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s01e04,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me to stick to this serials
有几个记忆点:1️⃣不拖沓。
每集一个破案并且整个剧中穿插主角一家的故事且时常有互动交叉。
2️⃣主要人物有魅力。
剧中主要人物们性格鲜明有记忆点,时不时来个伏笔和惊喜,私心蛮喜欢那个女法医,搞好业务之余古灵精怪,诠释了另一种可爱;爸爸变态的性格也表现的比较丰富,让人又恨又爱;妈妈招变态的体质也实锤了,既有作为小女人傻白甜的一面,也有为了家庭与孩子而坚强成长的一面;最大的惊喜就是妹妹了,后面可能是为了吸引观众对第二季的兴趣,迎来了小高潮,妹妹的人设来了一个欧亨利式的反转,一如她爸爸说的那句“that's my girl”;哥哥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还能坚持生活下去也是不容易,根据他那些备受折磨的画面来看,正常人遭遇这些的话可能会精神崩溃…基本上主要人物都演的不错。
3️⃣画面比较重口。
虽然是电视台播出的,但是有些画面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重口,继汉尼拔以来又一重口,由于我共情能力比较好,里面一些血腥场面有时候看着会难受。
观剧留心⚠️4️⃣没有烂尾。
因为疫情更新的有点慢,后面的两集看的时候前情都要忘记了,抽茧剥丝也算到了一定程度,也算迎来了一波小高潮,第一季的结尾在钓胃口这方面做的还8错。
5️⃣潮点:前面有那么多的神剧铺垫包括一些观众的情感记忆,对于美剧资深观众的话可能会觉得这部剧还不够好,全篇压抑。
但对于我这种时不时看美剧的人还是蛮适用,它符合我对下饭剧的要求,情节紧凑,主演不尬,有吸引点等。
浪子神探 第一季 (2019)7.62019 / 美国 / 悬疑 犯罪 / 李·托兰·克里格 罗伯·拜利 亚当·肯恩 / 汤姆·佩恩 卢·戴蒙德·菲利普斯
20191017, s01e04,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me to stick to this serials
犯罪悬疑类题材是不少人的心头好,喜爱此类题材的小伙伴会发现近年来,此类剧中越来越多提到一个职业—“犯罪侧写师”。
辅助于刑事勘察的人就叫做侧写师,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需要专业训练的特殊职业。
侧写师们通过作案手法、犯罪现场、犯罪特征等勾画罪犯的犯罪心理。
结合数据分析归纳出犯罪人的特征,以给予警方建议性的办案方向,缩小侦查范围。
特别是看过美剧《犯罪心理》的观众,想必对“侧写师”这个专业术语并不陌生。
自2005年播出至今已经十五季(2月20日完结),《犯罪心理》曾多次获得艾美奖和人民选择奖的提名。
《犯罪心理》描写的是一群犯罪行为(心理)侧写师(BAU)们的故事,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协助警方侦破案件,他们时刻要面对人性的残暴、扭曲和黑暗,他们带入罪犯的角度去分析罪犯心理过程,在与黑暗对弈的同时,稍有不慎就会迷失自我。
大卫•芬奇指导的高分剧集《心灵猎人》,也描述了有关侧写师的故事,犯罪侧写师们通过这种技术协助警方追捕连环杀手,每集破解一桩奇案,让看得人直呼过瘾!
与《犯罪心理》略有不同的是,《心灵猎人》更多讲述是BAU的创建前,那时的人们还在以犯罪动机、手段和机遇来支撑整个案件的犯罪逻辑。
但在1977年之后,许多案件的犯罪动机就变得很难解释,于是犯罪心理一词便出现了。
说到犯罪心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前FBI行为科学组的读心神探约翰·E·道格拉斯。
《沉默的羔羊》里的克劳福德,《汉尼拔》里的格雷厄姆,以及《心灵猎人》中年轻的FBI探员Holden Ford,都是以他为原型。
制作人们将他撰写的同名回忆录翻拍成各种影视作品,还原历史上那些震惊全世界的凶杀案,带着观众们一步步探究变态杀手们的犯罪心理。
但凝视深渊之人,随时都有被阴暗人性反噬的可能!
