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故事里,真正的冲突基于理智的理想和理智的反抗,但他的理想不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认识之上。
从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矛盾突出并亟待解决,可这不是堂吉诃德该操心的事,他所要做的只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却并不考察他们为什么受苦。
所以小说只是透视而不做任何评判,无论是骑士本身的智慧和偏执还是理想与现实共同展示出的世界秩序,其整体基调都是轻快的。
但如果在现实世界中拿堂吉诃德作为标榜楷模,就会遇到骑士故事与人物行动、小说与现实世界的更多一重矛盾,况且此时你不仅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更因为你接近了真相也就接近了“他们为什么受苦”,在这个时候靠理智的反抗去守护理想是苦涩的,负重的,无论是心理还是实践。
因而讲这个新故事的人带有一种难隐的激动和赞许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2014年末“The Newsroom”出了第三季,只有6集。
奇怪的是我一直没能找到免费资源, 从昨天开始,我迫不及待却有依依不舍的看完这终结季。
看前几集我都有点小失落, 或许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但到第四集我开始要流泪,第五集到第六集我就不停的想流泪, 其实我真的在流泪。
不仅仅是因为Charlie的突然去世,有时候你会不会就 想流泪,却分辨不出自己是什么感觉或是出于什么原因。
但你会认同如若另一个看同一个片子,会有完全不同的心境。
我想说What Kind of Day Has It Been , 第六集算是回顾了第一季第一集一个Team的开始,但怀旧不是为了煽情。
不是所有人会喜欢这个剧, 我有时搞不清Will的政治立场;我常常听Sloan机关枪一样说完一段,我字幕都没看完。
Mackenzie的口音让我着迷,Maggie在公交车的表白让我记忆犹新, 我渐渐忘记了这两年多在剧里的感动, 却记住了这些琐碎,真正喜欢里面的每一个角色。
Charlie 葬礼后大家一起唱的That's How I Get to Memphis,之前看过片段,应该很多人就是不喜欢但一定不会讨厌乡村音乐, 就好比你一定不会讨厌“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在我的内心里,乡村音乐里总会让人得到慰藉。
我承认我的这个观后感写得很糟糕,因为写出来的不及我想表达的五分之一。
但真得我说不出更写不出。
我记住了那些温暖,却忘了温暖来自哪里。
又一部我爱的剧完结了,这是为什么!!!
杯子接好水,放好电脑,郑重其事的和这个剧告个别,结果... 最后一集从头哭到尾。
第三季是真的用来告别的,亚特兰蒂斯这个理想主义中的新闻编辑室也遇上了现实,收视率下降,公司易主,原来被新闻中心的人称为“asshole”的老板和新boss一比,简直友善到不行。
说到告别的最后一集,与第一季的三年前的第一集首尾呼应,也算是对第一集的补充,好多回忆涌上来, 原来唐吉柯德不是Mac 不是 Will ,而是查理给每个人的一个新闻人的信念。
虽然我更希望他们最后一集能用一个震撼的新闻报道来纪念查理,给新的Boss当头一棒,然后所有人含泪挥手谢幕。
但是这也就只能自己想想,而编剧给的结尾时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怀念查理,怀念这部剧,让编剧有足够的时间去好好安排每个人的结局,纠结三季的Jim和Maggie终于在一起,Nel 默默的回来,轻松夺回ACN online ,跟新的网站开发者说14年的电影回顾根本配不上“史上”这个词,他们搞砸了他的网站。
Don还是决定留在10点档,Mac接替查理的职位,所有人仿佛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她们每个人心理都保留着一份教化众生的执念。
虽然这种理想化的执念只能存在于这部剧里面。
Wil跟Mac说:"你有一艘航行的船,船上有个洞,你不可能拥有一艘新船,那么你能做的就是把船里的水舀出去速度快于船舱进水的速度。
"不过我们经常做的决定是怎么看船洞都不顺眼,然后弃船,漂浮在海上。
可能会淹死,也可能找到新的船,也可能在有了新船后发现同样的问题甚至更糟的时候,又回头想起那艘有破洞的船,只可惜这时船舱进水太多,只会和你相互遥望着,一起沉入海底。
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到一起沉船的地步。
最后,再见,查理;晚安 ACN。
新闻编辑室并不是一部流行剧,或者说一部可以流行的剧集,如果哪位观众曾认为TNR会像《老友记》一样连播10季,那么这个人一定没有理解这部剧,也没有理解索金。
正如Will在第一季对Charlie说的,自己在西北大学的发言是a rousing call(起床号),起床号如果吹个不停,那么就成了唠叨。
但是如同Will在激愤之下的发言,the worst generation period ever period, 如果不是最糟的时代,就无需守夜人吹响号角,但既然是最糟的时代,这声号角本就是多余,哪怕是两季半,对于这个时代也太长了,太麻烦了,太刺耳了。
第一季的第一集,Mac激昂地喊着,it's time for Don Quixote!
