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与女性自救——《爱情,到此为止》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爱情,到此为止》。
片名It Ends with Us (2024),别名痛爱完成式(港) / 到我们为止(台) / 以我们结束。
通过瑞安·雷诺兹和布莱克·莱弗利主演的《死侍与金刚狼》《爱情,到此为止》两部电影,这对夫妻成为自1990年以来首对出演票房前两名电影的已婚夫妻。
上一次票房前两名的夫妻档还是《虎胆龙威2》和《人鬼情未了》的布鲁斯·威利斯和黛米·摩尔。
雷诺兹在隔壁《死侍与金刚狼》里和休·杰克曼勾勾搭搭,而正妻布蕾克·莱弗利则这里上演《爱情,到此为止》,话题性拉满,哈哈。
言归正传,《爱情,到此为止》改编自科琳·胡佛(Colleen Hoover)的同名畅销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暴力、代际创伤和女性自我救赎的故事。
表面上,它是部浪漫喜剧,但随着剧情深入,那些沉重的情感负担和暴力阴影逐渐显现,打破了人们对浪漫电影的惯性期待。
女主角莉莉·布鲁姆从小在父亲的暴力阴影下成长,在父亲的葬礼后返回波士顿,试图开一家花店开始新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与英俊的神经外科医生莱尔相遇。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但随着关系的深入,莱尔逐渐露出控制欲和暴力倾向,莉莉发现自己陷入了家庭暴力的深渊。
莉莉意识到自己正重复母亲的旧路。
与此同时,和初恋阿特拉斯的重逢,让她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选择。
电影通过闪回的方式,将莉莉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我们可以看到了她与阿特拉斯的甜蜜时光,也目睹了她父亲对母亲施暴的场景。
这些回忆揭示了莉莉内心深处的创伤,也让观众明白了她为何总是忽视莱尔的危险信号,为什么她总是忍不住重蹈覆辙。
布莱克·莱弗利成功地捕捉到了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在爱与恐惧之间的挣扎。
她塑造了一个既坚韧又脆弱的女性形象,她的恐惧、愤怒和无助,每一个微笑、每一滴眼泪,都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
莉莉的成长是影片的灵魂。
从一个在暴力阴影下瑟瑟发抖的女孩,到逐渐蜕变为独立坚强的女性,这段旅程不仅是她个人的抗争,更是对所有遭受家庭暴力女性的鼓舞和启示。
贾斯汀·巴尔多尼兼任导演与主演,展现了对这个故事的独到理解。
他捕捉了莱尔这一角色的层次感,在电影的叙事中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从最初的迷人魅力到后来的控制欲和暴力倾向,既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也不回避其中的苦涩和痛苦。
其实从影片内容的割裂和宣传语的语焉不详可以看出,本片在创作时已经有了巨大隔阂。
在戏外,布莱克·莱弗利正在和贾斯汀·巴尔多尼猛烈的撕逼,结果如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知道。
这部影片没有将角色简化为单一的符号,而是展现了他们的多面性。
莱莉不仅仅是个受害者,她也有自己的问题。
她无法抗拒莱尔的魅力,同时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深深怀疑。
莱尔同样不是纯粹的恶人,他内心充满伤痛,试图掌控自己的暴力冲动。
两人的关系复杂而真实,让人看到了人性中的灰色地带。
影片在处理家庭暴力这一沉重主题时略显轻描淡写,未能深入探讨暴力对受害者的长期影响。
尽管结局为莉莉带来某种解脱,但她的内心变化和成长显得过于仓促,未能充分展现她经历的心理挣扎。
电影的视觉效果十分出色。
摄影师巴里·彼得森的镜头精准捕捉角色内心的波动,同时也呈现出波士顿这座城市的浪漫与现实交织。
从波士顿的天际线到莉莉的花店,每一帧都充满了独特的美感与情感。
每个画面仿佛都在讲述一个未完的故事。