侧写师与罪犯就像是黑与白的对立,可如果黑白交融,并且有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呢?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剧,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另类“犯罪侧写师”的故事。
《浪子神探》Prodigal Son
本剧由导演李·托兰·克里格(《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罗伯·拜利(《哥谭》)、罗伯·拜利(《杀手一班》)指导。
凭借热门美剧《性爱大师》和《好兆头》中重新回归荧幕的老戏骨麦克·辛,和《行尸走肉》里饰演“耶稣”的汤姆·佩恩联合主演。
(《好兆头》)
男主马尔科姆(汤姆·佩恩 饰)是一名FBI侧写师,这一天,他与警员来到郊外的屠宰场调查一起凶杀案,通过推理,他觉得这里就是杀人犯的藏身之处。
也许是男主过于自负,竟单枪匹马独自一人搜捕。
结果被杀人犯一击撂倒,给电晕过去了。
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身处仓库。
旁边是人质,仓库货架上摆着多个大大小小的玻璃罐,里面用福尔马林泡着人体的各个器官。
杀人凶手正拿着枪对着他的脑袋。
杀人犯质问他:“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凭借多年的侧写经验推理,他告诉杀人犯:“是你的受害人!
他们全身毛发被剃光,很光滑,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所以我猜想到,你是按照屠夫的标准来选择的,你大概11岁的时候被送来这里的,州立病房?
你在那里变成了这样。
”
紧接着男主就想劝说杀人犯,没有人生来就是破碎的,都是因为他人的影响。
劝他放下枪,我们可以好好聊聊。
正当杀人犯准备放下枪时,一名警察突然出现开枪射杀了杀人犯。
马尔科姆此前所做的一切都全功尽弃了,他又急又怒,还动手打了警察。
回去后,联邦调查局以此为由开除了马尔科姆。
但这并不是他被开除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联邦调查局怀疑马尔科姆也许像他父亲一样,有神经病倾向。
· 我们是同类人1998年,纽约警察局以蓄意谋杀的罪名,逮捕了外科医生马丁·维特利。
谁也没想到这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居然是一个犯下多起谋杀案的反社会人格者。
马丁捕捉到“猎物”之后,不会直接杀掉,而是喜欢通过变态的虐杀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最喜欢在“猎物们”有意识的情况下,用工具解剖他们的器官。
这位变态的外科医生,正是马尔科姆的父亲(麦克·辛 饰)。
父亲在被警方带走之前,还不忘对着年幼的男主角说:“我们是同类人”。
年幼的马尔科姆还不明白父亲口中所说的“同类人”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不想成为“同类人”。
他多次探望被关押在精神病院的父亲,与父亲聊“杀人”。
他知道只有了解罪犯,才能看透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他却越深入,就越被黑暗拉扯。
他告知父亲,自己打算申请去联邦调查局做一名犯罪侧写师,走上一条和父亲完全相反的道路。
可父亲却认为,一个连环杀手的儿子,怎么可能成为FBI的侧写师?
父亲的话就像是一颗埋在马尔科姆身体内的黑暗种子。
他改了名,整夜难以入眠。
就算吃了安眠药也会做噩梦,为了避免伤害到自己,睡觉时他不得不带上牙套,并将自己的手脚用铁链牢牢绑住。
在犯罪侧写领域中,马尔科姆确实有极高的造诣,而他的这些“天赋”,其实和他从小接受父亲的“耳濡目染”,一致的思维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他一边想要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却一边又从父亲那里获取刑侦经验。
就像这张海报一样,也许善恶本是一体。
可无论他破过多少离奇的凶杀案,还是摆脱不了杀人魔儿子的身份,被人当作一颗定时炸弹。
· 重生
失业后不久一位纽约警局的警探找到马尔科姆,想要马尔科姆做他的搭档,负责犯罪侧写。
而马尔科姆也迎来他最大的挑战。
这回的重大凶杀案,凶手的作案手段与他父亲当年的行凶方式一模一样,这是个模仿他父亲行凶的杀人犯。
通过调查几名受害者的银行交易记录,警方很快锁定了一个名叫尼克的人。
但这名狡猾模仿者,当然不会这么轻易地被捉住,他和警察玩起了猫鼠游戏。
尼克是他用来误导警察的假身份。
待到警察上门抓捕时,才得知被绑的尼克并不是真正的凶手。
他只是替凶手联系客户的人,被凶手抓来绑上炸弹上演一场“畏罪自杀”的戏码,代替真正的凶手去死。
这时,马尔科姆意识到,自己的侧写出了错!
时间一秒秒流失,只有解开手上的镣铐才能解救无辜受害者,马尔科姆来不及考虑那么多,他拿起斧头砍断了受害者的手。
后来,他们又在尼克的公寓找到四张手稿,上面所记录的内容正好对应了前三位受害者的被害方法。
而且这是马尔科姆父亲的手稿,模仿者是从哪里弄来的?
