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淡蓝琥珀

淡蓝琥珀,Blue Amber

主演:王真儿,吕聿来,耿乐,张瑶,王彩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重庆方言年份:2018

《淡蓝琥珀》剧照

淡蓝琥珀 剧照 NO.1淡蓝琥珀 剧照 NO.2淡蓝琥珀 剧照 NO.3淡蓝琥珀 剧照 NO.4淡蓝琥珀 剧照 NO.5淡蓝琥珀 剧照 NO.6淡蓝琥珀 剧照 NO.13淡蓝琥珀 剧照 NO.14淡蓝琥珀 剧照 NO.15淡蓝琥珀 剧照 NO.16淡蓝琥珀 剧照 NO.17淡蓝琥珀 剧照 NO.18淡蓝琥珀 剧照 NO.19淡蓝琥珀 剧照 NO.20

《淡蓝琥珀》长篇影评

 1 ) 如果生命可以明码标价……

人活一天,值多少钱?

她在地摊上花500块买了一块琥珀,树脂里裹着一只小蚂蚁。

博物馆里也陈列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里面包裹着一只亿万年前的蚊子,这是价值几十万的文物。

她来到博物馆,把自己的这块琥珀与博物馆里的琥珀放在一起,打量之下,除了相差悬殊的价值,其实感觉也并无不同。

镜头逐渐拉远,她瘦小的身影浮现在玻璃窗上,窗上倒映着城市的高楼大厦,置身其中的她就像琥珀里的一只小虫子。

这是影片结尾的一个镜头,也是今年青年影展的活动现场,导演周劼给我的答案。

我的问题是,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地摊货”与博物馆的“珍宝”放在一起比对?

世界万物似乎都有一个价值,反映在市场上就叫价格,价格是人们定的,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到底值多少钱,也都是人为判定的。

一般来说,没价值的东西没人稀罕,价格越贵价值就越高人们也就越珍爱,可是,价格真的能反映一切吗?

一个事物真实的价值是否就是那个人们给它定的价格呢?

这是困惑女主角荷洁的地方,也是本片引人深思的地方。

荷洁的丈夫出了车祸,肇事者给她赔了30万,是法定的最高限额,看起来没毛病。

她收了钱也没有讨价还价,可周围人都觉得钱给少了,婆婆因此被气得暴病而亡,她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寡妇。

事后她仔细算了算,才有了惊人的发现。

她的丈夫死的时候32岁,一年有365天,她的丈夫总共活了11680天,拿30万除以这么多天,平均一天大概是25块。

也就是说她的丈夫一天就值25块。

这个结论让她震惊,于是她找肇事者理论,却被冠以“敲诈勒索”而拒之门外。

也大概就是从这时候起,她第一次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

原来一切都是有价格的,快递到付是23块,比先付后寄贵8块,一件好的女款外衣要花3000块,有钱人打麻将一晚也会输3000块,找巫婆算一次命市场价是500块,修复小汽车门上的划痕要4000至5000块不等……这就是这个被价格包裹的世界,是荷洁与我们每个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正如本片海报上的那个问句,“人活一天,值多少钱?

”25块。

这是电影里女主的结论,数字有些冰冷,可以说贱命一条。

我当时也震惊了,可这个数字究竟是对的么?

无论是与一件动辄上千的衣服,还是与修理汽车的钱相比,一天25块的人命显然不值钱,那至多只相当于一次快递费的钱。

更不用说和价值几十万的琥珀相比了。

难道人命真的这么低贱这么不值钱?

对于一条命的价值,我不知道,相信很多观众也与我一样迷茫。

可在荷洁心中,丈夫的命却比任何东西都值钱,绝对不止一天25块,可他已经死了。

这就出现矛盾之处了,凭什么你觉得值钱的东西别人却觉得不值钱,再说人命怎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呢?

商品社会明码标价天经地义,在世人的眼里,无论社会里的吃穿用住,还是天上地下飞禽走兽,似乎都有一个价格。

也正是这个貌似清清楚楚的价格,让事物本来的价值变得愈发可疑,也让整个世界变得愈发模糊不清了。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被定价,那么请问,善良值多少钱?

一段真爱应该怎么衡量,一个梦想又值多少钱呢?

而花多少钱能买到一个纯净的灵魂,用多少钱能买到一双不流泪的眼睛,又可以通过付出什么代价让晨昏颠倒让时光倒流呢?

可以说,金钱让一切事物丧失了其原本的价值。

而恐怕有些事是无法被明确定价的,比如灵魂,比如情感,比如梦想和未来,当然也包括生命。

正如结尾的那一幕,荷洁在博物馆里沉思,两个都是源于自然界的琥珀,也看不出什么本质差异,一个在地摊上只值500块,一个陈列在博物馆里,就被人贴上了几十万的标签。

细想之下,这种差别待遇是否合理?

它们是否需要被贴上价格的标签?

人们以为的所谓价值又是否有意义?

