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受好评的法国喜剧片,八个女人一台戏,阵容强大,创意新颖,再加上神秘谋杀的悬疑气氛和浪漫气息的歌舞穿插,因而极具戏剧性和吸引力。
导演借鉴了舞台剧夸张的表现手法,层层剖析出这八个女人的隐秘情感,原来她们个个都有不为人道的丑闻,或不顾道德,或违背伦理,或贪婪欲望,她们在指摘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出卖着,看客不禁哑然失笑,想想自己,其实每个人不都有什么怕别人知道的秘密吗?
八位女演员以不同风格诠释着彼此不同性格特色的角色,相互较劲的表演激碰出令人赞叹的火花,使得这部片子娱乐性与观赏性并重。
荒唐的人物,胡闹的剧情,导演与编剧的黑色幽默好好把观众忽悠了一把,作为悬疑片,它并不成功,不如就当作歌舞或是喜剧片轻轻松松看好了。
花了两天一边赶功课一边看的电影。
故事简介相当吸引,看的时候才发现故事情节荒诞到不行,几乎不能用逻辑去思考的角色思维、剧情发展。
可剧情混乱的同时,却对人物特性的刻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看完以后,除了喜欢,没有别的情绪;当然,还有伴随荒谬剧情感到可笑也讽刺的感受。
片名取得很好,8 Femmes。
当然是关于八个女人的故事了。
我想导演对色彩一定很讲究,每个女人都有各自色调的衣饰,例如一开始出场的女儿Suzon红彤彤的服饰,活泼可爱得不得了,外婆Mamy的紫色系服装,感觉上是和谐安逸的老年人;墨绿色的母亲Gaby,一头金发配以带贵族意味的烟枪(?
那种长长的烟,大概是叫tobacco pipe之类的东西)散落一身的雍容华贵;灰白色的女管家Chanel一如既往臃肿的身形,就像尽忠职守的体贴佣人;而母亲的红褐色妹妹Augustine将老处女特有的孤僻与歇斯底里架了一副眼镜表现出来,另一个女仆Louise以粗黑色搭白色围裙出现,漂亮的脸孔下一双清澈却深沉的眼睛(这么说好像有点过);还有浅蓝色(后来是青色)的小女儿Catherine轻俏的短发与急着长大的神情跟苹果青恰合,最后一位出现的男主人的妹妹Pierrete踏着黑红交错的色调,中性美的轮廓,总是一副一切在我眼里的表情。
八个不同的女人,在同一间大房子里,围绕着一个男主人而展现出各种不同风貌与个性的面,并配上八段不同的歌舞,完成了一副八美图。
故事开端众美人的愉悦相处并载歌载舞,呈献了冬天的大屋里一片和谐的气氛;直到,男主人在卧房里被一把匕首暗杀,众美人的角色与个性才一一残酷地剖开来。
我几乎失笑。
仿佛一切的美好被匕首闪亮的刀刃切得破碎,华丽的羽毛在飘落之际却染了黑。
大家彼此猜忌,更彼此揭对方的疮疤,所有的伦理道德被推翻,赤裸裸地表现在雪白色的冬天里。
Suzon从伦敦回来,肚子里怀的是父亲的孩子,所以她才觉得当年母亲嫁给父亲时已怀有她不见得是坏事;Mamy和善的脸孔背后竟曾经亲手毒杀了自己的丈夫,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总有不同的女人。
”无法忍受自己必须和一个完全不爱的男人在一起,即便男人给了一切她想要的东西;甚至,不惜代价地杀了他,抢走了财产、抢走了女儿(Augustine)。
这造就了Augustine后来缺乏父爱而残缺的人格,孤僻的性子让她变得不善于表达自己,更不懂得装点自己来博取男人的好感。
当母亲(外婆)向她坦白,她近乎歇斯底里地痛恨母亲为何可以如此狠心对待父亲,更让她长成一个不完全的女人;当然,同时她也在责怪自己自作自受。
不过,最震撼我的是,Gaby过来阻止两人的争执时,居然可以顺手就拿起酒瓶敲向母亲的头。
傻眼,又脱线了的不合逻辑不合伦理。
一幕又一幕的丑陋继续被掀开。
长期坐在轮椅上的Mamy的脚早就能够走路了,Chanel与Pierrete的同性关系,Louise是男主人的情妇,Gaby与丈夫(男主人)的工作伙伴有一腿,Pierrete 的情人又是Gaby的情夫,Louise对Gaby的崇拜与憧憬……一切一切,仿佛上演了一场人性黑暗Show。
最荒谬的还有Gaby和Pierrete,突而相互吸引突而为彼此同样的情人相骂,女人式的肢体冲突在地上扭作一团后居然忘我地接吻。
电影里唯一看来最正常的小女儿到最后竟是整个凶杀案的始作俑者,她把一切看在眼里,并故意让其他七人踩进她所设下的陷阱,继而揭露了众人面具下,潜藏的扭曲的人格。
她以为让父亲看见众人的丑恶相,就能显现出她对父亲的爱;却不想到,男人始终无法从悲伤与绝望中逃脱,最后以悲剧收场。
想来,八个美人所表现出的丑陋,只是对男人,极端扭曲的爱所致。
后来才知道,看不懂也不是没有理由。
