃凝神,发自肺腑。
其实,流行歌曲的真谛就是自然,市场上最好卖的都是过时最快的歌,快餐文化最能解决人的及时需求。
我在很累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几个桥段让我大笑不已,筋骨似乎松快了很多。
我真受不了汪涵在河边所骂的那个搭档,当然还有喝黑血酒的胖子,最有趣就是南宫家丁打钦差的桥段,家丁挥舞着棒子打翻钦差的瞬间,我真的很快乐。
同学会后无事可干·便集体去看电影。
一直听说十全九美很搞笑很搞笑明天生日了想去看部喜剧片俗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但是整部看下来我却不怎么笑总是觉得里面的搞笑元素出现的太过生硬电影讲的是因为《缺一门》而引起的各种风波其中以小蝶为找回父亲遗体而寻找这本书为主线怎么感觉都觉得这样的题材都不适合拍成恶搞片剧中也有比较严肃的情感场面比如说黄奕和威廉吟诵梨花香的场面但是怎么说呢就是觉得那种搞笑流露得很不自然给我一种生硬做作的感觉一些伤感的严肃的搞笑的画面不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让我觉得是个失败的杂交种可能是期待太高最后没怎么觉得搞笑就觉得无聊那缺一门的深刻哲理也被表现得无语至极要看的建议只需网上看不要看的也不要觉得失去
文/关雅荻《十全九美》公映当天,我在新世纪影院看着 这部李湘投资的古装恶搞喜剧,听着身边观众密集的笑声,我预感到这部电影会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电影事件,它在我看来可谓“年度恶搞囧片”,这着实不是在给 它戴高帽,只是感到这将是一部“高反差”国产片代表作――就是影片以如此粗糙的制作质量与最终很有可能获得远远超出常人预期的高票房回报间产生的“高反差 ”。
这种“高反差”国产片确实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让人更清晰地能看清当下国内电影市场、观众和电影人的关系。
这实在是一部“很李湘”的电影,与其说李湘 是电影投资人,不如说是幕后总指挥、本片真正的操盘手,因为《十全九美》气质上活脱脱就是一部大银幕的《快乐大本营》,古装版的《越策越开心》。
全片的故 事可以说是完全的天马行空加胡编乱造,制作方面也是因陋就简,但创作者显然摆出一副“我贱故我在”和“将恶搞进行到底”的姿态,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是一部 彻底完全没有一丁点所谓教育意义的国产娱乐电影。
可以说,李湘接手了阿甘的娱乐大旗,正奋勇向前。
的确,《十全九美》有着各种明显的制作缺陷 和不足,但它却少见地、单纯地能将“娱乐观众”的平和心态自始至终贯彻到底。
有位业内大佬指示过,拍商业片,就是给观众做足底!
好多电影人都给搞反了!
这 次,李湘和本片导演没弄反,单凭这一点,这对搭档可比国内其他众多自视甚高的资深电影人都要强出许多。
当然,这种纯然娱乐观众的“低姿态”,对于习惯了娱 乐电视机前千百万的电视观众的李湘来说,几乎不需要任何心理转变,更谈不上要走一段很多国内导演在“委身”于商业片创作时所要经历的“自我拧巴”的必经之 路。
在做商业娱乐片时,李湘多年浸淫湖南卫视所培育出的娱乐DNA,居然成了其某种先天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很容易被人忽视。
很多电影同仁,在这方面与李湘 相比,反倒令人汗颜。
相对于不高的制作成本,相信这部李湘投资的 处女作会在市场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功,票房成绩上超越《疯狂的石头》并非妄想,即使《十全九美》的笑点实在没什么内涵,也一点不如前者高级,但影片就是搞 笑,观众也的确同样买账。
而不搞笑的是,很可能李湘从来没过多去想电影的搞笑还要兼顾内涵和是否高级的问题。
当然,也的确从来没有哪一种电影法则要求喜剧 电影必须要有内涵和高级的笑点。
这直接带来一些问题:难道市场真的那么需要如此所谓“低级趣味”的恶搞喜剧片?
如果《十全九美》大卖,是否意味着观众口味 下降?
其他不少电影人精心制作的电影会不受观众欢迎?
身边真的有朋友向我如此发问,但我认为这些都是“伪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十全九美》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或许做工糙 点,但给点阳光,把镜子面前的物件映照出个大概是没问题的。
透过这面镜子,首先让人看到内地电影观众对娱乐电影疯狂的饥渴程度已远超出很多电影人的想象; 其次,它也说明一部完全谈不上优秀,甚至糟糕的娱乐电影,仅仅因为它自身定位准确――够娱乐,就足以令不少观众买票进影院;但是,这并不等于观众本身素质 低,而是观众在需要娱乐的前提下,够格拿到市场上卖得产品少之又少,观众几乎没得选!