我想未必吧。

虽然她与丈夫不能算是“模范夫妻”,甚至感情也起起伏伏过,但在丈夫短暂的一生里,他们俩人也有过浪漫动人的甜甜蜜蜜,有过柴米油盐的平平淡淡,有过相濡以沫的分分秒秒……而那个承载了这些美好回忆的躯体,结果一天就真的只值25块吗?

所以她困惑,所以她愤恨,所以她像个孤魂一样走走停停,目睹着每个人不等价的生活,却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差错,而她原来的世界已经快崩塌了。

一条人命能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貌似很重要,实际却又不那么重要。

有些人,他在的时候你感不到什么,等他离开了才怅然若失,金山银山也换不来的重要;而有些价值,并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用来贴标签的,而是需要用心好好感受的,分分秒秒都嫌不够,一生一世都嫌太少。

所以这人间,失去最伤心,错过最遗憾,真爱最无价,珍惜最划算,相守最值钱,愿你一生都平安、如愿。

 2 ) 我来过这里。

前天看的电影,相当喜欢。

淡蓝冷色调的摄影就相当讨喜了,更不必说这有意思的构图,凭这两点就可以打三分了。

里面有一些对社会现状的影射,是啊,人命不如狗呀。

如果一定要拍出悲剧感十足的电影,那么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捏合在一起,再从中敲碎。

帅气得过分的男主,美丽得动人的女主,那只可爱的狗狗,那座美丽的重庆城。

我发觉我真的是跟重庆这个城市挺有缘分的,记得第一次去重庆的时候,刚刚下了飞机转轻轨,在动车上就有人想向我问路,第一天大大话话最少三次被问路,最神奇的是我那时候那是手提着行李箱。

重庆话我没学过,听过一点,却基本上能够听得懂。

更好笑的是我在东莞买东西从来都没有一个销售员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讲广东话,可能他们都以为我不是广东人吧,哈哈。

我来到这个城市,我感觉很熟悉,冥冥中我总有那么一点感觉,我来过这里,而且不是旅行这么简单,那么是前世吗?

如果真有前世的话,我觉得我可能在这里有过一段故事,以至于今世的感觉如此强烈。

那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真情 还是 孽爱?

无从可知。

这个女主角可以说是我的理想型了,很喜欢的说。

 3 ) 蓝是最温暖的颜色

《淡蓝琥珀》是青年电影人周劼导演的新作,提名了第21届上影节亚洲新人奖的最佳影片,并获得了亚洲新人奖的最佳摄影。

这部片子在第五届重庆青年电影节展放映后,作为志愿者和观影者的我很有幸和导演进行了映后交流,也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更深的解读。

《淡蓝琥珀》海报 影片有着很强大的原著基础,改编自须一瓜(1)老师的《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

原著对于导演的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活一生到底值多少钱呢?

”这个新颖的问题所导致的价值判断也从而奠定了电影叙事的基础。

女主人公荷洁的丈夫意外死于交通事故,得到赔偿却失去一切亲人的她,因为一块价值不菲的琥珀陷入了对生命价值的困惑。

如果一个人的每天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那么人的一生价值就可以被量化。

此外,“平行空间”的运用是影片的另一种叙事方法。

不同于《源代码》、《异次元骇客》这样利用电脑技术对于空间再创造;不是《恐怖游轮》、《时空罪恶》这样的惊悚悬疑类影片;也不同于《罗拉快跑》、《蝴蝶效应》这种时空穿越类题材,《淡蓝琥珀》对于“平行空间”的物理概念进行了现实主义风格探索,是扎根于中国土壤的悬疑类型片。

影片拍摄于重庆。

导演很好地利用了重庆高楼迭起、鳞次栉比的特点而营造了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空间感。

影片中有很多大广角和宽幅的构图,在屋内戏尤其明显,导演利用门窗或者墙壁作为遮掩,然后人物安排在画面两侧,其中很明显的就是保姆荷洁在耿乐家里劳动时,男女主人和荷洁分别置于画框的两端,这样的构图形式更好地表述阶级差异所带来“人的价值”不同,营造失去丈夫荷洁内心的孤独,适应宽银幕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主题表达。

女主人公荷洁的人物塑造极具张力。

为了减轻弟弟读书的负担,她嫁给了相亲对象,重庆老居民,幼儿园采购员妈宝男阿峰。

“美貌却平胸”的她总遭到阿峰对她坦率到毫不遮掩的“嫌弃”,她用低眉顺眼、百依百应的姿态来对于婆婆的呼来喝去……这是市井的烟火气和浪漫并存的故事——对于母亲的小小对抗;给心爱的狗“儿子”小白洗澡;露台上夜风里偷窥评价夜总会小姐;霓虹闪烁的暧昧夜晚不可闻人的缠绵蜜语……这些记忆的美好在阿峰出车祸过世后成为荷洁一次次鼓舞自己进行“报复”的原动力。

阿峰和婆婆相继离世后,荷洁做起了保姆,因为站在雇主家的阳台上,可以用望远镜看到肇事车主的家。

她本想通过刮花肇事者的车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懑,可在她完成一切准备离开时,她亲眼目睹了肇事车主家被偷,价值甚至上百万的珠宝被偷,家里的老太太被杀。

这一切的悲惨遭遇,如同因果轮回一般,到了那个造成她不幸的家庭。

荷洁一直在对她的人生寻找一个出口。

从嫁给阿峰除却相见欢喜,更多的是物质条件能够帮助她和弟弟生存;阿峰死后,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一枚小小琥珀的价值,让她对于人生价值的判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是荷洁生命历程和心态转变的一个分界点,也展开了影片对于生命不等式的探讨。

所以,她的阿峰已经活出了人生的价值吗?

