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中的马
季风中的马,Season of the Horse
导演:宁才
主演:宁才,娜仁花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Mongolian年份:2005
简介:你不想去的地方, 马不可能把你驮去, 但你想去的地方, 就必须得马驮。所以, 在今天看来, 马已经不是蒙古人的理想, 而是实现理想的工具。”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也是蒙古人在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 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影片把人文关怀的镜头, 对准了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的草原上一个视草原为生命的普通牧民“乌日..详细 >
这是最近看过的最好的片子,没有之一。隔壁村子的某娘生了个孩子,但他爹没能看到,因为他因父亲的去世而悲伤逝世了。他因为过去而忘记了未来。|有个疑问:最后的影像叠加上,父亲和儿子走向了远方,而马儿却向镜头走来。如果父亲=马=旧时代=旧观念,那么,仪式结束后这个分离的角色的去向怎么解释好?
酸奶稀得像米酒……真想尝尝。
总觉得跟《白云之下》的故事结构有那么点类似,也许“进城”“出走”就是这类民族电影永恒的话题(?)给到马的几个空境还是很漂亮的,如果制作方面能再精致一点就好了。配音减一星。
拒絕進步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的是在保持自我與接受進步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现代化的民族凝视
草原上的唐吉柯德,最后屈服于时代了,这个雪微不如白云之下了,要抗争到底的才是悲剧型骑士英雄,不过没太仔细看呢
讲述的就是一个蒙古放牧家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压力的双重逼迫下 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草原进城谋生的故事 当然 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劣 与大多数草原电影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类似 节奏较为缓慢 主题以小见大 画面风格简洁 以自然风光为主等等 精神 理想还有现实的纠结 宁才塑造了最后的牧民
痛并生长着;草原默默凝视着牧人远去的背影
1,电影手法简单,故事完整性高,最后向老马的告别仪式更像是对这个游牧时代的告别。2,时代变迁,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太多了。3,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变迁。家里第一次有了电视,方便面和可乐的喜悦,翻新房子,再搬到县里,到自己工作。我们是在一步步变好,只是也不应该忘记我们成长中的岁月
chag in sarla 忽瑞 蒙古精神
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要消失,为什么宁静的生活总会被打扰,为什么生在这个时刻,为什么我得眼里包含热泪。
2.5//果然即便是电影 也要在表意上找创新点
4.5。十年前在“蒙古青年论坛”有人推荐,不想现在才看。草场承包、禁牧、气候变迁和市场化是背景,民族国家的力量一直在场,最后落于放生仪式作为文化象征的悲歌。然而不懂蒙古史和生态人类学,仅以现代化的思路来理解,是相当片面的。在此推荐郑少雄老师的一篇文章,“草原社区的空间过程和地方再造——基于‘地方—空间紧张’的分析进路”。
演员是真好,音乐是真好
05年上映的,但是视听完全是六七十年代的格调,配音太造作,唯一好的是音响效果很有小时候电影的音响效果,但是画面和配音还有表演太老套,看不下去,看了二十分钟,真的受不了了这种老片子的老调调。
真的是很难看见这样的电影诶,真实,伤感,有时代的回音。
反映底层的生活的片都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白马永远是自由自在的象征~
“如果你珍惜你的马,就为它作首歌,然后将它放生,那样它就会在民歌里永生” 文明的衰退 灵魂的漂泊 为了生存你必须放手 斩断自由的根 太难受了因为结局是注定的。
存在
脱下祖先的战袍,穿上城里人的衣裳。不想去的城市,留不下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