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柏林的女人

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A Woman in Berlin

主演:尼娜·霍斯,茱莉安·柯勒,奥古斯特·迪赫,叶甫根尼·希迪金,伊尔姆·赫尔曼,伊娃·勒鲍,Igor Yatsko,吕迪格·福格勒,萨莎·库利珂娃,Tomasz Leszczynski,桑德拉·惠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波兰语言:德语,俄语年份:2008

《柏林的女人》剧照

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2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3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4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5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6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3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4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5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6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7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8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19柏林的女人 剧照 NO.20

《柏林的女人》剧情介绍

柏林的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在盟军的猛烈攻势下已化作废墟,在短暂的交火之后,成千上万的苏联士兵涌入这座颓败之城。躲在掩体下的德国百姓在步枪的威慑下乖乖走出地面,男人的犯下的罪孽转嫁到女人的身上。无数妇女被强奸,却没有任何一个苏联军官出面制止。 她(Nina Hoss 尼娜•霍斯 饰),是这群备受屈辱的德国女人中的一员,丈夫远在前线,生死未卜,惶恐无助的她只能一次次忍受屈辱。她将自己委身一位苏联军官,只为在这恶境中求得生存…… 本片根据根据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蓝色档案梦华录逃命好朋友大象红野菊猛虎3警察学院谜案追凶少林武王疑惑最危险游戏第一季那家伙是黑炎龙EYESEE~瞬间记忆搜查·柊班~吾栖之肤猩球崛起宁静的夏天别动!自己人金牌男人大旅行2:特快专递嘻哈西游之五指山北方汉子现视研2代目速度与激情10我为猪狂毛泽东和他的卫士夜行摩天轮皇妃大逃亡岸边露伴一动不动Part3AI爱上你生活新方向

《柏林的女人》长篇影评

 1 ) 你是苏维埃,我是法西斯,我们拥抱吧

看这个片子,不能不在脑中产生这个问题:那些柏林的女人犯了什么错,以至于得到这样的惩罚?

战争,当它如此赤裸裸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任何人都无从选择。

看一开始,强奸刚开始的时候,女人寻求官员的庇护。

然而,官员们能庇护她们吗?

且不说庇护她们在政治上正确与否,单说在笼络士兵还是照顾女人上的选择,他能怎么选择。。。

当然女人们自有她们的一套,她们将自己扭曲,和胜利的俄国人一起把酒言欢,当然她们也因此得到了庇护。

有人责备女人的现实,而我们应该更理性的来看,男人尚且会投降、自杀,你又能让女人怎么办?

最后,真爱回来,可真爱不再,你又要怪男人负心小气。

可你又能让男人怎么办?

虽然我们希望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度的胸怀。

这就像英雄,我们渴望成为英雄,但我们命定是凡人。

你不能批评凡人,因为你也是凡人。

再想想看,柏林女人们的痛苦是谁的错?

我不想把这个鞭子打在战争身上,一个太笼统的概念总让我们忘了反思,就好像那些狗血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有个场景对我触动很大,女人和少校在楼下一片欢歌中冷静对谈,他问她:你是法西斯吗?

两者的信仰有很大的不同,可这不表示我们只能动武,是吧。。。

看看这场对话,它有多美,就算你是法西斯,那又怎么样。

战争它糟透了,难道我们还要这样用对立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吗?

我们还要把仇恨记忆多久呢?

当下,我们就已经可以结束这一切。

给我一个信任的拥抱,就这样。

 2 ) 救赎之路

看《柏林的女人》之前我先在豆瓣上看了一篇关于它的叫做《夏娃的力量》的影评,我是因为这篇影评才决定看这部电影的,总体上来说我不怎么喜欢它,不震撼也不悲伤,甚至连绝望我都没感受到,视觉上也毫无美感可言,哪怕在那一片废墟中一闪即逝的情感光芒也没让我觉得有种心碎的美,就只是在她拼着命骑脚踏车赶去见那位苏联军官时,她说“谢谢你,谢谢你让我有机会了解你”,我忽然被触动了,没有眼泪,没有哀求,也没有指责和控诉,擦肩而过时那一下十指相握让他们在这场破碎的战争中在这场惨烈的相遇中谅解了彼此。

