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场电影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我几次落泪,好像现在自己就步入了30岁的大门。
很早的时候,我畅想以后的自己能买套很小的房子,尽管很小很小,但我可以用自己的慧心打理好我温馨的家,然后每天努力的工作,赚够爸妈养老和自己养老的钱💰。
这几年来,我越来越现实,从放弃养老预备金到放弃买房,到只愿能做让自己有价值感的工作。
但不变的是,我独自生活的决定。
这个决定因为和原来家庭的矛盾而愈发坚定。
不得不承认,我就像小好一样,是个敏感而怕麻烦他人的人,我愿意帮助别人,但别人的帮助让我很有负担。
如果在我自己家中还要考虑另一个人的想法,那我可能就会感到极端的不适,并且因不自由而窒息。
但这样带来的是一个人受伤时的无助,社会的歧视。
所以我很理解小好的那种隐隐的担忧和电影中淡淡的伤感的节奏……可是影片结束,我又突然想起之前的纪录片《女人30+》。
日本的单身女性情况似乎由来已久,但国内这种趋势正在生成。
纪录片以明星的日常来展现大龄女性的态度和年龄感受。
我在观看过程中感到的是女性的可敬可爱。
各个国家的女性有不同的风格,法国的女子气质一直是我向往的,她们率真,洒脱,自由。
让我看到作为女性,不只有组建家庭这一条道路可走,让我再次坚定独身主义的信心。
我关注的几位韩国女性的生活,都十分丰富多姿,充实向上,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境由心生,你看待环境的视角影响了社会怎么看待你的态度。
比起独身,我追求的是顺应自然,顺应社交的自然。
我可能会结婚,但不是为了他人而结婚,因为我结婚的目的只是为了成就自己。
小麻虽然结婚怀孕,不也在怅惘那个以前自己的影子吗?
结婚不一定不好,独身也不一定好。
但是,委屈自己的心灵,无法在自己的选择中成长就一定是不好的了。
正好34,正好单身未婚,电影里每一句台词都像是说给我听,每一个纠结都是我的纠结。
日本社会比中国包容,在国内受到的歧视更多,例如别人不问不会说年龄,不会主动说婚姻状况,不敢轻易跳槽。
我可能会像小麻一样,别人觉得你好幸福呀!
以前是坚定的,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觉得人生有必要这样吗?
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何干。
现在想努力去尝试,万一合适呢,结婚又有什么不好呢,自由,平等,时而安静不语,时而喋喋不休,生活并不一定非要怎样或是非不能怎样,自己的选择自己付得起责,从不期望婚姻是玛丽苏,也不悲观到婚姻是一地鸡毛。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段话,大意如此:人从出生到老去,一直处于不间断地新陈代谢之中,每一个今天的自己,都是一个不同于昨天的自己。
这样的话,等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我们还是最初降临于世的那个自己吗?
我的答案是:是的。
因为我始终把过去的每一个“自己”的模样记的真真切切,也对未来的“自己”有些符合心意的设想。
从初生走向5岁,从5岁走向10岁,从10岁走向15岁,从15岁走向20岁,从20岁走向25岁,从25岁走向30岁,然后从30岁走向35岁……我以为30岁没有什么不一样,它只是我在人生旅途中必经的阶段之一,它总会来,而我总要走。
这就是我关于年华逝去的真实想法。
也因此,我有时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人走着走着,就被套上了年龄的枷锁,周边嘈杂的声音也多了起来,比如女人25岁是结婚最好的年纪,最迟不能超过30岁,因为过了30岁,女人就不值钱了。
人,女人,什么时候可以这么随意的用“值钱”来下定义了呢?
