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集里,一开始时很突兀地给了一段撞车场面,然后倒叙,然后回到同一个场面在一众干探在烟火中摆甫士玩CS的枪战镜头中结束本集。
迄今播放的五集剧情中除了开篇的灾难场面外,这五集里面并没有什么太多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编剧基本上都是优哉悠哉地闲逛到处放下一些貌似十分有深意的线索,这里说一下那里提一下,没有给出线与线之间关系彼此之间支离破碎。
观众只是从观剧经验中得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联系最后会聚在一起,但在目前的五集故事里编剧还没有将它们串连来的意思。
这看上去就有点像一个到超市准备晚餐食材的主妇,这边买一瓶洗面奶那边买一条裙子零食区里买一包话梅电器区里买部手机一样。
这可能是编剧为追求出人意表的戏剧效果而刻意为之,但如果编剧并没有事先已经设计好可以贯穿所有人物和情节的线索,现在只不过是在凭模糊的想法而漫无目的地随意布局,最终可能会因为线索铺得太开而收不回来,令到剧情涣散七零八落。
这样东拉西扯没有重点的叙述节奏对于一周播一集的美剧而言很容易就会将观众的所有耐心完全消耗掉。
在这一集里出现了几处中国元素,其实就目前看来还是这种慢慢腾腾啰哩啰嗦的叙事节奏最具有中国特色,直让人怀疑是不是编剧里是不是有中国的电视剧编剧在其中卧底。
但他们忘记了美剧不像中国那样喜欢一个晚上三集连播,这样东拉西扯没有重点的叙述节奏对于一周播一集的美剧而言很容易就会将观众的所有耐心完全消耗掉。
可能编剧也已经意识到这样的进展是不够的。
所以这一集里以一场停车场里突如其来的短兵相接提提神,这场袭击之前并没有什么先兆和交代,基本上就像女孩子的脾气说来就来了不需要理由不需要解释。
也许你也想到这样处理的戏剧效果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因为这样并未能最大限度地刺激起观众的紧张情愫,让观众忘我地代入剧情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扣人心弦。
希区柯克说,一群人正在打牌忽然一个炸弹在他们中间爆炸,观众觉得的是惊奇愕然;但如果观众一开始就知道炸弹的存在并且知道何时会爆炸,那么即使是普通的打牌镜头中也会有令到观众感觉到紧张刺激的情愫,这就是制造悬念的手段。
看到未来是本剧中一个可以大肆发挥利用的卖点,未来那些危险的事是否会发生怎样发生悉心处理一番后本来是可以制造出很强烈的悬念的。
但在已经播放的五集故事里编剧还未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感觉上是好像编剧自己也不怎样在意去展现那些迷团,也许是编剧自恃已经设定了一个超出了众人想象之外的迷底和结局,想到结果可以令大家拍案叫绝啧啧称赞便对过程漫不经心。
先不说这是一个很高难度的事情,实在没有必要对此抱太大的期待;即使可以做到,但作为一部商业剧集来说吸引观众一直追看才可能取得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一部以悬念为卖点的剧集其经营的重点就是迷底展开铺陈渲染的过程。
这过程就像脱衣舞娘的表演,脱衣服那一系列挑逗迂回的动作比不着寸缕的胴体更具吸引力。
推理大师岛田庄司表达类似的观点,有时候营造诡异迷离的气氛比迷底还要重要。
这里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迷失》。
