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技巧看,《激战》并不完美,但我愿意给它满分。
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影院欣赏电影,也经常被逗乐到,煽情到,震撼到,但忘了已经有多久,我没有对着一部电影忘情的大笑,欢呼,于心不忍,满怀振奋,黯然神伤,热泪盈眶……《激战》甚至让我萌生出了影院就去旁边健身房办张卡的冲动。
导演林超贤以枪战片闻名,这次他不用一颗子弹半点烟火,只用一记记朴实的拳头,就捶打遍我内心每一个柔软的角落。
我像被MMA高手击中,通体震颤,瘫软在座位上,咬咬牙,挤出力气,向着银幕竖起一个大拇指。
故事围绕一对师徒拳手挑战综合格斗展开。
张家辉的角色是个典型的香港市井老油子,昔日光辉拳王,如今悲催欠债王,其人刀子嘴豆腐心,人如外号的爱犯贱,甭管眼角的鱼尾纹里藏了多少辛酸苦楚喜怒哀乐,愣是死不外露,求人办事语带调侃,承认错误时不情不愿,安慰起人来也带着教训的口吻,放不下拳王的尊严,还差点和大妈对骂起来,那一声声的对不起,即使面对萌态可掬的小萝莉,即使在空无一人的屋顶,也要经过了多少心理挣扎才能出口啊。
彭于晏《洛奇》和《百万美元宝贝》各占一半,上擂台只为证明人生价值,输赢并无所谓,因为有目标,无牵挂,所以能全力以赴,打歪鼻子,折断脖子在所不惜,甚至还想学脱臼那一手绝活,端的是肯受虐者事竟成。
两人斗嘴的好看程度不亚于肉搏,基情澎湃,火花四射,争贫比贱精彩纷呈,每每在不经意间拂过我的笑穴。
师徒两人在片中大炫肌肉,货真价实毫无PS痕迹,戏里戏外都吃尽苦头。
尤其张家辉,40好几的年纪硬磨出那一身钢筋铁骨,拼搏精神比片中角色更甚。
影片对于格斗的描写最大程度贴近现实,例行公事的训练过程蒙太奇,全面细致的展示了多种力量、敏捷、体能的训练手段,那龇牙咧嘴、青筋暴突的画面,光是看看就足够叫人咂舌,惊呼拳手不是好当的。
互联网上有人鄙视擂台搏击,认为街头格斗才是王道,无需搏击手出言纠正,单是《激战》中的训练强度,就足够让他们改变成见。
张家辉以一敌众打流氓,充分呈现业余和专业实力的巨大差距,是现实再现。
几场擂台大战没有因追求视觉而偏离MMA搏击的本真面貌,外行看来带些戏耍意味的锁技过招,都得到完整细腻的呈现。
综合擂台上的强弱并非一目了然,选手心态、经验、体型,力量,拳法,步法,腿法,锁技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上下风也会发生戏剧性的起伏转换,令比赛充满意想不到的变数。
两主持人的解说虽只寥寥数语,却总能点中关键,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悬念。
虽然出一腿就要挨一拳的设定未免失之简单,但连场搏命的攻防战术,已足够叫人看的不亦乐乎。
影片很励志,但绝非老调重弹意志必胜、精神超越物质的热血鸡汤。
彭于晏训练时间短,经验不够,与对手存在技术和力量的差距,果真没能爆发小宇宙。
张家辉创造奇迹,靠的是经验充足,速战速决,若是持久战还能取胜,就不可思议了。
扭转败局的关键一招,固然是戏剧惊奇,仍足够让人热血沸腾的握紧拳头,眼角含泪,然后,精心抖出的包袱又让人扑哧笑出了声。
鉴于地面技动作观赏性不够,影片采用燃情音乐和选手痛苦表情填补张力,回合倒计时总藏在画面外,省去了老套的紧张,换来几个意外惊喜。
从片长来看,格斗场面并不多,张家辉和一个单亲家庭的感情联接占据了相当多篇幅,这部分并没有沦为打斗间歇的凑戏,否则影片大可不必拍两小时这么多。
这个临时家庭演“话剧”,切月饼,修房子,其乐融融间,伴着女声版寂静之声的浅浅吟唱,令人心头升腾起温婉眷念。
张家辉骑摩托车载着梅婷,在清风细雨里缓缓穿过街道,本来极可能流俗的闷场,因安插的恰到好处,也轻轻叩动了我的心扉。
彭于晏与父亲的几场戏也是如此。
这些温情脉脉与格斗无关,但它们让我们了解到,铮铮硬汉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