就算世道现实如此,我也不承认这样的价值观。
我还是会选择跟从自己的心意,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过的生活。
就像小好选择成为一个好店长;小麻选择从一个事业女性,成为一个好妻子,好妈妈;而佐和子,选择继续陪伴自己的外婆和母亲。
这是电影的结局,但却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人生的终点,相反,这是这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
如果存在平行世界,我想,小好,小麻和佐和子还会在接下来的人生中,遇见更多个“未来的自己”。
所以,不论年华走到什么阶段,30岁,35岁还是40岁,甚至70岁,我们都不一定非要活成“某个年纪该有的样子”,不要让年龄给自己设限,只要顺从自己的心意去做选择就好。
我想起46岁的俞飞鸿在接受采访时,有过这样的一段表达,她说:“我不是不婚主义,也不是单身主义,我也不是反对婚姻主义,我不反对任何一切形式。
因为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选择。
用社会的眼光或标准来桎梏自己,并认为这是你唯一的出路,这是自己的悲哀。
别人的期待是他的期待,跟我是谁没有关系,我从来没有、也不需要扮演自己。
我就是我,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这句话的重点,是顺从心意,不设限的做自己。
或许有人会说,俞飞鸿之所以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她本身有资本有底气,才敢这样洒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普通女性哪敢真的这样想。
可是,连“想”都不敢的人,过的不称心如意,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女性选择的权利,是要靠自己挣出来的。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当然会迷茫,会冲动,会后悔,会懊恼,但同时我们也会学会坚持,学会试着放下,学会接受更多让自己开心的东西。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学着更加善待和爱护自己,并对昨天的,今天的,以及未来每一天的“自己”释放更多的善意:你好,每一个最亲爱的自己。
【那些值得记下的台词】“至少有一件事不用那么拼命。
”“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但是,作为女人,她应该是合格的吧。
”“一个人适合做什么,往往周围的人看的更清。
”“虽然好像太快了,但我们都不年轻了,所以还是早点定下来。
我父母想抱孙子很久了。
可以的话,能到医院开一个仍然可以怀孕的证明吗?
”(针对这段台词,我不感到心酸,只觉得非常的愤怒)“我时常会想,放弃了的那一种人生,或许也是有未来的。
”“再见了,自己。
很快,就会诞生另一个自己。
”“我想,等真正成为母亲之后,现在的自己一定会消失不见吧。
”“我只是祝福,现在,强烈地祈祷,你的今天,明天,每一天,愿都有爱来包围。
”
【献给大龄未婚女的情书】三个大龄未婚女的日常。
我自己所看的片子中是没看到柴姐演过这样的角色的。
或者是《神探伽利略》里从小白到《内海薰最后的案件》里的干练女刑警;或者是《空中情缘》时期和大神合作,那时候的柴姐又漂亮又青春。
即使因为《神探伽利略》对着柴姐有滤镜,我也不太懂电影里的刘海和服装。
小好、小麻和佐和子,三个大龄未婚的好友,其实她们都有着不错的职业,可因为未婚,似乎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真木阳子这个角色太现实了,一开始的时候陷入了一段不伦恋之中,工作中有上司的小嫌弃,自己也对下属有着小情绪。
可工作就是这样,她可以假装没听到同事的呼喊自己快速走进电梯;上司讲话的时候她也可以在自己的内心进行小剧场。
可最后的结局,是她结束不伦恋,相亲,立刻步入婚姻,怀孕的时候抱着小好哭,觉得自己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家庭主妇。
坐公车的时候她看到年轻的女孩穿着正装,仿佛是看到了自己一样,然后她说:“再见,我自己。
”
佐和子的戏份不多,可出现都好喜欢。
比如和恋人商讨结婚事宜,恋人说“我父母都想抱孙子很久了,妳可以去医院做一个检查然后证明自己还可以生育吗?
”“你为什么不去做呢?