看来只有与父亲见面才能破解谜题...· 再见面
虽然警探极力劝阻,但是为了避免出现第四个受害者,男主还是去见了父亲。
不过这次,他不再害怕父亲,反而威胁父亲如果不帮忙自己就再也不来了。
通过对父亲病人的排查,马尔科姆瞄准了一个嫌疑人,顺利破案。
事后,他仔细一想,这是不是为了让他回来,父亲精心安排了这一切?
最后,马尔科姆是否会同意父亲的提议,与恶魔作伴携手破案?
小编就不剧透了,大家赶快追起来吧!
· · ·《浪子神探》播出后争议不断,口碑也是好坏参半,但Fox还是决定续订第二季(麦克·辛在采访时有提到)。
这部剧光从设定上来看,有点类似《汉拔尼》+《犯罪心理》的结合版,既有重推理的悬疑剧情,剧中心理博弈的场景十分刺激;也有重口味的血腥画面,部分场景确实是让人联想起了《汉尼拔》做“人肉大餐”的样子。
虽然剧集设定略显老套,但是父子间的对抗、交流还是足够吸引人的,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对于喜欢高智商犯罪题材的小伙伴们,这部剧绝对是不能错过的一道「大餐」;感兴趣的话,不妨亲自“尝尝”看!
#3.264月#《prodigal son》(浪子神探)Dbq我以为浪子神探是像灵媒神探那样的鬼马侦探,但其实不是,说的是他逆反连环杀人犯父亲说的"we are the same",选择站在正义面的意思。
开头主角被FBI开了回到纽约,被亦父亦友的Gil招去当顾问(侧写师),原因是他"think like killer"(男主自嘲it's a gift)且在当年救了Gil举报了父亲。
这部剧每个角色塑造得都很有个性特点,非常生动,勇敢重情义Dani(居然不是cp???
麻烦下一季给我多点🍬 ),超浮夸麻麻,怪咖法医,争强好胜妹妹(虽然有点讨厌她那样对她男朋友…),爸爸也演的很好。
主线是揭开父亲未被公开的受害者的秘密和恢复男主丢失的部分记忆,每集侧写都无尿点,几乎每一集都有特别的凶手1copycat模仿犯罪 2annihilator killer灭门凶手 3visionary killer幻想型凶手 4stalker跟踪狂 5有反转 6nascent sadistic 初级施虐狂 7antisocial parricide叛逆性罪犯 8mission-oriented killer 清道夫(算是这季的boss) 9crime of passion激情杀人 10double homicide双重谋杀 13有关《基督山伯爵》14Ransom killer随机型凶手 15necrophiliac恋尸癖(不过这集不吓人hhh别怕) 16thrill killer想不出合适的翻译,反正就是杀红了眼,忍不住要杀人…顺便说一下结局安排我很喜欢!
真的吓了一跳但是非常爽!
整个剧里最喜欢的人物是义气Dani和勇敢善良的妈妈。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续订了吗,有知道的大佬告知下,谢谢。
140个字真辛苦
1⃣️个猜测麻麻应该是知道点什么的,不是她所表现出来或者当年接受询问时的那套说辞。
麻麻在当年的事件中应该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几个引起我如此猜测的片段,先📝记录下:1.麻麻当年最后一次探视粑粑时,两人的对话。
2.麻麻第一次到警局找吉尔时,与吉尔的对话。
3.麻麻回到家翻找红裙子,回忆起与粑粑的对话4.因为当年粑粑的事件,儿子有PTSD各种症状,但作为同床共枕多年的麻麻居然好像没看到有什么影响?
1⃣️个案例联想对照反社会人格特征理解粑粑这个人物反社会人格暴力、反社会、目标清晰,为了达到目标可以有很细致的计划和执行。
高功能反社会者不乏混得如鱼得水之辈。
比如粑粑这个角色,高智商,计划缜密,执行力强。
反社会者,只能体会到激烈的情绪,感受的阈限值很高,比如极端的愤怒,所以他们会采用暴力,甚至是杀人的方式来获得快感,感知存在。
虽然他们不大能感受到爱啊开心啊这些情绪,但如果是高功能的反社会者,完全可以用他的高智商来扮演。
粑粑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他表现出来好像对妻子、儿子、女儿是爱的,但其实这份表现出来的爱只是为了控制,为了证明自己更强。
你看,就算我关在这里,你们也都为我所控制影响。
就像第七集这里一样,儿子多少能看穿他的把戏,但是女儿不就成功被控制了吗?
一切都是他的局,你们不过都是棋子罢了。
反社会人格就是这样,信奉武力暴力强权,为达目的不折手段,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其他人,他们的世界是未分化的世界。
记得书中讲到对他们进行治疗时,共情什么的不太有用,你如果跟他说“我能理解……你当时一定很…”多半会被他们嗤之以鼻,甚至是羞辱践踏,反而要表现得比他们更强势,或许反而能获得与他们对话的机会。
以上关于反社会人格的内容是躺在床上写的,不想爬起来翻书了,全凭印象。
错误之处还请温柔指出。
20191013, s01e02, fragile deduction
震撼我小区!