《激战》不是大团圆的励志片,情绪不稳定的母亲终究要进精神病院,有犯罪记录的老好人终究无法得到监护权,从绝境中站起的前富二代也并没有和女孩确立恋情,但就像乌云散尽前露出的那抹金边,一切都折射着满满的希望。
人生就像擂台,不打就不会输,但你会在老去时懊悔什么记忆都没留下,一旦上台,你总会跌倒,但只要重新站起,继续向着命运挥出一通又一通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你会证明留下的汗,洒出的血,歪掉的鼻子和脱臼的手臂,会是你此生最辉煌的奖赏。
(文/方聿南)
影片简洁的故事和镜头表现力,很吸引我。
在拳拳到位的击打中,扣人心弦。
真正的血肉横飞,没有给予主角过多的主角光环,有位止步于夺冠赛,有位只打了三场,而他俩都找回了自己人生的动力,在一众的励志主题的运动片中脱颖而出。
感情线没有过多的枝丫,显得非常好,这种纯男性的视野,强加爱情线显得拉拢女性观众。
买电影票的时候对剧情并没有很大的期待,做为一部动作片,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还以为是退役老拳王被励志少年感动然后几月突击速成打遍擂台无敌手的老套路,于是打定精神决定还是欣赏擂台场面为主;不过剧情倒是有惊喜。
开篇利落,几个主要人物的背景交代,三个悲剧,完全看不出来和标题有什么联系,弄得我一度以为走错放映厅;然而后面这些人联系起来讲一个故事,才发现这个开头的好处。
生活不易,无论是曾经的富二代还是当年的拳王,一个在工地干活一个在健身房教一群师奶跳操,住合租房逃债被人打。
如果林少年首战告捷,可能就是一场分钱皆大欢喜的传统剧,鼓吹一下没有什么不可能,主角短期突击即可打遍天下无敌手。
然而这是现实。
所以有由于连累同租母女而焦头烂额忘记去看徒弟比赛的程辉,有由于实力不敌败下阵来的林少年(这才是现实吧,没有打不败的速成天才,初出茅庐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是武侠小说里的神话),有终于还是没能通过测试而去精神康复院的阿君。
常胜不败,是神话吧。
林少年的几次险胜才是现实。
然而确实有温暖和治愈,坚持是一种力量,没有这种力量,林少年恐怕第一场都撑不下去。
他的目标不过是让林爸振作,这已经达到。
所以光荣退场只在最后又冒出来当了个职业拳手。
而后面的程辉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把自己弄脱臼”的绝招胜了,见好就收打了几场拿钱走人,还债,这又何尝不是种智慧。
站在场上要有信心,也要有智慧,贵有自知之明。
喜欢电影里说的,人这一辈子要为自己做件事。
去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为什么去拼一回。
很励志很热血。
即使在现实里,有这样热血的人也总会更接近成功吧。
当然电影里也有几个删除也可的人物,比如开篇的富二代,跟林少年一起吃饭的妹子(话说这个妹子在片子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增加男女比例么……)但总的来说,还是今年看过的,比较好的电影了
没有敌人 输赢只关乎自己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有多难 就有多满足 多快乐我喜欢看失意英雄绝地反弹的故事 跌跌跌再跌蓄力收敛情绪努力努力再努力拼向上拼!
嘭!
成功最终一刻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个中体会只有自己知晓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了他们也未必明白 下面开始习惯性脱臼,啊不,吐槽:1、合拍片什么的真的很烦 虽然我妈喜欢王宝强;李菲儿是那个KTV服务生吗?
