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剧第一季和第二季往往不能一概而论,我在极度憧憬的情况下直接通宵干掉了这一季的九集,却发现观感并没有前年来得好,它成为了一部在半夜偷偷被窝里看也一点也不吓人的剧。
第一季的经典毋庸置疑,歪脖吊死女与其结局的感人反转慑人心魄,红门小屋的神秘诡谲令人惊叹。
又吓人又感动又带点神秘主义的鬼屋群像在跨时间叙事里搭配的很好很清晰,相应的,亲情主题也更容易收束到一起在终结处形成合力。
但第二季导演飘了,用爱情来定基调,还是在短短九集里给五六对爱情埋伏笔藏结尾的反转感动,这一处努力确实实现的很好,尤其是女管家和厨师的细水长流,神似根妹的园丁和女主的缠绵,真的处理的非常好。
也恰恰是如此,受限于感情的重点,惊悚的卖点变得不哈人了。
相比第一季一整屋的怪咖游魂与其中善恶相间的博弈,第二季鬼屋鬼魂简直少的可怜。
你乍看小女孩拼装屋里林林总总的人偶满地跑以为映射一屏幕你看不到它它能看到你的存在,事实却是除了新死的善良女教师和骗财骗色的渣男,其余几个鬼魂都是忘掉记忆没有面孔没有行动力站在原地的木头桩子。
唯一的boss还是躺尸湖底每周有迹可循有规律来串门巡逻的机械女僵尸。
第二季花了五六集时间来铺垫恐怖气氛和情感基调,这种努力当你看到最后一集后就会让你浑身不是滋味。
导演编剧必须给两个小演员磕个头吧,如果不是他俩天秀的神经质表演让我以为满屋子恶鬼吓得瑟瑟发抖,就凭最后渣男鬼魂可笑的李代桃僵之计,一点也不吸引人。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看了好几遍《coco》,又添了点想给亡者悲剧感的野心,让被遗忘的亡者成为孤独游荡最后垒堆地下室的无面人。
最后三集这种意图扑面而来,强扭着要把观众前几集受惊吓的心变成同情心,此种唐突之处委实难以接受。
正是最后三集,让鬼庄园的门牌转变为可怜人永恒的墓场,从而丢失第一季精妙诡异的关于永恒死灵空间的神秘主义渲染,着重去突出了形式没有讲好的伤感悲剧。
一切仓促之下的收尾,就是处处不协调不哈人的别扭。
讲一个笑话,女主在最后一晚才接受鬼魂存在,这个时间点到她强行与boss 一换一救小女孩才不过半个多小时,可见结尾有多么赶。
美恐第九季也是地缚灵主题,只不过一个英国古堡一个美国湖边野营摊子,这成本就不是一回事,更何况前者二鬼一尸共享千亩庄园,后者一丢丢地皮里挤了数十个披头士,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相比之下,鬼庄园更显细腻也更有钱。
大家讲了个形式差不多的故事罢了。
用拉拉的温暖守候取代百年母爱的机械杀戮,这是本剧最后人鬼交替转换的情感节点,虽然没有第一季来的感动好哭,但导演处理的也足够出彩让人喜欢。
我给四星的最大原因就是园丁,她太像根妹了,味道眼神简直如同孪生,仿佛从未竟的疑犯追踪里穿越过来完成她的爱情,为此执念我感谢制作团队的选角,太牛逼了。
可惜第一季女主在这里只当了首尾的讲述人,我私认为她的眼神是当代女星里演恐怖片效果最好的,直楞狡黠,眼珠圆睁不做作,天然自带诡异凄美。
期待第三季,导演会大进步!万人血书留下园丁演员!
同样是庄园里的秘密,与行动诡异的人群。
倘若抱着《鬼入侵》第一季的期待来看这部《鬼庄园》,或许只有失望。
《螺丝在拧紧》翻拍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
为什么这么难拍?