片名翻译得太累赘,也不符合电影核心。
以家庭暴力为主题,直接叫《到此为止》更贴切。
家暴就像出轨一样,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它往往潜藏在生活的角落,初时很难察觉。
影片对家庭暴力的呈现值得肯定。
它没有回避暴力的残酷,而是深入挖掘了暴力对受害者身心的深远影响,并真实地展现了挣脱暴力循环的艰难。
电影还表现了家庭暴力在家庭中代际传递,而莉莉则在努力打破这一切。
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应勇敢站出来,寻求帮助,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未来。
爱与痛的边缘,唯美多面挣扎。
终于得以在一个下班的午后,抽空去酣畅淋漓地看了场电影。
在接连的感情受挫之下,看到这部电影感悟尤其深刻。
当年的绯闻女孩已经成长为担纲电影的大女主了,这部电影里描述的Lily是一个勇敢的女性,所以她才迷人。
她选择了成为拯救者而不是等待被救援。
还是少女的她,看到对面房子里的男孩,她不仅没有心生厌恶,反而产生了探索的欲望,她想去救援,想去施以援手,所以当男孩从破败的房子里爬出来,吃着垃圾桶里的三明治,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帮助,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给他送了衣服和食物。
当同学们在校车上集体嘲笑他,Lily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坚守,这一段的刻画虽然非常玛丽苏,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Lily是个有原则的人,她不会因为别人的想法改变自己的坚持,尤其是当她自己的生活还不如意,当她自己的父亲是个家暴分子,她却没有寻求别人作为依靠和依赖。
当她成年后遇到了帅气的神经外科医生,她没有心甘情愿地成为一夜情的对象,而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只有确定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最后医生真的无可救药地爱上她。
其实故事到了这里,就是比较俗套的玛丽苏,这部电影探讨的是,真正的救赎可能就源于结束。
女主的妈妈也遭受了家暴,但是她没有结束的勇气,她说自己还爱,离开是比留下更难的决定,事实真的如此吗?
已经选错的对象,不合适的关系,是维持还是放弃呢?
Lily做了清醒的判断,她选择放手,因为丑陋的伪装不如赤裸的真相更痛快,我们要的是真相,Lyle有暴力问题的习惯那么赤裸裸展现在她面前,她必须了断。
就像是Lyle的妹妹所说,作为朋友,如果你复合,I will never talk to you again. 为什么明知道不合适,明明吃尽了爱情的苦头,却不能放手呢,爱情就像是精神鸦片,就为了片刻的欢愉,剩下的苦楚就忘得一干二净。
但是女主的形象,一直到最后都是稳的,她没有在错误的路上一错再错,尽管她有软弱的时刻,尽管她也还爱着,即便是痛苦万状,最后仍然选择放手。
因为她一直都坚信,结束一段错误的关系才是真正的救赎,苟且只是少顷的镇痛。
结局是圆满的,初恋回来了,两个人还能继续签手,但即便现实不这么完美,Lily这样的性格也一定会获得幸福,因为她不依赖任何人来拯救,她就是自己的拯救者,这样的人永远在任何关系中都立于不败之地。
绯闻女孩已经成长为女王。
不要被评分低吓到了,其实很好看的电影,尤其男女主演员不和的情况下,还能演的很有性张力,演员好专业呀!
直到一个半小时后,才把前面两次弱化成了意外的家暴真正展现出来,给了打人的几个镜头,就像女主她爸打她妈那样。
第三次则是婚内强jian了。
大小s的衣服穿搭都很漂亮,尤其格纹外套,迷彩色外套和衬衫,另外翻译错了,影片名字应该是家暴,到此为止
和这部电影的缘分很深…一切从两个礼拜前的某个深夜开始 逛ins短视频的时候看到有人看一本书深深无法自拔 竟然产生了去找来这本书看看的冲动 连夜下载了这本书 看了几页 描写的这叫一个细致 (好久没看这种类型的书了…)开始查这本书 发现竟然是本美国畅销小说…然后就发现这本书竟然搬上大荧幕了!
然后竟然正在上映!
直到昨晚在爱亦凡上看完这部电影….整个探索过程就是一整个大缘分啊!
