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文明

Civilisations,Civilizations(美),Civilisations - L'arte nel tempo(意),Цивилизации(俄)

主演: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戴维·奥卢索加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文明》剧照

文明 剧照 NO.1文明 剧照 NO.2文明 剧照 NO.3文明 剧照 NO.4文明 剧照 NO.5文明 剧照 NO.6文明 剧照 NO.13文明 剧照 NO.14文明 剧照 NO.15文明 剧照 NO.16文明 剧照 NO.17文明 剧照 NO.18文明 剧照 NO.19文明 剧照 NO.20

《文明》剧情介绍

文明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BBC新版《文明》,2018倾情奉献,共九集。涵盖六个大陆,三十一个国家,超过五百件艺术品。主讲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学者玛丽·比尔德以及戴维·奥卢索加将一起探索人类创造的渴望。此外,“文明节”将通过创新的数字产品和活动,为博物馆的珍宝赋予新的生命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幸福额度约会男女单身狗奇遇记许海峰的枪黄蜂极限追捕窒息家庭第三季混沌理论寂静的王国星际迷航:奇异新世界第一季邪恶国度清潭洞爱丽丝徒劳愚蠢的手势心花放黑暗缪斯陪你到世界终结哥斯拉大战金刚纯白之音浪漫满屋盛夏晚晴天衰鬼上身3最后的游戏我的媳夫顺德人家之合家欢玫瑰公寓女怕嫁错郎九尾狐外传困在爱中黑白森林天降厨神独宠我

《文明》长篇影评

 1 ) 文明这个名字撑不住,应该改名为(无法避免的西方主流话语体系下的)艺术

还不错,值得一看,不过还是西方的比较多,尤其是每一集选取的现代艺术部分还是没有独立于西方主流艺术发展的体系,不是继承就是反思,最多吸收点别的文明的古代艺术,但还是离不了这整个体系。

其他艺术体系基本上选取的还是古代成果,流传下来的例如伊斯兰挂毯等等基本上还是表现的当代继承,没有体现这些艺术的现代创造性发展。

片尾的现代艺术基本上还是欧美人的戏份,西方影响下的成果。

这也是西方主流艺术一家独大占领话语权的结果啊。

不过也有点反思了至少,片子里至少也提到这个问题了,不过文明这个名字实在撑不起来,主要还是艺术了。

最让我奇怪的就是在讲人像那一集居然没有印度教——佛教这一个体系的人像体现,除了提了一嘴犍陀罗艺术受到古希腊影响之外一点都没呀。

这个体系影响区域这么大,历史这么久,居然没有展示?!

过于离谱了。

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到最后美国的林肯像都作为这个体系的近代成果拉出来展示了,还是这个体系老调重弹看腻了!

建议bbc拍一个划掉欧美地区的艺术纪录片,古希腊雕像+油画+基督教艺术的内容早就看腻了!

一遍一遍拍纪录片不腻不烦吗?

我一个中国人都看腻了欧美观众居然没有看烦吗?

 2 ) 第九集 Vital Sparks(人性的花火)

What can art do when horror comes calling?当恐怖来临时,艺术能做什么?

What can art do when civilisation itself is lost?当文明自身迷失时,艺术能做什么?

捷克的特雷津集中营(Theresienstadt),曾在包豪斯学习过的Friedl Dicker-Brandeis来到这里当了孩子们的艺术之母。

战后有4500幅作品在布拉格犹太博物馆(平卡斯会堂,Pinkas Synagogue)展出。

富有飞翔之梦,水下世界,想象中流动着光与风的世界,火车是现实中的死亡天使,幻想中有山有树的拼贴画。

Each picture defies the dehumanisation.Each picture also begs a larger question. What was art to do in the face of a century of total war and genocide.艺术究竟是富人的玩物,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生活必需品?

日本直岛町的地中美术馆(日本企业家福武总一郞),对这个问题有了禅意的回答,回击了日嚣尘上的消费主义和城市中非人的冷漠。

作品包括:莫奈的睡莲,James Turrell的淡蓝色和开放空间Piet Mondrian,皮特-蒙德里安,作品:1910年的《韦斯特佩勒的灯塔》;1909《沙丘之五》(Dune V);1914年以后的抽象画,仅以横线和竖线画就的《码头与海洋》(Pier and Ocean);到达纽约之后的三幅,《红黄蓝黑的构成》,Broadway Boogie-Woogie和Victory Boogie-Woogie,画风简单又大胆。

Composition with Large Red Plane, Yellow, Black, Gray and BlueJackson Pollock,另一部纪录片《美国艺术》也提到的,谈论美国艺术绕不开的画家,滴画者dripler Jackson。

与威廉-德-库宁(作品《抽象》)、李-克拉斯纳(作品《庆祝》)等一同被誉为英勇的先驱者。

浮华的美国生活:安迪-沃霍尔《金色的玛丽莲-梦露》,马塞尔-杜尚《喷泉》,伟恩-第伯《蛋糕》,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贾斯培-琼斯《三面旗》,伟恩-第伯《口红》——波普艺术。

...a wallowing in the junk from which art was supposed to redeem us.艺术本应是救赎,而这是源源不断的垃圾。

James Rosenquist,詹姆斯-罗斯基斯特《F-111》。

安塞尔姆-基弗在战后废墟中成长,作品:飞机残骸(铅制),行为艺术Occupations(占领),Walhalla(瓦尔哈拉神殿),Bose Blumen(愤怒之花),Nigredo(黑化),Iron Path(铁轨),Arsenal(兵工厂)。

对遗忘发起战争。

德国历史:Casper David Friedrich,《雾海上的旅人》(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卡拉-沃克,剪影图描绘奴隶制的暴力:《毁灭的欢喜烈士》《非洲/美洲》《微妙》/《神奇的糖宝宝》,巨大画作《耶稣进入新闻世界》(Christ's Entry into the Journalism),使人回忆起1810年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的《战争的灾难》。

加纳艺术家艾尔-安纳祖,金属片镶嵌画,Gravity and Grace。

蔡国强,爆炸,《天堂情结》。

艾未未,《法船》,Law of the Journey。

以色列艺术家Michal Rovner,动态画《无题》《黄色追踪》《涂浮》《瑞泽夫》,描绘居无定所的人们,祷告的人们。

《玛康》,place,居所。

Great art collapses the time and space separating us from its moment of creation. It gives us pause. It makes us reimagine the world in countless, unanticipated ways. That's why even amidst our modern, hepped-up lives of digital swipes and flickering screens, we find in art something that can't be found anywhere else, a rush of delight that somehow also connects us with the enduring and the profound, and that's why people come in their millions to see it in galleries and museums.伟大的艺术自诞生那一刻起就把分割我们的时空壁垒打破了。

它为我们带来暂停。

它让我们以无数种无法预知的方法来重新构想这个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处在这个充斥着电子图片和闪烁屏幕的狂躁现代,我们仍能在艺术中发现其他地方发现不了的,即以某种方式将我们与永恒而深刻的东西连接起来的喜悦之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数百万人涌入画廊和博物馆去参观的原因所在。

 3 ) 『人像艺术 最经得起时间洗礼的艺术形式』

『人像艺术 最经得起时间洗礼的艺术形式』参观或是游览的时间总是会感叹古人的创作力和创造力…他们才是智慧与体力的完美结合…没有科学技术很多工序工作只能徒手完成,但是很多科学成果的最初雏形却来源于他们…千百年来,他们创造的一切传到了现在,有形的无形的皆是……这样的历史供后人观瞻…可是不知道千百年后已经作古的我们能传承哪些有形的无形的历史记忆呢?