能够将堂吉诃德当做目标的人,不会不知道小说的结局是什么,但在当时他们都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一点。
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他的愚蠢在于他不能分辨眼前的事物。
ACN上下热血沸腾之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的是同样的错误,他们的风车是面前的世界,眼下的生活和身边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切触手可及,却与他们不在同一个时代。
至于索金,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试图以一部剧集去行教化使命同样如此呢,我相信他没有如此幼稚,但他恐怕并没有想到,TNR里的价值观不仅没有得到弘扬,反而被嘲笑,这大概是为什么第二三季的故事变得如此压抑。
第一季的争论无非是新闻理想与商业社会的挣扎,这并不新奇,好莱坞作为美国左派大本营拿商业社会的弊端开片已是惯犯。
而第二季讨论的却类似于一个“娜拉走后怎么办”的问题,新闻理想并不是一切,当ACN暂时摆脱收视率压榨的时候,问题却出在了他们自己身上。
平心而论,第二季大反派Jeff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如果说对于新闻理想和媒体监督社会的坚持,他比起ACN原班人马有过之而无不及,私德有亏并不能掩盖这一点。
Geneva事件有点类似于巴顿将军年轻时在纽约街头看到两个男子拽着一个年轻女人上车,于是掏出手枪逼他们滚开,最后才发现那女子其实是其中一人的未婚妻一样的乌龙事件。
在第一季的高开低走到第二季的整体压抑之后,第三季作为最后一季几乎充满了索金的愤怒、无奈和自嘲,而整个ACN也遇到灭顶之灾。
时代彻底变了,精英主义在这个时代被当成可笑的自作多情。
在第二季中被嘲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过是第三季公民记者和URACN的前奏,只不过比起第三季的沐猴而冠,OWS显得如此可爱,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手段,但是他们毕竟在乎一些东西,毕竟试图完成一些东西。
而Pruit根本不在乎,庸众狂欢也根本不试图完成任何东西。
在之前两季,Charlie,Will和Mac所面对的“敌人”不过是Lansing母子,即便观点不同,但是Charlie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人,这些人受到的是类似的精英教育,他们相信知识、远见和理性,而不是庸众的狂欢,可是Pruit完全是另一种人,他精明狠辣,却毫无底线;他受到同样的精英教育,却全无敬畏,他用精英教育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却利用庸众在摧毁整个精英主义的存在基础和意义。
所以Charlie害怕他,Charlie清楚这个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并且不会在乎任何手段,所以他知道他可以说服Lansing母子,却根本无法对抗Pruit。
ACN被卖掉,Charlie失去了自己的同盟,Will入狱,他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
Mac和Don并不知道编辑室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
他们被Will保护,Will被Charlie保护,Charlie被Leona保护,但当只剩下Charlie时,他们依旧如往日般坚持。
他们并没有错,Charlie也绝不会认为他们错,但他苦心维持的平衡终于被狠狠地撕裂,他心力交瘁地倒下,直到最后都没有获得胜利。
而Will却在牢房中经历了一场内心的洗礼,幻想的狱友的确是神来之笔,索金仿佛是把这一集按在所有美剧制作团队的脸上怒吼:我的收视率就算是0,也比你们所有人都厉害。
当然讽刺的是,这一点并不重要,也没人在乎。
狱中的对话实际上是Will思考自己半生的路究竟是从何而起,一个粗鄙而狂妄的家暴醉汉,让他比其他人更向往文明和教化,他并不是想要做“东海岸的精英”,他只是不想像他的父亲一样。
从任何角度来说,他都比他父亲强得多,他文明、有知识、有教养、有责任感、有使命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原则牺牲甚多,可是比起一个在内布拉斯加农场心脏病发作死掉的醉汉,他的人生反而更坎坷、更多挣扎、更多痛苦,而理想也绝得不到实现。
Will 最后关于mission to civilize的对话,谈的是堂吉诃德,说的是自己,是Charlie,是Mac,是ACN的所有人,他们“不是真正的骑士,是精神错乱的老头子,自以为是骑士,与一个无可救药且道德败坏的世界较量”“他(们)怎么样了?