请解释一下你存在的意义2、梅婷 一罐啤酒就放倒的酒量 请好好反省;如果想借酒消愁 选啤酒也太不专业了好吗3、家庭戏略狗血 但小丹的最佳女猪/女配可以有 4、澳门真的快成广东一个市了5、青筋凸起、断胳膊扭脚、灌摔 全场观众各种”吸“ ”啊“ “嗬” “咳” “咦” ”呜“ 音效跟看恐怖片差不多6、进场前吃的很饱 ♪我以为我会睡 但是我没有♪ 肉搏戏份用料实在 节奏紧凑 望着荧幕上交相辉映的肉体 我为自己圆滚的肚皮感到羞愧 默默在暗中给皮带松了两个扣儿。。
第三十三届香港金像奖刚刚落下帷幕。
香港电影现状就像陈嘉上所说:金像奖就是香港电影的寒暑表。
香港影业往上走,它也往上走;香港电影往下走,它也向下走。
一目了然,很真实。
现如今,大陆电影市场不断繁荣,香港电影却早已失去往日辉煌,略显衰落和青黄不接。
以至于我们对香港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金像奖也被视为年老表彰大会,关注度逐渐降低。
从2005年起,连续四届金像奖影后也颁给内地女演员。
这也引发吴君如的不满:她们的素质是不是真的比港人高呢?
这也用鲜血淋漓的事实陈述着香港电影的衰落。
香港影人的北进之路经过阵痛式的调整,香港影人决定集体北进来适应不断繁荣的大陆市场。
四大天王之中,除了刘天王凭借其不老容颜,精湛演技与拼命三郎的精神还活跃于大荧幕,仍属高产演员;郭天王偶尔也有佳作涌现。
另外二人基本上已经淡出大众视野。
当然还有古天乐,吴彦祖,刘青云等型男在他们擅长的警匪题材电影中散发余热。
而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女演员大部分嫁入豪门抑或移居海外,结束了自己的荧屏生涯。
就连成龙经典的警察故事系列也把故事背景搬到北京,化身大陆公安钟文。
所以,香港优秀演员中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仍坚持拍香港电影,在大陆愈发繁荣的电影市场继续维系香港电影早已逝去的辉煌。
影帝张家辉的逆袭这一届的金像奖中最受瞩目的就是今年新科影帝张家辉了。
在香港电影鼎盛时期,我们似乎已经记不起他所饰演的的一些经典角色,反而在香港电影市场衰落并不断向内地发展的今天取得不俗成就。
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持续发展,张家辉留给我们较深印象的也只是在王晶的赌侠系列电影中饰演的一些喜剧类角色。
这些电影业充其量是在赌圣成功后的跟风之作,完全登不了大雅之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喜剧电影虽没有让张家辉获得演技上的精进,却让他有了一定知名度。
于是在2004年,张家辉等来了杜琪峰,他与杜琪峰有多次合作。
在这些电影中,他虽不是主演,但这些角色却让他的演技有了质的提高。
直到他遇上林超贤。
一个好演员确实需要是需要一位伯乐的。
林超贤就是张家辉的伯乐。
张家辉以年逾不惑,以三部林氏电影《证人》、《线人》、《激战》成功打入大陆市场,获得更高知名度的同时,也使张家辉成为各大电影节常客。
本届香港金像奖上,他也继续凭借《激战》中的演技大爆发获得继华鼎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之后又一座奖杯。
演艺圈之中,光有伯乐是完全不够的。
如果没有实力与努力,怎能奢求导演的另眼相看?
在张家辉的多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张家辉的精湛演技,那努力呢?
我们从《激战》中就可看出张家辉的诚意。
众所周知,张家辉身材偏瘦小。
但《激战》中,却看到他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一面。
一身彪悍凌厉的肌肉令我眼前一亮。
很难想象,一个年逾四十的非专业拳击运动员如何练出这一身肌肉?
在《扫毒》、《线人》里枯柴瘦弱的警察到《激战》里的拳击冠军经历了如何的蜕变?
答案其实不用多说,因为其中的艰辛只有他本人知道。
我们知道的是张家辉确实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多。
《激战》拍摄中,张家辉无意中被踢断小指,但他坚持打了封闭继续拍戏。
戏拍完了,却也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其实不管哪个行业,付出与得到都是成正比的。
所以说张家辉的影帝头衔也实至名归。
、张家辉从最初的龙套到喜剧、正剧、再到动作片;从当初的挨打男、烂片王,再到票房保证,他经历了太多。
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用他不断的佳作告诉我们他的努力。
他也告诉我们:即使青春不再,也要诠释什么叫大器晚成。
后记:在接下来,又一部林超贤的电影《魔警》上映,不过此次张家辉化身魔鬼大反派韩江,以内心戏为主。
这可能又是他戏路的扩展吧!
