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Mark。
中年男子,有个怀孕的老婆。
进警局,跑的不如Kay快还硬撑,撑到肾疼。
后来在小组练习里寻隙滋事,如果我是Kay肯定给他几拳,但是Kay没有,反而在他那乏善可陈的脸上扫来扫去。
跳泳池,吸小草,听课回头偷偷瞄,这些没什么黑点,不表。
和Kay在密林里跑,玩一个我吸烟的这一端另一端放在你嘴巴里的小游戏,那么短的烟你接受玩这个我想直男是做不到的。
被Kay亲过之后那一脸的差异在告诉我你是智障?
如果你是深柜这是在欲擒故纵?
后一次跑步被Kay追上,完全是Kay自己心甘情愿,不表。
Kay调去他的小组后,又别扭起来给了Kay一巴掌,Kay呢,反而去说如果你愿意我们还可以一起去“跑步”,紧接着这位内心挣扎身体诚实的Mark还是在给老婆盖完毯子后和Kay开始了一段雨中play。
一见到Kay那迫不及待的冲动简直是解释什么叫深柜几十载的教科书啊。
开心完了发现忘了陪老婆做孕期锻炼,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说跑步影响职业生涯,哈哈哈。
然后继续回家给老婆做做饭,陪老婆说说话,再和Kay"跑跑步"、跳跳舞、嗑嗑药。
哪件事都做得比Kay还淫荡。
Kay递给他一颗小药丸还拒绝,必须要Kay吃过后才接受,奴婢在此恭候Mark老佛爷早早去世了。
床上运动结束后Kay满含爱意地问他想没想过离开这里重新开始,看来是家庭后盾和booty call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呀。
嗑药后睡的深,醒来见了老婆还要后入,无语了。
这撒谎水平,在下佩服然后就是陪老婆产检后一脸颓丧地继续和Kay上床,Kay这傻瓜还以为他得到了真心对待呢还叫他和老婆说个清楚。
真够天真的。
这边人家孩子生了,再给Kay一拳要和他一刀两断,做的好呀同志!
Kay在同志酒吧被警局的人看到了,M跑到他家质问Kay是不是在给他施压敲诈,Kay总算说了我想听到的
然而吵过后Kay还是把他拥在怀里后来被Mark父母老婆朋友同事相继发现,Kay被揍被取笑,没离开的原因竟然是“那我们怎么办”,呵呵,可惜你想过“我们”,那位想的只是“我”后来的接老婆回来否认自己是同性恋、又回到Kay家里寻找逝去的“爱情”或者仅仅是生理需要、去夜店找Kay还在的感觉我已经没兴趣再多写了。
说说Kay。
看过电影后喜欢上了Max Remelt,也许因为喜欢Max Remelt的私心就更喜欢这个角色。
Kay总是很简单。
跑,就轻轻松松地跑;喜欢一个人(不知道为神马会喜欢上Mark!!!
)就去追,是真的跑着去追哈哈哈,追上后那么主动的去亲。
被拒绝后还是会云淡风轻地继续下一次追逐。
雨中play不知为什么Kay露出一丝笑容我竟觉得感动。
被Mark揍过后曲解后还在向他坦诚爱意。
Mark留下钥匙后他没任何狗血情节地选择了离去,甚至他去参加Mark家庭聚会和Mark父母说“我爱您儿子”的“无耻”都让我喜欢,有一种磊落坦荡的勇敢和直接。
这段雨中play莫明奇妙让我想到安详俩字所以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Kay会喜欢上Mark?
同志们,请告诉我。
或者导演是爱情至上主义者,随便俩人就能相爱对吗?