”“他(们)被人整惨了。
“ Will 此刻清楚看到自己的可笑,不惜一切地去救一个不可救药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里没有其他任何人认为自己需要被救。
此刻的Will也是索金的投影,他清楚地看到整个TNR剧集的不合时宜,任何不合时宜的事情,即便是最高贵的英勇,也依然是可笑。
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阿特拉斯是神话中背负地球的神,小说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时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阿特拉斯们被侮辱和伤害,于是他们耸耸肩,放下这个世界。
虽然安兰德属于极右,与索金这种liberal在观念上相去甚远,但在精英主义的观念上却殊途同归,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为了这样的原则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在安兰德的故事里,阿特拉斯们放下世界,世界陷入混乱;而在索金的故事里,阿特拉斯们却被斩尽杀绝,因为人们相信自己不再需要他们的支撑。
索金没有也不会去描绘一个没有ACN而走向失败的社会,但是他却用第三季为堂吉诃德写下了悼词。
也许索金并没有心灰意冷如堂吉诃德般在临终痛悔自己之前的一切都是发疯都是误人误己,但他让每个人看到一个光荣时代的落幕,看到一群英雄的死去,他并不想诅咒没有英雄的时代会如何堕落,但他希望所有人都看到,你们到底在失去什么。
” The mission of each true knight is duty...nay, is privilege.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This is my questTo follow that starNo matter how hopelessNo matter how farTo fight for the right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For a heavenly causeAnd I know if I'll only be trueTo this glorious questThat my heart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When I'm laid to my rest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To reachThe unreachable star “——《man of la mancha》
在Charlie的葬礼上,回溯了第一季的史前史,宣布了Will和Mackenzie的孩子即将诞生,编辑室的大家伙和Charlie的孙子们一起奏乐合唱,响起了诗意怀旧的《That's how I get to Memphis》,太喜欢这种表现方式了,死亡和新生之间的巧妙转化,温情写意,就像这部剧虽然结束了,但星辰大海,理想主义的光束已经散播开。
The Newsroom好多人都是一开始谈不上喜欢,后来在更全面认识后,赞叹到不行,不知是不是编剧的有意引领,先缺点展示,再一点点填背景缘由,让人物更立体。
会再刷的~
一口气刷完,后劲还是很大的。
第一季都是一集一个案子,第二季整个收拾大烂摊子,一个急功近利、害人害己的外人捅了司法篓子,第三季违法涉密,商业收购危机,唐吉柯德死了好些可圈可点的高潮剧情:编剧最终把查理写死,把理想主义写死,来了个全局最初起点——堂吉诃德的回忆,领带交给了Don,预示new和futuristic;查理在得知Will求婚Mac后,去音乐机构找婚礼乐队,定下来的是当时听到的圣歌Ave Maria。
墙上的字:歌唱是双倍的祈祷,与后来Will和查理Grandson在葬礼时一起悼念合奏弹唱,查理Grandson就是在那个音乐机构拉大提琴,家人线重合了一点点;Will坐监其实是只身一人,狱友是幻想出来的父亲,和家暴父亲和解;同时看《摩登家庭》的时候也好串戏,Will和Jay他俩长得好像,沉稳的人格也很像。
Will的歌单很衬character。
成熟男人的英式摇滚let my love open the door;为了避嫌,很gentle地在911纪念日借口请假故意缺席观众视野,天台和酒精的夜晚打给Mac时,很有氛围感的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morow;在演播室直播中途中断信号,相信团队,不慌不忙俏皮地哼着partyin partyin yeah,partyin partyin wow的Friday
乌托邦
“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
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影视和文学)都会充斥着乌托邦意识,有的描绘的是乌托邦的世界,有的刻画的乌托邦的人物,有的讨论乌托邦的思想。
今天我要重提的这部美剧,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当然在展开之前,我建议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媒体责任感,是不是媒体天生的属性?
THE NEWSROOM 新 闻 编 辑 室
王炸和黑马这部2012年开播的剧集,由HBO出品,IMDB评分高达8.6,开播第一集后就直接预定了第二季。
开播后虽然在小范围引起轰动,但普通观众似乎并不怎么买账,不过男主角Jeff Daniels在2013年还是以黑马之姿斩获得艾美奖最佳男主角。
要知道那年竞争之激烈,《绝命毒师》的老白,《广告狂人》的Jon Hamm,《纸牌屋》的Kevin Spacey,都是来势汹汹,其中任何一部的热度都可以碾压《新闻编辑室》。
Jeff嚼着口香糖站上领奖台的时候,这个演过《阿瓜与阿呆》出过唱片的演员看起来和他的角色Will McAvoy如此的不同,但当他一开口引用Aaron Sorkin的话语"Make it matters. Make it counts."来作为获奖感言时,你便明白为何他会获得这个角色了。
The Newsroom其实在播出的时候受到不少的抨击,令人震惊的是:作为一部讲述新闻人理想,反应新闻业现状的剧集,抨击他最多的声音正是来自于新闻界。
在这些负面评价之中,过于典型化、理想化、简单化、戏剧化是被提及最多的,还有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等等。
The Newsroom其实在播出的时候受到不少的抨击,令人震惊的是:作为一部讲述新闻人理想,反应新闻业现状的剧集,抨击他最多的声音正是来自于新闻界。
在这些负面评价之中,过于典型化、理想化、简单化、戏剧化是被提及最多的,还有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等等。
这段看似在否定美国伟大的大段独白,其实正是通过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来肯定美国的伟大,这种隐藏在批判之后的自我肯定,恰恰是美国精神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5分钟长度的语言,用3分钟来否定现在,然后用2分钟来肯定过去,而在这3分钟的否定中编剧竟然可以把美国精神的关键词几乎全数塞入,例如:Constitution宪法,the Declaration ofIndependence独立宣言,Freedom自由意志,Literacy识字率非文盲,Science科学,Math数学,LaborForce劳动力,Median Household Income家庭收入中位数,Defence Spend军用开支,Angles天使,Aliens物种,简直叫观众要起立鼓掌。
由于腾讯下线了剪辑片段,我只能单独把台词选编出来,如下:译文(人人影视版)所以,你问我是什么造就这个最伟大的国度?
