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东柱

동주,乱世诗情(港),东柱:时代诗情(台),Dongju: The Portrait of a Poet

主演:姜河那,朴正民,韩昌贤,成泓日,崔正憲,郑浚远,李嫔娜,尹正日,金仁宇,金正碧,朴泰山,崔嬉序,闵镇雄,崔钟律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6

《东柱》剧照

东柱 剧照 NO.1东柱 剧照 NO.2东柱 剧照 NO.3东柱 剧照 NO.4东柱 剧照 NO.5东柱 剧照 NO.6东柱 剧照 NO.13东柱 剧照 NO.14东柱 剧照 NO.15东柱 剧照 NO.16东柱 剧照 NO.17东柱 剧照 NO.18东柱 剧照 NO.19东柱 剧照 NO.20

《东柱》长篇影评

 1 ) 东柱

《东柱》是以真实人物尹东柱作为原型改编而成的作品,讲述日本统治时期两个表兄弟的人生故事。

许多观众被影片所感动,认为其就像把人拉到了过去,从一个爱国者的角度看当时无力却依然与努力抗争的人民群众,也让更多观众加深了对这位英年早逝爱国诗人的认识。

回顾李浚益导演的作品,虽然题材各有不同,但都一样能够吸引观众。

不过该片更像他执导的电影《素媛》,虽然让人看得咬牙切齿,出来的评价也很高,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小众”的标签。

挺喜欢结尾的,情理之中。

 2 ) 令人感到悲哀

明明是中国朝鲜族诗人却被描绘成了朝鲜诗人。

还有什么好说的,自己人习惯了被偷,而韩国人喜欢了去偷。

多年过后当无人问津的时候,他自然就从被偷变成了光明正大。

还是想说那句话,国人不应该再漠视文化的流失和被侵占,不要因为韩国的偶像、电视剧等东西就自然而然的戴上滤镜,不然真的会出现那么一天都是他们的。

 3 ) 東柱(동주,2017)

1、東柱(동주,2017)中,尹東柱是一名詩人,於革命無所貢獻,既沒有參與文宣傳播,也沒有實際暗殺、組織、策畫、集會等行動,卻作為朝鮮民族獨立運動鼻祖之一而被讚揚,在其百年誕辰之際,李濬益導演拍攝了這樣一名人物的傳記以茲紀念。

文學,尤其是詩,被視為百無一用感傷情懷的呻吟,被稱作壯夫不為的彫蟲篆刻伎倆,實際上,卻是行動的靈魂,沒有這樣的靈魂與心智,革命行動不過是說漂亮話的冒險主義。

尹東柱作為一名詩人,是民族之心,保留並傳述了時代的情懷與對世界的憧憬與理想。

2、台灣今日所不碰觸,並且強力稀釋的日本殖民史,可以由韓國的一系列抗日題材的歷史片中補充。

在日本對朝鮮的皇民化運動後,如今韓國人仍存有一種民族的氣節,這是獨立性的表徵之一,特別是殖民史、獨島主權與慰安婦問題上掐住日本的咽喉。

以往文天祥不任蒙古人(遊牧民族掠奪式經濟)的官,梅蘭芳蓄鬍不給日本人(軍國主義殖民經濟)唱戲,也都是這種氣節的表現,在我們台灣政府官方與民間媚日之際,這是應該反省的。

電影中,尹東柱身為二十出頭的孩子,不以日本姓氏發表詩作,表現的不僅是作為一「文人」,更是作為一個「人」的骨氣。

電影中段,尹東柱將踏上遠赴他鄉留學路之際,寫了一首詩〈弟弟的印象畫〉:冷清的月光映照著紅紅的額頭,弟弟的臉是一幅憂傷的畫。

停下腳步,悄悄抓起小手:你長大了想做什麼?

做人。

弟弟的回答是真正的答案。

3、當尹東柱會見鄭芝溶的時候,正值一九三九年創氏改名時期,鄭芝溶差不多在這個時期停止了創作。

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他們的對話中有了答案。

尹東柱告訴鄭老師,認為在日本姓氏之下寫詩是丟臉的事情,他想停止寫詩。

不再創作的鄭芝溶告訴這名青年學子:如果你覺得丟臉,那麼,你可以繼續寫。

這裡頭有很深的意含,可以玩味:如果你知恥,那麼,什麼都可以無愧的做,最怕的是人而不知恥。

4、最壞的時代與最壞的地方,作為一個人的條件是以血換取的。

換句話說,我們沒有生在最壞的時空中,我們的餐桌上並非空有湯勺,我們的基礎十分優渥。

 4 ) 《东柱》…就像一首明明克制隐忍却让人感到蚀骨伤悲的诗

因为排片少时间晚,为了不影响隔天上班,拖到周五晚上才终于看了《东柱》。

其实这是一部让人不敢,或者说没有资格随随便便评价好坏的电影。

内容的意义远远大于形式,而形式也似乎无可挑剔。

和《思悼》一样,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没有让人意外的那些悬疑和反转。

也没有什么商业上的趣味性,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劲爆点,从头到尾的黑白画面,不刻意煽情的叙事,就像一首明明克制隐忍却让人感到蚀骨伤悲的诗。