我很同意有些人的看法,根本没有掰弯这一说,我自己就是gay,当然很了解,那些所谓被掰弯的人,本身就是gay或是双,只不过在异性恋主导的社会,不能够认清自己的性取的人还大有人在,许多gay选择了和异性结婚,生子,然后终老。
回归片中,最开始马克本来就是对凯有种特别的感觉,只不过这个时候凯应该知道了自己身份,而马克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就是gay,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马克没有往其他方面想,没有排斥凯,他喜欢和凯一起跑步,一起吸烟,待在一起,最终被凯一步步“掰弯”,而他本人我想应该更享受与凯的性爱,和凯在一起更快乐,但是面对家庭,面对妻子以及即将出生的儿子,面对真爱与责任,马克陷入了一个痛苦的深渊。。。
对于指责小三,尤其是gay小三破坏别人家庭的人,我有不同的意见。
首先,异性恋里小三很泛滥,对于gay小三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况且他们还有着本质的区别,异性恋的小三可以定义为原配一方的出轨,而gay小三一般都与性倾向挂钩,gay与异性恋女人结婚,这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却被许多人认为这是应该的。
况且对于真爱的小三,我一直持包容态度,并不说是支持,但也不应该用过分或者极端的方法去解决。
你无法克制对于一个人感情,这是人类的本性,所以我们建立了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真爱是无错的,我们只能在爱情和责任或者新欢与旧爱之间做一个权衡。
片中的凯我觉得一直喜欢马克,而且马克后来也是真的爱着凯,凯有着做男友的很多优点:成熟,帅气,包容,有着强健的体魄,安静温柔却不沉闷,有时会有点冒险精神,最终要的是他对马克执着的爱(借鉴别人,也是我自己想说的),所以马克很是为难,对于这种事不能指责任何人,即便不是凯,换做其他一个能让马克动心的人,马克也会做出相同的事情,而面对责任更重的妻子,他则是无限的歉意。。。
最终,马克选择了责任,因为一个爱着他的妻子与一个可爱的儿子在他看来更为重要,这也与大环境显得“格格相入”,此时的凯则选择了默默离开,个人觉得凯能做到这样,说明他是真的爱着马克,不想让他为难,在两人为真爱而坠落之后的最佳挽救方法,也体现了真爱的伟大之处。
只是,在结尾,选择了妻子的马克还是忘不掉凯,已经到抓狂地步,他沉迷gay吧嗑药与别人做爱,试图忘记凯,但是这都无济于事,他再次去找凯,敲门数次无人回应,情急之下破门而入,却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马克像丢了魂似的坐在地上,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关于这个题材的电影,可以列出很多,虽然老套但是整部电影拍摄的情节严密,细节把握出色,演员的表现也很棒,各种内心以及外在的情感流露掌握的也恰倒好处,不失为一部成功的同志电影。
最后回归这个当今颇具争议的话题,关于同妻,或者类似电影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相当常见,没有谁能给出一个所谓”合理“或是”正确“的答案,LZ上面就说过,真爱无措,责任亦重要,看似编剧或是导演也没能找到一剂良方来完美收场,只能用一个悲剧——凯的离开结束。
不过从开始跑步掉队的马克,到后来能超越别人,这似乎意味着马克在与凯相识之后变强了,成长了许多,也许对待自己的人生与追求也有了新的看法吧!
两个男人,因爱坠落!
影片讲了Kay爱上已婚的Marc的故事,Marc开始也深陷其中,但后来为了家庭而选择退出。
我觉得情节合理。
Kay爱上一个人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他能占有Marc,那他会是幸福的;但事实他不能,所以它是痛苦悲伤的。
感情也和其他事一样,没有必定的成功,受的伤也一样令人痛苦。
Marc开始的沉沦是可以被理解的,他最后选择回归家庭是值得被赞许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而且我在人人视频上面看的应该是有对于Kay和Marc身体接触的删减,这甚至导致了情节的不完整,是悲伤的事情。
KAY真的让我觉得疑惑:为什么要诱惑他,为什么来到马克的城市,为什么还给他自己公寓的钥匙。
马克最后一次在阳台上对着被同事欺凌的KAY说:也许你该搬到别的地方去,当马克一个人发现已经没有KAY的空房间时,我仿佛感觉到了答案。
就算KAY没有出现,马克就会和妻子携手到老吗?跑步是故事的主线。
故事开始,马克不擅长跑步,而跑步测试是警校测试的一项,KAY就是陪着马克跑步,两人渐渐才逐渐有了感觉的。
故事中间跑步成了两人亲密的时光。
在发现KAY已经离开自己后,马克自己去跑了一次步。
回来后对妻子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不想在这么继续下去。
故事的最后,他回到了警校,和大家一起跑步,已经不惧怕跑步的他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嘴角有一丝温暖的笑,是给谁的呢?