作为一本哥特恐怖小说,《螺丝在拧紧》的诡异点不在于恐怖,而是暧昧。
联想一下另一位美国著名的恐怖悬疑小说家爱伦·坡。
《黑猫》里宠物猫时不时穿墙蹲在尸体旁;《莫格街凶杀案》中母女俩的密室惨死;《厄舍府的坍塌》里破败城堡中的幽灵与精神不正常者……想想都瘆人。
可《螺丝在拧紧》更多是一种不确定的恐怖。
毕竟,历来围绕该书最大的讨论是:到底有没有鬼?
相比于原著,《鬼庄园》最大的改动是把“有没有鬼”做实成“有鬼”。
这就引发出观众的第一组讨论:将鬼魂具像化,即承认鬼魂的客观存在,是否消解了原著的魅力?
从文字到影像,主创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小说中女家庭教师看见幽灵这一似假非真的行为。
由于影像必然涉及具体的幽灵形象,同时《鬼庄园》主打的也是恐怖悬疑,所以鬼魂在剧中必然得是实打实的存在。
因此,从小说到美剧的变动则体现在一下三点:从个体的鬼魂,到集体的幽灵。
由单人的主观猜疑,到多鬼的客观世界。
从自以为是的拯救他人,到沉沦苦海的自我解脱。
原著中只有彼得·昆特和杰赛尔两个鬼,甚至这两个鬼极有可能是女教师想象出来的。
而且《螺丝在拧紧》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对鬼魂的畏惧,以及宗教信仰。
鬼魂更多是上层社会的腐败堕落、残酷的等级制、父权制的象征。
到了《鬼庄园》,除了彼得、杰赛尔,还多出了罗格斯太太、丹妮的未婚夫、贵妇姐姐维奥拉等一堆幽灵。
这就削弱了幽灵的象征性,使其在故事中成为真实存在,不是丹妮一个人的主观臆测。
人物动机上,小说更像是女教师的一厢情愿。
她家境贫寒,希望通过学识进入中产家庭,通过教育他们的子女跻身上流。
但清教徒的身份,以及传统的禁欲主义思想,让她处处控制着孩子们,最终酿成悲剧。
到了《鬼庄园》,每个人则关注自身,以摆脱独属于自己的厄运。
丹妮想直面未婚夫死亡的阴影,杰米希望能遇到那个向自己敞开心扉的爱人,彼得与杰赛尔想离开庄园追寻梦想,就连厨师也想去法国开一家餐厅。
大家都想要自由,不受庄园、教条思维的约束。
第二个争议点则关于《鬼庄园》的讲述方式:单元剧对故事的整体性叙事,以及恐怖节奏的设置,是否存在影响?
该剧一共有9集,要想丰富体量,就必须增加原有人物的背景、人物间的多重关系。
由此,女家庭教师丹妮经历了未婚夫的车祸悲剧,原小说中的园丁被细分成男厨师和女场地管理员杰米两个角色。
关系方面,我们看到了丹妮与杰米的LGBT情感关系,男厨师与格罗斯太太之间不可道破的情愫,以及叔叔亨利与幼童母亲之间的关系。
既然故事选择以客观的视角进行叙述,而不是原作那种暧昧模糊的基调。
人物背景的扩充,则显得尤为重要,每一集聚焦一个人物,可看性大大提升。
当然,故事线索的庞杂,直接导致叙事节奏变得较为缓慢,紧凑感不足,惊悚效果不佳。
特别是后几集,在理清人物关系后,恐怖捉鬼片硬生生成了一个双姬爱情故事。
偏情感向的剧情,使得故事难免穿插进一些社会话题。
这也就出现了第三个讨论点:剧中对当下美国社会问题的引入,是否改变了原著的精华?