在这个充斥着爆米花娱乐大片的浮躁时代,是太难能可贵的作品。

很喜欢影片的剪辑,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混乱。

还是像《思悼》一样,导演编剧预设观众知道他们的故事,所以没有从头到尾一一说明,而是用监狱中最后的审问串联起过去人生的片段,每一段经历伴随着从心底涌向笔尖的诗句,坚定而温柔。

东柱的彷徨反衬着梦奎的执念,东柱的愧疚交叠着梦奎的懊悔。

即使是从小一起长大彼此深爱的兄弟,但一个内向到消极,一个热血到激进。

他们注定走上不同的路,却一样要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喘息,迎来相似的悲剧结局。

就像片中两人对于文学价值和暴力革命道路的争论,在那样的时代悲剧面前,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就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的人生一样,对看不见的未来也都是没有答案的。

他想出版的诗集,他想看到的独立,奈何都在身死以后,多么遗憾多么伤感。

看着他们人生浮沉飘荡到最后,似乎才能隐约明白,为什么东柱会说——“都说人生不易,但能如此一挥而就地写一首诗篇,是多么让人羞愧的事。

”没有人能清楚究竟反映了多少历史和人物的真实,没有人能猜到那些想象的画面与曾经有多少相似或不同,即使主创们也一样。

但可以看得出李浚益导演在每个细节上的小心翼翼。

一直觉得他是个神奇的导演,拍过那么多不同风格的电影,光看最出名的这几部《黄山伐》《王的人生》《郎在远方》《素媛》《思悼》再到《东柱》,都不太像是同一个人拍的。

申渊植导演这次执笔剧本和监制,明显也对影片的风格有很大影响,对人性深处不可言说部分的把握,透彻到残酷。

没有一味把人物塑造成高大全,而是也会嫉妒也会胆怯也会退缩也会懊悔。

姜河那和朴政珉的演技也让这个没有悬念的故事变得那么有张力。

只是,如果对两位演员不熟悉的话,一定能更入戏。

我却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暗自比较着其他影片中他们的形象和表演…毫无疑问,他们这次奉献的表演足以让该片成为其履历表上的代表作。

当最后片尾滚动起尹东柱宋梦奎的真实生平,响起姜河那唱的那首歌时,压抑了两个小时的情绪才终于有了一瞬间的释放。

但总隐隐觉得似乎掉眼泪都是对故人的不够尊重。

对于生活在如今这样相对太平太多的国家和时代,可以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我们来说,对那时的他们,又何谈“理解”与“同情”?

低预算,黑白片,不华丽,不商业,或许因此不能吸引太多人的眼光,那有如何?

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在那里,视而不见的人是自己的损失。

真的并非想用道德绑架评价,只是这样的电影会让人思考和反省,它的价值并非可以用商业包装和票房数字衡量…走出影厅的时候,听到旁边姑娘用淡淡的语气对同伴说,下映之前一定要再看一遍,感觉看十遍也不会腻。

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

文/暖晴禁转,谢谢。

🤐p.s,多说一句正文没地儿插的话,饰演日本刑警审讯官的金仁佑依旧飚着日语很抢戏,总让我想起他在《暗杀》里演的那个帮金海淑开店帮全智贤炸车的日本大叔…于是又不小心跳戏…只能怪我《暗杀》看了太多遍…😑