自由坠落 (2013)7.82013 / 德国 / 剧情 爱情 同性 / 斯蒂芬·拉坎特 / 汉诺·科夫勒 马克思·雷迈特
一個人的性傾向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是先天形成,還是後天建立?
抑或,所謂的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根本不是穩固的狀態,而是動態的存在?
所以《警校禁戀》裡的馬克.柏格曼(Hanno Koffler飾)才會中途轉性,和同性發生關係。
承襲家族傳統成為警察的馬克,不僅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女友貝蒂娜(Katharina Schüttler飾)也懷了孕,人生看似已經步上一條康莊大道;然而凱(Max Riemelt飾)卻在此時出現了。
同為警察,也是室友的兩人,在特訓的過程中幾乎朝夕相處,最後甚至萌生出一段「基」情。
只是,這段觸犯同性戀和出軌兩項禁忌的感情自然不為世人所接受,就連馬克也陷入令他感到窒息的困境之中。
一如多數的同志電影,德國導演史戴凡.拉岡(Stephan Lacant)同樣呈現出社會──更明確地說,是異性戀霸權主導的社會──對同志不友善的狀況;其中,尤以各種暴力形式構成的霸凌為甚。
在語言暴力上,凱數次被同事以語帶歧視的「玻璃」辱罵;在肢體暴力上,則透過模仿同志性行為的方式藉以嘲諷。
面對這些情況,馬克雖曾力勸凱去向上級報告,然而凱僅淡淡地說:「你也知道沒有用。
」確實,當隊上的長官都不願正面且積極地處理這件事情時,他的申訴又有何用呢?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對同志抱持如此明顯的敵意,但不可否認,凱的處境反映出同志在社會上的弱勢。
此外,同志的自我身分探索和認同也是同志電影中常見的議題。
片中,馬克和凱曾有數次的親密性行為,不僅如此,從兩人的互動中也不難嗅出曖昧情愫;即使如此,馬克卻從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也不曾正面表達對凱的愛意。
另一方面,在貝蒂娜察覺兩人的關係,憤而離家之後,馬克不只苦苦哀求她回來,還對她說:「我愛妳。
」馬克可以和凱做愛,也可以和貝蒂娜做愛,那他愛的究竟是誰?
或者,他是異性戀、同性戀,還是雙性戀?
馬克對此根本無從回答起。
美國精神科醫師弗里茲.克萊恩(Fritz Klein)以為:「如果一個人並沒有壓抑他對一整個性別的人的慾望的話,那麼他在性愛上就有可能兩個性別的人都愛。
」馬克肯定是壓抑的,因為他曾對貝蒂娜說:「我最近有一種窒息的感覺,悶得不得了。
」這種窒息感,除了來自外界──尤其是父母──的壓力之外,馬克對自身同性戀性傾向的否認更使他猶如處於封閉的「櫃子」中,無法自由地舒展,也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如此一來,心底當然會感到鬱悶。
乍看之下,《警校禁戀》的故事內容和其他的同志電影沒太大的差別,探討的議題不過是老生常談;事實上這部電影不僅於此。
導演在片中藉由凱的同性戀身分──一個被排除在主流價值體系之外的存在──進行「滲透」(馬克曾好奇凱為何會當警察,凱只回說:「聽過滲透體系嗎?