之前聊《拉契特》的时候,剧主就说了,时代总问题有三大类:阶级、种族、性别。
先来看阶级,这一话题实际上是原著的潜在主题。
首先关乎的是父权。
小说对于女教师的描绘,体现在她对男主人,即迈尔斯、弗洛拉的叔叔的爱意。
原著里写到,女教师走在花园内,幻想与男主人产生一段浪漫的邂逅。
庄园中的她,更像是孩子们的母亲,一个女性大家长的形象。
说白了,她试图通过成为一个权力主体,完成对孩子的教化,并对庄园加以统治。
男权社会,成为女性通往权力上层的一个必经之地。
到了剧集中,对父权的依附,让位于摆脱父权所做的尝试。
第一集,就把叔叔亨利与丹妮之间的矛盾呈现出来。
作为男性大家长的亨利,先是用茶和咖啡来提醒丹妮的国籍身份,接着又用“隐情”一词,试探丹妮的年龄,处处占据优势。
可丹妮当场就反驳对方,分析这么久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庄园内一定有什么隐情。
这就将原本的女性思维提升到国别之间的思想差异——英国封建教条主义,以及美国所推崇的自由主义。
看似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对传统封建教条思维的冲击,但在之后的剧情中,丹妮的行为还是遵循了小说中女性借助男权社会完成自我重塑的叙事套路。
丹妮接受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之前管理孩子过多,所以没展现自己的实力。
现在只管理两个孩子,应该能有一番作为。
可惜,剧集没能把自由与教条的对抗呈现出来,仅仅是一笔带过。
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处处对孩子们加以管束,这里有点矛盾。
倘若你觉得丹妮是传统思想的卫道者,那她与杰米之间的跨界情感又怎么解释?
到底是依附男权,还是抵抗男权。
前因后果的矛盾,让丹妮这一角色的性格转变,少了些合理性。
关于男性对女性的压制,还通过丹妮未婚夫的眼镜体现出来——一个死去的男性,依旧注视着她。
这一细节很像导演之前拍的那部《杰罗德游戏》。
片中通过一枚戒指和血月,以控诉丈夫对妻子的操控。
聊完父权,再来聊聊种族问题,在剧中则以国与国间的歧视呈现出来。
剧中好几处说了英国与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甚至被庄园里的人看作是英国的一种优势。
丹妮泡茶都按泡速溶咖啡的模式去弄,吓得格罗斯太太每次都跟见了祥林嫂似的:你放下吧,我来,你别碰!
甚至还调侃丹妮的美式英语,搞了一堆“口音歧视”。
接着是性别问题。
丹妮与杰米的真情流露,估计会让不少观众粉上这对CP。
多数观众可能会觉得,这里仅仅是因为Metoo运动的兴起,主创为了政治正确,强加的一个情感线。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读者早已根据文字细节,猜测女教师性倒错的取向。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是女教师看到哥特庄园的尖顶时发出的感叹:“然而,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儿,好像并不适合在这样高的地方现身。
”古堡的尖顶,暗含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阳具崇拜心理。
女教师对这一男性象征物的否定,被解读成女教师不爱男人爱女人。
这些仅仅是读者的猜测,一种“过度解读”所带来的喜悦。
正确与否不去说它,但剧主觉得还是有些牵强。
到了剧里,这一改编个人觉得较为失败。
原著的结局是女教师赶走了幽灵,然而迈尔斯也躺在自己的怀里奄奄一息。
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硬生生弄成狗血爱情片的桥段,的确有些可惜。
第四个讨论点:对原著结构的调整,是否影响了故事原有的效果?
无论是小说还是美剧,都用了层层嵌套的框架叙事。
小说是道格拉斯复述女家庭教师的经历,而剧中则是老年的杰米回忆爱人的一生。
小说《螺丝在拧紧》有三层叙事:首先是“我”向读者描述,描述“我”所听到的来自道格拉斯所讲的故事,这个故事又是根据女教师的手稿而来的。
再看《鬼庄园》,纵向三层叙事变成了两层,即杰米对丹妮的回忆。
同时,二人又因在庄园工作,所以借丹妮之口的讲述,实际上也就是杰米对自身经历的表述。
原著中的间离感,被大大缩减。
而且,两个人又存在着情感关系,亲密度不言而喻。
那种神秘性、暧昧感,则荡然无存。
第五个讨论点,关于剧中对小说里细节道具的借鉴。
恐怖片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小道具,营造可怖的氛围。
比如剧中无人回话的电话铃,女教师未婚夫的眼镜,女管家眼前出现的裂缝,以及八音盒里的歌曲。
这些编剧发挥出来的细节道具,与其说服务于恐怖,不如说只是为了剧情的情感线索提供合理解释。
新点子不够,那小说中的细节又还原的如何?