尹东柱诗人“井里有明月流云,悠远无边的天空,荡漾着蓝色的风和秋天,还有一个男人,就如我的追忆在那里徘徊。

”——《自画像》“揿亮灯火驱除一些黑暗,最后的我像期待时代那样等待早晨。

”——《一挥而就的诗》“仰望天空,至死无一丝羞愧。

为此,在轻抚树叶的微风中,我感到心痛伤悲。

”——《序诗》——摘自尹东柱诗集

 5 ) 仅仅想成为一名诗人

影片全部是黑白色调 用以描绘那个黑暗又充满斗争的年代 东柱是位诗人 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国家战乱 深受民族身份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扰下 他是一个影子一般 不敢靠近真实的光 却渴望用诗表达去向往 节奏很慢 情节是由东柱的诗和他的心绪所串联起来 不断地闪回 回到现实 再闪回 宋梦奎与东柱之间在审问的结尾部分 蒙太奇的剪辑将两者和而为一 但又表现了二人作为革命者和诗人的根本不同 宋梦奎是火热的 充满着斗志与意愿 而东柱是一本诗集 翻起来薄薄的几页 读起来却知内心的疑惑、迷茫、困扰、羞愧与坚定 记忆深刻的是对二战时日本人的形象塑造 有清醒却无力的反军国主义者的教授 也有极度自卑与自信渴望胜利到狂乱的军国主义者 表面上谈着解放亚洲 但意义何在 或许只有他们内心的欲望可以解释吧最后 东柱的诗集叫作《天空 风 星辰 和诗》 他说自己身在这个战乱的年代仅仅想成为一名诗人是羞愧的 但正是因为国家民族的危难 才赋予了他诗的内容与思想以及对自我和民族身份的追寻

 6 ) 难逃一死

什么叫绝望,绝望就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怎么逃避,你怎么反抗,你依然难逃一死,依然看不到希望。

在只有黑白两个色调的电影里,两位男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绝望,走向失败和死亡。

青春的艳丽从来不曾真正的进入这两个男孩的内心,他们或者抗争或者逃避,或者埋头写诗或者醉心运动,但是在时代的巨大阴影下,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他们无法解救自己——而事实上直到接近死亡时,他们才明白他们真的无法亲自解救自己这个悲惨的事实。

在这个世界里,生命是脆弱的、无效的;死亡是冷酷的、肮脏的。

烈士的死亡并没有唤醒民众,活着的村民依然唯唯诺诺。

青春的力量被暴徒狠狠的砍成两截,一截被随意的抛进烂泥,一截还在努力向天空摸去,只可惜还是跌落深渊。

在这个世界里,努力是可笑的,才华是无用的。

你每往上爬一步不是对敌人的削弱,是目睹到更强大的敌人,上天对你每一次努力没有赐予救赎而是赐予折磨——通过一次次目睹敌我差距巨大的事实来折磨你。

这是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世界,世界是阴暗的,青春是短暂的,绝望才是永恒的。

天空、风、星星还有诗,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干净和自由。

但是在那个时空里,它们都是稀缺的,稀缺到一个人都无法拥有。

影片的最后一分钟里,终于出现了彩色的片段,在这个片段里东柱和梦奎还过着无忧无虑的青少年生活,在村子里他们欢笑,他们打闹,他们还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可以说最后的色彩是对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也是对主题的一次升华——对于主人公及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美丽是短暂的,黑暗是永恒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朝鲜,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中国。

只不过我们国人从来耻于言及那种绝望,那种挫败,因此我们总是选择性的忽视了这种绝望,在我们的影片里青年都是热血的,都是阳光的,都是积极的,即使不幸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铡刀下,他们也用鲜血唤起了民众的觉醒,他们的死是有价值的,而不像东柱和梦奎——死得无声无息,死得毫无价值。

事实上,少有人死得重于泰山,恰是很多人死得轻于鸿毛——无论他是凡夫俗子还是才华横溢,都死在了污秽的烂泥里,不见光明。

 7 ) 天空、风、星辰和诗

1945年2月,朝鲜诗人尹东柱在日本福冈的牢狱里被折磨致死,年仅27岁。

半年之后,日本战败,持续35年的朝鲜日治时期结束了。

黎明之前的黑暗最是晦暗无光,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

近两年因《素媛》、《思悼》两部高分影片而备受好评的韩国导演李濬益,在新作中延续其对于历史、现实题材的偏好,将民族诗人尹东柱的生平搬上了大银幕。

黑白影像,极其隐忍克制的叙事,导演用一种极简风格来处理这个传记故事。

在那个风云争斗、暗涌四起的时代,他没有刻意去放大历史激荡在尹东柱生命中的戏剧性,而尽力地去维系一种平静,犹如东柱本人那样,将所有内心的涌动,思想的争斗,青春的迷惘,只通过纸和笔凝聚成诗句,书写于无声之处。