《柏林的女人》一经问世便饱受争议,有人说它是对战争的反思,谁都应该读一读,也有人说作者Marta Hillers是“第三帝国的小规模宣传员”,我却介于两者之间,你不能说它是为了第三帝国讨取同情,毕竟在德国战败时占领军大肆强奸德国妇女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迫于战胜国的压力,同时也迫于身边男人的压力,没人愿意倾听承认她们所受到的伤害,历史以胜利者的姿态压得她们抬不起头来,她们只能沉默,这是整个世界的耻辱。

可是你看,我对女主人公——我们姑且叫她“Marta”——也并没有深刻的同情,她的丈夫是狂热的纳粹军官,在苏军占领柏林之前,她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这场战争她唯一的担忧是前线的爱人是否安全,显然她从未思考过这场战争的意义,她像那个年代大多数德国女人一样,认为“领袖”发动的战争是正确和必须的,她从未想过那些战火之下的异国人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她不关心,你不能说她错——毕竟她身边大多数人都这样,可是你也无法说她对,因为她并非是未受过教育不会思考的无知妇女,她是个记者,游历过许多国家,对这个世界和良知是有认知能力的。

然后祸从天降,一夜之间柏林沦陷,在漫天的炮火中往日所有的一切浮华都灰飞烟灭,六年的世界大战大概直到这一刻她才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将像所有被占领区的人们一样面临无尽的恐惧、屠杀、蹂躏、饥饿、毁灭……Marta最可贵之处是她能够原谅自己,当苦难深重,原谅自己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救赎之道,不让外在的伤害摧毁我们的内心,女人所孕育的慈悲力量如浴火后的凤凰让我们在一片死寂中涅槃重生,那是废墟里的花朵,迟早可以覆盖伤痛开出一片春天。

你也无法一味地指责苏军,他们是带着毁灭般的愤怒一路杀到柏林的,柏林所承受的一切苏联早就承受过了,有过之无不及,战争早已把他们的心血吸干,你无法指望他们对占领屠杀蹂躏自己国家的人心怀慈悲,尽管他们也知道这些女人并非不无辜,而自己也并非不邪恶,他们已经异变成了曾经最痛恨最不耻的那种魔鬼,所以只能抓住唯一一个道德高点来试图解脱自己——是德国人先挑起战争的。

男人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不肯宽恕,不肯宽恕别人,也不肯宽恕自己,所以战败的要自杀战胜的要荼毒,他们一直是拥有力量和权力的人群,当这两样荣耀都丧失殆尽,他们还能紧紧抓在手里的就只有脆弱的自尊,他们要保有一种高傲的姿势,要玉碎,要以血还血,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女人。

战争,释放出人性深处的魔鬼,这才是它真正的可怕之处。

可是我总记得《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说过的那句话:多杀一个人,我就离回家更远了一步。

在战争中,我们要救赎的不仅仅是别人,更有自己。

我们该让自己明白,当你赶杀魔鬼的同时小心不要让自己成为另一个魔鬼。

关于战争,许多电影都做出反思,最令我震撼的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那是部令人欲哭无泪的影片,脆弱的美好之下是令人窒息的绝望,你知道它迟早要发生,可当它真的发生时你还是无法承受那种绝望所带来的压抑,就仿佛置身于漫天的埃尘之中无法呼吸。

《辛德勒名单》里让我思考更多的是阿蒙·高斯这个人(我仅指电影里的阿蒙),当然这跟拉尔夫·菲恩斯有很大关系,这样一个魔鬼偏能让他演的颠倒众生。

我忍不住会想,如果没有战争,阿蒙和海伦会怎样?

如果没有战争,阿蒙可能只是个有点儿反犹倾向的激进青年,然后某一天他遇到了这个犹太女孩,爱情会让他明白他的那些激进思想跟这个美好的女孩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本来可以这样,是的,本来可以这样,可是战争却毁掉了一切。

我赞同每个人都应该看看《柏林的女人》,反思是我们不再让一切重蹈覆辙的必经之路,战争没有输赢,也毫无尊严可言,每一个把我们杀死和被我们杀死的人,都将是我们钉在十字架上再难救赎的灵魂。