整部电影根本不能以逻辑思考来看,不然还没看完就被它荒诞的剧情搞垮。
片子主要刻画众生的面相,并加以音乐舞蹈演奏出来。
那些看似独立的声乐片段,拼合起来既像电影的情节,也像各人在各自表演。
嗯,很有舞台剧的感觉。
对了,其实每个人走路的方式都很有特色。
比较典型的大概是大女儿Suzon吧,昂头挺胸的走路方式,很法国的感觉。
呵呵。
一水相隔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性格上却有诸多不尽相同之处。
英国人的缜密严谨使他们创作出福尔摩斯和波洛这样冷静睿智的神探,而同样的推理故事被浪漫随意的法国人演绎出来,却变的飞扬跳脱妙趣横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八个女人困在家里,而在同一座屋子里,一个男人背后中刀死在了床上。
围绕男人的死因,几个各怀目的的女人开始相互猜疑,而在猜想和推理的过程中,这些看似冰清玉洁高贵典雅的女人们逐渐露出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导演在影片开头安排的大雪,除了将故事的全部场景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应该另有他的用意。
在白雪的掩盖下,肮脏的世界变的美丽,暗昧的关系变的纯洁,所有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虚幻的美。
可雪化之后的地面,又注定是污水横流的狼藉,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大约也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潜台词。
《八美千娇》整部电影全是女性唱主角,唯一的男性角色自始至终都只是背影而已。
可在这个没有男人的江湖,女人们的冷酷与阴郁一样让我们感到雪天般的森冷。
不要小瞧女人的力量 特别是美丽的女人。
表面上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大家相敬如宾,其实这是最悲哀的地方,一家人勾心斗角,为了那数目可观的遗产,亲情如此渺小。
有的人魅惑众人 有的人心中渴望魅惑众人 表面却用严肃 木板 来掩饰心中最想表达的欲望。
其实女人天生就爱美丽。
PS: 法国女人真的漂亮 女人味 每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美!
八个女人。
在小女儿设下的小骗局中互相猜疑,互相揭发。
谎言一个一个被揭破。
在这样赤裸裸的真相面前,爸爸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而开枪自尽。
我想导演的本意没有想把他营造成一部悬疑片,而是想透过这个故事来解读人性。
人性的丑和美;真和假;善和恶;爱与恨;自私与正直;胆小与无畏。
因此不能从情节设计上来评价影片的好坏故事虽然也算有趣,但是并没有那么扣人心弦。
总是在线索马上就要浮出水面的时候生硬的转换话题。
使得在观众眼里每个人都有杀人的嫌疑。
影片的最后一幕,8个女人手拉手站成一排。
她们每一个人都有罪,可是深究起来,他们的罪竟都是来自爱。
岳母杀死丈夫,因为不爱身边那个“完美”的丈夫妻子蓄谋离家出走,因为爱上丈夫的合伙人妻子的姐姐勾引姐夫、与所有人仇视,因为她无法适应深爱的爸爸去世的事实妹妹要挟哥哥给她50万,因为要送给深爱的情人香奈儿说谎,因为她爱着主人的妹妹女仆和男主人上床,因为爱慕女主人小女儿策划了整场闹剧,因为她深爱她的爸爸要说最可怜的人,就是苏珊了,还没有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就怀上了养父的孩子。
她的心里没有太深的爱,因此也就没有太大的罪。
爱会给人犯罪的胆量,爱越深,胆量越大,罪恶越深重。
那还要不要爱呢?
要的。
哪怕粉身碎骨,哪怕万人唾弃。
只要真正的爱过,一切也就有了意义了吧。
法国女人如意大利男人一般,都是世界瑰宝。
她们美丽,优雅,高傲,性感……对法国女人有种特别的偏爱,认为所有美丽的词语用在她们身上都不为过。
在法国的时候最爱的是坐在地铁上看女人,老的,年轻的,美丽的,不美丽的,都是那么迷人。
法国女人,像红酒一样,需要到一定的年龄才方显其美丽。
不像美国可乐,21岁的时候个个迷人,可是气泡消失后,就是一杯平淡无味的糖水。
片中的8位女演员是法国影坛老中青三代演员中的代表,演技自是不必说,而且在片中,他们还唱得满口好听的法国香颂,怎么能不让人爱?