哇中间医生那一长段戏也太厉害了 大卫给他解开手铐的时候他看大卫那个眼神我的妈 仿佛在看一个无生命物体 拿起手术刀的时候也太震撼了 之前的什么善良的伪装全是骗人的这才是各种意义上的“外科医生”啊!
果然这个剧最好看的就是辛老师!
顺带一提 Malcom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太扯了 外头一个长成那样的精神病杀人狂 但凡换个谁都不可能出去 我本来还期待他看着他爸做手术想起点什么来呢 结果人家去单挑关底boss了 这要到什么时候他才能想起来小时候出了什么事啊不过他那个蓝汪汪的狗狗眼真是没话说 可怜巴巴的 快给这个易碎的小茶杯一个汉尼拔(不是
第十三集 Wait & Hope《基督山伯爵》诶,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这个谋杀思路一级棒,以至于最后不希望那个女孩被阻止,成功复仇该有多好。
只是第二个受害人,设计在达摩克利斯之剑下的那个,对应原著中的谁呢?
没有看清他胳膊上的刺痕。
凭空猜测他是原著里贪婪的银行家邓格拉尔。
医生做了噩梦,看来他还是担心与儿子的关系。
之后就从禁闭中被释放了出来,电话什么的又重新涌有。
小组学习对替代品儿子说的love you也是真情流露了,不过之前人家不同意时他翻的那下脸还是蛮惊悚的。
切换得相当流利。
Malcolm带着Dani来见医生的场景,真有点象带着女友见家长。
虽然我不希望发展这段感情线,但这集的苗头非常不妙:继医生用partner开他俩的玩笑之后,老妈又极力赞扬Dani的美丽。
partner既可以指工作搭档,也可以指没有履行婚姻手续共同生活的人。
我的店里曾有顾客来替她的partner取包裹,当时想当然地认为这个partner是个he,至今想起来仍觉惭愧。
反正这集医生夫妻两个联手强行给儿子配对了。
还有爆炸前Malcolm对Dani欲言又止的那句话,大概是要表白?
两个谋杀场景的设计都相当巧妙高端,赞叹。。。
双筒遂发手枪,简直不要太基督山。
几乎人人妙语如珠。
老妈形容坐商业航班感觉如同从西贡逃命;针对Malcolm的白西装,JT用迈阿密风云梗,法医田中三梗连发,大毒枭、上校、去塞拉盖蒂平原偷猎象牙,个人感觉分别对应迈阿密风云、夺宝奇兵和走出非洲。
三首歌:Under Pressure / Queen, David Bowie【医生告诉警卫他想念儿子;Malcolm的早间瑜珈直到老妈降临;医生往警局打电话;Malcolm从爆炸逃脱,寸伤没有比较神奇】Nocturne in E-Flat Major, Op. 9, No.2 / Peter Schmalfuss【Gil和Malcolm到达泰勒家的豪宅】Harvest / Dustin Tebbutt【女孩被制止之后:Malcolm自我介绍是Jessica的儿子,老妈也为他骄傲;兄妹交谈;老爹看电视上的女儿,分集标题“等待和希望”应该也是指老爹的吧】第十二集 Internal Affairs在不同人之间的交谈中,通过不断的闪回,这一集的故事慢慢拼凑成型。
最后的反转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其实在谈话的过程中就想到《普通嫌疑人》了,但先入为主地把心理医生当成了正面人物,所以没看到反转。
之前嫌疑人扔药瓶子也是埋了伏笔。
Andi这个名字亦男亦女。
今天看剧不专心。
男主的幻觉中出现了小时候的自己,造型上脸色苍白,挺恐怖的,有些《咒怨》的感觉。
He tried to kill us这句台词不断出现,是男主意难平,总在探讨原生家庭,而这种企图谋杀的家庭模式很少见到。
最后风平浪静,小小马的脸色也恢复了正常,but he didn't——男主会放下了吧。
十分想念外科医生。。。
老妈请来了德国柔道选手当保姆,只能说是思路清奇。
面试deprogrammer时儿子在旁边端茶倒水。
端庄的老妈是本剧的喜剧担当。
台词的起承转合顺畅自然。
演员也优秀。
第十一集 Alone Time圣诞节前给观众留了一个好大的悬念:Malcolm被垃圾场杀手Paul,又名John Watkins,掳走了。
回归的新一季接着这个情节,紧张刺激得恰到好处。
事实证明,老爸没啥用,警察啊FBI也没有救下他,独眼疯婆子固若金汤一字不说只唱阴森的歌。