」),意圖撼動根深柢固的傳統價值體系。
首先,凱滲透進異性戀體系裡,將直男(straight)掰彎。
片中並未敘述馬克對凱的情愫從何而來,也沒有解釋馬克為何會突然對同性產生興趣,雖然他們剛開始因為馬克的抵抗不甚順利(馬克看似抗拒凱的愛撫,卻又享受其中),但是之後的進展就好比異性戀男女看對眼那般自然而然。
倘若真如弗里茲.克萊恩所言:「人人皆是雙性戀,只是程度不一罷了。
」那麼馬克無疑印證了這一點;又或者說,純粹的異性戀或同性戀根本不存在,每個人都是遊移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的雙性戀。
接著,凱更進一步,將目標轉至由異性戀所構築出的家庭。
電影剛開始不久,我們便看見馬克和貝蒂娜一同搬至新家,與馬克的父母比鄰而居。
在整理行李的同時,馬克的父親開心地拿著錄影機四處拍攝,並依序讓每個家庭成員對鏡頭說話。
此外,當貝蒂娜腹中的小孩出世之後,馬克的父親再度拿起攝影機記錄家庭生活。
不僅如此,片中經常可見柏格曼家族聚會的畫面,不管是聚餐還是舉辦派對,都讓人感受到溫馨的一面。
柏格曼家族不只勾勒出一幅和樂融融的中產階級全家福,更體現出家庭價值的重要性。
不過,諷刺的是,表面上看來完美無缺的家庭,竟因為凱一個人的介入而面臨崩解的危機。
沒有人有能力去挽回,只能責怪凱毀了一切。
只是,我不禁懷疑,罪魁禍首真的是凱一個人而已嗎?
難道不是因為所謂的家庭價值本來就不是那麼穩固?
無論如何,凱確實衝擊了我們對家庭的美好想像。
電影末尾,馬克和凱仍不免以分離收場,但不表示這是一部悲劇;反之,我卻認為極富正面意義。
原因很簡單,電影的結尾與開場同樣在操場的跑步場景上,不同的是,馬克不再像先前一樣跑得力不從心,甚至還能超越他人,跑在隊伍的前頭。
馬克顯然不再困惑,因為他終於找到一個有自信、真正的自己,讓他可以在人生路途上跑得更好、更順利。
马克没有遇到凯之前,绝对没有想过自己会爱上另一个男人。
循规蹈矩而又日复一日的生活,忽然闯进一个另类的灵魂,从此冷色调的天空也开始出现暖阳。
只是,不安分的因子一旦落下便迅速生根发芽,抓心挠肝的,Who are you?
为什么我以前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一次次的试探与攻防,一遍遍的前进又后退;凯的自信和勇敢,却终被爱所伤;马克的困惑与迷惘,也终被爱远离。
马克在这条遍布荆棘的自我认同的道路上,伤痕累累,所幸,结束也即意味着开始。
往前是毁灭,往后是痛苦,倒不如,自由坠落,这才是真正的自己,去放手一搏吧!
一场深情的缠绵结束后,马克与凯肩并肩靠在阳台的栏杆上。
落日的余晖洒在他们背后,映出两条深邃的影子。
“你有没有想过抛下一切,远走高飞,然后重新开始?
”凯望着马克的脸笑着问道。
“其实没有。
”马克思考片刻后回答,他微笑的表情有些僵硬。
凯没有再说话,只是缓缓低下头,接着拿出了家门的备用钥匙,放在手上递给马克,说道:“以防你想要找个地方透透气。
”然而,实际上,在马克说出那四个字之后,一切便已经注定:这终将会是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
“我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嫉妒他!
”妻子对马克大吼着。
当她发现丈夫在自己怀孕期间就出轨时,愤怒与痛苦的感觉几乎让她无法承受。
更令她崩溃的是,丈夫出轨的对象居然还是一个男人,这个无法直视的事实彻底粉碎了她的希望。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人生的悬崖边,向前是无止境的自由坠落,后退是一成不变的麻木生活,到这时你会如何选择?
男主马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既不能舍弃家庭重新开始,也无法忘却和凯短暂的温情时刻。
他在迷茫与不甘中伤害了两个深爱之人。
最终,他选择回归家庭,却无法修复破裂的关系,妻子心中的伤口再无法愈合,那个家早已支离破碎。
故事的最后,生活依旧要继续。
凯离开了这座伤心的城市,彻底从马克的世界中消失,就像他当初所期盼着和马克的自由与远走高飞一样。
而马克站在曾与凯共度时光的房间里,看着它如今变得空无一物,只充斥着孤独的寂静,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这份悔恨和失落是否会成为他生命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
男小三和男主都挺不要脸的.就算我是腐女.也觉得女主太可怜了.三儿男明明后面知道一个怀孕女主的存在,还硬上硬勾引.情不自禁是假,觉得老子就是能把直男掰弯的快感难道不是一部分驱动力?
