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心魔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

主演:惠英红,徐天佑,黄明慧,雅丝敏·阿莫,阿兹曼·哈桑,哈桑·马托尔利布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韩国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马来语年份:2009

《心魔》剧照

心魔 剧照 NO.1心魔 剧照 NO.2心魔 剧照 NO.3心魔 剧照 NO.4心魔 剧照 NO.5心魔 剧照 NO.6心魔 剧照 NO.13心魔 剧照 NO.14心魔 剧照 NO.15心魔 剧照 NO.16心魔 剧照 NO.17心魔 剧照 NO.18心魔 剧照 NO.19心魔 剧照 NO.20

《心魔》剧情介绍

心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3岁的青年德仔(徐天佑 饰)与酗酒的母亲(惠英红 饰)相依为命。除了帮衬母亲的小杂货铺,德仔平日里无所事事,与附近高中15岁的少女盈(黄明慧 饰)谈起了恋爱,并发生了性关系。德仔与盈之间的情事被盈的父母发现,对方大发雷霆,向德仔的母亲索要一笔巨款,并威胁说要对德仔提出诉讼。软弱的德仔惊慌失措,心急的母亲找到离婚的德仔父亲借钱,却依然无法使盈的父母放弃诉讼。情急之下,德仔与两名朋友约了盈和其好友到郊外谈判,却没想到言语不合出手杀人。已经一无所有的母亲,究竟该如何面对儿子闯下的这无法收场的惨剧呢? 本片获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亚洲电影奖及香港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惠英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谍·莲花重生计划撒旦摇滚英雄心理罪2南玉卿心百乐门雪花卧底肥妈3:绝地奶爸冲浪英豪娜娜的玫瑰战争麦吉的计划时间倒数遇见你雪行者红巴山月之阴面开学悸弦音-风舞高中弓道部-恋恋红尘狄仁杰之通天赤狐墓地邂逅雨季将至迈阿密的一夜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警察李“酒瓶”他人之屋黑狱风云坏男人疯女人的舞会暗数杀人

《心魔》长篇影评

 1 ) 港式青春与亲情

在翻看《心魔》这部电影的相关资讯时,不难发现它所获的奖项基本都是演员个人的荣誉,尤其是惠英红借由此片包揽了多项最佳女主角的称号。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部靠情节取胜的影片。

导演何宇恒虽是马来西亚新晋独立电影导演,但是查过履历表之后,可以看出事实上他一直混迹在香港娱乐圈之内,因此这部影片也具有相当一部分的港味。

横式翻看香港青春片,事实上是与台湾以及大陆不尽相同的一种风格,最好能证明的一部是两岸三地各自拍摄同剧本但不同执导的《九降风》。

在香港版本的“九降风”之《烈日当空》,所演绎的更是趋向于悲痛式的成长,是凝结在血与泪之中的绞疼。

同样,这部《心魔》之中,也暗含了这样一份情节,虽然故事的前半段用一种较为光鲜的方式表现主人公的“爱情”,但无法避免的是故事在层层递进之中开始暗淡色调,并到影片的末尾段达到故事的高潮,并以死亡和鲜血做终,也是用这样的一种极富港式腔调的风格来证明青春成长的残酷性。

这样青春成长的残酷性,同样可以再陈果的《香港制造》中得到相当好的印证。

在影片中,惠英红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当年以打女形象出道的她如今不如老年后开始转型文艺路线,确实是对演技的一次重点考验。

当年与其同一批的萧芳芳、郑佩佩等人都已经在文艺片上获得了肯定,此次惠英红以文艺片拿下演技奖,也证明了她老骥伏枥的雄心。

电影本身在展现了青春成长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母题则是母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与更多港片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的节奏更慢,而且是全面的慢,这种过度的细嚼慢咽虽然是导演本身固有风格,但是这也绝对不是走大众路线的文艺片,观众甚至可以再每一个镜头的恍惚转移中小憩一会儿。

