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索
Tommaso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Cristina Chiriac,威廉·达福,Anna Ferrara,Stella Mastrantonio,Lorenzo Piazzoni,Alessandro Prato,Alessandra Scarc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英国,美国,希腊语言: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由阿贝尔·费拉拉自编自导,该片曾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参展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年轻的欧洲妻子尼基以及他们3岁的女儿迪迪生活在罗马的故事。详细 >
5分。威廉·达福这瑜伽练得,特别棒。欧洲艺术家唠嗑电影,不同于洪尚秀的吃饭、喝酒、抽烟,这一部的唠嗑场景是瑜伽、戒酒互助中心和艳遇。现实世界和男主脑海中略神经的精神世界交叉,大概是中年危机的一种表现方式?导演可能还是有很多私人的表达,通过这种意识流的方式,可是我领会不到,就觉得是一部挺无聊的唠嗑片。不太看得懂这个皱皱巴巴的老头为什么那么吸引年轻女性,虽然他处理不好与年轻妻子的关系。威廉·达福瑜伽厉害,表演也好。
哎~啥也不是
自我映射,互文影像,不明觉历
“难以摆脱过往的阴影”
断断续续看完,确实...很碎,碎到难以共情中年男主的亦真亦幻
相对于《西伯利亚》,这部更偏向传统的费拉拉,从外部视角审视人物被某种内在之物吞噬。
我很喜欢,很简约的电影,小成本,但是成本都花在刀刃上,形成了华丽、随意、真实、自然的视觉感受,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摄影指导,因为实现只有粗略的分镜,但是一旦表演开始,摄影机如何移动,如何兼顾美学、戏剧性和动感,最大程度的保留人物动线和戏剧表情,都考验着摄影指导的艺术功底,这样的拍摄形式很依赖摄影师的灵气,搞砸了就满盘皆输。
神神叨叨的中年危机,明显的自我映射,费拉拉算是把这样一个很cliche的题材拍的难得有些意思
费拉拉有种宗教感。作家无处安放的躁动,欲念,幻想…在亦真亦幻的现实中找寻自我,迷失自我。你能戒掉一些瘾,戒不掉这个世界。
说白了就是精神危机,也是一种迈不过翻不过去的永恒困境。导演神神叨叨的叙事风格还蛮加分。
Ferrara being Bellocchio being Ferrara / I don't love you(如果手一抖甚至会给五星…)// 20241012 + 可能还是帕索里尼后最爱的一部费拉拉
精神危机,导演的风格还挺喜欢的 蛮加分
好喜歡哎,今年一開頭就看了這麼多可以和我分享親密感受的電影。幸福。我溜號,竟然也能溜近電影裡。
这片的背景设在罗马这座城,让我突然意识到,“费拉拉”这个姓氏是个意大利姓氏,意大利裔真是美国电影的一股重要力量。影片本身可看做《西伯利亚》的一个前传,不如《西伯利亚》私人化,但对观众更友好。
影片由阿贝尔·费拉拉自编自导,该片曾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参展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年轻的欧洲妻子尼基以及他们3岁的女儿迪迪生活在罗马的故事。
4.5/5!!!达福在片中创作的电影就是《西伯利亚》啊
【5】神的普适人化,还是人的神化,不可捉摸的景别捕捉无法成为虚假和真实的标记,互助面向过去,语言面向未来,冥想向内探索,情绪对外侵略,甚至还有创作去拓宽新的维度。如此广袤的面向,随着疆域的探索和重复,矛盾不可避免诞生,和谐越来越难维系,逐渐逼仄如窄门,一间幽深的通往私人的门打开竟然是圣堂的阶梯,上(宗教)与下(自剖精神分析)被挤压成感官刺激的同源之水喷涌。
費拉拉太對我味。男主陪同互助會女性走回家段落的戲先是攝背面,再反打到正面的鏡頭有趣極了,從窺視低視角一鏡游移至慣例的運鏡。
正在罗马学习《同义词》的《托马索》想要做什么?正如这位「导演」透露给我们的讯息:他想要把《甜蜜的生活》搬进美国。然而在意大利社会里他却一直说着英文,他的自我剖析也都在用自己的母语来叙述和记录——他的意大利语仅是用来表达愤怒。透过男主角的生活、工作和他的冥想,我们知道他正在面临着婚姻上、创作上与信仰上的危机——这是一个被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思想困在单一价值体系里的人。最终他效仿耶稣,试图以身体性来突破自己的困境,不过作为现代观众,眼前的「耶稣受难」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哗众取宠的行为艺术表演。
看这个电影真的像做了一场大梦,半生活流半意识流,真实与意识越来越难以区分,最后还两度(瞎tm)戏仿基督最后的诱惑,简直笑疯。personally还挺喜欢,但也不会推荐给别人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