女主后面明显是产后抑郁.看的太恶心了.生活真无奈.无奈自己的x取向.无奈谁的责任都负责不了.男主为了活自己.可真是不要脸的家了.无关gay的接受程度(自己本身就有好几个gay蜜),取向如何都ok.最后因为自己懦弱的性格这个选不了,反反复复.是最懦弱的表现了吧.
自由象征着遵从本心,坠落象征着被世俗所唾弃的出柜、成为同性恋。
整部电影都在刻画男主角马克从厌恶到抗拒到最后渴望自由坠落的心理历程。
海报完美诠释了影片的内涵。
正脸且偏中央的马克暗示影片从他的视角展开叙事,他的目光低垂躲闪,他在犹豫,在动摇,在逃避;凯闭上双眼,完全沉浸在爱的激情中,他在主动出击、义无反顾、默默守候,凯是马克的温柔且痴情的情人。
电影海报这张海报截取自电影的前半段,凯在第三次一起跑步途中尝试亲吻马克,马克起先强烈地反抗,正如他在第二次跑步时凯在交换烟嘴中亲吻了马克,马克下意识地立马推拒然后陷入沉默。
但这次,在凯不屈不挠的纠缠逼近下,马克屈从了性情的欲望当中。
跑步途中这欲望何来,马克对凯是爱还是纯粹的激情?
影片对马克与凯以及马克与其女友贝蒂娜的互动描写呈现出一种对立状态。
前者表现出男性之间紧张的气氛、力量对峙与性情上直接的感同身受;后者则表现了家庭的温情、柔和与两性之间的刚柔互融。
马克与凯的场景置于跑步、汗水、警队、暴力等极富男性刚硬气质的事物中,马克与贝蒂娜多在舒适的卧室、鲜花盛开的庭院与亲朋好友欢声笑语等柔软的事物中。
温柔美丽的女友贝蒂娜所以马克为何会被凯吸引?
我想就是这种同性之间与同背景之下的感同身受。
马克与凯在进修班中同寝舍的朝夕相处,马克在警队长跑集训中紧跟凯背后并渴望超越他的胜负欲,对打中肉体搏击中的性张力,这些点滴最终汇聚成马克对凯的强烈渴望,并在凯热情的追逐中被彻底点燃。
多次出现的马克与凯一起跑步情景而影片最后,马克决定抛弃贝蒂娜与孩子而选择凯,但凯离开了马克。
因为马克-贝蒂娜与马克-凯这两条线最终因为贝蒂娜的怀疑、马克的互相欺骗与凯的愧疚而产生裂缝而相交,进而产生剧烈的冲突。
曾经洒满夕阳余晖、马克与凯在夕阳下相视微笑的阳台如今寂寥冷落。
在影片结尾,马克在没有凯的长跑集训中不断超越最终跑在在最前面。
在伤感但坚定的鼓声中,影片随着逐渐放大清晰的马克因跑动而晃动、变得冷硬的脸走向结束,留下意犹未尽的观众想象空间。
曾经甜蜜的阳台私语
结尾中跑在最前面的马克这是一部情感刻画及其细腻的影片,它将一个自私渣男的心路历程描绘地触人心弦、让观众产生共情与理解心。
两位男主角没有盛世美颜,但他们令人惊叹的演技与平凡但自信的生活感使他们完美承受住大段长时间展现情感变化的面部特写(尤其是马克的扮演者)。
两位极富男性气质的男主角《自由坠落》的镜头语言成熟,台词设计简练,叙事方式有深度,演员功底深厚,我想这无疑是一部启发思考、值得品味的优秀同影。
鉴于这部电影我看的太晚,很多人已经做了深刻的剧情渗透和人物分析,我就不说这些了,我想说一些其他人没有提到的以及评论里面许多人说的我不认同的东西。
男主是同性恋?