导演将矛盾的冲突点汇集到亲情与爱情的两端,这样的交叉也有了“魔”的产生,“魔”是为了占有和保护,“魔”也是爱的过激。

 2 ) 皆是意外

早先看到[心魔]的故事梗概,以为会像郭天王的[父子]一样,着力表现主人公居住环境之恶浊。

关注一桩谋杀案,以社会原因为进路,继之追根溯源,实乃万用良药。

“新村”之类希望渺茫的社区,发生些耸人听闻的案件,好歹算得“顺理成章”。

不过[心魔]最终没有走这个捷径。

相反,导演在有意识地淡化社会背景,自己的电影“应该是普世的,而非仅局限马来西亚,很小架子气的东西”。

这个个案的背后是原子化个体的封闭和人的软弱。

不论生在高级或者低级的社区,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缺点,平常还可以浑浑噩噩地掩盖,一俟机缘巧合,产生交集,后果便不可收拾。

若说故事结构,[心魔]倒与尔冬升导演的[早熟]有些相近。

都是因爱生恨,无疑[心魔]的后果要惨烈的多。

惠英红女士重温金像奖影后的光荣,大概是结尾时的神经质表现区分了中庸与精彩。

母子间的暧昧关系,未必会有什么大不了的破坏性,母子关系的分崩离析也没有必然性。

母亲最后诡异的“魔障”状态,应和了中文片名“心魔”。

加之对杀人实况的表现,剥光衣服以防索命的迷信,德仔在穆斯林祷告声中死去和无解的自首电话,再有(如果不是幻觉的话)突然切入的死者面孔,影片后半段笼罩在急转直下的恐怖当中。

好在正常生活的部分已经足够压抑,不至于让影片像芦苇一样一折两段。

德仔混蛋得令人发指,但是母亲无原则地庇护他。

(如导演云)到最后,他对母亲却是可以推卸责任的。

这是无奈,又是讽刺。

另一方面,盈敏感、懦弱又叛逆,需要面对冷漠的父母。

两个年轻人的感情不大“正确”,可是能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安慰,这种轻松带来了不多的浪漫场景。

对人性幽暗处的注视,可以看到这位“亚洲新星导”的追求。

说各色也好,没说挑战自我也好,总归是不甘于平庸。

何宇恒导演参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太阳雨],是一部关于残酷青春的影片,咱家下载了都快四年,最近一定借[心魔]之力观赏之。

已故的大马名导演雅诗敏在[太阳雨]里有过客串演出。

有趣的是,在[心魔]与雅诗敏执导的[单眼皮]两部影片里,最后男主角都离开人世,原因都是骑电单车出车祸。

在拍摄特辑里,何宇恒提到了侯孝贤导演对他的鼓励。

如同很多报道所说,影片的故事愿意来自于台湾的真实案件。

当他敏感地觉察到这件事的价值时,朋友们都认为这种电影拍出来没有人会愿意看。

最终还是侯孝贤导演的偶然鼓励,使他把自己的构想认真地拍出来。

如果再加上韩国投资、香港演员的因素,他的成就更可以被视为全球化时代的青年导演的一个标本了。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4404754/

 3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心魔

第一次的评价:感觉剧情有的部分没有看懂,但是红姐演的太好了!

(2023.1.6)修正:(2023.1.25)今天又看了《心魔》,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全部都看完了,我确实不明白,而且我非常不喜欢里面的那个女孩,我很不喜欢她在家长面前不说实话,之后很小的年纪就做那些我无法理解的事情。

德仔呢,就是很懦弱,“我不要坐牢”总是萦绕耳畔,他没有责任感,而且已经成年的他,对于一个小女孩儿都说服不了。

德仔阿妈,失败的婚姻、不富裕的生活、没出息的儿子等等等等,都被她摊上了,她好像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母爱过度呵护她的仔。

女孩的父母,也是非常冷血,对于自己的女儿根本就不了解,在教育上存在极大的问题,钱是不能解决一切的,女儿最后的结局,也有他们很大的责任……当看完这些人这些事,好像对于结局也并不是多重要了,因为电影的基调就是悲哀的,德仔阿妈“你们骗我”,真的是骗吗,还是为了掩饰自己身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过度关爱和自己内心的心魔……最大的感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心魔,当它无限放大后,当它不断的被我们的思想包围时,心魔就会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所有的东西都一发不可收拾。

又联想到《血观音》的片尾終……但心魔永在

 4 ) 《心魔》:马来西亚华裔少年杀人事件

电影《心魔》(2009)剧照“你们女生总是要问人家回答不了的问题。

”“哪有妈妈会承认自己儿子是杀人凶手!