很失望!
特别是对小说中最重要一个意象的变动——镜像窥人。
女教师第二次看见彼得时,透过窗户玻璃。
玻璃反射出一个相同的虚拟世界,镜像外的人仿佛也在被镜像中的人注目着。
一时间,“窥视与被窥视,人与非人,真实与幻象,本只有一线之隔。
”莫非作者在此处也暗示读者,女教师眼中的彼得,或许就是自己幻想出的幽灵?
到了剧中,彼得完全被证实就是幽灵。
更不能理解的是,丹妮第一次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死去未婚夫的影子。
如果小说还在告诉读者,女教师看到的是自己内心的阴影。
那么剧中丹妮一上来就看到了一个曾经客观存在的人,这种精神上的模糊对称就被破坏了。
《鬼庄园》故事线索繁杂不说,结尾还硬生生凑了一个大团圆。
关于幽灵的成因,更像是《猩红山峰》的家族乱伦,加上《小岛惊魂》“全员幽灵”的翻版。
都说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是心理分析小说,展现人物的内在变化。
如果仅仅是这样,不考虑暧昧性,不考虑恐怖的设定,毫无疑问,《鬼庄园》做到了。
但作为心理恐怖剧,剧主实在是不能忍。
在丰富的意象下,在令人昏昏欲睡的剧情中,随着女伯爵的醋意大发,观众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朵不耐烦的古典主义花蕾,至于枝干上有没有玫瑰的刺,就不得而知了。
故事的丰富与简化,情节的重与轻,的确不好取舍。
在《鬼庄园》里,我们被纷乱的故事线索牵引,从而忽略了内在简单的结构。
如果有《鬼入侵》第三季,希望既能看到多远的人物性格,也能体会简明逻辑下的复杂思绪。
(不太擅长表达,有个概念就行)看网上一直有人写说鬼庄园比不了第一部,不值得看。
个人认为鬼庄园和鬼入侵没法比,不过不是任何一部的内容不好看,而是两者之间的题材不完全相同。
他们的共同点其实就是围绕着一间家,一个庄园来诉说,用人鬼以及爱来诉说故事。
鬼入侵也一样,鬼庄园也一样,铺垫只是为了顺序渐进,用一条时间线上的支线讲述一个再美好不过的故事。
鬼庄园的节奏相对来说慢了一点,而且前四集都在铺垫,建议倍速直接刷过就可以了,主要还是为了在之后几集留下疑点和看下去的动力,创造细节和让人细思极恐的片段。
每次看都会打开豆瓣上的留言来思考一下究竟值不值得看。
因人而异吧,我看了结局,感觉像是什么谜团都解开了,前面和后面的剧情都紧紧相扣。
他可以骗人好多眼泪,也可以在你看完第一部之后骗了你的期待。
就像最后弗洛拉对园丁说的,这不是鬼故事,是一个爱情故事。
鬼庄园这部恐怖电视剧 更多讲述的就是情感。
所以很容易理解 ,如果你是为了被吓而来,那还是绕道吧。
不管把他当成恐怖片来看,还是把他当做爱情片,他都是一部被低估的神剧,四集之后直接起飞好吧。
如果看的剧多了,可以知道恐怖片都围绕着情感和人间的大小事,所以鬼庄园不能被认为是个完全的爱情故事。
他和其他恐怖片一样,有的感动,有的悬疑。
就像安娜贝尔系列和招魂2,鬼庄园完美讲述了爱情,亲情和友情。
结局一个妈妈,一对情侣和庄园里每个紧紧相扣的友情。
他们也无助,他们也崩溃。
招魂2印象深刻的是一家人不被相信时妈妈崩溃大喊的片段 他们是亲情,是爱,而恰巧这就是鬼庄园的特点。
鬼庄园的欧式拍摄和光线等十分舒服,如果喜欢欧美贵族风的也可以考虑。
歌曲很温馨 也很惊悚。
它和鬼入侵其实有着很多相同点,以一集一人的角度叙事的手段,歌曲,时间线运用,光线等。
最重要的是看这部剧的初衷,喜欢他的演员,喜欢他的导演,故事等。
那你就看啊,那些害怕这部剧比不上鬼入侵的观众,你就是因为喜欢他才来找 才来害怕的,那你怎么不试呢。
os结局的片段感动到不能自我了呜呜呜还是那句话,弗洛拉对园丁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故事。
