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个很高的立意,无奈软肋的剧情和部分的演技,主演是谁我有点模糊了或许五十岚大娘才是主演吧,其实完全可以不用秦昊的中国人形象和中国元素,反而强加的文化因素让片子显得不伦不类,田原的友情出演更是让我摸不着这个形象设定的意义,最后她的那句我是中国人更是让我懵的不行。
对于围棋信仰和日本人性格刻画我觉得没有问题,如果能把强加的文化和政治因素的部分分一点给秦昊和田园的感情戏我想电影效果会好点。
导演应该是个文艺的人,电影的背景效果和场景设定还是有满满的民风气息,导演可能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无奈电影时间太短只好一股脑的都加了进去吧。
秦昊演的吉流围棋下的不错,人在异乡,语言是硬伤,遇到善良的人,是幸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是大幸。
确实对得起文艺片的称号,平静而又蕴含力量。
鼓励人坚持自己所爱,勇敢生活为所爱创造条件,追梦路上会有惊喜:意想不到的获胜(或失败),与某人的邂逅……很可能改变了人生接下来的轨迹(也很可能并没什么影响),先甭管好坏,真实的生活确实需要这么点色彩,这么点味道;是在吃火锅时的蘸料,烧烤时加的孜然,淋完雨后看见的彩虹……让人觉得活着还是蛮不错的。
剧本作为蒋钦民学校的一个作业,还是带着不少值得商榷的部分,缺乏一个较为统一性的叙事线,有些部分过度渲染;有些部分似留白似没交代;有的时候在倒叙插叙;有的时候突然又冒出段画外音;两个年轻女性过多的戏份显然使人分心,没起到响应主题甚至是调动感情的作用。
不过还是能感觉得到导演加入在日本生活的点滴体验以及日本电影对其的深刻影响。
画面定格在1小时15分14秒,翔一扭曲纠结的表情映在屏幕上时,他一直在做一个艰难的选择,虽然他现在的内心备受煎熬。
看到这个时候我没有太大的动力往下看了,写一些文字记录下什么,谈一下我的看法。
这是一部走典型的日本学院派风格路线的电影,很平淡的叙事风格把若干人物,事件串联一起,这仿佛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每一个微小的镜头组成一个庞大的世界,最终导演会告诉我们一个方向,往前走,你就会看到你要的风景。
蒋导曾留学日本,在电影手法的运用,镜头的转移,剧情的过度,人物的矛盾,高超低潮地处理肯定都有自己的认识。
但此作品着实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一部好的作品可以从镜头的剪辑看出。
此片镜头零散过头了,每个镜头到最后的表达画面太无力。
简单来说,导演过于集中在镜头中微小事物的延生,然后突然断掉,切下一个,很多画面就突然断掉然后换了新的事物。
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这些细节毫无例外会对人物的性格,事情的交代有很好的铺垫,但过于频繁的使用让人觉得太过刻意,变得很矫情,没有力量,叙事会大打折扣,让人感觉无中生有,也不知道你到底要干嘛。
有个片段,主人公打电话,镜头慢慢切向繁华的大街,这很简单衬托的是身在异地的一个人的孤独,他的环境以及他可能会发生的心理活动的描述。
但是这个镜头电影中的处理太呆板了,就像后来好多这种镜头。
《初到东京》:围棋牵动中日情,细腻唯美动人心!
(倍赏千惠子宝刀不老!
)文/列文也许是出于“中日世代友好”的政治需求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体现,近年来一些以中日两国人民情感互动为题材的影片不时闪现,2007年有中日合拍,金琛执导,中井贵一与苗圃主演,讲述清末民初一个日本平民与中国女子生死绝恋的《凤凰》,2008年有蒋钦民执导,讲述二战日本投降后,一个日本女子扎根中国山村的《纯爱》,还有眼下这部正在公映的、同样由蒋钦民执导的中日合拍文艺片《初到东京》。
本片由一个中国业余围棋高手赴日留学的经历,牵出一段他与日本围棋世家情感互动的动人故事,台前幕后中日影人的完美合作,奉献出这样一部充满浓郁日本风情的情感佳作,堪称2012年内地影坛的第一部给人惊喜的优质文艺片!