荷洁不知道,只是她最后将500块买的琥珀项链放在博物馆那块天价琥珀旁边时,我们都会懂得,她放下了,她要开启自己新的人生了。

影片的通过暧昧的暖红色调和忧郁的淡蓝色调交叉剪辑,编织出了回忆如梦境般美丽温暖和现实如海水般冰冷残酷,同时也为观众观看这样碎片化叙事的影片提供解读的钥匙;镜面、玻璃反射的运用,高空俯瞰和低地仰望的对切,也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走入女主人公自北渡南,颠沛流离的孤独心境。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也觉得他也许会延续中国现实主义风格悬疑电影的发展脉络,并开创一个新的纪元。

让我私心给五星,也衷心祝愿在19年上映后能票房大卖。

(1)须一瓜:须一瓜(原名徐平),生于上世纪60年代,《厦门晚报》政法记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淡绿色的月亮》、《蛇宫》、《你是我公元前的熟人》、《提拉米苏》,长篇小说《太阳黑子》以及在2011年6月新作《保姆大人》。

小说《太阳黑子》被改编为《烈日灼心》电影。

附上和导演的Q&A,希望能给爱电影的你一点帮助和指导【导演真的非常帅而真诚,来到我所在的城市重庆这一波宣讲可以说是准备充分,希望能看到周导演越来越好的作品:主持人和导演主持人Q:看完今天的影片后我有几个问题想要问周导。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电影里面,您担任导演和编剧两个角色,您这个故事很有趣呢,您当初是怎样进行剧本创作的呢?

导演周劼A:在08年的时候看到一个故事,须一瓜老师的《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里面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人活一生到底值多少钱呢?

”主持人Q:您是如何理解“一天值多少钱”这句话的呢,现在电影市场上对于这个问题的谈论还是相对比较少的。

导演周劼A:最开始做片子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还是想给出一个解答,但在后面发现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到最后就是想把上面的问题通过营造一个氛围,在观众看完电影后自己给出一个答案,并赋予自己的思考。

主持人Q:为什么影片要叫《淡蓝琥珀》呢?

导演周劼A:中间有个小插曲,本来片名就叫《琥珀》的,但是我们做剧本中间报批时《琥珀》这个剧本已经有了,但我们剧名的确定又比较着急,而须一瓜老师还有一部作品叫做《淡绿色的月亮》,我个人很喜欢,那部小说也改编成电影叫做《月色撩人》。

当时在脑子里呈现的整个电影风格偏忧郁,蓝色运用的也比较多,所以就叫《淡蓝琥珀》,到后来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名字挺棒的,包括后面美术制景的工作在确定名称后也往蓝色靠近。

主持人Q:所以说蓝色跟剧情关系不大,只是在烘托一种氛围是吗?

导演周劼A:对。

主持人Q:在场有很多大学生,您有没有什么拍摄过程中的小经验或意见给大家,让大家少走弯路?

导演周劼A:电影拍摄没有直路可以走,来回尝试。

不过个人来看有两点,其一是多看电影,其二是由于现在拍摄设备的获取比较便捷,拍摄成本也较低,因此鼓励大家多尝试拍摄,不要畏惧弯路,自己形成新的发展。

观众和导演Q:您好,周导演您好,一直很关注这部影片,因为您当时开拍的时候,我的朋友圈都在发您的开机仪式的照片,所以我一直挺关注的。

影片的影像风格从开始就很吸引我,片子中有很多您用了大广角和宽幅构图。

在屋内戏尤其明显,比如您利用门窗或者墙壁作为遮掩,然后人物在两侧的一个宽幅的构图。

我们知道这种构图一般这种都是想表现人物一种孤独的心态,或者人物之间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我想请问您在片中这样大量的构图是有什么想法?

大家都知道影片是在重庆拍摄的,那么这种室内构图您是如何利用这种比较风格化的过程来完成这种影响塑造的呢?

谢谢。

导演周劼A:大概就是两点。

第一点就是这个故事比较适合用这种影响的方式来展示,刚才也有提及这个故事希望营造出这样的氛围;第二个就是从影片主题来讲,其中大家观影时也应该有注意到平行空间这个概念,希望通过这种构图适应宽银幕,然后带出更多的空间展示,也可以更多进行主题表达。

Q:导演您好,我非常喜欢您这部影片!

他让我想起了原来看过的《烈日灼心》和《暴雪将至》这样偏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都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和风格,又带有一点悬疑性,我感受到影像呈现出一种克制、冷静、淡漠之间一个非常有张力的世界。

我想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通过这种暖红色的回忆和淡蓝色的现实相交织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表达,但是您是否考虑过这种碎片化的叙事会给观众第一次在影院解读这部电影时带来一些理解方面的障碍?