”本来看到佐和子答应去做的时候心里很憋屈,看到后面的反击立刻觉得爽快起来。
所谓男人给女人幸福这样这么男权的话实在是听着不舒服,女孩子自己经济独立,也可以活得很漂亮。
电影里最喜欢的场景是大家一起在佐和子家中聚餐,小好和小麻向佐和子卧病在床的外婆问号。
外婆中风平时浑浑噩噩,可面对自己外孙女朋友的问道,她亲切地说好好玩,声音宛如少女一样,温柔极了。
那一秒我觉得实在是太好了,还有最后小好妈妈给小好发的短信,“我现在正在吃着橘子看电视”。
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我们人生在世,不过平凡走一遭。
而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也只是让自己拼尽全力,去度过自己最平凡的一生。
擦着眼泪来写,好久没有这么被拨动情绪了。
天气晴朗的周一,没有上班,心情很好。
很喜欢这种日本缓缓或叙事或抒情的电影,像西瓜、小森林、北国之恋…总感觉每个观影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或是被自己感动,或是被主角感动。
喜欢小好认真待人接物的态度,喜欢小麻直爽坚持自我的勇气,喜欢佐和子重情义且理智的睿智。
她们都过着不受世俗待见的人生,但是他们又过的如此简单美好。
以前总认为人生就要像电影一样跌宕起伏轰轰烈烈世俗名利,现在才逐渐认识自己的平凡,才发现也有这样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电影。
生活本来就是一杯白开水,你要期待些什么。
一共哭了三场,第一场是小好骑自行车载着小麻,一个快刀斩乱麻,一个萌芽被扼杀的爱情悲剧,居然生出共鸣,最近老是回忆以前的事情,卑微的寻找被爱过的痕迹,殊不知自己连爱是什么都还没有弄明白,无奈和释然并存,哭的很舒服。
第二场是小好和小麻去佐和子家作客,去给佐和子的外婆打招呼,女孩子真是美好的存在啊,外婆也好可爱,突然很想自己的外婆。
第三场是最后,大家又过上了平淡简单的生活,小好挎着一篮子美食奔向小麻和佐和子,爱与美食共存的世界就是最好的人生。
整部电影就这么缓缓的,温柔而安静地印上心头。
生活本就是琐碎平凡甚至时常有点无聊,我们也会迷惘,会羡慕他人,会常常质疑自己曾经做出的选择。
但正如片尾小好信中所写的那样,我们看过越多的风景,就渐渐地能注意到那些重要的人和事,仍会不安,却可以对未知的明天有所希冀。
原以为这只是一部着笔于大龄女青年间友谊的影片,但事实上却远不止如此。
片头小好的第一次出场,那句“心里记着,点东西要一次点完”瞬间让我对她充满好感。
其实就自己而言,麻烦别人和被别人麻烦,必须从中选一个的话,我还是会倾向于后者。
麻烦别人的话,多多少少会增加自己的负罪感。
所以一度很庆幸大学宿舍是合理的上床下桌设计,有过那么一段上下床的经历,每天下床都是蹑手蹑脚,生怕打扰了别人。
我活的大大咧咧却也小心翼翼,有时会觉得这样很累,但一转头看见那些没心没肺,我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中间那段,昏黄的路灯、空无一人的街道,小麻坐在车后座,两人边骑边哭。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我也有种想大喊一声的冲动,明知什么都不会改变,只是让自己舒服一点。
大二又过去一半了,似乎每天都忙忙碌碌,但一回头却好像什么也没做。
最可悲的是连个交心的朋友都没有,大家一起插科打诨浪的开心,可是静下来想找个人聊聊天说会儿话,却发现还是自己一个人的好。
小好最终还是错过了中田,但细想又觉得好像并不是那么可惜。
有时候就差一点,可惜没那么多缘分够我们来浪费,于是,一点就是很远。
虽然我一直是个烂俗的大团圆结局爱好者,但这样的结局应该算是我能接受的最好的结局了吧。
对生命里的每一件小事心存感恩,随性一点,真诚一点,就这么孤独着,挺好。
在日本,现在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高达29岁。
有30%的女性在30岁还未结婚,而有18%的女性到39岁还未结婚,另外估计有15%将永久单身。
电影《小好小麻佐和子》就是讲了三个年龄逼近35岁的女青年们的故事。
和中国电影市场上目前火爆的“小妞电影”不同,它不像类似《北京遇上西雅图》、《非常幸运》这些电影,不狗血, 也不励志,却能够让你在想起其中某个细节的时候莞尔一笑。
小好篇小好是个小餐厅的职员,因为热爱料理,所以一直坚持以面点厨师为职业。
她是个有完美强迫症的人,面对种类繁多的咖啡,她会在排队时告诫自己:点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一次性点完。
店里的同事因为指甲长被店长批评,本来和她无关,她却揣着热心,安慰被批评的临时工小妹。
她也知道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也知道人家并没有那么在乎这份工作,可她还是忍不住去做了。