我真不懂你他妈在放什么狗屁!
国家公园吗?
我们的确辉煌过,我们为正义而拼、为道德而战。
因合乎道德而立良法,因违背道德而废恶法。
我们要消灭的是贫穷,不是穷人。
甘愿牺牲、关心邻里、勤劳踏实、不空口说大话。
我们有过伟大的发明和逆天的科学创造,我们探索太空、治愈疾病,培育出了最出色的艺术家和最强盛的经济体。
我们敢于挑战,同时心怀谦逊。
我们崇尚智慧,而非鄙视,我们不以聪明为耻。
我们不凭"投票给了谁"来区分人,也不像现在如此轻易畏惧。
以前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信息充足,有受人尊敬的伟大人物告知我们。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承认问题的存在:美国再也不是世上最伟大的国家了!
原文So when you ask what makes us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I don't know what the fuck you're talking about. Yosemite?We sure used to be.We stood up for what was right.We fought for moral reasons.We passed laws, struck down laws for moral reasons.We waged wars on poverty, not poor people.We sacrificed. We cared about our neighbors.We put our money where our mouths were and we never beat our chest.We built great big things,made ungodly technological advances, explored the universe, cured diseases,and we cultivated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s and the world's greatest economy.We reached for the stars, acted like men.We aspired to intelligence. We didn't belittle it.It didn't make us feel inferior.We didn't identify ourselves by who we voted for in the last electionand we didn't... we didn't scare so easy.we were able to be all these things and do all these thingsbecause we were informed by great men, men who were revered.The first step in solving any problem is recognizing there is one:America is not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ymore."AMERICA IS NOT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YMORE "对于我这个从小在荧幕、报纸、广播甚至街头横幅都被国家的自我肯定口号包围的人来说,这句话触碰到了我心底最难以名状的那部分感情。
作为一个传播学院毕业生,最让我讶异的事实在于:看完这部三季26集的电视剧集,我发现自己学到的新闻和政治相关知识,竟然比大四年所学的还多,某些部分甚至于重塑了我的三观。
譬如下面这段关于是否要因为收视而去抢播新闻的情节。
说新闻固然离不开讨论政治,但讨论得如此专业和深刻必须归功于编剧Aaron Sorkin。
翻开Aaron Sorkin的档案,《the American President美国总统》, 《the West Wing白宫风云》,政治简直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东西,其标志性的表现形式就是大段独白和角色间犹如打乒乓般的回旋对话。
尽管似乎对于大部分把电视或电影作为娱乐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手法十分的不友好,但令人惊讶的是《the West Wing白宫风云》所收获到的收视率和奖项都是惊人的(253项提名117次获奖)。
现实传记类,尤其是精英人物的现实传记更是他的一大偏好,看看他过往的编剧作品便知,譬如《the 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和《Steven Jobs乔布斯》。
(剧中充斥着与拍摄及播出时间近乎同步的时间和空间感设置来增加真实感。
)毫无疑问,这些疯狂的特征在Aaron Sorkin监制编剧的the Newsroom里都悉数囊扩,不论是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角色设置,还是可怕到惊人的台词量,更别提台词和道具设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那种错过一秒就可能错过全世界的感觉,在the Newsroom也算是达到了一种极致;甚至有一点Show off的味道,对不起,不是一点,是非常,这也是后期被评论家所诟病的一点。
其实,我非常建议那些已经是CEO和想成为CEO的人来看看这部剧,如果你曾经被Independence Day里总统的一席话所打动过,那么你在这部剧中将学习到翻十倍的演讲技巧,比如如何在4分30秒里用620个单词阐释“我们美国人是在精英文化指导下的民主自由群体”。
第一季第三集的开头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个开头不仅是一份宣言,还担任着叙事推动情节的作用。
把6条时间线通过46个镜头切分,利用交叉蒙太奇来强化语意,十分的狡猾和老练,甚至连声道上的技巧也不放过,用新闻直播的声道来制造主时间线,并在其中用10秒的时间,不留痕迹的切换到News Night团队召开集体会议时空下的声道,然后再切换回去。
这样大胆的手法,恐怕也没几个人会用。
这样强行的切换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勾连两个时空的关系,即虽然在现场直播时空下,Will的道歉稿强调这是他和MacKenzie的个人意志,但通过声道和时空的蒙太奇手法,却用镜头告诉我们,这个道歉属于这一整个团队,达到强化三句关键性语句的作用:But these voices are a small minority now(然而 这样的声音已是极少数),and they don't stand a chance against the circus when the circuscomes to town.(他们无法与招摇过街的马戏团相抗衡,马戏团指其他操纵观众的媒体)。
They'reovermatched.(他们势单力薄)I'm quitting the circus andswitching teams.(我要退出马戏团 改换立场)而这几句剪短话语所要表达的内容包括:1、依然秉承新闻精神的记者还存在,即我们是战士;2、我们要和以娱乐至死的主流新闻界宣战,即我们和权力为敌;3、我们是在孤立作战但我们不是一个人,即我们是英雄联盟;Aaron Sorkin就是这样把4分30秒的信息填满到近乎变态的地步,难怪不少美国评论员会选择用Hate来评价这部剧集,不留一丝一毫的空间给观众,这种近乎“强奸式”的观剧体验,对于某些观众来说简直是一剂强心针,当然也会令一部分人作呕。
