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火星救援

The Martian,火星任务(港),绝地救援(台),火星人

主演: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韦格,杰夫·丹尼尔斯,迈克尔·佩纳,凯特·玛拉,肖恩·宾,塞巴斯蒂安·斯坦,唐纳德·格洛弗,切瓦特·埃加福,阿卡塞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匈牙利,约旦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火星救援》剧照

火星救援 剧照 NO.1火星救援 剧照 NO.2火星救援 剧照 NO.3火星救援 剧照 NO.4火星救援 剧照 NO.5火星救援 剧照 NO.6火星救援 剧照 NO.13火星救援 剧照 NO.14火星救援 剧照 NO.15火星救援 剧照 NO.16火星救援 剧照 NO.17火星救援 剧照 NO.18火星救援 剧照 NO.19火星救援 剧照 NO.20

《火星救援》剧情介绍

火星救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载人航天宇宙飞船阿瑞斯3号成功抵达火星,谁知一场破坏力极其巨大的风暴向宇航员们袭来,阿瑞斯3号被迫中断任务,紧急返航。撤离途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被飞船上吹落的零件击中,由于生还希望渺茫,队友们只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牺牲的事实。出乎意料的是,马克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他躲进驻火星的航天基地疗伤。下一次火星任务要等到四年后,而基地内的补给仅够他维持31天。短暂的绝望后,马克决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这颗空无一人的星球上种植作物,寻找一线生机。与此同时,地球方面也很快发现马克生还的事实,他们想尽办法部署营救计划。孤军奋战的马克,能否等到救援队伍的到来? 影片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科幻小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疑惑卫斯理之蓝血人罪恶太阳的季节开学吧,博仁少年爱之屋2有五个姐姐的我就注定要单身了啊!!嘻哈翻转人生咖啡公社异变暴龙夜之尽头窈窕淑男的日记越狱兔第三季纸飞机间谍迷城哈里·布朗爱的故事上海篇恩人心灵师墨乡情互动杀人事件爱,来的刚好青空潜艇总动员3:彩虹宝藏如此多娇芝加哥警署第六季我的情敌是自己出柜好莱鸟临终的信托同学

《火星救援》长篇影评

 1 ) F--- You! Mars!

一个念头:如果Will Hunting (《心灵捕手》)摆脱了心理阴影,真正发挥潜力,变成一个宇航员,被独自困在火星上,他会说什么?

—— “Fuck you, Mars.”这个电影的主线很简单——一次火星探险行动中,Damon饰演的Mark Watney 被困失联,醒来后发现劳模饰演的队长已经带人驾船离开。

电影讲的就是Watney只身一人克服补给严重缺乏、环境极度恶劣的条件,在火星生存的故事。

导演Ridley Scott过去几年内已经快被批评成Shyamalan的级别了。

Prometheus 带着删减片段看我还是挺喜欢的,其他的几个片子水平真的不如以前了,替77岁的老爷子难过。

这部这么好,真是让人舒心。

鉴于Damon和Chastain两个人都在Interstellar《星际穿越》里面演(模糊的讲)差不多的角色(这里的差不多说的是人物的处境),不得不提一下《星际穿越》。

我对Nolan的片子最主要的批评,就是利用大段大段的阐述来叙事,人物之间的对话不自然,只是为了让观众明白才会有的台词,最后也没有让大部分人充分的明白。

一部电影可以启发你、激励你去自我科普,或者真的投身宇航事业,但电影的首要任务是讲故事,而不是做科普。

《火星救援》它在风格上更像《阿波罗13号》和《荒岛余生》,虽然也存在阐述,但是它主要是在讲故事,除了让观众明白大体的计划,并没有妄图让观众习得各种技术环节和科学理论,而且规模也不像《星际穿越》那么大,概念也没有《星际穿越》那么高深,没让我感觉别扭。

电影的喜剧元素十分充沛,简直比今年看过的大部分的喜剧片要好笑很多,这归功于原著和剧本写得非常聪明,而从Damon,到Peña,到Jeff Daniels,到Ejiofor,这些主要人物都非常诙谐。

但是这种诙谐是很自然的,并不是矫揉造作的。

电影虽然好笑,但是还是不能被概括为“这分明就一喜剧嘛”——一个人被困在了火星上,这个风险度和存活率是前所未有的,当Watney匆匆的把插在肚子里的钢筋抽出来时,没人笑,当点点点点点点点时,没人笑,当……you get the idea. 这部电影中不乏让全影院屏住呼吸的时刻,而在气氛的平衡上,电影也做得很好。

这种平衡来自于自然、真实。

人物的乐观是可信的、幽默是可信的、愤怒是可信的、沮丧是可信的,由于特效做得好,要是跟你说这是“按照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这都是可信的。

Subtlety——微妙,电影没有分心血制造戏剧性的东西,剧情本身就够戏吸引人了;反而,每次打动我的都是很细节的东西:一个人物特别自然的反应、一个演员对表演的选择、一句很平常的台词,等等。

Damon就是……Damon. 真没什么好说的,他是个好演员,他在这里展示给了我们。

如果没有他的魅力,火星上的戏会很无聊的。

当然,这也有剧本和导演的功劳。

Jessica Chastain虽然在片中戏份不多,但是给出的仍然是我最留恋的表演。

她不用大跳大笑大哭,大部分时候,她基本都在克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就在那克制中,我看到了非常了不起的技巧。

她的一句台词是我最喜欢的,也可以算是影片精神的核心——“Let's work the problem.”地球上突出的三个人是Jeff Daniels, Chiwetel Ejiofor, Sean Bean. Sean Bean的角色性格呢,就一Ned Stark,而且——剧透——他没死,因为他在地球上。

(噢噢噢噢!