如果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一定需要珍惜,因为她们总是努力不去麻烦任何人,却始终不忘温暖身边的人。
小好供职的餐厅加上临时工也就只有5个人,包括她在内的三个女店员都对唯一的男经理有好感,而男经理似乎只中意小好。
可是再多的好感也抵不过“女追男隔层纱”的同事岩井小姐的直接扑到。
男经理就这样被别人套牢了。
五年没有谈过恋爱的小好,还保留着少女的羞涩和温柔,却似乎注定要一直这样慢慢变成老姑婆。
小麻篇小麻是个标准的office lady,销售业绩是她向上攀爬的指标,一个基层小领导,但在论资排辈的日本企业中,34岁的她也只能算个小前辈。
电影刚开始有一个小细节,等了好久的电梯终于开门,小麻利落地进门,按下了关门键,尽管她已经隐约看见了后面追电梯的人。
小麻独自一个人享受电梯里的私密空间时,心理暗暗说着:我又假装没注意到了,原谅我。
曾经在大的写字楼工作过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上下班和午餐时间都超级拥挤的电梯让人抓狂;而出入不繁忙时电梯却左等右等也不来,终于来了的时候,自己就非常不乐意和那个恰好赶到的人共享,就是见不得别人有“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好运,即便是等电梯这样的小事情——非常可爱的腹黑啊。
工作中遇到麻烦是无法避免的,尤其作为要承担责任却没有任何权利的小领导。
小麻和她的上司去向一个房地产客户赔罪道歉,客户得到满意的补偿后,问小麻多大年龄,确认她已经是个30多岁的“老女人”时,用看似不带任何恶意的口气调侃到:“这样啊,我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结婚了。
我们那时候20多岁就结婚了,过了30岁就要孝敬父母了。
这应该算做常识吧。
”小麻明明知道是讽刺,却只能陪着笑脸,按耐住怒火,一边告诫自己,这样的讽刺不算什么,一边又忍不住要安慰自己:我这样做的时候,就是一点点在伤害自己啊。
小麻和一个有妇之夫保持着情人关系,可每次对方无法赴约就用女儿得了腮腺炎做借口。
被领导当众点名皮肤越来越差劲,被客户暗讽一直未婚是想钓个金龟婿的她终于决定改变自己,而她能做的,除了去婚介所登记之外,似乎并没有更多靠谱的途径。
小麻终于结婚了,生孩子之前约了小好出来拍照。
她说,我时不时的会想,我所放弃的那一种人生,或许也是有未来的。
她害怕的是成为母亲之后,现在的自己会消失不见,所以希望小好能够帮她记得自己,也曾有过的岁月和形象。
佐和子是个自由职业者——插画师。
和瘫痪失忆的外婆,妈妈,三个女人生活在一起。
偶尔回来探亲的哥哥一家人,直到临走前都不愿意去问候一声卧床的外婆,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必要问候不清楚的人。
佐和子虽然介怀,却毫无办法。
点外卖的时候遇见了小学同学,佐和子和他都已经年纪很大了,一来二往就彼此中意打算结婚。
可在结婚前对方却提出要她去医院开个仍然有生育能力的证明。
佐和子惊讶之余勉强答应,却认真的要求对方也一起去开个证明。
这段有可能的婚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这并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写满了独自在异乡奋斗的都市女性的心酸。
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是在担心工作,就是在担心孤独终老的未来;每每被家里催问的电话,内容不是相亲结婚,就是存款攒了多少了;闺蜜们纷纷嫁作了他人妇,走在街上也越来越少被人注意到。
在人海中,独自一人慢慢变老,在我看来,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孤寂”。
“通情达理的人会不会显得肤浅?
”“你是平时太拼命了,至少有一件事情不那么拼命也可以吧?
”“寂寞意味着,不得不单独面对。
”“我有时候在想,我所放弃的那一种人生,或许也是有未来的。
”有的人拼命都希望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却逐渐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主宰。
两种人的个性不同,人生也不同,却不一定谁比谁更坚强,更容易得到幸福。
“这种寂寞的感觉,我经历过好几次,如今让我感到寂寞的,是什么呢?
就这样下去,变成老太婆。
既没工作也没钱,卧床不起。
连个可以依靠的人也没有的话,怎么办?
我会孤苦伶仃地死去吗?
我至今所选择的,都错了吗?
这样想着,不禁地颤抖起来……”“肚子中的宝宝下个月即将出世,安稳幸福的每一天。
这样挺好,就这样就好……这么想着的同时,还有一个我在想着,最终还是成了这样啊!