虽然本片是“中日友好”的命题作文,虽然片中除了秦昊扮演的中国留学生,田原和张钧甯的角色都被硬套上了“日裔华人”的身份,但这些都并未影响到故事的生动讲述以及风格的精彩呈现。
影片随着秦昊扮演业余围棋高手初到东京的留学生活展开,以围棋这一中日民间共通的文化与竞技符号作为开启角色关系的钥匙,展现了秦昊与倍赏千惠子、中泉英雄扮演的围棋世家母子的相遇、相识与相知的过程,繁华现代的都市气息以及温馨祥和的市井生活被表现得格外入味。
随后的剧情推进也没有十分俗套地讲述秦昊在日本围棋界创出名堂的励志故事,可能是顾及到观众的接受程度问题,也未对棋战进行专业化的详细呈现,而是让剧情重心始终停留在秦昊与这对围棋世家母子的情感关系上,场景逐渐从从东京的都市景观转移到千叶的乡村风情,将这个日本围棋世家的辉煌过往、不幸经历以及中泉英雄对家庭的叛逆与回归等情感隐秘娓娓道来,中泉英雄对秦昊围棋事业的默默祝福与支持,倍赏千惠子对秦昊取得业余围棋决赛资格的暗中帮助,无不巧妙展现了围棋精神和技艺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承,这些细腻而不动声色的角色刻画与情感互动,使得从影片流淌而出的涓涓情感细流,逐渐汇聚成情感大潮冲击着观众的心灵,让人无法不为角色间复杂、纠结、真挚、无私的情感而动容。
本片也许不是一部最好的文艺片,但绝对是中日合拍的最好的文艺片,蒋钦民的编剧、导演、剪辑,同日方的服装、化妆、道具、摄影、录音、美工以及配乐,搭配得如此完美无间,从故事、节奏到镜头都呈现出高度统一的细腻唯美之风格,再加上影片几乎全程日文对白,甚至让人疑心蒋钦民是否被某个日本大导演灵魂附体,才使得影片从整体到细节充满如此浓郁的日本风情,舒缓有秩的叙事节奏同宁静空灵的棋战氛围搭配得如此到位,角色间的情感互动如此内敛而深沉,即便换成个日本导演恐怕也没法比蒋钦民做得更好了!
大陆、台湾、日本三地演员秦昊、倍赏千惠子、中泉英雄、张钧甯、田原组成的主演阵容同样值得称赞,中方演员都展现出极高的语言天赋,用日文同日本演员对戏毫无别扭之感。
而倍赏千惠子、中泉英雄则无论在角色还是表演上都显得更加出彩,中泉英雄将自曝自弃但重情重义的围棋世家子弟那种固执、倔强、深情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中泉英雄的冲动与激情是火一般的炽烈灼人的话,那么倍赏千惠子的隐忍与内敛则是冰一般的沉稳大气,这位凭借《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和《寅次郎的故事》等经典影片为一整代中国人所熟知的日本殿堂级女演员,人到老年演技越发炉火纯青、浑然天成,所扮演的角色虽然猛一看就是个平凡村妇,但曾经的围棋高手身份所带出那种雍容贵气和八风不动的恬淡心境让她在气质上明显与众不同,无论面对何种残酷的家庭变故,她都能以一种参透生死的超然心态从容面对,不管是对中泉英雄的深沉母爱还是对秦昊的无私关怀,倍赏千惠子都能用不动声色的内敛演技,让角色心底饱满真挚的情感跟观众的心灵产生无缝对接,从而在结尾将影片着力渲染的情感戏推至高潮,让人无法不被她角色身上迸发出的强大情感张力而深深打动!
昨天刚刚看完Tokyo Newcomer初到东京。
很感动!
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是前不久才去了一趟东京,也喜欢上千叶县这个小村。
整部电影都在日本取景,画面好有熟悉感。
电影里五十岚婆婆洗澡是哼唱的曲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
中岛美嘉的朦胧月夜の祈祷,哼着哼着就让我想起疯狂迷中岛美嘉的那段时光。
还有就是电影中的围棋对弈,也让我想到小学最爱看的日本动漫《棋魂》,特别还念!