 3 ) 被轮暴的不只是柏林女人,还有这两个国家

这部电影看过两次,第二次看到一半才发现之前看过,相隔太久,第一次已经忘记了。

第三次再看的时候,才发现,制片方是德国和波兰,两个同样曾被轮暴的国家。

德国因二战战败使全城的柏林女人都被苏联军人轮暴多次,德国被分割成好几块分别统治。

而波兰更惨,被其他国家拱手送人,灭国轮暴。

这种国家层面的被轮暴,不直观,于是讲了柏林女人这种活生生的视角。

的确,就像很多古代有智慧的女性曾经说过的,妻子与妓女并无本质区别,都是需要依附男人,因为经济不独立。

国家如果不独立,也跟妓女的命运一样悲哀,一样被多国轮暴,一样任人宰割。

东方曾经出过很多才智色艺俱佳的名妓,她们早已不是妓,而是姬,可入朝为仕的女臣。

赛金花,小凤仙,柳如是,朝鲜还有黄真伊。

黄真伊的诗歌甚至入选韩国中学课本,赛金花甚至可以在八国联军进北京这种外交大事上为之斡旋。

柏林的女人的求生欲,让她们可以熬过苦难,没有像被国难和屈辱摧毁意志的男人们一样疯魔或自杀,而是封闭创伤,顽强的活了下来。

柏林女人为了求生,主动与一位苏联军官结成了稳定的性关系,柏林女人可以因此降低被凌辱的次数和轮暴对身体的伤害,以及稀缺的食物。

军官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情人,甚至可以聊音乐与书籍等精神交流。

战争对苏联人的创伤也是巨大的,很明显这位有格调的苏联军官并没有那么残暴,但底层苏联士兵有今天没明天的命运,仇恨,更容易失去所有的禁忌与人性,疯狂凌辱战败国。

当年苏军打退东北的日军,占领东北,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飞到长-春进行劳军,有送财物又许利益,好不容易才把老大哥送走,根据地方志和史书记载,苏军接管长&春市,也对城内百姓抢掠,对市民女性进行轮暴。

但这段历史是禁忌,没人敢提,知道这段历史的人,都觉得立在公园的苏军英雄纪念碑是耻辱,几次想拆,都不行。

电影《柳如是》当年拍摄制作动静很大,评分不高,但是部好作品。

秦汉饰演的钱益谦这种有风骨有才学的大儒,政治上不得志被排挤,与柳如是相恋,本来国破家亡之时约好一起投江,但钱临阵退缩,领头剃头并跪在城门外迎接清兵入关。

这种投降的行为成为千古骂名。

但是柳如是在民间发现百姓根本不在乎谁夺取政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捱食不易。

所谓士大夫们最在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在生存面前,都是无法希翼的奢求。

柏林的女人也一样。

她们像战俘的军人,投降是无奈,保存生命还有机会来日方长,手无寸铁又无组织的百姓拼死抵抗,是送死,是绞肉机,是徒劳无益的。

女性容易被寓意大地母亲,孕育万物,极大的包容性,顽强的生命力。

《柏林的女人》在这段历史中,表层是屈辱,但深层是敬畏,对生命的敬畏。

她们被像最底层的牲畜一样踩在脚下任人蹂躏,都没有被摧毁,而是顽强的活了下去。

国家有这种信心,才能熬的过漫长的屈辱岁月,等待春天复苏,等待复国统一之日的到来。

德国是个神奇的国家,二战时期分裂成三块被不同势力统治,居然多年以后还能合并。

朝鲜半岛作为一个国家至今仍是分裂成两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却相互对立和仇恨。

欧洲其他地区就没有这么幸运,波赛地区自前南斯拉夫分裂后,至今战火不断,叙利亚更是无尽的难民,分太久未必合,可能形成永久性的改变。

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就是这种尴尬与矛盾。

这部《柏林的女人》拍的极好,当年非常有争议,但观众们应该能从屈辱中看到尊严,无论再苦再难再屈辱,都咬着牙活下去,生存下去才有希望,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尊敬。

 4 ) 战争是互相伤害

此片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女人们,战争中人性被无限放大,剥去人类伪善的外表剩下的只有丑陋的,恶毒的人心。

剧中安德烈军官看到安娜熟练的褪去衣服心中应该有被刺痛,曾几何时他的家人,亲人亦或是同胞,也同样遭受着这一切。

所以他转身离开了。

无论是侵略方还是被侵略方都会给普通人给带来难以磨灭的伤。

电影最后安娜独自挣扎在柏林这片土地上,保护她的俄国军官和厌弃她的未婚夫都离开了。

虽然忍辱偷生,但是在战争里勇敢的活着何尝不是一种勇敢。

影片中没有善恶,更多的是互相伤害。

可是安娜和安德烈的爱情却跨越了国仇家恨,跨越了敌我界限,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

从互相理解到最后的和解,可是现实中真的能和解么?