小时候爱听故事,而鬼庄园和鬼入侵一样,都是听故事,听园丁用温柔的语气讲故事,用眼睛用耳朵用心感受这个庄园的历史等等。
看开头的时候我也很无聊,不过我坚持了。
总的来说:风格:欧式优美风拍摄:空间,穿插镜头等等都达到了极点。
故事:绝对是好的恐怖:少量jumpscare,造型比较可怕关键词:没有性行为,少量吸烟等行为,和鬼入侵风格一样,谈吐等。
女女恋,家庭,花心比较鬼入侵:保留两部都有的前半部分的铺垫过长,故事能够惊艳人,恐怖程度没有第一部高,鬼入侵的风格从第五集开始明显体现,有鬼入侵的80%厉害,失去20%是因为前四集的确难熬。
前四集:四颗星,还是有动力看的后五集:开始直线起飞。
⭐🌟⭐注意:主要还是因人而异,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非常推荐去看鬼入侵!
非常推荐!
两部给予观众的后劲还是挺大。
看了还会迷恋很久。
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
个人看法!!
有人说“弹幕都在说难看”,“别看,快逃”…我并不这样觉得。
有人说不恐怖。
湖中女鬼我觉得造型还是有点吓人的。
特别是第8集,妹妹去阁楼悄悄咪咪开箱子那场,试问以后半夜起床大家还敢把衣服举起看吗?
有人说剧情过分割裂,影响观感。
同样我不认同。
做为单元剧,也许是因为前后不同导演的执导不同的集数,部分伏笔确实没有深挖,没有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
但我认为这只是影响剧情高潮的体验。
相反,从听一个故事的角度,在网飞上一口气看完九集,不香吗?
而且,这部剧的台词写得像散文一样,当有声书听我都觉得好美…我随手一停,这句Where would we be, we wretched people, without generosity of our betters and luck... (虽然我看不懂,但读起来就是很舒服^^或者,She would walk,she would sleep,she would wake,she would walk,...这样循环起来是不是用would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经常做的动作也能理解了…(抱歉这里英语语法乱入了)
我终于看完鬼入侵可以比对这两部的优缺点了!
鬼庄园的缺点是,前四集有点太冗长看得人很疲惫,虽然有些许疑点抛出,但两小孩包括叔叔还有管家的怪异,并不能激起我很大的兴趣。
尤其小男孩的行为举止还十分不讨喜,和鬼入侵中几个可爱孩子的形象没法比。
还好从第五集开始,管家被困于“美梦”中开始,剧情才变得精彩起来。
于我个人而言,鬼庄园比起鬼入侵最大的优点就是女性主义的进步,鬼庄园几乎每一个出现的女性角色都展现出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出了女性互助。
鬼入侵的缺点也在于此,分明父亲全程缺席孩子们的成长,最终还是在鼓吹父爱亲情。
鬼庄园就没有这样,哪怕最后叔叔冲过去拯救小女孩,亮点高光时刻也是家庭教师的。
更别说家庭教师和花匠之间的女女恋情对比另一对异性恋恋情,更鲜明地展现了女性之间细腻情感与相互帮助。
