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很受震撼,顺便指出几处史实错误。
1. 宋代官员有任期制,一个人把同一个官做几十年是几乎不可能出现。
2. 宋代没有钦差大臣之说。
3. 宋代主要用铜钱(或铁钱等钱)和交子(或关子等纸币)交易,不可能出现剧中喝酒都用那么多银子的事。
而且宋代也没有银票一说。
俸禄也不说多少两银子,一般说多少钱或贯。
4. 宋代提刑司是路一级的司法机构,不是剧中说的州一级司法官,路是州之上的一级单位,州是县之上的一级单位。
提刑司长官是提点刑狱,刚中进士没几年、没有任低级官、只因破案就当上,是不合史实的。
5. 宋代州级政府司法官有司理参军、录事参军、司法参军等等,推官也在某些环节参与司法案件。
但是剧中专管刑狱、坐堂审判的推官是元朝才出现的,宋朝推官的工作职能远远广泛。
6. 宋代州级政府监狱主要有司理院、州院,狱官为司理参军、录事参军等属官。
剧中监狱一律由胥吏掌管是不合史实的。
7. 宋代县级政府只能判决徒刑以下的案件,徒刑及其以上的案件要初审之后将犯人和案卷一并移交到州级政府,由州级政府再审后判决。
8. 宋代验尸,一般来说州级政府由司理参军负责,县级政府由县尉负责。
9. 宋代没有捕头、捕快这类官吏。
10. 宋代“官与品轻重不相准”,一般不会说几品官。
而且,官、职、差遣分离,知府、知县、提点刑狱都是差遣,本身并无官品,其品位靠的是“本官”,在北宋前期是吏部侍郎这一系列(本身并无职事),元丰改制后本官改用承务郎这一系列。
剧中七品知县、四品知府、五品提刑、一品尚书、二品侍郎之说,均与宋朝制度不合。
11. 宋朝地方没有省的建制,不存在外省提刑之说。
12. 宋代官府里没有师爷。
明清师爷又称幕宾,为长官私人聘请的无官之人。
宋代州级政府的幕宾即幕职官(判官、推官、掌书记、支使这些),一般均为中央政府任命,即使长官辟举一般也是辟举有官之人。
13. 库银被盗案中,宋朝的宋慈竟然说出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穿越了。
14. 宋代兵部侍郎不领兵打仗、没有兵权。
15. 宋代没有羽林军,不会出现剧中派羽林军围大臣府邸之事。
16. 宋代监狱里关的主要待审判、待执行的犯人,没有现在坐多少年牢的有期徒刑制度。
17. 南宋仍认为京城是开封,临安只是行在,没有京畿提刑司。
18. 宋代没有“阁老”,有宰相、枢密使,上朝议政时不会只有六部官员、御史这些官。
19. 宋代刑部侍郎不分左右。
李义府看上了淳于氏女,恰恰这妇人坐了监,于是他便想把他弄出来。
于是托付大理寺一个官员。
结果被被人告诉了皇帝,于是便下诏让刘仁轨拘押那个大理寺官员。
李义府害怕自己的阴谋泄漏,竟然把大理寺官员在监狱里就杀死了。
这事最后怎样处理的呢?
御史王义方就去弹劾这李义府了,可是当时皇帝李治怎么判的案子呢?
说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官至莱州司户。
这样的故事估计历朝历代都有,所谓的政治清明都只是个大概。
过去百年千年都是一个样子。
大宋提刑官里在40集以前都是侧重案子的。
看的时候更能通过每一个谜题得到快感。
40集以后却是宋慈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不是宋慈断案不神了,而是他无法撼动整个腐败的朝廷。
先说40集以后的案子,一个是岳父的案子,一个是刁光斗的。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刑部尚书纵容自己的儿子奸杀舞女绿腰。
那件白骨案,并未复原,只是借由刁光斗的嘴缓缓说出来。
这样却更加让人觉得残忍,绿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却被简单的用几个词给概括了,饮酒,众官二代欲不轨,其不从,被轮奸杀害。
最后呢?