这点需要补充——Project Elrond?

电影里开会竟然用《指环王》里的名字,而Sean Bean竟然在场!!!!

惊喜的脑子都爆了!

) Jeff Daniels的角色性格呢,就一Will McAvoy,很多人都说他演得好,不过我觉得习惯了。

最好的还是Ejiofor,(如果你还没看过Serenity和Firefly,请快点撕了这篇影评去看)他这个人比较深沉,但既有严肃也有幽默,把握得很好。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怪的是Gambino演的那个小天才,感觉这个人物有点略过浮夸,跟其他人脚踏实地的色彩相冲突。

电影时常2小时20分钟,虽然有时会慢下来,但是从头到尾都很吸引人,不会让你嫌长、嫌拖。

它的音乐甚至会让你想起《银河护卫队》,虽然电影主角对待这些音乐的态度截然相反。

而在电影的结尾,我对于航天事业、以及从业人员的钦佩和好奇心也被强烈的激发了,狂骂自己干嘛学法律啊 you piece of shit! 电影的收尾字幕 以Gloria Gaynor唱的 I Will Survive 这首歌为伴,熟悉的钢琴前奏让人会心一笑,但不久便意识到这个词跟电影是多么的相配,而以前对这首歌的感动也慢慢从记忆深处回到了意识之中,大家边离席边跳舞也是很温心的场景,出来后都带着微笑,但脸上也不干净。

这真是今年最好的经历之一了。

 2 ) 火星版鲁滨逊漂流记,逗比宇航员自救指南~

原本以为是个有点严肃的科幻片,结果原来是火星版鲁滨逊漂流记,而且这个鲁滨逊还是个段子手·····男主是个狂热呆萌的工程师,还有点絮叨一边努力对抗各种问题,一边还能喋喋不休的吐槽····可谓是火星段子手,一边逃生一边自嘲,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男主也不是什么超人,也没啥超能力,只是一个懂得稍微多点、行动力稍微强点、意志力稍微牛点的逗比理科男····(手动认真脸)达蒙一脸帅气里透着呆萌,一把年纪身材简直不要更棒啊⁄(⁄ ⁄•⁄ω⁄•⁄ ⁄)⁄······演技也是没得说,把一个逗比的理科男演得那么讨喜,火星种土豆和fly like ironman那段简直要笑死了,男神你这么逗逼真的好吗?

不得不说乐观主义者真的可以把地狱活成天堂啊哈哈·····我们必须用逗比的精神直面惨淡的人生啊····明明被扔在火星了,还能振臂一挥“老子是植物学家啊想饿死哥你别特么太天真了”哈哈·····不煽情、不烂俗、不炫技、不做作······这部电影里没有坏人,也就不用激发啥正义感,骗取撒同情心,就是一个只有聪明人才能活下来的好故事。

求生欲望是人的本能,宣扬的是人的毅力、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不停地计算、思考、失败、重来,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你就是在前进。

斯科特老爷子对整体的把握和执行力还是一如既往的牛啊交叉场景剪切的运用、远景镜头与互映简直不要太赞!!!

节奏张弛有度,叙事详略得当!!!

没有任何一点点多余的枝节,也没用拖泥带水的情绪,全心全意的表现人的智慧、勇气和决断、乐观向上的积极精神。

不得不说人丑就得多读书,懂得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连火星都不用怕了哈哈······还有就是土豆全身都是宝,火星生存少不了啊········最后不得不说上一句,文科生全程感受到了满满的恶意啊啊啊啊······PS:咳咳·····突然觉得技术宅理科男也很可爱呢如果真有此类逗比,菇凉我娶你可好\(≧▽≦)/

 3 ) 遇到不煽情的电影是高兴还是更高兴

继《大兵瑞恩》、《星际穿越》以后,马特同志又走丢了。

我心中暗暗以为这是连戏的,未来人去二战抓来久经考验的瑞恩大兵,完成火星任务后又派他探索宜居行星,因为在火星任务中受到万众瞩目,曼恩博士终于受不了被人类抛弃的心理落差,精神崩溃做出假数据骗人。

这样可以解答三部电影里很多问题……认真地说,《火星救援》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终于不煽那些蹩脚的情了,终于能专注于探索、征服、解决问题,这些科幻本来应该关注的事情。

整部电影对感情的处理非常收敛,从头到尾就事论事,就像一个有智商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有太多地方可以煽情了,按好莱坞的一贯德行,本来应该恣意挥洒泪水,把家庭价值、美国精神、男欢女爱、求生本能一再放大,放大到你不哭都不好意思走出影院。

最后当然也有家庭集体社会那些东西,但是处理地非常简洁,非常非常简洁,一带而过,连主人公刻骨的孤独都很少描写,看的我,好爽啊。

你终于觉得,NASA这次可选对人了。

英雄电影,终于从“我好同情你”这个蜥蜴级别的思考,变成“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这个人类级别的思考。

静默的行动有静默的力量,不停地计算、思考、失败、重来,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而且这部电影里没有坏人,没有好人坏人的斗争,不试图激发你的正义感或其他任何廉价的情怀(除了对探路者号的情怀)。