第二是问题相对具体,虽然有过很多种推测和预想,但更想知道导演的解读。

您对女主当时不照顾小白,而把它交给两个出租屋的陌生人的选择而导致了那样的悲剧,这样的剧情安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导演周劼A:首先非常感谢你喜欢这个影片。

然后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这个你之前看的两个影片,《暴雪将至》和《烈日灼心》相比的话它不是一个具有强情节性的故事,它的情节建构和矛盾冲突都相对比较弱,采取这样的叙事方式,实际上是想增强它的悬念感,可以让大家一步步抽丝剥茧地了解到人物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她需要到杨磊家当保姆,这样才能看到对面肇事者的家庭。

她想去寻求这个答案,虽然最后得不到这个答案,但她当时的想法是至少能看到对面的家庭,她也是一直在寻找,而小白是她实现自我解答道路上暂时无法顾及的,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悲剧。

Q:我对于这个电影在结尾处有一些疑问,就是在天台的那一场戏,我的理解是她对于现实的和解是放置于一个梦境之上的,现实和梦境交织成一个又一个网,我特别想知道您是怎么编织这个网的,并且如何在解码的过程中让观众能够理解您的想法?

导演周劼A: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个人认为平行空间的设置对于荷洁命运的安排一种温暖的想法。

我其实想通过她告诉大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困扰,如果你想走出来,必须自己寻找一个出口。

过去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这个平行空间里都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没有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在你遇到很大困扰时,如果能想到影片的角色,也可以给自己一条出路。

第二个关于建构问题,其实是在做剧本的时候是把故事按照顺序做出来,在第二步打乱它,形成一种悬疑感,这里面分为三种方式:物件有关联性,事情发展的起因和结果倒置,而最主要的是,故事的风格线以荷洁的命运为导向。

我们希望观众知道,让她心态发生巨大改变的并非她丈夫出车祸或者婆婆摔死,而是她知道那个琥珀价格的时候她在内心做估算,在那一刻,她的内心会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就把那件事作为一个分界点,然后把分界点前置。

Q:您的影片是根据须一瓜老师的作品进行改编的,那在进行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并且有哪些解决方法呢?

导演周劼A:困难有很多,从08年看到小说到现在将近有十年。

当初遇到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小说采用的是独角戏形式,但文字可以描述心理状态,而影像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并描述关联的事件,用人物对于事件的反应表现她的心理,我们也通过增添角色,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或事件来使观众明白人物的心路发展历程,这是初期的问题,当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又回到了叙事的层面,因为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小说相对于须一瓜老师其他小说来讲,并非一个强事件的讲述,它偏向个人心理描写,怎样把它搬到大银幕,还能保持它的趣味性就是第二个问题,考虑到叙事节奏和叙事方式,讲述事件的先后顺序来造成悬念。

第三个就是细节方面的问题,增添细节和有趣的事情,在反复打磨后形成剧本。

 4 ) 我们都是淡蓝琥珀

蓝色,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颜色,但是是会让你喜欢的颜色,《淡蓝琥珀》亦如此。

没看过原著小说的我惊讶于导演的展现,人生诸多问题都需要计算,可是就是有些帐永远算不清。

执拗追逐结果桎梏了自己,走出深渊发现依然可以活着,我们不就是这样吗?

“荷洁”意寓“和解”,和自己和解,和社会和解,和种种的过往和解。

我们都是蚂蚁,是选择做琥珀里的蚂蚁还是凝望琥珀的蚂蚁,未解,可心中答案已定。

整个故事缓缓展开,活在现实却被回忆拉扯,可能觉得女主执拗、对丈夫的死婆婆的死无关痛痒,但当你看到她为了宠物蹲在马路边痛哭难以自已你瞬间就能理解到,啊,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与其说她是故事中的人,不如说她才是那个凝望深渊的人,王真儿把这样的一个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你分不清她是演员还是“荷洁”,她立于世俗之外,看着身边的人像小丑一样登场表演,痛苦的来源的不是挚爱的死亡而是自己无法脱离这个世界亦无法融入。

曾几何时,我们都如此。

蓝色黄色交映穿插,回忆为暖现实为蓝,蓝色琥珀,生于黄色浸染变蓝,我们都是蓝色 琥珀。

《淡蓝琥珀》剧照

 5 ) 命用钱怎么算得清呢

电影里的视觉呈现划分为大量的色块,做爱时是火红炽热的,日常生活是深蓝静谧的。

看到半小时后,我发现从叙事结构上,女主角回忆部分是暖色调,丧夫之后是冷色调。

女主一开头按计算器发出的声音,感觉我妈也会很爱听,有一种通过介质去同声传递的意思。

时间成本怎么算啊但说实话啊你的时间成本和关键因素比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我男人被撞死赔偿了我30万算下来一天只值25块钱电影镜头借助了一些物理性道具进行了切割,比如房间、楼梯(在镜面反射里扭曲了),电线杆,望远镜(窥视他人直面自己)。