刑部尚书,他的儿子照样好好的。
40集前的案子还是挺轻松的。
但是却也很感动。
每一个案子到最后都归结到情,或者夫妻之情或者良善或者孝。
另外最大的感慨可能便是不要犯众怒了,吕文周还有之后的兵部侍郎史文俊皆因如此,平日仗着手中有些钱,有点军功,便看不上周遭的人,出言不逊,虽然无实质进展的恶,却一点人情都没积攒下,最后墙倒众人推,也是自然的。
他们的牢狱之灾也是必然要受的。
好在他们却都有忠心的仆人或者贤淑的妻子,在危难之时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方才有机会度过难关。
再说宋慈的两个女人,一个是英姑。
或者看此剧的人或多或少的都为其鸣不平,但我觉得其实还好,在那样的社会里,如果宋慈真的纳英姑为妾了,反倒是对二人感情的侮辱。
而且在宋慈外放的时间里,英姑一直陪伴左右,照顾其饮食起居,还能和他一起分析案子,像师徒也像同事,如果真的是在一起了,便公私不分,毁了这一部剧。
至于宋慈与他老婆的感情,有人觉得太拖沓,但是个人觉得那是点睛之笔,宋慈是宋代的人,不是现代社会的人,他还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
他专心于办案,对于儿女私情似乎少那么一根筋。
能让他办案,为人洗脱冤屈就够了。
以前总觉得明朝才是这种粗灰布衣服,梳着简单的发髻,行走在山水之间。
一副灰白山水的模样。
宋朝应该是清明上河图那样的昏黄,富庶奢靡,其实是我自己总有偏见,因为明朝自然也是奢华的,尤其是后期。
宋代也不单该是昏黄,那只是只见一副画作带来的误解罢了。
说这些只是想说,这个片子最大限度的尊重了历史。
服装上都简单却美丽。
有时一个小小的茶馆,都会挂着副画作,还有画壁上的题诗等等都非常用心。
当然演员也非常好,尤其是何冰的宋慈,笑起来很丑,却又那么阳光。
郭达的刁光斗也非常不错,除了他那嗓音能让我偶然出戏外,其余都非常好。
而且对于大臣的刻画也实在,宋慈岳父高高大大,一说话的确有官威在。
关于他临死前的话非常有感触,他说在诺大的官院里,就他一个人,妻子早逝,女儿远嫁,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所以当他听到当年私生女活着的消息时,他才那么想把她接过来,却弄巧成拙。
配乐上竟然程池所作。
片尾的歌实在好。
去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班,为了打发旅途上的闲暇时间大家玩起了狼人杀,但对我这样的新手输了好多局还是不明白游戏的套路。
返回学校后,我当然非常不甘心,开始每天坚持看《大宋提刑官》,准备着实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大宋提刑官》每一个单元的结构和一局狼人杀很相似:凶杀案发生后,真凶轻易间逍遥法外,被冤枉的人却迫于各方压力选择画押认罪,案情中有一些表明态度的旁观者,还有混淆视听的参与者,更有暗地里藏刀的幕后黑手。
每当剧情发展于此,提刑宋慈便能凭借蛛丝马迹和开棺验尸把罪人绳之以法,同时帮无罪之人翻案。
我以为仔细看完电视剧后一定能玩好狼人杀,然而后来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奏效,因为在重视证据基础上建立的逐层推断只是翻盘的必要条件,而真正的断狱神器是尊重案件背后的每一条生命。
拥有这种同理心的宋慈,不管嫌犯是一个家贫的孝子或者是一个落魄的书生,还是一个衣冠楚楚的员外或者一个道貌岸然的秀才,其断案的出发点都是设想已经被判了刑的“凶手”并不是真凶,从不认同“屈打成招”。
在这个框架下,他搜集到的线索会更加全面和公允,抽丝剥茧后方可获取真正能够用来定案的证据。
我想起了同是何冰主演的《十二公民》,他饰演的8号人民陪审员,尊重事实和疑罪从无的态度和宋慈别无二致。
宋朝的提刑官是设于各路(相当于今日之省)的五品官,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可以核准州县两级的死刑。
想必在古代,拥有宋慈这种提刑官必然是一方百姓之福,但是可以想象全宋朝还有更多的冤情无法重审,其中的正义也得不到伸张。
时间过了近千年,还是这块中华大地上,我们庆幸能够生活在一个科技昌明、政治清明和司法进步的时代,而这每一次进步,又是以多少生命的逝去为代价!