这集里的撞车枪战场面观众也许可以乐观地认为,这是编剧告诉我们喝了开胃酒后现在是主菜上桌的时候了。
这部剧有一个不错的框架和不俗的创意,我们一起祈祷那些美国佬不要暴殄天物把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了。
更新:怪不得看得我一脸wtf,原来我找的资源不全…最后一集多少找补回来一点,剧情也算是完整,值得再加半星。
原短评:虽然知道被砍了,但是这烂尾也太烂了…个人认为这剧被砍很大原因是男主。
男主的角色设定太不讨喜了,酗酒又暴躁,容易情绪失控。
演员剧中有一半时间感觉都咬着后槽牙在说话,太过用力。
自己的老婆注定和别人在一起这个设定本来是想为男主增添点悲情色彩吧,但结果是悲情不足,因为lloyd确实更有魅力,更衬托得lloyd更像拿了男主剧本。
整个剧情前半部分松散拖沓,看得我非常迷惑。
全球昏迷的镜头拍了有800个场景。
插叙讲某个人昏迷的时候,不用一遍又一遍放外景所有人都倒地,飞机撞大楼吧…中后期开始渐入佳境,世界线收束,谜团逐渐明朗,结尾最后一集直转急下,完全烂尾。
我本来还挺期待keiko这条线,因为Bryce她来到🇺🇸,但这段未来闪影成就了两对有情人。
最后,Angent Noh帅就一个字。
综上,7.5分。
原作是Robert J. Sawyer于199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小说和剧集,区别在于:A、引发者不同小说中:引发全球人类失去意识的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个大型强子对撞机加速器进行的希格斯玻色子试验。
此处诡异的是,作者书写成于1999年,书中说“快闪/flash forward”发生在2009年,而恰恰是08年到09年围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撞机可能撞出黑洞导致人类毁灭引发了大争论,作者这时间点掐得好准。
剧集中:从目前释出的8集看,似乎是肯尼亚的一个神秘塔状建筑在进行的活动引发的。
当然剧中伏笔仍说明是科学家做的试验导致的。
B、2分17秒内的现象不同小说中:至少维基百科的摘要是这么写的,“在2分17秒钟中,世界各地没有一台录像机器正常运行。
监控摄像都是一片雪花,广电机构均停止信号输出直到“快闪”结束。
这被作者解释为量子理论的观测者效应(the observer effect in quantum theory)。
当全体人类,也就是观测者的意识丧失后,现实世界变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混沌”状态。
当观测者们的意识恢复后,现实继续朝着它最可能的轨道前进。
这也就解释了当时无人控制的汽车为什么还能向2分钟之前一样的方向行驶。
”这个效应你可以认为类似于《英雄(Heroes)》的时间停止超能力。
剧集中:2分17秒中,世界各地的监控录像都正常,并可以正常被FBI检索,以至于很快就发现在某一个球场,当所有人都昏迷的时候,有一男人若无其事地四处走动。
剧集的不同场景都说明完全不存在观测者效应,在2分17秒中,只有人类(可能包括动物)失去意识而已,其他物体继续保持原运动状态。
一个场景是,公交车继续前行,跌入湖中,幸存者是在水中醒过来的。
C、闪影时间小说中:看到的是21年后,也就是2030年。
剧集中:看到的是2010年4月29日。
D、主角这个区别大家都知道。
小说中:主角是做实验的科学家,Lloyd Simcoe,47岁的加拿大粒子物理学家。
剧集中:主角是FBI的特工,调集很多力量追查2分17秒为何发生。
E、Why?