真是正直、实在、憨厚的电影,如果你不爽《星际穿越》里爱呀爱的那个部分,这部绝对推荐。

 4 ) 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浪漫的拓荒者精神

《火星救援》实在是好看,通篇下来,马特达蒙的独角戏占据绝大多数篇幅,故事却讲述得跌宕起伏,既有紧张刺激,又有风趣幽默,充满着浓浓的浪漫乐观情怀,实在是硬科幻电影的一部佳作。

当马特开着火星探险车奔驰千里,前往另一个营地的时候,壮美的画面徐徐展开。

开敞而自由的蓝天下,橙黄色的尘沙土地渐渐向前铺开,沿途,是零落散布着的土石与丘陵,寸草不生,万物绝迹,只有最简单的茫茫天与地,散发着苍郁、沉静、大美无声。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4.5亿年以来,第一次有人类踏足。

开车前进,用太阳能充电,再前进,再充电,两个月的旅程,仅有音乐相伴,他却并不孤单。

欧美文化中一贯以来豪情万丈地冒险家、荒原探险的孤胆英雄如今迎来了火星版,传递的那份不惧困难、亲近自然、积极乐观、热爱科学的精神,我也是深深得以体会。

当马特达蒙从尘沙中苏醒,挣扎着回到工作站,冷静地处理好腰间的刺伤,他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坐以待毙,还是运用一切方法,生存下去。

清点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空气、水、能源不存在问题,他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拥有撑到下一次人类再来火星时所需要的食物。

他风趣地冲着镜头记录下日期与心情;他放起队友们留下的音乐然后大声地嘲笑队友的品味;当他找到那袋真空包装的土豆时,他知道,自己要开始在火星尝试种植了!

有可爱的网友写了诸多关于”土豆的二十种死法”之类的文章,来探讨在火星上种植土豆在土壤质地、水需求量、肥料、生长周期等各个方面的限制条件,还有人更是贡献了一些育苗的知识希望来帮助马特缩短种植周期,收获更多粮食。

而我在半懂不懂中居然也饶有趣味地通读了下来。

可见电影中这一大胆的想象的确建立在合理的推断上,也颇是激发了观众思索与探讨的参与热情。

从这最简单的外星球种植开始,到整个空间对接、火箭发射、星际联系,整个故事都既展开了大胆瑰丽的想象空间,又扎实严谨地基于人类科学探索中的合理逻辑,因而带来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与发人深省的诱惑,这也正是科幻小说中的“硬科幻”类别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吧。

很高兴,《火星救援》的电影,精彩地将原著中最闪亮最迷人的地方,通过影像的画面展示了出来。

我要盛赞作为主演的马特达蒙,将冷静坚毅、开朗乐观的植物学家、宇航员的形象演绎得丝丝入扣,他的表演令人物既可亲又可敬,在面临困境甚至濒临绝境的时候,在希望降临和终究获救的刹那,他的痛苦、狂喜和感动都来得内敛却深富感染力。

我亦要为祖国的繁荣与强大深深自豪。

从百年前在世界舞台上受尽白眼的贫弱国度,到如今在宇宙空间探索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影中中国提供援助的画面虽短暂,却彰显着世界都不能忽略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崛起的事实。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5 ) 火星救援

浩瀚宇宙中,火星如渺小微尘,茕茕孑立。

被遗忘是孤独的,与世隔绝更是孤独。

等待救援,一切未卜,一个对抗生死的恐惧。

不想被外界裹挟压迫,那么自己就要主动掌控生命的主动权。

火星救援,孤独者的一场自我救援。

影片在自救和被救之间展开,入舱口爆炸那刻,生死一线的恐惧把寄托在土豆的希望击退得荡然无存。

茫茫火红黄沙一片,达蒙的背影感觉入画了一般,孤独得时间都不愿走动。

以至于起飞到重逢的那幕,复杂的泪水很走心。

加入了挺多喜剧元素,从迪斯科音乐到呆萌的自娱自乐都戳中笑点。

剧本扎实,制作严谨,节奏紧凑,不煽情不矫情依然数次戳中泪点,可以说是教科书之作了!

 6 ) The Martian小事集(16+2件)

(以下可能含剧透)1. 原作作者Andy Weir(1972-)是码农大牛,15岁就被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聘去写代码了,大学肄业,后来还在暴雪工作过,做的是《魔兽争霸2》......写Martian开始只是为了好玩,发在自己博客上,也不收费,后来有读者请求他做个kindle版本,方便下载阅读,他就放在亚马逊网上,以最低标准99美分收费。

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Andy Weir着迷于太空,却从来不敢坐飞机……所以拍电影时也没法亲自去片场看看。

小说在Science方面描写非常严谨,WSJ评论说读起来像生存指南。

在创作时,他不停地想出各种困境,再替主人公想出解决办法。

但他发现如果是制氧器、水循环系统、同位素发电“取暖机”坏了的话,男主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会挂。