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着国内的各类案件:呼吉图案、念斌案、聂树斌案、庆阳坠楼案、陕西省汉中连环杀人案、天津传销致死案、雷洋案、魏则西案、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西交大研究生自杀案、于欢案、少年弑母案、昆山自卫反杀案、张扣扣案等。
我们看到了司法逐步健全、法治精神得以弘扬和公众监督发挥起作用的一面,也难免感叹推行全面依法治国身后强大的阻力。
记得媒体报道过,当年中国法院博物馆曾多次向各级法院发文件,征集大案要案的判决文书,但由于某个案的舆论关注度高,涉及面太敏感,其判决文书始终要不上来。
最后还是周强在最高法党组会上下了死命令,天津一中院这才肯“放行”,并派工作人员将判决书护送到了北京。
《大宋提刑官》应该是汇集喜剧演员最多的剧。
范伟、郭达、郭冬临、严顺开、洪剑涛、雷恪生、李文启,多以喜剧作品闻名,而在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中他们又严肃的可怕。
尤其是郭达饰演的刁光斗,一个手段非凡的狠角色。
他对宋提刑发表了好几次“鞭辟入里”的劝降演说,他说宋慈是“死心眼”,是一位海瑞一般“油盐不进”的角色,他说“王法,王法,就是皇家的法。
”他还说“我刁某活不成,那京城里面那些一品二品的高官都得给我陪葬。
”只可惜刁光斗眼中司空见惯的“道理”,宋慈根本不屑一顾,固执地把他一次又一次的扳倒。
最后一集中,两个人的斗争发展到尾声,皇上出面,大事化小,宋慈罢官,刁大人陪葬,两个人都化作政治牺牲品,全剧终。
其实像宋慈这样的人,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罪犯,而是玩忽职守、草菅人命的官员们:在政治正确下,几个冤案又算得上什么?
宋慈的岳父官居尚书,送给女婿一不倒翁,寓意左右逢源方能立足,宋却在一件凶杀案中逼死了其岳父。
像宋慈这样的人,一旦坚持住底线,官场上注定走不远。
荧幕上如此,现实亦如此。
有则评论说:小时候看《铁齿铜牙纪晓岚》,大家都想成为纪晓岚,长大了却越来越想成为和珅。
我知道现实也许会把人的意志压垮,可能令我们浑浑噩噩、忘记初心,但是有件东西还是不能丢。
十年前,我在高中同桌的笔记本扉页上看到了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的那句话,从此毕生难忘,十年之后我把这句话送给朋友们,有些人会走上公安、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的道路,但不管从事哪种行业,“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入冬以来,华北上空开始弥漫起肮脏的雾霾,但是阳光会穿透它,大风也会吹散它,自然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正义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
我相信在正义面前,做个像宋慈这样的人,活得纯粹一点、正直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20190123家
已经想不起来上一部让我流泪的影视作品了,今年2013年时隔至少6年以上再看这部片子,除了“人命关天”的慎刑理念,除了宋慈如同CSI般有些超越时代的法医鉴定与侦查技术,这次吸引我的还有一个个冤案下的真情,其中一段母子情深尤其打动了我,让我几番落泪。
从前有一个母亲,她爱着她的儿子,把一切都给了他,有一天他的儿子跑过来问,娘,我想要你的心。
母亲便将自己的心取了出来,拿着娘的心兴高采烈地跑出去的儿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娘的心也掉了出来,落在地上的心第一句话是,儿啊,摔疼了吗?