 4 ) 个人笔记摘录

① 创世的第二个瞬间(Second Moment Creation)非洲的创造力、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洞穴艺术/毕加索公牛、克里特岛: 米诺斯文明(城市规划)克里特文明、佩特拉古城(约旦国际大都会)并入罗马、四川三星堆(青铜器巨目大耳):与黄河平行发展文明、中美洲玛雅( 剧场、文字)

毕加索/公牛②自视如何(How do we look?)中美洲墨西哥奥尔梅克制作人偶(摔跤手)、埃及门农巨像、埃及古罗马统治时期棺画、兵马俑1.8米不同性格代替活人陪葬、古希腊完美人体之美(雕像、绘画)民主社会、男同性行为、古罗马(复制/政治宣传)影响欧洲文艺复兴、丝绸之路影响佛陀、西方审美影响全球③画卷天堂(Picturing Paradise)木心、宋李成—水墨山水画,手卷电影式体验(时间空间)、元王蒙《青卞隐居图》—作品动荡焦虑感、伊斯兰地毯(花卉、植物、天空)图案、自我表达方式、巴尔巴罗别墅(人与神,现实与梦幻)柏林墙(公共空间活画布)④信仰之眼(The eye of faith)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宗教画、圣母雕像、伊斯兰教清真寺用文字书法替代活物图、雅典铂特农神庙( 供奉过典娜,改为基督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又变为清真寺 )⑤ 艺术的胜利(The Triumph if art)穹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竞赛” )、米开朗基罗大卫、切利尼青铜美杜莎、印度莫卧儿帝国莫卧儿艺术、十七世纪卡拉瓦乔、错觉主义绘画,君主失去画面主导、伦勃朗《出巡》活力与秩序、

拉合尔堡壁画

宫娥⑥初次邂逅(First contact)全球化交流、非洲贝宁艺术、十六世纪葡萄牙里斯本(世界中心)、传教士、墨西哥阿兹特克文化节日(万灵节)形式保留、活人血祭、不敢征服日本,南蛮屏风、闭关锁国期间佛教禅宗、圆山应举《冰图屏风》缺憾与无常、荷兰艺术市场、玛利亚昆虫图、欧洲主导的全球化时代

阿兹特克

《冰图屏风》圆山应举

《冰图屏风》圆山应举⑦光辉(Radiance)中世纪天主教教堂、哥特风、提香、提埃波罗——天顶画《行星和大陆的预言》专注自己的事情、古印度侯丽节(春天色彩颜料云雾)、《绝对的三种形式》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日本浮世绘影响莫奈、梵高

提埃波罗/行星和大陆的预言

印度侯丽节

布拉奇/绝对的三个方面⑧多样的文明 进步的执念(The cult of progress)19世纪、科学成了新宗教、美国驱逐印第安、毛利艺术——文身、摄像、印象派、画作对异化的反映、高更逃离现代、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维拉斯奎兹《宫女》

印第安人像

毛利人像

爱德华·马奈/女神游乐园的吧台⑨文明之火 生生不息(The Vital Spark)纳粹集中营儿童绘画、 抽象主义 ( 点、线、面 )表现主义。

蔡国强爆炸艺术《天堂组合》

纳粹集中营儿童绘画

抽象主义

表现主义

艾未未/法道

如文字样的小人投影

 5 ) 观看笔记

EP1 创世的第二个瞬间(文明诞生)2015年,叙利亚的贸易之城巴尔米拉被ISIS攻击,前任博物馆馆长哈立德阿萨德为保护文物被枭首。

~~~~~~~~~~~~~~~~~~~~~人的创造力始于非洲,20多w年前智人第一次进化。

南非海岸角岩洞

10w多年前的鲍鱼壳,盛放人造颜料或防晒等

赭石,菱形图案,7w5k年前蚀刻符号与“认知性革命”时期相符:智人革命性发展的大跨越,文化的开端。

~~~~~~~~~~~~~~~~~~~~~西班牙北部,埃尔—卡斯蒂略洞3w多年前,赭石上的刻痕变成绘画,原始符号大量出现,颜料含在嘴中与唾液混合喷到岩石上。

红色手印(约3.7w年前),印度尼西亚和巴塔哥尼亚地区也存在。

洞穴岩石上的动物绘画,如牛和马。

巴勃罗·毕加索的11幅公牛图受此启发。

~~~~~~~~~~~~~~~~~~~~~澳大利亚旧石器时代洞穴人工制品,乐器(长笛、管乐器、牛吼器)牛吼器:绳子+木块,抡转起来有声音红点早期绘画—狭小空间后期绘画—开阔空间—举行仪式绘画+音乐~~~~~~~~~~~~~~~~~~~~~南非,德拉肯斯堡山脉布须曼人文化,狩猎采集为生,创造性意识

~~~~~~~~~~~~~~~~~~~~~法国国家考古博物馆圣日耳曼—昂莱,巴黎近郊

布拉桑普伊夫人美的最初呈现——布拉桑普伊夫人,发现于法国南部洞穴,有着2.2w-2.5w年历史的女性头像,人脸刻画,猛犸象牙原料,燧石制作~~~~~~~~~~~~~~~~~~~~~约旦,艾因—加扎尔约旦河西岸,杰里科地区1w年前出现人工种植谷物和灌溉技术文明依赖于实用器物的发展,如烹饪的陶器~~~~~~~~~~~~~~~~~~~~~“文明的摇篮”——今伊拉克境内,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两河流域继承了约旦的技术,于约7k年前最早建立起城市,如乌尔和乌鲁克(Ur、Uruk)

BC2500,美索不达米亚——乌尔军标社会等级分明,苏美尔人,吉尔伽美什~~~~~~~~~~~~~~~~~~~~~穿过西奈沙漠,埃及纳拉姆辛石碑,纪念碑,供奉逝者的黄金艺术埃及,卢克索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BC1330~~~~~~~~~~~~~~~~~~~~~BC2000,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航海文明)

希腊 阿克罗蒂里——渔民(壁画),BC1600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王宫

格里芬,鹰头狮身有翼神兽,王中之王

希腊大陆人建造迷宫,弥诺陶洛斯的栖所,牛头人身怪兽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博物馆

青铜艺术品与壁画描绘BC15世纪的跳牛表演米诺斯文明中,公牛是克诺斯统治者,政治权力的象征,如跳牛的金戒指

米诺斯文明遍布爱琴海沿岸,圣托里尼岛,用壁画装饰阿克罗蒂里城,描绘财富和航海文明

船队行进(壁画)阿克罗蒂里,希腊,BC1550BC1627,圣托里尼岛阿克罗蒂里毁于火山爆发,亚特兰蒂斯的创作灵感,米诺斯文明陨落~~~~~~~~~~~~~~~~~~~~~希腊大陆—迈锡尼文明内斯特宫,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国王内斯特迈锡尼人建造此地,希腊语通过迈锡尼人的线性文字B演化而来,奠定西方文明神话基石

青铜武装的武士激发荷马史诗灵感迈锡尼文明诞生很大程度上受克里特文明影响,如金戒指宏伟狮门,阿特柔斯金库

阿特柔斯金库~~~~~~~~~~~~~~~~~~~~~约旦——佩特拉古城

纳巴泰人建造,BC4世纪迁居至此,最初是放牧骆驼、住帐篷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岩石上凿出的沙漠商贸之城,地形主宰一切香料贸易2k年前,乳香和没药是仪式和典礼的必需之物,成为非洲和波斯的热门贸易乳香,没药,干燥树脂,只生长在阿拉伯半岛特定区域熟悉沙漠的纳巴泰人成为商人的向导,垄断了香料贸易,成为香草之王佩特拉非全年干燥,冬季短暂降雨和洪水,纳巴泰人建蓄水池集水,水渠运水,花园之城3w居民,各地移民(埃及、叙利亚、犹太、罗马、希腊等)波斯人的paradisia,天堂之境国际大都会对纳巴泰母神神秘到抽象的表现,希腊人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

基督教波及中东,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

希腊风格的柱顶饰象头,仅在佩特拉可见AD106,佩特拉并入罗马帝国罗马贸易路线走叙利亚北部的巴尔米拉AD7世纪,穆斯林入侵佩特拉已因地震变成废墟~~~~~~~~~~~~~~~~~~~~~中国西南部四川——三星堆文明,3k年前青铜器,大眼大耳

铸造技术和黄河河谷地区类似,存在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存在平行发展的文明,多元文化并存~~~~~~~~~~~~~~~~~~~~~墨西哥热带雨林——玛雅文明,1500年前

卡拉克穆尔卡拉克穆尔,蛇国,玛雅历史上最强大的城邦5w人口,6k+遗迹,纯人力建造公共空间与艺术强化亲缘认同层级分明的建筑表明统治关系演出平台的巨型金字塔结构—城市剧场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的石雕像国王尤考姆·图克·卡维尔,于AD702-AD731统治卡拉克穆尔,其名字“卡维尔”是玛雅闪电之神