电影后劲挺大…配乐也好听…男主Ryle长相帅的有点攻击性 至少让我不敢靠近的那种 男二Atlas柔和很多 暖男那种… 女主在Ryle强烈攻势下 一见钟情了 howeverRyle因为童年创伤有暴力行为 Atlas是青梅竹马的初恋 后面因为自己的家暴老爸无奈被拆散 要你 你怎么选?
我肯定选atlas啊拜托!
电影立意女性觉醒 毅然决然带着baby离开家暴男…独立女性自信妈妈….Blake胖了好多 对她最强烈的记忆是她不会老的那部片子 她好美啊 (不记得那片子叫啥了)片尾音乐是Taylor的my tears in ricochet 好听的 你就说吧 是不是缘分!
- 精致(非表意)向、真女主、原生论心理分析范本影院排片最晚最冷的一场,仅仅一个观众;工作人员致电询问是否方便改签,婉拒。
非小说党,属于感官流直冲,虽然全片搭建明显偏向女性观众(无法想象直男如何如坐针毡一般地看完),但我真是一眼入戏,该片的“服化道”老师可能是世界另一角的一个我吧!
“服化道”完全犯规!
女主出场的一件Carhartt牛仔连体服直接把我的美式复古魂勾了回来!
(这一个多月犯懒尽穿运动装了),手上的绿松、家徽镶嵌戒指,耳蜗的仿钻耳钉,外加各种各样的巴洛克风格首饰,看得我目不暇接。
后面看到闪片包臀裙+农场夹克,典雅礼服+军事迷彩的混搭后,我差点报警:”叔叔,有人偷我脑子!
”很久之前,我就有写过这种穿搭,当时拿的是川久保玲阿姨做例子,黑色连衣裙+机车皮衣,顺便还抱怨了一下自己丢失的裙子…剧情深入前,注意力几乎全在“服化道”上。
噢,对,音乐也还不错,插入歌曲多而不腻,有点宝莱坞歌舞的渲染之妙!
(这点做得最好的,肯定是《爱乐之城》啦~)女主长相身材一般(sorry,我真的不觉得胸大是亮点),男主、男二帅到毁天灭地,而且还是不同风格的熟男向,简直了!
简直了!
(冷静~)观影过程,不断地代入与抽离,更多则是从上帝视角去分析。
因为现在愈发明白,如果自己不是当事人,事情不是结结实实发生在自己身上,指责或是褒赏则都是轻如鸿毛而已,每个角色的行为我能分析后能理解,但我并没有资格指指点点,或者站在男人女人、前任现任的任一立场去打拳较劲,没有任何意义。
女主是真·女主、真人。
从她出场开始,从回忆她在高中校车上接吻、竖中指时,从她说出“没有浪费”时,从她与男主的初识起,方方面面都在诉说着她的坚强与独立。
这“得益”于她的原生家庭,她的家暴父亲,她的没有“被压垮”!
但影片中后期她的创伤应激与回忆,她的脆弱与无助,同样也源自于那些不堪。
具体的细节和分析,包括男主的态度与变化都是有迹可循、有“理”可依的,展开的话真要写论文了,但每个角色我都很喜欢很爱护,这部影片真的是又真实又加上了十八层滤镜,太坏了太坏了!
最后,我只想再提下原生家庭;很多人现在喜欢把锅甩给不堪的童年或是父母,这没问题,你的自由。
但那些所谓的“因”而种下的果,你只有靠自己买单、自己突破!
哪怕你现在可以通过“苦肉计”换得一些“好处”,那么以后也是一定要还的!
万事皆有代价,这个是不变的真理。
认真对带自己,关键是“真”。
#爱情,到此为止# #伊姐观影团#影片制作精美,主创团队知道如何用讨喜的中景特写来捕捉电影明星的脸庞,让每一个微妙的情感、每一个眼神中的闪烁都能将观众带入这场情感之旅,即使这些角色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说教性的符号,而非有血有肉的人。
在叙事节奏上被部分影评人指出有些拖沓,尤其是在前一个小时的铺垫阶段。
本作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它不仅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主题挖掘打动了观众的心,还通过复杂多样的角色塑造和紧凑有力的叙事节奏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充满张力的爱情故事。
正如海外影评人所说:“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与家暴之间的微妙平衡,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去爱和被爱的人。
电影故事讲的很透彻,比较真实的在讲成年人的恋爱,是把故事刻入生活了的,没那么偶像和虚无,男女主有各自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的影响,所以在恋爱中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护,尽管一开始两个人都在试图尽力接受和打开,但也都还有自己不能触碰的点。
结局也没有刻意美化和洗白人和事,这一点要好评!