一个母亲,深爱着的自己的儿子,但当自己的儿子蒙冤入狱,来家里取所谓证物,母亲却伪造了一件血衣,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断头台。
是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子了吗,断然不是。
当母亲看到被刑讯逼供折磨得已经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儿子时,她的心已经碎了,看到儿子只想速死结束受活罪的眼神,母亲全部懂了,当然她也希望那位县太爷能信守诺言,在获得所谓物证结案后,能留她儿子一条性命。
在描述这个案情故事的那几集当中,我每每听到那个从前的故事,听到那句“儿啊,摔疼了吗”的时候,眼泪都是情不自禁落了下来。
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还有我的父亲,我很幸运,我有最爱我的双亲。
他们宁可自己拮据,也绝对不会让我的生活比别人差,他们对我无私的爱,让我一度以为是应当的,让我还会有点想法,我是一个多么不懂事的人啊,时至今日,儿子已经三十了,而立的年纪应当是服侍双亲的时候,却还要靠着父母几十年的积蓄去买房,却还因为感情迟迟未结婚让双亲都惦记着我个人问题的解决。
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我再一次流泪了,我不是一个很多愁善感的人,大部分时候我的情感很稳定,可能是这段时间房产证的事情让我精神有点虚弱,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人世间最触及灵魂的亲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紧接着这个故事的是一个父亲为了夺取女婿的祖传庄园而杀害了女婿,并企图嫁祸给女儿。
因为虎毒不食子的观点,不仅宋慈,连已经看过一遍的我,都在一开始没有怀疑那个父亲,但当一切的疑点都集中在他身上的时候,我如同宋慈一样,丝毫没有案件解决的放松,而是深深的震惊与感叹。
所以在后来,25年前的那个案件被连带解决的时候,当宋慈说的“还好不是啊”,我的心也如同一块石头落了地。
那个父亲非但不是这个女儿的生身父亲,相反还是其杀父夺母的凶手,紧接着的这个故事不仅让凶手最终伏法,更让我们相信亲情的永恒。
特别喜欢这种分析案情的剧,从案子发生开始,一步步侦察,一步步来分析,一步步的娓娓的道来,有理有据,丝丝入扣的感觉。
现在的剧为了追求效果,利用太多镜头切换,也利用太多电脑炫技,把本来真实的东西都炫没有了,只看到满屏的酷炫,diao炸天的样子,却越看越看不下去,再没有细丝入微的渐渐深入的探讨,也没有了主角朴实的写照,只有主角穿着时尚的外衣,端正着造型在那儿装B的劲,让你直想吐(当时忍不住看了美人为馅)因为很喜欢这类片子,女主杨蓉穿着十几厘米的恨天高,抹着浓浓的妆容,卷曲着长发,围着受害者一遍遍踱来踱去的高傲恶心的模样,一下子让我对杨蓉转黑)
《大宋提刑官》剧中宋慈的原型是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剧情一部分是根据宋慈生平事迹改编的,有些是虚构的。
而片尾一支《满江红》很好的诠释了本剧,满满一笔心酸泪,帝王,官场。
何冤得以洗尽?
《大宋提刑官》剧中的案情真实可信,曲折跌宕,完全运用法医的各种手段推理定案,不像神乎其神的狄仁杰,最后都是沉冤得雪,凶手伏法;而且加入了感情成分,不是指男女私情,而是母子亲情,父子亲情,以及毛竹屋那一集邻里之间的感情,不但杀人无罪,反而杀贼有功,真是大快人心;最后宋慈不是神仙,其父因误判自杀赎罪,他也陷入刁光斗的陷阱间接害死人命,然而他能重整旗鼓,最终查明真相,剧中与吴淼水和刁光斗的斗嘴看起来也很过瘾。
那提刑官这个官到底是个什么官呢?
其实宋代根本就没有“提刑官”这一官名,它的正规官名叫“提点刑狱公事”,“提刑官”可能是这一官职的俗称。
此官由朝廷选派,每三年一换。
因此,提刑官应当是朝廷派驻到一个省的司法监察官员,相当于今天的省级检察长。
宋朝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袭唐朝时期的制度,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宋初为加强皇帝对三大机关司法审判权的制约,又增置审刑院。
凡全国地方上奏中央的案件,先送审刑院备案,再交大理寺审理、刑部复核后,复由审刑院详议,奏请皇帝裁决。
大理寺是全国最高的司法审判机构。
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
刑部为中央最高的司法行政机构,同时负责复核大理寺所判流刑以上的案件。
宋朝的刑部复核职能比前代增强。
除这些机构外,宋朝还设立了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三个法定机关,专门受理直接向朝廷投诉的案件,以及上诉的冤案。