卡维尔陶瓷人物、器皿、壁画的表情各异,人类艺术创意大爆发

玛雅象形文字玛雅拥有共同语言,但无政治统一,40个城邦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战争不断玛雅历法“长计历”long count,预言2012.12.21为世界末日~~~~~~~~~~~~~~~~~~~~~洪都拉斯——科潘古城400年之久的玛雅王朝

科潘古城

科潘象形文字梯,64级台阶,记载王朝历史和统治者更迭玛雅金字塔的新建筑建在旧建筑之上,如千层糕,因此可以通过内部隧道发掘更古老的建筑

科潘最大金字塔(随葬庙)内的牌匾,AD445,纪念科潘古城创建者国王,Kinich Yax Kuk Mo,翻译为青绿咬鹃金刚鹦鹉,blue green Quetzal macaw.AD8-9世纪,玛雅文明陨落,谜。

共同作用结果,如干旱、森林采伐、社会动荡、统治者奇观误国。

—————————————————————EP2 人像艺术

—————————————————————EP3 世间天堂(风景艺术)

《巨石,半圆山的容姿》安塞尔·亚当斯1927美国加州,约塞米蒂/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世界最伟大的风景艺术作品之一

《冬日风暴散去》19441950s,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作品成为美国西部的标志性象征~~~~~~~~~~~~~~~~~~~~AD10世纪,中国五代十国导致画家追求平静的山水风景画李成(第一代山水大师)《晴峦萧寺图》体现万物和谐

李成《晴峦萧寺图》宋AD960,通过这种新艺术形式来维护价值观中国山水画自成一体,AD11世纪“炁”,自然的能量在世界流转,赋万物以形、以生发手卷——可手持欣赏的山水画,一手收一手放,穿越时空的电影式体验

手卷~~~~~~~~~~~~~~~~~~~~巴基斯坦,拉哈尔,伊斯兰世界《古兰经》:天堂是坐落在山坡上的花园,拥有可供人休憩的凉亭,长满果树和花卉。

“下有流水,称之天堂”。

帕里代扎pairi-daeza,意为封闭的花园,英文paradise来源穆斯林统治者,如莫卧儿,建宫殿和凉亭以风景装饰织毯上的花园和花卉图案织毯技术起源于2k多年前的中亚地区,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艺术形式摩洛哥,丹吉尔伊斯兰织毯禁止使用人物图案

伊斯兰地毯黄金时期—17世纪丰富的图案主题动物装饰,自然中的美好象征

伊甸园与花园~~~~~~~~~~~~~~~~~~~~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巴尔巴罗别墅villa Barbaro威尼斯政治家Daniele Barbaro,达尼莱埃·巴尔巴罗和建筑师Andrea Palladio安德烈亚·帕拉迪奥于1549年花了12年改造绘画由意大利艺术家Paolo Veronese保罗·委罗内塞,真假门窗的视觉玩笑

意大利艺术家Paolo Veronese保罗·委罗内塞的绘画农舍、图书馆、画廊、沙龙结合,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教养理念+乡野之趣,优雅和谐乐趣神性与人性的结合,突出对凡人的关注改变对于“花园是一种罪恶(伊甸)”的认知

巴尔巴罗别墅villa Barbaro

巴尔巴罗别墅villa Barbaro15世纪中期,欧洲经历瘟疫与动乱,巴尔巴罗别墅是逃避现实,自我放纵的贵族田园式幻想~~~~~~~~~~~~~~~~~~~~德国,巴伐利亚风景艺术与民族意识,风景的地域感

Albrecht Altforfer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大多绘画主题为宗教场景,矮树丛取代宗教,后转以自然为主题

风景与伐木工,1522,最早严格意义的风景画,以自然为主题此时期,德国分裂成十多个公国,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关系紧张,战争不断;同时德语者共同的历史和身份认同感增强宗教改革兴起,阿尔特多费尔是天主教徒,为避免矛盾用风景画作为伪装的宗教画,新艺术形式诞生16世纪早期,印刷技术革命,大量版刻木刻,扩大艺术受众,阿尔特多费尔运用风景unite20世纪,柏林墙,德国再度分裂,公共艺术品

非常艺术的柏林墙~~~~~~~~~~~~~~~~~~~~尼德兰地区(荷兰),佛兰德风景画大师,Pieter Bruegel彼得·勃鲁盖尔

雪中猎人,1565阿尔卑斯与佛兰德村庄结合的复合景观圣诞但阴郁、疲惫、漫长

人类的整体境况,我们存在其中的独特小空间

1569,其故乡安特卫普,落入西班牙天主教政府军队之手,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入驻;北方新教反抗,低地国家一分为二;漫长战争,荷兰共和国诞生~~~~~~~~~~~~~~~~~~~~17世纪,荷兰风景画将打造民族认同感作为重点围海造田,比姆斯特尔1607-1612被改造为富饶牧场

雅各布·范·雷斯达尔van Ruisdael,埃克河边的磨坊,1670土地上的阴影,右下角的女人,云端开口和磨坊翼板,十字架和上帝之光照耀而下,拯救危难时刻的荷兰人(被英法等国围攻)~~~~~~~~~~~~~~~~~~~~英国,19世纪上半叶,透纳和康斯特布尔并称为“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

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工业化时期的风景画科学好奇心+对迅速城市化的工业社会的批判,形成了“浪漫主义”运动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精细的自然环境表现寓言式的宏伟斗争,隐喻欧洲文明遭拿破仑战争蹂躏sublime attribute,崇高特质——任何能引起害怕和激动的事物或经历~~~~~~~~~~~~~~~~~~~~美国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受透纳塑造人类命运的巨大力量带有的崇高感影响,描绘美国的荒野

科尔画作的成功,启发了哈德逊河派的风景艺术家流派哈德逊何派风景画艺术家弗里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k Edwin Church,追求美洲大陆伟大自然奇观的恢弘描绘,表现美国式sublime

美国的风景自豪感来源于与18、19世纪欧洲比较的自卑

哈德逊河画派以及其他深入西部的艺术家,率先使用光色主义技术luminism,光色主义使用灯光效果和隐秘笔触,创作出的绘画非常精细,得益于摄影技术~~~~~~~~~~~~~~~~~~~~故事起点,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20世纪20年代起,安塞尔·亚当斯坚持认为摄影是一种艺术:从看到的图像逆向操作,预测光线和物体能在亮度最高时看到的时刻,之后按下快门,重现美景

1960,肯尼迪当选总统呼吁开拓新边疆,亚当斯出版《This is the American earth》,人与自然接触得到拯救,成为环境保护论的先驱1977,探索号航天器,携带储存地球及其居民的形象和声音的金唱片发射升空,包括亚当斯的摄影~~~~~~~~~~~~~~~~~~~~美国当代杰出风景艺术家,理查德·米斯拉克Richard Misrach选择的主题为人们忽视、放弃、滥用的风景,废土风,自然世界与文明世界的碰撞

坚持一种风格形式,但接受技术创新,尤其是色彩使用。

其对现实主义和规模的使用,部分为了追求the bigger sublime of things

~~~~~~~~~~~~~~~~~~~~cosmic sublime

最早地球变成风景的例子, 1972.12

暗淡的蓝点 the pale blue dot

宇宙摄影也受到(浪漫主义/哈德逊河画派)艺术的影响

—————————————————————EP4 神与艺术(宗教艺术)西班牙,蒙特卡斯蒂略洞穴monte castillo红色圆点、手印、几何图案、动物,4w多年前“岩画艺术的西斯廷教堂”~~~~~~~~~~~~~~~~~~~~德国南部洞穴

狮头人雕像,BC3w5k-BC4w,燧石刀雕刻猛犸象牙而成的最早超自然想象作品人从石器时代的洞穴到陆地生活,半人半兽形象变成神灵

农业社会后,艺术与死亡有了紧密联系,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王陵、古埃及,保存祖先形象,留住死后灵魂