唯有自救。
分集标题Alone Time,是指Malcolm与Paul的单独相处。
作为连环杀手的儿子,Malcolm果然不同于凡人,这个时候居然杀手的进化让他更感兴趣,直到最后杀手威胁到自己亲人的安全了,才猛醒过来,暴起自救外加救人。
与杀手的独处时间得到的信息也很多,不仅仅是他的进化,也有关于儿时露营的信息,原来那次露营的主要目的是要除掉Malcolm本人,大概是因为他“知道”得太多了,被昏迷的次数也多,最后连氯仿都不管用了(这东西也有耐受性吧,用多了阈值会提高)。
当年的小Malcolm为了自救,捅了Paul一刀,今天杀手以牙还牙地还了一刀。
幻觉里的心理医生建议:呼吸、放松,stop profiling,focus on survival。
幻觉中的老爸给出了更实际的建议:剁掉一个手指以摆脱束缚。
Malcolm有前科,在爆炸的紧要关头卸了人一只手臂。
即便如此,还是不忍心看他敲自己的拇指关节。
杀手用斧子砸门这段很《闪灵》,here's johnny....话说,杀手真的有一个名字就叫John。
另一个独处时间在女儿和老妈之间,见面没三秒就开吵:你叫我来就是为了这个?
然后老妈求抱抱,表达感情的方式挺独特的这一家人。
Gil与外科医生之间也有了独处时间,说实话老爸对Gil与自己老婆的怀疑,我作为观众也曾暗搓搓地有过,不对,现在仍感觉Gil很喜欢老妈诶。
好的演技大概就是这样吧,那一场戏忘了麦克-辛是谁,这个人根本就是个变态:关单独禁闭时间久了,精神恍惚,先是以为儿子在窃听,及至听到儿子被掳,立刻判定儿子已死,自己先昏了过去。
这动作表情眼神,好演员啊。
Malcolm自救加救亲人,也完成了自己的一段进化。
结尾三人相拥时的音乐是The Cinematic Orchestra的To Believe。
第十集 Silent Night以一家四口的团聚开场,只不过父与女在电视里,母与子在屏幕外。
用高跟鞋砸电视简直不要太可爱。
妹妹带了酒来表达礼貌,还要鄙视下:是螺旋盖的哦。
悬赏一百万找手链的主人,老妈出乎意料地迷人,老爸不在场,独撑一场大戏啊这是。
妹妹对狗仔队说:我家的故事只有我能报道。
霸气又自信。
Screw-offs are cool now.还有之前在电视里说的:我是Ainsley Whitly,对,The Surgeon是我爸。
妹妹性格越发地鲜明。
只可惜戏份太少。
Malcolm这集的重头戏是在John的家里。
诡异又瞎眼的奶奶,被划去脸部的所有照片,用来惩罚小John的橱柜,当他看到桌子上的鲜血时,我以为他又开始幻觉。
结果是真的,John,也就是他们一直在找的Paul在场,奶奶也是个变态的帮凶。
死去的警探or前警探看着面熟,肯定看过他别的戏,很喜欢他这种略低沉的声线。
被弄晕的Malcolm记起了更多的往事。
医生和Paul两个人最后一次“狩猎”带了小Malcolm,难道是要培养接班人吗?
Gil带着警队赶来了,有FBI在场手机定位不是难事。
不管怎样,Malcolm都要错过平安夜的家庭晚餐了。
新来的FBI女探员,表演是不是有点过火?
就算以前同事时,Malcolm有过不守规定的行为,也不用这样仇恨吧,有点过了。
不过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衬托以后的被惊讶到、钦佩以至于友好的相处。
非常有张力和戏剧性的一集,冬歇的悬念也留得恰到好处。
配合节日气氛,我们听到了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和Silent Night两首传统歌曲,分别在Malcolm到达酒店的罪案现场和结尾冷清的家庭聚会。
另一首歌是在John的家里,Malcolm激动地告诉Shannon这个家对侧写员来说相当于圣杯,以及变态老奶奶回答各种问题时出现的背景:Do You Hear What I hear? by Perry Como。
第九集 Pied-A-Terre是冬天的原因吗?
之前看的良医主题是性,新一集的浪子神探玩得更开放,性爱俱乐部。
Lust is easy. Love is dangerous.不过我还是认为今天的案子有漏洞,Beth是凶手?
之前明明说过她有工作晚餐,丈夫与梦幻小队一同观看橄榄球比赛,都有不在场证明。
那又如何分身有术?