再见了,自己,很快,会诞生另一个自己。
”A 忙忙碌碌的工作,B 爱情中的二人世界,C 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
人们往往期待着B,靠A或者其他方式消磨着时间,最终却进入了C。
没有人能预测这种转变是怎么造成的。
对有些人来说,明明工作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却好像泥沼一样,占据了自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浪漫温馨的二人世界不知道何时才能到来,但有一天却意识到柴米油盐的生活才能与艰难忙碌的生活达成平衡,平平淡淡的幸福比轰轰烈烈的爱情更加来之不易。
男性为主角的影片完美结局就是男人事业达成,抱得美人归;女性题材电影的完美结局就是甩开不靠谱的男人们,和好闺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男人或许终归是个不可靠的物种,所以择偶的过程归根结底就在慢慢认清自己底线。
这里面的一个镜头是两个闺蜜去探望另外一个闺蜜的外婆,然后三个人都围着外婆在笑,那一刻我忽然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美好,很感动。
中间很多狗血剧,一个女的女一直和有妇之夫交往,然后有妇之夫这种借口拒绝约会一直放她的鸽子,另外两个人也是各种不顺,中间的情节都很灰暗,结局其中一个主角,终于去坐了直升机,坐在空中看东京塔的夜景,城市的璀璨灯火,那个镜头拍得很美,后面是他每天开始安心的在咖啡店里面当店长,踏实生活着。
另外一个闺蜜在怀孕辞职的时候,还是对生活充满了迷茫,不知道自己当全职主妇到底对不对,然后一年以后是孩子出生了很开心的和另外一个闺蜜逗着孩子,给了观众一些比较积极的东西,好像意思就是说生活顺其自然就好,不用持那么悲观的预期。
中间的部分我都很不喜欢,可以省略不看,最后的结局很不错,两个闺蜜在逗着孩子,然后收到了另外一个闺蜜的信,信里面讲她坐直升机看东京塔,以及现在的生活感悟,最后是这个闺蜜提着野餐篮,很快乐的向他们跑来,很积极很阳光的样子。
中间三个闺蜜常常在某一个闺蜜家聚餐,然后大家总是会精心做菜,很有生活气息。
但是中间表现闺蜜友谊,就是一起互相的吐槽生活的各种不顺。
这种女人之间的题材,应该表现出女性之间的友谊,互帮互助,也不应该全部都是在表现剩女各种迷茫各种不顺,又是自己喜欢的男人被别的女人抢走,又是自己一再的被有妇之夫欺骗感情,又是自己去相亲,然后相亲男担心自己没有生育能力。
自古的电影均是男女有别,男人江湖的快意恩仇酣畅淋漓在所有英雄主义的电影里可见一斑,而女人只是为了展示硬汉柔情的工具,没有名字。
在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高达29岁。
有30%的女性在30岁还未结婚,而有18%的女性到39岁还未结婚,另外估计有15%将永久单身。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不是在担心工作,就是在担心孤独终老的未来;每每被家里催问的电话,内容不是相亲结婚,就是存款攒了多少了;闺蜜们纷纷嫁作了他人妇,走在街上也越来越少被人注意到。
在人海中,独自一人慢慢变老。
影片中的三位女生就是这类女性中的一名,影片的开始先介绍了三位主人公的职业:小好是咖啡厅的职员,热爱料理,家里满满当当的各种调味品,带有一点强迫症,在点单时告诉自己要一次性点完;小麻是白领女性,脑子想的都是交换名片和邮箱,提升销售业绩,假装没有看到别人关上电梯,给自己一丝放空的时间;佐和子是个插画师,与妈妈和瘫痪的外婆住在一起。
小好性格温柔,看到店里的同事被批评好心去安慰,却被对象告知:被辞退了也无所谓;小麻不得已陪老板去向客户道歉,一遍接受他们的冷嘲热讽一边在鞠躬时偷偷的的伸懒腰。
这三个女人,都是年龄逼近35岁的“大龄剩女”,小好对咖啡厅的经理有好感,但因为害羞和腼腆,不敢直接说出自己感受,最终经理与咖啡厅的另一个勇敢出击的女生结婚;小麻和一个有妇之夫保持着情人关系,她把手表调慢,只为了能让对方对陪她一个小时,可每次对方无法赴约用的借口都是女儿得了腮腺炎做;佐和子点外卖时无意遇到了以前的同学,彼此中意,可在结婚前对方却提出要她去医院开个仍然有生育能力的证明,佐和子认真的要求对方也一起去开个证明,婚事泡汤。
