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皇家赌场正火爆上映,可惜早就下载看过了,小六执意要去影院看现场版,到了影院我就被另一部片子吸引了,吕克.贝松的《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片子的海报十分精致,吸引人,我就以007的剧情不足以让人看第二遍为由,把他拉到了亚瑟的世界里。
吕克.贝松曾经说他一生只会参导十部电影,这十部里面有我们熟知的《碧海蓝天》《圣女贞德》还有那部最爱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没有想到最后一部收山之作居然选择了这样一个奇幻的故事,以孩子天真的眼光和纯洁的心灵去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听说动画小说本身是吕克.贝松自己改写的,故事情节类似其他童话,像《绿野仙踪》《PeterPan》和《那妮娅》一样,描述了小孩子在奇幻世界冒险的故事,结局也以大团圆告终。
整个故事出彩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在想象力和创作性方面总觉得还是宫崎骏的创意会更胜一筹。
但是3D的画面和可爱的人物设计还是比较完美的,中文配音还加入了些方言和音乐元素,不像很多译制片那么生硬。
很喜欢片子里那对毛茸茸的宠物,罗密欧和朱丽叶,真想抱着它们回家去。
总之,如果作为低龄儿童片来讲,这部电影还是很成功的,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对动画《小小外星人》入迷的那些快乐的日子……
鱼塘:http://fish_Ponds315.tianyablog.com/看《亚瑟和他的迷你墨王国》前便怀着很大期望,虽然整部影片没有给我过多惊喜,但终归是没有失望。
从《亲爱的我把你变小了》之后,迷你世界开始不再新鲜。
无外乎高如树木的花朵,史前恐龙般的昆虫,很有意思的是所有迷你世界都选在草木繁茂的地方。
亚瑟带着满脸的小雀斑,从样子上看实在不招人喜欢,但有谁不想捏一捏他那对可以像小翅膀一样扇动的耳朵。
公主还是一样的傲慢,一样的需要一位王子,一样的自以为是,但她有一头红发。
骑在怪兽身上冒充高个头的老国王,在他还算年轻时,他的白毛怪兽坐骑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总是东跑西颠玩失踪的外公,幸好他娶了如此大度的外婆。
说到《亚瑟》,总要说到导演,说到他的最后一部。
但导演是谁有那么重要嘛,不论是谁,我只想听他讲完这个故事。
如果有一天他把故事书合上了,那只能证明我该睡觉,或者我到了该给别人讲故事的年纪了。
我希望是后者。
鱼塘:http://fish_Ponds315.tianyablog.com/
最近的电影爱被定义。
诸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或者伤城”之类的。
我只能说“也许”我们都是亚瑟。
吕克.贝松说:亚瑟这个角色不完全是我,大概有一半吧,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陈绮贞和陈升一起唱:你一直在玩。
亚瑟的外婆说:“这里曾经有个世界,勇气不是用你的身高,而是根据你心灵界限的大小来衡量。
”“你比我威猛”,当亚瑟想和博格.马达萨莱部落的人一同去拯救迷你墨王国时说,粗粗的大老黑却说:“不,你的心是威猛的”。
于是,亚瑟说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话。
可这时的亚瑟还不是勇敢的,当他看到螺旋状的镜头快压到他时,他竟然大喊着:“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亚瑟欣喜地看到自己表象的变化,忽闪的大眼睛,灵动的耳朵。
当然他也看到了传说中的“selina".经过一系列精彩的冒险,我们的亚瑟他的内心也有了变化和成长,原来他就是有勇气的。
故事情节新颖中带点老套,无非权利,魔鬼,拯救,灭亡,现实和迷你现实的时间交替,人的情感穿插其中,亲情,爱情,友情,无情,期待,背叛,寻找,等待。。。。。。
中文配音也有亮点,“没问题的”广东腔,但是没有了史奴比狗的嘻哈,只有酒吧老板的“无知”摆动。
小遗憾吧。
动画效果就没得说了,毕竟是金钱和汗水砸出来的。
小演员动情地泪水,失望与欢颜,渴望与发现,甜蜜与感伤,都尽情的写意在10岁的脸上。
也许我们都是亚瑟,也许不是,也许是一半......总之,冲破“传统和欲望的考验”,我们也可以勇气,威猛,冒险,渴望,只在你的心灵界限的大小。
甚至,也许我们曾经拥有那样的父母。