片中,男主在为土豆温室制作水时发生了一次爆炸,他解释说没有考虑自己呼出的氧气。

小说中,男主是穿着宇航服去做实验的,宇航服为他提供氧气,同时排出他呼出的废气,废气里有一点氧气。

他去的次数多了,氧气积累到一定量,就引发了爆炸。

小说中,男主是个逗逼,他在火星上和飞船上的队友联络时,还催冬兵赶紧向女码农表白,还表示另一个逗逼宇航员马丁内兹才是他的BFF。

小说里,男主最后一段旅程——前往Schiaparelli环形山的途中经历了许多电影中没有的困难,比如沙尘暴阻碍充电,而且他还损坏了Pathfinder,无法获得地球发来的信息等,途中男主差点挂掉。

电影都没有体现(果然是欢乐向)。

小说结尾没有电影中呆萌回到地球的情节,就到营救成功结束。

Andy Weir在一次采访中认为可能是《Breaking Bad》里的小粉Aaron Paul(Mars is Biatch!),或者美队Chris Evans来出演男主。

但导演Ridley Scott看了剧本以后认为主角非马特呆萌莫属,否则不导。

2. 火星火星地表平均温度为零下63摄氏度,地球是14摄氏度。

所以真是环境里,需要更笨重的宇航服。

火星一年687天,但火星一天和地球差不多,是24小时37分钟。

片中不停出现的太阳日英文“Sol N”,Sol是太阳的拉丁语。

火星的重力是地球的38%。

宇航员在火星上走起路来比片中应该更轻盈。

这也是他最后能拆除那么重的顶盖和其他装置的原因。

在这种重力下,宇航员会慢慢地变得肌肉松弛、骨质疏松。

这也是男主在最后被营救时断了两根肋骨的原因,而且在后半段呆萌身形消瘦,后背有红色的皮下出血痕迹,这也是在火星上长期吃不到维生素和矿物质导致的。

火星地表气压很低,大概是地球的0.6%。

所以不太可能起那么大的风暴。

但是片头说的宇航服破损后还能坚持一分钟,这在火星上是可能的。

因为压力很低,所以破损后人体不会爆炸,顶多失去意识、皮下出血等等。

火卫一:原著小说中,男主呆萌是利用火星上的"月亮"——火卫一Phobos来确定方向的。

因为他既没有GPS,又不能在火星上用指南针(火星没有磁场)。

电影中没有提到这点。

Phobos是火星两颗卫星之一,2011年11月9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但是发射失败。

火星上没有细菌,所以呆萌即使被刺穿腹部,也没有吃抗生素(不过内衣上可能带着地球来的细菌)。

在火星上看太阳,比在地球上看要小一半。

以为火星离太阳更远,有1.52AU(AU为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

落日时余晖也更弱。

3. 技术NASA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咨询,而且NASA从不收钱,因为它是政府扶持机构。

片中的火星登陆任务和现实中NASA的未来计划非常接近,包括下一步将发射的猎户座飞船(Orion)出现在了电影剧本草稿封面。

而真正的猎户座星座在片中不停出现,几乎只要拍太空的镜头都有它。

现实中NASA确实会给每个航天器做个复制品,以防发射后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复制品上模拟。

片中的火箭技术来源于于现实中的Ad Astra火箭公司,这家公司是NASA 前宇航员张福林(Franklin Chang-Diaz)创立的。

他拥有四分之一的华人血统。

4. 拍摄地电影是在约旦的著名景点瓦迪拉姆(Wadi Rum)取景的,那里又被称作玫瑰沙漠,Wadi Rum在阿拉伯语中就是红色沙漠的意思;也被称作月亮谷,因为像月球表面一样沉寂,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像月表的地方。

曾是《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红色星球》(2000)等电影的外景地。

在此基础上用CG制作。

而剧中NASA的大门、中国国家航天局都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外的楼群拍的,两楼离得很近,仅3站地。

实际上那里是许多电影的外景地,因为这里有各种风格建筑,哥特、巴洛克、前苏联、古罗马遗址。

5. 希腊神话本次航行任务叫做战神3号(Ares 3),战神在希腊神话中叫Ares,罗马神话中就叫Mars(火星)。

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叫做赫尔墨斯(Hermes,爱马仕),他在希腊神话中是宙斯最忠实的信使,也被视作旅行者的守护神。

而中国的助推器名叫Taiyangshen(太阳神),希腊神话中太阳神是阿波罗,阿波罗这个名字还被美国用于1960s的登月计划。

男主的角色名“Mark”的拉丁版本为“Marcus”,也是火星Mars的意思。

6. 硕士原著中男主实际上是双硕士学位:植物学和机械工程两个专业。

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能靠自己双手修修补补又一年。

电影里不仅没有提到后一个学位,还把植物学硕士升格至博士(像Sheldon一样看不起Howard吗......)7. 钚男主挖出来取暖的设备叫做“同位素温差发电机”(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里面的放射性元素钚238衰变时产生热量,可以转换成电能。

8. 异形男宇航员冬兵巴基准备放置炸药,女宇航员码农在kiss他前说了一半的"In space...",完整版来自导演Ridley Scott另一部外星电影《异形》(1979):"宇宙中可没人听到你鬼叫。

(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9. 普罗米修斯Ridley Scott一看完剧本立刻答应接拍,甚至都放下《普罗米修斯2》了。

但电影中有不少《普罗米修斯》的影子:黄色照明的宇航服、小马缝伤口的订书机。

10. 爱隆会议便当王Sean Bean不仅参加了本片中打算利用飞船营救大兵呆萌的"爱隆项目",还参加过真正的爱隆会议(他在指环王1中扮演Boromir)。

片中NASA板脸大主管想把爱隆(Elrond)改成“Glorfindel”,Glorfindel和Elrond一样,也是指环王里的一个精灵贵族,只是出场很少。

片中劳模姐演的刘易斯中校角色本来是邀请精灵女王Cate Blanchett出演的,她和导演之前合作过《罗宾汉》(2010)。

可惜也是因为档期冲突。

11. Pi的奇幻漂流片中执着拯救呆萌的黑人NASA高层Vincent Kapoor,最初人选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Pi成年版演员Irrfan Khan。

但可惜他的宝莱坞档期排不开(否则就是成功从大海逃生的Pi帮助呆萌从火星逃生)。

原作中,女码农宇航员Beth透露说,如果补给计划失败,其他几个打算自杀,把食物和自己的遗体(!