八个女人一台戏,一场闹剧一条命。
一开始疑点重重,你怀疑我,我怀疑你,为了让自己摆脱关系,各种爆料,各种猛料,被这些冲击的如今还没缓过神来(•̥́ˍ•̀ू) 人一旦什么都看清了,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吧,要么继续活着要么痛快死了,Papa最后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一开始的剧情还都能接受,后来越来越让我愣是没缓过神来。
八个女人,女主人盖碧,妈妈,妹妹奥古斯汀,小姑子凯瑞特,大女儿苏珊,小女儿凯瑟琳,美艳女佣路易斯,胖胖女佣香奈儿。
两个男人,男主人马修,合伙人雅克。
苏珊一出场,活泼动人,家庭氛围是有些小吵小闹,但看上去还挺和谐,如果没有后面的闹剧,演上一出家庭喜剧也不为过,但悬疑的元素更加出彩。
除了小姑子,七个女人陆续登场,都以为男主人昨夜忙太晚还在休息,直到女仆人发现他的“死亡”,接着冲进去的是小女儿,她真是“迅速机智”!
不到几秒的时间,上楼,开门,关门,锁门,下楼,喊着妈妈。
妈妈要上去看,发现门被反锁了,小女孩高举钥匙:“我要把钥匙交给警察,在警察来之前,谁都不能进去。
”不禁对这个女孩现场保护意识作出赞叹,而后又把钥匙交出来,进去一看,果真“死亡”了,然后后面小女儿传来一声:“小心,凶手说不定还在卧室藏着呢。
”在门口的她们赶紧关上了门。
小女儿的计划第一步达成了,让她们紧张害怕,不让他们靠近Papa,她的行为举止看上去都合乎情理,也没有人会认为她是凶手。
有人说这部电影应该改名为《贵圈真乱》,不得不说,贵圈真的很乱,只有我们不敢想,没有我们想不到的。
妈妈因为受不了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而杀死了他;女主的大女儿不是Papa的亲女儿,在结婚时就和别人在一起了,男人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和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私下有个情人并且要和他远走;大女儿和Papa在一起乱伦并且怀孕了;妹妹喜欢Papa一直勾引向他告白;小姑子为了情人威胁哥哥要钱,却不料给情人的钱落到了女主手里;美艳女仆和男主有多年的地下情,接近男主竟然是为了得到女主;胖胖女仆喜欢小姑子不惜引她入室。
为了得知这一切的真相,小女儿协同Papa上演“死亡”闹剧,最后以一个圣诞故事的荒诞说出了真相。
本想揭露他们,献上自己深情的告白:“Papa从你们身边解脱,他正等着他的凯瑟琳叫他,我们俩要一起离开,走的远远的,因为我是唯一一个真正爱他的希望他幸福的人,Papa你听够了吗(够了`⌒´メ),我来了(掏钥匙),有我在,没人能再让你烦恼了(可我现在已经生无可恋了好吗 •́︿•̀),我会保护你,我爱你,我会给你一切,Papa,Papa,Papa,non,ahhhh……”Papa卒!!!∑(°Д°ノ)ノ Papa这个人物注定了命运悲剧,和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女人结婚,有一个放荡无耻的妹妹,一个自私自利的岳母,和大女儿有染并怀孕(虽然并不是亲生女儿),被小姨子疯狂痴迷,和另有他图的女仆有染,被自己的合伙人搞的破产,还有一个自作聪明的小女儿。
所有真相浮于水面,赤裸裸的,人们往往无法接受,毕竟在美丽包装的谎言下生活了那么久,谁又能接受的了呢?
男主始终没露正脸,只能任凭我们想象咯,不过那么多女人喜欢他,嗯,可以想象(╯▽╰)!
让我惊呆的是他们的反差,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还那么动人,都是尤物啊!!!
有一小段呢,女主和小姑子互吐真相后,正瞅着两人这架势要杠上,小姑子一个扑倒,按住双手,定睛聚神,情不自禁,Mua,亲上了???!!!
而且持续到一家子人从外面忙完进来。
还有最后的情景,男主没了以后,随着奶奶的歌声,她安慰着小女儿,六个女人跳起舞来,落落大方,优雅端庄,最后他们手拉着手,面向未来,谢幕!
撒花(〃´▽`〃)❀❀ 这影片的尤物真是动人啊!
被誉为“欧洲影坛第一夫人”的Catherine Deneuve(女主,第一眼就气质非凡啊); 法国文艺女王Isabelle Huppert(妹妹,剧中在她变装之后说她像茶花女,确实在《茶花女》中扮演玛格丽特。
); 性感女神Fanny Ardant(小姑子,出场和个人独唱特别惊艳!
); Virginie Ledoyen(大女儿,侧面有点像赫本啊啊啊!
超级美!
刚好演剧的时候也怀孕了,好巧(⊙o⊙)哦); Ludivine Sagnier(小女儿,她那时候可是有23了,把一个小女孩演的活灵活现,实在佩服!