Luc Besson的电影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让人感动的痛彻心腑的,例如《碧海情深》《杀手利昂》;另一类还算好看,但是不能让人那么动心,例《第五元素》。
《亚瑟》这片子,看之前就觉得应该属于第二类,期望值不是太高,甚至做好了失望的准备。
不过真的看下来,感觉却远远好于期望值。
《亚瑟》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多少新意。
真人与动画的结合在《兔子罗杰》的时代还算新鲜,而到了现在几乎所有需要面对的问题都被解决了。
缩小的人物在平时熟悉的环境中冒险,这是《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的主题。
而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同时面对危机,依靠孩子对危机的化解来拯救成人世界,这是大量儿童电影中出现过的主线,因为这符合孩子们作英雄的梦想。
至于一个能干而出身尊贵的女主角和一个出身平凡而更加能干的男主角,这是《星球大战》系列的伟大传统。
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就成了《亚瑟》。
照理说,应该不能给人什么惊喜了。
然而《亚瑟》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人物和细节。
不仅几个主要人物,亚瑟和公主刻画的活灵活现,而且一干配角,亚瑟的奶奶、国王、酒吧老板什么的,都非常有趣。
而且人物形象设定,我个人感觉是非常可爱的。
亚瑟的雀斑和蒲公英头发都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中的细节异常丰富有趣。
例如国王的坐骑啊、酒吧的唱片什么的。
所以整个观影过程非常抓人,很容易入戏。
我看得非常开心。
而电影的弱点在于,他的故事结构太简单了。
虽然细节丰富好玩,但是凑在一起,却没有讲出一个精彩故事。
或许还是把目标观众设定为低龄儿童了吧。
另外,这片子的国语配音不错。
我有一次是被配音逗乐的。
而且在估计如果是看原音,那段的妙处我可能理解不到。
IMDB得分5.1(613人投票),我打7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很少看国配的电影,喜欢原汁原味的英语感觉。
但是这部配得真是很好!
很幽默!
想起去年十一时候的《丛林大反攻》,在电影院看得,也是国配,也很好!
以后记住了,看动画一类的电影,还是配音的好!
六一儿童节,自己也跟着过一把节日。
这部片子,整个故事框架倒不见得出彩,好看在细节方面做得很精致。
特别能勾起童年时的那些梦想。
记得小时候,总是幻想自己是个小人,拉着小伙伴的手,在满是高大花茎的丛林里探险。
累了,就坐在花瓣上看看夕阳西下。
下雨了,就在蘑菇下躲雨。
在这部片子里,亚瑟和赛琳娜、倍塔枚在水中漂流,然后晚上在花芯里睡觉。
特别是那些花芯,金黄金黄的,躺上去软软的,还有弹性,还会扑起香喷喷的花粉,看着舒服死了。
嫉妒死了。
在这样的床上睡觉,连梦都是香喷喷的吧。
那些成人化的情节,就不提了。
与宫琦骏的作品相比,欧美的动画,总是少了些纯粹的单纯。
这是我觉得遗憾的地方。
作为一个欧美动画电影迷,基本上我是不会错过每一年的动画佳作的,这两年3D技术突飞猛进,随着潮流特别迷恋皮克斯的作品,像《超人总动员》《赛车总动员》都是我的心头好。
至于吕克•贝松高调宣扬的收山之作——《亚瑟和迷你墨王国》更是不容错过了。
但之所以想要表达一下自己的观感,是因为在看过影片后,对当下人们对这部电影似是而非的轻视和漠然深感不平,因此要试着以我粗浅的喜爱和认识为这部电影正名。
一、童心不容易童心是一个说烂的话题,但回过头想,能在一部电影里真正体现出童心,真是难而又难。
《赛车总动员》里有童心,但说到底它更是成年人对童年的缅怀,当悠扬的美国乡村音乐响起在破败的66号公路上,很难说如今的孩子们能够得到等同于大人的情怀。
《美丽人生》里有童心,老爸为儿子所营造的战争游戏让孩子看到了人生的美丽,虽然我们都被感动,但这种美丽实际上只是一种欺骗。
《亚瑟和迷你墨王国》里面有着吕克•贝松童年时代一半的自己(吕氏自语),而另一半是他试图满足当代孩子审美喜好的童心。
他所营造的神奇世界不是成年人的视角,而是搭建在回溯到自己童年之后,反观当下孩子内心感受的基础之上的,这个难得的叙述视角的正确,决定了这是一部真正为孩子而拍的好电影。
看《变形金刚》长大的一代是幸福的,因为《变形金刚》满足了半大男孩的全部梦想,虽然它的质量看起来不怎么样。
同样,看《天线宝宝》的三岁小朋友也是幸福的,因为那里有他们的大乐趣,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弱智。
