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的味道
清风的味道,Breeze,Brisa fresca
导演:杨堃
主演:陈长海,陈勇,李杨,余燕丽,刘丽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云南保山方言年份:2018
简介:年近七十的玉兆(陈长海 饰)已离开家乡云南保山三十多年,现在帮儿子小明(王理阳 饰)一家做晚饭和接送小孙子鹏鹏(韩再钊 饰)上下学已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玉兆由于习惯于在儿子面前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一直活的很孤单,时常想着离开城市重回故乡生活。恰逢侄孙女云云(杨榕 饰)结婚,玉兆借这个契机、抛下一切踏上了寻找他..详细 >
有惊喜!
孩子被教育要把碗端起来吃饭,老人被教育不能黄昏恋。人们总在被教育要有该有的样子,老人的样子是在城市繁忙的车流中接送孙子上下学,而不是回故乡的小镇在湖上与女人泛舟。老人的讣告终于变成了一则消息,如同广播里充斥的新闻迟早会翻新。人们继续抢红包放烟花,那消息仿佛太遥远,已经不值得关心。
就是说生活没有这么多深刻的意义,大家就懂自己就很不容易了,唯一震撼的是电影和现实通过真正的死亡连接起来,就这样留个悬念吧
我反而很喜欢影片摄影,有代入感参与感,很为观众考虑,很有想法。而且他应该很懂我们一些人(不太融入群体活动的人)小时候在乡间那种观察的视角。最喜欢的镜头就是过年那里,镜头平移至院中一株植物,左边是不断进出的女士们,右边龙哥上楼打电话…简直就是我小时候蹲在那观察的人间。
话说有段时间特别爱看欧美电影里关于中年婚姻、老年男人、临终生活之类的题材。透露着一股“躺平放手、直抒生活真实面目、暴露人生真确阴影”的放松感……而这个有点纪录片节奏的描述“乡土老男人临终生活”的电影,就非常接近于那种让人惊喜的“偷窥真实生活处境与心理”的拍摄手法。尤其,非常凸显了“中国式老男人”的存在处境。
虽然导演映后的时候在讲这个片子主要呈现的就是真实,但对我而言,其实反而是截然不同的观感,就是虚假。素人演员没有经过调教,其实片段看上去是很生硬的。还有固定机位的呈现,背景音乐的舍弃,也可以说是导演技法的一种缺失。
大影节#16。想拍得很自然很风俗,但总觉得有些僵硬和机械。不过拍得很自然的地方都挺好的。
罕见的站在一定的老年男性的视角去探讨城市老人,退休后的等死生活。
导演在探究自己年老时心灵的归属。年轻时候的老家和现在待的北京,都没有家的感觉,那家乡到底是哪里?其实需要住久一些一个地方,至少20-30年。得知剧中男主角和剧情一样,杀青都没看到,脑梗塞走了,戏里戏外,真实的有点难过。
乏味
一部描写老年人感情生活的电影,和片名《清风的味道》一样,娓娓道来,导演善于捕捉日常大家庭生活的细节,从接待外地回来的堂表亲长辈,以及媳妇对远亲长住的微词,拿到小明红包时明客气实在意的对话,感觉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感谢导演整部影片对老年人的关注,他们也曾经叱咤风云,最后都是落寞随清风而逝。
大理看到,片子节奏稳不出戏,视听美学有追求
看了短评就有种不祥的预感,点开正片果不其然,又是类似《不虚此行》的鬼东西,即使叠加了云南buff也难看得要命,四十岁离开的又不是四岁离开的,怎么可能普通话讲得一点口音都没有,场景和演员是挺还原的,然而全是一股端着的样子,就不像正常人正常讲话正常做事,严重怀疑这些新人导演是被集体下降头了,真觉得会用几个固定镜头就可以冒充是枝裕和,竟然连一部给人看的东西都拍不出来。
后劲蛮大
第2025部。年度十佳。非常残酷的电影。一个老人游转于故乡的亲人,并且尝试开启自己的人生。但是命运就像流沙,直接使其在短暂的时光中粉身碎骨。看完之后,那种人生无常的感叹让我深深无法自拔。而电影“非职业”演员以及“不带修饰”的拍摄,纪录了这个家庭每一次的饮食和聚会。无声的叙事裹挟着东方人的情致,去珍惜每时每刻“向死而生”的时光。
很可惜这部电影的上映基本无声,我自己还比较喜欢电影克制又清醒的表达,时隔多年的“归乡”已经成为了尴尬的存在,身份认同的无奈一直贯穿始终,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家乡,都是格格不入的外人。想要以“爱”来排解孤独,却又发现这份不被人支持的爱也没有那么纯粹,缺点在于脱离了社会与时代的背景,单单讲他与家人的感情,他们一家人的故事,格局小了些。
我们所伤怀的,不是当下的无所适从,而是那曾经分外熟悉的欢笑和欢愉当中没有我。
影片基调很沉闷,觉得还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营造暮气沉沉的氛围。展现了很多云南小城特有的生活习惯,比如上坟的时候吃凉米线(这个真的太戳我了)。参加的有映后交流的场次,主创们分享的观点都很有意思,但是电影都没体现出来。
4.5
西方电影节评审对于中式生活的窥探式凝视造就了本片入围圣塞?...某种程度上观感介于贾樟柯的角色演绎和小津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