”“他们怕女孩死了会变成厉鬼找他们,而脱了她的衣服,她就不会回来找他们。

”23岁的无业青年德仔(徐天佑 饰)与未满16岁的中学生盈(黄明慧 饰),两人恋爱、发生关系。

盈妈无意中发现女儿在吃避孕药,二人恋情东窗事发。

双方父母谈判,家境不错的盈的父母索要巨额赔偿,不然就告德仔强奸。

为了筹款,德仔卖了摩托车,德妈(惠英红 饰)也不得不去向已经与德仔小姨搞在一起的前夫借钱,以凑齐赔款。

但盈的父母最后仍坚持上诉。

德仔与两个朋友约了盈及其闺蜜谈判,谈判中德仔意外杀了盈,盈闺蜜发现后要报警,也被杀。

之后德仔回家与德妈打架,深夜骑摩托车出走、发生车祸,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心魔》剧照,德仔(徐天佑 饰)徐天佑乍一看有点像陈晓东。

王菲《暗涌》配乐不错。

居然还有“元祖”植入广告。

片尾骑摩托车必死定律,比如1990年刘德华、吴倩莲主演的《天若有情》及19年后的《心魔》。

电影《天若有情》(1990)剧照老师体罚学生,校园霸凌。

丈夫跟有钱的妹妹跑了,儿子无所事事,面对生活的压力,德妈终日饮酒买醉。

德妈抱怨猫都不会抓老鼠,德仔烧开水活活烫死捕鼠笼中抓到的老鼠。

盈在商店偷了一件黑色吊带上衣,是为了在酒店约会时穿给男友德仔看。

而女方父母收款后继续上诉,也可能是德妈为了给儿子一个教训而编织的谎言(毕竟收到赔款后,盈爸还有心情打游戏)。

结果弄巧成拙,间接导致三条年轻生命(儿子、儿子女友及其闺蜜)随风而逝。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远离早恋,因为有的早恋真的会死人。

无所事事的德仔,如同那只不会捕鼠的猫,只能依赖母亲为生。

被盈的父母威胁起诉强奸的他,就像影片开头的那只老鼠,除了在鼠笼中绝望挣扎,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电影片名的“心魔”,是早恋?

是盈的父母人性的贪婪?

是德妈对儿子的溺爱与错误的家庭教育?

是畸形的家庭关系?

是社会的冷漠与人性的自私冷血?

还是其它?

每个人心里都有魔障,而社会的魔障由此产生,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无法挣脱。

推荐指数:3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5 ) 心魔的另一种结局

09年的片,虽说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导演给了大家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到底最后德仔结局如何?

为什么警察对母亲说“那女仔的死是不是跟你有更直接的关系?

”其实这里已经说明一切,《心魔》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说的究竟是德仔的心魔还是母亲的心魔?

其实从警察说“你究竟有没给你儿子压力?

”就知道,母亲一直有给压力儿子,很大可能女孩子父母根本没有追究责任,女孩子也一直跟德仔说不知道,而小姨一直没有出场过,但是德仔是听到小姨说他母亲跟他父亲借钱,从剧情来看,母亲根本没有借到钱,所以她是编造了大话说已经借了钱进女孩父母的账户。

所以德仔杀死女孩后回来跟他母亲打了一架,可能德仔从其他地方得知了母亲的撒谎。

究竟为什么母亲要撒谎,就回归到心魔这个主题上面,自己丈夫跟自己妹妹跑了,一个人拉扯大孩子,她或许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伟大,又或者女孩的母亲约谈时对她们母子的欺负,本能的让母亲觉得女孩母亲会不撤销控诉,而母亲既没有打钱,对方母亲也没有控诉,但习惯保护孩子的母亲心里觉得或许她打了钱,还没撤销控诉她会继续为儿子抗争显得更为合理。

另一方面,德仔杀死女孩很明显是误杀,女孩一直害怕躲着德仔,跑到石头边摔倒撞到石头意外死亡了,但是由于害怕女闺蜜告密,到后面才导致了真正的悲剧。

有人说后面德仔是摔死了,但是我觉得并没有,他打电话究竟是打给他母亲还是警察局?