“五十岚先生,这是您的信。
”这是接近结尾,很不起眼的一场戏,没有任何特别,但我每次看都很被触动。
或许是因为那窄窄的山路,邮递员浅色的小摩托,还有千惠子优雅的气质。
但我想可能更是因为那封信传递来的气息,和希望。
抛开国家的关系,单就文化而言,日本的纯粹和安静,我很向往。
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以围棋为载体的电影,近期上映的中日合拍片《初到东京》已经成为围棋界热议的一个话题。
事实上,《初到东京》讲述的是一个情感故事,也是一个围棋故事。
说它是情感故事,是因为在电影中围棋只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媒介,而非故事主题;说它是围棋故事,则是因为如果将这个媒介换成别的东西,故事不仅根本无法进行,更失去了电影所倾注的灵魂。
故事从一个中国人初到东京的经历讲起,举目无亲,而又不知前途所寄的年轻人,怎样排遣去国怀乡的苦楚?
他所擅长的围棋从他踏上日本国土的第一天起就给了他机会,凭借散落在地上的棋子,他被五十岚大娘推荐,找到了临时的工作(这个偶遇似可印证日本的一句谚语:“下围棋的没有坏人”)。
故事因而铺叙开来,通过五十岚大娘,主人公吉流结识了她的孙子翔一,经历患难成为朋友,二人的真正内心交集也是从一次私下对弈开始。
后来吉流参加日本业余围棋比赛,渐渐知道了五十岚家族的辉煌与隐情。
最终还是通过围棋,他找到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为得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
由此即知,围棋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电影赋予主人公倔强固执(五十岚祖孙亦是如此)的性格,这正是大多数围棋人共有的个性。
无论是围棋铸就性格,还是性格接近围棋,二者的相辅相成最终汇聚成电影结尾的精神力量,都可谓水到渠成。
无论多艰难的时刻,主人公都不忘把棋盘棋子带在身边。
凭借围棋,主人公也受益良多。
这是事实,围棋的确具备在艰苦时期使人忘忧的功能。
在语言交流有一些难度的情况下,被称为“手谈”的围棋,也能够跨越民族语言的界限,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电影因为彻底的文艺气质与浓厚的日本风格,让普通的中国观众接受起来颇有些障碍。
习惯了商业大片狂轰滥炸的中国观众们,对电影故事的高要求已经到了近乎挑剔的地步,导演在十余年前写好的剧本,在故事性上难免受到“单薄”的苛责。
或许就整个电影生产环节而言,《初到东京》在上映前所做的宣发工作也不到位(固然在围棋圈内制造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中国棋迷对时效新闻的接收速度与购买力都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在很多院线遭受了“一日游”的惨淡境遇。
不过就眼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连老前辈秦汉主演的《柳如是》都无法避免一日下线,影响力与知名度都远逊于秦汉的本片主演秦昊想在这个只认大牌的市场上抢占份额,就更加困难了。
尽管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电影成片,处在了既非纯粹的文艺片(也就无法得到同为中日合拍、田壮壮导演的《吴清源》的历史地位),又非纯粹的商业片(虽然导演在某些情节上明显在向商业靠拢)的尴尬位置,但电影在音乐与剪辑两个环节上,做到了目前百分之九十的中国电影不能做到的优秀程度(这也是部分地受到了日本电影工业的影响)。
更值得围棋人钦佩的是,虽然电影为受众考虑,已经简化了围棋在观感上的接受难度,但《初到东京》的主创仍然在许多细节上做到了精益求精。
这是太多使用围棋作为影视道具,而又完全粗制滥造,“乱摆围棋”的影视剧所不能及的。
片中有三个点饶有意味,吉流在片中两次对局时因为集中精力思考而滴下鼻血,这是向吴-木谷镰仓十番棋致敬;片中日本棋院理事长姓“加藤”,这是向2004年去世的前日本棋院理事长加藤正夫致敬;片中吉流在业余棋赛决赛中的对手名“秀树”,这是武宫正树几十年前夺得本因坊后改的名。
结尾字幕打出了参与电影制作的围棋指导:久保秀夫、武宫阳光、孔令文、大桥拓文、马场智弓、小川诚子(特别担任饰演五十岚大娘的倍赏千惠子对局时的替身),这些都是在日本棋界颇有名气的职业棋手,电影主创所付出的诚意,由此可见一斑。
呃,前面看的得还不错,但剧情很迷。
1.男主是来日本留学,却一个他在学校的镜头也没给,害得我以为是打工的。
2.翔一性格固执,放弃围棋比赛这么大一个关键点,却只用一句话“高中后就突然讨厌围棋”,而且从细节看出他连碰都有些忌讳。
3.单纯得罪了三五个混混就足以让他固执到因为害怕女友被连累得不敢去医院还因此丧命,我就算他是山口组,你日本也好歹比印度更法制社会吧?