Gil与Simone通电话的过程意外中断,就立刻判定应该马上逮捕Beth,这个段落起伏太大,思路没有跟上。
行李箱的女人一直要Malcolm找到她。
这个桥段有点像《阴阳界》。
Simone对Malcolm的“面试”中止于他身上的窃听线。
即使在此之前,Simone对Malcolm家里的各种武器和床上的手铐也并不在意,不仅不在意,似乎还挺享受的。
墙上的武士刀之前也出现在了男主的梦里,katana。
虽然不懂心理学,但梦中被刀穿刺身体这一现象有性的暗示,还是知道的——感谢多年来《犯罪心理》等各种刑侦剧。
Malcolm在桌球屋对Eve的分析,与其说是侧写,不如说基于细致的观察。
《神探夏洛克》了解一下?
与夏洛克初见华生的那一段观察+结论神相似。
老妈下决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毁了医生,不禁好奇要怎样毁?
在此之前Gil与她的一段互动相当暧昧哦,感觉只有Malcolm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Eve怒离桌球屋,之后又回到了Malcolm的公寓。
这倒是让我越来越怀疑她的身份,很可能Malcolm在分析中提到的她的妈妈或妹妹,总而言之是一个女性亲友,八成就是医生的受害者。
医生单独禁闭,Paul的案子被FBI抢走,妹妹也不出现。
但总的来说第九集的戏剧张力还是挺强的。
两首歌:It's Your Thing / The Isley Brothers【Malcolm叨着棒棒糖在街头晃,路人投以怪异眼神,大人吃棒棒糖也有性暗示】Fear / The Boxer Rebellion【Eve到Malcolm的公寓,两人交谈、接吻,然后就是之后了。
并没有不宜镜头】Beth的演员有点眼熟,苦思冥想之后记起她演过《纸牌屋》。
第八集 Family Friend前戏结束,去掉那些每集一个的口水案子,正式进入主线故事。
一家人的性格相似之处也更突出。
觉得老妈有危险,让她去安全屋,偏不去。
醉醺醺拿着枪在家里转。
妹妹在医院接到哥哥的警告电话,让她躲起来,不要进瑞恩的病房,偏要进去看一看。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mentor and the manhunt of the mentee”,非常有料且有急智。
老哥更不用说了,自行跟踪Paul,受伤还被Gil骂。
反正这家人不仅长得像,闻起来像(Paul说的),做事风格也一模一样。
Malcolm: Helping my mother contribute to the human trafficking organizations.Eve: Although...Uh, technically, they're anti-human trafficking organizations.女律师再次出现。
仍然觉得她有问题,如片中所言,觉得男主妈妈异常,这种关系打个电话通知儿子尽到心,完全说的过去。
见面后对男主的房子上下打量的样子,可疑。
她是不是之前医生的某个受害人的亲戚?
来复仇的?
又或者与Malcolm最后看到的皮箱里的女人有关?
可爱的老妈说到女律师时的反应要笑死人,上一秒还是:Isn't she a lovely young woman?下一秒就翻脸变成了:That wretched little tattletale.对Paul的兴趣越来越大了——我是指我自己——还有医生,他与Paul的关系,他是什么时候开始连环杀人的,是当医生前还是之后,是与Jessica结婚前还是婚后。
医生这集没出现,想念他。
第七集 Q&A一个连环杀手的旅行车在另一个杀手的废车场,这概率能有多大?
是医生的又一个门徒。
在当年他在爱德华医院轮转时结交的,废车场对着Malcolm枪击、结尾打电话的也应该是这个门徒,如果他现在也在行医,这剧情就更有趣了。
案子按下不表。
这集的亮点是医生的表情。
无论是面对镜头,还是当守卫解开他的手铐时他的面无表情,都有看头。
果然利用在精神病院的门徒Tevin制造了一起伤情,在女儿面前成功地扮演了英雄。
其中还要算准Malcolm手抖没法完成手术。
可惜Tevin如实交待了,这个没用的东西。
医生被关了单独禁闭,又有很长时间不能见到他老人家啦。
唉唉,这部戏现在最大的看点就是医生。
Malcolm和妹妹都没有深度,妈妈又在扮演贤妻良母,没劲。
女法医拿铲披萨用的铲子来铲尸块,对她好感度直线飙升。
紧张刺激又有张力的一集,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集。
第六集 All Souls and Sadists妹妹和老爸这集戏份明显增多。
再见杀手老爸,感觉很亲切。
在监狱,或精神病院?