~~~~~~~~~~~~~~~~~~~~英格兰

锡尔伯里山Silbury hill,BC2400,史前人造土丘

巨石阵stonehenge,BC2500~~~~~~~~~~~~~~~~~~~~天然和人造的高山、丘陵常被看作圣地,能与天堂接触的地方

埃及,红金字塔,BC2600雅典卫城,最神圣的宗教场所之一,2500年前幻想,波塞冬三叉戟

古希腊,雅典卫城,BC600柬埔寨,吴哥窟Angkor Wat印度教庙宇,始建于AD12世纪高棉文明时期Khmer Civilization春分日,吴哥窟主塔和黎明太阳重合

吴哥窟Angkor Wat五座塔尖代表神话中的须弥山,即印度教中的宇宙中心3k个印度教天女雕像,1k多米浮雕讲述毗湿奴神的故事初衷是宣扬印度教,后成为佛教圣地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佛教起源于印度,最早的佛教寺院阿旃(zhān)陀石窟,Ajanta caves,BC200-AD600BC200始建,那时佛教与印度教类似BC200-AD600僧人住处,AD5世纪左右被废弃开凿于印度西部的石壁上,禅室和寺院构成的复杂迷宫

阿旃(zhān)陀石窟,Ajanta caves,BC200-AD600佛教教义:跟随自我感受,忠于自我,头脑清醒,自然而然地爱别人,爱人和其他生物壁画无开头结尾,以片段形式混杂,观者必须自己找到迷失走向觉悟的道路

阿旃陀石窟壁画源自《本生经》,讲述去释伽牟尼脱离尘世成佛的故事

《轮回》桑吉塔·阿布依,2016~~~~~~~~~~~~~~~~~~~~意大利,亚得里亚海岸同时期,早期基督教信仰面临哲学难题——耶稣基督有双重本性意大利,拉韦纳Ravenna圣维塔莱教堂San Vitale的图画解释该问题

圣维塔莱教堂圣维塔莱教堂,AD550,罗马神庙遗址上建成,风格彰显基督教征服罗马异教徒,强调基督信仰至高无上作品为黄金镶嵌,该艺术形式源于罗马异教徒,后由基督教会采纳完善耶稣画像在此的描绘方式是为永久解决其神性的争论——耶稣三个不同形象,完美统一呈现。

半圆形殿中耶稣画像没有胡子,年轻耶稣,上帝之子

天花板中央的画像,将耶稣描述为“神的羔羊”,耶稣作为祭品为人类赎罪

入口顶部的画像,有胡子的老年耶稣,全能耶稣,与God别无二致结论:耶稣是神~~~~~~~~~~~~~~~~~~~~中世纪初期,基督教遍布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世界,填补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及对异教神质疑的信仰空白。

基督教和艺术关系变化:当一神取代众神,艺术被看作对上帝权威的挑战;犹太《旧约》、基督《新约》警告人们不要创造偶像。

AD7世纪,一种新的亚伯拉罕宗教在麦加诞生——伊斯兰教,改变了亚欧非三大洲版图,重新确立艺术与宗教关系。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桑贾克拉尔清真寺,Sancaklar Mosque,2012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伊斯兰教探索文字与形象新型关系的现代范例内部空间让人想到希拉山洞,伊斯兰圣迹之一。

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城近郊4公里处的光明山腰,为一狭窄石灰岩自然凹洞。

相传,公元610年9月,40岁的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在此山洞静修时,天使吉卜利勒将造物主安拉的启示(al-Wahy)传达给了穆罕默德,后被整理成《古兰经》伊斯兰是一种“没有艺术”的宗教,禁止刻画真主、先知和其他一切生物,只有真主才能创造。

内部唯一的人造形象是书法,引自《古兰经》,意为“记住你的主”,该词的神圣性成为伊斯兰教艺术的核心

书法不同于耶稣,穆罕默德是凡人、使者,传达《古兰经》Koran.AD9世纪,一次关于伊斯兰教起源的争论,两派别之争。

一个保守,一个受希腊哲学影响深。

前者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教导,后者认为《古兰经》是被创造出来的。

前者占了上风。

那时起,《古兰经》中的语句大量出现在建筑上,提醒人们神的存在。

书法:伊斯兰教认为语言位于形象之上,使得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区别于其他对立宗教。

伊斯兰教艺术家一般不在自己作品上签名,才能不属于自己,而来自于真主。

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土耳其,伊斯坦布尔,AD1613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建造,1616完工当时奥斯曼帝国在西部战线与东部和伊朗战线都惨败,艾哈迈德转移人们注意力,彰显强大最后一座大清真寺,最豪华

内部《古兰经》文字无处不在,词语成为形象

内部~~~~~~~~~~~~~~~~~~~~英格兰,博德利图书馆希伯来文《圣经》,肯尼科特,1476,犹太书吏,在卡斯蒂利亚王国(西班牙)编制

希伯来文《圣经》,肯尼科特,147615世纪末,该复写本违反告诫,刻画生物基督教、穆斯林、犹太教传统都在这里繁荣~~~~~~~~~~~~~~~~~~~~

格拉纳达王国Granada是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上最后一个摩尔人Moorish王国,1492年向天主教西班牙投降同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军队前往淘金,墨西哥成为梦想之地西班牙对美洲的统治,使之成为世界最大帝国

反宗教改革的巴洛克艺术捕捉到的艺术形式

埃尔·格列柯El Greco

卡拉瓦乔Caravaggio

委拉斯凯兹Velazquez西班牙试图抹去一切墨西哥土著文化和宗教,但墨西哥过去的艺术和创造冲动留下微弱痕迹墨西哥亡灵节The day of the dead曾是阿兹特克人Aztec的节日,天主教传教士试图将其融入万圣节中墨西哥是狂热的天主教皈依者,原为阿兹特克臣民,想获得自由

两种宗教皆认为,流血能够救赎并更新世界:阿兹特克神需要人的血液,基督上帝为人类献出血液墨西哥人寻找天主教形象替代物——圣母玛利亚,生育是这一宗教的核心信仰对耶稣生母玛利亚的崇拜在西班牙也狂热起来,尤其是17世纪,反对新教的反宗教改革力量逐渐强大~~~~~~~~~~~~~~~~~~~~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Seville巴洛克艺术表现的重要中心之一17世纪塞维利亚诞生另一形象,这一偶像对信徒的主宰力仍有争议马卡雷纳教堂Macarena,圣母玛利亚雕像

《马卡雷纳的希望圣母像》佩德罗·罗尔丹1670,哀悼耶稣之死

眼泪是玻璃,头发是真发,肉体是木头,修女为之换衣塞维利亚受难周Holy week,复活节前一周耶稣受难日午夜过后,受难周达到高潮,圣母恩典游行拉马卡雷纳La Macarena是文艺复兴鼎盛期的传统在现实中的生动表现,艺术家以更自然质朴的方式,利用宗教形象的力量,使其有一种呈现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97存在问题:崇拜者崇拜的是什么?

形象之上的圣母玛利亚概念?

/雕像本身?

塞维利亚教会权威意识到偶像崇拜的危害,提倡节制,谴责过度放纵,对信仰和偶像崇拜界限保持警惕。

~~~~~~~~~~~~~~~~~~~~印度,德里偶像崇拜的国度the home of idolatry,以人类形象表现神灵AD12世纪初,印度次大陆出现新传统,反对偶像崇拜威力清真寺,德里第一座庙宇,AD119227座被拆毁的印度教和耆那神庙的遗址上建成建造者是12世纪占领印度北部的穆斯林军队中央砖塔高72.8m,世界此类型建筑中最高

威力清真寺,AD1192~~~~~~~~~~~~~~~~~~~~偶像崇拜与偶像破坏:拉马卡雷纳在天主教的西班牙首次展示的10年后,清教的英格兰对“天主教偶像崇拜”发起大规模攻击

英格兰,伊利大教堂Ely Cathedral7世纪起的朝圣之地,中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16-17世纪,存在教义分歧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争夺英格兰控制权新教对其破坏,名为摆脱天主教偶像崇拜教堂在维多利亚时代得到修复~~~~~~~~~~~~~~~~~~~~重新解释传统宗教艺术形式:英格兰,伦敦,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始建AD604,17世纪末重建,350年历史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视频艺术在圣保罗大教堂比尔·维奥拉&基拉·佩罗夫夫妇,“视频时代的伦勃朗”

殉道者们,2014

玛利亚,2016~~~~~~~~~~~~~~~~~~~~朱利安·布雷顿Julien Breton与伊斯兰教义学Kalaam

义学的飞翔,2017融合摄影和涂鸦,通过词语和图像的一种独特、短暂、透彻的伊斯兰教融合方式,将日常空间变为圣地

—————————————————————EP5 文艺复兴世界文艺复兴The world Renaissance:15、16世纪,圆顶建筑随处可见,人类正在成为自身宇宙的中心,艺术家开始效仿古典成就。