)留给最小体型的她吃…后来补给成功,逗逼宇航员马丁内兹还问女码农,如果开吃,先吃谁的body?

12. 2001太空漫游赫尔墨斯飞船的天线,和《2001太空漫游》中的Discovery号飞船上的重要的AE-35天线是同款。

13. CNN片尾负责直播火星营救的记者,现实中真的是一位CNN驻柏林记者,Frederik Pleitgen。

14. Marvel除了片尾呆萌提到的像钢铁侠飞翔,剧中很多演员都在漫威系列中有演出:冬兵、《神奇四侠》隐形女、《蚁人》逗逼好狱友、天体力学小子Rich给动画版《终极蜘蛛侠》中的Peter Parker继任者配音、饰演Vincent的Chiwetel Ejiofor也将在卷福《奇异博士》中出演反派。

拯救了大兵的天体力学小子Rich在向老板说我要喝咖啡后,摔了一跤。

这是演员真摔的,但他摔倒后立刻爬起来接着演,于是这个镜头就被采用了。

15. Disco在成功靠放射性元素衰变取暖之后,男主立刻放了一首Disco:1980年热单《Hot Stuff》,来自Donna Summer。

影片结尾时播放的1979年的迪斯科曲目《I Will Survive》,演唱者Gloria Gaynor。

不仅仅是歌名I will survive恰合电影主题,更因为它有句歌词正是“And so you're back from outer space”。

16. 高潮姐Kristen Wiig可能因为是欢乐向,影片找来不少喜剧演员出演,其中包括饰演负责NASA媒体关系的Wiig姐。

她表示拍这个片的时候感觉很害怕.....17. 国旗片中NASA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旗在发言人的左侧,NASA旗在他的右侧。

这实际上违反了美国法典和联邦法规的规定:发言人面对听众时,美国国旗必须放在发言人的右侧。

18. 感恩节本次任务始于2035年11月8日,男主发生意外被遗落在火星上是第18个太阳日的事情(Sol 18),也就是2035年11月25日。

本片在中国正好是11月25日上映!

(美国是10月2日)男主一开始发现的“感恩节才能打开”的救命土豆,但那一年的感恩节是11月22日......当然可能大家都没有按时打开土豆、完成NASA布置的一项Team Building任务:做土豆……SourceIMDB: The Martianandyweirauthor.comWikipedia: Andy Weir-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ExNzcyMA==&mid=401368053&idx=1&sn=4a0daa17d2ad7ed51177f9ef0b2a4692#rd

 7 ) 老子这么好玩,怎么能随随便便被玩死

道听途说的剧透:段子手宇航员马特呆萌在火星执行任务时不幸遭遇风暴,身负重伤。

作为主角,他当然不会轻易狗带。

捡回一条命的呆萌在队友们都逃离火星并以为自己已死的情况下现在可以一个人独占火星基地里六人份的辣条。

但是如果他不能尽快跟NASA联系上,那自己早晚还是药丸。

地球上的群众想瞻仰一下火星上呆萌的遗容,无意中发现他还活着。

于是美国人民又要开始拯救马特呆萌了,他们为这件事也是操碎了心,隔三差五的来一次,简直就像总是需要青铜圣斗士赶来救驾的雅典娜一样。

但是NASA的领导对营救行动的意义提出了质疑,因为凭借火星基地上的物资,呆萌恐怕坚持不到救援队到达就要扑街。

对于这种质疑,马特呆萌并不服。

他在火星上自己拉自己种自己吃,成功培育出土豆,解决了全球(这里指火星)人民的温饱问题。

后来他利用陈旧的火星车上的摄像头实现了与地球人的实时交流。

在互发消息沟通时他表示如果自己能获救,回去之后必有重谢,还借机展现了自己灵活使用敏感词的能力,表明自己是多么会聊天的一个人。

最后营救马特呆萌的任务落在了Herpes号……不好意思,是Hermes号飞船,上的宇航员们的肩膀上。

他们正是马特呆萌原先的队友,而领队的女队长对于这项任务也是自信满满,因为拯救马特呆萌可以算是她们家的祖传手艺。

救援飞船来到火星上空,呆萌扎破自己宇航服的手套然后像钢铁侠一样飞入了前来接应自己的女队长的怀抱,成功获救。

提到钢铁侠,飞船上的小鲜肉医生就忍不住要想起那个把他家童颜巨乳的基友拐跑的翘屁股长睫毛小个子男人。

救完人回到地球后小医生因为情路不顺,暴食了许多呆萌一把屎一把尿喂养大的火星土豆,结果身材走样,把他家那个童颜巨乳的基友都吓直了。

童颜巨乳的基友只好寄希望于一个身子能随心所欲放大缩小的惯偷来想办法帮小医生恢复好身材。

而那个惯偷又恰好是小医生的同事、梦想去当声优的飞船驾驶员的现任基友。

贵船真的好乱。

至于飞船上那个对小医生垂涎三尺、并且厚颜无耻的把自己改成了跟小医生一样的姓氏Barnes的女电脑专家,由于对方已经有了童颜巨乳的基友(虽然基友其实背着小医生还跟其他几名壮汉勾勾搭搭),所以对她视而不见,当她是透明的。