电影39分钟的时候,女主角打电话那个布景打灯,一针见血。

电影69分钟,青绿色窗帘随风摇曳,女主角的裙子,回眸时侧面的镜子,一气呵成。

最近看的两部院线电影,都讲到了平行宇宙平行时空,可能是很多人的逃避现实的强心剂。

狗被撞死然后在路边随便埋了,这段对于养狗人士来说真的是倒吸一口冷气。

生命的代价,活着的意义用钱怎么算得清呢

 6 ) 这是一个故事

导演始终利用女主角一成不变的表情营造电影穿插出现的抑郁情绪,迎合影片的美工与题目想要共同完成的忧伤的蓝调主义。

但情感贯通从头至尾并不中断也是可观的一部分,另外遗憾的是,每一个人设都很是轻巧,预知后面的走向几乎对于每一个观众都没有难度。

我们可以辩护说这绝非靠剧情与悬疑哗众取宠的院线流俗之作,但也说明了其人物的干瘪与纸片化,并不立体的摆设感,更像是一幅精美的高仿油彩画。

导演的用意看起来像是想要观众注意到算式,我们都是配合的观众。

很多文艺作品喜欢算式的插入,似乎数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结构具有了形而上的功能。

没有情感的永生似乎成了人类拒绝被量化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相反的矛盾的两个群体,并不具有同一的性质。

然而这样的冲突才更有趣,看起来更具有一种悲悯的、朴素的、遗憾的、荒唐的、悲剧性的反照——这看起来也是电影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用数字串联起的故事,具备了本身无纰漏 的情感逻辑。

利用镜像关系与平行空间对整部影片进行分割。

镜像关系的处理比较惊艳,除去同一画面中出现的两个种群不可交叉的关系与身份的反差外,透过望远镜看到的遥远的人生与他人生命的陌生化处理都很不俗。

平行空间的架构为人物通过超现实的方式实现自体的沟通提供了可能,也为当下与过去的时间点穿梭创造了机遇。

但导演采用的两个时间相互补充交叉的手法虽有心意看着却显得俗气,并没有情感悬殊的高度因而显得不知所云,没有差异化处理的方式也让人感到颇为遗憾。

伦理的冰冷与梦幻性的温存成为一个中心的议题。

人际关系的牵扯以及不可能出现的和融世界为暖色与冷色的对比做出了铺垫。

纠结在道理情感生命死亡之间的女主角作为全片的交叉点给出了非常中国式的讨论命题。

但这不好给出答案,是一个为折磨人的道德底线牵扯出的开放性道德难题。

 7 ) 人生都是利益交织的

这部电影中,从开始到结尾都有一条主线——利益,女主的丈夫爱女主,可能是因为她的脸长得漂亮、女主的丈夫死了,被赔了30万,其实人生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利益,有时候有可能为了利益连亲情也不顾。

整部电影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色彩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做爱时呈现的是灯红酒绿的,日常生活又是淡蓝色的看到最后的平行空间,惹人思考。

 8 ) 丈夫车祸,婆婆去世,这个女人为何沦为保姆

让我望望出路在哪近几年,在大银幕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的作品,这些年轻导演用自己各自迥异的风格让国产电影更加多元化。

像张大磊、像毕赣、像忻钰坤、像文牧野,等等等等。

有人喜文艺、有人好类型。

大家都在用自己方式诠释着各自眼中的世界,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件好事。

今天上映了一部国产文艺片,虽然不完美,但依然让人感受到这群新导演的活力。

《淡蓝琥珀》

《淡蓝琥珀》改编自须一瓜的中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

电影讲述女主人公荷洁从北方来到了重庆,嫁给了当地人阿峰。

阿峰遭遇车祸,荷洁拿着30万的赔偿金,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无依无靠的她当起了保姆,其间,她发现了当初的肇事车主,就住在隔壁小区,而她拿起望远镜开始偷窥那家人的生活。

除了阿峰在小说里的名字叫文仔以外,电影的主线剧情与小说几乎一致。

说到片名《淡蓝琥珀》,淡蓝代表一种忧郁的氛围,而琥珀就是片中女主角内心状态的具象化体现。

据导演自己说,他第一次接触《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是在2008年,那时这部小说刚刚在《北京文学》上刊登了一个月。

当时,他就自己写了一版剧本,也没有跟须一瓜聊版权。

后来,笔记本丢了,这个项目就搁下了。

等到2014年,因为实在想拍,他才再捡起来这个项目。

周劼是第一个找须一瓜做片子的导演,《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的版权费,周劼还是分期给的。