); Emmanuelle Beart(美艳女仆,出场的时候真令人惊叹,气质气质气质!
她的独舞也是诱人啊); Firmine Richard(胖胖女仆,很亲切啊) Danielle Darrieux(妈妈,年轻的时候真是美的不可方物,在影片中也很有气质!
满分满分!
(。
ˇεˇ。
))
转载奥宗孙孟晋一位借鉴了无数大师的当代法国名导演,一位有着独特电影要素的怪才,一位在时尚与哲学边缘前行的影像实验者。
弗朗索瓦·奥宗,法国艺术电影的继承者:他的光怪陆离与隐喻符号。
奥宗是当代法国电影的佼佼者,他不但出没于欧洲各大电影节,而且以非常自我的风格,得到了专业影评和影迷的推崇。
但对于他的电影风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人把他看作新的类型片的探索者,也有人将他视为法国同志电影的代表。
奥宗早年在获得巴黎一大的电影硕士学位之后,又考入法国著名的电影学院——Femis的导演系就读。
谈起奥宗的阅历,有几条不可忽视的线索。
首先,他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对家庭的伦理关系以及内在的毁灭感,是始终关注的。
其次,他是电影科班出生,深晓电影史包括法国新浪潮前辈大师,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他的电影里有很多名家的影子。
再有,奥宗对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喜好,使他的电影总是撒下一张悬疑的网。
奥宗电影的第一要素:小品风格的延续。
奥宗的电影,尤其他的前期电影有着很深的法国新浪潮的影子。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侯麦的精巧与灵气是小品电影的典范,一定程度上,奥宗发展了侯麦的电影风格。
而奥宗的电影风格,在他的短片时代就开始建立了。
奥宗早期的这些短片是他的一张有力的标签,他对细节的把握,对某些神经质的人性刻画,都呈现了不俗的才气。
而即使是奥宗往后的某些长片,也是小品式的,是短片的放大版。
从《夏日吊带裙》到《看海》,这些奥宗早期的优秀之作已经显露了他的几大特点。
他的短片故事并不复杂,但往往影射了人生的残酷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他镜头里特有的人物身份的混淆。
《5乘2》是奥宗近期比较受人关注的电影,这部在奥宗电影里很少出现的主题:男女之间的纯爱故事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所谓《5乘2》就是两个人的五段时光。
尽管奥宗自己说:“我要从伯格曼开始,到勒鲁什结束。
”但这部电影的单纯更让人联想到侯麦,最关键的是,《5乘2》是短片内容的长片。
这就是奥宗电影的一大要素。
奥宗电影的第二要素:女性为主导地位。
在很多奥宗电影里,男性角色是忽缺的,《八美图》、《泳池情杀案》、《砂之下》……等等。
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更喜欢描写女性的心理,是因为在情感乃至生理反映上,女性要比男性复杂得多。
女性被压抑的一面始终是奥宗最想探索的,首先是某种罪恶感的捕捉。
在著名的《八美图》中,八个女人处在男主人公被谋杀的环境下,她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她们身上或阴暗或自私的东西,都被奥宗慢慢发掘了出来。
但这一切又藏在她们表面可爱而妩媚的面具下。
难怪,女演员之一的德纳芙对于奥宗的女性观大为不满。
《八美图》的轰动与商业成功,离不开八位法国著名女演员的帮衬。
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定义为歌舞片和悬疑片的结合,不管怎么说,《八美图》的歌舞场面回复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法国战后氛围,这也是奥宗的用心,他恐怕无心拍摄真正的类型片,而是对过往的辉煌表示他特有的致敬。
将奥宗和法斯宾德、阿莫多瓦相比,法斯宾德和阿莫多瓦对母亲有着顶礼膜拜式的呼喊,他们甚至把母性的某一面强加到女性的角色上。
而奥宗骨子里在这方面相对冷酷一些,他对母性的一面并不着迷,比如《失魂家族》里,母亲试图用身体去唤醒儿子对异性的爱,但骨子里母子关系是对立的,这看起来令人胆战心惊。
《砂之下》是一部充分展示女性内心隐忍的奥宗电影。
