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灰
Ashes in the Snow,灰影地带(台),灰色的阴影之间,Between Shades of Gray
导演:玛瑞斯·马克威修斯
主演:蓓尔·波利,彼得·弗兰森,索菲·库克森,乔纳·豪尔-金,詹姆斯·科兹莫,马丁·沃斯特罗姆,丽莎·洛文·孔斯利,阿德里安·席勒,蒂莫西·英纳斯,山姆·哈兹尔
类型:电影地区:立陶宛,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雪中灰烬》讲述了一个16岁的女主人公丽娜·维尔卡斯在二战期间波罗的海地区斯大林的恐怖统治下与家人失散的凄美故事。莉娜是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她冒着生命危险,用她的艺术秘密地给她被监禁的父亲发信息,让他知道她还活着。在漫长而痛苦的冬季旅程中,正是莉娜的画作和人类精神的力量让她和其他幸存者活了下来。详细 >
这类影片大都难以摆脱意识形态的偏见,倒是能让我们同情人类的愚蠢作为。片中刻画的苏联小军官有点意思,但他“爱”上被囚的女主有点扯了,小画家很有个性,以为最后是她画出了整个劳改的过程,却完全没有。后面人物表用素描画像,效果很棒,值得点赞!
战争的苦难深重被拍得寡然无味。
来台北旅行,刚好“台北之家”在放这部片子就去看了一下,最震撼自己的居然是结尾的那几行字……
残酷的斯大林杀死了无数无辜的人,苏联的毁灭就是由他开始的。
女主太丑了
二战中苏联统治者斯大林的罪恶与希特勒殊途同归!
曝谢泞腕拧煮
电影拍的一般,厚重感不够,人物塑造得扁平,有些情节说服力不够,但反映的历史教训却很扎实:任何的假以漂亮词汇的主义,只要发展成极权,就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就是对人类文明的毁灭,就是对全体人类的犯罪! 所以至今我都对各种主义保持警惕,也从没有因为苏联抗击过纳粹德国就对其以及其后的俄罗斯有过什么好感,就算今天俄乌冲突,尽管我也不喜欢北约东扩,但并不等于我就支持俄罗斯反对乌克兰,对于曾经的沙俄和苏联带给世人的恐怖记忆,与后来乌克兰新纳粹的暴行,两相比较,它们都是一丘之貉,我们只能注视着他们在撕咬,警惕在中国大地上,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永远不要忘了,我们也曾有过夹边沟,那同样是不光彩的记忆。
给人集中营的感觉,弱化版的死魂灵电影,政治立场太鲜明
历史有真相吗?
画面还可以,但是剧情上有些地方很模凌两可。人物关系交代的不清楚。
灰暗的画面体验悲惨的生活,不新鲜
鲜为人知的种族,题材,结果啥也没拍出来,只能说制作团队没文化
枪决的传承是专制政权的丑陋嘴脸,电影带来更多的是看到那个时代下被斯大林迫害带来的苦难,对于前苏加盟国而言,虽然,虽然这种政治立场太鲜明了
各方面其实没有太多的突出点,占的是一个政治正确,但是立场太明显了,反而把故事掩盖了。小军官怎么突然会爱上孩子们的母亲呢?小军官自己作为少数族裔又有什么内心斗争呢?难民内部的检举和揭发呢?这些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点,提到了但是深度不够。立陶宛、乌克兰、波兰和俄罗斯这些东欧国家一战后的历史本就是一笔烂帐,谁都不干净,过于鲜明的立场反而说明自身反省的欠缺。这方面,都要向德国学习。
战争与人性
斯大林的暴政堪比纳粹
给人很震撼的感觉
“人们必须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也许你可以用你的笔把你看到的告诉他们。”女孩儿遗传了父亲的热情和坚毅,母亲对她说:You are leader.“对一些人来说,争取自由的斗争,仍在继续。”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