尹东柱因参与反日民族独立运动而被捕,然而影片并没有在爱国诗人这个身份上大做文章,浓墨重彩地去表现他的革命热血与激情。

影片攫取了东柱人生最重要亦是最后的时光,从少年过渡到青年,求学、写诗、被捕、去世。

导演对于东柱这个人物的揣摩和塑造,来源于他的诗歌所流露出的迷茫、困惑、伤感,以及对纯粹之诗的追求,也来源于和发小亦是革命伙伴宋梦奎的对照。

全片用平行蒙太奇的结构,将东柱被捕后被审的场景与他和宋梦奎的成长历程剪辑在一起,两人如日月相伴,后者刚烈热情,弃笔执枪,号召光复运动,而东柱沉静寡言,如影子般追随宋梦奎,用诗句言说黑夜中的幽暗星光。

全片最激荡人心的高潮之处,导演将东柱与宋梦奎二人签罪名书的情景并置交错,梦奎在愤慨中书写,而东柱在羞愧中撕毁罪名书。

如果说梦奎是世俗意义中真正的革命义士,而因懦弱而愧疚的东柱面对生死存亡亦是勇敢的,他对于革命的追寻超越了俗世的定义,他说,“出生在这样的世界上,希望能写诗,想成为诗人”,这点卑微的心愿直指纯粹的自由,也反衬出日本帝国主义野心的病态。

在被捕前的一刹那,东柱用母语说出诗集的名字——天空、风、星辰和诗,镜头定格,全片结束,这一刻我们才发现前面的所有皆是回忆。

这本诗集成为尹东柱遗存的最重要的作品,作为韩国人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句被后世一代代年轻人所传颂。

黑暗的时代已经远去,唯有超越时空的诗歌,隽永悠长,与天地同在。

原文发表于《环球银幕》。

 8 ) 请问有人知道四七五号这个的来源吗?

请问尹东柱囚服上面“四七五”是当时的他的真实号码吗?

求大神解答请问有人知道四七五号这个的来源吗?

请问尹东柱囚服上面“四七五”是当时的他的真实号码吗?

求大神解答请问有人知道四七五号这个的来源吗?

请问尹东柱囚服上面“四七五”是当时的他的真实号码吗?

求大神解答请问有人知道四七五号这个的来源吗?

 9 ) 哀歌

生活在特别时代的文人墨客被后人镶裱进历史的边框 成为某一类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失去了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标签而成为一种符号的存在 这是传记类电影处理人物必经的升华途径也是很难突破的一个瓶颈 看完东柱的传记电影 没有让我感觉到他是主角 平凡卑微到成为故事里历史中的一粒沙 而相较之下他的诗却成为照亮后人们光亮的星 一颗饱经折磨的心化成启迪人心的文字 何其悲壮何其哀婉

 10 ) 当说母语成为一种奢侈品······

韩国电影《东柱》讲述了韩国著名诗人尹东柱的短暂而充满激情的一生。

这部电影由李濬益执导,姜河那和朴政珉主演,影片以黑白画面呈现,突显了那个年代的压抑与苦难。

影片开始于尹东柱在日本监狱中被关押的情景,这一幕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沉重基调。

通过回忆的方式,观众得以一窥尹东柱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在求学和创作中的心路历程。

尹东柱的诗歌在电影中被多次引用,成为串联整个故事的情感线索。

电影的叙事方式十分独特,李濬益导演选择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将尹东柱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观众不仅能了解尹东柱的个人经历,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韩国,民族压迫和个人挣扎在影片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姜河那饰演的尹东柱,是影片的灵魂所在。

他将尹东柱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而深刻。

无论是尹东柱在求学路上的坚定与彷徨,还是他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与挣扎,姜河那都通过细腻的表演传达给了观众。

特别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尹东柱被捕入狱后,姜河那通过眼神和微妙的表情变化,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诗人在绝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与姜河那相比,朴政珉饰演的宋梦圭也同样出彩。

宋梦圭是尹东柱的表兄弟,也是影片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他的性格与尹东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沉静内敛的诗人,另一个是充满行动力的革命者。

两人的互动不仅丰富了影片的人物层次,也通过他们的友谊和分歧,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矛盾与困境。

电影的视觉风格也是一大亮点。

黑白画面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历史感,还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通过光影的对比,导演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压抑而又诗意的氛围。

特别是在表现尹东柱创作诗歌的场景时,黑白画面更突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澄澈。

此外,电影的配乐也值得一提。

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既没有喧宾夺主,又在恰当的时候烘托了情感氛围。

简洁而富有张力的配乐,使观众更容易融入到尹东柱的世界中,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虽然《东柱》是一部传记片,但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尹东柱个人生平的描述。