支持他。
本篇剧情几乎全部模仿million dollar baby,但我仍品出了许多不一样的味道。
欠了一屁股赌债的过气拳王,老爸欠债十几亿跑路的初学拳渣,被老公抛弃的女人,孤儿院的正太妹,所有的元素构成了影片中独有的灰色背景。
然而,电影却没有向灰色继续发展。
影片中的倒霉蛋大loser思齐,为了让老爸觉醒,想了各种办法,最终选择通过打拳让爹爹重新振作。
碰巧,辉哥也来了同一家拳馆当杂役。
无人问津的拳渣,碰上了两届冠军得主辉哥,互通有无,一拍即合!
接下来就是拳渣,刻苦训练,改变世界的时候了。
随着比赛的临近,拳渣的进步是迅猛的。
终于,比赛降临!
第一场,靠坚持搞定。
第二场,依然坚持。
第三场,碰到了真正的高手,继续坚持,但也输了。
可是,这场来之不易的输局,却换来了三个人命运的大转折。
爹爹看到儿子的拼命,燃起了当年的斗志,继续做起了经纪人,重塑了自我。
辉哥看到徒弟的拼命,想到当年的退让,如今的赌债,重新开始了拳王的奋斗!
众望所归,老拳王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战胜了新拳王,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小正太在辉哥的刺激下,也奋发图强,战胜病魔,愿意回到爸爸身边了。
影片中,各种loser为了战胜失败、战胜病魔付出的所有努力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互相关怀、鼓励的温馨镜头,是本剧最大的成功了吧。
影片末尾,辉哥还了债,思齐得到了爱,小正太回了家,这种完美式的结局,没有让我们众多影迷失望!
一部好电影,往往表现的是人生。
激战中的人生,虽然和现实离得好远,但是剧中浓浓的情谊和战胜未来的勇气,确实是每个热爱奋斗,不干现状的人所需要的。
能表现出这些的电影,再烂片如云的中国现代,不多见了吧?
之前都是从不发影评的,这次忍不住要说两句。
看着豆瓣不错的评分,在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老套的剧情,硬加入让人感动的桥段。
要不是看在2位主演还是比较喜欢的,可能评分会更低。
对影不对人。。
再谴责下今年的暑期档,充斥的全是国产劣质影片。
同样8.0分左右的环太平洋和激战,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天龙八部》里有个扫地僧,终日不过于藏经阁里扫地,却在武林大会上轻取萧远山和慕容博,并识破鸠摩智的“小无相功”,众人方叹其武功深不可测。
其实金庸小说里避世的绝世高人不只扫地僧一个,《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也是超凡脱俗,但是以其地位的卑微和武功成就的卓越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而言,扫地僧可算是独一无二。
其实这种手法并不只为金庸所独创,电影人也常用。
2004年杜琪峰的《柔道龙虎榜》,快瞎眼的阿宝、耍狠的黑社会大佬、道场快被灰尘埋掉的师傅,鞠一个躬原来他们都是柔道中人。
2010年郭子健和郑世杰的《打擂台》更绝,断手短腿的,变成植物人的,武馆都经营不下去改茶楼的,居然是昔日的功夫英雄。
最出名的当属《功夫》,好武的周星驰弄了个“猪笼城寨”,住在里面那些五花八门搓不忍赌的,全是不显山露水的高手。
中国人向来爱的是“卧虎藏龙”——那些成名路上夭折的大英雄,那些历经江湖荣光与风雨洗礼的大人物,最后“大隐隐于市”,这个世界才平添了许多姿彩与惊喜。
林超贤这次的《激战》就走了这样一个路子。
张家辉饰演的程辉,出场时就是一个被高利贷追着满街跑的赌徒,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人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两届金腰带的得主。
随着剧情的进展,在带徒弟——年轻的林思齐(彭于晏饰)——的过程中,程辉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状态。
最后因为徒弟的伤重落败,他重拾了回到赛场的决心。
我们可以看看林超贤是怎样塑造这一个拳击场上的扫地僧。
首先,他渲染程辉的境况之落魄:高利贷三期未还;住在一个雨天就像游泳池的合租房;在朋友的健身馆里给一群阿姨大妈们教健美操,兼职擦地擦器具。
另一方面,他用朋友的对白和程辉自己的回忆,告诉我们他曾经的风光无限与自毁前程。