“提刑官”是宋代所特有的,是“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
“提点”就是负责、主管的意思。
宋代在“路”(与明清时期的“省”相近)这一级先后分设了转 运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从中央派文臣担任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 即“提刑官” 、提举常平公事。
这三个机构合称为“监司”,其长官被称为监司官,都负有监察州县地方官的职能。
同时,这些监司官又有一定的分工,其中,“提刑官”负责地方刑狱、诉讼。
北宋太宗朝开始设立“提点刑狱公事”,到真宗朝逐渐制度化,设置了提刑司的衙门。
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提刑官”则每年定期到所辖的州县巡查。
“提刑官”的职能,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
宋代杖刑以下的犯罪,知县可判决;徒刑以上的犯罪,由知州判决,而“提刑官”主要负监督之责;州县的死刑犯一般要经过“提刑官”的核准,提刑司成为地方诉讼案件的最高审理机构。
“提刑官”还负责审理疑难案件,平反冤狱,以及接受民众的上诉。
设于中都西京路、南京路等九路,统称九路提刑司,设提刑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
下设判官、知事诸职。
因职权极重,号称“外台”。
承安四年(1198)改称按察司。
十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孩子,就和老爸一起在中央台看过这部电视剧了。
当时的我无非当故事看,看的是审案断案,验尸手法,感觉十分新奇,宋慈在我眼中,与包公狄仁杰无异,对于人物,只记得反派有个吴淼水,还脸盲把主角何冰认成了佟大为。
虽然喜爱此剧,却忘记是什么原因没有追完。
十年后,偶然在网上再次看到此片,心中又响起片尾的千古悠悠的念白,当回忆也罢,了却心愿也罢,从头追起。
因为有些案情十年前已了解,于是更多的是看演员演技,道具服饰,本片道具服装用心,相信很多人都已说过,给人一种古朴干净的感觉,不像现在的古装剧,动不动就花红柳绿,那鲜艳的荧光绿简直要闪瞎我眼。
本片中演员话剧演员居多,台词功底深厚,演技纯熟,尤其郭达,除了他的笑声让我出戏外,其他无可挑剔,真真把刁光斗这个大反派演得出神入化,他和何冰的对手戏看得我大呼过瘾。
这些,大家都分析了很多,不赘述了。
让我心惊的是,十年之后,我再次面对这部剧,却早已失了以前的心态,当吴淼水说:“别说一个宋慈,就是十个八个,也休想把这浑浊的世道,变得天朗水清!
”我竟有一丝赞同;当宋慈的岳父向他“传授”为官之道,当刁光斗与吴淼水一次次被打倒却又一次次凭借圆滑世故身居高位,法不责众,皇帝舍宋慈而保群臣,我童年男神心塞不已时,我竟对这世道觉得理所当然!
“这世道,怎么那么浊啊!
”我也曾经在心底喊过,但是,看得多了,心寒了,习惯了,心态也就变了,就像宋大人最后看清了,在他父亲墓碑前说的:“时至今日,慈儿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恶扬善,单凭我等仗义执法,查凶审案,是无济于事的。
孩儿已疲惫不已,不堪重负了。
”单凭我等,无济于事,这八个字是多么绝望啊,我心痛宋慈,只是,这个世道它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啊!
官场之浊,放在任何一朝,只要是人治,都无法幸免,越往后看,面对上下沆瀣一气,交织出的权欲大网,越觉得自身的渺小与无奈,只身如蜂扑蛛网,一旦粘连,就无法全身而脱。
十年白驹隙过,许多东西都变了, 而今,我亦欲从此道,只觉眼前茫茫,不知身应在何处了。
诚如许多铜子所说,《大宋》的案件挺容易猜透的,有点“小儿科”,而且他的验案手法也并不完满,但是在我的眼中,《大宋》是一部难得的断案经典片。
他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感。
我想,它带给了我们异于时下很流行的断案片观念的一种新感觉。
现在的断案作品(无论动画、小说、电视片)大多讲求案子如何悬,过程如何巧妙复杂,结果如何让人想不到,倘若让人猜到凶手就是一点身价都没有了——我曾见过一个作者为了让人猜不到他的凶手,硬是把一个看起来很可爱的人推上“断头台”,虽然他解释得通,但我看得像吞了根鱼刺——怎么也咽不下去——因为他这样是打破了美感,毁了一个原本已经成就的美好的形象。
说实话,一个一辈子办案的人,终其身能遇到一两个悬案并解开就是他一辈子的辉煌了,哪有人能像某些断案作品中的主角,走到哪里悬疑案情就像长了脚一样跟他到哪里,莫非他是灾星?