这才有了现在的《淡蓝琥珀》。

从看到小说到最终成片,《淡蓝琥珀》兜兜转转,用了10年的时间。

01淡蓝与橘红的人生如果以导演处女作的标准来衡量,本片的完成度是很高的。

尤其在视觉风格上,影片用淡蓝色与橘红色两种颜色营造了现在与过去两个平行时空,这两个时空互为镜像。

《淡蓝琥珀》凭借突出的视觉风格,获得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奖。

导演周劼选用了两种颜色来标注女主角荷洁的两个生活阶段。

橘红色:婚前生活以及婚后生活。

淡蓝色:丈夫去世以后,她身为保姆的生活。

其实,就是以丈夫的死为节点,分为丈夫死前与丈夫死后。

橘红色部分的时间线是打乱,而淡蓝色部分的时间线是线性的。

通过淡蓝色部分里发生的故事情节,触动回忆从而驱动橘红色的部分。

这样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样的观看方式很有挑战性。

一半线性叙事,另一半碎片叙事,很容易让人捋不清剧情。

这种叙事方式的例子是有的,像2013年的韩国电影《韩公主》也是运用了这种叙事手法。

只不过《韩公主》不像《淡蓝琥珀》那样,用颜色区分时空。

导演周劼的这种处理,在利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也方便观众区分两个时空。

02囚禁在琥珀之中女主人公荷洁的命运在两个时空中形成了互文。

代表着过去的橘红色与代表着现在的淡蓝色在荷洁的身上互相撕扯。

她的生活就在这种撕扯中一步步地滑向虚无。

小说里,作者用“夜行雌兽”来形容每晚拿着望远镜偷窥别人生活的荷洁。

用“雌兽”这个词来形容荷洁是极为妥帖的,她就像是被困在琥珀中的一只雌兽。

她被困在了过去的回忆里,现实的世界对她不再有意义,她沦为一只人形走兽。

淡蓝的色调就像是无时无刻不在包裹着她的树脂,只待凝为琥珀的那一刻。

在橘红色的时空中,她一开始是幸福的。

从北方来到重庆闯荡,嫁给一个叫阿峰的本地人。

阿峰跟着自己的母亲一起住,给一家幼儿园的食堂干运输采购。

她与阿峰的生活是幸福的,由于生不出孩子,也让她受尽婆婆的白眼。

阿峰会笑着嫌弃荷洁的胸小,屁股还没有猪蹄膀大,会讲她是自己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

荷洁会问阿峰,到底是更爱自己,还是更爱小白(阿峰养的狗)。

他们总是呆在天台上,可以躲避婆婆着急抱孙子的唠叨,可以遥想美好的未来。

好景不长,阿峰遭遇车祸惨死,荷洁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婆婆在家里意外身亡,她在幼儿园的工作被辞退, 坏事接踵而至。

虽然有30万的赔偿金,但荷洁的生活就像是琥珀一样,凝固了。

03一天值多少钱,算值在别人眼里,30万的赔款与一套拆迁房,荷洁赚到了。

在荷洁眼里,这些是她生活无法前进的枷锁。

30万的赔偿金,对于荷洁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她是这么计算的,30万÷(32×365+320)=25

阿峰一共活了32岁零320天,用赔偿金除以他活的天数就等于他一天值多少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不会这么计算,而荷洁却用这种钻牛角尖的方式来计算。

金钱对于荷洁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想用一天25元,来探究人活着的意义。

她后来在杨磊家当保姆,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时候,遇到了当初那个撞死她丈夫的司机。

当时,那个司机的车被划了,正在与人理论。

从杨磊的嘴里得知,要是去修车的话,修理费大约要4500。

她又算了一笔账,用4500÷25等于180。

修一次车就等于阿峰180天的命。

荷洁开始执迷于25这个数字,执迷到了几乎强迫症的地步。

她不明白,为什么阿峰的生命会这么便宜,她很不甘。

一天25元成为了她的心魔,她被困在了自己的数字泥潭中,徒劳地与心魔搏斗。

04想说和解不容易一天,小白被车压死了,小白是阿峰最爱的“儿子”。

荷洁一直没能怀上阿峰的孩子,她对阿峰心中有愧。

她想到了那个肇事的车主,她打算去报复,她决定划车。

她选择用这种扭曲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25块钱一天,到底值不值,成为了她心中的疙瘩。

她问杨磊,她问神婆,都无法得到答案。

杨磊觉得她有病,神婆只是为了骗钱。

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甚至这种算法本身都是值得商榷的。

她也想过要和解。

在最后的一场戏里,去世的阿峰、婆婆、杨磊一家、肇事司机一家、荷洁的弟弟、阿峰的好友全都聚在了老屋的天台上吃火锅。

库斯图里卡的《地下》里就出现过类似的情节,活着的、死去的角色全都出现在了宴席之上,大家推杯换盏、载歌载舞,完成了最后想象中的和解。

其实在临开拍前的一周是没有这场戏的,是导演在跑步的时候,突然来的灵感。

这场梦中的和解,大家忘了彼此之间的阶级、矛盾、仇恨、猜忌。

这里没有不幸、没有龌龊,只有快乐、幸福。

而这不过是一场梦,一觉醒来什么都没有变,只剩下脸上的两道泪痕。

贯穿全片的那几道加减乘除,道出了现在中国人与钱挂钩的人生。

一切都是明码标价,一条命30万,补一次漆4500,找神婆算命还分友情价、市场价。

为儿子开派对,也要算算是不是超过了预算。

失去丈夫和婆婆,人们说她有钱又有房,一辈子不用愁了。

一切的一切,只剩下了冰冷的数字。

暖的橘红滞留在了过去,冰冷的淡蓝徘徊在当下。

荷洁是被这个城市困住的蚂蚁,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处女作值得鼓励。

- FIN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9 ) 你有没有想过你活一天值多少钱。

这两年我免费或者低价蹭了一些不错的电影,这是其中一部。

十块钱在电影群里转的票,对方还不厌其烦得给我定制了票紙纪念语。

为什么想要写这么一篇东西呢,一是电影本身确实动人,虽然豆瓣上黑的不少,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我尊重他们,同时也保留自己的看法。

