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
Apollo 10 1/2: A Space Age Childhood,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十又二分之一: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10号半:我要上太空,阿波罗10号半:男儿当升空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米洛·科伊,杰克·布莱克,李·埃迪,比尔·怀斯,娜塔莉·拉莫罗,乔什·维金斯,塞缪尔·戴维斯,杰西卡·布里恩·科恩,玛德琳·吉尔博特,扎克瑞·莱维,格伦·鲍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结合两种视角,相辅相成地讲述了 1969 年夏天人类首次登月的故事,影片既跟随宇航员及任务控制中心庆祝胜利时刻,也通过一名孩子的眼睛去见证历史,这个孩子在德州休斯敦长大,并有属于他自己的太空梦想。《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的灵感来自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特本人..详细 >
真真假假分不清
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目之所及只有痛苦与绝望,的确让人想要回望那个很傻很天真的少年时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克莱特再次用真人与动画结合的手法,在大量的生活剪影中插入一点点幻想,半真半假间带着观众回到1969年的美国,那时的一切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人们乐观地相信未来,但梦幻的少年时代,只是记忆增添的滤镜,不义战争、种族歧视与性别压迫,社会危机一直都在,一如当下,或许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中,只是我们是否有勇气像半个世纪前的人一样奋起反抗呢?这个只能等待时间来回答了。
虽然套了个虚构的外壳,但用美式动画展现了美国六十年代诸多真实记忆,与其说是戏说历史,不如说是一种缅怀。
真的很流水账། – _ – །
对60年代童年记忆的写照倒是挺有趣的。
近几年最佳!
不是美国人真的无法共鸣
林克莱特回忆童年,有趣的部分都是和他 兄弟姐妹之间的。太空时代将会被元宇宙的诱惑代替吗,每一个每一代人不一样的童年都可以拍成这样可爱的小电影吧。我想起我父母童年的运动,想起我小时候全班一起看杨利伟。真好。
爱死机画风。
一个60-70年代孩童视角下美国社会的拼图,可以感受到当时狂热的社会情绪,从童年回忆和孩子的航天梦两个视角出发,虚实结合,对自己的童年时光做了一个全面的还原,各种生活点滴的回忆中最闪闪发光的就是登月第一人那个梦想吧,看完更让我坚信电影就是造梦的艺术,真美好。(8.5/10)
就叨叨叨叨了一个半小时,童年美好回忆,由于年代和国情不一样,我很难带入get到。
私心不喜欢所有的大段旁白 字幕卡 幻灯片一般的影像叙事,但所有这些私心不喜欢在这种充满文学性力量的文本面前都显得不值一提。你一定也有那样的时刻吧,记不清是记忆磨损还是事情根本从未发生,任由私密经验的片段琐屑交联钩织,编造一些莫须有的、“我也在场”的、私人专属的集体记忆。我,即自由世界,我,即全人类。
导演出手还是稳,今年动画质量都好高,应该能锁提名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确实代入感差点,很难共情,但影响也没那么大,因为片子本身优秀,看下来还是很OK
不是我喜欢的画风。
1013|81/100和其他导演的怀旧完全不同,林克莱特的怀旧更像是在鼓励童真,找寻大与小、新与旧之间转瞬即逝的惘然若失。当大人们为“错误”之事感到而不满,儿童此时却在不和谐中找到了真正值得思考和纪念的东西。平克·弗洛伊德的<Astronomy Domine>是推动电影情绪的绝佳催化剂。
大量的生活细节让这出太空版60年代版的《少年时代》变得可爱,但缺少了主题就容易变成一出放松但催眠的流水账。果然每个人最后的渴望都是对自己的少年时代进行一场漫长的告别。
真人拍摄转动画在本片中的成果很出色,它细致入微地捕捉了3D动画都难以捕捉的真实人物神态,但同时也带有区别于真人拍摄的精致感和活力,并不让人感到制作这样逼真的动画是多此一举,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而内容上,我也很喜欢影片所塑造出的环境。它或许会成为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之一,并且应该是一个较为私人的选择。
记忆与档案。
讲到拍古早时代,林克莱特真是最能打的
琐碎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