4.明知伤得那么重,奶奶和他朋友对他是否去医院居然一拖再拖,甚至还有空去参加村子活动扛大柱?
粗略一看整部剧还感觉可以,有些关节处也很感人,但仔细追究起来,太荒诞了!
导致后面根本感动不起,剩余十几分钟拖进度条了。
翔一的戏份太多了,整部故事都是在围绕他,他才是男主,伪男主无论是下棋还是学习生活感情通通被一笔带过,关键的情感转折也用了最让人反感的偷懒带过。
粗看很感动,细看完全不行,最佳男主和女主奖就留给奶奶和翔一吧。
唯一的看点是倍赏千惠子,但一个演员无法救活一部戏。
观片后的观众提问都无从问起。
一部不知何故要拍的戏,一部拼凑的戏,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情节似乎都不完整,一头雾水,如果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就表达,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这样了。
一盘散沙之中着力装饰着几个装饰物,来看一局棋,看两个美女,看一朵樱花。
第一次在电影院感受到了上课时那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倍赏千惠子演得真不错,秦昊的那粒嘴角上的痣我不喜欢
下午一定要写吐槽!!!!!!!!!!
偶然的机会才看到这么一部优秀的中国电影!色调,节奏,配乐,完全的日系范儿!剧情和感情的表达也都特别到位!可见主创对于日本文化研究很深。
今天上午的电影院放映厅,就我一个观众; 实在是没想到得分这么低,这样的电影本来就不需要什么“点”,平淡就是最好的,说做作的人,我选择沉默。
老太太,太优雅了。
电影拍的就像下一盘围棋。我不懂围棋,但是秦昊演的真好。
剧情那么多人吐槽我就不说什么了,能不能把ちゅう和ちょう的发音分清楚!中国人说的日语没有那么烂~~
全给倍赏千惠子的演技,捎带鼓励自己又走了一遍朝阳路...
伏笔都还埋得比较有想法,但细节上处理得仍有待商榷。千叶风光民俗+棋魂+倍赏千惠子。秦昊能一个月内把台词琢磨到如此还真可以了。而翔一线的最终解开虽不出所料,却因晚而终显未尽。题外:昨夜柳如眉,风微漾,看完秦昊演得片,不由满眼“春风沉醉的夜晚”。
故事简介还是挺感兴趣的。早春时节就想看些安静的电影。
主要还是老太太的精神与气质打动了我……
是否该改名为《初到东京乡下》?吐槽点太多了,不过摄影很不错,乡野景色美,加一分
喜欢这个阵容
烂就一个字,我说一万次!
初到东京,发现其实东京挺热的。
那个日本仔很帅= =
啊巴黎,不行啊~配樂怪怪的,場景什麽轉換的也不自然啊,演員組合表示攤手~不過,千惠子還真是有老驥伏櫪感~
对这种老奶奶完全木有抵抗力啊啊啊! 电影的风格和配乐让人觉得十分舒服,就是没神马情节。。。
张钧甯在里面就一个女神样,像根木头,还不如戏份少的可怜的田原。感觉很多地方都没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