另外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影视表达能力,所以现在看完电影都写个短评权当练习。

整部电影以重庆为生活背景,镜头的色彩和氛围把重庆这座城市拍得非常迷幻。

影片中的女主荷洁是个暂居重庆的北方姑娘,经人介绍嫁给了老重庆阿峰,婚后生活规规矩矩,不紧不慢。

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去了她丈夫阿峰的生命,事后获得30万赔偿,婆婆也因此丧生。

荷洁在一次次的计算后,她发现丈夫阿峰的一天只值25块钱,这成为荷洁思考生命和自我斗争的开始。

影片用淡蓝与橘红塑造出两个时空,淡蓝色是荷洁现在帮佣的家庭的颜色也是现实生活的颜色,而她婚前婚后的生活则由橘红色的灯光来打造。

起初,荷洁每天用阿峰留下来的望远镜看对面的造事车主家里发生着什么,到后来她意识到这些观望可能并没有任何意义。

那时她对面的窗户里有一个看电视的老人,一条狗,一对身体暧昧的男女,一对说教的父子,这些看似极为普通的场景正是荷洁失去且不可能重新拥有的一切。

看到阿峰倒在地上时荷洁除了震惊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伤心,阿峰的狗小白的去世似乎是她的一个出口,她的伤心和无助在此时尽力地释放,甚至去找大仙试图和死去的阿峰对话。

她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大仙是骗子,只是为了寻得心里上的一点点安慰,宁愿被骗钱。

这是她表达和发泄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在遇到苦难时都想要去寻找一个出口,利用大仙和阿峰对话便是她的出口。

电影的最后,荷洁做了一场梦,在梦里,她的家人们阿峰、小白、婆婆、弟弟,和帮佣的一家人、造事车主一家人全部都来到荷洁昔日生活的天台上来吃宴席。

梦醒后,她最终将三十万赔款和造事车主塞给她的钱都寄还给了对方。

造事主因为家中被盗损失了一百多万,还失去了一位老人,她觉得命运的造化已经证明了一切,她的爱人阿峰在天堂也得到了抚慰。

她真正在意的并不是金钱的数额,而是一个相对的价值,生命是无法明码标价的。

电影的有些镜头可能确实有些乱,比起燃烧来我还是更喜欢后者。

只是这部小成本电影讲了一件太普通的事情,这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最朴素真实的生活往往会吸引人去思考一些看似简单实则很宏大的主题。

电影里阿峰的每次出场几乎都伴随着性的发生,这一方面是荷洁对阿峰和性生活的思念,另一方面则是性爱就像冰棍一样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又不可或缺的事情。

这大概是导演自己的表达方式。

有人说“《淡蓝琥珀》表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忧郁,也是众生的忧郁。

荷洁将肇事者的车侧翼由头至尾划破,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集体宣泄,是荷洁及其身上所映射出的千万饱受精神苦楚的社会中低阶层呐喊的缩影。

” 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也不希望观众对影片有太多时代和社会的解说,就创作者本身而言,他只是在表达。

表达本身比被人理解更重要。

创作者永远是孤独的。

“你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

”这是影片对我的触动。

我们最终都会与自己和解,与命运和解,真实简单的日常才是弥足珍贵的。

这个世界上最能够触动人的往往是最原始和质朴的事物,不要迷信深刻,深刻没有意义。

生活轻易打动人的地方,可能就是冬日里的一场电影,一根冰棍,一份章鱼烧,握着一杯热奶茶在大街上wandering。

生活的迷人之处在于,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这样的时光。

重庆这座城市太迷人了。

下个月《四个春天》要上院线了,希望大家都去电影院看一看,这是我去年看的最好的两部电影之一。

在我眼里他真的不是一部纪录片,他就是你琐碎的日常,是最简单朴素的生活,是你生命中最容易忽略掉的那部分,也是最揪心最真实的东西。

我打算给我爸妈买票让他们都去看看。

跨年想去看地球最后的夜晚。

 10 ) 他只是一个人呀 须一瓜作品原著的读后感

看《淡绿色的月亮》的一点感想小也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事故死去,只赔了几十万,但是女主人公在与肇事者的生活进行对比中,突然陷入生命价值的强烈反思。

这些作品让我想起了罗生门电影中,妻子和丈夫在遇到劫匪抢劫,并且妻子被强奸后,两个人对于当时的反应和感受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从小的方面可以从女性心理视角看,到文章后面,王千源扮演的警察的视角,又可以把问题推向社会责任期待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被赋予一些期待,而当这个人在某些时候并没有完成大家对他的期待时,反而遭到弱势的人对他的暴力。