看上去,这部电影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失去丈夫后的心理影响,而奥宗真正要反映的是一位女性对生命的依恋与恍惚。
追寻死亡的谜只是表面的悬念,真正的用意在于:欲望与留恋之间的冲撞。
《泳池情杀案》里青春与衰老的对比,是奥宗特别要表达的。
我们不难发现,奥宗故意要男性角色让位。
影片里,一老一少两位女性既有身体与心理的对抗,也有一种关照和相融。
她们最后成了同谋者,也成为了花开花落般的女性生命的见证。
奥宗电影的第三要素:谋杀主题 有人说,奥宗的电影是——侯麦遇到了希区库克。
在奥宗的很多电影里,谋杀是他惯于呈现的要素。
而特别令人关注的是,他的这些电影本身的关键部分并非是谋杀,奥宗更关心的是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他的谋杀故事都是很突发的。
也可以说,他借用了希区库克的壳,而非希区库克的内核。
《挑逗性谋杀》是一出黑色童话色彩的人性寓言,谋杀事件也不是奥宗真正关心的,他更关心青年人对残酷显身时的手足无措。
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被一张无情的大网罩着。
无论是情欲的唤醒,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都在现实面前被撕得粉碎。
奥宗的电影拍得最好的,无疑是他营造的人物背后的恐惧感。
在奥宗早期电影《看海》里,有一种冷静背后的恐怖气氛,它将人与人的仇恨深藏在大海海浪的起伏之中。
奥宗电影的第四要素:情爱主题。
偷吃禁果与生命的煎熬,身体美感与欲望的累赘,异色与残酷的冷静。
这些让奥宗的电影题材,发射出一种光彩。
也许,这种光彩并非是明亮的,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奥宗对人性探索的主轴线。
《干柴烈火》是德国已故大导演法斯宾德在19岁写的剧本,奥宗翻拍时非常忠于原作。
丑陋的不可告人,人性的暗流,在这部奥宗早期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奥宗有别于法斯宾德的冷静。
《弥留的时光》是奥宗迈向主流电影风格的转变标志之一,也反映了奥宗身上的残酷性的退化。
而另一方面,他大大加强了电影的诗意。
只是这种诗意,可能是对这位个性独特的导演的损害。
在《弥留的时光》里,奥宗开始和很多事物和解。
亲人、爱情、友谊与情爱,都被蒙上了解脱的气息。
室内和海滩是奥宗电影常见的场景。
奥宗曾经有过一个噩梦,它一直在围绕着他。
那是十岁时,看见过一个人下海后失踪。
所以,海边失踪和迷失,几乎是奥宗的永恒场景。
在《弥留的时光》里,奥宗向来的对残酷人性窥探的冲动逐渐隐去,他破天荒地修改了大海的颜色,那种冷色调的蓝色开始发生变化,直到男主人公罗曼枕着金色海滩而离世。
奥宗的直面人性,使他的电影有别于同时代的法国导演。
但是,当他新近的几部电影里逐渐呈现了暖意,我们会问,这还是不是那个奥宗?
无论如何,奥宗的电影的有趣和张力,都在于——他更想发现什么,而不是还原世界的表面。
八个形形色色的女人,年龄跨度从老年到中年再到青年。
迥异的性格,把她们所有人关联在一起,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是没漏过正脸只在台词多次出现的男主人马赛尔。
虽然剧情核心剧情是调查男主人之死,找出凶手。
但我们看到的剧情有关男主人的并不多,大部分剧情都在慢慢揭露这几个女人的过往人生和秘密。
八个女人之间有利益争端,有仇恨讨厌,但更多的是埋在矛盾之下不可分割的亲情和张力十足的爱情。
来重点说一下百合元素。
要我说,还是看美女搞姬比较舒服,也太有性张力了吧。
第一对 嫂子×小姑子德纳芙的角色是高贵中产阶级夫人,芬妮的角色是妓女。
她俩在社会地位上千差万别,社会圈子和风评也完全不一样。
又因为要争夺财产,一直是死对头,还互相揭对方老底。
结果搞着搞着,因为男的死了。
又突然发现对面这个女人也和自己一样,有深深爱过的人。
就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也都不怀疑对方是凶手了。
芬妮饰演的角色甚至开始引诱德纳芙了。
结果两个人刚有点暧昧,突然发现,诶,情夫撞了,还是我千方百计要钱给情夫跑路,结果情夫是和你跑路啊。
又开始扯头发干仗了。
打着打着,芬妮占了上风就亲上去了。
然后两个人亲得干柴烈火的时候,被一堆人撞见了。。。。
太刺激了。
第二对 高贵夫人×腹黑女仆放浪爱怼人不好好干活,还经常偷女主人东西模仿女主人的女仆仅仅只是男主人养的情妇,想要代替女主人位置吗?