当时柏林有200多万女性惨遭苏联侵犯。

面对这样的羞辱德国人不愿意承认,因为这是奇耻大辱。

苏联也不愿承认,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最抬不起头的控诉。

 5 ) 《柏林的女人》:可怜的德国女人,苏军士兵把柏林当妓院了

《柏林的女人》(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or A Woman in Berlin,柏林女人,德国、波兰,2008)二战女性与爱情题材经典。

德国导演马克斯•法贝尔布克(Max Färberböck)代表作。

根据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改编。

1945年德国投降前后的柏林,作为受害者的德国美女记者与作为占领者的苏军官兵的关系变化和情感纠葛:从害怕被强奸到不怕被强奸、从选择占有自己的对象到爱恋保护自己的苏军少校……爱情得到又失去,男人回来又离开……德国妇女劫难的观照与苏军士兵暴行的反思。

国破民贱,心痛无言,客观内敛,细致出色。

妮娜•霍斯(Nina Hoss)、叶甫根尼•希迪金(Yevgeni Sidikhin)、乌尔丽卡•克卢姆毕格(Ulrike Krumbiegel)、罗尔夫•凯尼斯(Rolf Kanies)、朱迪丝•崔贝尔(Jördis Triebel)、罗曼•格里布科夫(Roman Gribkov)、朱莉安•科勒(Juliane Köhler)等主演。

【笑独行按:该影片为在下所见第一部以二战中苏军士兵奸淫德国妇女暴行为主题的电影。

如何看待苏军士兵将柏林当作妓院?

——没露面的纳粹军人说,“与我们过去四年对他们所做的相比,俄国人做的只是皮毛。

”苏军少校说,“这几分钟算什么?

”德国妇女成为纳粹替罪羊无疑也是战争烟尘的一部分……片尾女主人公在得知苏军少校已被“调离”后自言自语道,“鸟儿、钟声都安静下来,就是这样。

”影片中夺人眼目、招人疼爱的女主人公由2007年度柏林电影节影后霍斯扮演,有裸镜,而其间贴合女主人公形象姿态的独白也相当入耳动听。

影片中女主人公在下所见D9影碟有两条中文字幕,无英文字幕,片长为126分钟。

IMDb该影片片长记录为131分钟(多伦多电影节展映版),评分为7.3分。

 6 ) 发人深思的感觉

在被苏军占领的柏林,一群女子,面对打红了眼的苏军,能做些什么?

随时都可能被拉走侵犯,为了避免被更多人冒犯,只能去恳求苏军军官。

一个妻子被德军杀死的少校,展示了一丝人性,他对女主做了一些友好的事情,可是依然占有了她。

趁人之危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出现吗?

我不好做出准确判断。

只能说,战争,实在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普通人杀死普通人,普通人与普通人斗争,两败俱伤。

战争真是人类的不幸。

 7 ) Alles sind vorbei, aber noch nicht zum Ende

直到最后愉悦的俄语片尾曲响起,我都没办法忘记这句话:Was sollten wir leben?我想努力去找找答案,可能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电影里,或是可能在今后的生命里。

就像电影结束了,一个关于绝对女主角的电影结束了,我们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她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完了她的故事,她想说的话。

无论是去柏林之前还是去柏林之后,这都是我的第一部电影,第一部不是带着受害者目光来审视Hilter的片子。

其实一个战争片无论怎样都挺难过的,就像阴郁的蒙古长调一样,你就这能静静坐在旁边听,不该说一句话。

但奇怪的是,也是不奇怪的是,一部战争片,我居然没有想到《南京南京》,却是《罗马假日》。

柏林女人们并没有要求任何人的同情。

法西斯是什么?

这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叶整个世界的主义,对手无寸铁的女人们,是什么?