小说中:“快闪”的原因是中微子射线。
即离子对撞机高速运作时,SN1978A超新星的遗骸恰巧发出一股中微子射线,击中了对撞机。
当21年后,人们知道第二束中微子射线即将到达(人类发射了一颗卫星到冥王星轨道,以监视另一股中微子射线的到达。
因为中微子有自身质量,所以中微子射线的速度低于光速;一但检测到中微子射线,卫星就会立即用电磁波给地球发回消息,是地球提前做好制造“跳跃”的准备),停下工作,等待“快闪”现象的再次到来时,却只有几个人看到了未来。
剧集中:第一季中,从一些关键证人的只言片语,似乎知道这是一个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并且可能被人操纵的“阴谋”。
相同的一点是:“快闪”的未来只是一种可能,未来并不一定发生。
“快闪”可以发生多次,而不是一次。
欢迎补充。
ABC电视台的科幻新剧《未来闪影》(Flash Forward)绝对是今年秋季档不容错过的一部好戏。
为了能够保持该剧的高质量和高水准,ABC电视台决定暂时停止该剧的拍摄。
在今年9月24日晚强势开播的《未来闪影》,虽然首播时迎来了开门红,但是之后的收视成绩却逐渐地下降。
该剧的首播获得了1240万,4.0的成绩,而上周播出的第8集却只有800万观众收看,收视率2.4。
从上周开始,《未来闪影》剧组就进入了停拍阶段,一直延续到感恩节假期结束再开工。
ABC电视台此举并非是对该剧有任何质疑,而是希望能够加强剧本,带给观众更多的精彩情节。
ABC电视台高层表示,停拍一事是早有计划,只不过如今是提前了一段时间而已,这样就给了编剧们一些时间来保持该剧的高水准。
(
未开播一个多月之前就看了介绍和预告片,满心欢喜的期待,谁知第一集如此普通,我直接睡着了。。。
可能是为了交待人物关系吧,不过兴趣已经不大,只能说看着瞧吧。。。
不过个人意见这个剧集长不了,首先回到未来就给了自己六个月时间,如果剩余的聚集再照第一集这样拍而且对白差不多的话,第一季就会被砍,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想,千万别骂人啊,本人心理素质极差,受不了脏话的批评。
再猜想一个大坑,到后来估计收视率不行的时候,会出现起码一个以上在全球昏迷时保持清醒没有受到影响的人来做噱头。
再次申明,如果觉得我无聊,而且你非常喜欢这剧的就把我当个小丑笑笑就行了另外,有没有人觉得这个剧集的设定和the 4400有点差不多,除去超能力之外。。。
经过Heroes, Lost, Prison Break一次次有如春晚般华丽开篇,狗屎续貂的洗礼,大多数人(起码是我)面对万人翘楚的重磅群戏,都会试图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以免胃口被张力十足的布局吊到九重天之后,在剧情急转直下时,让脑残的编剧雷到风中乱颤。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成长在信仰真空语境里的煞笔孩子,这样的努力是无望的,简单几个圣经隐喻或者异教风情,用不着两下,假矜持就花枝招展,有伤风化的组团争相给人家当唱诗班。
看来编剧们都笃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集里下足了功夫。
短短2分17秒的群体神游,偌大一个世界灾难性的失去了控制。
比起如此遍地开花、人仰马翻的世界,还有什么能够对现代人寄生于科技、无休无止恶习进行更震撼的批判?!更出彩的不仅仅是2分17秒未来闪影的神奇,而是FBI探员的绝妙设想:既然这一切被全人类所分享,那么建立一个平台,让大家上传自己在幻境中所见,岂不可以编织出6个月后那天世界的模样,甚至可以交叉索引,相互映征!继Heroes当中时间小胖Hiro导致剧情复杂难以维系之后,编剧们不畏艰险,再蹚“改变未来”这趟浑水。
随着男主角依据未来闪影中提示版上的关键节点,在现今的提示版上钉下一模一样的纸片,未来成为了现在的原因,现在的行为激活了导向未来的事件串,因果链条旋即闭合,成为前因后果无限相互催化的死循环,因果倒置,因果无异。
而开篇最后让人不能不叫好,小女孩给男主角系上的五彩手环,以五雷轰顶般的暗示,给不可改变的未来钉下了第一枚棺钉试图在时间轴线和因果链交织的迷宫中理出个头绪,注定了此剧集将和诸多Bug做长期痛苦斗争的命运。
由于人性中体察因果关系能力的不完善,以及身陷时间箭头不可折返的三维空间的事实,将有许多补丁要打,伏笔要埋,可以想见,爆炸式开篇之后,剧情的走向不可避免的将滑入节奏拖沓,不知所云,破绽百出,越来越不可理喻的境地。
有如此华丽的开篇,遗憾的是,情节设定放在了寻找事件真凶,这又把结局置于了无比尴尬的境地。
怎样的阴谋才足够庞大、刻骨而又震撼,怎样的元凶才配得上如此波澜壮阔的谋篇布局呢?