 6 ) 看心魔有感

某晚,因为惠英红这个打女明星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于是我看了她所凭获奖的《心魔》。

主要内容就是少年杀人事件吧。

看完后,我有一个很大的迷惑,就是我以后的女儿到底允许不允许早恋。

和一个错觉:杀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当少年男德与少女盈因被盈母发现避孕药分手后,整个故事就开始转换了。

包括主题,前部母子相处尽管有点不协调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德继续边依赖母亲边慢慢脱离母亲。

盈继续在冷漠压抑的家庭里生活。

当盈母在先勒索钱后再继续控告德后,故事达到高潮。

德母在这里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一直是德的一片天空的她。

剪发都是她帮儿子,更不用说睡在附近的德。

然后是一直都表现得很被占有的女友盈的背叛,朋友的取笑,这个时候的德的世界在慢慢崩溃。

他依然抱有一丝的幻想,以为盈会回头,可是,盈没有。

于是,德杀了她。

我觉得这个时候的德是失去理智的了。

心魔在这里出现了吧。

可以看到德是一步一步,在沦陷在自己的心魔的。

他的世界崩溃了,所以他杀人后回家打母亲,我觉得是很点睛的一笔。

这时他,本来已经不能自己负责(好友取笑他要自己负责时,他是过去打好友的),他这时对母亲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母亲的天空在他面前已经彻底消失了。

我看完后,很担心我以后的女儿如果早恋而和那个男生分手要怎么办呢?

万一一不小心就被,这个年龄层的男生,一个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不强,冲动的男生杀了怎么办?

又或者就这样毁了一个男生,如何担当得起吖?

可是,这时女儿又和我说,当时的她就认定对方是永远了。

作为母亲,我怎么去回答。

当双方都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早恋算什么。

可能犯下的错误是一辈子,无法弥补的。

然后,这个时候,来看回,惠英红扮演的母亲,一手包办儿子人生的母亲。

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教育。

这个牵扯到单亲家庭的教育了。

迟点再讨论。

这个是德的行为的主要承担负责人吗?

我想到之前的新闻,上海交大女研究生杨元元在浴室自杀。

她母亲在她读研究生时还陪在身边,她也是单亲家庭,她的很多事情如大学专业也是被母亲所主导的。

最后,她因为母亲而自杀了,留下遗书“我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可见,她的世界也是崩溃了。

两个人都是以为自己无能为力了,而选择了杀戮。

我觉得是扭曲的人格,和教育导致的。

如果他们在杀戮的念头产生时,还有另一把声音,是不是他们的世界就会有另一个转折点。

这是,很不正常的。

很多人都会有过杀戮的念头,只是真正实践的人不多。

所以,会因为早恋而分手杀死我女儿的人不多。

可是,在电影下,你就会跟着少年德的念头一样,以为杀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因为德自己也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和价值。

正如他没有去想过,和一个未满16岁的女生发生性关系是可以被强奸的,也没有主动给予避孕药。

也不懂得男女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也和社会慢慢出现的变态杀人事件一样,因为越来越多的出现,我更担心这会变成是正常的事情。

大家会麻木。

所以,我觉得家庭教育也是学校的教育,在对于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和抗打击能力,独立能力是很必要的。

而且我也赞成,一个孩子要本来心就有很多爱和善良才会善待他人。

这就需要孩子感受到的是爱而不是有条件的好和占有。

我记得武志红说过,一个人都不懂得爱,怎么去爱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心银行。

这也是家庭必须给予的。

针对里面的母亲。

我觉得可以引用 爱的艺术里对母爱的阐述来说。

母爱与父爱最佳赔档是:母亲不去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鼓励孩子纤弱无能,母亲应该对他的独立生活抱有信心,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不安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她应该希望孩子终有一天能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对孩子提出一定的原则期望值,并以此督促孩子在品质上向上进取;父爱应该是宽容和耐心兼而有之的,而不是咄咄逼人跟独裁者似的;应该使成长中的孩子逐渐地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抗逆能力树立起自信心,直至最后,孩子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使其脱离母亲的襁褓葛父亲的威严。

惠英红扮演的母亲之所以拿奖也是因为刻画这样的一个母亲,她的苦她的情是用神来传递的。

整部电影看来,是有点压抑和混乱的。

因为导演想试图拍出一部有矛盾,多重意义的电影,可是却连接不起来。

他试图表现。

单亲家庭,社会早恋女生,校园暴力事件。

就是勉强一般,在这类型片中,处于起步阶段。

 7 ) 《心魔》:平静下的心魔暗涌

《心魔》,因为惠英红在金马奖和金像奖的双料封后而被人熟知,而这部电影其实并不好看。

节奏缓慢,视角游离,影像迷离,配以王菲的歌曲《暗涌》,在平静压抑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亲情和死亡的故事。