双性恋?
首先,抛开这部电影以及男主人设,讨论下有些小伙伴说的性取向觉醒以及同性恋是不是天生的。
基因遗传不适用于解释所有人性取向的形成,不如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思考过后可能就明白了。
假如一个男同性恋a,他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b,但是b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心理认知是男性,a不知道这个事实就爱上b了,那a算同性恋还是双性恋呢?
a爱上的b算同性恋还是双性恋呢?
答案是,a是同性恋,b也是同性恋,但是他们的生理性别不同。
由此可以明白心理认知的性别>生理性别,哪怕一个男同性恋爱上一个自认为是男人的女人,他都是同性恋。
我一直觉得很多人同性恋或者异性恋或者双性恋的区分是有问题的,因为有的人的的确确不是所谓的爱上的同性,只是爱上了相同性别的那一个人而已,不能因此把他就归类到同性恋里面了,也不能在他对其他同性没有关心的情况下就归类到双性恋里面,因为这并没有在电影里面展现。
简单来说,这个男主如果未来持续的对其他同性有关心,那么他是双性恋,但是电影里面明显他只对凯有兴趣而已,所以他也不能完全算是一个同性恋,他未来也可能不会爱上其他男人,也可能会爱上其他女人。
再来说说大家最激烈讨论的说谎,小三,劈腿和真爱说谎:一样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在有家庭责任的情况下,爱上了一个人,出轨了,那就代表你在过去对你的配偶说的我爱你是假的吗?
——我爱你是真的,我没那么爱你了也是真的,同时,事已至此,和女友分开是正确的,错是错了,不要一错再错才是最重要的。
(我真的怕死那种说什么为了你才不离婚的父母了,拜托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好好吗)凯在知道了男主有老婆和待产的孩子后依然执着于他,这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跟有对象的人应当保持距离,他做的错极了。
而男主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做事不计后果,他没想过跟凯的未来,他的心里只有自己,只顾着自己高兴,他从未对凯说过我爱你(而凯说过)两边都不负责,女朋友和孩子是他平稳正常的生活,凯是新鲜刺激的温柔乡,他都想要,或者说都不愿放弃,所以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最后搞砸了一切。
我没想替他们俩说好话,但是作为人要思考,要理解,要正确的看待一件事情和公平的看待一个人,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于男主的女朋友和男主的家庭,他俩做了极坏的事,是不道德且自私的,而于自己,他们又做了极对的事,想爱就爱,这才是爱自己对自己负责。
题外话‖电影里面凯对男主说,别自我欺骗了,你是同性恋。
这里的男主彻底奔溃,他不是同性恋,或者说他不是因为是同性恋才跟凯交往的,当然也不是因为凯是同性恋,这一切发生的理由本身就与性别无关,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剧本安排的两个人职业是女性稀有的防爆警察呢?
不就是为了强调哪怕是在男性荷尔蒙爆发的群体生活中,男主也未曾在遇见凯之前如此纠结过,如此被吸引过,如此克制不住过,所以说我想替男主对凯说一句话"我不是因为同性恋才爱你的,而是爱上了你才成为了一个你口中的同性恋"。
而凯说的那句话也恰好铺垫了最后自己的离开,凯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虽不以此为骄傲,但也丝毫不惧怕别人知道,他不能理解如果一个男人喜欢自己,为什么又否定自己是同性恋呢?
看吧,世界上有很多跟凯一样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你喜欢了一个同性,那你就是同性恋,你以前不是同性恋是因为你克制了。
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纠结性取向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比如玩个探探,上面会让你选择你希望划到的性别的人类,男或女,有的人可以很快的做选择然后开始交友,因为他们是在既定人群里找对象的,但是有的人不是,对他们来说这个不那么重要,但你说他们就一定都是双性恋才不在乎性别吗?