所以我觉得以案件的悬疑为主的作品固然好看,但像《大宋》一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的断案片也是值得欣赏的。
那么,它独特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认为,正是他讲求平凡朴实。
它的人物不是神,它的公堂是千百年来封建社会一个普通的公堂,它的案子是很常见的案子,但是,它的感情也是最真实的感情,它对“人命关天”的严谨也给人带来真实的严肃感,于是它给人带来了真实的感动。
那些看起来动机很普通,没有复杂背景的案子,朴实得似乎就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只要想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毫无顾忌的骂它“弱智”了。
诚然,就像我们周围的人我们也很了解,假如那天出了什么案子,我们自然也会联想到很多平日里家长里短的东西并以此推测谁有作案动机,而且也很可能猜对——但是断案就是“猜到凶手”这么简单吗?
或许我们看了不少侦探小说,都是保持着“猜凶手”的习惯,想着反正只是个看戏的人,猜到凶手就是完全成功了嘛!
但是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一种新的认识,让我得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断案”。
第一,就像剧中的男主角遇到的案子,很多时候,生活中常见的案件并不复杂,有时候你就明知道只有某某人才会干这种事,但是就算你再肯定,你拿不出有力的证据,甚至只要有一个环节说不通——你就没有成功的断案!
猜到了凶手又怎样,想通了一两点又怎样,甚至你全想通了但是找不出证据也是徒劳!
人命关天——《大宋》给了我们一个严肃的话题,断案的本色并不是像我们常看到的悬疑故事,它在平凡中见智慧,在平凡中显露人的本性,在平凡中讲述最古老又最真实的道理——就算它简单、枯燥,甚至“弱智”,它也有着铁一样的规则!
如果不能严守这个规则,你就注定是失败者,就算你曾经解除了无数的冤狱,只要你错了一回,留下的必定是血的烙印!
就像宋慈的父亲,多么好的一个老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如果这一“过”就要换一条人命……要决心做好一辈子的提刑是多不容易的事啊,也许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笑话一个案件是多么弱智,但是在弱智的案子宋慈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慎重,为什么?
因为人命不是儿戏。
第二点就是判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很多悬疑案件故事的主角通常会有巧遇,遇到什么东西突然启发了他们,然后终于想出答案。
是的,那些主角通常像被神引导者,每走一步就离答案近了一步。
但在现实中如果凭空丢给你一个案子,你很难有故事中的灵感,只会有一片茫然,因为无论你向那里走出一步都有可能错——你根本不知道凶手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还是个头脑简单的白痴,你每确定一样东西都得担心凶手是不是比你聪明把你给骗了。
拿着时候应该怎样判案呢?
我觉得《大宋》对这一点解释得非常好,宋慈判案的时候就是一步步大胆地进行设想,然后再把各种可能性一一排除,最后只剩真相。
这样免不了设想错,但是只有去设想才能有主动权。
这样的过程就真实多了。
因此,我觉得《大宋》给“断案片”注入了一种新的观念,使得古老简单的案子焕发了新的光彩,给了我们新的更深刻的思考,应该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好片子。
宋慈将岳父逼死,算是本剧的一个高潮,宋慈刚正不阿的形象被彻底的树立了起来。
这里的宋慈更近乎是个图腾,就如黑面的包公。
这个剧情我觉得有些不爽,大义凛然的让人有些不爽。
当然不得不佩服编剧,“正直的呆瓜”本就是编剧的意图。
若不是来这么一出,想必我也不会对该剧有太多的印象,更不会为了该剧码这么多的字。
编剧笔下的宋慈并不是一个完人。
为了自己的“正”他可以牺牲一切。
在本剧中宋慈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地方,也正是宋慈为了自己心中的正做出的牺牲。
宋慈就如一只刺猬刺痛了别人的同时也伤了自己。
下面码的这些东西其实都同故事主旨关系不大,有些背离了编剧的本意,全当是我在鸡蛋里挑骨头吧。
如《九品芝麻官》中所说“天下贪官多,所以要对付贪官就得比贪官更奸”。
纵使是黑面包公也知道要拉个八贤王做靠山。
而宋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懂官场。
一个不懂官场的人,生在官场注定是出悲剧。
然为了剧情的发展,宋慈还必须在官场混下去。
于是编剧为宋慈安排了一个得力的靠山,他的岳父。
宋慈一直回避同岳父的关系,但若不是这层关系,纵有万般本领也是徒劳。
若不是有“背景”,单一个刁光斗就可以整死宋慈。
若不是有“背景”,库银案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
若不是有“背景”,他根本不可能有进京的机会。
在剧中薛大人总体上看也算是个贤明的人。
在同宋慈及女儿的相处上都很有分寸。
不过为了成就宋慈,我们的薛大人也只能干做炮灰了,成了法不容情的牺牲品。
在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断案神手,一位著作火遍了全球的人物,关于他的影视著作却屈指可数。
宋慈,南宋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曾任广东、湖南等地提点刑狱官,办案著重实地检验。
公元一二四七年著有《洗冤集录》五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该书曾被译为荷、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传入西方各国!