女主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恋爱过程的全力爱再到最后的毅然决然,每一步都有自己的坚持,也能为自己的抉择负责,敢爱敢恨敢做是柔中坚毅最好的诠释。
在一段关系中尽力去爱也请尽量拥有自我。
看《爱情,到此为止》的片名,我本以为是一本纯粹的爱情片。
看了开始男女主的相遇以为是灰姑娘遇见王子,后因某种原因分开了,所以才叫爱情到此为止。
然而在迷迷糊糊看完一个多小时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暴力的女性独立电影。
我承认我被骗了。
由于看得云里雾里,然后我就去了解了一下这部电影的背景,这部电影是由高颜值导演贾斯汀·贝尔杜尼将现象级女性题材小说《爱情,到此为止》搬上银幕,同时亲自出演男主。
饰演女主的则是近年来鲜有新作问世的“绯闻女孩”布莱克·莱弗利。
就是那个凭借《绯闻女孩》荣获第10届青少年选择最佳电视女演员奖的布莱克。
金发碧眼的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甜心,高耸的鼻梁和硬朗的下巴令她的面部线条显得有些男性化,且20岁时就已经拥有刀刻般的法令纹。
但她就是美的,她的美并不是区区几张照片可以传递的,你必须去看影视作品中动态的她,一颦一笑、摇曳生姿,加之略显沙哑的嗓音,有种难以名状的法式浪漫气质。
后来,她演过惊悚片,也演过爱情片,但都反响平平。
好消息是:她永远都是观众们心目中那个叛逆而正直的校花塞丽娜;坏消息是,塞丽娜的光环似乎有些限制了她未来的发展。
23岁那年,布莱克官宣与《绯闻女孩》中的CP搭子佩恩·贝格利分手。
2年后,她嫁给了后来大红大紫的死侍扮演者 瑞 安·雷诺兹,并在婚后12年间先后生育了4个孩子。
《爱情,到此为止》是布莱克生完 4 个孩子的复出之作。
布莱克·莱弗利演的女主与贾斯汀·贝尔杜尼演的男主偶然在楼顶天台邂逅,聊了一个触及彼此灵魂的天,从此以后念念不忘,终成眷属。
然而,好景不长,在小说原著中,随着蜜月期结束,男主的控制欲与占有欲开始表现得愈演愈烈,他开始干涉她的选择、限制她的自由。
他们依然相爱,女主却在这种爱里愈发感到窒息,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自信、独立的自己。
在一次次争吵又复合、一次次的反思和扪心自问之后,女主最终选择离开。
通过导演的自述,清楚电影讲的显然不是爱情,然而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讲男女主的爱情,讲女主和初恋的爱情。
基本上两个小时的电影前一个半小时都没有讲到家暴。
只有两次男主的暴力行为,也是轻描淡写的看似是一场误会。
家暴不应该是冲突很强,发人深省的吗?
对于婚姻来说,家暴是原则问题。
看似无伤大雅的婚姻关系才更让人难以抉择、更能体现女性自我觉醒的艰辛。
对于家暴我更喜欢《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和《我经历过风暴》。
作为一个女性,我更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女人的挣扎,是经历多次的原谅,权衡利弊而做出的决定。
也更能让我认识到当挚爱变成“窒”爱,要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
本片阐述的太隐晦了,对女主父亲的家暴很少,对于男主的家暴也过于优雅了。
之所以觉得还及格,是因为女神布莱克完美地诠释了女主这一角色,举手投足间不经意间流淌出的风韵成为原本很渣的男主为女主神魂颠倒、死心塌地的有力理由。
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也很细致。
还有故事的结局,女主始终是独立,并且勇敢的。
希望我的文字给你带来勇气和力量。
周五起了个大早去看《爱情,到此为止》( It Ends with Us),因为虽然本片在全球票房破两亿美元,但在国内基本没人关注,宣传的方向也有点跑偏,所以排片量少得可怜,我们两个人就包场了。
这个片名是有一定迷惑性的,影片的主题更接近“家暴,到此为止”,或者说“让家暴的代际伤害到此为止”,这也是影片结尾女主莉莉亲吻着自己刚出生女儿时说的话,她下定了决心,放下一切诱惑,选择和家暴的丈夫离婚。
为什么要说诱惑呢?