后来电脑专家只好潜心工作,又参与了另一项航天科研项目,把四个屌丝送上了一颗满是可疑绿色黏液的奇怪星球,结果受到四个屌丝连累,躺着也中枪,被可疑黏液溅了一身。

荣归地球的马特呆萌受到了全球人民的热情迎接。

呆萌揭开了人类殖民火星的序幕,后续人类不断加大对火星殖民地的开发力度。

若干年后,火星居民终于不甘心再作为地球的殖民地,于是掀起独立运动,几个孤儿趁势驾驶着留在火星上当充电宝的高达杀回了地球……--NASA在美国科幻片里出镜率常年高居不下,最近三年来由于每年秋季都有一部极具话题性的以宇航员为主角的电影,就更是如此了。

但NASA对本片空前巨大的支持力度恐怕不是之前几部电影可以相比的。

就在本片上映之前没几天,NASA还特意弄了个大新闻,公布了在火星上发现液态水,感觉就像是专门在为影片预热。

最近三年这每年一部的太空题材电影,都被归类于“科幻片”类型下,而在“科”与“幻”之间又都是努力往“科”的方向靠。

去年的《星际穿越》有著名天文学家助阵,而今年这部《火星人》则是以一副近乎NASA宣传片的姿态登场,势要科学出翔来。

关于片中的科学设定到底有多严谨,自有更专业的文章去详加点评。

对于跟我一样的普通观众来说,片中堆满的科学术语并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因为每次主角们脑洞大开想出极富科学素养的妙招后,总会亲切的解释一番以防观众跟不上;即便真的跟不上,在整部电影轻松乐观的基调下,观众也不会感受到丝毫压力。

轻松是本片最鲜明的特质,也是没看过电影也没读过原著小说的观众最难想象到会属于这电影的特质。

这种主角受困于一个孤独无助的绝境的电影,比如《地心引力》《少年派》,无论景观多么壮美、颜色多么绚丽,都难免让观众随着主角一起感到紧张甚至压抑。

本片主角的处境与过去这些电影相比,未必就更乐观,但主角性格中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一面却更加明显并且也被刻意放大。

抱着看一出纠葛、苦情的荒野求生片的期待值看本片,结果却被片中的笑点射了一脸,这种体验有点类似于语重心长的去安慰身遭不幸的朋友结果却被乐观的对方给反过来开导了。

全片轻松的感觉以性格乐观的主角为中心,向外蔓延,最后覆盖到整个电影里的世界,每个人都尽显其幽默可爱又友善的一面,全片没有一个坏人(也就是NASA的领导一开始闹了点小别扭罢了,甚至连天朝人都难得的被刻画的慷慨大度;打个岔,那个太阳神计划还真的被机智的翻译成了“Taiyangshen”,估计是考虑到翻译成阿波罗计划就撞名了),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牺牲,身陷绝境的马特呆萌没死,连肖恩宾也没死(恐怕他是在《冰与火之歌》里死的太惨太憋屈,把接下来几年的便当额度都用完了)。

“这是一个聪明到有点滑头的倒霉蛋在火星没死成的故事”,主角以及影片台前幕后的所有人都向观众传达出这样一种轻描淡写的解释,然而这半点也不会妨碍到观众感知这股轻松诙谐背后的艰辛。

本片与去年上映的、同是马特达蒙与杰西卡查斯坦参演的类似题材作品《星际穿越》除了主角们服饰上的相似之外,几乎在每一个点上都截然相反。

《星际穿越》讲的是赌上全人类命运的终极计划,而本片则只是事关个人安危;《星际穿越》的主角被家庭亲情牵绊,还与队友产生了点若有似无的爱情,而本片主角则是光棍一条(俗套一点的设置,可以在马特达蒙和杰西卡查斯坦之间加点爱情戏,但是编剧都懒得加);《星际穿越》的主角有种古希腊英雄式的悲剧感和沉重感,而本片主角却是个流落火星的不吐槽会死星人。

两部影片从不同的方向带给观众满足感,并用不同的风格感染观众的情绪,《星际穿越》是馥郁香醇,本片则是清爽怡人。

对于两部影片中分别由有着同名之谊的两位“马修”扮演的男一号,我的感觉是,《星际穿越》的主角更像一个让人觉得可以依赖、愿意接受他拯救的英雄,而本片主角则是个让人不自觉想帮帮他、多少为他出点力(哪怕知道他自己干的挺不错)的精神基友。

“笑得甜的女人,将来的运气都不会太坏”,我不知道古龙这句话男人是否也适用,但至少我觉得乐观幽默、自己爱笑也爱令别人笑的男人不至于惹人讨厌。

除了“得道多助”外,我想一个能给人带来笑声的人应该也会让别人更愿意帮他。

以前遇到一道面试题,让应聘者给上司的几种品质排序,其他所有人都把“幽默感”排在最末,只有我把这项排在第一位。

我想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肯定智商和情商都不会太低,跟着这样的人干活多有干劲。