讲讲庄园女性群像:小女孩一直都很贴心懂事,也从一开始就提醒女主要小心注意夜晚不要出门,甚至最后舍身救下女主;管家把庄园当做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家,和女主人保持了良好互助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已死亡后还是鼓起勇气帮助家庭教师,中间也一度提醒上一任家教离渣男远一些,自己先前也是有相同经验,所以更能理解;前任家庭教师是为了自己的前程选择这份工作,有野心的女性形象,很可惜被渣男害死,但也一直小心翼翼保护小女孩,并且帮助女主逃脱,最感人的,明明自己痛苦地淹死,最后看着小女孩可能也会被淹死的时候,毅然决然想要交换替女孩再经历一次痛苦;花匠,女主的恋人,哇两人的情感其实有很多可讲的,一直对家庭教师展现出温柔包容的样子,与女主之前的恋人不同,与渣男不同,简直是完美情人,哪怕在女主离开之后想要寻死,但还是好好坚持活下来记住女主;我们的女主,心地善良,拯救全庄园MVP;甚至一切不幸的源泉,女鬼前生,称呼为那对姐妹吧,在那个年代,那个女人被压迫是男人的附庸的年代也是属于觉醒女性,其实后来的不幸说到底也是因为男权社会让她们不得不找一个男人,而后因那个男人决裂,很悲伤,但这个故事背景其实也是展现女性觉醒的一部分。
我很喜欢庄园中出现的各种女性角色,都很让人舒适且被鼓舞。
希尔山庄有多好看真的不需要再讲了,我以为时隔两年看到的第二部也会带给我别样的惊喜,谁知道,布莱山庄,你真的好拉跨。
虽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是第一部的质感,亲情,和就算小妹的鬼魂站在明亮的地方也同样能带给人的恐怖和心痛,比起第二部那诡异的“她进入了自己的梦境”,或者“她进入了自己的回忆”。
高明太多了。
这种手法说实在的,作为剪辑手段确实不错,但是作为正儿八经的剧情未免太拖拉,只能靠演员演技弥补。
要在重复的地方里演出慌乱和不解,女管家确实非常不错。
这是唯一值得称赞的地方。
迈尔斯,小男孩。
初期的语言非常出色,他看似年幼但是语言异常成熟,送蝴蝶发夹那一段简直是成熟的情场浪子,他在我眼中就是诡异的开端。
我可以理解这是一种附身,他的精神受到彼特的影响,甚至于被他控制,但是我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是被“附身”了?!
就——就这?!
本来可以无限发散的剧情就这么被一个小小的附身解决了?!
彼特前期多精彩的故事,一个有控制欲的男人,他完全可以当一个反面角色,他说“也许下一次别的男人想把东西塞进你嘴里都不用问两次”,可以衍生出多么精彩的家庭暴力,情侣暴力。
结果他和丽贝卡真的就是一对苦命鸳鸯。
我你妈——拉跨啊。
鬼庄园,你真拉跨。
爱情是世界上最不需要解释的东西,它让女主这位什么错都没有家庭教师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
我以为那副反光眼镜是她害死的兄弟姐妹,她是凶手,或者她见死不救的陌生人。
结果竟然是她不爱的未婚夫,还是吵架的时候未婚夫恼羞成怒自己冲出去的。
这种诡异程度就好像本杰明巴顿奇事里,大魔王自己在街上转圈一样。
你不能说谁错了,但是你就是觉得不对。
欧美是否有政治正确不知道,他们是否想找一个完美的受害人,一个道德上不可挑剔的主角,但是作为群像恐怖电视剧,我们不需要完美的主角。
我们需要的是张力和剧情,鬼庄园,你真的好拖拉。
而且你的内心因素,真的好浅薄。
你的死亡因素,太简单,我看到卡车迎面而来的那一瞬间,大惊失色,就这。
就这——?!
第一部鬼入侵小妹看到的自己,看到的在歪脖子女士,多么珍贵,多么体贴。
甚至于一惊一乍的恐怖都那么令我高兴。
第二部鬼庄园,你唯一可取的湖中女士,竟然只出现了短短几分钟,而且还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我面前,湖中女士,就算你把脸抹去了,你也没邋遢到能让人产生一丝一毫的恐怖。
爱情,可笑的爱情!
哪里有爱情!
女主和园丁的爱情!
那能叫爱情吗?!
在一个封闭的庄园里内心又害怕又孤单,来了个还算热情,有几分姿色的美女,天天相处,四目相对,这能叫爱情!?
这叫他妈的寂寞!!!
