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尔与马列维奇
Шагал-Малевич,夏加尔与马勒维奇,Chagall-Malevich
导演:亚历山大·米塔
主演:列昂尼德·比切文,阿纳托利·比利,Kristina Schneidermann,Semyon Skalikov,德米特里·阿斯特拉罕,西蒙·特列斯库诺夫,Sergey Migitsko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4
简介:以民谣和神话的风格来重现马克·夏加尔之谜。影片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夏加尔的形象,而是试图通过传说和故事来通过银屏来呈现他变化莫测的创造力。详细 >
看不懂 然后太多鸡了 恶心
三星半,用色很大胆、画面有突破。
作为传记片,故事其实还算饱满了。只是滤镜调色太非主流了,贝拉的颜值和备胎的颜值调换一下,也许还能让人更入戏些。特效虽然土但是架不住它可爱,一帮小人儿在天上飘来飘去什么的,哈哈~没有政治隐喻,基本就是明说,这有啥好隐喻,苏联都是上辈子的事儿了,又不是国产片,整天搁那儿隐喻隐喻。以前学油画,整天抱着夏加尔画册和传记翻,完全没有注意过政治背景,毕竟小孩儿,满脑子都是浪漫和想象,谁会去关注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真实人格。长大后才明白,艺术家人们主张的“艺术可以超越一切”仅仅是针对艺术情境来说。当然这个句式也可以灵活套用到任何文化门类上,比如“文学可以超越一切”,“技术可以超越一切”,“设计可以超越一切”等等。
唉。
作为了解画家生平简介乏善可陈,美术史纬度也很导演私人视角
这是什么毫无逻辑、剧情Drama的破电影……一点儿也不能表达夏加尔好吗,看得我真生气。一星给夏加尔的演员颜值,一星给后期调色,不能再多了。
电影饱和度好高 就是画妈耶!我就想演夏加尔的男主怎么那么眼熟!看豆瓣介绍是看不懂的俄文 直到快看完电影了 想到去搜来过上海的奥涅金的卡司!列昂尼德·比切文不就是奥涅金么!!真人奥涅金比较帅哈哈哈艺术源于生活但好像也要远离一点生活充满爱的时候 才能愉快的创作当然充满绝望和恨的时候 也能创作…虚无乱哄哄的世界 从艺术中获得滤镜 找到慰藉当你开心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人都飞起来了如果你用心去看白天也能看见星星结尾拍的也太美了吧!!一秒纷争都变浮云了人儿们都飘到天上去了真是 世界是虚无的 艺术填充了它呀爱扎根的人就让他们扎根吧爱飞起来的人就让他们飞起来吧真好婚礼曲c买豆腐卖so豆腐
最讽刺的一幕是马列维奇和学生们制作革命海报的第二天上午,他们的作品被长官首肯之时,内心所涌动的那种悲哀。艺术明明是自成一体的,仅仅被艺术自身所证明的世界,却需要去获得政治的认可,像饿狗一样乞怜。抽象艺术明明具有先锋性,却恰恰可以去共鸣一种战争的热血,从而触发其具有的广告效应的机关,被长官所认可。夏加尔发小的爱情明明也是诚挚了,这种不被接纳的爱情最后却化作伤及画家与军官自己的一把利刃,一颗子弹。一座被艺术所改造与保护的村庄居民,又轻易被流言所煽动,去毁灭艺术。艺术内部的派系风格之争,同样将一所艺术学校的创办者,推向艺术的断头台,艺术所应做的份内之事,却掺和了血腥与残暴。电影是真的美,却真的是一部讽刺之诗,让人不得不去反省,艺术永远不是抬举太高了,永远是太不被关照了。
儿童剧
夏尔加要是有一天飞下来看到这部电影也会喜欢的。
第一次看画家的传记,很不错。电影调色和画面非常好看又奇妙。艺术真的能和政治分开么?
2014.04.21@北京电影节。非常脸谱化的人物设定,非常明显的政治隐喻。情绪体验都靠童话色彩的特效镜头和滤镜处理,略显浅薄。反正我途中是睡了很多次。
叙事的线路真的有点乱,但与画结合的巧妙和绚烂色彩的应用不得不说是绝妙的一笔。马列维奇的抽象无限,至上主义,夏加尔的乡愁和对世间的喜爱可爱。
夏加尔的画面变成电影效果感觉很魔幻~~
3.5 电影一般 喜欢夏加尔 也喜欢马列维奇
夏加儿算艺术家里面活的很长的了。而且他对第一任妻子很好,感情很深。一个时代一个世纪记录下来的都是这些战争的东西,生在什么时代真的是很重要。命运选择了你,让你做什么就得做什么。
爱永远强求不来。祝福你,我的花露水搭子费了老鼻子劲找资源没想到腾讯视频偷偷上架了?
3.5 梦幻纯真,如夏加尔。
把两个艺术家都拍得很没脑子,令人没有好感
最后一幕看哭,夏加尔在他的画作里放弃了一切非爱的成分,全都是爱。马列维奇拥有了大地,而夏加尔拥有了天空。我们会发现没有音乐,绘画无法被解读,正如没有时间,空间也无法存在。很多画面竟然对不同的位置进行了不同的染色,很独特。一生敬拜上帝、不愿儿子认夏加尔为精神之父的牧师父亲却在死亡面前也没选择污蔑夏加尔,对夏加尔之妻执着的爱其实是警察长对不得不放弃的诗歌的最终留恋的投射。然后那段历史中难说清的善恶都被夏加尔带到了爱与喜乐的国度,这大概是人们喜欢他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