通过尹东柱的故事,影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韩国,知识分子们在压迫与反抗之间的挣扎,以及他们对民族命运的思考,都在影片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

总的来说,《东柱》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力量的电影。

它通过尹东柱的生平,展现了一个诗人在黑暗中的光明与希望。

影片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也在情感上打动了观众。

无论是对尹东柱其人其诗的了解,还是对那个动荡年代的反思,这部电影都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

对于喜欢历史题材和传记电影的观众来说,《东柱》无疑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不仅能领略到尹东柱的诗歌魅力,还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心跳。

李濬益导演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湛的导演技巧,将尹东柱的故事讲述得动人心弦,使这部电影成为一部既有历史厚度又有艺术深度的经典之作。

文/几何乡

《东柱》短评

看不下去

7分钟前
  • Ray_tu
  • 较差

点亮烛灯,驱走黑暗。

9分钟前
  • 乌合之众
  • 推荐

尹东柱27年的人生中,有18年是生长在东北的,并且在多地求学途中多次往返东北与朝鲜、日本,而《东柱》中完全淡化了东北,而是以尹东柱龙井家中典型的朝鲜民居场景,来代替东北,这个尹东柱生长18年的空间,甚至没有出现中国人,但实际上他读的就是汉族小学会说汉语

13分钟前
  • 0506
  • 很差

非常糟糕的电影 摄影音乐剧本一无是处 充斥着利用突然放大音效来操纵观众情绪的低级手法 演员表演也相应的浮夸流于表面 作为一部讲述诗人的电影却毫无诗意 姜河那很帅

16分钟前
  • ricecream
  • 较差

隐忍的韩国历史片。

18分钟前
  • dikseg
  • 还行

不喜欢

22分钟前
  • 梨落潇湘
  • 很差

听人说生活着实不易,诗却能如此信手拈来,真叫人惭愧黑白无法抹杀那逝去和失去的年华没有了家没有了她还写什么诗

2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我应该没有办法全看完 很压抑的一部片 演员很精彩

3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应该叫《冬柱与梦奎》,过十几天就能去看他故居了

32分钟前
  • 防守型前锋
  • 推荐

3.5

33分钟前
  • 别惹小白兔
  • 还行

黑白。

3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李濬益近几年也是澎湃啊,素媛完了思悼,思悼完了又是东柱,虽然成本低,但是分量可不小,能把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娓娓道来,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黑白影调掌握得还不错,但微微有些刻意,总体而言出类拔萃。非常喜欢结尾。

37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推荐

家国凋零,匹夫何去,朝鲜民族的挣扎,投射于个人的求索迷茫。百无一用是书生,莫过热血志士的旁观者和影子,却依然逃不出时代的漩涡,阴错阳差留名于世,宿命感与偶然性的交合,只有东方的哲学思辨才能体会。除了黑白影像和倒叙插忆,剧情与对白上太多现代韩剧drama烙印,时代沧桑感和悲怆感有所受限

38分钟前
  • ballsirius
  • 还行

李濬益毫无疑问是韩国最能控制观众观影情绪的导演之一,他非常善于把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描绘成我们现代人可以津津乐道的样子。

42分钟前
  • eva
  • 推荐

一颗星星,依然清澈地遥望,青春请长久地留下。丨220509 曾经

45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很喜欢李濬益……

50分钟前
  • 巫岚
  • 推荐

二战期,朝鲜爱国诗人尹东柱与独立运动家好友宋梦奎的故事。全片黑白,画面就如流动的诗,空镜头很有意境。虽然个人力量只如螳臂挡车,历史洪流中洗涤了爱国之心。没有刻意煽情,懦弱里磨砺出坚强,死亡里开出灵魂之花。

54分钟前
  • JuneYale
  • 还行

最后结尾几段拍得很打动人,片尾曲好听

59分钟前
  • Rionida
  • 还行

电影中他并不是开始就那么“爱国”,逃避也好,懦弱也罢,想让生命活得纯粹一些,只有天空/星星和诗。对生命的各种感悟都源于那颗多情/丰富的内心,而这颗心在那样一个日制时代,终被激荡成羞愧/悲愤的民族灵魂。全片黑白色调很配温柔的诗句,反战也可以如此柔韧。最后两人骂日本那段感觉很爽

1小时前
  • 莎翁笔下的精灵
  • 推荐

看得出演員很用心,朋友說日語都說得相當不錯了。兩條線交叉陳述。但感覺姜河那的表演略為用力了更自然一些就好了。開頭的方言好吃力ㅠ ㅠ還好日語都有翻譯⋯⋯

1小时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