写到这段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汪兆铭。

有时候他在做一种保全大家的事,尤其是在对方实力过于强大的情况下,但到最后,他委曲求全保护了的人却对他千夫所指。

这个故事小到两个人的关系,再到社会期待,大到国家层面,都是让人比较困惑的。

可以说并没有一种万全之道来解决这种问题。

很多事情从理性角度来讲对的事情,往往情感上让人没有办法接受。

《淡蓝琥珀》短评

得了文艺病

5分钟前
  • 不舒服斯基
  • 很差

还不错。不是偶然的爱情、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苦难,无法去解答和被解答的问题,还有“命”的价格,交织串联,化成一首忧伤的诗。女主太美,像夏帆。缺憾是还是有“精英视角”的痕迹,“蚂蚁”、“价格”等等要素的编排放得太过明显,中间的记账本插页不错,但其他就有点破坏味道了。

10分钟前
  • 匣中猫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导演或者写作者总喜欢拍写一些无病呻吟又让人看不懂的疼痛伪文艺伪写实作品,还标杆自己独立,认为大众不欣赏是自己曲高和寡……学得一手国外的糟粕当艺术!啥时候能创作出真正贴合国人共情的作品,那才叫艺术创作,而不是照搬国外的伪艺术来“艺术”国内!

14分钟前
  • 倔强的书虫
  • 很差

难拍不代表拍不好,不深入太淡了,很难讲深了会不会好。

18分钟前
  • 低浮上
  • 较差

小说文本给了很大的基底支撑,让这个电影很具吸引力。导演还算比较好的控制住了叙事以及节奏没有卸掉。创伤修复处理得很淡,人物间的关系中的张力也恰到好处。三星半,但国产电影做到如此不易,鼓励。#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2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豆瓣观影团】摄影和女主气质都挺喜欢的,就是算人命价格的逻辑实在太诡异了……以为会是走火入魔式报复最后居然和解了,行吧

22分钟前
  • 黑特-007
  • 还行

一部根植于社会现实,充满忧患意识的影片,但青年导演并没有采取赤裸裸的批判和控诉,而是以具有个人特色的美学方式,貌似轻盈地进入,跟随主角的探寻,一路发现,最终揭开这个大时代让人痛心又无奈的残酷“真相”。

24分钟前
  • 虾球二宝
  • 推荐

处女座来说很不错了,首尾博物馆的同地不同时的交错呼应。创伤之后是有多渴望另一个我在另一个宇宙的生活。至于不断出现的人命金钱论则显得薄弱。

26分钟前
  • 咚咚tomato
  • 还行

琥珀困住虫蚁,眼泪困住女人,城池困住肉身,回忆困住灵魂。

29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都算过,但大家早想通了

33分钟前
  • 大债仔
  • 还行

拍的很真实,给王真儿点赞,只是导演的用意可能不太被大家读懂,评分低了

37分钟前
  • 黑色饼干
  • 推荐

没法看下去

40分钟前
  • Xiang-Yi
  • 很差

#资料馆留影#文学改编,冷静疏离的故事,披着悬疑外衣,关注贫富悬殊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的已经幸福到不需要戳穿了吗?她想不通,他那死去的丈夫,一个活了32年的人,赔30万,平均一天才值25块,而一块几万年前的琥珀形成只需几天,价值就超过几十万,一辆车被划花了要5000元修门,只要几个小时,一群劫匪就抢走100多万的家当……聪慧的神啊,请告诉我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

43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还好没去电影院看。

47分钟前
  • シュクシン
  • 较差

影片的小说文本和《烈日灼心》的小说文本同样出自须一瓜之手,周劼对于文字-影像的转化能力有一定作者意识,不同时间线间的嫁接既构成影片的叙事层面也构成影片的心理层面,摄影和山城的空间结构赋予影片同叙事匹配的多层次视觉感。对生命价值几何的质问,以及对女性内心痛楚的描摹都有触动人之处。

51分钟前
  • 闵思嘉
  • 推荐

王真儿长了一张都会感的脸,怎么看也不像住在城中村的市井女人,气质和表演都欠缺烟火气。穿得跟新垣结衣似的,给人家当保姆,找大仙作法事,这合理吗?

52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我的是:妈,我,你,小白 你的是:弟弟,阿峰,我,阿峰妈

55分钟前
  • steven47
  • 较差

2018海上影展。制作者重拾廿年前一度风靡世界的「多段时空平行叙述」模式,却只能聚焦于一人,而最终虽然有所社会批判却无法找到出路,只能沉溺在自我安慰和相信中,最后的「善意」则太过于顺应审查制度。

60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细节不错,压抑的情绪一直克制,一口气憋着终了也没能宣泄

1小时前
  • 束发行
  • 还行

人命一天25元,通灵也有市场价;午夜蛋糕配洋酒,提防阳台麻将鹦鹉;望远镜下后窗百态,苦瓜条纹前世今生;外地寡妇小保姆,平行宇宙狗儿子……用冷峻构图的沉稳精致和情欲张力来讲述市井生活贫富社会,很好,可惜过度巧合的因果报应和超现实梦境有点泄气烂尾没收住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