第3集4分30秒的时间线说明时间线1:直播的时间线
时间线2:Will撰写道歉声明的时间线
时间线3:员工同时受到道歉声明邮件的时间线
时间线4:编辑组共同研究声明的时间线
时间线5:Will在直播前最后朗读声明的时间线(注意,此处Mackenzie的衣服和上面镜头里的不同,表示不是在同一天)
时间线6:Will给Charlie批准播出的时间线由于腾讯下线了剪辑片段,我只能单独把台词选编出来,如下:译文(人人影视版)从今以后,将由我们来决定播出哪些内容,如何呈现给你们,标准只有一条:民主社会的第一要素 是选民的知情权。
我们将竭力对播报的信息,给予全面的背景。
因为当一则新闻刚诞生时所包含的信息量极少,我们将极力拥护事实,杜绝含沙射影、空穴来风的报道。
我们不是餐厅的服务员,不会依照你的口味来调整新闻。
我们也不做只会陈述事实的机器,因为新闻只有沾染了人性才有意义。
我将丝毫不隐藏我的个人观点,我也会全力向你呈现与我不同、但有根据的其它观点。
你也许会问:我们凭什么决定报道内容?
凭我和麦肯兹·麦克黑尔。
麦克黑尔小姐是我们的执行制片人,她带领着一百多人的团队,包括记者、制片人 、分析师和技术员,她的资历随处可以查到。
而我,则是《晚间新闻》的执行总编,负责本节目所有内容的最终决策。
我们凭什么决定报道内容?
凭我们是媒体精英。
原文From this moment on, we'll be deciding what goes on our air and how it's presented to you based on the simple truth that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o a democracy than a well-informed electorate. We'll endeavor to put information in a broader context because we know that very little news is born at the moment it comes across our wire. We'll be the champion of facts and the mortal enemy of innuendo, speculation, hyperbole, and nonsense. We're not waiters in a restaurant serving you the stories you asked for just the way you like them prepared. Nor are we computers dispensing only the facts because NEWS IS ONLY USEFUL IN THE CONTEXT OF HUMANITY. I'll make no effort to subdue my personal opinions. I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expose you to informed opinion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my own. You may ask who are we to make these decisions. We are Mackenzie McHale and myself. Miss McHale is our executive producer. She marshals the resources of over 100 reporters, producers, analysts, technicians, and her credentials are readily available. I'm "News Night"'s managing editor and make the final decision on everything seen and heard on this program.Who are we to make these decisions? We're the media elite.对比如今动不动就把微博消息转到大众荧屏上作为新闻的当下媒体,the Newsroom无疑给这些“娱乐至死”的从业人员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伪纪录片般的镜头来重新定义“新闻”,重新定义“记者”。
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庸”,“收视率本位”,“观众用脚投票”等等概念通过还原一档新闻节目制作的过程来推给观众。
为了拉近观众和新闻演播室之间的勾连关系,Aaron Sorkin大胆的把他的“虚拟真实”做了非常戏剧化的“现实化”,譬如下面这段关于内容和收视率的讨论,发生于总编和集团老板之间。
其实描写记者和新闻事件的影视剧很多,比如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电影和最佳原创剧本的《Spotlight聚焦》,又譬如斯皮尔伯格的《The Post华盛顿邮报》都很好的还原了行业和事件本身,这些影片的优势在于有大量的事实和真实人物。
the Newsroom虽然是基于CBS晚间新闻为原型而创作的,但毕竟ACN电视台和News Night都是杜撰出来的,因此如何让观众感受到News Night这档节目就在你身边,这群记者就是真实生活在当下美国社会里的人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Aaron Sorkin所使用的方式便是,不仅将真实的新闻事件作为主题和引子,甚至于在对话和转场素材中都不断地把真实事件填充进去,人为制造出一个真实环境,对于新闻事件的跟进程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美国新移民政策法案、茶党“绑架”共和党风波、希腊债务危机、枪支增长及控制问题、本拉登被击毙、美国中期选举、占领华尔街、奥巴马医改、叙利亚问题、911十周年纪念等等,一个个我们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新闻事件,连珠炮似的根据剧情需要来重新被发掘。
在一个虚拟的电视台的虚拟编辑室里,通过还原小组会议、外出采访、直播过程的手法,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已经播出的新闻报道,做戏剧化的二次加工,即“如果有一个最优秀的新闻团队,我们会如何报道这个新闻”。
此外,使用标签化的方式来设定人物也是不得不做出的一种让步。
因为当我们把真实的时间线浓缩到电视戏剧播出的时间线中,即将26,000多小时压缩到26小时(1小时1集)的时候,我们玩的是一种时间线的游戏。
为了使得观众拥有代入感,巧妙的将观众设置在荧屏外的第三人视角来介入。
在此其中,手持摄像机效果和固定摄像机效果镜头的无缝切换,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而想想我们在现实中作为旁观中所作的,比如快速认识和推断他人行为最好的方法——难道不是标签化吗?