本片的原著小说在北美是超级畅销书,引进国内的时候很多人匆匆翻了翻,嘲讽说这水平不就是美国晋江小甜文?
跟咱这边的《错撩》(友情提示这本书影视化之后叫《以爱为营》)《难哄》差不多,主打小学鸡幻想的玛丽苏爱情故事。
看开头,似乎有点这种感觉。
布蕾克·莱弗利(经典美剧《绯闻女孩》里的女主Queen S)扮演的女主莉莉·布鲁姆(Lily·Bloom 字面意思是盛开的百合花)刚刚参加完父亲的葬礼,从缅因州的一个小镇开车回到波士顿,心里有些烦闷就上天台坐坐,遇上了一个性感帅气的宛如从事某种服务性行业(重音在第三个字)的男人。
两个人都有些不开心,于是交换了内心的emo之后,双方都有点被对方吸引了,开始进入到暧昧的拉扯阶段。
emm,确实像一个俗套爱情故事的开头。
但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畅销,拍成电影之后还能被称为是继《芭比》之后不能错过的女性主义电影,是因为这部电影不是来给女性造梦的,相反是来狠狠打碎她们对爱情的幻想的。
这个故事的走向,是从灰姑娘开始,到蓝胡子结束。
莉莉邂逅的这位完美先生,是一个控制欲爆棚的家暴男。
《爱情,到此为止》里揭示了一个真相,很多人以为家暴男是肉眼可见的暴力分子,想不通为什么会有女人离不开他们。
实际上,家暴者并不是以不分阶级学历外表职业来划分的,那些平时看起来非常正常,优秀,甚至备受尊敬,拥有良好社会关系的人,也有可能是家庭里的暴君。
像影片中的莱尔,帅气多金,是成功的神经外科医生,外表俊美性感得宛如肥皂剧里的男主,谁被他爱上了都会有种中了上亿彩票的失真感,不敢相信自己怎么会那么好运。
如果莱尔真的生在晋江,他会是整本书里最完美的男人,谁被他选中谁就是女主,就是整本书里最幸运的人,会被宠到天上。
女性向作品大多都在向读者供给这样的男主,所以女性对爱情和男人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日本女性主义者田岛阳子指出,这是男性文明的一种标志,他们把工作分给了男人,把对爱的渴求分给了女人。
而事实上,生活中没有完美的男人,爱情和婚姻不都是美好的。
(当然也没有完美的女人,但是男人不会期待幻想要交往一个完美的女人,他们只是想要解决性欲。
)影片中的莱尔是一个因为童年阴影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和暴力行为的人,女主第一次遇见他,是他因为没能挽救一个小男孩的生命而冲到楼顶踢飞了一张椅子。
得知事情原委的女主对他心生同情,却忽视了这个行为背后意味着什么。
的确,他对女主每次的暴力行为都像踢飞那张椅子一样,是有原因的,不是无理由的暴怒。
有时候看起来也确实是意外,比如第一次是因为他做的烘蛋卷在烤箱里着火了,他的手被烫到了于是不耐烦地一挥,打中了前来帮忙的女主的眼睛……
后来又是因为无意中发现女主又重遇了她的初恋阿特拉斯,各种醋意爆棚,如果是在晋江,他会被调侃是“美国醋王”,因为在乎女主他才会吃醋,每次吃醋都会变成男女主感情升华的催化剂。
但在这里不是的,他的每次吃醋,伴随的都是升级的暴力行为。
一次意外接着一次意外,他在情绪平复之后,依然是那么温柔体贴,甚至会让女主生出一些负罪感,觉得“如果我好好听他的话,再多顺着他一些,他就不会不高兴了,他是因为太爱我了才会生气”。