可能就是她所说的,来自古语,是一捆火柴棒,联盟的意思。

其实没什么意思,所有人,所有女人,都是绝对的受害者。

她们莫名其妙地为政治承担了不该有的,或者是可能该有的罪责。

但她们的态度,却让我吃惊了。

尤其是当她们说到”如果俄国人像德国人对他们那样对我们,那么没几天德国人就没有了“。

虽然我是深谙德国人总是鞭打自己的特质,但一旦被真实地置入了一个具体的情景,这也是难以想象的。

历史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直接将什么东西进行比较,但同样作为人类,该怎么活却是可以比较起来的。

电影的前一小时,我一直在问自己:如果是你,该怎么活。

我甚至找不到任何一个自己该活下去的理由,但是电影里面的每一个女人都做到了。

但到了电影的最后,好像找到了答案。

挂念在心的丈夫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却又离开了。

可是我们不知道,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可能还会想起对方吧,irgendwann。

生存的意义,和拥有的意义并不一样。

为什么想到了《罗马假日》呢,因从从头至尾,女主都是一个饱含深情的人。

应该是一个这样的人。

尽管她聪明到十分明白,战争容不下爱情:Die Krieg verendet das Wort. Die Liebe ist nicht mehr das, was sie war.战争改变了语言,爱这个词条,不再是原有的意义。

但是后来她明白了,爱情和战争没有关系。

幸运的女人遇到了弹钢琴的男人,爱情就是爱情,喜欢就是喜欢。

战争在的时候长大了这种喜欢,和平来了却将它扼杀了。

所以说,爱情,和战争无关,和拥有无关。

爱情,可能就是女主反复重复的:Alles sind vorbei, aber noch nicht zum Ende.一切都过去了,却没有结束。

 8 ) 观后感与备忘录

本片描述女人在战争中的悲痛与无奈,完完全全以女性角度来呈现战争的残酷,乱世中的女人就像附属品,谁强她就归谁,没有例外~但总感觉本片一直在拖剧情,节奏慢得让我失去耐心。

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的柏林。

当地的有名面容较好的记者女主,他的丈夫常年征战。

一天苏联攻占了柏林,犹如一般野兽走进兔子的家园,他们抢掠食物,抢夺女人。

女主也不例外。

折磨得她不得不需求庇护,多次去找苏联少校求助,少校却见怪不怪的拒绝了。

女主只好找比他低级的中蔚庇护,中蔚安排她在一栋居民楼,却只满足自己的性欲却没能提供实际的庇护。

少校偶然来到居民楼,见到女主。

女主坦荡的脱着衣服,此刻让少校感受到莫名怜悯。

终于成功以性来得到少校的庇护。

少校也知道自己的军队行为过激,随意在街的掠夺女人。

借着一名中士前来,居民楼捣乱的机会,狠狠教训了他一翻。

后来德国投降,身在柏林的军队接命令转移。

少校曾邀请女主跟着离开,女主却拒绝。

撤离前夕,女主的丈夫回来,两人面无表情的对视着,气氛异常安静的午餐,女主忍无可忍的把自己的记事本,甩给丈夫。

丈夫只是冷面的指责,半点谅解之意也没有。

女主气冲冲赶去将要离开的少校面前表露情人应有的道别。

次日,丈夫没留下任何信件就离开了,留下孤零零的女主生活在这被战争洗礼过变得狼狈不堪的柏林。

 9 ) 女记者和安德烈少校之间,我认为是有爱情的

安德烈少校的妻子死于德国人之手,对德国怀有深刻仇恨,攻入柏林后,他是那个街区的长官,主宰,他纵容手下士兵去强奸,去劫掠,去报复。

然后对其中一个知识女性,美女……也就是日记作者,在遭受严重伤害,被多次轮奸之后,表示怜悯,同情,赎罪,照顾,安慰,庇护,宠爱,尊重,最后:我想娶你!

女记者看到别人被强奸后,第一次找少校求助的时候,是比较理直气壮的,你要管好你的士兵。

少校根本不鸟她,这时候的少校正在气头上,正纵容手下报复德国平民第二次找少校,是她自己被强奸后,去哀求少校帮忙,少校还没理她,女记者非常的恨……但是无力反抗,也就受着,然后想找一个军官,成为他的情妇,希望不要随便哪个苏联兵都可以来强奸她第三次少校去找女记者,女记者很快把衣服一脱,:不要吗?