广传国内外,对于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不仅仅拥有高超的断案手法,更有丰富的验尸手段。
他不仅仅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更是世界上公认的法医学鼻祖,一个时代的开启者。
断狱:指审理判决案件。
语出《墨子·尚贤中》:“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
影迷朋友们脑海中的宋慈,第一次出现是不是1999年欧阳震华版的《洗冤录》,再后来就是2006年何冰版的《大宋提刑官》,然后会不会因为宋慈再去寻找了1988年刘志影版的《阴阳鉴》,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都成为了经典,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宋公案公案小说也有以宋慈为主的《宋公案》!
已上映或已定档即将上映的宋慈题材电影:2018.08.29 《大宋断狱神手之陈情伞》(中规中矩,可以)2019.05.27 《镇妖提刑司》(烂片,就一玄幻片)2019.06.11 《宋慈洗冤录》(烂片,整片讲幻术去了)2020.02.06 《法医宋慈》(精彩!
反转剧情)宋慈系列电影:《大宋断狱神手》系列电影:大宋断狱神手之陈情伞(2018)大宋断狱神手之孔雀明王(筹拍中)大宋断狱神手之夺舍阴司(未拍摄)大宋断狱神手之暹罗金舫(未拍摄)大宋断狱神手之枭首夜叉(未拍摄)大宋断狱神手之梵天宫阙(未拍摄)大宋断狱神手之万神窟(未拍摄)大宋断狱神手之蝙蝠将军(未拍摄)大宋断狱神手之长生阵(未拍摄)大宋断狱神手之千古颂辞(未拍摄)其它已备案的宋慈电影:宋慈之临安夜游神宋慈之临安十二时辰宋慈之龙牙刀宋慈之红油纸伞宋慈之蒸骨三验宋慈之三昧真火宋慈之神断奇案(2020年备案)宋慈1之河神案(2020年备案)宋慈2之草人案(2020年备案)宋慈3之绝命诗案(2020年备案)宋慈4之巫蛊案(2020年备案)宋慈1龙噬魍魉(2020年备案)宋慈2修罗迷窟(2020年备案)少年大宋提刑官1少年大宋提刑官2 (2020年备案)少年大宋提刑官3 (2020年备案)少年宋慈之阎罗索命(2021年备案) 法医宋慈2之四宗罪(2020年备案)法医宋慈之洗冤录(2020年备案)法医宋慈之僵尸迷案(2020年备案)法医宋慈之胡村异案(2020年备案)法医宋慈之神狐诡案(2020年备案)法医宋慈之美人丸(2021年备案) 法医宋慈之血案追凶(2021年备案) 法医宋慈之劫海猎凶 (2021年备案) 洗冤集录之上穷碧落(2020年备案)新洗冤录:怒江龙王新洗冤录(2021年备案) 新洗冤录2(2021年备案) 洗冤录之点石成金(2020年备案)洗冤录之婺州奇案(2020年备案)洗冤录之劫魂魔蚁 (2021年备案) 神探宋慈之刺客疑云大法医宋慈系列之偷梁换柱(2020年备案)大宋提刑之瞒天过海(2020年备案)大宋提刑官宋慈之诡影红颜大宋提刑官宋慈之智擒魑魅三眼提刑 .......................
武戏太少了,不过也还是不错的古装侦破剧
。。。其实不必设定这男主非要结婚的。。顺直男味太冲了,案子还行,台词一般吧…(不知道为啥被吹到9.3)
刁光斗出来才进入正片,但最后刁光斗结尾就有点狗尾续貂。春秋笔法搞一下“法不责众”的戏码暗讽一下封建制度的腐朽,现在看就会觉得不痛不痒。江山代有傻逼出,但你不能说傻逼存在就是正确的,有制度能合理剔除傻逼才行。你没制度,还得安慰自己这是合理的,那不是自欺欺人嘛。还是斗岳父那就结束比较好,爱能融化一切,玉贞牛皮。
很多剧情挺白痴的啊 大家为什么觉得好??