二、难得的新意《亚瑟和迷你墨王国》的世界是每一个时代里每一个孩子所梦想过的世界,亲近泥土和草地时,我们都曾对那个神秘而黑暗的世界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
吕克•贝松为我们还原了这个幻想,而且美轮美奂。
在菜地的深处,不仅有蚯蚓和大青虫,还有梦幻般的小人和邪恶的坏蛋。
小人国里有漂亮的公主和淘气的王子,而坏蛋想要统治整个地下王国,却终于被变身王子的亚瑟所打败。
故事看起来有点庸俗,但这个自古不变的人类的童年主题绝对是百说不厌,代代流传。
问题是如何说出新意,并非标新立异,而是符合当下儿童的审美认知。
吕克•贝松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了这一点。
迷你墨王国里的人物就是当下儿童的缩影,如果说善良勇敢爱幻想的亚瑟还没出什么大格的话,那个酷酷的塞琳娜公主却是一副新新人类的模样,她敢在亚瑟面前拿自己的胸脯开玩笑,也敢在危难时刻与亚瑟一吻定情。
而屁屁的倍塔爱耍宝、重情义,也像极了现在的某些小屁孩。
三、出色的效果《亚瑟和迷你墨王国》的特效体现了不同于好莱坞华丽风格的质朴感。
将现实中的景象和3D技术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奇幻而真实的感觉。
说实话,它也许没有《赛车总动员》那种超华丽的技术,也不如看《超人总动员》时感觉每一个角色都有演技,但这种真人与动画的结合——并非《空中大灌蓝》那种人与动画出现在一个画面里——还是十分具有梦幻感和真实感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感受在电影中有着神奇的交叠,而且一点也不显得生硬,即使弗雷迪•海默饰演的真人亚瑟与3D动漫亚瑟的长相有着巨大的差异。
四、还是那个贝松有人说吕克•贝松是法国的斯匹尔博格,这更多是从他监制了无数烂片的角度来讲他对法国电影工业的贡献,我觉得从电影观念和个人喜好的角度讲,他更像是蒂姆•波顿,虽然他没有波顿走的那么远。
吕克•贝松是那种具有真正电影天分的导演,他无需苦大仇深般去讲述故事,却同样能够给我们带来感动,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爱《碧海蓝天》《杀手莱昂》的原因。
其实我更喜欢《第五元素》这样凌厉而另类的片子,其中的奇思妙想也许会令人不快,但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亚瑟和迷你墨王国》里面正是有着类似于《第五元素》的另类精神和独立态度。
比如亚瑟、塞琳娜和邪恶的玛塔扎德在酒馆里争斗时,竟然出现了摇滚、DJ等酷玩元素,敢在儿童电影里混搭这些元素,吕克•贝松的个人风格依然鲜明。
五、等待被认可的经典天才的导演也许会有不合时宜的作品,但不会有纯粹的失败之作,即便是贝松不怎么招人待见的电影也都独树一帜、并不流俗。
而这部走在个人风格与中庸流畅之间的为儿童而拍摄的作品,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不复贝松的固有特色,因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批判,这其实是看轻了他的意图,又漠视了他的苦心。
因为谁又敢说儿童电影是好拍的呢,事实是真正好的儿童电影——融会了儿童的情趣和电影的品质的电影——实在是少之又少。
《哈利•波特》很好,但与其说它是儿童电影,不如说是魔幻电影。
还要补充的一点是,真正适合孩子看的电影也一定适合成年人看。
这里面不仅有纯正的童心能勾起我们的回味,也有返朴归真、大智若愚的人生真意让我们感动。
电影里的世态炎凉在孩子看来是正义与邪恶、英雄与坏蛋的对决,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它让我们明白纷繁复杂的人生有着最简单的道理,而也许只有孩子才会真正认清。
儿时的眼睛里,也是有一个这样的世界的。
周围的事物巨大嘈杂又于己无关……花朵随着心愿开放着,变换着颜色,树枝叶间的果实偶尔会闪出狡黠的目光……在那些美丽的角落里,有我最好的玩伴。
没想到,儿时的世界被未来的这些人用这未来的手段再次实现在眼前了。
呵呵。
咦,演Arthur的小男孩怎么这么眼熟?
他曾被另一位奇幻大师选中,在《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中。
《Arthur and the minimoys》,真的很cool,表现在,真人与美仑的动画间自然的切换,在迈克斯的店中很high的高潮,如《指环王》观看过程中的紧张和亲历感,星爷电影式的一贯结尾的畅快和解恨感。
只是,Arthur的动画形象难看了点,也许是法国人的审美,脸上有大麻子,还比女友矮了一截。
赛琳娜公主也没小时候可爱,任性刁蛮,Arthur凭什么爱上她?
至于迈克斯和玛塔扎德的形象很有创意,值得表扬。
是谁在已出品的正版碟上写的简介?