真是讨厌现在电视剧中这种以找到一个男人的方式来告别所有疑惑孤独的方式,所幸这个电影,不完全是这样。
被领导当众点名皮肤越来越差劲,小麻去看医生时被告知生活的太过于努力,要让自己放松,不要那么努力,哪怕只有一件事。
在小好的后车座上,她下定决心删掉了那个男人的联系方式。
两个女生相互依偎,彼此取暖,慰藉彼此。
“我时不时的在想,我所放弃的那一种人生,或许也是有未来的。
”最后小麻终于结婚了,生孩子前她约小好一起拍照,她说自己希望互相递明信片和邮件的时代终将过去了。
或许她害怕成为母亲后,现在这个自己也会消失不见,所以希望小好能够帮她记得自己,永远穿着西装的形象和岁月。
也许后来的我们其实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只是难免有些得陇望蜀,夜深人静时也难免会怀念那个勇敢拼搏不怕车毁人亡的自己。
“活得越久,就渐渐地能注意到那些重要的人和事。
仍会不安,但是相对遥远的未来,现在的一切都无法定论。
”影片的最后,小好匆匆赶来与佐和子和小麻碰面,完成三个人的春游,届时天很晴,风很轻。
纠结过后就晴空万里了
居然有辣么一点点代入感............
剧本不行啊,演员很努力了。一星給直升机。
这三个人,好像都是我。看到小好站在街头突然回过头,人潮涌动但没有一个人向她走来。“寂寞意味着,不得不单独面对”。不是不快乐,但也在想,“我所放弃的那一种人生,或许也是有未来的。”
在一部以大龄剩女为题材的电影里,即使女一号贤妻良母技能满点也逃不过被剩的命运,这就叫做主角光环!另外,怎么哪都有arata君顶着诡异的发型出现啊?
“我时常在想,我所放弃的那一种人生,或许也是有未来的……”如果说女人不理解男人的辛苦,那么男人同样也不能体会女人的苦楚。那些单身的、结婚的、生子的、千姿百态的女人们,每做一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背后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又有谁懂?真是让人心疼……
很舒服的女性电影,虽说只有一个电视剧的格局。探讨的主题总归不外乎那老三样,似乎是女性永远逃脱不了的恐惧:年华老去、结不结婚,生不生子。不过,人好看,衣服好看,街景好看,屋子好看,物件、器皿……样样都好看。
要被这部片子里的男性角色气死(除了男服务生),这么美好的女孩子们,渣男根本不配!日本的男权社会更是恶心
只有柴崎幸一条线是立得起来的。
30代剩女的选择
霓虹国已经把剩女题材上升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层次,而我们的剩女题材还处于被N多高帅富求交配的玛丽苏初级阶段。只是这片子太电视剧节奏了,是电视剧我就给五颗星了
基本是在做梦……
大龄女青年人生写实片,但中国大陆女观众请不要盲目参照学习~
也许,在怀孕的真木阳子在电车上说“再见了,自己”的时候,电影就可以结局了:所有人都做出了选择,却都在怀念自己放弃的可能。没有钱,也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会这样孤独的终老吗?这样的疑问就像面前有一张赌桌:你永远不可能赢,也永远不可能打和,而且一旦坐下之后,就永远不能离席。
岁月啊岁月,让人忧桑
我是男的
剧情太水了,拍的也很像电视剧而不是电影……
好久没看过这么治愈的电影了,同时也是看过的最棒的关于朋友的电影,但愿我在30岁时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好多情节都很打动人,平淡孤独中带着满满的感动。
小清新但是不矫情,有点心灵鸡汤但是不腻口,重点是看到染谷将太演正常人我是多么开心啊。。
大龄女青年们的生活,迷茫和选择,这部片子非常的女性化,女生间的情谊太美好,这才是好闺蜜啊!染谷将太酱油打的不错,好可爱,加一星。PS:Arata怎么就变这么平凡的大叔了……年轻时多美貌啊!哎~~~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