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例,有点像前几年的《早熟》,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德仔与中学生盈初尝禁果,要被盈的父母告上法庭,最终酿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故事并不复杂,关注的是叛逆的成长和纠结的责任,青春期的爱与性只是表象,影片更希望通过这两个青年及他们的家庭,洞察造成悲剧事件的深层原因。

影片的前半部讲述德仔和盈的交往,舒缓而无趣。

从盈的母亲发现避孕药开始,影片进程就像影片中事件发展一样,开始失控,直至完全失控。

养孩子就像养小鸟一样,抓得太紧了,会捏死;放得太松了,则会飞走。

两个家庭的孩子与父母之间都表面融洽,内心遥远。

乖巧的盈把偷内衣、与德仔交往作为反抗爸爸妈妈的方式,德仔和母亲的关系则更加复杂。

由于父亲缺失造成的严重而难以自控的恋母情结,他既希望摆脱母亲名为关爱实为支配的束缚真正独立,又害怕责任,渴望母亲呵护。

他既可以照顾酒醉的母亲,又只能指望母亲筹钱,两个人就是如此拧巴地生活在一起。

身体上的成熟无法掩饰其心理上的依赖,行为的叛逆解决不了性格的软弱,本该成人的德仔并“没有断奶”,偶尔流露出的暴力倾向成为其释放途径,所以悲剧发生是早晚的事情。

有一幕让我触目惊心,在事件失控后,德仔不顾一切与母亲厮打,两个人以相互伤害来表达内心既渴望摆脱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片名《心魔》的缘故,恐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马来西亚本土导演何宇恒延续了自身对底层小人物的一贯关注,可惜此次虽然野心很多,却弄巧成拙。

整部剧想要表现的内容过于丰富,既有青少年早恋,又有校园隐性暴力,还有家庭教育问题。

的确,任何一个悲剧事件都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这些内容总有个取舍和安排的技巧,而不是无序地堆积在一起。

由于缺失清晰的叙述视角,以至于影片情节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尤其是前后两部分基本上是脱节的。

而时不时冒出的文艺腔调,更使得整部戏的节奏缓慢、拖沓,一个简单的故事也变得枯燥难懂起来。

几位主演的表现还算精彩,算是支撑了这个缺少故事性的电影,其中尤以惠英红的表演最为老练和纯熟(不过最佳女配角更合适,戏份实在不足)。

这个压抑的母亲,靠最后那段近乎静止,仅仅通过面部表情展示内心情绪变化的表演,提升了整部影片,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母亲》中金惠子的舞蹈。

越看似平静的方式,越蕴含无以言表的力量和魅力。

 8 )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无力的单身母亲

http://axinlove.com/2010/04/at-the-end-of-daybreak/《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无力的单身母亲by @xinl.ve 100425穿过黑暗的过道,水烧开的嗤嗤叫声不停,陷入铁笼陷阱的老鼠吱吱尖叫,穿女士拖鞋的德仔先凑近炉火点着了香烟,然后才是关掉燃气,不再让开水壶发出尖锐的声响,让人心烦。

关在铁笼子的老鼠,被烧开的水烫死,实施的人是德仔——特写的镜头为后来的惨剧发生做了准备。

用老鼠的境况作为电影的引子,可以参考《窃听风云[Overheard]》。

在《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中饰演母亲的惠英红,凭借本片中的表演,赢得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和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

女主?

女配?

同一部电影,同一个角色,不同的认定,比较滑稽的结论。

单纯戏份而言,惠英红的母亲角色够不上女主角的戏份。

论单身母亲的表演,《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里的贵姐,才是实至名归的最佳电影里的最佳女主角,惠英红的单身母亲太过无力。

改变母子相依的窘迫生活也好,避免儿子德仔遭遇牢狱之灾也罢(防止后来惨剧的发生),电影中的母亲角色太多沉沦和自我放逐。

酒精可以麻痹身体,但不能摆脱儿子对自己新婚姻的干涉,生活是一天熬过一天。

混日子的态度,连带着不放23岁的儿子出去,收获的却是儿子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的违法之举,太可悲的母亲。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情节的走向不需违背事实,但母亲的绝望、颓丧或者奋起可以更激烈一些,加入更多的情绪和力量,不要让剧中人知道女方父母坚持要告之后把头埋进双腿之间,做一个无法改变生活的鸵鸟,也不要发了狂的儿子回来后与自己厮打一场后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整理衣物。