不是,她是喜欢当女仆然后爱上她的夫人。。。。。
前期女仆明显对夫人忠心耿耿。
别人让她做事她不做,夫人命令就有用了。
里面有一句台词绝了。
女仆对夫人说,其实马赛尔死了改变不了什么。
我依旧是你的女仆。
omg,真的太刺激了,太带劲了。
感觉这样的女性群像剧才有意思。
看着这个故事和男主人息息相关,但其实他始终都没有露脸。
都是女人们的爱恨情仇,他只是一个背景板。
所以他后来发现自己掌控不了身边任何一个女人的时候,他痛哭失眠。
当一切的罪恶都挑开到明面时,所有人都知道时,这个男的直接崩溃自杀了。
啧啧啧,摇头
弗朗索瓦·欧容(Francois Ozon)这个男同志,可能是男同志里比较女性化的那种,拍的这部片子明着暗着八法国女星,八得够精致,够黑色幽默,八得八位女星齐获恺撒奖,八得票房大成功。
凯瑟琳·德纳芙和芳妮·亚当为一个男人大打出手,打着打着却狂吻起来影片里凯瑟琳·德纳芙那个不露面的丈夫刚死,影片外,凯瑟琳·德纳芙曾经和大导演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分分合合,而芳妮·亚当是特吕弗的遗孀,两人还有个女儿。
按弗朗索瓦·欧容的话来讲,特吕弗若见看到此场戏,在棺材里也会气得背过身去。
特吕弗在和凯瑟琳·德纳芙好之前在拍《柔肤》时爱上了女主演,也就是凯瑟琳·德纳芙的姐姐让·德赛利 (Jean Desailly),不幸的是后来让·德赛利出了车祸,25风华正茂却香消玉陨。
特吕弗生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他给让·德赛利写信时,总是在名字前面加上“覆盆子小姐收”的字样,为了保证她是带着微笑读这封信的。
本片里凯瑟琳·德纳芙演的是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的姐姐,当年凯瑟琳·德纳芙年轻时在布努埃尔导演的影片《白日美人》中扮演的是个压抑而分裂的角色,白天高贵,晚上却是妓女。
伊莎贝尔·于佩尔在本片中把她之前在《钢琴教师》中的角色夸张漫画化了,也是个性压抑而分裂的角色。
艾曼纽·贝阿扮演的女仆让人想起《女仆日记》里的让娜·莫罗《女仆日记》里被强调的短靴,透露了男主人的恋足癖艾曼纽·贝阿(Emmanuelle Beart)扮演的女仆让人想起《女仆日记》里的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弗朗索瓦·欧容还特意再三在镜头中强调她那双短靴,莫名其妙好似《女仆日记》里被强调的短靴,透露了男主人的恋足癖。
说起让娜.莫罗,曾演过特吕弗的电影《祖与占》,特吕弗对让娜.莫罗一往情深,不过好象让娜.莫罗没买他的账,但特吕弗还是念念不忘,在他看中阿佳尼(Isabelle Adjani)说服她演《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时写的信中写道:“你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演员。
除了让娜·莫罗之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
” 维吉妮·勒多耶(Virginie Ledoyen)身上有阿佳尼的影子,影片开始她坐在窗台上的镜头,和《吸血鬼诺斯费拉图》中阿佳尼坐在窗边的镜头非常相似, 本片里她演的女儿未婚先孕,向妈妈承认自己怀孕那场戏重复了她在《仪式》的表演。
接下来凯瑟琳·德纳芙作为妈妈训斥女儿时,芳妮·亚当揭了她的老底,大着肚子嫁进门的,呵呵,凯瑟琳·德纳芙出道时凭《瑟堡的雨伞》走红,演的也是一个未婚先孕然后随便找个人嫁了的角色。
现实中,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全是非婚生的孩子,儿子是和大导演罗杰·瓦迪姆 (Roger Vadim)生的,女儿基娅拉·马斯特罗亚尼(Chiara Mastroianni)也是演员,和意大利演员马斯特洛亚尼(Marcello Mastroianni)生的。
卢迪芬·萨格尼尔(Ludivine Sagnier)演的是小女儿,其实她都23岁了,可演起来还真象13、4岁的样子,活灵活现。
她设计让爸爸装死,看上去她爸爸是被人用刀杀的,让我想起《云上的日子》中杀父的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苏菲·玛索13、4岁出道靠《初吻》走红。
丹妮艾尔·达里艾(Danielle Darrieux)演的是奶奶,已是85岁高龄,年轻美貌时演过《红与黑》,还演过不少侦探片。
她在本片片尾的演唱非常动人,歌喉美妙。
弗朗索瓦·欧容也够怪趣,把个推理剧生生整得不伦不类荒诞不经,原本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生前买下改编权的剧本,可惜大师没来的及拍就去了,被欧容买了来,悬念不见,氛围搞笑,人物似乎还充满温情,可怎么看怎么象是同为同志的垃圾电影大师约翰沃特斯 (John Waters)的电影内容。
只一家,都在个房子里,算起来表露比较明显的双性恋就有仨,黑人女仆和男主人的妹妹是一对情人,男主人的妹妹芳妮·亚当却在后来和凯瑟琳·德纳芙擦出了激情的火花,另一女仆艾曼纽·贝阿是男主人的秘密情人,却一直爱慕着凯瑟琳·德纳芙。
凯瑟琳·德纳芙在《千年血后》和《夜夜夜贼》中的女同性恋形象深入女同影迷心,不愧是法国电影界女皇,男女影迷通吃。
再看比较大众的异性恋内容,乱伦的也有仨。
男主人和妹妹芳妮·亚当有过情况,婚后把妹妹扔一边,住着毫宅养一大家子人,妹妹却成了妓女。
大女儿16岁的花季却有了父亲的孩子,好在后来搞清楚身世,不是父亲亲生,可小女儿呢?