此人完全没看懂电影嘛。
Arthur只是意外的解救了外公,这不是他进入迷你国的初衷。
最后,我要强烈的劝大家看这部会让所有只要不麻木的人就会感动的电影。
向导演致敬,同时他也是编剧。
除了美国奇怪天才的蒂姆伯顿,还有一个《Arthur and the minimoy》之父吕克贝松。
回到阔别良久的电影院,看了没有字幕的《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现在不论是电视还是电影屏幕上,不管是连续剧还是新闻,总会给你来字幕。
看别个CNN和BBC,那采访当事人的时候,只要后者说的是英语,就算有再重的乱七八糟的口音,都不会配字幕。
所以我估计当今外国人的大脑在听觉这一方面也许会慢慢地强于我之国人吧,哈哈。
所以我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本身去,去体会中文配音本身的魅力,去欣赏3D动画本身的精致,去思考影片里种种事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虽然如今电影制作团队的国家性正在随着全球化的罪恶进程而慢慢消失,但是《亚瑟》仍然是极少数在中国大陆公开放映的欧洲动画片。
我在观看预告片的时候就觉得人物设定有一点儿古怪。
坐到电影银幕前才约略晓得一些此设定与法国的非洲殖民地文化相联系的东西——须知法国在18世纪与英国争夺北美和印度殖民地失败之后,只得将注意力集中于非洲大陆了。
19世纪的法国在非洲没有给其它国家占到什么便宜,所以它现在才能有一种截然不同的移民文化。
从风格上看,迷你墨王国中的男女主角透露着时尚,而其它人设则和真实世界中的那几位“迷你墨族”人有那么几分相似。
另一方面,正如网上其它一些评论所说的那样,我也感觉到《亚瑟》是一部属于成人的童话。
这主要表现在台词和人物行动的细节上——情节仍然是简单的,如果缺少了简单的线索,那便不称其为童话了。
这些要素我在此不便说明,请大家进入电影院或者等待碟片亲自领略该片在中文配音上的成功,而且据说英文的配音是由几位大腕亲自操刀,不可错过。
对动画片的中文配音,《宝莲灯》可算是迈出的与时代接轨的第一步,但让我颇感失望,觉得这种衔接生硬不已。
因此《亚瑟》之前的动画片我都听原音或者看英文字幕。
《亚瑟》在此一方面确给我一大惊喜,我推测高中生以上的观众都会对若干出彩之处会心一笑,只是前来观影的小朋友……不过放心,《亚瑟》一定也能收到这部分人群的票房,因为它并不缺少吸引孩子们的元素。
当我们觉得某些地方过于幼稚、天真时,也许这正是孩子们趋之若鹜的地方呢?
我想,《亚瑟》的配音绝对值得你走进电影院了。
当时被迫看的中文配音版。赫然发现,这几年我国的配音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把当时也正在上映的博物馆奇妙夜里面的某些小名词也加入进去了~与时俱进啊!
08.8.1又见奇幻精灵事件簿中男孩,片末是他在唱rap吧,蛮有意思的小帅哥,长大后不要变丑就好。跟麦姐谈恋爱,真是个大胆的小朋友。我就觉得国王音色熟悉,看完片末演员名回头去听果然是这家伙。其实声优都很不错,真的。而且鲍伯伯也是。鲍伯伯真是让我欢心。吕克贝松这个胖子。这片子完全很美国。
吕克贝松的作品,不是那么喜欢,我还是喜欢他原来的那些作品。小男孩很萌,是我喜欢的型,
FH太可耐了吧!!真人部分和动画几乎是融合不到一起哇,动画画的太丑了。。
男猪实在太二了 缺心眼死的
卡通造型与十年多前糖豆里的玩具有相似之处。
不知所云的……
十岁的小孩不好好读书,学什么别人谈恋爱结婚!我想我十岁那年,整天想的都是我是最棒的!也!
Minimoys丑得有点恶心 But Freddie is cute (*^__^*)
胡言乱语的电影
其实看的是德文版,因为有BILL的声音,呵呵
嗯!还是在电影院看爽~只是国语配音又破坏了我所有的心情..真不好啊.3D设计还行,有新意但是奇幻得太有限度啦.人物造型里我只喜欢傻瓜王子弟弟..觉得Arthur的外婆好漂亮,并且喜欢她的小房子.(我也想像A的妈妈那样在这样的美景里出生哦哦).Club里的音乐用得太不好了.打架那段应该来段狠的,而不是SB disco/吗的.
儿童片怎么好有那么多成人台词的啦,打吕克贝松的屁股!还好妈妈睡着了:P
乱七八糟的感觉.吕克·贝松这次让我很失望.
近一年来看到最烂的一部片子了吧。
只是一部动画片...动画片不是我喜好的类型,尤其是现在,感觉缺乏表现力与慑服力.
一看你就不适合拍动画片……
人物造型算是个小小的惊喜吧,动画版亚瑟王的故事,法国人就是有独特的奇思妙想。
开头 还行 从亚瑟变成了小人就不好看了 一脸雀斑
luc besson拍的动画片还挺好看,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到底有关系吗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