坚强的母亲可以获奖,绝望的母亲也能获奖,无力的母亲获奖用不着大惊小怪。

单身母亲无力的问题根子在电影本身。

《心魔》就似一个白描,把真实事件表演了一遍,所谓底层人物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镜头如实记录。

但之所以会让普通人生活变得困顿,少年过早成熟,人心变得难以琢磨(女孩的母亲收到钱后还坚持要告的动机)的成因给出丝缕分析,电影缺乏了深度导致影片的中演员浮在角色之上。

徐天佑是一个单薄少年,不是最后冲动杀人,并且为尸体“鸡动”的德仔。

黄明慧的女孩要好一点,毕竟她的年龄和片中十多岁的女孩接近,对性无所谓,对人毫无心机。

整个事件记录下来,电影非常散,情节之中找不到一个集中的情绪出口,也就不明白电影要“说”些什么了。

At.the.End.of.Daybreak.2009.DVDRip.XviD-GAYGAY

 9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障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王菲版本的《暗涌》。

歌曲一开始便是一连串仿佛弹奏得无休无止的钢琴和弦音律,而后音符一个个从挤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琴声背景跳出,等你一口气憋到焦灼,王菲尖刺的嗓音才吐出一句歌词,像划过肌肤的玻璃一般,让人失控。

  《心魔》就如同这曲《暗涌》,也许正是这种一致性,导演也特别选了这首歌作为全片唯一的粤语插曲。

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少年杀人的事件背后,如沟渠污水一般的黑洞。

种种细节在马来西亚旖旎的风光下铺垫而起,压抑的情绪却仿佛随着让人几近窒息的炎热气候席卷而来。

  一幕幕平淡的故事就这么上演,铺出的却是冷漠社会的一曲悲歌。

“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头仍聚满密云”  女孩总是开启罪恶的钥匙。

如果没有盈,故事也就不会发生。

  父母关心她的学业,思索着是否要让她出国念书,却不知道她规规矩矩的校服底下,其实藏着她从商店里偷来的衣服。

这件并不昂贵的衣服,如同她未熟而又不甘掌控的心。

她想要摆脱家庭的压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想要在别人的目光之外,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她每天乖乖上学,放学后却穿着那件偷来的衣服,和一个无业小青年厮混在一起。

  盈不愿意被忽视,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她在德仔身上找寻自己表现欲望的出口,却始终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沟通。

德仔期望得到的代替母亲的爱,她没有能力给予;而对于自己的欲望,她也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判断和勇气。

她始终无法用稚嫩的心灵和躯体撑起自己成熟的欲望,当家人说要告德仔强奸时,她立刻收起自己佯装成熟的叛逆,选择做回不谙世事的自己。

  “你以前总是讲笑话给我听,现在你跟我说爱我,你变得好正经。

”年轻的女孩只是在用玩的心态过生活,一旦正经,女孩就只能逃开。

“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没缘分,我都捉不紧”  丈夫跟着有钱的妹妹跑了,儿子无所事事,生活的压力让她终日用酒精麻醉自己。

失去了丈夫,母亲的世界里只剩下儿子。

她给儿子剪头发,对儿子犯下的错误视而不见。

  为了儿子,她低三下四,希望让儿子躲过牢狱之灾;为了儿子,她找前夫借钱,却换来儿子的鄙视;为了儿子,她千辛万苦筹来钱,却被痛摆一道。

她的爱死心眼,甚至疯魔。

就像她剪发时用惯的剪刀,她的母爱是下意识的,是自己熬成习惯的,是强烈占有欲望下的产物。

  但母亲大无畏的爱却只换来儿子更加强烈的反抗。

早已成年的儿子用尽一切方法摆脱母亲的无微不至,甚至用相同分量的恨回报母亲,冷漠、唾骂、暴打,儿子的反抗让母亲无奈,也让她更失控。

明明已一无所有,她却始终不愿承认。

直到罪恶呈现眼前,她无法再平息狂乱的内心,于是眼泪夺眶而出,为儿子,更为自己。

  但最后,她笑了。

她对自己说:“你骗我的。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  男孩德仔,叛逆又软弱,骨子里头还有极其残暴的一面。