也不见得,就像择偶标准160,170,180都可以,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都可以,20,25,30都可以,中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都可以,他们只是不愿意击碎那些可能性,任何可能性,对你特别重要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也许有更重要的。
我爱你的理由不带任何标准,是爱上了你才有了标准。
电影如果有第二部真的会很开心,但是这一部,到这里刚刚好,凯会离开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凯会离开的理由不是因为男主的家庭,而是男主的自我认知不够,家庭本身就不是让这段感情结束的理由,连理由之一都不算,结束理由只有一个——男主搞砸了,但他不是故意的。
也别太责怪男主,它会这样对两边都不负责任毕竟也是有原因的,突然喜欢了一个男人,然后就出柜?
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时兴起再加上本身就怂,根本不敢想象和一个男人干脆过日子的未来。
无论是17岁27岁还是37岁,发现自己突然喜欢了一个同性大部分都会手足无措吧。
总之电影呈现的是一个爱着女朋友的男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并劈腿了女友,之后在自我认知中挣扎怀疑最后解脱了的故事。
他去酒吧既是因为爱人离开而痛苦,也是因为挣扎自己是不是真的一直都是gay而不自知,结果终于认清了自己,他没有骗女人的爱情,也没有骗自己,他遇到了一个让自己陷入新的爱情的男人,并且搞砸了。
知道比恨一个人难的是什么吗?
爱一个人知道比爱一个人更难的是什么吗?
留住Ta男主去分手的时候,凯没能说出一个字留住他,女友知道真相后带着孩子去邻居家,男主认错和请求也没能留住她,女友回来后,两人各自奔溃后回归表面的平静也没能留住爱情,至于离开的凯,男主留不下他也追不回他,因为他还需要学习很多明白很多,很久之后,可能吧。
额,马克思·雷迈特 你肿么了……
又是一个失焦同志电影。IDENTITY is not the key of this fucking problem到底能不能懂!!!!本来只想打两星的但是暧?暧?暧?结局竟然是这样吗~!!
chemistry很真实...max美哭TWT
辛郝藤8.5
矛盾点在自我认同和责任感两者,个人偏向前者,毕竟不能认同自己,又怎么爱他人。电影一开始跑步就已经落后其他人,在他得到又失去他之后,最终自己跑到最前面,因为他知道生活还是要继续。
这部我以前居然看过 ???
Ich kann nicht mal richtig eifersüchitig sein? 我连嫉妒一回都不可以吗?Bettina的这句话真是震撼。整部片子里不断出现的E-Gittareklänge吵得人心烦,在妻子怀孕期间出轨,怎样都不应该吧,况且还是个渣攻。
天生不喜此类题材,可能与我是异性恋有关吧
如果凯是个女的,呵呵
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 情感掌控很不错
13年还在谈论出柜的内心挣扎,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毕竟现在不是每个国家都支持同性婚姻。但是总体来说电影还是流于表面了,可以再挖掘一下。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发现自己的代价是失去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它们不可挽回。不过Max他真迷人……好可惜……平头出镜的时候我还在感叹那个英俊的纳波拉少年哪里去了,雨中那场戏瞬间觉得还是这样性感啊啧啧!
对没弄清自己性向就结婚生子的人实在没什么好感....萌不起来,跟这种人扯上关系的无论男女都是可怜人。
承认出柜竟比承认出轨还要艰难。
小攻挺没用的,一直摇摆在自己到底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的边缘没办法做选择。害人害己,小受长得像普京啊妈蛋害我一直出戏,但真是好一只诱受啊。
情感是个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楚。
这种自我认识的题材看上去有点老套的像90年代的同志片,只是警察这个设置会让观众比较高潮一点嘛。
丈夫有了外遇,第三者是个男的-这算不是卖点的卖点吧。讲3个人的感情的话,实在是毫无亮点。感情没拍出来,感觉主人公无病呻吟,这多大点P事啊。
当责任和爱情不在同一边时,纠结都还是会有的。希望当自己哪天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讲的还是出柜的老问题,用的还是和周边发生冲突的老段子,不过这次反倒不怎么关注两个男人的感情世界了,除了干了分了闹了的剧情与男主角的生活开始一起一落千丈,标题看起来就显得特别讽刺。出柜片不讨好,没有两把刷子还是别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