少校扭头走了。

这个镜头是个转折,安德烈少校开启人道主义模式,反思报复是不对的,要和谐,不要暴力,施展人文关怀第四次和之后少校去找女记者,他俩就是情人关系了,女记者本身有委身投靠的欲求,少校也有庇护,赎罪的想法,女记者的邻居也处在少校保护下,少校处罚了殴打德国人的苏联兵,但其中女性,仍有向苏联兵提供性服务的义务,只有女记者个人是少校独占的宠妃,只对少校个人服务,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女记者对这种生活是比较满足的,可以想见,像她这种得宠的军官情妇不会有几个,在安德烈少校的庇护下,她受到的伤害是相对比较少的,以至于可以把这种被宠爱,向同样被强奸的女伴们秀幸福。

所以几十万女人都沉默了,只有她在事后写书回忆。

女记者住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私藏武器的德国兵……政委打算来次屠杀,少校给顶回去了,坚持只枪毙了私藏者一个,被苏联同僚骂是叛徒。

少校向女记者求婚,女记者也答应了最后,因为少校阻止了那次对平民的屠杀,被政委告状,少校被契卡抓走了,女记者去送行。

女记者和安德烈少校之间,我认为是有爱情的。

在少校牺牲自己,换取其他德国百姓的生路之时,他们两人不再是敌人,也不再是包养和被包养……。

苏联和德国人的仇恨,在这时,至少在他们两人之间被化解了这也是电影的真正主题——可以说是比较俗套的,两个人的爱情,跨越了国仇家恨,跨越了敌我界限,两个同样的战争受害者从互相理解,到最终的和解。

 10 ) 柏林的女人

本片根据一位女性的日记改编,也许因为里面记录了太多的人性丑陋的地方,所以至今该女性的名字也没有被透露。

故事发生在苏军完全占领柏林前夕的某个街道,为了躲避炮火大部分平民都只能躲进地下室。

这里所说的平民实际上都是些老幼妇孺,大部分都是妇女,即使有男人不是小就是老,因为适合打仗年纪的男人都去当兵了。

苏联士兵最终占领了这个街道,面对手无寸铁又惊吓过度的女人们,苏联士兵被战争压抑了许久的动物本能被激发了。

只要是女人无论老少,苏联士兵们恣意的淫乐。

在这里强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苏军的军官们不说是纵兵劫掠,至少也是对眼前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

倒不是说这群战胜者的军纪有多败坏,因为德国人在苏联的土地上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有过而无不及,现在的一切只不过就是报复。

其实令人寒心的不是苏联人的行为,而是本国人的冷漠。

德国人在看到自己的女人被强奸的时候表现的大多是无动于衷,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安全把女人推出隐蔽地点暴露给如狼似虎的士兵以换取自己片刻的安宁和苟延残喘,其中不乏男人们。

女主角-Anonyma在经历了被强奸的痛苦之后,决定找个靠山帮自己度过难关。

最后苏军在该地区的最高长官少校安德烈走进了她的生活,女人们终于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过上安全的日子了。

并且少校还带来了食物,让这些或老或少女人们在谈论自己身边、床上的苏联士兵的时候可以满足胃口的需要。

不久Anonyma所住的房子就成了苏军军官们聚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喝酒、唱歌、跳舞,享受攻克柏林的喜悦。

然而好景不长,这所房子里发现了藏匿的德国士兵,少校并没有按照当时的命令杀光房子里所有的人而被宪兵带走了。

Anonyma的靠山没有了,不得不回归原来的生活,提着水桶在列队的苏军官兵中穿行。

故事是真实的,由于暴露了过多人性的丑恶使得本片争议颇多,很多人不喜欢,因为本片情节既不浪漫,主角也不漂亮,只有对现实的描述。

而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是因为它的真实。

真实的呈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无论是侵略方还是被侵略方、战胜方还是战败方。

不单单是血腥、杀戮,而是对人性缺点的展现与放大。

只有战争才可以剥去人们身上伪善的外衣,向他人呈现出自私、猥琐、贪婪的内心。

我想这才是本片真正要表现的东西。

影片的场景务求真实,基本上是在瓦砾堆中拍摄的,到处尘土飞扬;声音还原的也不错;语言上是德语、俄语交互使用。

在英语片满天飞的今天,做到这点非常难得。

演员虽然没有长篇大论的台词,但是表情、动作足以表现痛苦的内心世界。

非常推荐这部片子,当然如果对于历史、人性的话题没有兴趣还是不要看了!