在程辉带林思齐训练的过程中(其中还穿插了一场他和另一拳师的一场微型比赛),他娴熟的拳击技术也渐渐显山露水,当然还有他的老于世故和谨小慎微。
如果看电影的100分钟,我们也许觉得这是一个双线并行的剧本,程辉和林思齐的故事同时展开。
直到最后20分钟,我们才明白,林超贤仍然是有偏爱的,他用大量的笔墨是在为程辉的复出铺垫。
不同于林思齐漫长的训练和几场赛事不同侧面的呈现他的执着与稚嫩,程辉的训练与比赛几乎是以爆发的形式,呈现了他以一个高龄选手身份为克服体能极限所作出的艰卓努力,他作为一个老拳师所展现的竞技智慧和技巧。
力战李子奇,就是程辉这个“扫地僧”的少室山“武林大会”,完美落幕后他更是实至名归的“扫地僧”,隐居于澳门的爱人身旁。
其实类似题材的电影有很多。
2008年的《摔跤手》, 米基•洛克饰演的兰迪曾是摔角圈的明星,老来却只能在在超市里当搬运工,配合年轻的选手打“假拳”。
为了昔日的荣光,他带着心脏病回到了真正的赛场。
同样是曾经的英雄今日的loser,同样是英雄迟暮,同样是为了恢复荣光,《摔跤手》最终获得了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和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至于年轻人的崛起,经典非1976年的《洛奇》莫属。
对比来看,反倒看出《激战》的不足之处:双线并行,以林超贤“激战”背后必讲故事的风格,多一个人需要多讲几十分钟的故事,使剧情显得冗长。
而且林思齐的故事实在不够精彩,如果说老爸的破产是斗志的源泉,不得不讲,那么他的爱情线实在是无足轻重。
如果抛却这些遗憾,《激战》仍然是令人血脉贲张。
体育竞技片恒久的主题,便是光荣。
“从来良将如美人,人间不许见白头。
”这里的“良将”改成“英雄”,只有更贴切。
竞技场上,极度的辉煌与职业生命的短暂,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然而从凡人的角度看,年轻的荣光固然振奋,但是永不迟暮的英雄是内心更深处的期盼。
所以林超贤善良地让程辉在48岁时击败了拳王,而不是像兰迪一样,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不知是否永远地倒下,尽管那远为真实。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辉。
他与“扫地僧”的相似之处在于,演技怀身却长期不闻不达。
香港电影圈大概是这样的,总会有些像刘青云张家辉这样的,虽不至于到杜汶泽林雪那样只有配角可当,但是总也拿不了奖,免不了在烂片堆里打滚。
80后也许还会记得他和文颂娴演了香港亚视的《凤凰传说》,张家辉在里面演的是那个深情的翩翩世家公子郭启文。
那是1994年,他和文颂娴都是刚刚出道的新人。
此后他在电视剧方面还算受欢迎,但是在大屏幕上缺少力作,印象较深的只有《黑社会》系列和《出埃及记》,但也远非主角。
相比起来,刘青云当初只是缺奖项肯定,但是至少佳作不断实力也受肯定。
所以林超贤真的可称是张家辉的“贵人”。
2009年,张家辉凭林超贤的《证人》,一举囊括香港金像奖影帝、台湾金马奖影帝、亚太电影展影帝等荣誉,打破香港电影圈男演员凭同一部电影获最多奖项的纪录;今年又凭《激战》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时至今日,他终于不再只是演艺圈里的“扫地僧”一枚了。
《激战》是一部关于MMA综合格斗的商业电影,放眼华语电影圈这类拳击题材的动作电影是十分少见的,加之导演林超贤一贯的实打实风格,电影中充斥着血脉贲张的搏斗场面。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影片的开头十分平实,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骑行在云南风光中,梅婷饰演的王明君因意外失去了小儿子,张家辉饰演的香港小市民程辉则沉迷于赌博,三条故事线平行展开,从一开始就弥漫着细腻的温情。
这使得影片不仅呈现出热血的励志,也有走心的感人戏,用动作激起观众的神经,用感情触动心灵。
该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彭于晏和张家辉一身健硕的肌肉。
片中彭于晏为了让失意的父亲重新振作参加了格斗比赛,而张家辉饰演的落寞拳王也是在最后挑战自己的极限。
电影铺陈很长的段落集中在两人进行魔鬼训练的场面上,让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挑战生理极限所付出的努力。