父亲的抛弃,母亲的溺爱,让德仔的心理在家庭的矛盾和压力中逐渐变得畸形。

在母亲的眼里,德仔永远是个未长大的小孩。

想要挣脱母亲保护的德仔,却又无法否认自己对母亲的依赖。

  他幼稚地将跟盈的关系视作他生活的出口,这也是悲剧的源头。

当盈的家人说要告他强奸时,他只晓得向母亲喃喃道“我不想坐牢”;当母亲向父亲借钱时,他只晓得唾骂母亲的所作所为;当母亲交付巨款后却依然无法使盈的家人放弃诉讼时,他更是惊慌失措。

当盈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之时,德仔积聚到极致的恐惧终于得以爆发。

  有多强大的母亲,就有多软弱的儿子。

正是由于母亲的保护和溺爱,使得德仔身上的懦弱基因被无限放大。

他恐惧,他残暴,他习惯性地逃避自身的罪恶,将错手杀人的过错,归结到母亲对他的溺爱和保护中。

在一顿暴打中,他将所有的过错宣泄在了母亲身上。

  他如同那只一无是处的猫,只能在母亲的供养下可怜兮兮地生活;又如同那只被他用滚水活活烫死的老鼠,除了在笼子里绝望地挣扎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然后睁不开两眼看命运光临,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有缺憾的家庭是这样,而那些看似完美的家庭呢。

盈的父母,事业成功家庭和美,但在人性的选择上却依旧贪婪冷血。

只关心子女的学业,无视精神上的沟通。

当问题发生后便硬要找一个替罪羔羊,然后无休止地向德仔家勒索,在厚颜无耻地将钱财据为己有之后依然对德仔不依不饶。

  即便是在相对纯洁的学校里,也是流言满天飞,于是老师体罚学生,学生欺负学生。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人性的丑恶,对金钱的渴望,对青少年心理的忽视。

《心魔》说的不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这些无法忽视的社会病。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障,这个社会的魔障也由此而生。

故事的结局没有答案,说到底,也不过是“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10 ) 整体还是有点乱

焦点似乎太多了,导演却想一篮子打齐。

这方面的题材,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法超过《香港制造》和《香港有个荷里活》。

导演的功力差强人意。

《心魔》短评

没有什么铺垫和起伏。

4分钟前
  • 妖精七七
  • 较差

找两个香港演员来演马来西亚的片子................

7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就是一个普通的故事而已,没啥突出与特别的地方,更谈不上心魔这两个字吧

11分钟前
  • 苍耳
  • 还行

就得獎演員能看看。裝什麼的最那個什麼了。

13分钟前
  • 虫啊
  • 较差

你骗我

16分钟前
  • S娘
  • 推荐

a little bit about regret...其实不怎么样。看表演不是看情节。

19分钟前
  • dancelu
  • 还行

要是没那两女人,基本就没可看性,非喜剧类骑摩托者必死

21分钟前
  • 闹闹的秘密花园
  • 还行

是什么让我们走火入魔?

22分钟前
  • S要做八分姐
  • 推荐

导演想说的情节甚至主题,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不必如此躲藏。

27分钟前
  • fingcat
  • 较差

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

29分钟前
  • 抹茶味的格力高
  • 较差

台湾的真实事件大马的导演香港演员,剧中各种语言交织就像导演所说想打破格局。很多人讲溺爱其实这就是畸形的爱受控制的爱惠红英演的很好

32分钟前
  • lolita
  • 推荐

唔好逼人太甚,对别人如此,对自己更要如此。

37分钟前
  • 推荐

暗涌

42分钟前
  • 低調小姐 - VG
  • 较差

电影看不大懂.但是为了小红姐看完了.我的星也都给小红姐!!!

47分钟前
  • Heaven
  • 推荐

影后!因为最后一个镜头都红了

48分钟前
  • judyzhu
  • 力荐

金像奖这几年的风格越来越归于平静,从风格上说,这部电影延续了“天水围”系列,力图表现底层居民的生活。影片背后却是浓郁的现实风格,极其残酷的表现不羁的青春、不完整的家庭和变相的母子之爱。

52分钟前
  • 住在心里
  • 推荐

剧情太拖了,看的比较闷。

56分钟前
  • CobraCB
  • 还行

最后一幕,惠英红好似某年playstation广告女主角

1小时前
  • 达斯佛™
  • 还行

这部电影惠英红演技很惊艳,其他的就没有了

1小时前
  • 简单
  • 较差

10/05/16

1小时前
  • 松山老童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