鬼庄园,你真的好拉跨。
鬼入侵高明的不只鬼魂,妈妈刚来到希尔山庄的时候,明亮美丽,穿着沙滩短裤,带着大草帽,一个典型的城市女性,后来衣着越来越复古,甚至穿大长袍,还是天鹅绒大长袍,把自己整的像个女巫。
她的变化不是随便几分钟编出来的,她是潜移默化的改编着。
而拉跨的鬼庄园,你不仅拍摄镜头廉价,你给演员的服装也这么随便,女主永远是美国都市丽人,青春阳光,就算你想模仿第一部美丽的婚礼,你也学不来他们用来表现心情的服装。
拉跨。
拉跨啊!!!
史蒂芬·金的《小丑回魂》里有一个关键的设定:小丑会变成你最害怕的东西来吓你。
你恐惧的,就是你在逃避的。
而《鬼庄园》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你恐惧的,是你在逃避的,更是你疯狂追求的。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总是愿意以“爱”为借口,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爱”是个不好把握的词。
因为太多人用“爱”去掩饰被鬼附身的样子。
真正的爱,是坦然接受,尽管终有一天失去所爱会经受痛苦,但还是值得努力去爱。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难看,跟第一季根本没法必,没有看的人请劝退,真的非常难看,不管你的观影门槛有多低,这种顶级烂片都不建议看,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管是剧情,演员演技,辣鸡的剪辑,一切的一切都非常非常难看,这个编剧,这个导演真的绝了,能够拍出这种烂片,全片毫无惊喜,单凡你给几分钟惊喜也行,披着惊悚片的幌子,拍的乱七八糟,没看过这么难看的美式恐怖剧。
作为一部故事片我能给及格分,但作为一部恐怖片我给不及格分。
作为鬼入侵的第二季,第一季的精彩构思和剧情转换在这一季里没什么体现。
恐怖元素几乎没有,故事讲的也很松散,关联性较弱。
每个配角和一些看似精妙的伏笔都没有深挖。
女主未婚夫作为前期主要恐怖元素消失的时候甚至都没一个镜头,前任女教师的剧情更是迷惑,我一直觉得这对恋人后期会出现一些作为主要看点的剧情,毕竟这俩人篇幅感觉比女主都多,结果从湖中女士一出来,前后的剧情直接割裂开。
前面是故弄玄虚的惊吓,后期直接走爱情剧情流。
感觉所有角色都是高开低走,戛然而止。
典型如亨利,精神分裂?
剧情篇幅占的不少,然后就直接没有下文,亨利线如果不挖反而砍掉比较好。
全局其实最让我出戏的是结尾湖中女士出现的时候,管家剧情铺垫到这里,救世主般的登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类似的还有亨利,前面场景气势汹汹要搞大事一样的Peter。
一个被随手秒杀,一个则直接躲起来。
前期那么多剧情,到这集体打了个酱油然后基本彻底杀青了。
主线比支线都短你敢信?
短也就算了,还没有爆点。
这部剧其实分两部分,前面八集是一部二流恐怖片,最后一集是一部一流爱情片。
ps:岁月是个神奇的东西,年轻时没什么文化的cool姐园丁,后期优雅知性的中年女子,讲故事用的遣词造句我给满分。
•万能钥匙?