天谴?
太不靠谱,不符合现实主义的基调。
秘密团体阴谋论?
老生常谈。
恐怖袭击?
Come on, give me a break.想起读丹布朗小说时回回有攥拳击水的不爽,硕大一个谜团,到谜底揭晓才发现,所谓大阴谋,几乎清一色是小恶人们打着小算盘.
命运是否不可改变?
未来会不断自我修正?
每当作出选择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发生轻微偏离,跌跌撞撞往前行驶。
命运是否不可改变?
未来会不断自我修正?
每当作出选择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发生轻微偏离,跌跌撞撞往前行驶。
命运是否不可改变?
未来会不断自我修正?
每当作出选择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发生轻微偏离,跌跌撞撞往前行驶。
科幻美剧Flashforward已经结束了它圣诞节前的前半季,而编剧的年却不好过了:本剧收视率从首集的14million下跌至不足8million,如果剧情一直拖拉下去,2010年它可能播不完预定的25集就会遭遇被坎的下场。
当今的科幻剧中我只追这部和"Fringe(中译迷离档案)",不过后者是一集一个(扯淡的)科幻故事,相比之下我更关心整季只讲一个故事的Flashforward如何解释清楚剧情的核心--2分17秒的blackout的发生原因. 第十集终于透露了本剧的科学背景--粒子加速器:科学家Simcoe“承认”了他们的NLAP(National Linear Accelerator Project,国家直线加速器项目)造成了全球人类的昏迷。
第十集Simcoe在发布会的发言我听写了一段在下面" ...our speciality is proton-driven plasma-wakefield acceleration. What we are trying to do at this facility is to reproduce the kind of energy levels that exists just after the big bang with a much more controllable scale."诞生在现实生活中的LHC启动后不久的本剧,也和LHC的批评者一样,把灾难的根源推给了加速器(及粒子对撞实验)。
但这里编剧与时俱进了一把,我搜索了proton-driven plasma-wakefield acceleration(质子诱导等离子激活场加速)的资料,这种加速器的设想刚刚在09年4月份发表在nature physics上(doi:10.1038/nphys1248),我在本文简单总结一下它的原理:首先,等离子体(plasma)是大家熟知的一种状态:加热或以其他方式处理常态物体,可使之成为带正负电荷的离子混合的等离子态。
虽然构成等离子体的微粒带有电荷,但即使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等离子体的正负带电微粒对称分布,穿过等离子体的其它带电粒子不会得到加速。
但等离子激活场(plasma-wakefield)可作为加速带电粒子的选择:当一束激发源(如激光,或电子束等)穿过常态气体,经过的路径产生等离子体。
但等离子体中带负电的电子的质量比带正电的离子小很多,在激发源作用下产生的电场下,电子移动的距离要远很多。
此后,电子又受到带正电的核的库仑引力,向正电荷靠拢,其残余的动能使返回的电子产生波浪(wave)状的分布(如下图,蓝色表示电子)。
(图片)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Illustration_Plasma_Wakefield_Acceleration.png在激活场形成的通道中,电势梯度特别大,使得欲加速的粒子能够跟随激发源前进的方向,并接近激发源运行的速度(如果激发源是激光,那么速度就是光速)。
这样就可以得到高能(速度)的离子。
而proton-driven plasma-wakefield acceleration使用质子束为激发源,在上面的nature physics文献中的模拟结果证明,这种加速方法可以在一次加速过程就获得TeV(10^12电子伏特)数量级的能量,粒子物理的前沿(比如LHC正在寻找的Higgs boson)需要这么高的能量。