所以我们看到了非常Geek精通电脑的印度小哥,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初入职场敏感神经质感情上摇摆不定的大胸金发妹子,所以我们也看到了整天穿着套装留着中长发毒舌尖酸精明却几乎是电脑白痴英国口音30岁女制作人等等,刻板印象的运用会让人快速记住角色及理解冲突,嗯,你们的谢耳朵也是如此。
这样标签化的人物描摹手法的好处是这使得每个人的性格非常突出和鲜明,即不出10分钟你就能认识角色,嗯,Sheldon你喜欢吧(生活大爆炸)?
Sherlock Holmes你喜欢吧(神探夏洛克)?
House MD你喜欢吧(豪斯医生)?
Alicia Florrick你喜欢吧(傲骨贤妻)?
Martha Costello你喜欢吧(皇家律师)?
Doctor from Doctor Who你喜欢吧(神秘博士)?
嗯,想象着这样一群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是的没错,这就是the Newsroom,反驳、辩论、挖苦、吐槽、引用、双关,所有的语言技巧和头脑游戏,都时刻在the Newsroom里上演,所以他的坏处也非常之明显,智商不够的就可以退下了(我开玩笑的啊,喂!
),坏处其实在于没有一定的语言、新闻、政治以及视听语言等知识量,确实看起来会了无生趣。
下面这段剧情是和第一集Will连助理名字都搞错三次来做对比,默罕默德的梗则是暗讽倾向于共和党的Fox电视台,而共和党一直致力于废除奥巴马开放的移民政策。
当然很明显Aaron Sorkin是故意把许多的幽默建立在此之上,使得看这部剧的观众群门槛不低,且容易两极分化,喜欢的极其喜欢,不喜欢的嗤之以鼻。
因为在The Newsroom里你会不断的接受一样东西——观点,他不是一部“罗生门”般开放式的剧,相反这部剧非常的自我,不仅仅体现在人物性格上。
英美剧有一个非常叫人喜欢的地方,就是,每一集剧都有小标题,这是在亚洲地区的电视剧中看不到的,按古板的电视剧分类来说,我们的更应该叫“连续剧”,而英美剧更倾向于“单元剧”,单元剧一般会在每一个单集里去解决一个主要冲突,这让每个单集都可以单独观看,所以你看今年雨果奖的最佳戏剧短片表现奖的Jessica Jones是第一季大结局“AKA Smile”获奖,而不是整部剧集。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the Newsrom的单集片名,你便可以感受到这种自我式表达欲望的呼之欲出:“We Just Decided To”,“I'll Try to Fix You”,“First Thing We Do, Let's Kill All the Lawyers”,“One Step Too Many”,“Run”,“What Kind of Day Has It Been”,标题中包含主语,口号式的短句,而后在剧情中由某个角色点题,这些成为了这部电视剧的魅力核心所在。
而这部剧集之所以花大量的笔墨去强调自我、个人,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精神骨子里的东西,这几乎从任何一部主旋律美国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而另一方面则是Aaron Sorkin是基于《堂吉诃德》的角色故事文本来发展the Newsroom,这从剧集第一集开始就被不断的提及,直到最后一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在剧中作为“堂吉诃德”现代版符号的Charlie去世,完整的演绎了一出现代新闻版的《堂吉诃德》。
和《堂吉诃德》一样,theNewsroom是一出喜剧,一出闹剧,一出严肃剧,也是一出悲剧,在一幕幕的新闻事件和一出出狗血的编辑部八卦里,近乎荒诞的一种演绎,却着实刺痛着传媒的神经。
从第一集Will手握骑士剑划下第一个十字开始,每一集,这个虚拟的新闻编辑室都在向权威挑战,同时又在自我批判中成长。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里还原新闻从黄色升级为橙色的挖掘真相过程;在本拉登被击毙事件里通过两条平行时间线去树立新闻的人文关怀性;在奥巴马枪支管理问题上对美国枪支管理局谎言构建的数据例证;在校园性侵事件里用大段劝说当事人出镜的对话来批判网络暴力及陈述观众需求引导带来的副作用。
而在第二季末尾用了85分钟时间,分上下两集,几乎和真实时间相近的长度来拍摄报道美国大选的全过程;在美军是否使用沙林毒气时,用7分钟长度来表现新闻团队内部会议的质询及考据过程。
关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关于美军是否使用了沙林毒气的多次内部辩论
关于击毙本·拉登和911回顾
关于茶党事件和美国民主选举制度
关于性侵的民间网络自卫和法律体系
虽然,成为电视剧之后,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镜头、蒙太奇所展现的事实并非事实的全部,因为事实不会有特写、不会有多角度平行蒙太奇、不会有过肩正反打,不会有斯坦尼康的运动美感。
但是确实,通过the Newsrom我们重新认识了一次新闻本质。
这虽然和《人间世》砸碎医患关系的铜墙截然不同,但在议程设置和传播效果上,比起教科书上的理论,the Newsroom实实在在的反问了很多可能已经被撕开习惯背后我们忘却的原则,仿佛the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s中Katniss的那一箭,把封闭住我们的天花板打碎。
是的,有些问题不通过这样极端的方式,谁又会意识到呢?