结果当然是我被淘汰。

但是我的经历也不代表古龙先生的话在适用方面有性别局限性,仔细看那句话,先生说的是“笑得甜”,我估计我是因为笑得丑,所以运气不会太好。

上面提到的《少年派》与《地心引力》两部电影跟本片上映的时节接近,分别在当年的秋季,并且主角的遭遇也相似,都是孤身一人在一片苍茫寂寥的环境中寻求生存与出路。

那两部电影的主角为了应对寂寞都幻想出了伙伴陪在身边,少年派幻想出了老虎,而桑德拉布洛克则幻想出了已经牺牲的帅哥同事乔治克鲁尼。

本片的主角如果一个人在火星上呆得寂寞了,估计会幻想个本阿弗莱克出来解解闷。

本文版权属大众点评电影社区所有,转载请附上本行文字(http://s.dianping.com/topic/9236004)

 8 ) 一堂生动活泼的太空科普课

影片结尾,当被成功救援的马特达蒙,开始现身说法,给航天局的学生们讲授他的太空历险遭遇时,我会心一笑:这才是本片的意义所在吧!

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太空的真实生存环境,了解与太空有关的各种科学常识。

感谢导演花费了如此多的心思,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太空科普课!

把科幻作家Andy Weir的成名作搬上荧幕,获得美国宇航局NASA鼎力支持拍摄……《火星救援》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现实派科幻电影的基调。

与早先野心勃勃的《星际穿越》相比,它更显得务实低调。

没有在人性、心灵等深奥的问题上花费太多笔墨,而是用特有的美式幽默,讲述了一个宇航员在火星荒野求生的故事。

这一回,马特达蒙卸下了《谍影重重》系列里沉重的思想负担,变身成一位呆萌的植物学家,“有幸”被一场风暴留在了火星上,从此得到了一个展示其毕生所学的绝佳机会,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在火星上种土豆的,不是吗?

《火星救援》里运用到了包括生物学、化学、天体物理、工程学、数学……在内的众多科学理论,还真不是件简单的技术活儿。

影片里所涉及的各种科学知识都多多少少听过,但要在现实中生根发芽,还能让观众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本片的妙处。

当马特达蒙穿着宇航服,孤独地靠坐在太空探索车的轮胎上,旁边晒着正在“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你会觉得场景如此真实,仿佛只是从荒凉的美国西部转移到了火星而已。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用摄像头摆动来实现16进制传递,脑洞果然很大,让我这样的文科生都感叹科学真伟大!

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导演Ridley Scott说:“做导演无论是广告还是电影,无论是舞台上做莎士比亚的话剧,还是做商业性的大片,关键的问题是到底能不能跟观众实现深入地沟通。

如果没有做到这个都会很无聊。

”虽然算不上完美,但在众多的美国太空科幻电影里,《火星救援》还是有其过人之处——凭借简单而生动的科学演绎,还有整体平淡但不乏笑料的演出,与观众探讨了一场关于“火星生存”的话题,会让你在影院里轻松地度过两个小时,还不觉得闷!

如果我们小时候的物理课都能这么上,该有多好。

 9 ) 自救被救都没演好

火星救援是最近最期待的电影,然而看过有些失望,不幸流为最好的都剪在预告片里了的一类电影。

觉得火星救援的失败在于剧情的设定使人无法对主角提起太大精神,主要是因为他既没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自救者,也没能成为一个感人的被救者。

以自救为主题的片子,影响最大的估计是Cast Away,比较小众的也是太空主题的有09年的Moon。

那两部片的好处是丰富体现出了主角在情感上和技术上的变化和成长。

而火星救援里一切都太信手拈来了。

片子后半部土豆都被冻死以后,进入了等人来救的阶段,比前半部更加不吸引人。

救人的片子里的翘楚是拯救大兵瑞恩(嗯,救的也是他),太空类的有煽情到底的Armageddon,救人的片子有一个很有道理的套路,是要陷入两难,让观众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谁牺牲了都不好。

火星救援从设定上让人不用为谁着急,主角不可能没能救成,但又没能把他塑造成一个不救不行的人(比如大兵瑞恩就是一个你不乐意救也得救的人),要是为了救他把别人牺牲了也很怪,所以在100里外观众已经看到了注定没人会发生危险。

片子不算差,就是不那么有劲。

 10 ) 一个人就是一个火星

9月30号上午在本地一家电影院看的,因为不是周末,又是白天,人不多,但笑声很多。

因为对原著太过熟悉,而所有预告片又刷了好多遍,所以看起来就不会有太多“惊喜”,因为真的是非常忠实原著,连坐在我旁边的老婆,还是大半年前看过我初译稿,也不时跟我会心一笑,因为台词都是从书中照搬的。

预告片里面有一个剪辑是沃特尼触摸屏幕,上面是一对母子……当时我就跟编辑在讨论,是不是改了原著,让他有了老婆小孩,我当时估计的是采取了剪辑手法,把另一个宇航员和他家人通话的片段剪到沃特尼这边来……结果我的估计是对的(这不算剧透吧)。

另外,有一段预告片里面里奇给几位NASA大佬讲述他的赫耳墨斯机动方案,也是从正片里直接剪出来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特别好玩。