这种高能量(对撞)带来的或许是不可预测的后果,比如黑洞的产生。
Flashforward剧中的昏迷和闪影,是编剧借此发挥出来的假想。
本剧在科学方面的矛盾设置,也许就是科学探索与其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之间的矛盾吧。
另外第十集中,藏身于香港的D-Gibbsons说明,剧情似乎又落脚在了“中国阴谋论”上了。
开篇的确很棒,看没几集,就有种想要删掉的冲动。
不幸的是,mm要求继续追下去。
中间剧情拖沓且不靠谱,必要的情节缺乏铺垫,到底是导演讲故事的能力欠缺还是编剧的责任。
俩博士宣称对事情负责之后,除了现场女人的那几枪,对他们生活也没什么影响,Simon还加入了FBI参与调查,美国人民未免太善良了。
主角跑到香港去调查,碰到个CIA,然后回来后那个CIA也加入调查团。
那个FBI为了闪影里面可能被自己误杀的女人而自杀,这心理素质。
类似这样莫名其妙的情节很多,看得不是很舒服。
影片并不是基于平行世界理论的,看到的未来就不应被改变,听上去有点宿命论,若是改变了看到的未来,那看到的就不是未来,未来闪影也就失去了意义。
不能选择结果,只能选择过程。
先看了第一集电视剧,被快闪看到未来惊人的设想折服了,然后去看了原著小说,再回来看电视剧。
比较一下二者。
小说的舞台主要在瑞士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
两个主角,都是该机构的科学家。
一个在快闪中看到了自己婚姻的解体,另一个什么也没看到,却通过马赛克系统帮助下被人告知自己将被谋杀。
前者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在准备结婚,快闪让他抉择是否开始这段注定结束的婚姻。
后者则是耗费了所有精力克服自己被谋杀的宿命。
小说中提示快闪的未来只是一种可能,未来并不一定发生。
小说里快闪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主角的物理实验加上某个粒子穿越地球的巧合。
然后多年之后人们计算好制造了第二次快闪,主角一看到了地球之后无穷时间未来的走势,像2001太空漫游里面的那几分钟一样,为小说立意高远之处(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星云奖)。
电视剧的快闪原因则被归根于某些人操纵的阴谋,美剧的老套路,立意上面就下了几层。
两个主角的求索也是一样,一个追求家庭完整,一个试图避免自己的谋杀。
提示快闪的未来也不一定是会发生的,同样有人有快闪的记忆却意外死了。
总之电视是从小说里面抽取了重要的快闪概念以及主角的斗争路线的。
关于快闪的原因都是编剧瞎编的某个阴谋。
觉得很可能编剧会编的忘记自己的伏笔,所以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认真,看他们怎么继续编下去就好。
根据小说,我猜主角一家庭和睦解散,主角二成功防止谋杀。
[s01e22]完結。
进展速度慢的令人发指
播完第一季,就被砍了
我很喜欢迷失但我看不下这部.......
还好啦
其实本人觉得非常好看,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被砍掉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呢。
今天带着两集,回归。^_^
马马虎虎。。。。但是关键是被腰斩了!!
看过最烂的美剧,剪辑配乐剧情人设都一塌糊涂,这个剧能播22集才是最惊人的
哎 就没了竟然……
最后一集发飙也改变不了你被砍的命运
挺不错的 剧情铺得太大了 估计编剧没有个七八季绕不回来所以就夭折了
我无法形容我看到这部剧的惊喜,是的,我宁愿相信这部剧是专门拍给我看的,谢谢编剧和小说原著!纵使被砍也我最爱的美剧!因为它表达的东西和带给我的思考已经足矣!
中途弃.实在是太拖沓.
被砍了而且听说结局比较雷 还是放弃吧……其实中间蛮好看的……
看到10几集了,无趣,弃
等待复活!!
怎么被停了呢555
第二季还有么?
S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