当每一次画面切换到擂台上,镜头聚焦两位男主角与对手拳拳到肉的搏斗,那一张张鲜血四溢、肿胀歪曲的脸总会让人忍不住捏紧拳头。
片中梅婷和李馨巧扮演的母女档让人眼前一亮,两人是电影的调味剂也是催化剂,正是因为她们决定了张家辉饰演的赌徒的人生走向。
片中三人住在同一屋檐下,时常会闹出各种笑话,这与林超贤之前黑暗的警匪片大相径庭,正是这种喜剧效果中和了影片格斗部分给人的紧张感,让影片充满了温情。
年仅10岁的李馨巧表现得相当老练,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拿捏得十分准确,在几位老演员面前丝毫不输气场,着实让人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结尾处理得当。
彭于晏在前半段一直是励志先锋,他有着热血青年的坚强意志,但是在他跌倒后却没在擂台上站起来。
这给观众留下了遗憾,而正是这样的残酷事实让年近五十岁的张家辉决定继续彭于晏的拼搏之路,最后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双重励志是影片摆脱故事俗套的策略,让两位男主角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超越自己,此举不显得重复累赘,反而是加重了影片的励志色彩。
其实影片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悲剧的氛围,每位主角都面对着不堪的生活,电影在塑造热血的同时也在四处铺垫苦情。
影片最后张家辉和彭于晏没有像以往的励志片一样一飞冲天,他们的生活还是归入了平静。
这恰恰就是《激战》的可贵之处,电影没有故作煽情的口号,也没有高调夸张的渲染梦想,只是简简单单地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
正如片中那句台词“怕,你就会输一辈子”,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全片的主旨。
《激战》里超级超级超级喜欢的一段,就是彭于晏和张家辉,各自在准备即将到来的比赛,那种投入、专注,以及自律,每次看到都热血沸腾。
尤其是张家辉,作为一个40岁的老拳手,为了梦想,每天早上5点起来跑步,一直跑到吐,疯狂加力量训练,同时对吃近乎严苛,滴油不沾。
很短的时间内,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筋肉人”!
真的是很励志很励志的一部影片了。
基战!
有情有肉有搞笑,文艺和热血结合的很到位,配乐加分。就是安志杰每部戏里出现我都不认识好囧T_T。
就这片子7.9,是在搞笑吗
我喜欢笼斗,暴力美学,身材大好,眼福也够
张家辉演戏太过了~
林超贤的卖惨癖多少收敛了些,主线包括拳台戏都很结实。如果把那些或拖拉或多余的副线砍掉一大半,可能会比《勇士》更好,在运动电影里,一个拳手上场是不需要那么多理由的。另外,开场让我以为进错了厅。
挺好看的呀,补个注脚
又名《基战》,港基圈实在是没救了!看这种片非常容易与《勇士》相提并论,但是林超贤似乎想表达更多,但是又没有表达清楚,于是有了乱入的途径定福庄的411,我就差回来时候舍弃快2选择411了。
导演的野心和能力简直成反比,主线抓不牢副线反复搞,两个主角的故事完全是割裂的却强行凑一块,看到最后不知所谓。最屌还是张家辉
all I heard is the sound of silence
彭于晏身材真不错。。。其他的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没觉得好看,只觉得极端。一个证明要整到脖子折了,一个受挫折就要缩起来让全世界迁就,影片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
铁汉柔情的坚持
拖沓 废镜头多
王宝强的出场是什么意思。李菲儿的出场是什么意思。梅婷是个疯子又是什么意思。要证明自己很强就来打拳是什么意思。这个剧情,是神马玩意。
不错
怎么说呢 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评分较高的原因在与这类题材比较少见 并不代表电影本身有多牛 以前看过很多此类电影 例如韩国的传说中的拳头 和柳承范演过的一部 都是以此为题 所以这部电影 值得称赞的是众多演员的扎实演技
太好看!太好看!不解释,我是张家辉和彭于晏的脑残粉,最爱张家辉!!!
可以
跟哪个教练练的肌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