看开头两集就知道是部好剧,可是看到宋慈对他娘子的态度,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说渣男也不为过。好好的剧只能说是及格吧。还停留在第三集,没有勇气看下去。
童年回忆,当初超级爱看
中国电视剧史上30部最佳国产剧 古装悬疑 2022-9-8 人命关天!古代冤案错案受限于时代因素应该不少吧,宣传什么说明缺少什么,包青天、狄仁杰、宋慈......我相信现代已经非常少了吧,毕竟现代的技术手段及程序已经非常完善。ps.剧集的分数为何总虚高,对比电影来说?这是我一直迷糊的地方。本剧叙事过于大条,可以说bug充满全剧,9.3分无论如何都不值,我顶多给8分,对比《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看来,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这个后浪真不错
没啥悬疑没啥剧情没啥推理,真的不好看,搞不明白为啥豆瓣评分这么高。。。真的是又臭又长
剧情太不好。
对结局宋慈的心灰意冷感到惋惜但说真的对剧里的宋慈不是很喜欢🔸王四案件真的很离谱查了一圈结果是赶路意外溺毙的😓老母亲真的不容易为了儿子不再受刑亲自割肉做血衣造伪证也提醒大家什么叫祸从口出🔸败家子案件被正妻小妾的情谊感动 败家子何德何能啊🔸何老二防卫杀人案杀人无罪杀贼有功皆大欢喜真好毛竹坞也算是个世外桃源了🔸白知县错判冤案前有向宋慈求官 后有跪求宋慈高抬贵手我真的对英姑非常非常失望PS.午马老师居然演了个平平无奇的狱头🔸楼小姐私奔案英俊潇洒的袁生??台词在逗我呢🥴🔸宋慈错判冤案竹如海本来想私下告诉宋慈小桃红是他派去的卧底宋慈完全可以大斥对方一句无事不可对人言结果却偏偏太讲究公正严明以至于听都不听半句就又罚又判
因为某短视频突然想起我以前还看过这部国产良心剧,演员台词功底强大,推理稍弱但瑕不掩瑜。
宋慈,一个哀而心死的司法工作者。
中特色社会派推理,跟推理其实没多大关系
奇情奇案合集,几个主要演员和一些老戏骨发挥出色,特别是郭达斯坦森的刁光斗。但整部剧更像是法制剧,而且全是戏剧巧合,不过最后宋慈去职的无力感和刁光斗的官场本质还是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还专门买了宋慈的洗冤集录
干嘛要设计这么两个女性角色有本事就让宋慈单身一辈子,和英姑灵魂伴侣非要让他娶个官家小姐,又不好好对待,就是为了显得他刚正不阿?而且玉贞爹在第一个案子里就帮过宋慈,他那个提刑官的职位,要不是有个吏部尚书的老丈人,也未必坐得稳当,他全国各地到处跑,到处查案得罪人,京城里要是没人替他兜着,哪有那么顺利啊越想越有种凤凰男利用老婆发迹之后翻脸不认人的感觉……有些作品和作者真的没法超越时代的局限性,写的人是个好人,但不一定觉得女人是人
片尾曲太赞,台词太赞,成句成语,演技完爆好多人,小剧场也很有意思
又一次震惊的分数,打高分的人是没看过好剧吧,6分都算高的了,一般口水剧我还能坚持看完,这部剧我尝试了四五次看不下去,无论你的内容多么想有内涵和借故鉴今,但是电视剧的本分是讲好故事,国产剧的毛病一样不落,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各种人物可以随着剧情需要变蠢——这里的蠢还不是不够聪明,而是比正常人的智商都要低,以至于为了配合剧情人物行为偏离正常人的逻辑,这是在侮辱观众,为了营造悬疑和主人公的睿智,剪辑手法上故弄玄虚。再说表演,都说何冰封神,但在我看来,何冰在这部剧里简直就是毫无用心,宋慈断案过程都在装腔作势,脸谱化严重,其他演员就更是让我感受到在看一部上世纪90年代的片子,表演生硬——也有剪辑的问题,郭达是个亮点,表演相对痕迹少。一个月尝试过五次,最后也没看过10集,实在太难受了弃剧。演员都是好演员
网友的评论亮了:小品演员不少,一组喜剧演员演一个严肃色调暗的故事。