一直没搞清楚那是个什么机构——在那里小组学习时,明显感觉到负责人,可能是个心理医生,对老爸有些害怕。
老妈依旧巧笑嫣然地不请自来,这集不闯儿子家,改道女儿家,还撞上小情侣亲热。
尴了个尬。
几个公寓都很豪华啊。
看样子老妈和老哥要联手阻止妹妹采访老爸了。
Malcolm到处找照片里的旧车,二手车行的人一句good for big killing,美式幽默有时也吓人。。。
今天看的两部罪案剧,分别代表了典型的英剧和美剧。
《都柏林凶案》中也有男主回忆过去的情节,但那是在特定条件下,如回到森林,才发生的;而这部Prodigal Son的男主,随时随地都可能触发,比如这集在老妈的客厅见到老爸的幻觉,来得突然。
英剧用几集的时间细致地讲述一个案子,美剧还在走一集一个罪案的单元模式。
美剧中经常用到当下或曾经流行过的歌曲,有很多好歌都是从美剧中知道的,也是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通,英剧中就很少这种现象。
Prodigal Son因为主角一家都是白人,所有配角都用了其他种族:妹妹的情人,Malcolm的各位同事,Malcolm的心理医生,还是个儿童心理专家,从小就给Malcolm咨询的,诊室有棒棒糖和各种玩具。
英剧不太注重人物的种族配置。
做这样的对比,只是说明制作和风格上的不同,并没有踩一个捧一个的意思,两个剧我都很喜欢。
英剧沉重,看多了可用美剧轻松一下;而美剧浅浮,有时确实看得不过瘾。
口碑好的美剧,如《绝命毒师》、《使女的故事》(前两季)、《纸牌屋》(不含第六季)、《权力的游戏》(不含第八季)等,都不是特别光明的剧,更偏向英剧的风格。
《权力的游戏》出品方干脆就是HBO英国。
第五集 The Trip越来越喜欢看两位老人家的戏,结果这集医生根本没出场,失望。
说是老人家,其实饰演妈妈Jessica的贝拉米-扬比Tom Payne才年长十二岁而已,演母子也很和谐;而Tom Payne又比妹妹的演员大十一岁。
What a family...据说想象来源于经历,梦到的人都是曾经见过的人。
所以Malcolm见到的车、麻袋、铁链等,应该都有来历,结尾从鞋盒中找到的照片证实了车不是空穴来风。
继续阴谋论:麻麻把盒子送来之前藏匿了什么东西(我没说那是个shoebox)。
还有找妈妈要捐款的女律师,不会是个骗子吧?
妈妈那么容易就开了支票出去。
三首歌Old Friend / Elderbrook 【Dani和Malcolm在夜总会相遇,两人都想找Estime谈一谈】Mack the Knife / Bobby Darin 【嗨了的Malcolm出现幻觉】Here Comes That Rainy Day Feeling Again / The Fortunes 【Dani醒来,Malcolm状态不错】第四集 Designer Complicity一首歌:Gimme / Banks,这时Malcolm在酒吧里找Axel;还有与妹妹谈论采访粑粑。
话说这一家子,只有粑粑最听麻麻的话,说不让见孩子,那就不见好了。
儿子和女儿都挺反叛的,本来儿子还不太想见粑粑,结果麻麻越禁止,反而跃跃欲试非要见不可了还。
女儿最后去的时候,粑粑还挺无奈地说,Malcolm,你妈都说了。。。
话没说完,转身一看,见女儿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嗯嗯好像跑错片场了。
最后的录像带,um,Gil和Jessica也有故事吧,不是浪漫故事,总觉得Gil在替麻麻掩盖什么似的。
好吧我是阴谋论者,居然想看夫妻配合大杀四方最后带坏孩子。
第三集 Fear Response麻麻Jessica果然有故事。
试想一个女人假如不知道自己丈夫是连环杀手的话,丈夫的事情天下大白后,应该是什么反应呢?
即便不精神崩溃,也会PTSD吧。
可是亲爱的麻麻还是神采飞扬,冷静理智,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
当年第一次探监时,Jessica对Whitley说,Mother taught me that marrige is long, that wife overlooks things, that she makes sacrifices.医生杀手丈夫说,你确实作出了牺牲。
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她究竟为他牺牲了什么啊?