看样子也没放过,小女儿别看才13、4岁,居然也得意的嘲笑她的处女老姨,说她至少不会上了岁数还是处女,而且女仆跟老爸做爱居然她也敢偷窥,末了揭露了一大家子人和老爸的劣迹,居然还一副邀功的姿态去向老爸表白自己的爱,我要是老爸能忍受的都忍受尽,能做的恶都做尽,看到一个天真少女而且还是女儿居然还来爱怜自己也会人生观世界观破灭,一枪崩了自己。
影片尽揶揄讽刺夸张能事,把5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做作风格再夸张,颜色俗艳却成就了独特的现代感,歌舞表演也是暗藏玄机,开场的舞蹈里把《低俗小说》中舞姿也COPY了一点过来,演员表演做到夸张外偶尔却是一跳露出正剧表演里或孤独或无望辛酸的落寞神态。
别看貌似舞台化,细节处全做足了,特写强调的内容中却故意学了老故事片里夸张表演。
50年代美国老电影风貌和法国电影中千奇百怪的或独立或变态的女性角色结合,男人就一个还不露面。
弗朗索瓦·欧容可真是淘气,伊莎贝尔·于佩尔弹钢琴时背景中放了个大大的鸟笼,里面有鸟二只,看似是镜头的暗喻,却故意用了俩假鸟儿摆笼子里。
费里尼的《八部半》里女人们都让人厌烦,一群女人围着男主角转,只有没得到的那个年轻姑娘是他所向往的纯洁象征,到弗朗索瓦·欧容这里,就没个好鸟了。
老奶奶杀了老公只因为觉得老公标准好男人太无聊,她女儿嫁的男人到是不无聊。
总之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坏男人也不爱,而且坏得离谱。
人生观世界观电影观全颠覆,恶搞类型片,却也有伤情的表达,深处也暗含柔情,人物内心不乏细腻之处表现,也只有欧容能做到,反复观看总有发现,不无聊。
http://ent.tom.com/2007-04-18/0PVE/27183776.html
封闭时空内的谋杀案,凶手就隐藏在这几人之中。
这种阿加莎‧克里斯蒂般剧情的电影看过的不在少数,如著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英国拍摄的《无人生还》,还有老奥尔特曼的《高斯福特庄园》,甚至国产片《风声》。
与以上几部的严肃不同,《8美图》色泽艳丽明亮,在抽丝剥茧,逐步逼近真相的剧情中穿插着足够多的笑料,用歌舞片的形式呈现出一部另类的法式悬疑片。
《东方快车谋杀案》和《无人生还》是两部典型的刑事侦破片,剧情专注于案件分析的层层递进,鲜少人性上的冲突。
而《高斯福特庄园》则在杀人案中融入了主仆间等级森严的阶级性以及贵族阶层的性丑闻等,凶手谁属则相对弱势。
在《8美图》中,对阶级性与性丑闻也有所阐述,只是没有《高斯福特庄园》的凝重,多了些法国人的散漫,随意挥洒,举重若轻。
“自由、平等、博爱”在阶级观念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仆人可以是传统的黑人,也可以是金发碧眼的美女;两个女仆分别和两个女主人有着同性性关系;女仆可以穿着女主人的豹纹大衣登堂入室。
至于家庭丑闻方面本片则更为复杂:乱伦、同性恋、三角关系的同性恋、未婚先孕等。
可不论阶级观还是丑闻观,都是仅用几个镜头几句台词带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贾探春在大观园被抄时如是说。
片中的男主人,便是起到了防止族人自杀自灭的连结纽带作用。
在他死(假死)前,家庭表面上也其乐融融,这从小女儿唱《Papa T'es Plus Dans L'Coup》时欢快的语调和全家载歌载舞便有所体现。
随后,主人惨死(假死)。
对于被谋杀致死的人,活着的人的本能反应应该是首先惊呼着扑到尸前,确认此人是否断气并查看伤口。
而片中的家人们只是在楼下做惊慌状,于佩尔扮演的姑妈甚至还不停地往口中送着点心,没有显出丝毫的关心与悲哀。
在谋杀成为既成事实后,大家的表现也是出人意料,没有立刻地追查凶手,而是对财产继承权你争我夺,恶语中伤。
出于对对方的厌恶,互相栽赃,把自己择出来,把对手推入嫌疑犯阵营。
由此,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封闭时空内的凶手侦破案就此拉开。
但侦察经过也与众不同,没有侦探的介入,只是8个女人唇枪舌剑,各执一词,把人性的丑恶表陋无疑。
影片最后谜底揭开,假死的主人在房中听着每个人的表演,在对人性彻底失望后举枪自尽。
8个女人清白无辜,无一凶手。
但从另一面说,不论是前夜让他困扰不断加深的夜访7人组还是助他看清家人丑恶面的小女儿,个个难逃其纠,均是逼迫主人自尽的凶手。
影片最后,8个女人手牵着手一字排开,彼此似乎达到了暂时的理解包容。
那么,其后呢?