~~~~~~~~~~~~~~~~~~~~AD1550,罗马的米开朗基罗和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的米玛·希南Mimar Sinan争夺同一份荣誉,超越神在世间最伟大居所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伊斯坦布尔古希腊东正教大教堂,AD537奥斯曼土耳其人于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为清真寺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化冲突激发创造力~~~~~~~~~~~~~~~~~~~~

苏莱曼大帝

苏丹禁卫军

米玛·希南Mimar Sinan小时候被苏丹部下带走,从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征召进苏丹禁卫军,成为军事工程师,后受命建造一座承载苏莱曼大帝之名的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将圣索菲亚大教堂踢下神坛

苏莱曼清真寺奥斯曼土耳其遵循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反对任何歧义,苏莱曼清真寺内部明亮宽阔~~~~~~~~~~~~~~~~~~~~意大利,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基督教教会最伟大的标志,重建工作开始

AD4世纪,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下令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天主教会旗舰15世纪,摇摇欲坠文艺复兴时期的多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承担重建任务,但未能见到其心目中的圣彼得神龛放大继任者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希望catch up with苏莱曼清真寺的进度

米开朗基罗1552年,圣彼得大教堂重建完工,米开朗基罗为施工者举行宴会

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穹顶高136m,高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苏莱曼清真寺米开朗基罗被尊称为“圣者”

~~~~~~~~~~~~~~~~~~~~意大利,佛罗伦萨本韦努托·切利尼,渴望被认可为艺术家的工匠

佛罗伦萨当时最受推崇的是多纳泰罗的青铜像《朱迪斯》,圣经中的女英雄,手中是敌军将领赫罗弗尼斯的首级,位于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上,庆祝推翻美第奇家族专制

近一个世纪后,科西莫·德·美第奇当上公爵,庆贺家族重回权力巅峰,下令建造一个雕像,男英雄斩首女怪物切利尼采用整体锻造,病重时工作《柏修斯与美杜莎》

美杜莎的眼睛正对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石化——切利尼想要超越米开朗基罗现代中的美杜莎

孔雀石雕刻~~~~~~~~~~~~~~~~~~~~东方,巴基斯坦,拉合尔艺术融合方面最具代表性: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莫卧儿王朝初期最伟大帝王(第三任),阿克巴大帝Akbar,中亚血统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后人与帖木儿汗血统,富有

阿克巴大帝阿克巴在印度古城遗址上重建拉合尔,1584确立为自己的都城,将印度教寺庙与波斯清真寺建筑风格融合,形成当今经典印度风格

绘画风格改变:曾经完全用于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神话,变得更有自然主义的意趣莫卧儿绘画有时被称作微缩画,但不准确。

绘画图册阿克巴统治“包容”:多种文化元素融合阿克巴之子贾汗季Jahangir,意为世界的掌控者,喜欢艺术讨厌战争,以超越父亲为目标,减少资助画家数量,参与制作,使莫卧儿艺术的美与优雅达到新高度

细微的阴影效果,单根毛的笔勾勒微小细节,为贾汗季风格的微缩画赋予了三维立体感,解构画法

贾汗季接见苏菲派的谢赫(虔诚信徒),下面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和比奇特画家本人表现绝对王权,对宗教精神追求,世界性

贾汗季的马赛克mosiac瓷砖壁画,拉合尔城墙世界最大的壁画,17m高,450m长融合欧洲天使、中国龙、波斯马赛克壁画~~~~~~~~~~~~~~~~~~~~东西方差异:社会条件不同西方靠资助推动艺术发展,画家作品互相竞争,提高声望,推崇个人成就和个性化创作东方统一集权制国家,仅靠皇帝资助,画家地位低下,更明确地控制和规范艺术创作~~~~~~~~~~~~~~~~~~~~打破规则的人:1)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Caravaggio肉体真实感,而非来自遥远天堂

17世纪初罗马,新的视觉革命罗马,圣阿戈斯蒂诺教堂St.Agostino

《罗莱托的圣母》the Madonna Di Loreto2)阿特米谢·简特内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打破时代最深层艺术禁忌的女性画家,强烈自然主义色彩,色情暴力

被导师强j,上法庭,受恶名困扰在罗马工作,去了佛罗伦萨、那不勒斯,最后去了英国,为查尔斯一世作画

英国时期的自画像,被查尔斯一世买下阿特米谢突破性的自画像,反对塞萨尔·里帕的寓言中人物绘画时不能说话,未用布将嘴封起来,反对陈旧观念——女人只有在别人问话时才能说话,彰显女性权利。

3)迭戈·委拉斯奎兹Diego Velazquez西班牙,马德里服务于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最激烈的反抗——艺术应该脱离庸俗,使现实更美丽

《宫女》为晚期作品该幅画颠覆资助者与艺术家的常见关系,画家是主宰者观赏者被设定在国王的位置上,改变了绘画创作方式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茵Rembrandt van Rijn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荷兰共和国,阿姆斯特丹与西班牙长期战争后,荷兰自由,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最富有最国际化的城市

《夜巡》1642(日常惹恼甲方的画)据说只有鼓手免费画的脱离大部分画作的两维维度,电影动感,伦勃朗的明暗法,从暗影走到明亮空间,声音喧嚣的自由、欢乐的自由宣言,关注艺术更关注世界伦勃朗的作品被视为北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17世纪30年代,随着荷兰的贸易扩张,莫卧儿规范细致的绘画也出现在荷兰,伦勃朗被吸引

1631自画像17世纪50年代,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扩张,伦勃朗临摹莫卧儿绘画原作

~~~~~~~~~~~~~~~~~~~~17世纪中期,欧洲对艺术家崇拜狂热,东方无名工匠对完美追求更高印度,阿格拉

泰姬陵Taj mahal阿克巴皇帝的孙子,沙·贾汗Shah Jehan为死去的妻子泰姬·玛哈尔Mumtaz Mahal建造

道拉陵墓Itmid Ud Daula ,泰姬陵的灵感来源,比泰姬陵早十多年,莫卧儿王朝第一座伟大陵墓设计者为女子,贾汗季的皇后奴吉汗Nur Jehan为其父亲,贾汗季的近臣建造完美的内部,色彩艳丽,天堂花园,永恒春天

道拉陵墓内部后经西方殖民,东方精美艺术成为西方人的饰品,被西方艺术评论家称为“东方装饰艺术”,区别于欧洲视为真正艺术的装入画框的绘画。

—————————————————————EP6初次邂逅(文化融合)

—————————————————————EP7 光辉(色彩艺术)

—————————————————————EP8 进步崇拜(工业时代的反思)

—————————————————————EP9 重要的火花(现代艺术)

—————————————————————结语:These are things that have been made by the liberated thought, the acute vision and the unquenchable created fire of our shared humanity.