而她则告诉丈夫:你这辈子都出不去了,我们谁也不会来看你啦。
下一次两人再相见,已经是现在进行时。
她这次打扮得像个Dominant,而他还拴在链子上。
他还是用了上回的赞美:stunning。
她说,I do prefer you on a leash。
气氛开始暧昧,感觉似乎是她在两人的关系处于主导地位。
女儿对麻麻有怨念,因为她一直阻止两个孩子与他们的父亲见面。
与此相反,粑粑对两个孩子心怀骄傲和自豪,似乎更接近一个合格的家长。
Malcolm最后在氯仿的帮助下又一次梦到了女尸,这次亲爱的麻麻穿着美美的红色礼服终于出现在了梦中,还是上集说过的那句话:不要随便动粑粑的东西,口气有些恶狠狠哦。
小Malcolm装热巧克力的杯子这次没有出现在梦境里,推测时间线上有差别。
这剧已经把我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这家人究竟有怎样的暗黑关系。
一直都喜欢Jessica这样复杂的构成,胜过简单的好人或坏人划分。
相比之下,每集的案子匆匆忙忙的,倒显得微不足道。
本季正式续订到22集,说明收视不错。
第二集 Annihilator有种感觉,Malcolm的妈妈不但自始至终都知道杀手医生的所作所为,她还很可能与箱子里的女孩有直接关系。
这种感觉可能来自她和医生之间的互动,虽然正常夫妻也是这样亲热的,但总觉得她表现得不知哪里不对劲。
是她说“不要到爸爸的娱乐室去玩”的语气吗?
最后摔手机显得很暴力哦。
本集的灭门案说的是另一种父子关系。
亚裔女法医能不能不要成天跟个迷妹似的,还是更喜欢那种理智得冷冰冰的法医。
三首歌:I Got You - 1966 Version/James Brown是Malcolm开始一天时的背景音乐,服药,锻炼,拒接妈妈电话,每日确信:I am thankful for my past and its many lessons。
最后还是接了电话。
All Along I've Loved You/Tony Ashly & The DlicatesMalcolm和警探Gil在办公室喝酒庆祝时的音乐,感觉Gil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的父亲。
Distant Dream/John Carpenter结尾处Malcolm再次探望杀手爸爸的音乐。
这一集的杀手爸爸有点疯狂,17个未接电话。
不过还是启发了儿子。
男主西装经费充足。最后一集这样结尾,下一季可怎么拍……
辛老师太可爱了吧也每集的亮点就只有辛老师的那几秒钟的镜头,男主感觉有点烦人。。
前面几集剧情有些模式化,后面还可以
好烂,烂到我一口气看完
挺有意思的这个剧,大部分讨论连环凶手心理变态的题材剧都把重心放在“普通人与恶的距离有多近”上了,这剧重点放在了“家庭关系与精神控制manipulate的方式”,它展现了一种家庭里恶是如何被操控的路径,很吓人。结尾反转太有意思了,表面上看B是那个一次次回去看父亲的人,实际上A才是那个真正听进去父亲话的人,因为她从小被保护不了解,反而激发了她作为记者想刨根问底的心,这样的爆发比哥哥马科姆更加漫长。Bright貌似长期不稳定,但是他一直有在吃药(对寻求帮助不抗拒),而且做侧写找凶手(对正义有执念)这份自我折磨的焦虑会让他变得优柔寡断,反倒削弱了他的力量。唯独有问题的是感情线都铺的太硬太快了,Gill和Jessies完全可以停在cb的地步。另,实在是爱死辛老师演变态的表情收放自如了。
逻辑性太差 有些剧情堪称弱智 尤其是罪犯好像都是智障 被说几句不是放弃抵抗就是互相残杀 演技也不在线 很一般
倒胃口,硬着头皮啃了半季,这部奇葩的剧是在污辱观众的智商吗?这种水平敢叫心理侧写?编剧的脸皮是有多厚....又当又立毫无演技的富二代男主人设,加上个自大狂杀人魔爹,剧里的连环杀手不是他爹模仿犯就是门徒,搞笑来的吧.....
其实题材可以,就是拍得不吸引人。
圣母在世
感觉犯罪题材的一个新尝试
我觉得不行
救命!我单方面宣布这是最好看的探案剧!比疑犯追踪精彩一百倍!Tom Payne和大提提演技爆表!!!
一半罪案一般家庭,这种结合还挺好玩,主要辛老师太拉风了
父子版汉尼拔。辛老师惹人怜爱。
简直神神叨叨的。。。啥啊都是。。。平庸一批
很难想象在日剧之外还能看到如此无力的嘴炮...
太扯了 生拉硬拽的剧情 看不下去了
麦可馨!我爱您🥺!第二季还没看,我落下的剧不少就是说!
为了丑闻女总统看的 所有女性角色都出彩 案子弱智 但主线吸引人 男主和他爸的设定是我的雷点 男主傻逼本逼
边缘人侦探和汉尼拔式心理侧写师设定不少见,不过写成家庭伦理为主体的极端人物显得格局太小了,有卖设定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