家里死了人但毫不影响全家人欢乐的唱歌跳舞,人物隐藏的黑暗面反转说服力不够有点硬凑的感觉,歌舞有点影响了整体节奏和感觉本身也没太出色,整体还凑活吧,两星半吧
欧容用荒诞的手法扒了中产阶级家庭那层光鲜亮丽的皮,只是这个悬念故事被诠释得太过火,尤其插入的歌舞很违和,或许这种路数还是更适合阿莫多瓦来拍,不过能看到这种阵容还是很悦目的。
精彩的室内剧,戏剧矛盾集中。就是歌舞太傻逼了
象征纯洁的雪与雌鹿与互相倾轧的黑暗人性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半封闭小屋的一个个封闭房间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辜的,而她们的歌舞却是以真爱为主题,这是多么讽刺。结尾有点出乎意料,但这正是滑稽小品的特征。
八首歌道尽女人世界,八美图=女版八个怒汉?都是小场景,矛盾重重,但叙述的却不相似
原声可以听。八个女人肯定也是看点,但是最大的两点就是德纳芙和芬妮阿尔丹缠绵在地摊上接吻了。。。
法国人是都没什么脑子么= =?!
一个女性题材的融合着乱伦,暴风雪山庄,推理,歌舞,犯罪,悬疑…等概念的纯女性多影后阵容电影竟然可以无聊无趣不知所谓到这种地步,感觉导演就是那种会做出宽油炸燕窝,红烧鱼子酱,黄焖金骏眉,香辣咖啡汤的神人。
话剧感的电影,色彩斑斓的女人在一座房子里的猜疑与揭露,各色发肤服装,各种风情、诱惑、美丽的歌舞,看得人想飘起来。很多看点,无论是抽烟的姿态,还是于佩尔变装之后的惊艳,还是两个女人拥吻时的秀色,都让人享受。但即便集合了最美丽的女人,故事还是欧洲艺术片的常见主题,表现了无情阴暗的人性
舞台剧一样,特别没劲,我看了好几个月终于看完了。。。而且里面的女同情节很莫名其妙。。。要不是为了那个粉衣服美女和它是法国片,我是不会看的。。。。
希区柯克式狗血闹剧。哪来的8美?在哪?哪8个?
一部混乱的音乐剧,法国人的风格。
101在他的元宇宙中说,02年上海电影节12年上海电影节都放过,慕名已久,没想到又过了个十年。在上海的法国电影展,拔草成功,收到一张好位置的SHO,确实在杜比影院完全不一样的惊喜,没有任何预告当第一首爸爸的歌唱起来的时候,音响的环绕,杜比厅的质感淋漓尽致,虽然屏幕没有完全拉满,字幕用的是台湾发行公司的内嵌,确实一定要找一个成熟的,要么如此快速的法语的对话连接,大屏幕上看繁体字幕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卡司最惊喜的是小女儿和放牛班春天那个小童长,得绝对是维洛尼卡的双重感觉。百合桥段的惊喜让整场观看的观众不停的鼓掌和惊呼,难以想象,十年前,20年前,观众的哇,在这一刻变成了鼓掌。法国奥运会今年开幕就说到这。
不喜欢的人八成是觉得舞台感太强,不过带着看福尔摩斯的认真眼光看你就输了。最后一段歌舞恰到好处,第一段有点突兀,最喜欢的是姐妹俩合唱的一小段,toi,mon amour,Mon ami,压抑中可贵的一点清新可爱。几个主角的演技都无可挑剔,猜来猜去还是没猜中结局。不要事先看影评!
66/100。父亲被捅,母亲搞外遇,女儿非亲身还跟老爸乱伦,未婚先孕,老婆婆杀丈夫,同性恋,情妇,财产,各种毁三观呐。又唱又跳我是真受不鸟!明明是舞台剧好吧。雷死我了。
舞台剧拍成了电影,怎么看着看着就唱跳上了呢,欧容居然还拍过歌舞片。9分钟弃剧。
电影世界的智商下限。7.8分?呵呵后。
太高端了,看不懂内涵,不过德纳芙真的是雍容华贵的典范!
话说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四千只神经质的鸭子一起是什么样的场景啊。风情万种的法国女人.
Ozen这样赤裸裸的把国宝级的美人甩到银幕上简直是作弊!还让人怎么冷静地分析逻辑呢?拜托,谁还会管那个男人死了没有啊!看美人们唱歌跳舞相亲相爱才最重要的啊!还好希胖没拍这部片。另,Danielle Darrieux奶奶真是美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