这就是家庭暴力的陷阱,受害者总是能从暴力行为中感受到施暴者的“爱”,尽管那大部分时候并不是真正的爱,而仅仅是对所有物的掌控欲罢了。
莉莉在与莱尔的婚姻生活后期,已经感觉不到快乐,她会很注意对方的脸色和情绪,卑微地试图讨好他,她甚至不敢表现出自己的不开心。
田岛阳子在自己的经典著作《以爱为名的支配》里提到,女性往往为了做一个讨男人喜欢的人而选择扼杀自我,就是唯有把自己缩进极小的牢笼里,才能得到那种爱。
只要“爱”保持在被动状态,女性就不得不压抑自己去讨好别人,真实的自我在这套价值观里没有任何价值。
以至于到了最后,女性被成功洗脑,再也无法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事物,再也无法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而只会用男性教给她们的那套价值观去套现实生活,变成离开男人就像被抽掉了主心骨一样的游魂。
莉莉本身成长于一个家暴家庭,曾经数次亲眼目睹父亲对母亲的暴力行为,下定决心不让自己变成另一个母亲。
但事实上当她被打了之后,她还是下意识地延续着母亲的行为,用遮瑕膏遮住淤青和疤痕,在所有人面前笑着帮莱尔打圆场。
这种下意识是最恐怖的,因为她对这样的处理方法最熟悉,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选择熟悉的那条路去走。
这也是为什么成长在家暴家庭的孩子,在长大后往往会沿袭父母的生活方式,用暴力和忍受暴力去构建自己的家庭生活。
后来,女主和莱尔分居,她鼓励妈妈给还未降生的外孙女组装儿童围栏,妈妈一边安装一边嘟囔:“这些事以前都是你父亲做的。
”女主说:“你这辈子一定自己独立组装过一两件家具。
”妈妈还是说没有。
你看,明明每天操持家务,维持家庭正常运转的都是母亲,但她意识不到自己的重要性,还是觉得那个一辈子就组装过几次家具的男人才是家庭中的顶梁柱,没有他不行。
女主问出了她一直想问的问题:“你为什么不离开他?
”妈妈沉默片刻,说:“离开比留下还要难,而且我爱他。
”这番对话道出了女人面对家暴的痛点,有人习惯了婚姻生活,习惯了依附男性,对独立生活充满了恐惧,而且女性往往更重感情,说难听点就是更恋爱脑,她们会将男性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甚至理解为爱。
莱尔对莉莉的强控制行为会被很多女性视为男方在意自己、爱自己的表现,甚至一些PUA,包括语言暴力,习惯的贬低和看不起等软暴力,都会被女性当做对方“爱的表达”。
△超模吕燕近期发的一篇微博本意应该是凡尔赛+秀恩爱,结果翻车了,网友纷纷留言说他们是在PUA你,另外你也别给普通女孩制造身材焦虑了。
还有一些姑娘总是以甜蜜的口气说“我老公/男朋友不许我穿短裙/背心,他超爱我”之类的,醒醒,他不是超爱,他只是不尊重你,把你当他的所有物而已。
而莉莉最终能走出这种PUA,关键在于她意识到在女性的生活里不应该爱情至上,更不应该失去真正的自己。
《爱情,到此为止》的中心思想让我很惊喜,居然是另一种方式的《致橡树》,年少的莉莉和初恋阿特拉斯在自家花园里种花,阿特拉斯问她:“为什么喜欢种花?