《柏林的女人》短评

看的版本德文翻译太烂,很多对话不理解。幸亏有懂德语同学的评论!

4分钟前
  • 钢索
  • 推荐

看的恼火,两边都同情不起来

8分钟前
  • 三都 主
  • 较差

西方二战片类型片看多了后,会想到的问题:1这确实是在一个星球上同时发生的战争吗。2是东西方的差距就如此大吗。3看过的那些影评好像是真的很认真思考后写下来的,为啥东方二战片没有这么多深度或文艺范很足的影评。

11分钟前
  • 晴空皓煜
  • 很差

拍的真tm冗长无聊

14分钟前
  • ButtMan
  • 较差

这部根据德国女性日记改编,好心酸。战争后的一切,可怜的就是老人,女人,孩子。

18分钟前
  • 文帙三
  • 还行

有些电影,说不出它哪里好,却很有力量,这部电影就是如此· 完美配音·

22分钟前
  • L.L
  • 推荐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字幕实在是太烂了,看的百思不得其解。这种片子翻译不到位确实让人无限头疼。

26分钟前
  • zitn|迷茫
  • 还行

因为字幕不好,感觉电影不流畅,无从评说。一面大大的镰刀锤子五角星红旗下两个女人单薄的身影。。。

29分钟前
  • 很蓝很蓝
  • 还行

德国能要点脸吗,还好意思拍这种电影

33分钟前
  • 好大的风
  • 很差

战争,把罪孽的报应转嫁到了女人身上。很悲哀的一部电影,让人看得心酸。唉……女人,为了世界,你牺牲太多了。

35分钟前
  • 奕葶MM
  • 还行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40分钟前
  • 你绝对想不到因为这也出乎我意料
  • 较差

呆逼电影,你选的小胡子跟你德国女人没关系?你德国当时横扫欧洲你德国女人没支持?

45分钟前
  • A啊
  • 很差

“不管是疯狂的苏联士兵,还是女主人公的丈夫,自杀的家庭男,都反映了男性的毁灭力。相比于女人,他们更难放下仇恨和自尊,找到宽恕与和解的力量……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以暴易暴,破碎,断裂,没有愈合,重生!”这篇写得真不错~不管德国还是俄国,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战争的孤儿”。

47分钟前
  • 半隐
  • 推荐

她们的丈夫向平民开枪,把孩子扔进烈火,随后,临到她们身上的是顺理成章的暴虐。而更早的之前,他们/她们是为了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命运和未来。开启地狱之前,人们以为自己在干什么?

48分钟前
  • 火柴盒电影院
  • 还行

女主长了副男人脸

49分钟前
  • 林药
  • 还行

终于又和大多数人取得一致,评了三星。其实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故事本身就很值得人反思,给大家呈现了战争多面体的又一个面,让人去思考去体味。其实在中国的长春等东北城市也发生过类似的俄军暴行,现在还从未揭秘。如果说俄军在柏林是报复的话,他们在我国东北的暴行就完全是兽行,不可理喻~

52分钟前
  • 寻斧的鲁班
  • 还行

剧情有点散,不是很抓人。

55分钟前
  • 请叫我封青子
  • 较差

导演改编得很好。如果仅仅是记录苏联军队的性侵,斯大林自己划了一条更低的底线,德国人无论怎样面对现实,也不可能再向下打破地板,触及那条兽性的道德线。在我看来,导演在赞美德国女性坚韧的同时,整部电影都在叙述各种各样的战争后遗症,包括占领者和被占领者。德国人固然悲惨,苏军官兵也完全失去了人性,自己糟蹋了耗费血海尸山才赢得的胜利,这算哪门子胜利者?那个给军官提供性服务的苏军女护士,她以女性的角度看待自己同胞大发兽性,内心情绪复杂无比,真是演得太好了。

57分钟前
  • mobydick
  • 推荐

我太困了

1小时前
  • 仙人掌头
  • 较差

1、字幕组真的是水平有高下的,这个字幕组完全就不配出来做啊?!2、近期连看好几个讨论苏联军队的电影、小说,中国人民真的很可悲啊,目前都是那种震惊的感觉——我们就没有历史学家没有历史教育吗?3、德国电影的色彩都是谁定的调子呢——除了罗拉还有纵欲是红色的(包括这些红)全部都是冷调

1小时前
  • 不在过去和未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