 6 ) 豆瓣9.2,这部顶级神片一出,又被BBC彻底征服

BBC的纪录片向来有口皆碑,题材广泛、制作精良是它的特色。

从横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到神秘广阔的宇宙星辰,BBC的纪录片总是一次次地打动我们。

正如《地球脉动》和《人类星球》这样的佳作,几乎每一帧都美到窒息。

最近,BBC又推出了一部高逼格神作。

全片涵盖6个大陆,31个国家,介绍超过500件艺术品。

将人类各个时期,不同大陆的历史文化艺术通通串联起来,看过的人都大呼过瘾。

无论你是文物爱好者还是历史达人,这部纪录片都能让你在养眼之余还非常涨知识。

今天就来聊聊,这部讲述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新作——文明导演:阿什利·格辛/马修·希尔/蒂姆·尼尔编剧: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戴维·奥卢索加主演:西蒙·沙玛/玛丽·比尔德/戴维·奥卢索加首播:2018-03-01(英国)集数:9单集片长:60分钟

BBC、Nutopia 影视制作公司、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共同出品,豆瓣9.2分。

全片共 9 集,每集时长为 1 小时左右。

宗旨就是透过艺术之眼,探索“人类创造的起源”、“观看艺术的方式”以及“全球文明的进程”。

纪录片主讲人,是三位致力于普及艺术知识的公共学者——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Simon Schama,剑桥大学的古典学教授Mary Beard,以及尼日利亚裔英国历史学家David Olusoga 。

虽然今天,人类的艺术成就浩如星海,但这一切都始于数万年前的一个掌印——我们的一位远古祖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洞穴的岩壁上勾勒出掌印。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壁画,可以说是人类艺术的第一笔。

这就是人类文明觉醒的起点,超越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人们有了创造的冲动。

艺术的存在,让我们摆脱日常琐事,感受体会作为人的意义。

文化与社会也因此诞生,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画画是人本能的表达形式,而壁画则是人类最早期的艺术。

即便间隔数万年,艺术家的手法也不会改变。

像是毕加索,就深受远古洞穴壁画的影响。

而远古人类第一次对美的追求,体现在下面这个小小的人脸雕像上 。

现在看起来虽然工艺粗糙,五官模糊,但要知道它可是2万多年前的产物。

制作者显然被一位美人打动,试图努力雕刻出她的样子。

在墨西哥出土的玛雅文明,也让人看到了其天真淳朴,充满创意的一面。

这些小人塑像,实在是太可爱了。

但还有很多出土文物,在现代人看来相当神秘。

像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

那巨大的眼睛和耳朵,令人印象深刻。

1986年,三星堆遗址在一处建筑工地被发现。

发掘出的考古坑中包含数百枚象牙、祭祀牲畜的遗骸,以及数目惊人的面具。

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甚至还有人推测,三星堆和外星文明有关。

而秦始皇陵兵马俑,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这些真人大小,气势磅礴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像群。

其工艺和规模即便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在公元前200多年,由秦始皇实现了大一统。

而这项工程在秦始皇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动工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7000具陶俑中的一小部分。

中国古代贵族原本是用活人陪葬,但秦始皇却使用了真人大小的兵马俑。

据说他的陵墓内部也模仿现实世界,其间有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

秦始皇陵兵马俑,无疑是权力的象征。

而3000年前古埃及的雕像艺术,也同样是权力的象征。

古埃及的雕像往往都十分巨大,就为了使人产生望而生畏的臣服感。

然而尴尬的是,考古学家发现,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比其他法老王都多。

原因竟然是他会篡改其他人的雕塑,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

而人像雕塑的的技艺,在古希腊时期已经接近完美。

此时的人像越来越栩栩如生,每块肌肉,每个动作都完全复制真实的人。

而这种写实风格,通过丝绸之路影响了佛教的造像艺术。

传入阿富汗之后,又影响了早期的伊斯兰艺术。

世界文化互相影响,融会贯通。

而在绘画领域,纪录片中首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卷。

在古代战乱纷争不断的中国,文人创作出追求平静的山水风景画。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自成一体。

在此之前,绘画是没有以风景为主题的,风景只是一种陪衬。

直到宋朝,才开始出现了专门描绘风景的山水画。

风景画并不是对自然世界的描写,而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让人对自然产生思考,以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境界。

中国水墨山水画具有很深的哲学意味,已经打破了对于自然的模仿。

而日本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浮世绘。

最初,是描绘市井生活和娱乐风月场所的木版画。

主题多是歌舞伎或妓女,还有春宫图。

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

而梵高深受日本版画影响,他本人就临摹过不少浮世绘作品。

梵高比同时代的印象派画家更奔放,喜欢表现出浓重的色彩。

甚至直接把颜料挤在画布上,用画笔粗犷地涂抹。

人类文明在建筑领域,也留下了很多宏伟的作品。

约旦的佩特拉古墓,就是在山岳表面雕凿而成。

地理位置空前绝后,与山体合二为一。

鲜为人知的是,不仅埃及有金字塔,玛雅文明也有金字塔。

玛雅文明的统治者向人民保证会祈求雨神每年降雨,而金字塔是给雨神祭祀的祭台。

不过,当旱灾来临后,玛雅文明就衰落消亡了。

建筑奇迹一直在被人类刷新。

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米开朗基罗也因为设计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圆顶建筑,被同代人尊称为“圣者“。

宗教,往往催生伟大的艺术作品。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玛格丽娜圣母像,就是一件十分动人的作品。

雕像为大理石制作,眼泪由玻璃制作。

但手却是木制的,也因此人们认为木头比大理石更有温度。

这部纪录片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只能介绍一小部分。

在此,我十分推荐各位亲自去感受下这趟“全球文化之旅”。

这些保存至今的文物让我们现代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然而,还有有大量的文物在战火中被破坏损毁。

巴米扬大佛,就曾被塔利班份子的炮火损毁殆尽。

短短几个小时之间,伊斯兰国就将人类文明的杰作毁于一旦。

2005年当他们夺下巴尔米拉这座古老的贸易之城之后,巴尔米拉数世纪以来那些关于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犹太人的遗产,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化为断壁残垣。

讽刺的是,一些艺术品恰恰因为早期被劫掠,而逃脱了被毁的厄运。

在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有几件巴尔米拉的工艺品被保存了下来。

我们可以花许多时间争论,文明是什么亦或不是什么。

但当它的对立面出现时,在种种暴虐、残忍、偏执和毁灭欲中,我们立刻就会明白何为文明。

从人类残破的肢体,文明的顷刻陨落,我们会真切知晓文明到底为何物。

所有文明最终都对无法实现的目标汲汲以求,那就是征服时间。

为此,它们致力于更大、更高、更壮观,以为这样就能通往不朽。

然而事与愿违,即便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其市集、寺庙、宫殿和坟墓也终归会被废弃。

然后,不眠不休铁面无私的大自然母亲开始接管此地,用沙尘掩埋,以植被覆盖。

自此,文明便会淡出公众视线、彻底消亡。

每一个失落或繁荣的文明,都是文化的里程碑。

它们时而颠覆着现代人的认知,又不时吸引我们向前看。

文化所传达出的跨越时空的相似性,让我们理解过去,也指引未来。

文明是一个很宏大的词汇,但文明真正的力量,却来自那些简单的小东西。

像是壶,印刷品,挂毯以及雕刻品,或者源自那些恢宏的建筑和精美的画作。

它不是出自国家意志,或者某个富裕阶层的要求。

它更多的来自于那些天赋异禀的艺术家们,为全人类创造艺术的内心渴求。

这些经由自由心灵、敏锐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所创作出来的最美好的东西,注定将被永久地保存下去。

用来对抗这个,同样被我们创造出来的充满暴力、战争、迁徙、破坏、死亡的,满目疮痍的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会看到这些人类创造的奇迹如何开拓我们的眼界,激发我们的思考,以及带给我们感动。

有句话说:艺术即历史,它记录了帝国的兴衰、世界的演变、以及全球范围的新思想、新世界的贸易路线。

虽然人生苦短,但艺术却让我们得以目睹那些相对不朽的事物。

艺术是文明的基石,是对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本文作者:RAMA

 7 ) BBC文明笔记

1.纳巴泰人的香薰是树脂2.玛雅文明也是象形文字3.埃及门农雕像起风时会唱歌,不是每天都有,如果有机会去蹲守一个月或半年,听一下。

4.公元前600年的希腊雅典陶器上的图画就已经告诫人们控制酒量,人和动物之间的界限在哪?