”她说:“感觉植物在经过养护之后开花或结果,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如果没有照顾好,它们就会死去。
”之后她抬头看高大的橡树,说:“但像这棵橡树一样,不用人浇水施肥,就能自己牢牢扎根,长高长大,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后来阿特拉斯用树根做了一个爱心给她,她把图案纹在了自己锁骨上,就算热恋时她再迷恋莱尔,再不想惹他不高兴,她也没想过去掉这个纹身。
△年少时的阿特拉斯和莉莉,阿特拉斯同样是家暴的受害者,他妈妈的每一任男朋友都会打她,而他为了保护母亲受伤,母亲却把他赶出家门。
她还保留着自我,更记得这枚爱心代表的意义,因为阿特拉斯希望她能够“像橡树一样,强大又坚固。
”莱尔对莉莉和刚出生的女儿都说过:“以后由我来保护你”,这种话在很多言情小说里被视为男友力的体现,女性读者普遍觉得很甜,但跳出性缘关系去看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蔑视,他默认了你无法脱离他独自生存。
她不要做脆弱美丽需要精心呵护的百合花,而要做深深扎根、能抗击风吹雨打、强大坚固的橡树。
她相信她和母亲、女儿三个女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这种先顺着女性喜欢和熟悉的玛丽苏套路造梦,然后又冷静清醒地一举粉碎它,告诉读者不要对霸道总裁爱上我心存幻想,你应该自己支棱起来的故事,在晋江小甜文里并不会出现。
包括很多打着大女主幌子的电视剧,最后女主都是找了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男人做后盾,在他的掌控范围内为所欲为,然后告诉观众她事业爱情双丰收,是大大的赢家。
就很荒谬。
女人的生活不是这样,如果她相信是这样,她会过得很惨。
所以《爱情,到此为止》的原著和电影虽然有些很粗糙的地方,但它起码敢于直面并说出女性生活里的真相,这是当下很稀缺的产品,它的火爆,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最后,愿你我都能像橡树一样,强大又坚固。
千百年来地球上人类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对等的扭曲关系终于在今天我们这一代人中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平和以及相互尊重和欣赏的两性关系这是一部立意超级棒而且紧贴时代步伐的低成本的独立电影因此很少人会去看它 但它所演绎的东西 是今天每一个人都在亲身演绎和经历着的甚好
Blake的privilege给我了那种何不食肉糜的蠢笨感,特别是她本人还特别mean,这片子的宣发和采访看得我反胃,没经历过人间疾苦脑袋空空的trophy wife不可以逼我看北美大如传还让我叫好。。。
前一小时没有剧情,只有Queen S拼命展示魅力。后来急转直下忽然家暴,家暴就和出轨一样只有0次和无数次,QueenB及时止损转身离开是很棒的设定,但是非要有个初恋男友随时standby最后还要再续前缘就削弱了原本的价值。
在电影的长河里,过去的同类题材,带你认识家暴。如今时代进了一小步,给出了被施暴者和施暴者以及旁观者应该怎么办,这效果感觉文明了一大步
特别碎片化,每段戏都很割裂,很适合放到Tiktok上传播,美国电影也逐渐短视频化了。
家暴,只有零次或者无数次。双线叙事,改编自畅销全球的现象级小说,索尼哥伦比亚100周年,贾斯汀贝尔杜尼演而优则导,看完才知道It Ends with Us的主语是谁,话说男二问题也不小吧,难道就没有一点点需要反省和改正的吗?女主已足够勇敢,只是结尾给的镜头和指向不也很奇怪吗?Nothing's Gonna Hurt You Baby,Skinny Love,Cherry,my tears ricochet,Love The Hell Out Of You and Everytime.男导演的女性主义电影,忍不住会去和坠落的审判相较,虽不能同日而语,但能在大银幕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亦弥足珍贵。