那么我们再回溯第一季开场那段令人拍案叫绝的独白,你可别忘了,在Will大段独白之前有一个关键性的提问句:What makes America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按照西方人的写作习惯,这样的总起句又怎么会不重要?
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并且在每一集都在不断的强调,在每一季末尾都不断的重复。
新闻真实性到底如何能做到,谁来保证,谁来牺牲,谁来把关,谁来选择,谁来传达,谁来质疑,谁来回答,这在第一季第3集里其实已经明确指出了“We're the media elite”,从而带出潜台词——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
所以尽管我可以对这个问题保持疑问,但是the Newsroom能被拍摄、播出,可以获得美国主流奖项的提名,同时允许全世界的批评之声,这本身就是the Newsroom的一种升华不是吗?
“堂吉诃德”是否还是大家的笑柄本身不重要,“堂吉诃德”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荒唐而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有人记住“堂吉诃德”,还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堂吉诃德”。
无论结果如何,总是好过只剩下一群不会说话的驴。
最后安利一下我最喜欢的剧中一对璧人,是的女演员就是在《X战警:天启》中灵碟的扮演者,所以you know,即使是反派,我也喜欢她。
试问谁不喜欢从头脑到身材都性感的女人呢?
回顾完自己四年前写的文章,我打算再把片子翻出来看一遍,反正一共也就25集
LOST AND FOUND,被图书编辑“坑”了的恐怖小说之王带着偏见看世界,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为什么美国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ORDINARY LOVE,小人物的悲歌END本文没有参考文献文字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第五集,charlie 反应那么大很正常,在这些人中只有他和will 妥协过也反抗过。
是Charlie 选了mac,是charlie带领大家走上“正轨”,他们能这么做新闻,是charlie在保驾护航。
而且在第一季第一集Charlie 就说过,没有一家媒体愿意留下Mac。
新东家的新闻思想同他们非常冲突,Charlie 不得不为先留下这一群人而按照新东家的意思来。
做新闻的无奈的时候多了,何必在这个当口顶着枪口上。
他们做新闻受金钱制约,而在我们这,在如今政治下,它就是那谁的耳目喉舌,在人家的天下做新闻就要按照人家的规矩来。
愤慨什么呢?
作为一个人都不能有什么说什么更何况做新闻呢?
所以sloan和mac在这一集里大出一口气,但有失有得。
一开始看到Charlie 倒下时,我哭惨了,还返回去看了两遍。
可看多了就慢慢好了,从那个情感圈里走了出来。
电视剧一般都将理想与现实对立开,这样才有冲突。
那些说片中新闻理想化的我想问问,是不是从头到尾没一个想播的新闻能播成的就算接地气了?
那你看它干嘛呢?
电视剧跟现实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有表现手法,可以把生活中的矛盾体一分为二展现出来,现实中的纠结体在这里面被细分到每个人,正义到不顾一切的sloan和mac,为利益服务的新东家,夹在中间的Charlie …新闻工作者跟医生警察一样,都是一种职业,在谋生的基础上也相应的有了一种精神价值,但应该只有新闻会经常拿来跟自由摆在一起。
似乎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这个太大了,说不了。
所以在最后,新编不能鼓舞我什么,也没有震撼我什么。
就竭尽所能的,多多珍惜已有的,但是不忘渴求的,好好生活,平和中庸。
第一次看完新闻编辑室,是2015年。
已经记不得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看完的,有什么样的心情。
5年后,可能反反复复又重看了两三遍,有时候随便点开一两集看,有时候会把整一季或者整三季从头到尾看一遍。
重看的场景和心情倒是很明确的,无非是遇到了困境,寻找一个情绪出口。
在这部剧里,堂吉诃德像一个精神领袖,领导着这些在新闻编辑室里的人们。
某一次重刷剧之后我还把堂吉诃德这本书也看了,为了一部剧去啃一本900多页的小说,想来也是有点好笑。
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子,幻想自己是一个骑士,要与世间的丑恶作斗争。
追随他精神的人们,可想而知也是疯狂而必然失败的。
只是,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必然失败吗?