由此,自然得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国内影人做娱乐片的能力还处 于原始的初级阶段的同时又有着严重的自我认知障碍,这就像一个太监手握着那块全身仅剩的遮羞布,就以为自己还有性能力。
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国内那么多知名电影 人,但面对商业娱乐电影,其实还都是学前班里嗷嗷待哺的娃娃(包括我自己),但好多人不敢面对这一事实。
内地观众从来不傻,不是说娱乐片拍得不好我就不看 了,观众永远都需要娱乐;也不是说,好电影观众认不出,睁着眼去追烂片。
现在的问题不是“烂片当道,搞坏市场”,我一直对此种论调甚感诧异。
因为事实是, 每年几百部国产片,大部分都烂到导演、制片人自己都不敢去想把片子推进影院,而且每年最终能进入影院发行的片子数量本身就很少,其中低成本商业片数量更始 少之又少。
赛道上总是空荡荡一两匹马,一骑绝尘是悲剧,不是喜剧。
像 《十全九美》这种没大明星、没大制作,单凭“明星”投资人李湘的一腔热血和赌博精神,最终能在市场上杀出重围,单凭这一点就值得让人尊敬。
本片最终市场大 卖显然跟发行方精明的决断和市场策略密不可分,虽然其中难免有幸运和机会的成分,权当是对努力者的回报吧。
当然,即使《十全九美》最后的票房真的超过《疯 狂的石头》,也无法改变两者内在品质巨大差异这一事实。
所以,在观众看来《十全九美》是一部不那么靠谱,但或许还能令人接受的娱乐喜剧片,在我看来却是一 部纪录片,它打破了不少国内电影人对制作商业娱乐电影眼高手低的幻象,记录着当下他们/我们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商业电影浪潮时的无力与挣扎。
8/6/2008
主要原因还是我不能忍受黄奕有木有啊TAT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觉得这部电影挺有意思的,或许是因为它太无厘头了,也可能是因为男女主的颜值都很不错。整部电影都很无厘头,也很恶搞,还一直透露出很浓的山寨感,服装也是十分穿越,但故事本身是很顺畅的,比其他那些山寨电影为了恶搞而恶搞要好很多,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一本正经的在搞笑,加上每个人物的故事线都比较完整,当做一部纯娱乐的欢乐喜剧来看,其实还挺下饭的。另外就是片名已经暗示了剧情的发展,那就是最终所有人可能都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会留意遗憾,这也便是“十全”难“十美”,总要缺个“一”吧,或许只有那个倒霉的斗鸡眼捕快是在痛苦之后,在最后有被幸运女神照顾的吧。
小成本的搞笑片。综合来说,这部片子很成功。
唯一的一星给南宫燕的扮演者:邓家佳(邓嘉)。
其实现场我笑得挺欢乐的~那时候还是和希哥傻姐一起耍的日子呢~唉~
音乐还不错啊,还能看看帅哥美女。
我对国内制作的无聊喜剧……拒绝评论。只能说:珍爱生命,远离烂片。
我想到电影院听小春子唱《梨花香》!!!
汪涵这个龙套跑得比较强悍,现在唯一记忆深刻除了那段rap以外,就是汪涵的德云社了。
国内山寨电影的鼻祖,从此电影可以像廉价妓女一样任人蹂躏。芒果不死,恶俗不止!
有点逗。。。。。喜欢古装的黄弈
立威廉还蛮帅的。我其实只是在弥补高中时候错过的片子。
编剧你把朱由校写的跟个风流才子似的是想气死多少人啊
蹦得哩个蹦的。。。哈哈。。。蛋定。。。
山寨,人长得挺好看的
没有李大姐说的那么搞笑
它并不优雅,但是,它难道不好玩吗?南宫一家三口在需要戏剧性表演的段落里也难得的不做作,够自然。乌卡卡和南宫燕,是最大亮点。不必追问到最后朱笑天爱的到底是谁,在看到他象征身份的玉佩的那一刹那,唐小蝶和南宫燕心中都无比明白,这个侯门,是终其一生都进不去了。
现在想来确实是个有点乱七八糟的电影,不过当时看还是很欢乐的~
还行吧……至少不是让人恶心的山寨剧
很好看,虽然也恶搞,有点无厘头,但还不错,人物,立威廉挺帅的,和黄奕也还挺配的,喜欢那首《梨花香》,很好听,还有刚开始那点,蛮搞笑的,还有老板娘和小六,南宫小姐,乌卡卡,奥,对了,还有汪涵,呵呵,都很搞笑。总之,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