标准的美版晋江文学。但是,拍的很好看。用没完没了却又无比合适的歌曲串起了女主身上两段不同时间的爱情故事。交叉却又独立的情爱表达。坚韧的主题内核,在淡淡中又充满了力量。除去结尾觉得太美反倒不好,其他都很OK。女演员初看不惊艳,但是在她自然的笑容里越发动人,美得不可方物。男二号那么暖,那句:如果你以后再爱别人,请爱上我……然后一抹眼泪,我擦,心疼。看完电影,更多的女孩子不想结婚了。哼哼~怒打4⭐。我就一俗人儿~
前半段一度cliché到看不下去,后半段逐渐入戏,竟然出奇得不错。远离家暴男,远离有毒的原生家庭。
没看过原著,故事就一般般吧,原生家庭创伤 blah blah~但这拍得也太差了,Queen S的美貌都不能让我多加一颗星,我要是自己在家看,天台调情那几分钟我就关了😂
太怪了
24.8.9 Everyman Broadgate首映日居然座无虚席,没看过小说不知道真有这么多原著粉还是RR携家带狼疯狂营销的成果。看完片名不如翻成《恶性循环到我为止》,我是觉得前半段言情太长怀疑导演兼男主给自己疯狂加戏,不过这个高帅富隐形暴力男应该能给涉世未深的女观众一些启示的…女主前半段也有点太尬但后半段的转变演挺好的,结局也不错,但男二这样理想暖男形象也太脱离现实了…总之我看暑期档就是RR两口子各自主演的同性伴侣家暴片和异性伴侣家暴片呗
讲真,这片如果自称家暴主题,我觉得对这个话题是一种过度淡化。Lily只要一朝觉醒就有来自身边所有人甚至加害者的支持,如果受害者有谱系,她可以说是最轻的那种了
6.5分。这大女主真是什么事情都心想事成啊,碰到男主后面还能再跟着个舔狗搞各种玛丽苏剧情。好吧,所谓的家暴感觉上都是意外而已啊?其实给主角设置个什么精神分裂之类的更合适吧,但这样走向就有点问题了,哈哈。总算俊男倩女还算养眼,不带脑子看看也没啥。
“禁不起细想”,但禁得起想。“三流小说改编一流电影”的明证。当然,所谓一流,是指行驶于它所在的赛道内的一流。事实就是,主题价值高,剧本扎实导演过硬(居然还自己演,水平太刚了),颜值在线,美术赏心悦目,音乐好,演到第三幕,整个影院一片抽泣,影片结束大家鼓掌,每个人都是红着眼睛出来的,包括我自己。拍电影目标有比这个更高的吗?我觉得不需要有。
女主在片尾问出了一直想问的问题:“你为什么不离开爸爸?”妈妈沉默片刻,说:“离开比留下还要难,而且我爱他。”这番对话道出了女人面对家暴的痛点,有人习惯了婚姻生活,对独立生活充满了恐惧,而且女性往往更重感情,说难听点就是更恋爱脑,她们会将男性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甚至理解为爱。莱尔对莉莉的强控制行为会被很多女性视为男方在意自己、爱自己的表现,甚至一些语言身体上的PUA,包括一些语言暴力,习惯的贬低和看不起等软暴力,都会被女性当做对方“爱的表达”。而莉莉最终能走出这种PUA,关键在于她意识到在女性的生活里不应该爱情至上,更不应该失去真正的自己。她不要做脆弱美丽需要精心呵护的百合花,而要做深深扎根、能抗击风吹雨打、强大坚固的橡树。愿你我都能像橡树一样,强大又坚固。
场外戏可比电影好看
就没觉得男女主的爱情在哪开始,bonding在哪里,反倒是女主和初恋一直有着多年的羁绊,彼此内心深处都念记着对方,男主一上来就是想和女主xxx的猛烈love bombing让人无语,最感动的是女主的best friend对她说的那番话,作为你最好的朋友是看不下去你在toxic关系里一直受伤的
飞机上看的哭了3次,一次朋友抱她,一次她提离婚,还有一次忘了
从设定来说非常一般,有些冲突和矛盾点的设置真是看得我如坐针毡。男主一登场踢翻凳子对于我这种遭受过家暴的人就开始敲响警钟,所以后面不少求原谅求保证的地方在我眼里和pua无疑,于是我眉头紧锁。但是好在,it ends with us母亲没有做到的,女儿做到了。说起来也很巧,不少作品里母女的命运以另一种形式纠葛在一起,像是互为照应。《温夫人的扇子》《最后的故事》甚至《透明的螺旋》,当然可以说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过也许可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家庭。音乐有雷妈也就算了,老霉的前奏一响我就有点受不了,并且在这首歌流泪不止,女主重复说着baby girl,一种女性的力量在血管流动。不是为母则刚,是女性生来坚强。另外女主坐在餐厅的镜头我就觉得很有delicate的mv的感觉,没想到还有泪弹🥲
全程就是一个,静静欣赏帅哥美女就好。像电视剧,不像电影。
男主家暴,女主和前男友纠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