里奇这个演员在整个电影里是仅次于沃特尼我最喜欢的,比沃特尼还要逗比,原著里那个狂热但有点显木讷的工程师形象被诠释的极为活跃,也是电影中少有的对原著人物进行性格扩展设计的角色。

另一个让我惊喜的角色是JPL的一位吴姓华裔负责人,这个人在原著里是个比较苦逼,被各路老大逼着加速造航天器的角儿,而且有些严肃,但在电影里却是个一脸无辜,加班加到穿着睡衣开远程会议的灵活的胖子。

他抖的包袱也都不错。

电影和原著一样,都是三条线:孤身一人的沃特尼,群策群力的NASA(外加后来的中国宇航局),团结一致的赫耳墨斯船员。

书因为篇幅足够,所以作者可以用各种POV来铺陈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电影也尽量还原了这一点,但毕竟时间太短(新西兰公映的版本是141分钟,但是还是觉得短啊有没有),所以会感觉人物的塑造偏薄弱了,特别是赫耳墨斯的宇航员那里,除了指挥官,其他几位如果再能多一点背景和个性的塑造,就更好了(编剧太偷懒了……么)。

最后不得不说,马特·达蒙的演技撑起了这个电影的骨架,因为原著里的沃特尼是个十分逗比,十分乐观,又十分自信,但更主要的不是超人,而是十分凡人的工程师,这一点上,如果表演的太过火,或是太收敛,都不好,但马达同学的表演,我觉得恰恰好,把原著里的精神表现出了八九分。

最重要的是,没往煽情的方向走,从头到尾作为观众,没感到他可怜(但是作为译者,书看了四五遍,我又对每个细节很熟悉,我也不知道我不感到他可怜是不是因为我对他太熟了)。

上面说编剧偷懒其实是开玩笑的,跟原著相比,火星上的事件和NASA那里奋力帮助的工程师们之间的联系,这些笔墨在书中基本都被一笔带过,或是被沃特尼一阵痛骂给带过了,在电影中却有许多镜头穿插对比,这些看着很爽,也很振奋人心,大有《阿波罗十三号》的风范(还记得里面在地面的候补宇航员在模拟机里面那些镜头吗?

)。

其实在写这些的时候,我又想去再看一遍了。

《火星救援》短评

看了一半电影院的屏幕坏掉了所以,马特达蒙最后救出来了吗?

6分钟前
  • 筷喜旺
  • 还行

当出现中国人的那段对话时,全场爆笑。

10分钟前
  • 小小
  • 较差

8.3/無龙标福克斯内部点映,比原著少了些喜剧科普梗的马特达蒙秀,多了不少硬科幻和情感渲染,再远的距离也抵不住不灭的希望中联系到人类时的温暖,看哭三次。内核还是敢于打破传统和违抗指令的上等好莱坞冒险类型片,原声配乐渲染情绪到位,丰富的知识和沉作自信+中国航天局+钢铁侠+土豆拯救马特呆萌

11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2016/8/13(六)21:00衛視西片

13分钟前
  • Joe
  • 较差

还是书本比较好看 电影省略了太多 看起来生存过程和营救过程都太顺利了

14分钟前
  • 局外人
  • 较差

钢铁侠在火星,情感刻画极尽精简

15分钟前
  • ###疼
  • 还行

非常喜欢!这些年找一部不洒狗血不煽情的科幻片容易吗。要论科幻气质Ridley Scott比诺兰强太多了。喜剧的外表下是其实是格外正统的硬科幻路数,没有乱七八糟的感情线来喧宾夺主简直太棒。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在求生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强调对地球的执念,高潮甚至都不是回到地球,因为那完全不重要!

16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三星代表三个字,美国梦,年底出的看过的三部电影的品质排行:《师父》>《我的少女时代》>《火星救援》。看来只要我们不扯中国梦,那还是能出像点样的商业片的,看看人家怎么反复自我意淫就知道人类有意淫的共性,这点就不要去比了嘛。

17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还行

7.5分。欢迎收看《三时三餐 火星篇》

19分钟前
  • 海娃兒
  • 还行

中央六台播放的,看的半截。没从开头开始看。

20分钟前
  • 玥玲大可爱
  • 还行

最后纽约北京浪登三地大屏幕直播那块儿颇有春晚风采

25分钟前
  • 梦游仙境
  • 还行

有点像优等生为主角的校园剧

26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普普通通平平淡淡

29分钟前
  • 住在0153的小玉
  • 较差

real lonely planet,real starman with duoduo

30分钟前
  • yasi
  • 力荐

在印度提前看了,中规中矩的电影。

32分钟前
  • 张在山
  • 较差

各种山寨 连最后的主题歌都是抄来的 捧烂片的影评人都可以去死

34分钟前
  • 浆糊骗子
  • 较差

平铺直叙、拖沓冗长。无惊无喜、中规中矩。

37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火星救援# 及格吧,木有大家捧的那么高好伐→_→情绪的调动也还行,但是不如地心引力and星际穿越~不过众星云集到爆好么!从上到下全是熟脸!鸡冻的精神抖擞~

42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还行

一般般,太一般般了。

47分钟前
  • AARONon
  • 较差

没有《星际穿越》宏大瑰丽也不像《地心引力》紧张刺激,老雷就是最简单粗暴地展示科学的魅力给你看,让你嗨!

4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