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聚会
Der Vorname,阿道夫怎么样,取个名字,How About Adolf?
导演:宋克·沃特曼
主演:伊赫斯·贝尔本,弗洛里安·大卫·菲茨,克里斯托夫·玛丽亚·赫布斯特,塞尔坎·卡亚,卡罗琳·彼得斯,亚妮娜·乌泽,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克里斯蒂安·斯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8
简介:斯蒂芬(克里斯托弗·玛利亚·赫布斯特饰)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卡罗琳·彼得斯饰)在波恩的家中组织了一场晚宴。受邀的有他们的朋友勒内,伊丽莎白的弟弟托马斯和他怀孕的女友安娜 。托马斯宣布想给孩子取名为「阿道夫」,原本一个温馨而美好的夜晚聚会就此失控,一场闹剧即将上演。详细 >
从起名为阿道夫,偏开了,然后轮着揭发每个人的秘密,有点刻意的恶意相向赌气揭发隐私了。
除了知识分子夫妻俩外,其他演员没有法国版出彩,尤其是Florian大帅逼,虽然看起来确实不是很有文化的样子,但没有原版弟弟的那种痞气,演技确实捉急
这些男人全都没有给做了一桌美味的女主人说声感谢,就知道为点神经病事情吵架!
一部话痨电影,比较狗血!德国人的脑回路有些让人无语,真的!当然,这应该也是德国的某种现实,搁中国,如果现在有人取名“文革”,估计也会让人不爽。电影后面就不是取个名字那么简单了,养子爱上妈这种戏,不知道怎么编的,搁中国,也是要被打破头的吧!
friends 里也有类似的设定,几个人平时关系很好,但其实都对对方有一些不满的地方,几个人针对不同话题会划分成不同的战线,上一秒还是被批评,下一秒就开始批评别人了,而且最后总会回到温馨的结局,里面这个帅哥长得好像伊布啊
前面对于Adolf的讨论简直太精彩了,所以后面一切的一切即使再有趣也让我感觉是高开低走。后面其实单独拿出来倒有点像是《完美陌生人》。这部电影台词非常精湛,也让我学会了德语里所有负面的词汇。
我…没有…看懂…
相比《完美陌生人》,都是舞台剧意味很强的“瞬间失序”感,都是“中产阶级平静生活下暗潮汹涌的荒诞不经”。不过我还是更偏爱这个故事。其触发点虽然更微观更不值一提,但延展开去的讽喻面(好像说揶揄更合适?)却更广也更深入:遍涉白左、知识分子、商人、文艺青年、社会工作者、同性恋、难民、女权、生育、二战反思和家庭伦理,以及许多值得玩味的政治命题(对某一政治符号矫枉过正的刻意躲避,是不是意味着整个民族从灵魂深处始终没能将之真正剔除),还有心理命题(一个从小作为政治正确代言者的人,一个从小就可以肆无忌惮犯错误的人,究竟谁在看不起谁,或者,谁在嫉妒谁——“他偷走了我的谋杀”)
这种对话式的电影感觉好像在看symposium,看了30分钟就累到不想看下去了,而且完全get不到笑点。
回来的飞机上看的。万万没想到这是个法国剧本,因为真的很舞台很“品特”。场景的单一和大量的对白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依赖于演员的表现力,俩男主的演技很好,对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的把控很到位。外加这个剧本真的很精彩,又好笑又不失内容。
七分。即使经历了这些,生活还是要继续,没有什么会因此改变。
★★★☆
闹腾
剧情层面的处理是出色的,各种冲突的逻辑足够严密,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节奏处理得好。以Adolf引入探讨政治正确的虚伪,跟揭露华美袍子下的虱子绝配,且对照当下世界的现实情况。但影片以调侃式的旁白进入,又收在一个不温不火甚至略带温馨的主题解读上,力度大大弱化了。聚会也好,酒会也好,陌生人也好,同类题材只从片名看还是老波波最洞察人性,就是不见血的杀戮。7/10
围绕着起名的那段就像辩论就引起了一些思考但是没有结论😂Florian David Fitz老是演这种很皮的角色诶就好迷人
起名风波。
前后两节有点断断层挺明显的。前面是2012年法国话剧改编的电影《起名风波》 Le prénom,一个嘴贱男人给孩子取名Adolf引发的德国文化下的连锁爆炸。后面是《完美陌生人》,德国中产家庭,因为秘密、嫉妒、偏见、埋怨堆积出来的各种爆发,但这部结尾用爱做了正能量美化,我反而觉得没原来那个暗黑结尾好。2019.5.17 6/10
不应该对任何人和事物抱有刻板印象与偏见,我以为是成年人都懂的道理。结果拍了90分钟。。。
看了两遍,补个分,太喜欢这类密室吵架电影了。弟弟言之有理,对名字的恐惧和讳莫如深反而“神化”了希特勒,过犹不及。还有德语真好听,我是被洗脑了吗?
没有原版有意思,德国人还是太严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