在News Night改版的宣言里面,Will说,"I am going with the guys who are getting creamed. I am moved that they still think they can win, and I hope that they can teach me a thing or two." 在那个灾难性的报道之后,所有人都觉得过错在自己,他们争先恐后地挤到最前面去担责,直到最后Charlie说我们并没有做错,我们做了一切正确的事情,只是依旧无法避免最终的错误。
为了第三季的那个报道,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顶住了多少压力和威胁,最后马上要报道了,被直接喊停。
Mac冲着Reese喊,“It was for nothing? It was for nothing?” Reese回答,“Yes.”他们失败过多少次,如果故事继续,还将要再失败多少次,大概编剧也数不过来了。
从这一点看,这个剧简直是一路丧到底了。
所以真的是all for nothing吗?
倒也不是。
看看第一季的Will,Reese,Maggie,Sloan,Neil,Don,他们在Charlie邀请来Mac和Jim之后发生的改变。
即使是Don,可能是团队中最追求利益的人,在第二季本能地想要接受交易的几秒钟之后也明白了过来,跟团队其他的人站在一起,在第三季最后还拒绝了News Night的Executive Producer职位,要继续做自己的新节目。
连那个第一季在被Will在演讲提问环节训了一通的毕业生Jenna,都被Charlie招来给Will当助理。
而第一季莫名其妙当上了助理的Maggie,最后要去华盛顿当Field Producer。
不难想象,以后这个编辑室里的人们,都会陆陆续续离开,去到其他的地方。
也不难想象,当他们到了新的地方,他们也会像最开始的Mac和Jim一样,逐渐地影响他们身边的人的。
这样想想,不也倍感安慰?
我们都在黑暗中摸索穿行,直到有人亮起手中的光。
新闻编辑室插曲Tha’s how I got to Memphis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On HBO TV serial Newsroom ENDING"There's a hole in the side of the boat. That hole is never going to be fixed and it's never going away and you can't get a new boat. This is your boat. What you have to do is bail water out faster than it's coming in." - Aaron SorkinWhat is illness to the body of our knight errant? What matter wounds? For each time he falls, he shall rise again. Woe to the wicked. Sancho, my armor, my sword! Adventures, old friend!对于游侠来说疾病算得什么?
伤口又能怎样?
每次跌倒,他都重又起来。
小人们,当心些!
桑丘啊,取甲去!
拿剑来!
冒险去,老伙计!
The mission of each true knight is duty...nay, is privilege.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This is my questTo follow that starNo matter how hopelessNo matter how farTo fight for the right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To be willing to march into hellFor a heavenly causeAnd I know if I'll only be trueTo this glorious questThat my heart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When I'm laid to my rest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To reachThe unreachable star - Man of la Mancha
理想主義到最後還是貫徹到了底 Aaron Sorkin還是沒有讓它走悲劇結局 Charlie用了三年時間將這群理想鬥士聚集起來變成了瘋子 他卻先行離去了 謝謝這群飛蛾撲火的浪漫理想主義者 Thank you Don Quixote. Good Evening.是時候重頭再看
新闻理想。
看到最终季才发现Charlie才是最开始的Don Quixote。最后的谢幕真的泪目。值得回看无数次。thanks,永远在fighting的傻蛋们。
fabulous, fabulous....ignite my desire to pursue professional journalism, actually. Especially like what Jim said about new media.
有点故意煽情,还有点假
虽然总被说理想主义,但每次还是看的热血沸腾
虽然是时隔十年才看完的这部剧 遗憾于当时没有与屏幕里ACN的这些人共进退 同悲喜 戏里戏外都在为了理想而奋斗 谢谢艾伦索金创造了这个剧集 在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不到,不理解,不知所云
三部中最无感的一部,大概是为了结尾,过于温情了。
再次远离了新闻直播间,Maggie和Jim真是一对璧人,正常人沾上一点就倒大霉。
原本是要雄心勃勃讨论新闻价值和从业伦理的,怎么就直线沦落到Gray Anatomy 和Gossip girl 式的“大家都来随机组合滚床单”的田地了?这不正是剧中人最为鄙夷的大众消费文化最有力的反手一击吗?现在砍了是好事,太砸Sorkin的招牌了。
哎, 這個結尾.
死去的新闻专业主义,远去的新闻黄金时代,滚滚的时代浪潮中,一帮愚者的坚守,足够勇敢却蠢不可及。本季前两集是本剧最紧凑流畅且言之有物的两集。
好深的理想主义情怀
又一部我爱的好作品完结了 短短六集 每一集都很感动 不舍得就这样结束~~越来越喜欢Sloan和Don这对了~~希望索爷能继续创造好剧本
时时都是热血激辩,有话从来都不肯好好说,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一次又一次唤醒良知正义感和一起牺牲的自觉性。看第一遍挺high,看第二遍发觉挺适合练英文的,真的。
first two seasons were self-righteous. this season was self-righteous and mean and childish.
又红又专
That's why we should and could go to Memphis.
2015.01.31 ~ 2015.02.07这一季令我最难投入,一来剧情有点水,二来里面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让我觉得不够自然,缺乏真实感。其实,相比无惧无畏、永远“正确”的理想主义者,还是那些功利却善良、会妥协但有底线的现实主义者更为可亲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