喝多少酒会变成野兽。

5公元前550年古希腊大理石雕像《佛雷斯科莱》和观众是有互动的,她面带微笑的看向正前方,挑战着我们去回看她,她手里有一朵花,看不出来这是给她自己的还是要给我们的,有涂料痕迹说明雕塑曾经是有颜色的。

6.和自然界相似风景画一直是化解人世间种种动乱纷争的一剂良药,然而,与其说是对世界的客观描绘,风景画更多的是表达我们对世界的愿景。

有时它传达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种和谐感,有时它是丹青勾勒的家国故土,有时它是经纬编织的梦中天堂,又有时它是透镜折射的刹那风光,但最重要的它是一个理解我们文明的方法,让我们感悟大千世界中最令人恐惧却又最令人振奋的真相,浩瀚宇宙中我们生存的地方。

7.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解读得太好了,在配乐的烘托下几个特写镜头和全貌,展现了动荡焦躁不安敏感紧张的情绪,在这样的山水间隐居的人也像要面临山崩地裂大山压顶的危险。

这是一幅心像画,他的不祥感并非无缘无故,不久之后他被政敌迫害死在狱中。

有时无边无际的风景使你心荡神驰,但有时重重山墙也会将你围困,阻绝一切光亮。

8.1565年雅科波·丁托列托《耶稣受难》尺寸巨大,画家所做的就是模糊观者和画作之间的界限,如果我们站在画前,几乎就会感觉你成了中央场景周围人群的一份子,这里再三强调的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既是一件发生于过去的历史事件,也是一件宗教事件,于是时间和空间的屏障被打破。

9.伊斯兰国家也有自己的书法,文字转化为图像装饰在清真寺里。

10.印度的泰姬陵和小泰姬陵非常典雅精致,记得有空去看看。

11.非洲贝宁国的青铜雕塑在大英博物馆,BBC很客观的反思了不同文明的碰撞,葡萄牙人是贸易往来,英国却是殖民掠夺。

12.18世纪晚期,圆山应举《冰图屏风》表达了佛教中,缺憾与无常的概念,无常是因为这些线条是不受控制且不规则的,缺憾是因为冰终将融化。

13.日本艺术将莫奈引向无限多可能性的连作创作方式,将不同时间与不同光线下的同一事物绘入作品中,这不是单调乏味的重复,反而引领了艺术新潮流。

14.最强大的当代艺术品具有神奇的转化之力,它能将昨晚生命短暂的废物、宿醉的纪念品转化为某种永恒的真正保持传统的东西,最灵巧的双手,可以将破坏的对象转化为创造的基础。

15.米哈尔·罗夫纳 照片上的无数个渺小的动态个体不停前行,无法安顿下来,文明预设了一个固定的城市人口,但罗夫纳的作品呈现了人们迁移的处境,永远在各个地方之间辗转。

而其他的则像天书一样,但当你近看的时候,你发现这些字符就是人类,我们就是我们所写,我们的语言定义了我们。

16.卡萨特《包厢》画的歌剧院中一位装扮优雅的女性,用观剧镜凝视舞台,但她自己也没有逃过一位坐在远处的男性的注意,他透过观剧镜盯着她仔细观察,就像观赏画作的我们一样,这也许是在隐晦地批评这种具体化的男性审视目光,正是这目光造就了19世纪艺术品中大量的女性裸体。

17.《亚维农的少女》毕加索将西方对于艺术的观念画在了她们头上,他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美学上的美丽,还有可怕的关于性、暴力甚至是死亡的原始感觉,这样的手法之所以能成功,部分是因为那些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人会在脑海中,将非洲面具和他们所认为的原始文明联系起来,正是这些东西显而易见的威胁感,使它们看上去如此令人震惊,而我们感受到的其背后文化的野蛮感,增强了人们对于欧洲文化所谓优越性的认同。

 8 ) 第三集 Landscape

第九集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264200/第八集 https://www.douban.com/note/808493301/第七集 https://www.douban.com/note/806322233/第六集 https://www.douban.com/note/804568638/第五集 ttps://www.douban.com/note/803995540/第四集 https://www.douban.com/note/766139700/第二集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50302/第一集 https://www.douban.com/note/809145613/第三集 Picturing Paradise(绘画天堂)因为看到有人说第三集在国内被删减了一些镜头,所以先看了这集——还是有些逆反心理,越不让看的就越要去看一看。

挺感慨的,不知道有什么不可以面对。

也可能是为了淡化百姓对相关事件的记忆吧。

而年轻一代终究会对历史的真相无知。

更便于统治?

将关于木心的这段记录下来,还有其他几幅我喜爱的作品。

When your world is collapsing, when everything is closing in, what you want is to be somewhere else.Somewhere you can breathe in peace. A scrap of beauty, far from the noise and ugliness.But if there is no escape, then you go there in your dreams.And you paint that landscape into existence.【当世界分崩离析,逃无可逃之时,把梦中的美景画下来】画作:木心《清筠涼川》This is what happened in China in the 1970s to the artist Mu Xin.During Mao Zedong's Cultural Revolution, he was an obvious target. Middle-class, intelectual, a lover of decadent, Western art.Mu Xin was subjected to solitary confinement, forced labour and then house arrest.But the paper supplied for weekly confessions became the material of his liberation.【作为中产、知识分子,一个对腐朽的西方艺术的崇拜者,木心在1970年代经历了世界的坍塌。

于是他在每周供应的纸上作画。

】画作:木心《山阴古道》Mu Xin broke out of his confinement by making visible, albeit in deadly secrecy, the landscapes which unfold in his mind.The art memory of China, its peaks and its valleys.【凭着对中国的艺术记忆,画下她的山峰和谷底,她的起起落落。

】画作:木心《梦回西湖》The culture which had given the rest of the world 1000 years before, true landscape art.While everything else was being smashed up, he was determined that art, now judged a reactionary crime, would survive.Like nature itself, landscape art has always been an antidote to the anarchy wrought by the hand of man.“The nation is broken, but mountains and rivers remain.”【国破山河在】Those words could have come from Mu Xin in the 1970s, but actually they were written 1000 years earlier.画作:乔仲常《后赤壁赋图》This hand scroll was painted by the artist Qiao Zhongchang.It was based on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poems, written by a government official, a man of culture and refinement, called Su Shi.Su Shi had been exiled after a political purge and spent his days writing about excursions he took with his friends up the Yangtze River.Here he is carrying fish and wine as his wife sees him off on the journey.“We turned the boat loose to drift with the current. 【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All around was deserted and still. 【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A lone crane flew overhead. 【适有孤鹤 横江而来】”The painting evokes both the pleasures of friendship and the melancholy of the exile.A dream, but one with a bitter sweet taste.【苏轼的经历和木心倒也有些相同之处。

】But landscape painting wasn't always about escape. Sometimes, artist captured the violence of history.200 years after Su Shi wrote his poems, China's Song dynasty had fallen to Mongol invaders.The painter Wang Meng refused to serve the Mongol emperors, preferring to retreat to a very particular place, his family's estate in the Wingbian mountains.【山水画并不总是有关于逃避,有时也描述历史的残酷。

《后赤壁赋》写成200年后,宋被元灭。

王蒙拒绝为元朝效力,隐居在青卞山】画作:王蒙《青卞山居图》This is, above all, a painting about turbulence. It's full of a kind of restless, writhing, sensuous, intense energy.There's a reason for this turbulence. By the time he painted this, Wang Meng's family mountain retreat was right in the middle of a battlefield fought over by armies 200,000 strong.The reality was marauding and massacre.These are not mountains which protect us. Instead, they trap and threaten us.Shortly after completing it, he fell victim to his political enemies and died in prison.【现实是掳掠和屠杀。

《青卞山居图》表现的是一种动荡。

画成后不久,王蒙受政敌所害,死于狱中。

中国文人的命运,千百年来,似乎都是一样。

安塞尔-亚当斯《巨石 半个火山口的脸》(Ansel Adams: Monolith, the Face of Half Dome)Visiting Yosemite was an epiphany for Adams, like falling in love. Gradually, the music faded and surrendering to the drama of the Sierra Nevada light. Photography became everything.Ansel Adams' miracle moment came in 1927. He climbed to 4,000 feet in deep snow, to the precipitous spot known as the Diving Board.With the light failing and down to one glass plate, he had the inspired idea of using a dark red filter to turn the sky almost black, and create an extreme contrast between snow and mountain.And he produced one of the greatest masterpieces of American, or any other art.Adams called it his visualisation. Not what his eye but the inner lens of his imagination, could see.【用暗红色滤镜拍摄的作品,是这一集中我最喜欢的】这部纪录片豆瓣有9.1分,而IMDb只有8.2分。

外网有观众评论说这是形容词的大量堆积。

我看了以后,觉得形容词确实不少,但是还是以介绍艺术作品和知识为主。

有大开眼界的感觉。

究其原因,还是国内艺术教育的缺失,我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但是艺术知识相当贫乏,近乎无知。

而看孩子在加拿大这边的课程,艺术课从小学开始就是必修。

还有学校组织各种艺术馆的参观。

小学最后两年,课后还有关于伦勃朗的探讨。

小小年纪已经掌握了基本乐理知识。

估计很多艺术作品都已经在学校分析得纤毫毕露了,所以国外观众看这部纪录片会有写流水账的潦草感觉吧。

而我在今天之前甚至都不知道乔仲常和王蒙。

 9 ) 简单的记录

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很丰富,还是需要及时记录一下,但我记不住陌生的遗迹和艺术品的名称,所以只记录有印象有感触的那些部分。

第一集:改变世界的第二个瞬间,原来毕加索的公牛画作真的和洞穴里的公牛遗作有关,第一次了解到我国四川地区有三星堆文明,这雕塑的大眼睛大耳朵真的很威严,看到玛雅文明的后人宣称要重建自己的文明还是挺震撼的。

第二集:如何自视?