•感觉在黑英国•湖女杀人了,感觉B格变低了•这也太狗血了吧•鬼与鬼之间区别太大了吧……•这么狗血原来是房子传统啊•彼得的这个计划,估计也没啥卵用•湖女原来是伥鬼类型的啊……•结尾说的好,就一个爱情故事,不过爱情故事和鬼故事又没区别•貌似除了第一季的妈妈大哥二姐没出现,其他都参演•又是你小妹,你太惨了……•管家线最好,第五集最舒服•弟弟的演技还挺好的,就是妹妹的演技真的不行•感觉前期很多设计都挺有意思的,居然没有用…都一笔带过了。
比如说弟弟退学那段感觉还有展开说,眼镜我以为是女主是为了能再次看到她男朋友(当然她是蕾丝打破了我的想法),小孩的玩偶就是为了拘留屋子里的人的灵魂啥的,屋子里的人都死了,小孩想着用他们的灵魂换会自己的父母啥的……•我原本还以为,这个地方原本有一个大湖,后来人把湖填了,建了庄园,死去的湖的怨念化成湖女,利用房子引诱人们把尸体扔下湖中完成愿望,湖利用尸体重新复活淹没庄园啥的……结果太失望了,尤其是第八集的解释,还是喜欢第一季屋子的那个设定。
最后一集0分,标准的美剧垃圾结局
远不如上季,看得昏昏欲睡
第一季没看太懂,第二季还挺好懂的,有代入感。贯穿几个人物故事,第一任女仆,老房主(御姐鬼),最后还有温情的小百合
风格依旧,故事类型与美恐第一季类似,无惊喜,但也不失望,预期之内,瑕不掩瑜。这个系列剧实在太对我的胃口,每次看完,都像刚读完一首散文诗,回味之余,淡淡的感动。
看了《无辜的人》才发现这套剧说改编自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原著这几年很大热啊,改好多遍了
像新娘在故事结尾说的 你一开始就讲错了开头 这不是个鬼故事 而是一个爱情故事
剧情比较拖沓并且没吓到我,这结局够狠,深夜我竟为了一部恐怖片哭的像个傻逼
整剧唯一值得看的亮点还是延续第一季保留的摄制水准 甚至可说这是我坚持看下去的唯一亮点 一集看完感觉满腹悬疑紧张感 想不到接着就是无尽拖沓的节奏 最喜欢的感情线还是为数不多戏份的管家+厨师最出彩的唯有Ep05——借管家之死揭开故事还不错 此外剧情拖沓不已 加上后来发现女同恋才是主轴 又缺乏惊悚元素 总结来说是不对味吧! 我是毫无观赏下去的欲望了 以及小妹演技略用力 ——弃
时空交互的想法挺好的,但前面真的看得昏昏欲睡,从第五集开始好了。可是后面又开始碎碎念。这个毛病第一季也有,就是太多台词,旁白了,耳边一刻不宁,因为很多东西都没有拍出来,而是念出来,人物基本就是走来走去,真的就像旁白里说的,she would sleep. she would wake. she would walk... and she would sleep...啊啊啊啊啊
不是很好看,想说的“正确”太多,干扰叙事,最重要的是不恐怖。
稍微有点意思的都塞预告了吧
“以为是鬼故事,结果是爱情故事。”月亮花前的夜话太美。生息滋长的爱,胜过一切恐惧。
没看完
远超第一季。囚徒困境可以成功的嵌套在任何时代身上。我们走不出回忆、走不出幻想、走不出欲望,如此,层层恐惧的叠加会让原本的行船方向偏离既定轨道,被卷入的人事物也将相继展开他们自己的世界。
逆天剧情
前作极度用心在各种地方穿插鬼影,几代房主的鬼魂游荡在房子里,小时候的自己会看见死后的自己的鬼魂,一家人要整整齐齐死在一栋房子里闹鬼,有这么多的创意,第二部里居然啥也没有!差评。
人物立体,设定没bug,感情动人…除了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结尾,一切都很好。
如果是怀着去看《鬼入侵2.0》的心情去看这一部的观众,那么肯定会失望,这一部的核心已经不是鬼故事了,而是爱情故事。感觉得出来导演和编剧都在努力了,但是最终还是只能证明《螺丝在拧紧》不适合影视化。不过后面其实还蛮合我胃口的,害怕死亡,害怕遗忘,害怕自己的五官如记忆一般地消退,然后躲在某个角落不断地重复醒来,走动,睡去。如果我爱的人比我先死,又该怎么办呢,忧虑如同疾病一样在胸口扩散开来...
看了个通宵最后发现其实是个拉片儿!还是HIMYM式的..确实没有第一部好看
创作者因为前作的成功有点走火入魔了,执着于因果倒置的讲述方式,并且用6集杂乱无章的情节消耗着观众的耐心,2005年的经典《万能钥匙》成了奈飞取之不尽的宝藏,这次再被“借鉴”,这并不是一个好故事,而且讲述方式非常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