这一集的重点在于挖掘人类如此热衷于刻画人类塑像的心理机制。

不得不说,看到秦始皇兵马俑真的很感动,那种肃穆庄严的感觉真的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毕竟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比较了解,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有一定知识背景。

可以预见,以后去参观兵马俑的时候,与历史遗址只有几步之遥,我一定会流泪的。

但讲真,由于我对西方艺术和历史了解不太多,看外国的艺术品就不太有感觉,前两集讲到有关中国的部分都是让我很震撼的。

古罗马时期跟随皇帝参观门农像的的侍女好有意思,竟然激动地在雕塑上写下诗篇。

 10 ) 第二集 人物

第二集How Do We Look?以雕像为主,少量的陶器画像和罗马人物像。

以墨西哥的巨石头像开始,到墨西哥的奥尔梅克(Olmec)文明结束。

埃及巨型人像 (1300 BC),开始是法老对坟墓的标记,慢慢认为是神秘非洲国王Memnon的雕像。

The history of art is not only the history of artists, but also of the men and women who painted and sculpted.希腊的雕像是最有名的,公元前700年的雅典,不同阶级的人们一场关于城市生活的大型实验。

希腊文明格外关注年轻健美的身体。

几乎不关心自然风景和静物。

红黑配色的雅典陶器:600 BC,几乎每一个表面都画有人类的图像,不仅仅是好看的装饰,也有社会角色,社交活动如宴会等,严格区分性别和等级。

不遗余力地嘲笑那些不符合审美的脸庞、身体和习惯。

佛雷斯科莱(Phrasikleia,意识到自己的名声)550BC,大理石作品。

死于婚礼之前,以最直率的方式直面死亡。

棺材上的画像:阿特米多鲁斯,古希腊占卜家和释梦家,埃及、希腊、罗马三国传统的结合。

他的脸是典型的罗马画像:利用光影变换描绘面庞,在作画和上蜡时表现皮肤层次感,眼睛里恰到好处的光芒。

面部特征多样性。

通过画像模糊此生与来世的边界。

兵马俑:规模令人印象深刻。

【冒胆说几句:中华文明是最不鼓励个性的,从兵马俑到国庆阅兵到奥运会开幕式,整齐划一是最高标准,单个人的特征则泯灭在那统一的号令之中。

想象一下,自己是千年前的工匠,负责制作兵马俑,那会是一项多么枯燥无味的大型重复劳动。

作为艺术家的个性被消灭了,在日复一日的规模生产中,艺术创作消失,余下的是流水线一样的劳作。

“世界工厂”不是虚妄之言。

】埃及底比斯: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的人物雕像以尺寸取胜,似乎越大就越有权力,浮华又赤裸。

神庙深处的人像:可能是精英阶层,也可能是为了神的天眼而建。

希腊纳克索斯岛(Naxos):大理石产地。

巨大半人半山雕像2500年来从未离开过这个岛。

Greek Revolution之后:伤痕累累的拳击手,鼻骨断裂、双耳伤残,新的作品仍在流血,脸颊上的淤青。

情感坍塌。

与早期Phrasikleia的优雅简洁相比,雕像不再直率,尽管更加精细大胆,之后的作品多数会回避注视者的凝视,拳击手迷失在自己的世界。

裸体女性雕像:冲破社会常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破格地摆出了具有诱惑性的姿态。

英国的赛昂宫(Syon):垂死的高卢人(The Dying Gaul),观景殿的阿波罗(Apollo Belvedere)。

奥尔梅克(Olmec)文明:奥尔梅克角斗手,Olmec Wrestler。

富有表现力的扭曲的身体,线条自然的肌肉,异常逼真的面容。

墨西哥《鹈鹕艺术史》。

《文明》短评

艺术是隐蔽的尊严

3分钟前
  • 白圣杰
  • 力荐

文明就是看英国人到处偷文物是吧

6分钟前
  • 厌火城主
  • 很差

不要被标题误导,这是艺术史纪录片,梳理了艺术(西方艺术指的是建筑、雕塑和绘画)发展脉络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试图以主题串联方式来替代依时间顺序叙述的传统方式,最终给人的观感却有些形散意也散,各个部分的选材和评论水准参差不齐,但提到了一些被主流所忽视的作品,值得赞赏。★★★☆

8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谢谢导演让我知道我不是真的喜欢艺术🤪

12分钟前
  • 阿尔贝·加喵
  • 还行

過於激昂和散亂,不太行。

17分钟前
  • 不是过去
  • 还行

讲了半天也说不到我想要知道的点上

22分钟前
  • 小蒋不素小蒋
  • 还行

这才是纪录片

26分钟前
  • 请勿打扰
  • 力荐

艺术品不多,干货(思想性)更是不多……

29分钟前
  • 狐狐_狸狸
  • 还行

stunning history of civilisation,everyone was and is part of it

32分钟前
  • 绿小草
  • 力荐

看到第二集,并没有震撼到我。Sad.

34分钟前
  • nyyszsjszkadxg
  • 还行

解说词写得无比激动人心!也只有在这种片子里,才觉得人类不该是早早灭绝大家干净的种族……

39分钟前
  • 零零发
  • 力荐

bbc教人如何跪着看系列

42分钟前
  • shiptriptosee
  • 力荐

好感动!尤其是开篇时说明了这些都是人类的创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员,看看WE创造了什么?!最好的人生,大概就是一边发现一边创造的人生了!!

47分钟前
  • SHAN
  • 还行

与其说是文明这个沉重的标题倒不如说是一段人类的艺术小史,九集五十分钟的体量是无论如何都承载不了这个庞大题材的。片中对于艺术的发展没有被禁锢于欧洲而更多的望向了亚非拉美一些在谈论艺术史时候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但是感觉在对异域文化的象征性解读上,虽然都安排了不同地区的艺术家进行分析,但仍然带着一股西方人的傲慢和强行赋予的意义。BTW,图方便看腾讯版也行,但因为第三集有删减就下载了人人版来看,感觉翻译比腾讯好

48分钟前
  • 潇湘妃子孙悟空
  • 推荐

各种族文化剖析。

49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推荐

我更喜欢第一版,料更多,这一版里每集都会有些政治话题,比如巨石和强势政权,比如中国的六七十年代和木心。这版的好处是画面够精美大气。

52分钟前
  • 月亮上的六便士
  • 推荐

开篇谴责恐怖主义破坏文物,弹幕喷BBC双标,难道破坏文物不应该被谴责么?英国是曾经破坏过别人的文物,1 那是曾经,2 保护更多,3 那是破坏敌国的不是祖国的。然后喷子看看你们自己。

56分钟前
  • 陈小憨˙Ꙫ˙
  • 推荐

更像一个根据时间顺序讲解的,西方艺术史。

58分钟前
  • 哇塞
  • 还行

感觉也没吹的那么神,文化背景还是会对观赏造成一定的阻碍,例如说,基弗的作品我也近距离看过,真的欣赏无能。总而言之,正如宣传片所言,以艺术为载体,去感知文明存在的轨迹?

1小时前
  • 五杀摇滚吉他手
  • 还行

主讲画

1小时前
  • 马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